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

合集下载

安塞油田事故井打捞工艺技术浅析

安塞油田事故井打捞工艺技术浅析

( D因井简结垢 、 出砂或封隔器失效等原因封隔器卡钻 ;
②井 身结构复 杂及杆 管强度 等影 响造成油杆管 落井 ; ③外雇 队伍造成 二次事故井 ; ④扶正块及绳缆 类等小件 落井。
表 1 20 0 9年事故井分类统计表
11封 隔器 卡钻 .
图 3 扶正块碎块
图4 桥 2 9井捞获 的钢 丝绳
有弹性和 密封 能力的胶筒 , 已被广泛地 应用于完井、 它 注水 、 压裂、 酸
化、 防砂 、 机械采油等采油工 艺技术 中 。 由于安塞油 田井眼特殊 性 及结垢、 出砂 等井筒原因 , 往往后期封 隔器 的不能顺利解封 , 在后 期 作业过程中 , 很多 口井都遇到解封失效 , 出现遇卡现象。封隔器 为大 由于 注 入 水 为 洛 河 层 水 , 型 为 N H O。 N O 安 塞 油 田 直径附件 , 水 a C 或 aS 4 在井下遇卡难 以捞获 , 需要倒 扣出卡点 以上油 管 , 下打 捞 主要开采 层位长 6和长 2水型均 为 C C .且含 有少量的钡 离子和 工 具 需 活 动 解 卡 或 者磨 铣封 隔器 。 aI 锶 离 子 ,注 水 水 与地 层 水 不 配 伍 ,油 井 见 水 后 会 产 生 C C 和 aO 垢 王 2 — 1井 2 1 42 0 0年 4月 1日提 出油 管杆及 泵后 , 泵跟 泄油器
安塞 油 田事故 井打捞 工艺技术浅析
张 东平 仓 义 强 。 司超低渗透油藏第一项 目 ) 部
摘要 : 随着 安塞油 田开 发 时间 的延长 , 下附件 的 性能 变化及 外雇 队 现象 , 井 导致油杆管强度降低 , 上提时 易发生管柱断脱落井。 此外 , 在活 伍 操作 不规范 等 , 造成油 水井事故 井增多 , 严重 地影响 了油 田正常生产 。本 动解卡 , 连续作业时间长 , 油杆 管疲 劳, 造成 油管杆 落井。 文 通过 对油水 井事故 井原 因分 析 , 提出相 应的打 捞技 术 , 结合 近年 来打 并 13 外 雇 队 伍造 成 二 次事 故 井 . 捞作 业 实践 , 自主研 制 了一 系列打捞 工具 , 以后事故 井打 捞提供 借鉴 和 为 外雇队伍大多是紧急筹备人马 , 从购买设备到筹备人员, 资料建 指 导。 设 、制 度 建 立 、 人 员 资 历 均 是 突 击 完成 。 虽说 经 过 短 暂 的 一 对 一 的 关键词 : 安塞 油 田 事故井 打捞技术

安塞油田不停井测试试验研究

安塞油田不停井测试试验研究
同产 量 下地 层压 力 响应 曲线 求取 动 态参 数 的

环 空 生 产 测 井 可 在 油 井 不 停 产 的情 况
种 工 艺 ,该工 艺在 中原 油 田文 2 气 田测试 3
下 ,从 油套 环形 空 间 下人 仪器 进行 井 下在 线
测 试 。利用 环 空测 井 的不停 产 测试 工 艺 ,从
2 单井测试对 比 . 1 21 贺1 — .1 . 39
贺 1 — 开 采 层 位 长2 ,正 常 工 作制 度 9 3 层
1 m× 次 × 3 mm, 日产液量 1 . 。 . 5 7 2 2 2m / 2 d
累计测 试 时 间 16 88h( 1 7. 图 )其 中关 井
的可行性 。在 测试工艺方 面 , 目前成 熟 的测 试 工艺 主要分 为三类 :
( )环 空不 停 井 测 试 工 艺 1
定 的局 限性 。 ( 3)井 下 电 子 压 力计 测 试 工 艺
压力 计 测试 工 艺 是利 用井 下 电子压 力 计
录取 井 下压 力 ,同时井 口改 变 产量 ,利用 不
具 有 裂 缝 渗 流 特 征 ,采 用 有 限 导 流 模 型拟 合。
( 解释结果一致 性分析 2)
对 两 种工 艺所 测 曲线进 行分 别解 释 后 ,
解释结果见 表1 。
表1 贺1 — 解释结果统计 表 39
足够大 ”为调参标准…,进行 了 同井不停井测 试与停井恢 复相结合 的现场测试试验 。
安塞油 田属特低渗油 田,采用抽油机进行 抽汲采油 ,为了研究不停井测试在安塞油 田的 适用性 ,2 0 年优选 了4 09 口产量 较高 的井 ,通
过地面调参实现流量改变 ,以 “ 产量变化幅度

安塞油田杏河区重复压裂措施效果分析

安塞油田杏河区重复压裂措施效果分析

安塞油田杏河区重复压裂措施效果分析[摘要] 安塞油田杏河区块开采层位主要为延长组的长6层,油层物性差,油井无自然产能,投产前需要经过压裂才能获得工业油流。

经过初期压裂的井,在生产过程中因支撑剂破碎,裂缝导流能力会下降或闭合,另外注水开发后见效缓慢以及随生产时间延长,部分油井出现堵塞都是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通过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二次压裂的技术思路,为提高油井生产能力,增加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了一项很好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杏河区块压裂产能下降二次压裂1 区块基本概况和开发情况1.1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构造单元为鄂尔多斯沉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 沉积类型属于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域主力产油层属晚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为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该区构造简单,为一平缓西倾单斜,倾角不足1度。

主力油层长6层是晚三叠系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形成的。

分流间湾的上倾方向遮挡和鼻状压实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使得该区形成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长6油藏属溶解气-弹性驱动的构造-岩性油藏。

杏河区为多油层复合岩性油藏,自下而上发育着长63、长62、长61,各层物性差异不大,主力层不明显1.2开发简况研究区域截至2009年5月底总井数498(不包括托管井)口,开井473口,井口日产液水平1682.8m3,日产油水平1054t,平均单井日产油能力2.07t,区块综合含水25.3%,平均动液面1072m。

共有注水井184口,开井177口,日注水平4162m3,平均单井日注23.5m3,月注采比2.22,累计注采比1.95。

2油田重复压裂技术2.1水力压裂的定义当地面高压泵组将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时,在井底附近蹩起超过井壁附近地层的最小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的压力后,即在地层中形成裂缝。

随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缝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

2.2增产机理增产机理:提高导流能力,扩大泄油面积加大压裂规模,恢复并改善老裂缝,提高裂缝缝长;通过加入暂堵剂,沟通微裂缝并产生新裂缝。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安塞油田采出水回注现状及建议

安塞油田采出水回注现状及建议

安塞油田采出水回注现状及建议摘要:向油层注水成为采油驱油的主要手段,目前安塞油田采出水达到100%回注,采出水处理成为地面集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出水处理工艺流程是否合理,处理过后的水质是否达标成为水处理工艺的关键指标。

本文结合安塞油田水质监测工作情况、采出水处理回注现状,找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污水系统指标超标,尤其含油、机杂含量和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严重超标,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采出水回注工作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采出水处理水质监测回注一、安塞油田采出水回注及其特点目前我国油田以向油层注水保持油层压力为主要开发手段。

安塞油田地处陕北干旱、缺水地区,平均空气渗透率1.29×10-3μm2, 属于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田,为了提高油田产量和原油采收率,80年代末安塞油田进入注水大开发阶段,目前,注入水有清水和污水两种。

1.采出水特点注入污水为油田采出水。

随着原油的采出,地层水和注入水又会随着原油一起被采出,在地面进行油水分离后产生大量采油污水。

采油污水具有高含油、高机杂、高矿化度、高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性质复杂、变化大、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作为油田注水,采出污水较一般清水有以下优点:1.1采出污水含有表面活性物质而且温度较高,能提高洗油能力,驱油效率随水的矿化度增加而提高,含表面活性剂的采出水,特别是矿化度接近同层中的采出水,其驱油效果更好。

1.2高矿化度水注入油层后,不会引起黏土颗粒膨胀而降低油层渗透率。

1.3水质稳定,与油层不产生沉淀。

采油污水产自地下油层,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具有很好的配伍性,不会产生油层伤害。

安塞油田储层孔隙喉道半径在0.01~1μm之间,达标处理后的采油污水作为注入水源比其它水源在保护储层方面更具有优势。

大量的油田采出水回注于油田驱油,大大缓解了油田供水水源的紧张局面,同时也避免或减少了因油田含油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采出水回注标准和监测方法1.采出水回注标准根据长庆油田油层的实际情况,局研究院制定并发布的特低渗透油田推荐采出水处理水质标准2.水质检测项目我们依据注水流程,在每个站点,依据来水的处理流程依次采样进行分析。

油田概况00123

油田概况00123

安塞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简述目录第一章安塞油田概况 (2)第二章生储盖组合特征 (3)2.1 烃源岩 (3)2.2储集层 (3)2.2.1长2油层组 (4)2.2.2长6油层组 (5)2.2.3长10油层组 (8)2.3盖层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安塞油田概况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黄土高原,行政区域属革命老区陕西延安,在“安塞腰鼓之乡”。

自然条件较差,地表为黄土覆盖,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海拔1100-15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

安塞油田北起子长李家岔,南至延安永宁—槐树庄,东起李家岔—郝家坪—河庄坪,西至双河—永宁,面积3 613 km2,是中国陆上最早开发的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

三叠系延长组为安塞油田中生界的主力含油层系,具有有利储层发育,含油层系多、石油资源丰富的特点。

从最初开发建设到2005年年产突破200万吨,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和长2油层组,2007年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内高52井长10油层获得工业油流。

长10油层组作为延长组勘探发现的新层系,为安塞油田的石油勘探打开了新篇章,2010年年产突破300万吨。

安塞油田油藏的形成与烃源岩生成、油气运移、圈闭形成和保存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成藏因素与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也为多层系生油、多旋回成油奠定了地质基础。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川的沉积和古地理格局特征,塑造了其特有的油藏特征。

第二章生储盖组合特征2.1烃源岩据野外剖面查踏和岩心观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生油岩厚210~548 m。

烃源岩在区域上与延长组湖盆的发育范围及分布区域一致,向盆地边缘生油条件变差且厚度减薄。

在层位上,延长组中部为长4+ 5期短期湖泛形成的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底部为长9—长7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的腐泥型烃源岩。

在纵向上,长9期是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富含大量湖生有机质的黑色泥岩、页岩和油页岩是延长组最佳生油岩,主要湖相泥岩发育区在定边—吴起—志丹—直罗—长湖沉积演变为深湖沉积,湖盆沉降速度明显大于沉积速度,水体环境愈来愈平静,有机质丰度愈来愈高,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成油建造,为最好生油层,湖相沉积面积约8. 5 x 104 km2,为理想生油区(图1)。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和油田的开发程度提高,油田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也越来越多。

低渗透长6油层属于难以采储的油层类型之一,其有效储量难以开发,效益较低,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对该类型油层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石油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针对该问题,采用重复压裂技术已成为提高低渗透长6油层采储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传统的压裂技术只能进行一次射孔,而重复压裂技术是在同一射孔缝隙中多次注入压裂液,将地层破裂面积增加,进而提高油层渗透率,提升采收率和增加油田产值。

因此,研究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探讨其技术原理、技术参数和优化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低渗透长6油层基本特征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明确其主要地质特点和矿化特征。

2.探究重复压裂技术原理,分析其优缺点及相应的应用方案。

3.通过现场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提高油层渗透率和采收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施工方案。

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论证重复压裂技术在低渗透长6油层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并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总结。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

2.实验室试验法,包括模拟岩石破裂等实验。

3.数值模拟法,包括有限元模拟、力学模型等。

四、预期成果1.分析低渗透长6油层特征和地质构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确定重复压裂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优化方案。

3.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最佳施工方案。

4.为低渗透长6油层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总结,为提高油田产值做出贡献。

安塞油田杏河北区油藏潜力及开发对策

安塞油田杏河北区油藏潜力及开发对策
可以对水淹井再利用,抑制注水淹裂 缝方向突进 ,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由于反九点井网注采井数比低 ,具 有调整 的灵活性 ,注水沿角井方向窜流时 ,可转注角井 ,将反九点井 网转化 为五点井网 ; 如果注水沿边井方向突进 ,则转注边井 ,调整 为 线状注水 。②构造 低部位排状注水试验 。建议在东北部或西部井 区首 先 试验 ,由于构造 低部位水淹严重 ,根据油水重力分异原理 , 将构造 低部位实施排状注水 ,间隔半年后 由低到高逐步排状转注 ,提高最终 采收率 。
1 分 层 系继 续动 用 油层 的 潜 力 . 2
从油藏地质特征及采油工艺分析 ,细分层系开发适宜从 下部层系 逐级 向上开 展 , 华北油 田开发实践表明 , 生产下部层系 , 先 废弃后可
安塞油 田杏河北 区含 油面 积4 . 平方公里 ,地质储量14 . 万 82 4 9 78 6 吨 。在开 发过程 中由于各个 小层 间存在 的物性差异,注水开发后,注 入水在各个小层间推进的速度和方 向存在差异 , 造成层间矛盾突 出,
( ) 1 东北 部井区长6 段剩余层较厚 , 长6 建议对剩余油层逐步射 开生产 ,首先对长6段补层 ,同时对应水井相应完善补层 。 依据 目前注水情况及油井生产情 况 , 议对长6已经注水而油井 建 没有射开 的长6 段油层实施 补层 。如果水淹则卡封 ,逐级上返 。 ( ) 2 西部 目前射开生产厚 度小 ,油井产能低 ,生于剩余油层较
11 提 高 水驱 控 制 程 度 的 潜 力 .
() 1 完善 补层 。依据研究结果表 明 ,油藏仍 有提 高水驱控 制程 度的潜力 ,对油井 已经生产水井没有完善注水的层段实施完善补层注 水 。及时补充地层能量 。尤其东北 部和西部井区开 发时间较早 , 产量 下降和含水上升明显 ,通过完善注采关系可以使 部分层 由未水驱 实现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延长组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论文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延长组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论文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延长组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摘要】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层是长庆油田近几年来新发现的含油层系,其油田开发受到普遍关注。

通过本区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分析研究长10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四性关系。

结果表明,高52井区主体砂体带物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高52井区;岩石学;四性关系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偏南处,北起子长李家岔,南至延安永宁-槐树庄,东起李家岔-郝家坪-河庄坪,西至双河-永宁,面积大约3613km2。

安塞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多油层发育区之一,目前一封信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3、长4+5、长6和侏罗系延安组5套含油层系,主力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和长2油层组。

2007年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区内高52井长10层获得工业油流,为安塞油田的石油勘探打开了新的篇章。

但是,安塞油田长10油层组砂岩体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还比较薄弱。

搞清研究区长10油藏储层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指导下一步大规模建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基于此,本文对安塞长10油藏的储层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1.沉积相从区域上看,安塞油田长10期属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而长10油层组为辫状河流相沉积。

安塞油田长10时发育8条北东-南西向砂体,砂体厚度一般在5-18m之间,分布广泛。

砂体呈条带状分布,物源方向来至东北部,在安塞油田沉积后向西南继续分流。

研究区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心滩亚相,天然堤和决口扇亚相不发育。

2.岩矿特征高52井区砂岩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数据显示,长10储层碎屑以长石、石英为主,岩屑次之,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图1)。

长石含量平均43.7%,石英25.2%。

岩屑主要为火成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

填隙物以绿泥石膜和合浊沸石为主,铁方解石和硅质次之,填隙物总量达11.6%。

图1 安塞油田长10砂岩组分三角图3.物性分布特征根据安塞油田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样品的统计,长10储层孔隙度最小为3.62%,最高为12.07%,平均孔隙度为8.51%,绝大多数集中在6%~10%之间;渗透率最小为0.01×10-3μm2,最高为2.12×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0.32×10-3μm2,绝大多数集中在0.01×10-3μm2~0.8×10-3μm2之间。

长庆油田各个采油采气厂简介

长庆油田各个采油采气厂简介

长庆油⽥各个采油采⽓⼚简介安塞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横跨志丹县、吴起县、安塞县、⼦长县和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县的坪桥乡、谭家营乡、王窑乡、槐树庄乡、⼦长县的李家岔乡、宝塔区的河庄坪乡和志丹县的候市乡、杏河乡、保安乡、靖边县的⼤路沟乡)。

榆林⽓⽥分布在陕西北部榆林市与横⼭县境内。

靖安油⽥位于陕西省靖边和志丹县境内,吴旗油⽥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境内,主要分布在吴起县洛源、五⾕城和薛岔乡。

采油⼆⼚开采范围涉及庆城、华池、环县、镇原、合⽔、宁县、正宁、西峰七县⼀区。

管理着马岭、华池、城壕、樊家川、南梁、西峰等14个油⽥、66个开发区块1。

七⾥村采油⼚,是中国⽯油⼯业的发祥地,⽂明遐迩的中国陆上第⼀⼝油井就诞⽣在这⾥。

该⼚位于延长县城西3.5公⾥处,其前⾝是创建于1905年的延长⽯油⼚。

经过⼏代⽯油⼈的艰苦创业,历经百年的曲折发展,⽬前已形成集勘探、开发为⼀体的综合型⽯油⽣产单位。

全⼚现有职⼯1428名,下设9个⽣产单位、7个后勤服务单位、19个职能部门。

⽬前已累计探明储量⾯积245平⽅公⾥,地质储量1.25亿吨。

截⽌2005年底,拥有固定资产14.43亿元。

现有⽣产井3600余⼝,各类⽣产设备3778台(套)。

⾄2006年,累计⽣产原油333.6万吨,年原油⽣产能⼒30万吨。

2.⽢⾕驿采油⼚位于延安市宝塔区⽢⾕驿镇以东1.5公⾥处,210国道横穿矿区。

油区横跨宝塔、延长、⼀县⼀区五个乡镇。

油⽥始探于1970年,1974年试采,1975年投⼊开发,属特低渗油⽥,主⼒油层为长6油层。

多年来,⽢⾕驿采油⼚始终坚持科技兴油的发展思路,先后推⼴应⽤了冻胶压裂技术、浅油层丛式井钻井技术、反九点注⽔开发等新技术、新⼯艺,⼤⼤提⾼了单井采收率。

1991年率先在全局突破10万吨⼤关;2004年,原油产量突破26万吨,年增产幅度达到5万吨。

采油⼚2002年档案管理通过国家⼆级认定,2004年荣获陕西省卫⽣先进单位,同时还涌现出了“全国新长征突击⼿”王景芳,全国“五⼀”劳动奖获得者王海荣,感动陕西2005年度⼗⼤杰出⼈物李炳建等⼀⼤批先进个⼈。

安塞油田单砂体量化划分方法研究

安塞油田单砂体量化划分方法研究

安塞油田单砂体量化划分方法研究摘要:安塞油田经过30年的注水开发,主力区块已进人高含水期,油藏平面剖面矛盾突出,稳产及提高采收率难度极大。

近两年通过大量加密井、检查井及野外露头研究,结合测井分析,发现单砂体内部三类不同成因的储层,揭示了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规律及开发潜力,研究细分到单砂体上。

关键词:安塞油田单砂体划分方法隔夹层1 安塞油田地质概况安塞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构造单元的中东部,该区构造活动十分微弱,无断层,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不足1?,局部因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一系列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

研究区主力开采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为内陆淡水河湖三角洲沉积,为一套湖退沉积体系。

沉积微相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浅河道、河道侧翼以点砂坝等组成。

2 安塞油田开发矛盾安塞油田经过30年的注水开发,主力区块已进人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微裂缝发育影响,油藏平面、剖面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愈加复杂,稳产及提高采收率难度极大。

平面上水淹区连片,剩余油分布不连续,仍存在注入水波及不到的区域。

纵向水驱动用程度已达85%,但通过加密井和9口检查井的实施,发现油层内部水洗程度不均,单井未水洗层为8m左右(占总厚度的53.3%),尤其单砂体之间剩余油分布不均严重。

3 单砂体划分单砂体是指自身内部垂向和平面连续,与其上、下砂体被泥岩等渗透夹层分隔的砂体。

尽管存在一些单砂体,其与邻层砂体相连没有隔夹层,但内部流体大体上为一个独立系统。

3.1 野外露头与井下对比进行单砂体划分,首先要开展野外露头与井下对比。

通过长611-2小层的野外露头来看,长611-2可细分为四个单砂体:长611-2-1、长611-2-2、长611-2-3、长611-2-4。

参照野外露头,进行井下对比,从检查井王检16-156测井资料分析,长611-2小层内部也有清晰的泥质夹层界面,也可对等地刻画为个单砂体,说明长611-2露头与井下对比的一致性较好。

安塞油田水平井找堵水技术研究及应用

安塞油田水平井找堵水技术研究及应用

造 时没有 考虑 水线方 向 ,导 致投产 即出现 高含水 。 2 . 3 浅层 高水饱 区域 区块高 水饱 区初期 液量相对 较低 ,投 产 即高含 水 ;产 能相 对较 低 , 后 期动态 稳定 ,含水持 续在较 高水 平。 安塞 浅 层部 分 区域存 在高 水饱 情况 ,该 区域 水平 井投 产 后 ,含 水 在9 0 %以上 ,产 能 极 低 ,与定 向 井 相 比后 期 亦无 有 效 治 理 手段 提 升


开 发 现 状 及 主 要 矛 盾
1 . 开发现状 安塞 油 田 1 9 9 3 年成 功完成 第一 口水平井塞 平 l 井 。随着 钻井 技术 的不 断进 步 , 2 0 1 1 年起 水 平井 开发 得 到 了规模 推 广应 用 。截 至 目前
已投 水 平井 9 1口 ,其 中 2 0 1 1 年 以 后投 产水 平 井 7 8口 ,占水 平 井 开 井数 的 9 1 . 7 %。产能 是周 围定 向井 的 2 . 3倍 。水 平井 含 水在 6 5 %以 上 井3 7口 ,占水平 井开井 数的 4 4 %,开发 过程 中的高含 水问题 突 出。
产能 。
二 、开发技 术对策
1 . 储 层改 造 2 0 0 6 年 以 前主 要 采取 “ 填砂 +液 体 胶塞 分 段 压裂 ”改造 ,2 0 0 8 年 以后 发展 到 “ 水 力喷射分 段多 簇压裂 ” 、体积 压裂工 艺 ,由 “ 一 趟管 柱压裂 一段 ”到 “ 一趟管柱 多段压 裂” ,改造效 果大 幅提升 。 2 . 水平井 找水 方法 2 0 1 1 年选 择 目前 国 内常用 的产 液剖面 测井 、水平 井找 水测 试一体 化测 试技术 开展水 平井 找水试验 。 2 . 1 产 液剖面 测试找 水 从套 管用 爬行 器将 井下 仪器 送至 测量 井 段后 下泵 生产 ,通过 测 量 流体 的 流动 阻力 损失 确定 流体 流 量 ,利 用 油 / 水 的导 电性差 异 识别 含 水率 。

安塞油田“三废”处理工艺简述

安塞油田“三废”处理工艺简述
处 理 工 艺
水 量 1 0 m,处 理 后 的水 质 符合 油 田注水 水 质 080 ,
标 准 , 以进行 回注 。 1 安塞 油 田历年采 出水 量 可 图 为
和 回注 量 统 计 图 。 由 图 l 以 看 出 , 19 可 从 9 9年 开 始 . 塞 油 田 对 安
1“ 三废" 处理工艺
座。 日处 理量 7 0 占总处 理量 的 72 8m , .%。 各类 站 点设 计 能力 为 1 8 m3 ,而 实 际处 理 74 0 / d 量 1 0 m / , 足 日采 出水 量 处理 要 求 。 目前 , 08 0 , 满 d 安 塞 油 田现有 注 水井 22 8口, 井 2 1 3口 , 中采 5 开 1 其 出水 回注 井 4 5口。 E注水 量 4 5 m , 9 l 7 8 8 日回注 采
t ame t An e o l ed c n b l n e t e ol ed d v l p n n n i n n r tc in a d t u k n l a r d c in a d r — r t n , s i l a aa c h i l e eo me ta d e vr me tp oe t , n h s ma ig ce n p o u t n e e i f i f o o o
大家谈
安塞油 田“ 三废 ’ ’ 处理工艺简 述
- 石…… 一 陕… 西
摘 要 在 油 田 开发 过 程 中 , 不 可 少地 会 产 生“ 必 三废 ” 废 液 、 生 气 、 油 泥 ) 为 了让 “ 废 ” ( 伴 污 , 三 变废 为 宝 , 低 对 环 境 的 污 染 , 降 增
d cig t e pol to u n h lu in.

安塞油田xn区油水井套损现状及治理对策

安塞油田xn区油水井套损现状及治理对策

安塞油田XN区油水井套损现状及治理对策安塞油田XN区油水井套损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随安塞油田XN区投入开发年限延长,油水井井筒故障频发,尤其是油水井套损问题成为影响XN区块井筒治理的首要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了安塞油田XN区套损井分布、套损井常见特征、套损对生产影响以及下步套损问题治理对策,对今后区块开发中井筒套损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XN区基本概况1.XN区开发现状目前全区油井开井384口,单井日产液4.30m3/d,日产油2.13t/d,综合含水41.0%,平均动液面1264m,沉没度90m。

结合区块油藏特性及开发特将XN区大致划分为4个开发单元(图1所示):北部开发单元、中西部开发单元、塞158开发单元、塞158南部开发单元,其中塞158开发单元与塞158南部开发单元油水井多为2000-2001年产建井,部分井生产时间已逾10年,为XN老区。

2.XN区套损现状全区共计油井开井384口,其中套损井33口,平均套损年限为3218天(8.82年),目前套损油井生产动态:4.55m3/d、1.23t/d、63.1%;水井开井149口,其中套损井4口;根据XN区套损井统计数据显示套损井多分布塞158南部、塞158北部开发单元,多为2000、2001年产建井,属于XN老区,油井具有高含水、生产周期长、井筒情况复杂等特点。

二、XN区套损特征结合历年油井套损情况,XN区套管损坏主要有以下两种特征:1.特征Ⅰ:套损后日产液上升、含水急剧上升(部分井套损后含水突变至100%),日产油下降。

全区34口套损井中,有26口属于此类,占全区76.5%。

典型井分析:X8-04井,生产注采曲线如图3所示。

初期产能:7.13m3/d,6.13t/d,含水1.81%,自投产后产液、产油、含水平稳,2008-10-16含水由5.6%↑87.5%,日产液、日产油、动液面急剧上升,分析化验水样含SO42-浓度为14178mg/L,分析认为该井套损,下入封隔器隔套损后含水有所下降(87.5%↓23.2%),目前生产动态平稳。

柱塞泵在安塞油田集输系统的应用及推广

柱塞泵在安塞油田集输系统的应用及推广

柱塞泵在安塞油田集输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主题词:设备管理、设备、输油泵、柱塞泵、燃烧器、措施、稳定、注水泵、供液泵、应用效果一、概述安塞油田集输系统共设有王窑集中处理站、坪桥集中处理站、候市集中处理站、沿河湾集中处理站、谭家营集中处理站、东营加热站等及110公里长的安----延输油管线,25公里长的侯---王输油管线,13.9公里长的谭---东输油管线,目前承担着采油一厂及兄弟单位将近200万吨的原油处理、集输及外输任务。

安塞油田集输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所用设备分散,主要设备是输油设备,因此原油生产成本高,能源消耗较大,据统计每生产一吨原油(包括原油开采与油气储运)需消耗电能325MJ,消耗热能420MJ。

其中油气集输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占原油生产总能耗的45----55%。

因此在集输系统的输油、注水及锅炉等方面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措施,可大大降低输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但大多数输油设备为多级离心泵,泵效低,厂家繁多,输油成本高,维修难度大,因此推广应用泵效高、易修理的输油设备,在安塞油田集输系统中优为重要。

二:现状分析密封部件易于磨损,修理周期较短,维修费用高,维修工作量大,拆装维修技术相对要求较高,给原油外输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不便,原油管输成本费用高。

因此,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250万吨的原油外输任务,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推广应用泵效高、易修理的输油设备,在安塞油田集输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柱塞泵应用措施与推广根据厂业务部门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以王窑集中处理站污水回注泵为目标,去掉阻碍柱塞泵发展的供液泵,进行试运行发现注水泵不需要供水泵从设备上不存在任何问题,造成注水泵需要供水泵的主要原因有三条;①员工技术水平低,责任性不强,使大罐液位不能控制,不能保证柱塞泵的进口压力平稳;②供液管线太细,弯头多,使柱塞泵供液不足;③污水有油污、温度低流动性差。

针对供针对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对我站技术水平低的员工,采取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有效方法。

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成效

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成效

2023年11月第26卷第22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Nov.,2023Vol.26,No.22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成效周书院,白 磊,樊蓉蓉,孙文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9)[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油田工程造价管理逐步由传统的人工操作向计算机智能操作转变。

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油田造价管理,成为油田造价管理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安塞油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搭建了一套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文章以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为例,系统阐述其概况,详细介绍系统构建的具体做法,简要介绍系统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其他采油厂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有效助推油田的效益提升。

[关键词]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安塞油田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2.024[中图分类号]TP315;TU723.3;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2-0075-030 引 言近年来,我国油田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油田的快速发展,油田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油田生产建设中。

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油田造价管理中,建设出服务于油田造价管理的智慧平台,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经济风险,成为油田造价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1]。

从2002年至2020年,安塞油田造价管理者用18年的时间,通过不断创新实践,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理论探索到现场测试,从小型模块开发到系统线上全面运行,逐步实现了油田各项造价业务的信息化、智能化。

为确保安塞油田现代化造价管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在工作启动之初,安塞油田造价管理者成立了造价管理课题研究小组,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设定了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标,同时结合引入的大数据、云端等现代化技术,不断测试调整,构建出适用于安塞油田的综合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个
百万吨级的特低渗透
油田
安塞油田
持续八年的技术攻关,风雨磨难,鲜为人知,终成正果。

为安塞油田勘探开发建设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的辛勤劳动而作!
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黄土高原,行政区域属革命老区陕西延安,在“安塞腰鼓之乡”。

自然条件较差,地表为黄土覆盖,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海拔1100-15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

安塞油田,是我国陆上开发最早的特低渗透整装油田,由于延长统三叠系地质条件复杂,突出的特点是“低渗、低压、低产”,“井井有油,井井不流”,
号称“磨刀石”,从1905年到1988年未取得任何开发突破,长庆人从1988年组织了持续八年的可歌可泣的技术攻关,成功的开发了世界罕见的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特低滲透油田,被石油界誉为“安塞模式”。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翟光明说:“就油藏物性而言,(有效滲透率只有0.49个毫达西),比北美地区油田还要差,但其开发水平和规模属于世界前列”。

安塞油田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特等奖(1995),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原油产量将突破300万吨大关,功勋卓著。

陕北石油勘探开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庆石油人,许多勘探开发的可歌可泣的悲壮的动人故事鲜为人知。

东汉班固,北宋沈括,均言曰:高奴鄜延有石油。

近代,大清王朝,民国政府,石油勘察,几经辄试,如云若雾。

新中国立,三十春秋,东西普查,南北钻探,迷茫漫长,未成大势。

安塞油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1970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文件,宣布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陕甘宁石油
会战指挥部,随后根据兰州军区意见,又成立了陕西省石油会战指挥部,即长庆石油会战指挥部第一分指挥部,在陕北展开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

来自新疆、玉门、大庆、江汉等油田的近万名石油大军云集陕北,展开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先后挺进渭北、富县,南下洛河、葫芦河,北上吴旗、志丹,南下铜川、耀县,足迹遍布陕西大地,历时八年,未成大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石油勘探转向安塞。

1983年夏,位于陕北安塞县谭家营的中生界三迭系延长统塞一井长2油层获高产油流,日产六十四点四五吨,鄂尔多斯盆地第一个亿吨级的整装大油田跃上黄土之巅。

至此,陕北勘探,石破天惊,解长庆倒悬之急,挽长庆徘徊之势,有拨云见日之功,指点山河之力,开特低渗油田之先河。

举目远眺,油浪翻涌,西风长啸,山谷震荡。

尔后,长庆倾力,国家出资,日行贷款。

长庆人发扬大庆精神,延安精神,解放军精神,先后历时六年,共钻探井一百一十七口,发现长2,长3,长4+5,长6四套油组,探明王窑、侯市、杏河、坪桥、谭家营五个含油区块,含油面积二百零六平方公里,地质储量超一亿吨,找到了中国陆上第一个整装特低渗油
田。

但长6物性极差,平均有效渗透率仅0.49毫达西,油井常规钻井无初产,压裂改造后单井产量也仅一至二吨,属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田。

可谓“井井有油、井井不流”。

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

长庆人,历经坎坷,国内调研,国际咨询。

请来美国CER咨询公司,对安塞油田的储层评价、孔隙成因、增产途径,井网选择、开采方式、产量预测、采收率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美国人提出的结论是:安塞油田生产的最好方式是自然能量开采,无论是注水还是注气,都不是经济可行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安塞油田依靠科技进步和“四先四后”(指建产和滚动扩边时遵循先肥后瘦、先易后难、先评价,后方案和先试验后开发的原则,这样做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缩短资金回收时间,提高收益率)、“三优一高”(优化井网:优化压裂,优质注水;高效开发)、“三从一新”(从简:因地制宜,在不降低技术水平的前提下一切简化;从省:尽量减少设计和施工投入,能省就省,但不降低技术标准;从快:尽最大可能缩短建设周期,尽快见到投资效益,快而不降低质量标准;适用新技术:研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以推广为主,
形成适合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配套技术)的基本开发思路。

先后进行了三个开发可行性研究,开展井组、先导性、工业化三次矿场开发试验,组织了三次技术攻关,形成了三大技术系列(丛式钻井射孔、压裂优化设计、提高单井产能技术系列;少投入、多产出、提高整体开发效益技术系列;压裂投产、不压裂投注、注采同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稳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八项配套技术(丛式钻井技术、油层压裂改造技术、优化射孔新工艺技术、油田注水开发技术、采油工艺技术、油田动态监测技术、注水油藏研究技术、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和“单、短、简、小、串”地面工艺流程。

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和单管小支线活动洗井注水工艺)、短(短流程)、简(简化工艺、简化设备、简化操作)、小(采用小装置、小工艺、小设备、小设施、小仪表)、串(多口油井、注水井、多座站共用一条管线完成集供输目的)为特色的工艺流程。

攻克重重难关,终于走出一条经济、高效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路子,在石油界引起震动,创立了闻名世界的“安塞模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特低渗透油田之一。

实践证明:没有安塞油田八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和成功开发,就没有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快速增长,这一是业内不争的事实。

1990年,安塞油田王窑区块投入全面开发;1994年,开发最早的王窑区全部收回投资,取得了特低渗油田开发的突破性进展。

随后,油田开发迅速向坪桥、侯市、杏河大面积强烈推进。

至此,陕北找油两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长庆人,历经十年,卧薪尝胆,风雨磨难,忍辱负重,志存高远,终成正果,创低渗油田开发之模式。

1994年起,安塞油田原油产量以每年近二十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油田开发连续保持一类油藏水平。

1997年,安塞油田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成为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特低滲透油田,受到石油界的广泛关注,油田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安塞油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以四十万吨以上的规模建产,原油产量迅速攀升。

2004年,原油产量一举突破200万吨大关。

开创了安塞油田在新世纪油田开发建设的新纪元。

2007年11月8日,安塞油田原油日产突破七千吨,从而使该油田年生产能力达到二百五十万吨以上。

2008年原油日产水平将突破8000吨、全年将突破300万大关,功勋卓著。

如今,安塞油田,规模巨增,管理创新,技术进步,日臻成熟。

数千油井,朵朵争艳吐蕊;百里油田,滴滴润泽九洲。

如昆仑之玉,隋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镶嵌于黄土高原,延河之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