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系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课程建设作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的意义
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最重要的知识。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务程序、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与同行进行交流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我们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就业环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职业活动原则来组织。而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比较陈旧,造成了学习的
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与就业联系不紧密。同时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比较薄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探索机电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建设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力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以校企合作为基点,以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与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管理和技术骨干共同进行职业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定位,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标准,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构建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知识系统型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和项目组成教学模块,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职业培训、考证课程、技能鉴定为一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2、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践操作、课程开发能力,强力推进新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以生产性实训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宜的教学模式。
3、构建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实训课程。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加强实训课程设置的研讨,实训设备的购买,实训设备的维护。彰显就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训课程。
四、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成果预期
1、成立组织机构
(1)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教务处、教科室等相关领导组成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体系改革的规划、指导、协调管理工作。
(2)专业课程开发小组
成立由专家、专业教师、实训和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的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课改调研、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3)合作开发企业
由教科处牵头,教研组承担,组织课程开发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根据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技能、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趋势等,联合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机电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开展师资实践培训。
(4)指导专家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聘请行业、企业、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让现代企业的生产、用人等理念不断融入课程体系中,使新开发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开展课程体系构建调研
设计针对企业、行业开展的调查表,进行三方调研。了解掌握汽修4S店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调整,进而教材处理,开发项目。
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业务水平
建立多种教师培训制度,国培、省培、市培、校培等多种渠道。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兄弟学校等多种途径。理论讲授,实训演练,公开课、微课录制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确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按照企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选择教材,编写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和课件。
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机整合,避免学科间课程因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长或课程间的重复。
专业技能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贴近生产一线的实用性、操作型人才。
德育课程应重点培养岗位素质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综合素质的提高。
建设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大力加强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突出实训室的功能以及工艺的规范性,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一定数量的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岗位、工种之间的轮换,体会各行业的特点。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完善的课程实施计划
根据专业特点,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创建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本着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形式灵活化、教学过程开放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思路改革。坚持推行双证制度,保证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10个月,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总课时的30%。
在原教学计划基础上,修订完善的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