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论文
《货币金融学学习心得4[优秀范文五篇]》
《货币金融学学习心得4[优秀范文五篇]》
在学习货币金融学期间,我对金融学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理解。
我认为,货币金融学就像是一张明信片,它把经济环境及其规律精确地表现出来。
通过货币金融学,人们可以准确地测量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
另一方面,货币金融学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选择和管理金融资产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把握金融市场趋势,来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源,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此外,学习货币金融学还让我明白了金融政策的重要性。
金融政策的决定和实施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整体繁荣。
综合考虑国家的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政府可以考虑调整宏观金融政策和设定准则,使它们与实际市场环境相适应,从而有效改善金融体系和经济状况。
最后,货币金融学也给了我权衡收益和风险的重要能力。
金融投资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而作为金融投资者,我们有责任去认真关注到这种风险。
而通过学习货币金融学,我们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去分析风险投资组合,寻找较好的投资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总的来说,货币金融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历史知识,也带给我更多的理解,我将把这些知识用在实践中,使自己变得更加合格。
金融学小论文
金融学小论文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资金融通、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运作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个人财富管理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金融活动无处不在。
从个人的储蓄、投资决策,到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再到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金融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货币与利率。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供应量和流通速度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如果经济的产出没有相应增长,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而利率则是资金的价格,它对于调节资金的供求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低利率通常会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高利率则可能抑制投资和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接下来谈谈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收益的平台。
然而,股票市场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公司业绩、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债券市场则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益。
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实现资金的配置和增值。
投资银行则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
而保险公司则通过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为社会提供保障。
在个人理财方面,金融学的知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目标,合理配置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
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然而,金融领域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迅速蔓延至全球,导致了大量金融机构倒闭,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
这场危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兴起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风险、监管漏洞等。
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课程论文(2)
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课程论文(2)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论文篇三:《高校学生货币银行学学习模式》一、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特别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现代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保证。
近几年来,各大学的校园网络建设趋于完善,电教设备和多种媒体的建设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论文百事通所以,随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多渠道、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欲望的增强,高校目前“数字化”学习态势业已呈现。
但高校现有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因素不利于“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因素。
所以,研究、分析基于“数字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并构建学生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构成与特点(一)数字化学习构成要素1.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2.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
3.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1)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2)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3)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4)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货币金融学》 课程论文
2012-2013年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科目考查卷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一、前言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利差收入可拓展空间有限,银行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即在非利差收入上下功夫,而中间业务是非利差收入的主要来源。
同时,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收益稳定和创新空间较大等特性,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成为各家银行新的竞争焦点。
能否通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
但由于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发展的道路。
正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央行为了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利差水平在不断地减少,存款准备金不断地提高进而贷款规模不断地减少,股票、国债等资本市场迅速的发展,许多优质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降低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同时,居民抢购基金、理财产品,使居民储蓄存款在2006-2007年之间出现大量分流到股市、基市和楼市的现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增加收益的路子变窄了,而中间业务收入却增加了。
短短十几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品种、规模和收入等方面迅猛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有比重小且发展不均。
据不完全统计,国外一些银行的各类中间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最低也占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而国内各商业银行2006年中间业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
国内各商业银行也逐步认识到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开始积极地拓展业务领域。
从公布的2007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可以看到,工行预计半年度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招行预增100%以上,民生银行预增60%以上这三家银行预增公告显示,贷款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是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货币金融学论文
货币金融学论文货币金融学论文1、改革教学法子,增强学生介入度(1)分组教学第1次上课时,请求学生每一六—八人自动分组,推选组长,每一组布置1个专题,专题1般是当前金融热门话题,请求该组依据学生各自的特色,进行任务分工:收集资料、收拾资料、筛选资料、制作与修改PPT、PPT汇报等,通过这类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组长还要负责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以及该组各个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打分,教师以及其他各组组长要对于该组终究提交的成果进行考评打分,最后该组每一个学生的打分就是3者的加权患上分。
这类方式既强化了学生对于当前金融热门话题的关注,又培育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收集以及收拾资料的能力、调研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为学生进入企业奠定了优良的职业能力。
(2)实践性教学每一次课前5至10分钟,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通过各种方式:新闻播报、板报、视频、PPT等解说近几天产生的金融大事、要事,并附以扼要的评论;在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商业银行的讲述中,请求学生选择我市的某家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该金融机构的窗口设置、业务展开情况等;依据相干章节内容,将触及到的法律法规上传给学生,请求学生课后浏览,并通过发问等方式进行检测;让学生课后浏览金融方面的1些讲演如《货泉政策执行讲演》、《金融业发展以及改革“1025”计划》等,并书写心患上体会或者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类实践性教学,培育了学生的金融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于金融的关注度、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咱们在各门课程的讲解中运用患上较多的法子,金融方面的案例无比多,通过对于相干案例的公道运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相干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堪称是1举多患上。
这就请求老师在课前对于案例进行精心筛选,选择最合适的案例融会到相干章节内容的教学中。
比如在信誉的讲解中,咱们可以引入信誉卡透支的案例,让学生知道信誉的首要性,个人信誉记录是咱们的“经济身份证”;在利率的讲解中,可对于我国贷款利率的放开进行解析,并进而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情况进行探讨。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论文
金融脆弱性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15 金融唐卡 I41514067前言: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区域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风险。
金融脆弱性不同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它既包含了可能的损失,也包含了已经发生的损失。
金融脆弱性的产生主要在于企业和银行的经营模式,金融企业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负债,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使得金融行业在危机面前较之其他行业要更为脆弱,更易受到风险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正日渐融合并相互影响着。
经济全球化在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金融过度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变得空前脆弱。
特别是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金融自由化正在逐渐深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会不断地出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金融脆弱性问题。
金融脆弱性基本理论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累积,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
也就是说,金融体系本身不稳定,具内在的脆弱性,因此金融风险普遍存在,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从西方国家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也可以得到体现。
金融脆弱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状态,泛指整个银行体系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领域和金融市场领域。
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又称银行内在脆弱性,主要是由银行业高负债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信贷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所导致的,决定了金融业更容易失败的本性。
(三)对我国的金融脆弱性的理解与认识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客观存在的风险,主要源于金融领域市场主体所获取的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可以看出银行脆弱性是金融内部风险的根源,银行体系越脆弱则金融风险越大,金融危机越容易爆发。
总括一句话: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金融股脆弱性存在着增加的风险。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精选的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写作论文的参考范本。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多措并举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摘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部分阻滞之处,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金融市场体系分割、M2增速偏低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等。
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及商业银行存在制度性缺陷等。
今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要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经济结构;宏观调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政府随之加强了逆周期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不畅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自2018年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举不仅将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具体表现我国连续多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但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1.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前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外部面临经贸摩擦、贸易环境恶化等极大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融资利率总体较高。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货币银行学论文摘要: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
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中,如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性本科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论文货币银行学银行论文银行货币银行学论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摘要]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方式,传授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专业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由于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金融理论、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而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经济学、贸易经济、金融学专业,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要求较高;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掌握与企业、单位、个人密切相关的金融实践的内容。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
一、不同专业应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授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出版的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教材为主,也可以选择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
货币金融学期中论文
股指期货(规范介绍)英文摘要(一)引言(提出问题)(二)文献综述(三)你的分析(抓住几个重点问题)(四)结论、启示。
注意:1.规范引用。
2.重在论(论据)。
3.明白就是创新。
4.别写手册,看是学习的过程。
【Subject】【Key words】【摘要】【关键词】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S&P500与沪深300指数的对比……股指期货与期权的关系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原理、投资交易流程与策略、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套期保值、跨期与跨市套利和期现套利以及ETF—Exchange Traded Fund, 交易所交易基金)、程序化交易、股指期权、股指期货投资交易的流程和风险管理。
1.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现代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最为有力的工具之一。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需要,金融市场的风险不会因为衍生产品的出现而消失,但通过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风险可以被转移和重新配置。
衍生品交易的实质在于将金融风险从风险厌恶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那里。
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规避风险的能力”,“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更灵活,更有效,同时增强了经济本身对抗冲击的能力”。
——CME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很小。
发展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将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
1982年2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4月21日CME推出了S&P500的股指期货。
1.从股票指数到股指期货。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市场管理机构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价格变动情况的数值。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
货币金融学小论文
我国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分析摘要: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核武器”,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频繁,最为信赖的调控手段,故特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执行进行分析。
本文截取2003年至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并配合相应年份期间的经济大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同时提出相关建议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三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
(一)贴现政策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改变贴现利率上,贴现利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贴现政策是通过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的量来影响货币供给的。
(二)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左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借以改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综上,我国利用上述三种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基准利率,从而影响基础货币和存款准备金,最终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效果列示2001-2010年GDP 与M2数量 单位:亿元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取2001年至2011年间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货币与准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进行对比,M2代表货币政策的实施,GDP 检验其效果。
通过做散点图,发现其有着同方向变动关系,如下图:M2与GDP关系图(单位:亿元)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800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份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图是假定其他所有条件不变,忽略各种潜在的变动。
“货币金融学”教学探讨论文
“货币金融学”教学探讨论文货币金融学教学探讨摘要:货币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政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高校货币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脱离实际、课堂内容单一等。
本文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以期进一步提高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效果。
1. 引言货币金融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利用以及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对于掌握货币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如何提高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现有问题及原因(1)理论脱离实际:目前,一些高校的货币金融学教学仍然将重点放在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2)课堂内容单一:现有的货币金融学教学大多以讲授经典的货币理论为主,导致学生对于货币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和相关政策的掌握不足。
(3)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货币金融学教学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
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改进对策(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掌握货币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扩大课堂内容:除了经典的货币理论外,还应该将货币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和相关政策纳入教学内容。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控进行深入探讨。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地参观金融机构,实践操作实验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货币金融学的知识。
(4)引入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问题解答,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教学效果分析(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西方货币金融学 论通货膨胀 学期论文
《西方货币金融学》学期论文----论通货膨胀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这几年的物价涨速惊人,不得不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下面就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定义说起通货膨胀就先得明白它的含义。
关于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存在长期的争论。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
现在一般定义是: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
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三、关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因是个复杂的经济的现象,形成原因也多种多样。
首先来说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
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金融学论文
货币金融学课程论文课程题目: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系(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10级电子商务学号: **********学生姓名:李玉平指导教师:吴兴敏老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摘要: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宿世命力极强的一种商务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发展。
本文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针对电子商务的结算支付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关键词: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干的电子支付工具愈来愈多。
这些支付工具大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外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孕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另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EFT)、电子划款等。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发展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愈来愈广泛。
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脉冲举行资金传道输送和存储的信用货币。
经由过程网上银行举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钱等其它货币形式相比,具备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尤其对于小钱数的网上采集购买。
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
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它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
现在,银行卡已在许多人中得到了更遍及的应用。
对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利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
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课程论文
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课程论文由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方面也相应的做出调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学货币银行研究论文篇一:《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与质量》一、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用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择一定要合适,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教材内容应当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现状,对于经济学类教材更是如此。
随着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银行学》教材应尽可能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将新的、先进的金融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材内容体系的合理性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教材编写方面,一般是将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分开编著。
例如,《货币银行学》只讲述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理论,而《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则介绍我国情况。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以及银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截然分开的教材体系显然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
所以,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二者结合程度的如何,也是选择教材的标准之一。
(三)、教材内容的难易性教材内容一定要深浅结合,如果内容过易,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就会觉得空洞乏味,调动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如果过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同样没有效果。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意选择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
目前,《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很多,各名牌大学都出版了自编教材,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度增大,有很大灵活性。
根据两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德仁编著的《货币银行学》,该书内容较新颖,重点突出,并在介绍各种货币银行学原理、金融理论的同时,还讲述了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的一些改革情况,从教材使用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货币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概论》课程论文人民币加入SDR的影响何健华201330110203指导教师陆琪讲师学院名称数学与信息学院专业名称金融数学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SDR是什么、SDR到底是怎么工作的、SDR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什么,探讨了人民币加入SDR后的对国际货币环境的影响、对人民币本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实质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SDR 货币篮子特别提款权Influence of RMB's entry into SDRHe Jinahua(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what is SDR, SDR actually works in what way, how SDR affects the RMB exchange rate, the RMB to join SDR means what, an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RMB to join SDR o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n the RMB itself, as well as the real impact of our ordinary people.Key words:RMB SDR currency basket special drawing rights目录1 前言 (1)2 正文 (1)2.1 SDR (1)2.1.1SDR是什么 (1)2.1.2SDR如何工作 (1)2.1.3SDR现有规模与使用情况 (2)2.2人民币加入SDR (2)2.2.1人民币为何能加入SDR (2)2.2.2人民币为何要加入SDR (2)2.2.3人民币国际化 (3)2.2.4SDR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 (3)3结论 (4)参考文献 (5)1 前言2015年12月1日凌晨,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金融学期末小论文 - 副本
货币金融学期末小论文《美国宽松化货币政策浅析》学生:王朋06124021雷爱宏06124036老师:***时间:2014年6月24号美国宽松化货币政策浅析一、摘要自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实施零利率政策到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货币政策重心渐渐从资产购买向零利率回归,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五年来取得了积极效果。
美国经济慢慢驶入温和复苏轨道,2009——2012年实际GDP增速分别为-3.5%、2.5%、1.8%、和2.8%,2013年一、二季度GDP 折年率分别为1.1%和2.5%。
本文通过对这期间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回顾,对货币政策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关键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类似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大量印发钞票,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促进经济发展。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二、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经济衰退。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实际GDP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显著下降;2008年的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实际GDP显著下降,年度实际GDP 下降3.0%。
另外,雷曼兄弟破产,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就业指标变现黯淡,通胀处于较低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等。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所以美联储先后推出了零利率政策、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三、基础理论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求和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作用于各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币值、就业、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稳定币值(牵扯到央行信用,如果币值不稳定会导致央行信用的载体——货币失去信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等。
货币金融学论文
目录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罗马帝国:银币含银量下降的通货膨胀 (3)(二)政局动荡的元朝:纸币过量发行的通货膨胀 (4)二、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效应1.收入分配效应 (5)2.财产分配效应 (5)3.产量效应 (6)(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1.促进论 (7)2.促退论 (8)3.中性论 (8)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一)控制需求1.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9)2.实施紧缩型货币政策 (9)3.实施紧缩型收入政策 (9)(二)增加供给 (9)(三)调整经济结构 (10)(四)其他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1.强制性行政干预 (10)2.保持经济低速增长 (10)参考文献 (11)从《货币》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内容摘要:本论文主要从货币的发展历程引出通货膨胀这个话题,然后通过列举大量历史上的典型做法,从而得出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在分析出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后,我们在进一步论述了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
在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即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
最后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产生原因解决措施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罗马帝国:银币含银量下降的通货膨胀从公元138年到公元301年,罗马军人的服装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到3世纪末,小麦的价格上涨了200倍。
按照复利计算,这段时间的物价上涨率每年在5%-6%。
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产品是生活资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小麦价格的上涨标志CPI在上涨,它也意味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通货膨胀。
罗马帝国当时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货币成色下降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在金属货币时期,这应该是一个惯常的现象。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一方面发行不足值的货币,另一方面是在铸币中加进去一些不那么贵重的金属,譬如在金币中添加一定量的铅,凭借统治者的权威让民众相信这些货币的价值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谈民生问题之就业问题浅谈民生问题之就业问题[摘要]就业问题,是现代世界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何况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就业更难。
我国就业的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矛盾、就业弱势群体、农村就业等问题十分突出。
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二是要拓展就业渠道,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四是合理的给予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民生就业引导扶持[概要介绍] 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更是重中之中。
我国的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以求早日解决这些矛盾。
民生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自古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
”民强则国富,富国之关键还在于强民。
强民必先安民,民则成之为最终落脚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今时代,民生问题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人民利益的实现状况不仅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而且影响到国家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话语。
所谓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
民生保障问题包括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社会管理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文化体育问题等。
十二五开局,民生保障成为政府工作呼声最高的落脚点。
要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价。
其中,民生问题中的就业问题是难以翻越的三座大山之一,也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能够解决好就业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特别应该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业。
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
我们一定想办法,在比过去低的速度下还能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问题,这对政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我们完全有决心能够办好这件事情。
1一、就业压力与任务人们常说:“安居乐业”。
但是,假如一个社会面临大量无业者、失业者、下岗者的时候,不惟无业者难乐,恐怕有业者也难以安乐了。
目前我国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力,它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基本方式。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发展观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就业是民生之本”。
那么,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究竟有多大呢?1、就业压力激增,总量性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13亿总人口中,年龄在15--64岁的劳动人口2002年底约8.9亿,2010年达到9.7亿,2020年将达到9.97亿。
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650万,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万,农村积累剩余劳动力1.5亿以上。
2现在我们来看一下2005年-2009年就业的基本情况,其中城镇2005-2009年就业情况为:2005年就业人员合计27331万人,2006年28310万人,2007年29350万人,2008年30210万人,2009年31120万人;乡村就业情况为:2005年就业人员合计48494万人,2006年48090万人,2007年47640万人,2008年47270万人,2009年合计46875万人。
而相对应的,2005年---20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分别为839万人、847万人、830万人、886万人、921万人,呈上升趋势。
3由此可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远远大于总需求。
2、在总量性矛盾没有缓解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问题又突现出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保持着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
但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0.32下降到90年代的平均0.1左右,保持现在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每年新增就业岗位高估也只有700万个左右。
因此,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布局中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对全国1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初步摸底统计,仅需要退出市场的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的在职职工近400万人。
估计国有企业最终减员达到30%,总量1500万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更大范围的企业进入结构调整时期,用人需求减少,排放劳动力增加;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应用,对就业的短期消极影响,产生对普通劳动力的排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也将向劳动力市场释放劳动力。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总量已经达到1460万人,约相当于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7%。
在上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即使每年只增加失业人员200万人,也将使我国城镇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人口达到经济活动人口的8%以上。
4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我国将进人高失业和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以及政策因素和重大的工程影响,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下岗职工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更多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以及资源枯竭的矿山分布在中西部这些不利因素的集中,已经使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多年处于高失业率状态,出现就业危机局面。
3、在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的交互作用下,就业人群中弱势群体不断增加。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出现企业减员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并行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在每年的新增就业中,大中专和技校生所占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增加到现在的30%左右;农村劳动力以其低成本和低就业期望值的优势,多年保持比较高的转移速度,平均每年增加1200万人左右;市场用人需求,以低年龄段劳动者为主,35岁以下的需求一直在70%以上。
因此,低素质、高年龄以及高就业期望值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上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弱势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35岁以上的人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对10城市抽样调查结果,35岁以上下岗职工超过72%。
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单位用人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三成;二是长期下岗、失业者。
据武汉、沈阳的调查,下岗职工下岗的延续时间平均接近5年,其中,三分之一职工下岗6年以上;下岗转为失业的,平均失业周期18个月。
由于再就业率低的影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长期处于无工作状态的将急剧增加;三是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10城市的抽样调查,下岗职工中初中文化和初级技2 杨凌隆:《深化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改善人民生活》3 /tjsj/ndsj/2010/indexch.htm《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工以下的分别占40%。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本身的就业技能偏低,再就业是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趋势,加上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影响,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将成为一个就业困难的大群体;四是女性下岗职工群体。
根据世界银行委托劳动科学研究所在武汉、沈阳的调查,女性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比男性下岗职工低近20个百分点。
就业弱势群体的持续扩大,不仅造成失业率持续上升,更导致就业不充分问题突出和极高的劳动力市场退出率。
武汉和沈阳的调查表明,1998年以来下岗以后一直没有工作的高达38%,而有过工作的人70%以上是处于断断续续状态;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20%的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他们多属就业弱势群体,包括对找工作失去信心不想工作的人;有病的人;太年轻或太老;无技能而参加培训的人;女性下岗职工退而从事家务等。
这些因素致使下岗失业人员的收入处于极低的水平线上,已经引致城镇贫困阶层扩大,构成我国消费市场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
消极的生活保障已经不能阻止这种趋势。
4、农业就业空间不断缩小,农村劳动力供求矛盾加剧。
在我国农村,一方面是人口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水土流水、沙漠化等的共同作用,加剧了农业空间的萎缩。
曾经在20世纪80~90年代吸收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乡镇企业,近几年也处于调整中,就业增长缓慢。
最高峰时的1996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35亿人,1997年急剧减少,虽然这几年有所回升,但增长缓慢,2000年为1.28亿人。
5中西部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由于不能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
在近几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大批良田被征用,变成了城市的道路、住宅、市场,不断挤压着农业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城镇又不能迅速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既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造成许多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安问题。
尤为严重的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承诺的逐步兑现,国内城镇主要消费的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将被国外进口的部分产品所取代,既减少了农业就业岗位,也影响了农副产品质量的提高。
5、资本与技术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实施挤压效应,加剧了就业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大批引进较为先进的机器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了革新改造,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但是其副作用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有机构成对劳动力的挤压效应,原来需要成千上万的劳动力耗费大量时日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要三、五个人,一、两台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任务!随着产业设备的一次次更新换代,大批的产业工人被释放了出来。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难。
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是极不情愿看到的,但规律使然,谁也奈何不得。
二、思路与对策毋庸讳言,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矛盾是十分尖锐的,解决起来也是十分棘手的,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物力、财力和时日才能减轻和缓解就业压力。
当然,我们有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增强了的国力、基本建立起来的市场体制,以及劳动者自主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途径。
1、改变观念,理清思路,实施正确的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思路的基本点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点到,就是:将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当前具有特别的地位,它在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稳定上占据突出的位置,因此,需要把扩大就业摆到优先位置,保持经济增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尽最大可能扩大就业规模,控制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