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功与功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功与功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功与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熟练运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功与功率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方法;2. 能够正确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功以及如何计算功。

2. 讲解(30分钟)a.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可以用下式计算:功 = 力×距离× cosθ;- 功的单位是焦耳(J),即1牛·米;- 功可以是正的、负的或零。

b.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可以用下式计算:功率 = 功÷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即1焦耳/秒;-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越强。

c. 功与功率的关系:- 功率可以用功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功率 = 功÷时间;- 通过功和功率的关系,我们可以相互转换这两个物理量,例如:功 = 功率×时间。

3. 实例演练(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如:a. 一个力为10牛的人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5米,求人做的功是多少?b. 在2秒钟内运送10焦耳的能量,功率是多少?4. 总结(5分钟)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强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 在讲解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物理概念;3. 在实例演练环节,要选择具体生活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4. 在总结环节,可以通过小结和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学习目标:1. 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3.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

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

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3.小明将放在水平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

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 J,水平拉力做功 J。

学生在说答案的过程中要求讲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另外做完后对版块一进行总结。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课题】功和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和功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和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实验装置、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一位举重运动员正在举起的重物,引发学生对功的思考。

2.看图讨论:请学生观察以下图片,结合引导问题讨论:什么是力的作用点沿着力方向移动了多长距离?这个量叫什么?有什么用?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功的定义:当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力与物体的位移的乘积。

2. 计算公式:功=力×位移×cosθ3.功的单位:焦耳(J)4. 示例演练:请学生根据计算公式计算以下问题:1)一个力为5N的人用1分钟用力推500m的书包,他为书包做了多少功?2)一位体力劳动者挤压一捆20kg的棉花被,所用拉力为400N,做功10J。

这捆棉花纵向位移是多长?5.小结:请学生总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做功力与重力的乘积。

2.实验装置:小车、轨道、滑轮、不同质量的物块、弹簧测力计、尺子、计时器等。

3.实验步骤:a.将轨道平放在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b.将小车向轨道的一端推动,然后观察小车是否保持做匀速运动。

c.将不同质量的物块挂在小车上,每次只挂一个物块,并记录下推车所用的时间。

d.分别测量小车通过的位移和所施加的力,并记录下来。

e.计算不同物块的功。

4.思考与讨论:请学生思考实验结果,验证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做功力与位移的乘积。

5.小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加深对功的理解。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和功率的关系4.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5.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关系,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3. 运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功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过渡: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深入: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和功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功、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功和功率关系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组、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

3. 教学参考书:有关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讲解和实例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功率的概念,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机械能与能源》第二节《功和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3. 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难点:如何将功和功率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砝码、计时器、电能表、演示用电机。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实验用小车,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行,为什么会越来越快?(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什么是功?什么是功率?2. 例题讲解(1)讲解功的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进行解释;(2)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3)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行过程中的功和功率;(2)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4. 知识拓展(1)介绍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能表、电机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降低能耗。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3. 功和功率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功;(2)计算一个电机在1分钟内所做的功和功率;(3)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功和功率的应用。

2. 答案:(1)功 = 力× 距离;(2)功 = 力× 距离÷ 时间;(3)如:人做功、车辆行驶、电器工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和单位。

2.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公式和单位。

2.难点: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功和功率。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力是如何对物体产生作用的呢?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那么,力在物体上做了功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功和功率的概念。

2.知识讲解(1)功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功。

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是: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2)功率的概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功和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1瓦特等于1焦耳每秒。

3.实例分析了解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后,我们来分析一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例子1:小明用10N的力将重2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求小明做的功和功率。

解析:小明做的功W=Fs=10N2m=20J。

小明提升物体的时间t=s/v,其中v是物体的速度。

由于是匀速提升,所以v=F/m=10N/20N=0.5m/s。

所以,t=2m/0.5m/s=4s。

小明做功的功率P=W/t=20J/4s=5W。

(2)例子2: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功率为100kW,求汽车的牵引力。

解析:汽车行驶的距离s=vt,其中v是速度,t是时间。

由于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所以t=W/P。

将s代入W=Fs,得到F=W/s=P/v。

所以,汽车的牵引力F=100kW/60km/h=100kW/(601000m/3600s)≈500N。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与功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功和功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1)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1)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力、距离和角度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3)讲解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率的概念;(4)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

3.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亲身体验功和功率的概念。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功和功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功和功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初中物理功 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 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功和功率的概念。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 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吗?力对物体做了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 F 是力,s 是位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为 P = W / t,其中 P 是功率,W 是功,t 是时间。

3. 举例说明功和功率的应用,如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运动员的体能等。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不同位移和不同夹角下的功。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出对应的功率。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功和功率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功和功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

2. 实验环节是否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 课堂练习是否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5篇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三物理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课堂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课堂教案

本次课堂教学主题为《功和功率》,旨在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如何应用功和功率。

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率的概念4. 功率的计算方法5. 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应用场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预习课在课前,老师将会在班级微信群发送相关的预习资料,包括常见的功和功率应用场景,让学生事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2. 导入新知进入正式课程后,老师将会在黑板上让学生回忆一下力学中的“力”的概念,并提问:“如果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有运动。

如果现在有一个物体静止,它的位置不变,有一个力作用在它身上,这个力就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进而引入功和功率的概念。

3. 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引入功的概念后,老师将会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动画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4. 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熟悉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老师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计算案例,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理解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5. 实际应用场景在学生掌握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电动自行车、空调等。

通过实际应用示范,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的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检测评价在课程结束前,老师将通过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并通过讲评的形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设施1. 电脑2. 动画演示软件3. 空调、电动自行车等物品视觉演示五、教学总结本堂物理课主要针对《功和功率》这一重难点。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四章第一节《功和功率》,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功和功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钩码、计时器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斜面可以省力?)引出功和功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介绍功的定义、计算方法。

(2)介绍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3)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滑轮组提起重物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重物被提起的过程中,哪些力做了功?这些功有什么关系?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提起重物时的功和功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例,巩固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用30N的力将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抬高1m。

B.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受到200N的阻力。

A. 小华用10N的力推一辆质量为5kg的小车,小车沿水平面匀速行驶了2m。

B. 一名学生用50N的力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抬高1m。

2. 答案:(1)A. 功:30J,功率:30W;B. 功:1200J,功率:200W。

(2)A. 推力做功:100J;重力不做功;总功:100J。

B. 重力做功:200J;学生的力做功:100J;总功:300J。

功和功率的计算:初中物理教案

功和功率的计算:初中物理教案

功和功率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进行物理实验和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公式;2.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能够将功和功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内容: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根据力学知识,我们知道,当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从而产生功。

功定义为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产生的位移与力的方向相同的量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发生位移的长度,θ表示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所成的夹角。

2.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能量转化的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所做的功,t表示时间。

3.实际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功和功率来解释。

例如,当我们骑车的时候,我们需要向前用力蹬车,这样就可以将自行车向前推动。

这个过程中,我们产生的功就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而我们所用的时间越长,所做的功就越多,功率也就越大。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骑车的时候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对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实验法:设置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3.解题法: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知识;2.拓展分析: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引出本次课的核心内容,即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知识讲解:对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更易理解;4.实验验证:在课堂上设置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6.课程总结:通过总结课程知识点和重点,让学生铭记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探究功和功率的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功和功率的教案

初中物理是我们学习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着物质如何运动、如何相互作用、如何产生能量等问题。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功和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种相关的教案,该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功和功率的概念,并深入理解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能够将功和功率的概念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解决物理学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在实施本教案之前,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工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扫描一些相关的物理学教材,并准备一些例题供学生练习。

2.准备一份PPT或者使用黑板,制作一些能够说明功和功率定义和计算的图表。

3.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践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功和功率的变化。

4.准备一些类比和模型,以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步骤本教案的教学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以便于学生逐步地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第一步:复习和引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先对老师上课之前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复习,并对课堂要点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回顾机械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理论讲解在进行理论讲解的环节中,老师需要针对功和功率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的内容进行讲解。

1.定义和计算方法:需要讲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在这一部分中,老师可以集中探究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使用方法。

2.实际应用:另外,在讲解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的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地将其应用在实际情境中,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讲解汽车发动机和风车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功和功率等。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力、功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体移动的实验装置,如小车、斜面等;2.准备计时器、测力计、励磁器等实验仪器;3.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讲义、实验记录表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和引入问题1.引出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为了做事情,有时候需要使用力量,而有些时候又需要用很大的力量。

我们来思考一下,力量大的时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2.引导学生讨论: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又或者是将物体从地上抬起,我们都需要发挥力量,这个力量对于物体移动和抬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这种力量的发挥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称之为“功”,想一下功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引入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讲解功的定义: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力 × 距离。

2.举例说明:比如,李明用10牛的力推动一个小车向前移动5米,那么他做的功是多少?第三步:进行实验验证1.设计实验:将一辆小车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移动小车所需的力,并利用计时器测量力的作用距离;2.进行实验:每个学生轮流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每个同学所做的功。

第四步: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引出问题:同学们是否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同学虽然用的力量大,但是却不能很快地推动小车,而有些同学用的力量虽然不大,但是却能很快地推动小车。

那么这和我们说的物理量“功率”有什么关系呢?2.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衡量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计算公式为:功率=功 ÷ 时间。

3.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第五步:总结和归纳1.回顾学习内容:力、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总结学习成果:每个同学再次计算自己在实验中所做的功,并计算自己的功率。

四、课堂练习与讨论1.设计小组练习:给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初中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功和功率教案

初中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难点: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功?2. 讲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1)讲解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讲解功的计算方法: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距离,θ是力的作用角度。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1)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P,单位是瓦特(W)。

(2)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P = W / t,其中W是做的功,t是做功的时间。

4.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了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

6.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以下问题:(1)一名学生提着一桶水,力为20N,移动距离为10m,求做的功。

(2)一台洗衣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200W,工作时间为30分钟,求做的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功和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功率,并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用小车、滑轮、重物等。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快速跑步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要用力才能完成这些动作?这些动作与物理学中的哪个概念有关?2. 新课导入:介绍功和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

(1)什么是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讲解公式 W=Fs,并举例说明。

(3)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 P=W/t。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功和功率。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功和功率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W=Fs。

3. 功率的概念: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W/t。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

(2)应用题:某学生质量为50kg,爬上一层楼(高度为3m),求他所做的功和功率。

2. 答案:(1)W=Fs=10N×5m=50J。

(2)W=Gh=mgh=50kg×10N/kg×3m=1500J,P=W/t。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精品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精品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3.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学会运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组、计时器等);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起重机吊起货物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如何衡量这些物体所做的工作?2. 基本概念讲解:(1)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滑轮组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高度所做的功和功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和功率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3. 典型例题及解答步骤;4. 实验结果及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物体所做的功:某同学举起重50N的物体,使其上升1m;一辆汽车以500N的牵引力行驶100m。

(2)已知某同学做功1000J,用时10s,求该同学的功率。

(3)结合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功和功率现象。

2. 答案:(1)50J;50000J;(2)100W;(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对计算方法的运用;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功和功率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功功率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功功率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功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 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将功和功率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提水桶的过程,引出功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功的定义,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功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4. 练习: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功的理解。

5. 引入功率:通过比较不同人提水桶的速度,引入功率的概念。

6. 讲解功率:讲解功率的定义,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7.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功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8. 练习: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功率的理解。

9.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如爬楼梯的情况,让学生应用功和功率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1.3 功功率2. 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功= 20N × 5m = 100J答案:功率 = 功 / 时间= (50N × 10m) / 120s = 4.17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将功和功率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中,对于功和功率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功和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机械设备等,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及应用。

2.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和功率的关系4. 单位换算5. 功和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关系,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功和功率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考查学生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相关章节。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练习题。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教学案例、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第2周: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3. 第3周: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问题。

4. 第4周:小组讨论功和功率的关系,分享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第次课)
教师: 学生: 年级: 日期: 星期: 时段:
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机械效率课题
学情分析功、功率预习
1.理解功、功率的定义;
教学目标与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
3.掌握增加有用功、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考点分析
掌握对一个过程做功的计算,做功过程中的机械效率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教学导入:
功、功率
1.对照书本引导学生了解“功”这一物理量。

2.书本的斜面拉小车实验得到的结论:既没有省力也没有省距离的机械。

3.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表示:W=Fs,根据公式功的单位N/m,物理学规定功的单位焦耳(J)。

4.根据功的定义和学生自由讨论做功的案例。

(比如爬楼梯、举起一块石头、搬一只木箱水平移动等等)
5.功率:同样是举起一只相同的箱子到同样的高度,有的人举的快,有的人举的慢,他们做的功相同,但用的时间不同,
6.我们用一个物理量功率来表示他们的做功的区别,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 用P 表示功率P=。

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可以表 示为J/s ,物理学中用瓦特(w)来表示功率的单位。

t
1W=1J/s ,
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KW 、MW , 1KW=1000W 1MW=1000KW
例1 举重运动员用4秒钟的时间将质量是130kg 的杠铃从地上举高了2米,并坚持了2秒钟。

计算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做功的功 率是多少,
- 1 -
例2 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行人手提物品在水 妇女手推童车在水 人在推木箱时累得举重运动员举着 平地面上匀速走动 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出 杠铃原地不动 汗也没有把木箱推A
B C D 动
例3 东风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 匀速行驶160m ,所用时间为20s ,若此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为 5000N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 功为多少J ,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W,
机械效率
6.思考,利用动滑轮将木料拉到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对照书本分别探讨手拉绳做的功和滑轮拉砝码做的功,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手拉绳做的功产生了哪些作用效 果。

7.滑轮对木料做的功使木料从一楼提到了四楼,而人拉绳做的功不仅将木料提起同时也将滑轮提起,也就是说人对滑轮也做了功,而对滑轮做的功并不是我们 的目的。

W8.我们把我们有目的而做的功叫有用功,在做功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额外的并非我们的目的而做的有用
WWWWW功叫做额外功,整个过程中做的功叫做总功。

并且=+ 总总额外有用额外
9.在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W有用功有用,100%,,,100% 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机械效率=,用η
表示机械效率则总功W总
例4 用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220N,物体升高的高度为2m。

求此过程中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例5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N,物体在5s内匀例5图速上升lm(求:
- 2 -
(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功率(
例6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2)为了准确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使弹簧秤沿竖直方向作________运动。

(3)若增加钩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

(4)将空格填满:
弹簧秤钩码弹簧秤机械钩码重总功有用功读数移动距离移动距离效率
4.9牛 1.96牛 0.1米 0.3米
例6图
课内练习与训练
1.(2011重庆,第7题)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图 2图
2.(2011甘肃兰州,第8题)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80, 800J
B(80, 1000J
C(62.5, 200J
D(80, 200J
3.(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1题)建筑工人用如图l0所示的装置把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所用的手拉力为300N(则该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若用该装置提升500N的重物,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以下是小丽和小宇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出现的情况: ?在进行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使它在位置静止,在这一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 3 -
若杠杆被支起后,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小丽在实验时,忘了一部分数据的记录,请你帮助完成下表:
次数动力F/N 动力臂l/m 阻力F/N 阻力臂l/m 1122
1 2 0.01 1
2 0.0
3
4 0.06
?实验时,老师只给小丽10个相同的钩码,当在杠杆的左端挂上如图位置的三只钩码时,则为使杠杆平衡,小丽应在杠杆的另一端的什么位置处
挂几个钩码, ; ?当小宇在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如图位置平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结果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于是小宇说,杠杆平衡条件在此种情况不成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

5.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
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
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
(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推力F的大小(
第5题图
补充复习题
1.在下列事例中,目的为增大压强的是( )
A(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B(菜刀钝了,磨一磨
C(将背包的背带做得宽一些 D(在铁轨下铺设枕木
2.下列哪种器材在工作中利用了由弹簧形变的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
A(自动车座 B 机械手表 C 弹簧秤 D 衣服夹
3.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飞行器是( )
A(飞艇 B 直升机 C 滑翔机 D 火箭
4.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
要低于100?。

可行的做法是 ( )
A.缩短加热时间 B(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降低炉火的温度 D(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
5.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

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 4 -
6.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末下述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学生对本次课的小结及评价
1、本次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对老师下次上课的建议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学生签字:
课后小结
教师签字:
审阅签字: 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时间: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