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 优 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第26课《月光曲》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点点记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恬静(qià tián)证券(juàn quàn)弹琴(tán dàn)曲子(qū qǔ)散步(sǎn sàn)飞奔(bēn bèn)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卷()盲()茵()腊()券()育()菌()蜡()四、词语连线。

清秀的小路微弱的浪花幽静的面容雪亮的烛光清幽的神情美妙的感情恬静的月光深沉的亲生五、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幽静()随便()陌生()纯熟()仿佛()著名()六、狭路相逢(写反义词)。

陌生()幽静()传说()陶醉()微弱()断续()七、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美好不俗。

()2.闲适安静。

()3.具有技巧的或表现出技巧的。

()4.秀丽而幽静。

()5.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八、情感体味(选择答案,填写序号)。

A.遗憾、内疚B.迫切、渴望C.诚恳、热情D.赞叹、惊喜E.体谅、安慰1.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弹的,那有多好啊!()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九、句子工厂。

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5、弹了一曲之后,贝多芬为什么 又给兄妹俩弹了一曲呢?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 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 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 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 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 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 光,按起了琴键。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 结果更 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 你的 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 文通 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 来概括 。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 跃然 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 过写 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 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 可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 的内在 感情)
• 1、这对兄妹让贝多芬十分感动。
• 2、周围的环境十分清幽,给了他 创作的灵感。
• 3、盲姑娘很欣赏贝多芬的音乐, 可以说是贝多芬的“知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课件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

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教学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设计特色: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教学流程:一、自学课文。

1、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

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

题目______________ 类别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刊物_____________期号_____________页码_________二、简要复述。

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

莱茵河皮鞋匠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

三、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

(1)“断断续续”: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2)“随便说说”: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课文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课文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课文分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第七单元“体会艺术之美”的主题内容。

它不仅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关于音乐、情感与人性光辉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课文背景与主题《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

这首曲子因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广受欢迎,后来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将其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被称为《月光曲》《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课文不仅体现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还展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及音乐家的高尚情操。

二、课文结构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2.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的情景。

这部分包括三轮对话,揭示了贝多芬进屋弹琴的具体背景,以及兄妹俩的手足之情和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3.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这部分通过皮鞋匠的联想,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色,以及贝多芬琴声的优美旋律。

4.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的过程。

这部分突出了贝多芬的创作才华和高效的工作能力。

三、课文内容与情感分析1. 人物塑造1.贝多芬:作为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在课文中被描绘成一个有音乐天赋、善良、富有同情心和创造力的形象。

他听到兄妹俩的对话后,主动走进茅屋为他们弹琴,并即兴创作出《月光曲》,表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2.盲姑娘:盲姑娘是课文中的关键人物,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感动了贝多芬。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pǔ yōu zhú shī chún mò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qīng jiàn zuì sū bēn lù 清幽 琴键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yīn shà
lín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断断续续: 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陶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 想活动中。
苏醒: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 国的格言 )
2. 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 自由朗读、背诵。 4. 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 行) 1. 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 手抄
4、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 一首曲子?
• 朗读体会: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 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 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同情盲姑娘,为盲姑娘对音乐 的痴迷和兄妹间的真情而感动。
昏迷后醒过来。课文中指穷兄妹 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课文情景剧欣赏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2、为什么说这是“传说”?
因为这可能不是真实 的故事,也许只是人们虚 构的一个故事。
3、我给大家讲“传说”。
内容提要:德国著名音乐家贝 多芬因为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 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而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 1、这对兄妹让贝多芬十分感动。
• 2、周围的环境十分清幽,给了他 创作的灵感。
• 3、盲姑娘很欣赏贝多芬的音乐, 可以说是贝多芬的“知音”。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优秀教学案例
3.解读文本,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描绘乐曲的手法。
4.对比分析文本中的描述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舞蹈)的表现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小组内积极交流,共同探讨文本中的意象和情感。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多媒体展示贝多芬的画像和《月光曲》的乐谱,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境体验:通过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
3.场景再现:让学生分组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使他们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1.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2.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4.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分析乐曲的结构和特点,品味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以及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 月光曲》 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 月光曲》 优质课教案_2

《26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辨哪是事实,哪是联想。

体会事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好处。

2、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问好。

2、互动:打节奏。

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朦胧的“月光”充满诗意,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在“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中,“月光”满是思乡的惆怅,而在贝多芬的乐曲中,“月光”随着悠扬的旋律转变成一幅幅奇丽的画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

三、回顾旧知1、听写词语。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拿出练习本我们来听写下列词语:清幽蜡烛琴键陶醉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师:请自己对照大屏幕来订正。

(ppt出示)指导“粼与鳞”可以通过“形旁表义”的特点来区别。

2、指导学生有序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谁再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可长可短,“短”一句话,“长”两三句话。

过渡: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夜晚呢?谁来说?师:那文中描写这个夜晚的句子有哪些呢?请大家一边浏览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四、体会环境(学习第8小节)1、品词析句ppt出示:1、他到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2、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1)师:大家自由读读这些句子,在这些语句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当时的环境呢?(2)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都能体会到什么呢?(3)师总结:“幽静”多形容环境,而“清幽”呢,我们结合这个句子来看(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月光”如同银纱笼罩着茅屋,而茅屋里因为有了月光而变美了,“清幽”多形容风景。

师:那就让我们读出这份“静与美”吧。

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8小节。

ppt 出示: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教案及反思

第26课《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月光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三、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

)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

)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 月光曲]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 月光曲]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 月光曲]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第1题【填空题】比一比,组词语。

茵______ 蜡______ 键______莱______ 猎______ 健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曲》是______国音乐家______谱写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______》,它是电影《______》的主题歌。

③《义勇军进行曲》是音乐家______谱曲,并由戏剧家______作词的。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给形近字组词?券______微______陶______粼______屡______??卷______徽______掏______嶙______缕______A、入场券B、轻微C、陶醉D、波光粼粼E、屡次F、试卷G、国徽H、掏出I、嶙峋J、一缕【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 熟练、E程度深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

______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______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

______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

______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

______A、CB、EC、DD、AE、B【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情感体味(选择答案,填写序号)A.遗憾、内疚B.迫切、渴望C.诚恳、热情D.赞叹、惊喜E.体谅、安慰①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弹的,那有多好啊!______②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______③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______④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⑤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选出正确的拼音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ū qǔ)______的小路向前走, 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ū qǔ)______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6月光曲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6月光曲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六上26.月光曲一.初读课文,我会写。

秋夜,(lái yīn hé)畔的一个小镇的茅屋里,(máng)姑娘兄妹点着(là zhú),哥哥在工作,妹妹在练琴。

这时,进来一个(mò shēng)人,他熟练地按起了(qín jiàn),为兄妹二人演奏了两首乐曲。

在他优美的弹奏中,兄妹二人(táo zuì)了,他们仿佛看到了(wēi bō lín lín)的大海,看到海上的明月……二、再读课文,我知道。

为兄妹二人弹琴的人,就是国著名的音乐家。

他被尊称成为“”。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他为兄妹二人弹奏的第二首乐曲就是《》。

三.在读书中我有哪些疑惑呢?四.选词填空,我会辨析。

恬静幽静清幽清秀1.一天夜晚,他在的小上散步。

2.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3.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可是眼睛失明了。

4.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五.课文回放,我记得最牢。

月亮从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月亮,穿过。

忽然,,。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六.精读细品,我会理解。

他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撒满洒满布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卷起)了大风,(刮起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月光曲》音调和节奏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起伏。

课文一开始描写了一天夜晚,贝多芬演出结束后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悠闲,就像;忽然,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正是他谱的乐曲,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走进茅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 月光曲》 优质课教学课件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 月光曲》 优质课教学课件_0

联想写作小练笔:
垂柳 池塘四周都是翠绿的柳树。长短不一的柳枝一顺儿的垂向 地面,有的伸到水面,有的悬在人行道上柳树随风轻轻地摆动 起来。
池塘四周都是翠绿的柳树。长短不一的柳枝一顺儿的垂向 地面,( 仿佛是刚被理发师精心修剪的颇具层次感的秀发。)有 的伸到水面,(仿佛那正是一位爱美的姑娘在照着镜子梳妆打扮)。 有的悬在人行道上柳树随风轻轻地摆动起来。( 她们好像尽情 地扭动腰肢为过往的行人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课文
26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清幽 琴键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 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 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 说说罢了。”
谢谢观赏 请多指教!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 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
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 涛汹涌的大海。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
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 涛汹涌的大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秀参考)月光曲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月光曲(教学反思优秀参考)月光曲 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1)月光曲让孩子们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乐曲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紧接着让孩子们试着把这样的变化给读出来,品悟语言文字,并安排了孩子们分层读出这种曲调的变化,让孩子们悟出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正是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最后在孩子们水到渠成达到感情朗读后,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乐让孩子们把这几句皮鞋匠联想的话再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乐曲的变化,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安排学生及时背诵这部分内容,这样文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在读书的“读”上面做文章,读的不空洞,不单调,读出质量,读出韵味。

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整节课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读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还有最后这部分听音乐写话,事先我准备了那首《苗岭的早晨》,我认为这首曲子比较容易听得懂容易想象,原本我想给学生限制一下想象的范围,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背景,但后来我想既然要听音乐联想就让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可是可能是缺乏引导,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局限于森林动物的联欢上了。

在上这节课前我十分自信,因为我精心准备这节课,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心里比较有底,但是课堂效果却并不象我预期的那样精彩。

我太想把每一步走扎实,到位,却因为太过了,反而显得比较烦琐、迂回、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那三个问题时,三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但我却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三个问题结合起来解决。

另外,我自己感觉在教学设计上比较均衡用力,缺乏侧重点,特别是学生在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与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之间的关系时,引导得不够深入透彻,估计有些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解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解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解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教材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学习本句,要侧重语意的领会。

可通过联系上文中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月光曲(教学反思优质参考)月光曲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月光曲(教学反思优质参考)月光曲 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2)月光曲一、三听《月光曲》,欣赏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令无数音乐爱好者倾倒。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

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过程。

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二、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30
1、贝多芬听到兄妹的对话之后有什么表现? 推开门、轻轻走进去 2、这个家庭是贫穷的,你能找出那些语句说 明这一点呢? 微弱的烛光、正在做皮鞋、旧钢琴 3、贝多芬走进屋子要干什么?(找出原文)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4、姑娘知道弹奏的是贝多芬吗,为什么?
2018/10/30
在文章中找出来。 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018/10/30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 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 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思考:1、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 用 划出来。 2、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2018/10/30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
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 岸边涌过来· · · · · ·
思考:1、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
2018/10/30
2018/10/30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2018/10/30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 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018/10/30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 熟,感情深,说明什么?“您, 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 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 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 乐。她从琴声中体会出演奏 者的“感情多深”,从“纯 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 者就是贝多芬。
2018/10/30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为什么还 弹了第二首曲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在弹他的曲子,十分渴望 能听到他的演奏,可是家境贫苦,买不起音乐会 的入场券,但她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 贝多芬决定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他深深地被这对穷苦兄妹对生活和音乐的 热爱打动了,他见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 乐,感觉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即兴再为盲姑 娘弹奏了一曲。
1、舒缓———明快————高昂
2、明快———高昂————舒缓 3、高昂———明快————舒缓
2018/10/30
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借助课题《月光曲》思考: (1)《月光曲》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 (2)《月光曲》这首乐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①贝多芬 ②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后 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 连夜记录下了《月光曲》。
26.月光曲
教者 / 设计:胡日
文章体裁
以叙述表达为主,描 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 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经历和 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 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记叙文。
分为起因、经过和 结果。
yīn


mánɡ

绿茵场 jiàn

蜡烛 lín

陌生 sh à 霎 霎时间

盲人 lù

琴键

波光粼粼
2018/10/30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
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思考:1、当时的环境怎样?用 划出来。 2、贝多芬看到了什么?用 划出来。 3、“清幽”是什么意思? 4、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
5、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联系?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2018/10/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下面的图片顺序:

3


1


2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高昂激越 曲调________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柔和舒缓 曲调______
月亮升高
穿过薄云
渐强有力 曲调________
2018/10/30
《月光曲》的曲调变化应该是(1 )

记录
多音字

散发 传统 散 松散 传记 sǎn zhuàn 散文 外传 奔跑 bēn 奔走 奔 奔命 bèn 投奔
chuán
传说
sàn
散步
①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 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2018/10/30
2018/10/30
2、琴声“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 (1)这首曲目难度大 (2)弹奏者没把握好这曲目 (3)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听到了谁和谁的对话?把对话部分 用——画下来。
2018/10/30
4、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 她为什么要对哥哥这么说?
“随便说说罢了”是 她对哥哥的劝慰。她怕哥 哥因为买不起音乐会的入 场券(quà n)而心里难过。 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 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 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 的难处。
音乐赏析
月亮 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
海面上 霎时间
洒满了银光
月亮
越升越高...
穿过
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
海面上
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
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
连一个
朝着岸边
涌过来...
大胆地说出你的听后感。
· 音乐本身 · 传达的内容 · 让你产生的感悟
《月光曲》
创作者:贝多芬
一起来认识贝多芬
贝多芬是全世界最伟 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 “伟大的乐圣”之称, 1770年出生于德国。贝多 芬的父亲是一位宫廷歌手, 他从小就接受了父亲严格 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 与作曲,他在音乐中毕生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的理想。课文中提到的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 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文章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 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传说”是指民间流传的 故事。
分组思考、讨论:
第一组:贝多芬听到了谁和谁的对话?把对话部 分(语言描写)用——画下来。 第二组:通过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第三组:为什么琴声是“断断续续”的?
第四组: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她为 什么要对哥哥这么说?
1、通过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1)兄妹俩很贫穷;
(2)妹妹只是听过这曲目,所以 弹奏不好;不好; (3)妹妹渴望听一次贝多芬弹奏乐曲; (4)他们兄妹俩热爱生活、热爱 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