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差异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差异比较分析

唐平曹蓉

2012-8-14 10:42:23 来源:《消费经济》(长沙)1996年05期第12-15页

作者简介:唐平曹蓉国家统计局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总体上已基本摆脱贫困,达到温饱,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农村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的基本素质等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距,农村居民生活差异也越来越大。为此,本文特根据1980年以来我国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差异特征及原因作如下比较分析。

一、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及差距

1、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改革十几年至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总体收入已达到温饱水平。1980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分别只有218元、181元和172元,到1995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2127元、1403元和1061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8.8倍、6.8倍和5.2倍。按年增长速度计算,1980—1995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6.4%、14.6%和12.9%(按当年价格计算)。在收入普遍增加的基础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中的收入众数组由贫困层移到温饱层,并且高收入农户比重不断提高。对1995年农村居民集团

内部收入分布的研究表明,人均纯收入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户已占三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600元的农户则不足百分之十。

2、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尽管改革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绝对差额看,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额分别扩大到724和1066元,其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只相当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二分之一。

从收入比率看,东中西三大地带若以西部地区为1比较,1980年收入水平比为1.27∶1.05∶1;到1995年,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为2.00∶1.32∶1。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落后近10年,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落后7年。

从年增长速度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1980—1995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比中部地区快1.8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3.5个百分点。

从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变动看,1980—1995年,除中部地带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化较小外,东西地带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都有扩大,其中,东部地带由1980年的0.28扩大为1995年的0.32;西部地带由1980年的0.24扩大为1995年的0.33。

从分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的排序看,全国30个省区中,位于前

10名的省区除了中部省的黑龙江省为第8位次外,其余均为东部省区占有;在中西部的18个省区中,有16个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1578元的平均水平,其中8个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200元。

从不同收入水平分组看,1995年,收入高于1500元的农村居民中有57.3%的农民来自东部地区;反之,收入低于600元的低收入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农民占64.1%。

二、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差距扩大

应当说,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改革以来已经得到相当满足,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也应看到,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快慢差距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质量改善提高速度,因此,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快,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则较慢,差距较大。

一是生活消费水平及发展速度差距。1980—1995年,我国东部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4元增加到1671元,年平均增加99.1元,增长8.1倍,年递增15.8%;与此同时,中部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57元增加到1187元,年平均增加68.7元,增长6.5倍,年递增14.4%;西部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36元增加到982元,年平均增加56.4元,增长6.2倍,年递增14.1%。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的年增加额比东部地区低30.4元,年递增速度低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的年增加额比东部地区低42.7元,年递增速度低1.7个百分点。

二是生活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差距。1995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中的吃为55.8%、穿为6.5%、居住为15.2%、用品、服务性支出及其他为22.5%;同期,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中吃分别高达59.3%和64%,穿为7.3%和7%,居住均低于1.4%,用品、服务性支出及其他低于20%。尤其是1995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回升到高达64%,反映出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改善缓慢,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差距在拉大。

三是营养消费质量差距。改革十几年来,尽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动物性食物消费也有较多增长,但食物消费质量的变化是较慢的。同时,农村居民消费食物提供的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中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份额也不高。比较来看,1995年,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食物提供的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中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份额最低,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多,消费牛羊肉较多,农村居民消费食物提供的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中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份额较高,但总体看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仍处于传统食物结构阶段,尚未摆脱对生存性食物的满足。

四是其他非物质性消费差距。非物质性消费中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方面的支出的多少,体现了农村文化事业及社会服务的发展状况。1995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以及其他生活服务方面的支出额人均131元,中部地区人均82元,西部地区人均只有48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差距亦较为明显,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7.8%、6.9%和4.9%。

五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差距。表1显示出,所有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均以东部地区农户最高,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时兴起来的高档家用电器、住宅用品、交通工具等,东部地区更是成倍于中西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