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阮籍和嵇康人生经历有感

合集下载

嵇康和阮籍的友谊!

嵇康和阮籍的友谊!

嵇康和阮籍的友谊!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常聚在当时的⼭阳县⽵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林七贤。

在这七⼈中,嵇康和阮籍的⽂学造诣是相对较⾼的,但在我眼中,更吸引我的不是他们的⽂字,⽽是他们之间的坚固友谊。

嵇康和阮籍,他们都是⽂⼈墨客,他们都属于“⽵林七贤”,他们都不慕荣利,他们都不顾礼法,他们都⽣活得⽆⽐真实。

对于他们两位,可能⼤家都或多或少地有⼀些了解,或是听说过⼀些事迹,或是拜读过⼀些作品。

但是他们⼆⼈之间坚固的友谊却很少有⼈了解,更不要说感受与感叹。

阮籍⽐嵇康年长,所以先从阮籍谈起。

阮籍是三国魏诗⼈,字嗣宗,因为曾任步兵校尉⽽得名阮步兵。

他的⽗亲是⾝为建安七⼦之⼀的阮瑀。

《滕王阁序》⾥⾯写“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把阮籍当作了反⾯教材,说他为⼈放荡不羁,我们怎么可以学他那样穷途的哭泣。

但是在我看来,阮籍并不是这样的。

阮籍的穷途,不仅仅是他的车前没有路了,车前没有路,再找⼀条便好。

但是如果是⼈⽣路上⾛进了绝境,⼜该怎么办呢?毕竟不是所有时候都可以绝处逢⽣,柳暗花明。

阮籍的穷途之哭是他宣泄内⼼的反抗和⽆奈的⽅式,他⽤嚎啕⼤哭来反抗他⼈⽣之中的绝路,哭声中带着⽆奈和些许绝望——除了哭,他还能怎么样呢?对于中国的⽼祖宗们传下来的风俗礼数,⼀般⼈就算是不认同⼤概也会硬着头⽪,不由⾃主得遵守,但是阮籍并不是这样。

美丽有才的兵家⼥早逝,他并不认识这个⼥孩,也不认识她家⾥的⼈,但他得到消息之后贸贸然跑去吊唁,跪在灵前⼤哭⼀场,直到诉尽⼼中的哀悼之情才离开;他的嫂⼦要回娘家,他⼤⼤⽅⽅地和嫂⼦道别,说了好多话,完全不理会叔嫂之间不能说话的礼数;母亲病逝,他正在和别⼈下棋,执意把棋下完之后,在友⼈惊恐的⽬光之中饮酒两⽃,放声⼤哭,⼝吐鲜⾎,⼏天后,母亲下葬,他⼜吃⾁喝酒,然后去和母亲道别,见了母亲遗体后放声⼤哭,⼝吐鲜⾎,母亲的仙逝让他也⼏乎死去。

阮籍的的确确违背了别⼈最为看重的风俗礼数,但全天下⼜有⼏个孝⼦可以⽐得上他对母亲的爱呢?我觉得,阮籍的真,是当时的⼈们乃⾄现在的⼈们所长久缺失的,他不被世俗所束缚,难过就是难过,开⼼就是开⼼,对此他没有丝毫的隐藏。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内容提要】身处魏晋更替之际,嵇康、阮籍表现出诸多相同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

理论上,他们推崇“心”、“神”,强调超越名教束缚,任运自然本性,落实到诗文作品中,他们反复描写的是一种超尘越俗的自由之境。

这对于中国美学在中晚唐之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自由之境可以说是此后中国美学的基本追求。

【关键词】自然/自由/境界嵇康与阮籍有很多相同之处,故历来并称嵇、阮。

汤用彤先生在论述魏晋玄学的发展时,将嵇、阮纳入“贵无”之学的第二阶段。

嵇、阮对“无”的继承并不在理论建构上,而是用人生实践和文学作品将王弼理论形态上的“无”体现出来。

如果说王弼是形而上的本体之“无”,嵇、阮则主要是人生理想和文学境界之“无”。

理想和境界之“无”的根本特征是自由。

自由来自于自然,自然是嵇、阮的核心概念,它意味着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

超越意味着超尘绝俗、一往不复的精神自由。

在此意义上,超越——自然——自由成为嵇、阮人生理想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由并非一般所讲的认识论的自由,即不是通过认识必然和改造客观世界而有的自由,而是一种诉诸于一己心灵体验的自由,可以称之为境界论的自由,这种自由之境是嵇、阮人生理想的最终归宿。

嵇阮之间当然有诸多差别,学界对此已有详尽辨析,此非本文主旨,故不作申述。

本文主要论述二者共同的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以及由此而有的美学意蕴。

为避免重复,对于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放在嵇康处论述①。

一、“心”之自然嵇康最为人熟知的思想要数“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段话出自《释私论》:“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

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1](P234)嵇康之“自然”与“心”密切相联,在一定意义上,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

嵇康与阮籍的命运在正始文人中,“竹林七贤”最具代表性;在文学创作上,阮籍与嵇康则是成就最突出者。

阮籍与嵇康是正始中期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由于他们二人个性的差异,二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

阮籍以至慎而得以善终,嵇康则因刚肠疾烈而惨遭杀害。

我们可以从比较中看出二人个性与文学的不同。

阮籍字嗣宗,生于建安十五年(210),卒于魏景元三年(263)。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阮瑀死时,他才三岁。

十一岁时,曹丕代汉即帝位,三十三岁时,他曾应太尉蒋济辟,做过很短时间的尚书郎,便以病免,三十八岁时曹爽又召他为参军,他又托病没有应召,两年后,曹爽被诛,当时附曹爽的文人多被杀,他因而幸免,“时人服其远识”(《晋书·本传》)。

而到了四十三岁,他又作了司马师的从事郎中,被封为关内侯,徙散骑常侍候。

其间又作过十年的东平相。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掌权,又继任司马昭的从事郎中,晚年(53岁)又求为步兵校尉,后世因称其为阮步兵。

在他死后两年,魏主正式禅位于晋。

在他死前,晋魏代禅已成定局,因此,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两次十分残酷的“禅代”斗争,这些对他的思想与创作都产生极深的影响。

阮籍的一生,从思想上说是苦闷的一生,他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政局内外,在矛盾中度日,在苦闷中寻求解脱。

少年时的阮籍是颇有壮志的,“籍本有济世志”(《晋书·本传》),比如,他曾登广武城,面对楚汉古战场,发出“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表现出目空古人的少年英气。

但是随着政局的变化,他那种期待建立功名的热情便消歇了,特别是在高平陵事件后,司马氏父子相继把持朝政,残酷地屠杀异已,实行高压统治,给他的思想以极大的影响。

在这一高压政治背景下,他最大的苦恼在于如何能够全身远祸。

应该说,阮籍从司马氏父子一系列地杀戮事件中,对司马氏凶残面目已有深入地了解,对于司马氏用卑劣手段手段攫取政权的行为也是十分痛恶的,但为了全身,他又不敢明确表示反对,而这时他在士林中令名已著,司马氏对他倍加注意,这更加使他处境维艰。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读完关于阮籍的故事,我心里就像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阮籍,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烈,也没有才子佳人的浪漫,却有着一种深深触动人心的力量。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混乱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

但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对抗,去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抗争。

阮籍爱喝酒,那可不是一般的爱。

他常常大醉,醉得不分东南西北。

有一次,他听说步兵校尉的厨房里存了好多美酒,就主动请求去当这个官,不为别的,就为了能痛痛快快地喝酒。

你说这人多有意思!他喝酒不是为了消愁解闷,而是在那混沌的世界里,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清醒。

想象一下,他抱着酒坛子,满脸通红,眼神迷离,嘴里还念念有词,那场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他的狂放不羁,也是出了名的。

在那个讲究礼教的时代,他却常常做出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比如说,他看到喜欢的女子去世了,也不管什么礼法,直接跑过去大哭一场。

别人都觉得他疯了,可我觉得,这正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种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阮籍的故事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真实的追求。

他不愿意被世俗的规矩束缚,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他就像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鸟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奔波。

有时候,为了迎合别人,我们不得不戴上一副面具,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

和阮籍相比,我们是不是少了那份勇气和洒脱呢?我们总是在说要追求自由,要做真实的自己,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阮籍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自由不是一句空话,真实也不是一种幻想。

它需要我们有勇气去打破常规,有决心去抵抗诱惑。

就像我自己,曾经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努力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

结果呢,自己累得够呛,还不开心。

读了阮籍的故事,我突然觉得,干嘛要这么委屈自己?为什么不能像阮籍那样,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呢?阮籍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短暂,不能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嵇康读后感(共5篇)

嵇康读后感(共5篇)

嵇康读后感(共5篇)第1篇:嵇康嵇康,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人。

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

产生于魏晋。

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的精神领袖。

嵇康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人物生平广陵散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又通绘画、书法。

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

嵇康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

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

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

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

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

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

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前言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

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

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

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

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

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⑴ 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

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

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 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素材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竹林七贤》读后感

《竹林七贤》读后感

《竹林七贤》读后感哎呀,说到《竹林七贤》,那可真是一出古代文人雅士的“大戏”啊!这可不是我在这儿瞎掰,这七位老兄,魏晋时期的顶尖儿人物,那故事,那风采,简直了,让人一听就忍不住想多聊几句。

首先得说说这七位大佬都是谁: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听着就一股子仙气儿,对吧?他们就像是从古代竹林里走出来的七位仙人,不问世事,只追求内心的那份逍遥自在。

嵇康啊,那可是个音乐才子,弹琴的时候,那手指头在琴弦上跳跃,就跟跳舞似的,弹出的曲子能直接把人的魂儿给勾走。

不过,他这人也是真性情,对世俗的那些规矩啊、礼教啊,那是一点都不买账,活得那叫一个洒脱。

可惜啊,最后因为一些破事儿,被小人给害了,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阮籍呢,也是个妙人儿。

他有个爱好,就是喜欢驾车出去乱逛,走到没路了,就大哭一场,说是为这世道哭。

你说这哥们儿是不是有点儿“作”?可人家这“作”里头,藏着的是对时代深深的无奈和悲哀啊。

他那种超脱世俗的情怀,真是让人又敬又怜。

山涛呢,就比较务实了。

他是这七人中的老大哥,总是默默地照顾着大家。

他虽然也追求自由,但更懂得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这种智慧,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几位,也都是各有千秋。

向秀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棒,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刘伶是个酒鬼,但人家喝得有格调,有境界;王戎呢,是个精明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阮咸呢,则是个音乐天才,弹起琵琶来,那简直是天籁之音。

这七个人啊,就像是竹林里的七颗璀璨的星星,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有着对自由、对真我的执着追求。

他们聚在一起,喝酒、弹琴、谈天说地,那种氛围,简直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样。

读他们的故事啊,我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古装大戏。

有时候我会被他们的才华所折服;有时候我又会被他们的遭遇所感动;有时候我还会忍不住想: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多好啊!说不定还能跟他们一起喝酒聊天呢!不过话说回来啊,《竹林七贤》这本书啊,真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嵇康阮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他们二人同时期并且同是名儒,但却以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成就而永载史册。

嵇康以其豪邁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史料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阮籍则因其潇洒奇特的人格和不俗的才情,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物。

嵇康阮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思想影响着几代人。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其独特的贡献获得了称赞。

在嵇康的时代,他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 温故而知新",赞扬传统文化并为其注入到新的内涵,创造出了许多艺术精品。

他还以他那雄奇的词章和辍学不屈不挠的精神,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永远不会消逝的感动。

阮籍更是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见解的学术贡献闻名世界。

他主张" 小恶虽可为,大恶不可为",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叹息抒发方式。

他的诗歌、散文、词章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情感,不仅照耀了自己,也链接着当今世界的文学。

当代青年作为文化的继承者,除了要传承古代文化遗产外,更需要活用新崛起的思想和技术,挖掘和传承更深层质的文化精髓。

今天谷歌导航技术之下的旅行,虽然有着它现代科技的便利,但在与古代巨人们的交流沟通中,任然需要宏观的人文精神和细致的语言诠释,才有可能真正地完整阐释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因此,我们可以从嵇康阮籍的贡献中,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

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我们应该保持学习态度,发扬忘我的奉献精神,以创新为前提,延续中华文化的杰作,并以敬重和兴趣为基础,对嵇康阮籍的作品展开深入思考,最终营造出一种崭新的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嵇康阮籍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着我们热爱生命,勇敢抗争,崇尚中华文化,把握当下生活,永远不忘本心,让我们深受着水乳交融的传承精神影响,不仅感情上而且精神上都得到了丰厚的收益。

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简评

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简评

2015.09魏晋———中国政治历史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却催生出了令人盛赞和向往的“魏晋风流”,也就是被后世文人推崇和景仰的名士文化,在魏晋名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嵇康和阮籍。

一.刚肠嫉恶之嵇康嵇康作为当时声望最盛的大名士,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谓是一等一可爱又可敬的人物。

首先,嵇康极具才华,是当时士人阶层膜拜的对象,是文坛领袖,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极具影响力。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出身“寒门”的赵至,赵十四岁时参观太学时,遇见正在写石经古文的嵇康,便被嵇康的才华和风采所折服。

十六岁离家出走追随嵇康到山阳,求他指教。

另一例证就是司马氏集团的红人钟会,他出身贵族,是宰相钟繇的儿子,其性格乖巧,也颇具才学。

一直想结交嵇康,他的《四本论》写好以后,想让嵇康给予肯定和鼓吹,不敢送去,只敢在户外遥掷。

足以见得嵇康在当时文学界以及士人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但这也正是司马氏所忌惮之处。

同时,嵇康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还精于弹奏,《广陵散》在其被杀之后失传。

其次,个人形象风姿绰约,神采出众,在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既是实力派又是偶像派。

《晋书》载:“康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世说新语容止》说其:“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之美还有一旁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一中载: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在嵇康死后多年,他的儿子嵇绍走在洛阳大街上的人群中,在别人眼中已是卓然挺拔,风采出众,犹如野鹤立于鸡群之中。

但在嵇康昔日好友王戎看来嵇康较其子风姿更胜一筹。

魏晋士人又尤其注重和崇尚风度,这也正是曹氏长乐亭公主下嫁嵇康的重要原因。

作为曹氏姻亲,嵇康自然会被司马氏集团看作是曹氏集团的人,在争取拉拢不成的情形下,“刚肠嫉恶,遇事便发”的嵇康为司马氏所杀那是迟早的事情。

嵇康和阮籍的故事

嵇康和阮籍的故事

嵇康和阮籍的故事
唐代时期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分别叫做嵇康和阮籍。

这两位壮士出生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都有一样的爱好,那就是诗歌。

嵇康生于富裕和贵族家庭,他拥有优越的资源和条件,他的诗歌有灵动的节奏,深刻的表达,抒情洒脱,完美展示了他的诗歌天才。

他的诗作也深受当时很多人的喜爱,为唐代学术界带来了灿烂的光彩。

阮籍是一位农民,他生于贫穷家庭。

他本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文学教育,但他有着天赋异禀的诗歌天赋,只是他的诗歌风格比嵇康的更加抒情,更加质朴,更加深刻。

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耐心深情,也受到当时不少人的无限喜爱。

嵇康和阮籍两位诗人在唐代学术界都十分负盛名,他们同样热爱诗歌,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很大不同。

两位诗人结识后,一直友好相处,彼此交流讨论诗歌,互相帮助,影响着当时学术界和文学界的繁荣发展。

后来,嵇康任官一职,但他随后便前往西域旅行,未曾返回,再也没有出现。

而阮籍在官府任职失败后,也离开了家乡,前往南方。

嵇康和阮籍离开之后,两人的诗歌也不再连续发表,但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在唐代仍然留下了伟大影响力。

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被人们所崇敬与传颂,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倍感激动。

二者的故事,两份炽热的爱好,一路追随,把热情传递给后代,这就是嵇康和阮籍的传奇,是唐代文化史上一个最美丽的篇章。

- 1 -。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读完关于阮籍的那些故事,心里像是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阮籍这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他的故事不像那些跌宕起伏的传奇,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有着一种深深吸引人的魔力。

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异类,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世俗。

在那个礼教束缚的社会,他敢于挑战常规,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亲戚的聚会。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各种“应该怎样”和“必须怎样”的话题。

比如说,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必须在多少岁之前结婚生子。

可我坐在那里,心里却在想,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这些所谓的“应该”和“必须”去生活呢?就像阮籍,他没有被当时社会的种种规则所框住,而是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阮籍的穷途之哭,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他驾着车四处奔走,走到没有路可走的时候,便放声大哭。

这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饱含着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过那种感觉,在某些时刻,突然觉得前方一片迷茫,找不到出路,心里的委屈和无奈一下子涌上来,想哭却又不知道该向谁哭?我记得有一回,我为了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日夜努力,付出了很多心血。

可最后成绩出来,却不尽如人意。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走到了路的尽头,满心的失落和困惑,真的好想大哭一场。

还有他对待母亲去世的态度,也让我思考了很久。

在母亲去世时,他不像常人那样遵循礼法,而是依旧饮酒吃肉。

但在母亲下葬时,却吐血昏厥。

这让我明白,真正的悲伤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形式,而是内心深处那无法言说的痛楚。

就好像我曾经失去了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在别人面前,我可能表现得还算平静。

但每当夜深人静,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阮籍的肆意狂放,他的不拘小节,其实都是他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抗。

他不愿意被虚伪的礼教所束缚,不愿意戴着面具生活。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时候为了迎合别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有一次,我明明不想参加一个社交活动,但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还是勉强去了。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范文450字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范文450字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范文450字
嵇康和阮籍,两个魏晋文人,同样是厌恶司马昭,为何二人的命运有所不同?一个被夺了首级,一个清享晚年。

原因就在于两人不同的性格,一个直爽,一个慎言。

在文中,作者是欣赏后者的,而我却相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都知道,天下最终会成为司马家的,但魏毕竟对他们有恩,因此,他们都对司马昭不感兴趣。

因为性格迥异,两人走了截然不同的路。

嵇康很高傲,睥睨众生,骄视当朝执政,骄视司马昭,刚正不阿;而阮籍则不同,我行我素,装醉佯狂。

本来司马昭无心杀嵇康,甚至还想拉拢他,便让山涛动员他,但嵇康断然拒绝,并写信给山涛称要与其绝交,这不仅得罪了山涛,还得罪了司马昭,司马氏就算计着要将嵇康除掉。

而阮籍就不同了,他以装醉来蒙蔽司马昭,于是,司马昭决定放他一条生路。

在比较二人的观点后,我认为,嵇康显然要比阮籍更高一层境界。

嵇康就好比寒雪中傲放的梅花,不容俗人沾污,冰清玉洁,坚贞刚正;而阮籍就似勃勃的小草,任人随意如何。

嵇康认为自己是不俗之人,是不会屈膝于权力之下的,想方设法要逃避现实,挣脱束缚他的锁链,哪怕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这种游戏是极为危险的,那需要以
自己的生命为赌,有极强的勇气与司马昭为敌的,纵然结果必定是死路一条,“士可杀不可辱”,即使你司马昭夺了我的性命,你也战胜不了我!这便是嵇康的心声。

生命如一曲华美的乐章,曲尽,嵇康这个名字就永远流芳。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读了阮籍的故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充满风云变幻、才情激荡的时代,见到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阮籍。

阮籍,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也充满了不羁与洒脱。

他身处乱世,却不肯随波逐流;他心怀壮志,却又无处施展。

他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千。

阮籍最为人所知的,或许是他的“穷途之哭”。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他驾着车,漫无目的地前行,直到路的尽头,面对着那无法再前进的困境,放声痛哭。

这哭声里,饱含了多少无奈与悲愤啊!他哭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穷途,更是那个时代的黑暗,是自己理想的破灭。

我们现在出门,到处都是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想去哪儿几乎都能到达。

可阮籍呢?他走在那有限的、崎岖的道路上,前方没有了希望,身后也满是沧桑。

那种绝望,那种对命运的无力感,真的让人感到心疼。

还有他那看似放浪形骸的行为,在母亲去世时,他照样饮酒吃肉。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指指点点,说他不孝。

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呢?他用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来掩盖内心深处那无法言说的伤痛。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心里难过极了,却还要在别人面前强装笑脸,那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阮籍是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对抗这个世界的虚伪和礼教的束缚。

阮籍的眼睛里,似乎总是透着一种深深的忧郁。

他看这个世界,看得太清楚,也太透彻。

他知道那些所谓的权贵们的勾心斗角,知道那些表面的繁华背后的腐朽。

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却又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和酒中。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至少我们还能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通过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阮籍呢,他的才华在那个时代被压抑,他的理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不过,阮籍也有让人佩服的一面。

他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的向往。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读着阮籍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些经历。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摘要: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

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

我们通过对阮籍和嵇康的认真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黑暗政治环境中思想上的选择不同,性格和诗歌创作都存在着一定差异。

关键词:阮籍;嵇康;名教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

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

我们通过对阮籍和嵇康的认真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在黑暗政治环境中思想上的不同选择魏明帝时,曹魏政治日坏,之后政权发生重大变化,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逐渐夺取了朝中大权。

这一时期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中正一职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了他们培养自己势力的工具。

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仕途之路的扭曲,对那个时代的文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司马氏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以示笼络,一方面与其他氏族联姻,另一方面大肆杀戮异己。

士林也笼罩在“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血腥之中。

魏晋之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

黑暗的生存环境“使一部分较为正直而失意的士人从正统的立场上游离出来,转而从一种具有反叛色彩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著论立说和立身行事,嵇康阮籍就是这种倾向的代表性人物”。

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大统一的东汉帝国陷入分崩离析之势,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社会秩序也发生严重危机,重群体而轻个人的儒学思想因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遂陷于哀微,道学、玄学又借机兴起。

故个体摆脱群体意识的束缚而崛起,借自然之名张扬个性,反对儒学及名教之风大盛。

文士经历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反复无常,饱尝痛苦后开始渴望自由和永恒。

在乱世中人们急切地探索协调社会与个体矛盾冲突的方式。

司马氏政权大力宣扬以君臣、父子伦理为基础的名教,意在维护社会群体秩序,这与魏晋思想解放潮流和个性张扬之风针锋相对。

嵇康、阮籍人生之比较

嵇康、阮籍人生之比较

阮籍天地万物都生 于自 然, 并没有 神 灵的主宰存在的观 点。
(三) 言辞曲折, 消极避世
钟嵘《诗品》:“归趣难求”
阮籍言辞曲折,从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咏怀诗》:“独坐 空堂上, 谁与可观 者。” 其悲苦、忧伤、寂寞、焦虑的消 极情绪,由此致使其有消极避世 的倾向。
第三部分家世、 性格、 处世态度
第二部分:写阮籍的人生态度
(一) 少怀壮志, 生不逢时
《 咏怀诗》:“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 “惜年十四五, 志尚好诗书”,“壮士何感慨, 志欲威八方”, “临难不 顾生, 身死魂 飞扬”
早年雄心壮志的情怀
(二) 蔑视礼俗, 放达荒诞
反对虚伪 名教, 提倡“ 越名教而任自然”
《 达庄论》:“天地生于 自然, 万物生于天地。自然 者无外, 故天地名焉; 天地 者有内, 故万物 生焉。”
作者:赵环
出处:许昌学院学报(第26卷第1期)
摘要:
嵇康、 阮籍作为魏晋时代的代表人物, 他 们把魏晋玄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在中国思 想文化史上名誉古今。然而, 由于家世出身、 个人性情、 人生阅历的差异, 也导致了二 人人生态度、 处世方式、 人生结局的不同。
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写嵇康的人生态度
(四) 愤世嫉俗, 刚肠嫉恶
对充满欺诈虚伪的社会深恶痛绝, 对横行当世的邪恶势力更是水火不 容 信:
《与 山居源绝交书》
笃信老、 庄, 性情疏散 简傲, 处世与礼 相背,故使荣进 之心日颓, 任实之情转笃 ,以及反抗司马氏借礼教之名 谋取私权的愤世嫉俗, 刚肠嫉恶 评价他:“君才则高矣, 保 身之道 不 足”。
评价:
长处: 1、篇章结构明确条理清晰 2、能够引用例证阐明其观 点 3、段落过渡自然,不繁琐 4、对于二者家世出身、 个人性情、 人生阅历的 差异所导致二人人生态 度、 处世方式、 人生结 局不同的阐述十分详细。 不足:

阮籍与嵇康的经典故事

阮籍与嵇康的经典故事

阮籍与嵇康的经典故事
阮籍与嵇康是两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友谊之一。

他们的故事经历了千辛万苦,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友谊、人性和人生的启示。

阮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文学经典。

嵇康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造诣同样被后人推崇。

虽然他们的工作不同,但是他们却是好朋友。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和嵇康第一次见面是在嵇康的家里。

当时阮籍正在嵇康家的门前过路,被嵇康的父亲嵇喜邀请进去。

嵇喜知道阮籍是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所以邀请他到家里来弹琴唱歌。

阮籍和嵇康从那以后就开始了长期的友谊。

他们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品尝美食,还一起弹琴唱歌。

在嵇康去世后,阮籍为他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咏怀古迹》,表达了对嵇康的怀念之情。

虽然阮籍和嵇康的友谊历经了许多波折,但是它们一直都没有改变。

无论是面对生死还是面对困难,他们一直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

当面对生死的威胁时,阮籍和嵇康的友谊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三国演义》记载,阮籍曾经因为一首诗而感到难过,他觉得这首诗太过悲伤,无法继续写下去。

于是他前往嵇康的家中,向嵇康道歉。

嵇康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我了解你的心情,如果你不想写,就不用写。

”阮籍听了这句话,顿时感到释然,于是他又回到了嵇康那里,继续写下了那首经典的诗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是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

友谊也要经过无数次的波折和考验才能变得更加坚定。

只要我们坦诚相待,共同度过难关,真正的友谊就能永远长存。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

《阮籍的故事》读后感阮籍,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当我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心中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阮籍,他身处魏晋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奇异色彩的时代。

在那个时候,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的思想也在激烈地碰撞。

而阮籍,就像是在狂风巨浪中独自航行的一艘小船,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方向。

他的行为,常常让人感到既惊讶又敬佩。

比如说,他听闻有个兵家的女儿才貌双全,还没来得及出嫁就去世了。

阮籍并不认识这家人,却跑去大哭一场。

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但细细想来,这正是他真性情的流露啊!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规矩,只是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为一个美好的生命消逝而感到悲痛。

还有他那著名的“青白眼”。

对待喜欢的人,就用青眼相加;对待不喜欢的人,就翻个白眼。

这多像我们生活中那些直爽的朋友,爱憎分明,毫不掩饰。

他不愿意迎合,不愿意伪装,就这么真实地活着。

在这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的世界里,阮籍的这种真实显得尤为珍贵。

阮籍爱喝酒,那可不是一般的爱。

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纷扰。

想象一下,他摇摇晃晃地走在街头,嘴里不知道嘟囔着什么,眼神迷离但又透着一股倔强。

他喝酒,或许是因为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或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奈。

但不管怎样,酒成了他的寄托,成了他在乱世中寻求安慰的方式。

他的诗文,也是那么的独特。

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的向往。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那颗跳动的心,那份炽热的情感。

不像有些文人,总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

阮籍的文字,就像是从他心底直接流淌出来的,朴实无华却又动人心弦。

我在想,如果我能穿越时空,遇见阮籍,我会和他成为朋友吗?我想,会的。

因为他的真实,他的勇敢,他的才情,都让我为之着迷。

我愿意陪他一起喝酒,听他倾诉心中的烦恼;我愿意和他一起漫步在山林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愿意在他受到世俗攻击的时候,站在他身边,给他支持和鼓励。

回到现实,阮籍的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作者:李国文嵇康和阮籍(1)鲁迅先生认为,这两位文人,“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

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

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这大概是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嵇康骄视俗人,当然是无所谓的,骄视当朝执政,骄视大将军司马昭,就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

阮籍敷衍了事,也许对俗人而言,觉得你不够意思,可对统治者来说,一个文人,做到不生事,不惹事,不找事,不犯事,当然要省心省力许多,于是,司马昭决定放他一马,由他自便。

这样,阮籍保住了首级,嵇康交出了脑袋。

“竹林七贤”中的这两位文人,阮籍的佯狂,似是南人所说的“捣浆糊”,“无厘头”,而嵇康的刚肠疾恶,锋芒毕露,抵抗到底,不逊不让,则是北人所说的“较真”,“别扭”。

阮籍为什么要“犯嘠”,嵇康为什么要“杠头”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将军要篡夺曹魏政权。

其实,阮籍和嵇康,并非特别坚定的,要誓死捍卫曹氏帝王的勇敢者。

不过,阮籍于高贵乡公在位时,封过关内侯这个虚位,任过散骑侍郎这个闲差,嵇康娶了长乐亭主,当过驸马,与曹魏宗室有姻亲关系,还任过中散大夫。

在感情上比较倾向于魏,因之,这两位文人对执政的司马昭不开心,不买帐,不合作。

于是,这二位,阮籍老翻白眼,嵇康老梗脖子。

应该说,谁来当皇帝,这两位已经享有盛名的文人,既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

可他们,是有头脑,有思想,有见解的文人,不能不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视若罔闻。

第一,司马氏之迫不及待,之步步进逼,之欺软凌弱,之凶相毕露,让苟延残喘的魏主,度日如年。

太过份了,太不像样子了,因此,很是看不过去。

第二,司马氏大权在握,箝制舆论,镇压异己,不择手段,弄得社会紧张,气氛恐怖,道路以目,宵小得逞。

太嚣张了,太过份了,所以,很心烦,很厌嫌,这两位很有点脾气的文人,便产生出来这种对立甚至对抗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阮籍和嵇康人生经历有感
诸葛孔明一对,对出三国鼎立,政局稳定,群雄辈出,固有建安七子积极入世,每个人都有着奉献、追求、成功的机会:司马仲达一出,三家归晋,战乱频仍,人才零落,使得竹林七贤消极避世,以自我为关照对象,抒发个人情感。

而也正是这时中国文坛出现了阮籍和嵇康这对“瑜亮”,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

“党锢之争”将阮籍和嵇康这对弱弱书生卷入政治旋窝中,但对待政治嵇康和阮籍却体现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曹魏争取覆灭之后,司马氏掌权,阮籍和嵇康无法逆时代之潮流,也只能低下头颅响应司马氏集团的征召,告别竹林到京城来,给司马氏装潢门面。

虽然满肚子的不情愿,但也只好应承,既勉为其难,亦无可奈何。

但在司马氏的昏暗统治下,两人走向了不同的反抗道路。

嵇康,鄙视权贵,面对钟会的笼络,不改其狂放本性,依旧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令其悻悻而回,钟会便怀恨在心,加之嵇康向来反对司马氏篡权,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在一曲《广陵散》的哀声中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阮籍,抱着匡扶济世的之志,志在从戎,但是正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加之在政治上的举棋不定让他没能得到专权者的太多赏识,于是便托病辞官归里。

政局险恶,世事不可为,此刻的阮籍只能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与世无争,宠辱不惊,放浪佯狂,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一个在沉默中爆发,一个在沉默中溺没:一个轰轰烈烈的死,一个平平淡淡的生。

没必要争论孰优孰劣,政治介入也好,回避也罢,都需要周旋一番,而周旋是需要才能和智慧的,两者体现了不同的智慧与才能,一刚一柔。

而在文学造诣上两者又大有不同,这是由于家世出身、个人性情、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嵇康,清心寡欲,恬淡自然,受社会风气的濡染,嵇康好老、庄之学,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鄙视物质享受:服膺儒学,鄙弃虚伪名教;嵇康家世儒学,他对家传之学厚爱有加,对儒学仁爱忠恕之道信仰尤笃;越名教而任自然,出于对司马氏倡导奉行的虚伪礼教的深恶痛绝,嵇康公然宣称要“越名教而任自然”;其思想代表了魏晋名士最具个性和魅力的思想境界。

阮籍,蔑视礼俗,放达荒诞;言辞曲折,消极避世,使得他的诗歌首首氛围枯寂,情感低沉,对人生充满悲剧意识。

但是这并没有降低了它的文学价值,更体现出他对黑暗时代深刻的控诉和呐喊。

两人文学上造诣的不同亦分不出孰优孰劣,但是他们都代表了东晋名士所特有的风骨,放荡不羁,任意妄为,违背礼教,思想自由。

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生观具有巨大的影响,两人狂放不羁的性格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异类,但他们都是遵从于心灵的归宿,一个人且长且短,该有怎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与个人,在世俗的浮躁和喧嚣中,请不要迷失自己,做个真正的自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