运动设计 凸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组合运动规律应根据工作的需要,首先考虑用哪些运动规律来参与组合,其 次要保证各段运动规律在衔接点上的运动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连续性, 并在运动的起始和终止处满足边界条件。因为要消除冲击,所以选择工程上常用的正 弦加速度—等速—正弦加速度组合规律(又叫做摆线运动修正等速运动规律,两端的 正弦函数区间即为修正段)。设两修正区段凸轮的转角分别为������1 和������2 ,推杆相应的位 移分别为ℎ1 和ℎ2 ,由图一可见,其运动曲线有三段组成,第一段为正弦加速度区段, 其运动方程可将h = 2ℎ1 ,������0 =2������1 代入正弦加速度推程方程得: δ s = ℎ1 [( − sin(������������ /������1 )/������] ������1 ������������ v = ℎ1 ������ 1 − cos /������1 ������1 2 a = πℎ1 ������2 sin(������������ /������1 ) /������1 式中,δ = 0~������1 。 第二段为等速运动区段,经推导,其运动方程为: s = ℎ1 + (ℎ − ℎ1 − ℎ2 )(������ − ������1 )/(������0 − ������1 − ������2 ) s = ℎ1 + (ℎ − ℎ1 − ℎ2 )ω/(������0 − ������1 − ������2 ) a=0 式中,δ = ������1 ~(������0 − ������2 )。
2ℎ1 = (ℎ − ℎ1 − ℎ2 )/(������0 − ������1 − ������2 ) ������1 再令δ = ������0 − ������2 时,后两式中的 v 相等,可得: 2ℎ2 = (ℎ − ℎ1 − ℎ2 )/(������0 − ������1 − ������2 ) ������2 联立上述两方程式可得: ℎ1 = ������1 ℎ/(2������0 − ������1 − ������2 ) ℎ2 = ������2 ℎ/(2������0 − ������1 − ������2 ) 在求解时,可先选定两修正段的凸轮转角������1 和������2 。根据工程上的经验,通常取两修正 段������1 ,������2 = ������0 4
3.2.4 基于曲线方程的凸轮建模 根据凸轮的轮廓曲线和基圆半径,在 adams 软件中编写如下程序
If(time-1/6:22*(1080d*time-sin(1080d*time))/(3*pi),22/3,If(time1/2:22/3+(88*1080d*time-pi)/(6*pi),110/3,If(time-2/3:44-22*(4*pi-1080d*timesin(4*pi-1080d*time))/(3*pi),44,If(time-1:44*(1-(1080d*time-4*pi)/(2*pi)),0,0))))
[1]
。将 h=44mm,ℎ1 = ℎ2 =
22 mm带入,求得凸轮轮廓曲线ຫໍສະໝຸດ Baidu下。 3
在求得凸轮轮廓曲线之后,根据凸轮轮廓曲线模拟画出凸轮。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 动件和机架组成的高副机构,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并且结构简单、紧凑, 在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广泛应用,它的最大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 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ds dζ
−e
2 r2 0 −e +s
,根据压力角越小,机械效率越高进行考虑,在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过程中,采用
较小的许用压力角[α]进行设计,因直动从动件推程的许用压力角[α]= 30° ~40°,回程许 用压力角[α‘]= 70° ~80°。所以取[α]= 30° ,[α‘]= 70° 。 3.2.2 凸轮轮廓曲线方程
3.2.3 基圆半径的确定 下面利用许用压力角确定基圆半径的方法,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由于从动件沿水平方向 运动,所以先画一条水平直线(图中以虚线表示)作为从动件的运动导路。在虚线上任取 一点B0 作为从动件尖底运动的起始点。根据 s δ 和ds dδ确定出点 P’。在此过程中,由于 凸轮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在推程中凸轮与从动件的速度瞬心P12 一定在虚线的上方, 则 P’应该在虚线的下方;而回程中,速度瞬心P12 一定在虚线的下方,则 P’应该在虚线 的上方。在确定了从动件尖底在各个位置时点 P’之后,将其连成光滑的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回程点 P’的连线为水平直线的原因是回程采用了等速运动规律,从动件在各个位 置时的ds dδ相等。 用一条与垂线成 90°−[α]=60°的直线 a-a 切于切于推程点 P’连成的曲线。那么,如果 凸轮的转动中心在直线 a-a 右下方,则在整个推程中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满足α ≤ [α]。再以 与垂线成 90°-[α‘]=20°的直线 b-b 切于回程点 P’连成的曲线,那么,如果凸轮的转动 中心在直线 a-a 右上方,则在整个回程中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满足α ≤ [α‘] 。综合推程和回 程的情况可知,凸轮的转动中心应当在图中画有剖面线的区域选择。 从图中可看到,满足压力角设计要求的凸轮转动中心的位置可以有无穷多的选择,为了减 小凸轮机构的尺寸,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可以使凸轮基圆半径比较小的凸轮转动中心位置。 从图中看只要大于 17.5mm 即可,这里为使曲线尽可能光滑平整,取 30mm。
得到凸轮的轮廓曲线如图,然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凸轮曲线存在尖点,建模后仿真得到 的曲线也并不理想,甚至产生了震荡。通过观察,发现尖点部分是两段正弦修正段的位置。 因为尽管我们保证了修正段的位移、速度能够衔接起来,但由于基圆半径取值过小,在修
正段还是无法保证平滑过渡。
图
凸轮模型
图 从动件运动规律 下面通过不断增大基圆半径的方法来使凸轮曲线尽可能光滑平整,如图所示。可以发现, 尽管凸轮半径已取到 300mm,尖点仍然没有消失,然而凸轮已经变得非常大了,实际生活
中根本不会制造这样的凸轮,再做讨论已经毫无意义。
下面对凸轮曲线方程进行修改,因为推程不能再采用正弦加速度—等速—正弦加速度的规 律,考虑到要减小冲击并用于高速运动中,将推程改为正弦加速度方程。在 adams 中对曲 线进行编程,程序如下
If(time-2/3:44*(540d*time-sin(540d*time))/(2*pi),44,If(time-1:44*(1-(1080d*time4*pi)/(2*pi)),0,0)) 因为与正弦加速度—等速—正弦加速度曲线一样,第一段方程都是正弦加速度的曲线,回 程都是等速运动规律,所以上面确定的基圆半径也同样是修改后凸轮的基圆半径(因切线
相同),取rb = 30mm。获得凸轮模型如下
图 修改后凸轮模型
3.2.4 滚子半径的确定 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min 一般不应小于 1~5mm。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就应适 当减小滚子半径或增大基圆半径;有时则必须修改推杆的运动规律,以便将凸轮实际曲线 上尖点出现的地方代以合适的平滑曲线。另一方面,滚子的尺寸还受其强度、结构的限制, 因而也不能做得太小,通常取滚子半径rr = (0.1~0.5)rb ,其中rb 为凸轮的基圆半径。因 为上述中凸轮的基圆半径取 30mm,所以将滚子半径取为 6mm 。
三.运动设计 3.2.1 凸轮机构运动设计
针对减小冲击的要求,可以利用《机械原理》课程中凸轮部分的知识,其从动件运动中存 在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可以通过改变凸轮外轮廓来实现,这样问题就转化成为了用数学 软件求解凸轮的轮廓方程,推程可以利用正弦加速度—等速—正弦加速度组合规律的运动 线图,这样既保证从动件速度均匀,又能减小冲击,对于回程,因为切割不受阻力,可以 采用等速运动规律;对于提高机械效率,可以根据凸轮传动中的压力角公式tan α =
第三段为正弦加速度减速区段,经推导,其运动方程为 ������0 − ������ ������ ������0 − ������ s = h − ℎ2 [ − sin /������] ������2 ������2 ℎ2 ������ ������ ������0 − ������ v= − ℎ2 ������ cos /������2 ������2 ������2 ������ ������0 − ������ 2 a = −ℎ2 ������2 ������ sin /������2 ������2 式中,δ = (������0 − ������2 )~������0 。 根据运动组个原则,要保证两段运动规律在衔接点上的运动参数的连续,令在δ = ������1 时,前两式式中的 v 相等,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