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7233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f.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优质教案《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研究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研究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晓得琥珀的形成和发觉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肯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乐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天然奥秘的乐趣。
【讲授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研究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甚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觉了甚么?都是提“王”旁,实在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1)那么通过课前预,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3)这是一篇甚么体裁的文章?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3.这块琥珀有甚么科学价值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26108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
课文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形态。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琥珀的奥秘,增长科学知识。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琥珀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了解。
此外,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可能对学生理解造成一定困扰,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形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形态。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的理解,学生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3.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自主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琥珀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实物琥珀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琥珀的来历。
2.引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适时解释和引导学生理解。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e764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7.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研究价值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展自己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比较感兴趣,同时他们对于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研究价值。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对于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学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研究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节。
然后向学生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研究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和内容。
让学生观察琥珀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形态,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研究价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3ae72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绘古代松树、松脂、琥珀的科学小品文。
文章语言流畅,富有情趣,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长句、长段落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阅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生物,了解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提取课文重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生物,了解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
2.难点:理解课文长句、长段落,学会提取课文重要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提高语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琥珀形成过程动画等。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3.作业纸:准备作业纸,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观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松树”、“松脂”、“琥珀”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提取课文重要信息,如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生物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9666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a.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古代松树树脂如何形成琥珀,并揭示琥珀中昆虫古老关系的科普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的《琥珀》一课,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将自然科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等知识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昆虫的古老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昆虫的古老关系。
2.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琥珀形成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习材料:学生分组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琥珀的哪些知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中的昆虫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描述,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琥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珠宝、工艺品等,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琥珀中昆虫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3c40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9.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主要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科学上的重要价值。
课文以一块琥珀为线索,引出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从而揭示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古代的自然环境。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结构紧凑,富有科学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术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资料和图片。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琥珀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课文讲述了琥珀的哪些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可以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0dc5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4.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9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7d940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8.png)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通⽤8篇) 作为⼀名默默奉献的教育⼯作者,常常要写⼀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内容,激发探索⼤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同学们,你们就把⾃⼰当成⼩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的,就因为⾥⾯有这两个⼩东西,⼤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
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就是松脂球的化⽯⾥多了⼀个蜘蛛和⼀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的) 2、整理学⽣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
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学,⼩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节,边读边圈划。
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
(教师巡视) 2、⼩组合作研究。
(四⼈⼀⼩组成⽴科学研究⼩队,看哪⼩队研究得既准确,⼜迅速。
) 五、师⽣合作 看这⼩队的(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条件说说理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007d9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二、检查预习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出示板书:黄河象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骨架)(来历)(化石)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9c244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1.png)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琥珀》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对自然现象的推理分析。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琥珀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并掌握。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琥珀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琥珀》2. 重点:琥珀形成过程、自然现象推理分析3. 结构:课文结构、生字词、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琥珀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宽视野。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琥珀”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2. 课文朗读和生字词学习3. 句子解析和课文理解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1. 展示琥珀实物,让学生观察琥珀的质地、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cba6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f.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篇1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工:琥珀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
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
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2、好!说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松脂球松树毛琥珀苍蝇、蜘蛛地壳变化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父亲识别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四、总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
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⑴一问一答⑵大胆介绍⑶评比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出示课件)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d9540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02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1.教师板书“琥珀”,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大胆质疑。
预设:(1)什么是琥珀?(2)琥珀是什么样子的?(3)琥珀是怎样形成的?……3.学习生字“琥、珀”。
(1)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王字旁、形声字。
(2)借助偏旁,学习生字。
王字旁与什么有关?根据偏旁猜一猜琥珀是什么。
出示琥珀的和资料,你猜对了吗?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3)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仅仅开课几分钟,我们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琥珀?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它的呢?预设:借助汉字的构字特点猜一猜;借助资料读一读。
4.交流:阅读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预设1:字词的读音、意义类问题。
预设读音:扎zhā扎针zhá挣扎预设理解词语:晌午:(1)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指导。
俚语,文中指“中午,正午”。
预设2:难懂的句段。
预设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1)教师点拨: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地运动,导致地表陆地被海水淹没,这就是说,地壳发生了变化。
(板书:地壳变化)(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地壳发生变化的资料。
(3)教师点拨:地壳发生变化是化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示:句段的理解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的就先解决,不能的先存疑,留待阅读学习时解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2e336524de518974b7d48.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课型:微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推测详细情形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上节课围绕琥珀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它的样子和价值。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二、讲授新课(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请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2)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2.利用找近义词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二)再读课文2-12自然段,探究解惑。
想一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在重要信息旁边做上记号或简单批注。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ca4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c.png)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古代松树、松脂、小昆虫等自然景观的科学小品文。
课文以科学知识和文学性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性,既能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文学之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的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
2.难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文学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问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观察法:学生观察琥珀图片,发挥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琥珀形成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琥珀标本或模型。
3.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标本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琥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出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学性。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fd35c5a0116c175f0e486a.png)
5 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琥珀的来历。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字: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脂、拭、晌、渗、挣、刷”是翘舌音;“怒”上部是“奴”,不要写成“如”。
4.教师范读,并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了解文章内容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
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琥珀的形成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
(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
(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二、了解琥珀的价值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68d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对于古生物学和气候学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插图3.与课文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等。
5.拓展(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e1d3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f.png)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写自然科学现象的文章。
通过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生动地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f94d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8.png)
第二单元科学与发现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用各种方式探索着未知的世界,用各种奇思妙想解释着脑中那些困惑。
在一步步的成功探索中,时至今日,人类已能自由地活动于海陆空,甚至在外太空也留下了踪迹,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就是科学与发现的魅力。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幻想美丽的琥珀身上发生的奇妙故事,找寻恐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凌空飞翔的鸟儿的证据,探究新奇的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变化,回顾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的经过。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步步走近科学,在科学发现中寻找答案,获取真知。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选编的每一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神奇。
在阅读时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琥珀课文生动具体地说明了一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依据,增进了我们对化石的科学知识的了解。
了解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课时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2课时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及其他科普读物。
创设情境,分组阅读,分享读书的乐趣;迁移拓展阅读,培养广泛的兴趣。
1课时5琥珀文本分析《琥珀》是一篇说明文。
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极具神奇色彩。
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感受其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课型:微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推测详细情形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上节课围绕琥珀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它的样子和价值。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二、讲授新课(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请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2)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2.利用找近义词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二)再读课文2-12自然段,探究解惑。
想一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在重要信息旁边做上记号或简单批注。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板书:苍蝇蜘蛛巧遇)(1)找到描写温度高的词语,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日、太阳照的火热、热辣辣)(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作者是如何想象、推测这一巧合的呢?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苍蝇的轻盈、自在)②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通过抓住文章中的动词:“停、伸、掸掸、拂拭、慢慢爬、小心地划动”体会动态描写,突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在以及蜘蛛的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语句幽默,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又生动,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B.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1.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可是,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呀?想要变成琥珀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预设:“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体会时间漫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地质变化、淹没森林、泥沙掩埋)(课件出示:1.时间漫长。
2.陆沉水漫。
3.松树腐烂。
4.泥沙掩埋。
)2.琥珀形成需要几个阶段?预设:两个阶段:松脂球——化石3.你能借助板书,说一说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吗?几千万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只小苍蝇飞进了松树林中,停在一棵老松树上,一只蜘蛛悄悄地爬过来,想捕食小苍蝇。
就在蜘蛛扑向苍蝇的时候,一大滴松脂滴下来,将它们都包住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后来,陆地沉下去,树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经过了千万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琥珀。
4.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根据琥珀的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推测:第一、松脂球的形成条件: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渗苍蝇和蜘蛛。
第二、化石的形成条件:时间漫长、地质变化、森林淹没、泥沙掩埋。
三、课堂小结总结延伸:思考中质疑,探究中解惑课文运用合理的想象,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方式,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
这节课,我们还学会了在思考中质疑,在探究中解惑,科学家也正是这样,结合事实依据,大胆想象,通过合理推测,为我们还原了早已灭绝的动物。
三、布置作业1.关于琥珀,你还有哪些疑问?自己试着了解。
2.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四、板书设计天气热奇特的松脂球松树老5 琥珀苍蝇和蜘蛛推测化石时间漫长地壳运动导入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启发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沉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琥珀的形成过程》微课程设计方案《琥珀的形成过程》微课详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程我将和你们一起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
这就是美丽而又珍贵的琥珀,它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琥珀吧!(点击)琥珀是一种珍贵的化石,课文中的这块琥珀晶莹剔透,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的苍蝇和蜘蛛,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浏览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琥珀的形成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松脂球的形成,第二阶段是由松脂球形成化石。
那松脂球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2到9自然段看一看吧!通过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知道松脂球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需要炎热的天气;通过第二个句子我们知道松脂球形成的第二个条件是需要很老的松树,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老的松树才能渗出大滴的松脂,这样才能把两只小动物包裹住。
再来看看这个句子,通过这个句子知道松脂球形成的第三个条件是苍蝇和蜘蛛要靠得很近,只有他们靠近了松脂才能把他们包裹在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分别是天气热、松树老以及苍蝇和蜘蛛要靠得很近。
那化石的形成又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10-12自然段,从课文的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知道化石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句子,为什么“陆地会沉下去,海水会漫上来?为什么水会把森林淹没?松脂球会被掩埋在泥沙下面呢?”这些因为都是因为地壳运动。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松脂球形成化石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地壳运动。
那什么是地壳?什么又是地壳运动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正是因为地壳运动松脂球才能形成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我们来回顾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形成要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形成化石,而形成松脂球的条件是需要炎热的天气、而且松树要老、苍蝇和蜘蛛还要靠得很近;形成化石的条件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及地壳运动。
你能根据这个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吗?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烈日炎炎的晌午,老松树渗出的一大滴松脂,正好把挨得很近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包裹在里面,不断渗出的松脂形成了松脂球,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地壳运动,松脂球变成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呢?你掌握了吗?谢谢你的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