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谱

合集下载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

洛阳心意六合拳拳谱一、武艺从来下乱传,无穷奥妙藏其间;艺蓄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外拿。

艺得不易难难难,万勿随意撒世间;如果尊公有师道,真传自会对吾言。

“X“是打杀吼为令,霹雳震川响雷声东击西;内叫守洞尖技艺,外称习意六合拳。

戴李二师传河北,回族马师落河南;追源溯本岳武穆,姬老先师从开元。

二、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三、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

四、八势之中,三节宜明;手身及足,八梢中根。

五、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人好似弓断弦。

六、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折腰,遇敌好似火烧身。

七、用必七拳,头肩肘手;胯膝合足,相助为友。

八、打法歌诀(七拳歌)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缩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起意剑出囊,寒光一闪人则亡;盘沉横挑变无定,莫发人亡其不详。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阴阳左右边,两足交换须自然;左右进取宜敛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金鸡独立势妙用,强身胜敌乐无穷。

足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九、四梢歌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

盖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爪(甲)为筋之梢。

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血梢: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发毛虽微,摧敌下难。

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动,令人恍惚。

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十、六合歌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六合者:鸡、龙、熊、虎、雷。

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

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

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图解起势: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肩下沉,气沉丹田,舌顶上腭,头上顶,目平视(图1)。

第一势:轻步站右脚向右撤一步,双腿屈,前脚跟着地,重心在后腿;右手随步而变,后拉至右胯外侧,左手至左膝上方,头上顶,肩下沉,目视前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2)。

第二势:横拳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双手在身体前进的同时,借助后腿蹬劲快速向前击出,力达拳尖;左手扶在右拳内侧,一做助力,二遇变而变;头上顶,肩下沉,目视远方(图3)。

第三势:转身挑领接上动,左脚尖内扣,身体后转,转后右脚在前、脚跟着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右手下插至右膝内侧,左臂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侧,双目平视(图4)。

接上动,后腿发蹬劲,右脚迈出一步,成右弓左蹬势,右手同时向斜上方挑出,左手下按至右膝内侧,整体动作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图5)。

第四势:鹰捉把接上动,左脚上一步,脚跟着地,双腿弯屈,重心在右腿;左臂屈肘上钻,手心朝面,右手扶于左肘内侧,头有顶劲,腰有塌劲,目视左手方向(图6)。

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同时上身向上发长劲,头向上顶劲,双手向下发按劲;左手落于左膝内侧,右手落于腹前,目视斜上方。

动时,脚手与身体同时变化,紧密协调,完整有力。

做到动作要合,劲力要整,速度要快,双手由上向下发力要远,要有人地之意(图7)。

第五势:斩手接上动,右腿屈膝上提,左腿微屈支撑全身重量;双手内旋上钻,右手变拳,右臂屈肘上钻与鼻同高;左手为掌扶于右肘内侧,上身束合,两膀内裹,腰塌,头顶,双目平视(图8)。

接上动,右脚前落下踩,双腿弯屈,成右弓左蹬势,同时右手反手向斜前方猛击,左手扶于右肘内侧,目视斜前方;右脚下踩与右手下击动作一致,同时完成(图9)。

第六势:缩身云手接上动,后腿蹬,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屈膝上提;同时,左手前推,右手后拉至右肘处,左右手动作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收尾提肛,头上顶,目平视(图10)。

《心意六合拳谱》浅说

《心意六合拳谱》浅说

《心意六合拳谱》浅说郭扬何为术(術),通常有两种解释:1.技艺,2.方法。

汉•许慎在他撰著的《说文解字》中,术(術)字解释为:“邑中道也。

”清•段玉裁为其作注云:“邑,国也。

引申为技術。

”余以为,术是方法和实践这些方法而积累的经验。

二者浑然天成,方称为术。

有道是:“挟技走天涯。

”至此,术,方能称之为:“邑中道也。

”余立雪陈门,痴心武术、医术四十有年,谨遵师训:“武要打得人倒,医要救得人起。

”不越雷池,努力实践。

寸心得失,甘苦自知。

心意六合拳之养生技击、身强而见义勇为;心意六合拳之救伤秘旨,祛病而立起沉疴。

虽属末技,然皆亲身体会之真方验法。

今逢盛世,国运昌达。

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空前振兴,空前发展。

余亦不敢藏拙,竭力捧心,几经寒暑,撰集成册,谓《武医心要》。

虽说心要,终归管见,错误一定不免。

诚望读者方家,不吝针砭为盼,倘若能为伤者捡方自治,又为我龙之传人,强民强种。

武医后学同志,开卷得益,不为曲径所惑,余愿足矣。

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谱就是练拳的规矩,学武的准则。

陈照瑞老师曾说:“依谱学捶,捶捶合规矩。

”又说:“真教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该谱浅说,尽是当年陈老师对余耳提面命之古规家法。

继承已属不易,何敢信口臆断,误人误己。

纵有引证,亦必考其出处,力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尽在如何做,不诩为什么。

犹避:“古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之嫌也。

第一节《心意六合拳谱•十法摘要》浅说《十法摘要·序》原文:闻子之不语力者,盖因尚德不尚力之意也。

然夹谷之会,必用师马,且曰武门。

有由恶言不入语耳,则力亦诚少可少哉。

于是顾其身家性命,有拳尚焉。

拳之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造自何人,唯此六合拳者,则出于山西隆丰姬老先生义缘府。

先生生于明末,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

而先生犹有虑焉:吾处乱世,操执枪以自卫可矣。

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改作拳法,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称其名谓《六合拳》。

约其前后六势,前六势其劲硬,后六势其劲软。

心意六合小谱

心意六合小谱

心意六合小谱冲天炮意纵火烧身,外振随朴份,一变尽妙规。

施功毒最甚。

此势属硬打硬要之法。

拳从心出,敢行无度。

身力催助,诡变多端。

右拳收左拳发,势势连贯,其势猛烈,甚难抵挡。

若佐以膝打相助,无人能敌。

卧地炮师直为壮我武扬,蓄之益久益练发强。

乘时使气定乾坤,炮打七星知肺肠。

此势乃求易简有心得之学。

主练下盘捶击法,故功夫贵通贵纯。

一般适用于偷袭,专取敌之腹裆,灵若蝙蝠落地,须因势而用,倒行而逆施之。

趟腿炮阻敌奔身有根底。

催败随我心力支。

不束不展对影日,正是形神得意时。

此拳属强攻手法,源出二把半,是于化龙老师所传。

有打人若走路之妙。

凡具十大形扎实基础者,一点即通,易学、易练、易用,有立竿见影之效。

裹鞭炮身效豺虎道尤高,孑然随影气尚豪。

出入纷纭精神稳,信脚直前无别巧。

无为微妙,周以密矣;滑淖安静,无不制矣。

此势塞兑袭常,为鞭劲乘隙击敌之法。

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而我先动。

非时不动,一动如风,后发必先至矣。

谚云:“打来勿许见,见时不足算”,即此之谓也。

中节炮吾心勇作鼍龙游,屈伸筋力从朽凋。

功成变化无踪迹,手把吴钩斩敌头。

经云:“和气致祥,乖气致戾,”中节炮由中节而发。

外崇六合之义,内顺不调之息,简其招式,纯用阳刚,是亦强干弱枝之法也。

追风炮博综古拳践钻裹,虎豹筋力莫可当。

安得身驰如电光,愤时一闪至君旁。

此势以速战为统帅,故侵掠敌身要先决于心,详查敌之五行本末,形疾意毒,内外相应时,方可图功,如此自然攻守处理得宜。

连珠炮七星争崩俱猖狂,一气混元存慨慷。

连珠犹想生虑微,遥知造化在圆方。

夫连珠炮者,乃古人连环破敌之法,有极盛之势,非今人单势连环演习之说也。

起连珠,随连珠。

落连珠,顾连珠,截连珠……七拳连珠继起,无论诸势打法皆可连环而出,由钝人锐,然后浩乎沛然,仰不愧,俯不诈,大起大落,方是古人连珠正法。

提手单把一击能令百枝摇,瑟瑟叶落秋风扫。

风旋雷激熊挥臂,硬打巧进势难招。

卢传河南心意,崛起于上世纪30年代,“单把”为其最擅长之技,“提手单把”暗寓“落肘”之术,可以增益原传“单把”变化之不足,今之习者多用此。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

一、起势抱元:双脚略与肩宽,直立,两手抱元,左手拳、右手掌同时起,作拱手状,右手掌抱于左拳,离胸前尺许,一般作礼节用。

二、剁捶:①起式:右脚上提,右掌变拳,双手在怀内划圈,挽滚而起,高过于眉,右脚起步同时,身体极力下蹲,再滚而起;如图2。

②落式:起式不停,右拳用力向下剁捶,左手掌同时合于右拳腕部,右脚用力震脚成右鸡步,如图3。

要求:做到三尖六合,四面包骨,以意领气,眼似铜铃身似碑,脚似钉耙手似锥,使三节劲、九节力、全身上下浑然一体。

下落时,气生丹田,气发为生,声随手发,手随声落,“噫”的一声从丹田发出。

三、黄鹰扑翅:右拳变掌,往右后方拽,左手由胸前弧线向右后方扑,同时左脚上前一步,变为左鸡步,两手抱于右侧,掌尖对掌尖,如怀中抱月,目视前方,如图5。

要求:脚到手到,协调一致。

四、燕子抄水:左脚向前方移一大步,右手掌同时往下插,如图6。

要求:左腿要伸直,右腿要卧下,两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贴于右大腿上,身子略向前倾。

五、根节巴掌:上动不停,左腿前弓,左手回收,随即,右腿前提,左掌托于右腿内侧,往回收,于胯前丹田处的同时,右手掌以同样姿势往上托于口平,称为过手,如图7、8。

突然左手掌向下按的同时,右手掌用力往前推,同时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如图9。

要求:手到脚到,劲从脚后跟起,头往上顶,臂往下垂,手往前推,脚往后蹬,形成抗争力,左手掌向下按至左腿外裤缝处,右手前推时,口发“噫噫”之声。

六、飞鹰啄:右手掌上翻,掌心朝上,变为鹰爪,往回带,左手掌也成为鹰爪,紧靠右手内侧小臂处,以助势,身子同时后坐,成右鸡步,蓄力以待发,如图10。

两手变掌,掌心朝下,手指向前,如白蛇吐信之状,与右脚同时起,手向前标,脚向前蹬至极处。

平胸为度,如图11、12。

要求:脚手同时起,同时到位。

七、双连把:又名双推手,右脚落地,两手同时收回到两肋处,如图13。

右脚震步满脚落地,落地有声,重心在于右腿,蓄力待发,左脚上前一大步,为左弓步,同时两手用力往前推,如图14。

心意古拳谱

心意古拳谱

心意古拳谱四拳势论出手横拳无敌家侧身挑领阴阳法鹰捉拉绳决断动斩手四平染黄沙起峰落瑞势如狮跟步双把人打翻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进步横拳龙出水翻背望眉虎登山六合相照挑领打进步鹰抓趋势难急步践窜出横拳龙身鹞膀虎收山六合相照挑领打进步鹰抓弓断弦来自山西平阳府,浦州人氏,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隆峰,姬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攒心玩味,以思其理,夫武艺者:言其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

而今世之演武者。

徒以钩打捉拿为凭封闪闭法而居于闹市之中,逞以跳跃名为艺士,然亦不过悦人耳目,罔取他们钱财耳,其于智乌乎有、其于仁乌乎有、其于勇乌乎有,勿论古人英锐之气、刚正之概、威武矫之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于作戏之辈大相同也而此论艺则曰:六合、五行、阴阳、动静进退、起落,变化无穷,是其智也;英雄过人是其勇也;苟入其中日就月将攀仙路之扉穷,则智无不尽勇无不生,得和平之源,会和平之理,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浩渺如四海、眩耀如电光,则尽乎其智、备乎其勇、全乎其和、以此而较技艺无不善矣。

武夫子曰: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名曰七锤,即是头、肩、肘、胯、手、膝、足,咎捷踝胯、挑领,去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

说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如好妇,夺之如猛虎,步行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两臂眩曜如电光追形还影,目不及瞬,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气合多一力、心与意合多一精。

一事精,百事精,五行要明。

曰: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真;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刮地风。

五行一发响雷声,拳去雷动快如风,山林不能来阻隔,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清,墙侧容易顶,天塌最难擎。

曰:打法遍身是法,脚踏浑身是空;远去不发脚,发脚不打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顾法,后打空;先打那里顾法,浑身是法,且打那里是本心,随机应变;手起莫要放空起,脚去莫在空里落;提防两边左右,强退者应当跟上连紧进,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方正。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凌汉兴先生早年曾就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化层面很高。

这首盘法总诀写的非常深入、细腻、全面,对心意六合拳的修炼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是真正的拳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凌汉兴先生对心意六合拳的巨大贡献。

现在奉献给广大爱好者,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现代武术爱好者的通病是说多于练不肯下苦功夫,浅尝则止。

练了没几天就自以为是,到处评论,谁都敢骂。

所以,我认为请大家多在技术上追求,对拳术技术之外的东西少关心一些,不知大家觉得我说的对不对?反正说出来与大家共勉吧!这里附录了马胜利老师对这首歌诀的简单注释,虽然简单却依然透露出马老师心意六合拳的深厚修养。

其中讲了一些心意六合拳修炼的关窍,比如内肩内胯相合一线劲发如牵烈马等等,请大家仔细研习,必然有所获益!两来风凌汉兴心意六合拳艺传真盘法总诀凌汉兴心与意合谓之神,意与气合谓之精;气与力合谓之劲,肩与胯合龙折身;(注释一)肘与膝合势乃正,手与足合顾打全。

(注释二)“形如”始得外三合,脚手齐到才为真;“神似”方符六合艺,周身合一势无伦。

(注释三)势势侧身膀领前,手足鼻尖照一线;头若顶天足践地,目视前方意无边。

(注释四)舌舔上腭谷道提,精气贯顶津液咽;含胸拔背左右分,气沉丹田稳重心;(注释五)搨肩垂肘护中线,松腰坠胯攒翻灵。

肩要摧肘肘摧手,胯要摧膝膝摧足;(注释六)虽然手足有前后,但须手足齐起落。

出手处处成弧形,迈步在在扣裆际;(注释七)手足运行身前驱,身动务必意在先。

(注释八)着点之顷刚呼息,运转之时柔吸气;柔非软弱攻不破,刚非生硬乃为坚。

虚运实发一言罄,呼吸束长即拳经;(注释九)学者欲知其中理,要在揣摩习艺勤!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一日马胜利先生的注释——注释一:内肩内胯相合一线是“龙折身”,也就是螺旋拧裹。

肩胯相合才能打出猛烈的折叠闪劲。

注释二:劲分整与正,整固然重要正比整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忽略的。

注释三:形骸不似不是心意六合拳;神意不真形骸再似也是枉然。

心意六合拳谱古手抄本

心意六合拳谱古手抄本

心意六合拳谱古手抄本心意六合拳名师白恒祥tjboyue心意六合拳名师白恒祥。

始于查拳,成于心意六合拳,兼习汤瓶七势拳,精揉三拳之大法;...内家拳述真/陈登科马文星陈维刚黑龙哈雷内家拳述真/陈登科马文星陈维刚内家拳述真/陈登科马文星陈维刚。

心意拳以阴阳两仪...奇门abc的文件夹【拳法】5桃源和风(3)收放劲::站好三体式,放松,入静,气沉丹田,用意念使上丹田与下丹田之气收归人中...河南心意六合拳“十六字诀”tjboyue河南心意六合拳“十六字诀”心意六合拳拳势紧凑,无论是翻身、挑领,还是鹰捉、虎扑,...心意六合拳要则三谈tjboyue心意六合拳要则三谈。

习练心意六合拳,首先的是知晓和理解拳艺、拳理,再下苦功,善于...千古不传武学秘笈九要论公众于世春风杨柳荷香“六要论”论六合,针对《六合十大要序》之“六合”的定义:“六合者,心与意合,气与...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业随身来源:唐毓堃发表人:柏齐终南派出心意六合拳虎抱头盘艺法老阿更终南派出心意六合拳虎抱头盘艺法。

[转载]有多少人炼成了,转眼陈守孚先生已经教授多年隐士的书屋陈守孚老师常道,这个心意拳实战可不是开玩笑的。

“对常人而言,丹田的呼吸基本上只是...[转载]买壮图和他的心意拳隐士的书屋买壮图和他的心意拳。

有人反驳道,心意拳不讲养丹田,怪不得被人看成是外家拳。

网上公...戴氏心意拳(上)三先生588戴氏心意拳(上)第一节拳谱摘要一、引气法目视鼻,鼻对脐,处处行迟不可移。

...心意古拳谱道,可道;非常道心意古拳谱心意古拳谱2009-08-13 17:05.捷若腾兔,纵横往来,两臂眩曜如电光追形还影,...心意六合拳拳艺谈----谭全胜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格斗教室武术论坛】通背拳,心意拳...吃杯茶心意六合拳拳艺谈----谭全胜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格斗教室武术论坛】通背拳,心意拳....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体会天下虚怀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体会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体会杜长坤。

周口心意六合拳——一把一肩

周口心意六合拳——一把一肩

周口心意六合拳——一把一肩一把一肩,把手与七拳结合(头、肩、肘、手、胯、膝、足、合称七拳),是实战中的一把重拳。

因冷兵器时期的徒手搏斗已基本退出历史,而今此技只有少数人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

网络图片一、一把一肩的练习方法阳式起步法练习:分定向练习,异向练习,多元练习。

定向练习:由轻步站起势:前手前足先起动,前脚(左)先前进一步,前手随之上升,掌心朝下由左向右,应中线而划弧,后脚(右)随之起进一大步,后手也随之左手起动而起动,由左手外,从左向右,向上起手,掌心朝下。

起至右头顶稍高时,随着右脚的落地,突然向下打出照意单把,单把与肩平,掌心朝前,掌指直立,左掌附于右肘左下侧。

随之上后步(左),下手(左)从肘下向前弧形抽出,右掌下落,右脚再向前进一步。

随着右步落,右肩顺势送出,肩上下与脚(右)尖照齐,左手附于右肩部,身体向左侧转,重心中正,身体稍向前倾,头属阴,眼属阳,两眼平视前方。

以下再活步,恢复立正姿势,由轻步站重新练习。

异向练习:由轻步站下势:向前打出一把照意单把,然后向后转体180度,打出一右肩手拳,接着向前进恢复立正姿势,再由轻步站起势重新向前打出照意单把,然后再转体180度,向前打出一把肩手拳……。

如此类推向前练下去。

多元练习:就是多方位或错中方位,或交叉方位,或字母方位或图案方位……。

歌曰“横竖掂倒不定式,左右来往任意行。

”因此,一把一肩的练习可以走十字形。

例如:向前打出一把照意单把,然后转体180度打出一肩,再右转体打出一把照意单把,再转体180度打出一肩,按这样的顺序一直练下去,就是一把一肩的十字练法。

歌日: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眼观六路明前后,左右栽膀点内伤;有人来寻拳中势,一把一肩势猖狂。

又有隐语歌诀日:(一)云雾欲满天,岳隐彩云间;急风裹骤雨,山色面目见。

(二)把如云雾肩若山,山雾辽绕尽其间;撤掉迷障尽杀气,进步践踏一步歼。

(三)把肩去雾大,动法尤欺诈;不知胜似虎,贴身来年怕。

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要领

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要领

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要领推荐文章创新思维的障碍有哪些及对策热度:回答面试官问题有哪些技巧热度:比较励志的电影有哪些热度: 2017最有前途的十大职业盘点热度:比较经典的励志电影有哪些热度:“野马盘草”,是洛阳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中的马形拳把。

主要用来练习耐力与爆发力,是“拳功一体”的拳把。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动作,希望你们喜欢。

野马盘草动作一:起势双脚并拢,自然站立。

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颈正直,双眼向正前方平视(图1)。

野马盘草动作二:气沉丹田1、双手由身体两侧上抬至胸前,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四指并拢,拇指外分,虎口圆撑,手指向前上方,手心朝上(图2)。

2、接上式。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屈膝前顶,右腿伸直,成侧身弓牮步姿势。

双手同时向下伸出,左手置于左膝关节内侧,手心朝外。

右手置于右胯处,手心朝内,肘关节微弯屈(图3)。

动作要点:1、上半身保持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头颈正直,双眼向正前方平视。

2、左手紧贴左膝内侧,右手紧贴右胯。

3、做整个动作时应同时配合深长呼气,意想气沉丹田,全身放松。

野马盘草动作三:金鸡独立接上式。

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屈膝向上提起,脚尖向前。

右手握拳、屈臂向上提起至面前,拳心向内,拳眼向外。

左手下按,掌心向下(图4、5反面)。

动作要点:1、身体正直,保持平衡。

2、右手握拳上提与左手下按形成对争用力。

3、做整个动作时,配合深长吸气。

野马盘草动作四:望眉斩接上式,右脚向正前方用力踏下,成右弓牮步。

右脚向前踏进落步同时,左手翻掌向前上方托起,掌心向上。

右拳同时向前下方劈砸左掌掌心。

着力部位为拳轮一侧,击出响声,双手合击后顺势发力下劈。

右拳劈落于右膝关节内侧,左掌顺势落于左胯处,掌心向内,肘关节微屈。

双手发力向前下方劈砸同时以口吐气,发出“哈”的一声,以发声催动内力,形成内外合一的整劲(图6、7、8、9反面)。

动作要点:1、右脚前踏、左手翻掌上托与右拳发力向下劈砸等动作要同时完成,尽量将动作做得协调、流畅。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

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心意六合拳秘传内功

心意六合拳秘传内功

心意六合拳秘传内功释秘一、盘法承上式左足收并右足,同时两手五指鸉开向下或握拳。

两手五指自然伸直鸉开,掌心内顶,除拇指外余四指端微内扣,掌心含空,虎口撑圆。

此掌可使全手贯气、指尖生力,形成气贯四梢之意。

同时以意开启上三节窍,从上丹田眉冲窍,至肩井穴、肘曲池穴,达掌劳宫穴,这样意到、气到、力到,内气在臂部鼓荡,骨节松开,两臂才能越盘劲越大,即心意门五指鸉开意就在此。

双手从下向上提过左肋,屈肘贴肋上提朝胸前钻出,左拳左前方与鼻尖相交,拳心朝内裹,右拳背或掌贴于右胯上部,两拳相同朝外拧劲,手向上时有向前的锉、扑、钻、挑、顶撑和向下的外裹、拔按、挂捋劲。

指尖也可前顶成掌时两肘相向裹劲,肘弯微屈,两手从下向上翻起,此为心门的起钻翻落劲,是梢节劲,惊起四梢劲功夫与肋的前撞劲,要以胯催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催劲击出。

过胸前擦过肩前尖再经前腮,屈肘向前五指向上钻画圆而出。

在右手画圆同时左掌也从下向上画圆指前顶,肘尖向前同前手之劲,后手为暗手,其劲向前扑钻,有护前肘之意。

同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谷道上提,目向上翻视。

左足向前跨一大步脚摩胫而出,出时有前下方踩劲,膝也有踩劲,屈膝下蹲,左腿前伸右腿屈,两膝裹扣,两足尖相对,足尖朝右前斜,脚尖内扣15°,身重心坐于后腿上。

同时两拳向里翻变掌,掌心似轮而向下,蹲身塌双手向前拧翻至指尖向前,有塌微带抽捋意。

手腕宜直,掌根按劲,犹如拉绳,双手如天有环把它拉下一般,掌落如钩撕拽而下之意,如同鹰之捉物。

左足前挺,右肘后张,左掌根朝前,右掌根朝后而右拧,塌腰提肛,左肩领前,目前视。

继而两手握拳向胯收拢,左拳在前高与鼻尖齐,拳心向里,右掌在后背贴于左肱上部。

两拳相互拧翻转劲,同时展身而起,含胸拔背、提肛收腹,势如背锅,左足后抽退步,右足尖微滑进前过左足,两足一挺及胫互相碰击,骤然作声,足掌抓地,足趾踮起,足尖左扭成身腰左拢之势,而以右脚掌为轴向左并转如是两足尖原朝左前斜方起立并合后朝鼻前方两肩紧滚。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展开全文四拳八式是周口河西尚学礼系心意六合拳之母体拳艺。

“四拳”指:头拳(横拳)、挑领、鹰捉、斩手。

“八式”指:头拳熊式、头拳鹰式;挑领熊式、挑领鹰式;鹰捉熊式、鹰捉鹰式;斩手熊式、斩手鹰式。

歌诀曰:“鹰熊斗智,取法为拳。

阴阳暗合,心意之源。

”又曰:“已成四拳,随机应变。

静如山岳,动则崩翻。

”一、头拳(横拳)1、头拳熊式重心置于右脚,右腿尽力下蹲,臀部、腿弯和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手握拳置右腿外侧,头和上身垂直;左脚在前,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左掌五指炸开,中指贴置左脚心,掌心向右;两眼平视前方(图1)。

2、头拳鹰式左脚向前猛迈进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从右胯下上提击出;左手随之从左脚处撩起,与右拳相合;左掌五指炸开,由下向前、向上撩击;双臂高与胸平,沉肩坠肘;两眼平视前方(图2)。

功法要旨:身稳心正,三尖相照,两眼平视,握拳似卷炮,四梢劲齐,拳势由下向上一提,双臂撩击而起,形如飞燕取水,意欲“恨地无环”。

用法要旨:艺在防下而后上步撩打敌之阴部。

同时也可变艺撩击敌之腹、胸及下颏。

二、挑领1、挑领预备式左脚着地,右脚在前,右脚尖点地;右手向上前伸,掌心向左,五指炸开;左掌心向下按至裆部;两眼平视前方。

(图3)2、挑领熊式全身带动右臂猛往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腿在下劈的同时,屈膝,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右手劈落至右腿内侧,右掌中指贴于右脚心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左手在右手下劈时上升至右腮边,掌心向面部(图4)。

3、挑领鹰式左腿用力上起;右脚猛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起身的同时,由下向上、向前尽力挑起,上挑时手臂略微外拧,五指炸开,掌心向斜上方(也可握拳);左手在右臂上挑之际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四指朝前。

(图5)功法要旨:身稳心正,三尖相照,两眼平视,四梢劲齐。

下劈之势,束身紧凑如抱一团。

上步起身要尽力外展,势之起落犹如弹簧。

心意古拳谱

心意古拳谱

心意古拳谱四拳势论出手横拳无敌家侧身挑领阴阳法鹰捉拉绳决断动斩手四平染黄沙起峰落瑞势如狮跟步双把人打翻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进步横拳龙出水翻背望眉虎登山六合相照挑领打进步鹰抓趋势难急步践窜出横拳龙身鹞膀虎收山六合相照挑领打进步鹰抓弓断弦来自山西平阳府,浦州人氏,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隆峰,姬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攒心玩味,以思其理,夫武艺者:言其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

而今世之演武者。

徒以钩打捉拿为凭封闪闭法而居于闹市之中,逞以跳跃名为艺士,然亦不过悦人耳目,罔取他们钱财耳,其于智乌乎有、其于仁乌乎有、其于勇乌乎有,勿论古人英锐之气、刚正之概、威武矫之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于作戏之辈大相同也而此论艺则曰:六合、五行、阴阳、动静进退、起落,变化无穷,是其智也;英雄过人是其勇也;苟入其中日就月将攀仙路之扉穷,则智无不尽勇无不生,得和平之源,会和平之理,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浩渺如四海、眩耀如电光,则尽乎其智、备乎其勇、全乎其和、以此而较技艺无不善矣。

武夫子曰: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名曰七锤,即是头、肩、肘、胯、手、膝、足,咎捷踝胯、挑领,去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

说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如好妇,夺之如猛虎,步行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两臂眩曜如电光追形还影,目不及瞬,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气合多一力、心与意合多一精。

一事精,百事精,五行要明。

曰: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真;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刮地风。

五行一发响雷声,拳去雷动快如风,山林不能来阻隔,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清,墙侧容易顶,天塌最难擎。

曰:打法遍身是法,脚踏浑身是空;远去不发脚,发脚不打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顾法,后打空;先打那里顾法,浑身是法,且打那里是本心,随机应变;手起莫要放空起,脚去莫在空里落;提防两边左右,强退者应当跟上连紧进,随高打高,随低打低;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方正。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的介绍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的介绍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的介绍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心意拳门六合小谱的介绍。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的介绍心意拳门六合小谱1、虎行步身如槁木心死灰,虎啸风生元气随。

不用引意可达实,神足行健捷如飞。

能称心意门天下无敌步法者,唯虎行步也。

虎行步活泼剽悍、蹈暇抵隙、抢攻最凶。

能令强敌应顾不暇,有虎践马奔之猛。

奔者,奔吾之丹田也;践者,势发身必人中门也。

攘袂奋气,丈外顷刻,急进急退,锐不可当。

经曰:“盘根三步岂无因”,虎行步、鸡行步与螺旋步皆为心意拳步法之根本。

须日无间断,方有令敌无从揣测之妙。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2、猛虎出洞出势善揆总仗神,斟酌一寸测浅深。

左侵右逼龙蛇卷,打杀骨肉要追寻。

此势矫健绝伦,刚柔巧拙之道,时显时隐。

乘除不能尽测。

然心法以得意时毋太快意,故能永葆终吉,单势演习中野马蹿道疑不能明者,久练此势亦有小验,可生捐身锋镝,轻若鸿毛之勇,势得自由,如履康庄矣。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3、虎抱头一势倘不合,战守两堪尤。

出入多变化,笑揖虎抱头。

顾上须精双遮头,霸王脱盔夸妙手。

拂面颦眉缝隙入,谁知解危力在肘。

漂泊单臂争上游,夺门变艺敌难救。

拳势密旨人不识,正是心意虎抱头。

解曰:彼之发难在先,且后招不测,多出诸意外,我若见势破势,必落人后而受制。

拳家但自为保身计,交手须如弈棋一般,必先布局停当,彼方图进攻,适为我所控制耳。

虎抱头虽日顾法,而截打法已隐露端倪,习者可于肘打中求之。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4、虎摆尾电掣星流投袂起,左盘右辟敌唏嘘。

愿以区区七拳献,纵横不差分毫厘。

此势动作,以两手往复出入,一进一退,劲力连绵不绝而得名。

其刚有应变之性,柔存警觉之心。

可使敌防不胜防,御无可御。

心意拳门六合小谱5、熊翻膀蓄念不仁面恂恂,前揖忽然变色嗔。

斯人解纷非寻常,断断难护瓦全身。

熊之为物,形大体厚,取之为拳,有不测之威。

此势变化因敌而应,能以直用拙,最宜怒踏鸿门攻坚。

心意拳六合拳

心意拳六合拳

心意拳六合拳自河南洛阳人氏马学礼得其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一大支流。

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减于中、肢体形于外之意命名的,要求身成“六势”: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强调“内、外三台”。

“内三合”者:心与意台、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台、肩与胯合。

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以模仿鸡、龙。

虎、蛇、燕、鹞、马、猴、鹰,熊十种动物之形态演变为拳法,心意门人通称之谓“十大真形”。

其中依鹰、熊两艺为本,鹰形专向攻取,熊形专向防守,越此两势,则拳艺失真。

以单势拳法为主,无对打套路,拳把一开,一左一右式交换盘练,运动路线皆为直线,盘拳练艺必须侧身。

发拳击掌以腰力催肩、肩催时、肘催手、手打抖擞。

手不离腮,肘不离肋。

发掌均五指炸开,双掌同击时则两拇指紧合相扣,身成六势,沉肩坠时,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束身紧凑,如抱一团。

发拳击掌尽力外展,束身下蹲,而后用力长身而起,起落如弹簧。

发招技击,势发随声,声随势落,势随声出。

发声吐“咿”字。

技击中专打对方要害部位,拳势凶猛,发力快促。

“上打咽喉。

中击心,由下向上先撩阴”。

常用七拳同时击人,使人遭击后,再无还手之可能。

在传拳授艺方面,心意门人将拳艺分为“钻翻艺”和“罩艺”两大类。

钻翻艺者:是指贴身入盔,近怀靠打。

此艺对人体之中节翻、转、拧、插要求很高,适于身材灵小者习练。

罩艺者:顾名思义是指从上向下拍打、按打之艺,此艺对人体之本力和梢节协调性要求较强,适应于身高力强者习练。

师者授艺多视其天赋分别传授,故而心意门中有同师学艺者,不能相互交流技艺之门规。

马氏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内容:主要拳把:1.鸡步趟腿(鸡形步、鸡步踩腿);2.鸡步掂腿;3. 龙形裹横;4.龙形滚横;5.大劈裹横;6.迎面贴臂;7.一头碎碑;8.虎抱头;9.鹞子入林;10,剑出鞘;11.托阴掌;12.背合掌;13.鸡步摇涮把(摇闪把),14. 熊形单把(单把〕;15.虎扑双把(双把);16.十字把;17. 穗子把;18.单抖把;19.双抖把(夜马闯槽、肚里出捶);2O.猴形倒打把;21.三度听嗡把;22.四拳八势。

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上四把捶_下_

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上四把捶_下_

第一,河南等地心意门,有的 将《四把捶》之“横捶、挑领、鹰捉、 斩拳”先改为“四拳八式”定步桩 式训练,尔后连成套路。改得好改 得妙,符合“功拳一体”内家拳之 特点。这样便能炼就“己成四拳, 随机应变;静如山岳,动则崩 翻”。
同时可以发挥最佳发力效果;% ! ( 此 把意来自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 传《十二把》之“追风赶月把”,并且
右肩前领,上右脚成右弓步; 右掌变拳由后向前向上弧形挑崩 % 后人多改为五指揸开,用掌挑 击 ( ,左掌同时落于裆前以护阴,掌
去 % 瞬时动作,如图 $#*、 $#+( 。上动不停,当双掌搓 捉至额前立即回拽,回拽到 胸腹前边,速变把向裆里按
心向下,掌指朝前% 如图 $’ ( 。
捺;左脚落成左弓步,顿发
% 二十 (雷声鹰捉
第二,姬龙峰原创心意六合
随着左后转 $*" 度之同时,双 拳秘传精典《上四把捶》为何没有
脚腾空跃起,空中完成交叉换腿 “四拳八式”定步桩式训练. 稍加
寓以追赶不舍之意。河南等地有称 %右前左后 (;右肩前领,身体向左 揆之便知。姬龙峰原创惟一套路
之为“穗子把”,有些地方也有称之 为“撩阴把”和“鸡步撩阴”;% + ( 很多 后承者将“抖身抢劲”改为“怀抱顽 石”,其练法:左脚向右横过右脚,屈 膝底盘全蹲 % 近似歇步 (;左右掌同 时由外向里经小腹 % 前交叉,掌心均 朝里,左内右外 ( 再继续向两边向上 插抄回环一周,尔后分别回拉至左 右肩的前上方并迅速外旋翻掌,随 着底盘全蹲分落于左右胯外侧,掌 心朝上,掌指斜向前 % 图 !’(。上动
捶》,是以图 !) 式雷声鹰捉把作为
%责任编辑 乔汉 (
不停,双腿右向旋拧,使之身体右转
&" 度,上左脚,右脚及时跟上与左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壹:拳有五门,枪有四教,而有万样传法不同,而有能出入、动静之法,而有神仙不测之妙。

熊在束,鹰在长。

勇、猛、疾、毒、狠、快、稳。

出手横捶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望眉展加反背见如虎搜山斩手炮身形如风,鹰捉四平, 足下存身. 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上抢下十字蹬剪子股,步法精势如擒拿莫放松出手横捶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虎捕鹰捉足下抛出手横捶无敌家转身挑领甚可夸鹞子入林加反背四把鹰捉染黄沙练拳轻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陆合相聚人难躲遇人好似弓断弦与人相战,须明三前:眼前、手前、脚前,踩定中门夺位置如虎扑食。

贰:姬先生六合拳谱叙先生姓姬名际可,字龙峰,来自山西平阳府,蒲州人氏,居住尊村。

姬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潜心玩味,以思其理。

夫武艺者:言其法式之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

观晚世之演武艺者。

徒以钩、打、捉、拿为凭,封、闭、闪、展为据。

于闹市之中逞以跳跃,名为艺士,然亦不过悦人耳目,罔取他人钱财耳,其于智焉乎有?其于仁焉乎有?其于勇焉乎有?勿论古人英锐之气、刚正之概,威武矫矫之不群者,尽为所失,且于作戏之辈同也。

吾今而论之艺则曰:六合、五行、阴阳、动静、进退、起落。

变化无穷,是其智也;英气过人,是其勇也。

唯吾心意六合者,苟入其中,曰就月将,攀跻之无穷。

则智无不周,勇无不生,得和平之理,会和平之情。

能往、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

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

则尽乎其智、备乎其勇、全乎其和,以此而较技艺,无不取胜,以此视世之习武者,异乎?同乎?叁: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做身法。

此捶(四把捶,也即心意六合拳)名曰七捶:咎(斩)、捷(截)、踝(裹)、胯(挎)、挑领,去势如虎扑,把把如鹰捉。

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如妇,动之如虎。

猛虎步行,候气与神俱佳,捷若腾兔,纵横往来,迢形随影,目不及瞬。

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意六合拳谱心意六合拳谱古手抄本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

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示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来临,加上西洋拳法的不断渗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渐渐陌生起来,习武之风眼见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拳家仍抱残守缺,要么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撒手,遮遮掩掩,生怕别人抢去;要么故弄玄虚,有意增加拳术的神秘感,让想习者也望而却步,致使传统武术正逐步失去它原有的魅力。

鉴于此况,我师山西晋中王太晨先生深明大义,为了能更好地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抄本《心意六合拳谱》奉献给真正热爱心意六合拳的同道。

由于打印此谱需要时间,因此本论坛将分系列逐步推出。

又由于此文摘自手抄本,文中可能有些是白字或错字,甚至有些还缺字,望有此谱者能对照补齐,也希望同道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积极交流自已的看法。

心意六合拳序戴龙邦天下之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有二:曰文、曰武。

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

况国家讲礼有法,狝、蒐、苗、狩各有其时。

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容率意妄陈者。

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贻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

兹见岳武穆王拳经,意既精纯,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

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

父早亡,事母至孝,少负气节,优于将略,刚毅多谋,智勇绝伦,当时名将无出其右者。

及长应试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吴。

”此后屡立战功,遂成大将。

善以少击众,尝自师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于南熏门;又八十人破曹城十余万众于极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背蒐军八百余。

故有胜无败,猝遇劲敌不为所动,,故敌为之言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于王,曰:“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

”王平生好礼贤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然如书生。

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深为宋惜之。

当童子时,王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

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

王以后,金、元、明各代鲜有其技也。

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

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致仕归籍。

余游至池,先生以此拳授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曰:“子勇成矣。

”余回晋至洛阳,遇马公学礼,谈艺甚洽,属余为序,余不文,焉能当此,但见世有能悍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视其艺,再扣其学,手不应心,论不合道,何也,不得个中真传故也。

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其实贵和。

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

岂世传捉拿、钩打、封闭、闪战,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

有其论,古今英勇之气,刚正之慨,威武矫矫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与作戏之辈,夫相同也。

而论此艺,其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起落、进退、虚实,而其妙又须六合。

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

苟能日就月将,则智无不圆,勇无不胜。

得乎之知礼,会乎之知情,自然知之乎精。

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

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足如太仓,浩渺如沧海,炫耀如三光。

以此观近世之演武者,同乎不同乎,异乎不异乎,学者不可详辩之。

是为序。

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书于河南洛阳马公学礼书屋意拳目录斩、截、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腰、虎抱头。

践钻法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经、十胫、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是步也。

践,是腿也。

钻,是身也。

就,束身也,上下束而为一也。

夹,是剪也,两腿行如剪也。

合,内外六合也,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如一,成其六合。

疾,是毒也。

正,是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也。

经,手摩内五行也。

胫,是惊起四梢也,火机一发物必落,摩经摩胫意气响连声。

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滚,方为起落也。

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识枉学艺。

何为阴阳,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技阴阳相合能成其一块,此谓阴阳之气也。

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

,动静要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也。

虚,是精也。

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自古六合无双传,多少无妙在其间,设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损寿年。

武艺都道无真经,任意变化势无穷,岂知悟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

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擎,雨洒尘灰净,风顺薄云回。

熊出洞,虎离窝,硬棚摘豆角,犁之下项,将有所去,虎闭其势,将有所取。

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知远、知近、知老、知嫩、知宽、知窄,上下相连。

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

一战要势吊鬼,闪展腾挪,足底随明,只是把势,打来亦算好武艺。

或问曰:尔以何艺为先,答曰:行势如槐虫,起势如挑担,若遇人多,三摇两旋;我的场中,不执一定,或把或拳,望着就是,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

心意六合拳论起手横拳势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望眉斩夹反见背,如虎搜山截手炮。

俱行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

抢上步,十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

进步不胜,必有寒势之心。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

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

手起足不起,刚枉然;足起手不起,亦枉然。

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坠子,三意不相连,必定艺儿浅。

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

用兵行诡道,枪扎如射箭。

拳去一气,兵战杀气,无不取胜。

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

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

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车难行,拳打遍身之法,脚踏浑身是空。

远去不发足,发足不打人。

见空不打,见空不上。

先打顾法,后打人。

何为顾法,浑身是法,俱打的是本身,随机应变。

手起莫要望空落,闪展两边,提防左右,强退者,往后退,拾连紧追。

随高打高,随低打低。

起为横,落为顺,为其正方。

心不勇,手不推,不止,多出变化。

三存者不上,心有所悟,原来是本心不明四梢。

上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把神变,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十二法盘跌。

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

言其形未动,必有意反之心。

面笑眉喜不动唇,提心防他,必有伶俐之能。

知其归一合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识见不是随时意,遇教事无有不到头。

姬寿云:文武古今之圣传,且系国家之大典,上有益社稷,下能趋吉避凶,此生不可缺也。

今之习武者,专论架势,封闭闪法,不知日间了然在目,还可少用; 若黑夜之中,伸手不见,如何用之,必自误其身,悔何及哉~惟刚大之气,养之平素,而忽然发于一旦,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逢左打左,逢右打右,不怕他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

夫于其深察否~手脚法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往里钻。

眼有鉴察之明,手有拨转之能。

脚有行逞之功。

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

前脚趁后脚,后脚踩腿弯。

后脚趁前脚,前腿拾后连,起先前进左腿随。

心与眼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

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胳膊脚为五营四梢,左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脚相顾,准备万般。

一日务手着,不如一着熟。

早知此应,过后见识不如无。

头为一拳,肩为一拳,肘为一拳,胯为一拳,把为一拳,臀尾为一拳,膝为一拳,足为一拳。

头打起落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出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蓄势力,束展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在里胯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把打起落头手挡,降龙伏虎霹雳张,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交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风展转不停势,左右分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省消息全凭后腿蹬,与人交勇无须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分,五行四梢要和合,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起无形,落无踪,起如蛰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

以上以下左右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精。

腹打去意粘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十二形练法龙、虎、猴、马、鮀、鸡、鹰、熊、骀、蛇、鹞、燕。

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勇、猴有蹬山之能、马有迹蹄之功、鮀有浮水这灵、鸡有欺闯之勇、鹰有捉拿之技、熊有竖项之力、骀有竖尾之才、蛇有拨草之巧、鹞有入林之精、燕有抄水之灵。

束身而起,藏身而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论身法,不可前栽后仰,不可左斜右歪,往前一直而出,往后一直而落。

论步法,寸步、快步、践步不可缺。

论足法,足起而钻,足落而翻,不钻不翻,以寸为先。

肩要催肘,肘要催手。

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肩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足催肩,肩催肘,肘催手。

五行合一法远践、近钻,钻进合膝,沾身纵力,手起如钢锉,手落如钩杆。

摩经摩胫,心一动浑身俱动。

心动如飞剑,肝动如火焰,肺动成雷声,脾肾肋夹功,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

起落二字自身平,盖世一字是中身,身似弩弓,拳如药箭。

能要不是,莫要停住。

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远,气要催,拳似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 脚去不落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

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不起,何用再起, 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

起落二字与心齐,死中反活,活中反死。

明了四梢永不惧,闭住五行永无凶。

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形多一气,明了三星多一力。

三回九转是一势,势怕人间多一精,一精知其万事精。

万事只要圉圉精. 身体圉他要圉奇。

好字本是无价宝,有钱将他何处找,要知好字路,还往四梢求。

讲四梢,何谓四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手指脚指为筋梢,浑身毛孔为血梢。

四梢俱齐,五行乱发. 血梢发起不凶,牙梢肉梢不知情筋骨发起不知动,身起未动可知情,才知灵心大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