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说课稿
全国实验说课等奖说课稿
全国实验说课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这是学科教材具体章节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下面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核心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实验相关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1、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基于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通过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来验证实验的预期结果。
2、实验材料与仪器准备了详细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如试剂、器材的名称和规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实验步骤(1)首先,第一步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2)接着,第二步的详细步骤和关键要点。
(3)然后,第三步的操作流程和观察重点。
(4)最后,第四步的收尾工作和数据记录。
三、实验方法选择1、对比实验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探究式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实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与实验相关的生活现象或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
2、实验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仪器,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2)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3、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具体的小组数量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详细教学前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实验仪器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八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
教材分析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物理新课程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正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安排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对于学生来说,比验证性的实验难度要大,所以对本节教材主要做以下两点分析:1、从教材前后联系来看,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学习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认知过程的必然,这一节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实验能否成功对于下一节的学习非常关键。
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图象法,是高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所以更要好好把握。
学情分析1、具备的学科知识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及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但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
2、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老师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但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方面能力有限,应加强引导。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探究过程与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问题,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利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讨论分析与交流,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实验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实验数学》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本科数学某某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
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2、教材重、难点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这个必须要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2、学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
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2《实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现象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知识讲解:教师针对实验结果,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说课稿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本实验位于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细胞质的流动现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生命活动奠定基础。
本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叶绿体的形态结构、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等。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实验之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对细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现象,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理解细胞质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显微镜使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现象。
2、教学难点(1)细胞质流动速度的观察和分析。
(2)解释细胞质流动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1、讲授法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规范和要点。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1. 嘿,您知道吗?实验说课可不像普通说课那么简单。
就好比是一场奇妙的魔法表演,我得把实验背后的秘密都一一揭露。
比如说在化学实验里,那些五颜六色的试剂混合起来,就像一场绚丽的色彩派对。
可这派对背后有啥科学道理呢?这就是我要在说课里讲清楚的。
这实验可不是瞎做的,每个步骤都像拼图的一块,少了哪块都不行。
2. 我呀,参加这个实验说课比赛,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又紧张又兴奋。
咱就说物理实验吧,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小宇宙。
那些实验器材就像是我的小助手,像电流表、电压表,它们可不会自己说话,得我来讲讲它们是怎么协同工作的。
就好像一场音乐会,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任务,少了哪个声音都不对。
我得让评委们明白,这实验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
3. 哟呵,这实验说课稿可真让我费了不少心思。
您想啊,生物实验就像是探索一个微观的小世界。
那些细胞啊,微生物啊,小得像芝麻粒儿似的。
我得用我的说课稿把这个微观世界放大,让大家都能看清楚。
就像用放大镜去看那些小昆虫一样,我要把实验的每个细节都放大给评委们看。
要是我没说清楚,那就像厨师做菜没放盐,淡而无味了。
4. 实验说课比赛,这对我来说是个大挑战。
我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实验的海洋里航行。
拿化学实验中的燃烧实验来说,那火焰跳动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
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小精灵是怎么产生的,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欢快地跳舞。
我可不能干巴巴地讲理论,得像讲故事一样把实验讲得生动有趣。
不然的话,评委们肯定会觉得像在听和尚念经,枯燥得很。
5. 哈,我来说说我的实验说课稿里关于物理光学实验的部分。
这光学实验啊,就像一场神奇的光影魔术。
那些光线就像一群听话的小士兵,通过透镜折射、反射,按照我设定的路线走。
我要把这个魔术背后的机关都讲出来。
如果我讲得糊里糊涂,就像把一团乱麻扔给评委,他们肯定会一头雾水。
我得让他们像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一样,看得明明白白。
6. 哎,实验说课,那得把实验的意义讲得透彻才行。
《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说课稿
《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引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科学课程,旨在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冲力等物理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与方法、实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与总结等方面展开说课。
二、教材分析《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物理学的反冲力原理。
实验通过利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来驱动小车运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原理。
本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冲力原理,知道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可以驱动小车运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正确组装气球驱动小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反冲力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气球驱动小车的组装与实验。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反冲力原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及实验数据的分析。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物理原理,并激发他们对新课题的兴趣。
2. 讲解示范:向学生讲解反冲力原理及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示范如何组装小车,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4.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总结: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拓展实验内容,培养创新精神。
六、实验教学过程1. 准备工作: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小车模型、气球、打气筒等。
2. 原理讲解:向学生讲解反冲力原理及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3.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如何组装小车,并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综合实践说课稿(7篇)
综合实践说课稿(7篇)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综合实践说课稿范文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综合实践说课稿1、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大?2、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重?3、怎样解决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大、越来越重问题?综合实践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1、通过围绕纸和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以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培养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察记录、访谈记录、变废为宝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想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纸的历史,纸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学准备:1、收集好各种种类的纸或备用的废纸。
2、研究学习的资料(成果)3、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研究课题,教师谈话导入:请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教师把带来的纸做物品放在学生桌面,请学生观察。
)(板书:纸。
)2、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我们生活当中处处离不开这些用纸做纸的物品。
3、通过教师与学生说说生活上的纸,让学生初步感知纸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它是无处不在的。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纸和我们和生活》(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4、学生讨论,你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1)纸是用什么做的(2)纸是哪里来的(3)纸是谁发明的(4)纸有哪几种(5)我们每天要用多少纸(6)纸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7)纸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师: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说课稿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说课稿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过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梳理)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为探究实验,基于探究的问题,在上一章掌握了测量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本节课的核心是通过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的探究实验,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最终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从实验思路、进行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方面层层深入,展开探究过程。
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记录,难点是数据分析。
后面几节都要运用到本实验打出的纸带来进行研究。
因此,本节课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过渡句:目标是教学的指明灯,为了我的课堂能达成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物理观念: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科学思维: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科学探究: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过渡句: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在课堂上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于高一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高度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而且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打点计时器,学习了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上并不难,较有难度的是实验的操作过程,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全国实验说课等奖说课稿
全国实验说课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实验课题是“_____”。
下面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教学过程以及实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明确且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指导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_____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_____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够准确记录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设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实验原理简要介绍本次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如_____。
2、实验材料与仪器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如_____、_____、_____等,并说明其规格和用途。
3、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以及实验后的整理工作。
例如:第一步,_____。
第二步,_____。
第三步,_____。
4、实验现象与结果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并说明如何观察和记录。
三、实验方法选择在实验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科学性实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规律,能够准确地验证实验假设。
2、可行性实验方法要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操作简单易行,便于学生掌握。
科学实验说课稿
科学实验说课稿科学实验说课稿(通用6篇)科学实验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天气预报》是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其对我们的影响日益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从小就对气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多知识需要探索。
本节课的主要资料包括有:明白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搜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科技小报等知识。
让学生利用科技小报进行表达与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成果;宣传科技知识;巩固学到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等本事。
2、学习目标(1)明白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开展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小报。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识。
难点:制作科普小报。
二、说学情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是很陌生,尤其是对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有很多的了解,课文中这一资料完全能够让学生自我讨论交流就能够完成的,但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不是很了解,教师在这个资料上就要利用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忙学生去了解。
制作科技小报其目的是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农村学生受条件的限制,可能在收集资料上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的小报资料不限,形式多样。
三、说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情景我采取的方法是;“交流————探究—————讨论——————交流”的方法,经过让学生经过对天气变化前的自然现象进行交流了解一些天气变化前的自然现象,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看图片、视频去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新的资料——气象指数,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长期的气象观测,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
在制作科技小报的时候能够要求同学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景,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气象谚语和农民长期总结的一些气象知识来制作。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完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对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严谨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方法的正确运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
2.实验操作: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4.实验分析: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现象,并进行拓展讲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实验主题和关键步骤。
可以采用流程图、列表等形式,展示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和分析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全国实验说课等奖说课稿
全国实验说课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材。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的《_____》,本教材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的内容处于教材的_____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_____,掌握_____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_____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同时,我也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_____。
教学难点:_____。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_____,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_____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讲授法: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通过讲授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内容。
《科学实验》 说课稿
《科学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实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科学实验课所选用的教材是教材名称,这一教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在本教材中,这一实验处于具体章节位置,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但他们在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处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关键环节,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完成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并理解实验结果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操作要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共同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1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1篇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1篇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在我的童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尝试,可是,我的第一次科学尝试,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记忆犹新。
二年级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围着操场跑两圈,我穿着黑色短袖,当跑完两圈时,我累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滚落下来。
这时,我看看旁边的同学,反而很平静,也没有流汗。
忽然,我注意到她穿着一件纯白色的上衣,脑子里便有了一个疑问:难道时因为她穿着白色上衣而感到不热吗?于是,放学后,我飞快地回到家里,快速地查找着资料,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忽然,我看到有一页上面写着:黑色吸热,白色抗热。
下面有一个小试验,我决定试一试。
首先,我拿了两个小杯子,装上相同的水,然后剪一张正方形的黑色彩纸,和一张相同大小的白色彩纸,将它们盖到两个杯子上。
过了一会儿,我仔细观察两个杯子,发现被黑色彩纸覆盖的那个杯子里的水少了一点点。
我心想:这不足以说明黑色吸收光和热,再等一会吧!两个小时以后,我再一次去阳台观察它们,我惊奇地发现:被黑色彩纸覆盖的杯子里的水明显地减少了,几乎没有水了,而被白色彩纸覆盖的杯子里的水几乎毫无变化。
这足以证明了黑色具有吸收光和热的性能,而白色不具备这些,要不然体育课我也不会这么热了。
通过这个试验我明白了: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动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从成功中汲取知识。
我想找工作了,大学的申请已经结束,剩下的课业也不太繁重,应该有多余的时间赚点零花钱给家里减点负担。
想找工作还有一个原因,我想体会一下钱的来之不易,以纠正我经常性乱花钱的恶习。
翻开报纸,打开网络开始一样一样的排除。
餐馆洗碗,点菜的不行,一般都要工作半天,我只能晚上工作。
咖啡店不行,当店员也不行,我没有经验。
怎么没一个工作都要经验阿,那第一次找工作的人可怎么办?某天在报纸上看到请家教的,教数学,而且工作时间是晚上和周末。
实验课说课说什么(共5篇)
实验课说课说什么(共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实验课说课说什么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说课稿我们学校的课改模式即“1335”模式即1——一个基本理念:让每一位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3——指三个一:一个载体—导学案一个主导---教师一个主体—学生3——指三个坚持:坚持针对性训练,坚持有效合作互助,坚持当堂检测5——指教学的5个环节:学、研、展、点、练在我们学校课改模式前提下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理化组设计了这堂实验复习课。
接下来我具体的的说一下我这届课的设计。
做这节课的目的:第一,从期中考试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对于用控制变量法解决探究性实验,用物理语言有逻辑的严密的去叙述实验过程或者实验结论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第二,中考越来越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考察,针对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解决,用物理的逻辑性的语言去描述,为了使学生能尽早的适应这种习题模式,现在从初二就锻炼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另外“控制变量法”是中考常用的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第三,就是通过这节课我还可以复习一一下八年级下册几个重点实验,以迎接期末考试,基于这三点就是我做这节课的原因。
引入环节:我是以学生在期中试卷中做的很差的一道实验探究题引入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不是离我们很远很空泛的,而是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伴有对话,这样也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自学环节:我们学校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学,因为这节课的课容量很大,我把自学环节放在了课下,学生们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在进行一下复习整合,重点就是实验的设计,通过设计的完成,使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中的探究问题,控制的变量还有变量之间的关系有更明朗的认识。
拓展环节结合课上实验然后结合常见中考题对课上实验的一些改变,利用对课上实验的认识来解决拓展性问题,对学生起到一个发散思维的目的。
小学科学说课稿:《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实验》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学生将能够亲自动手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的常见器材和用途2.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 实践探究:学生将亲自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入实验概念: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实验,实验的作用是什么。
- 激发兴趣:分享一个有趣的实验故事或视频,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
2. 实验步骤:- 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目的、材料、方法、观察和结论。
- 示范实验过程:老师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3.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根据指导手册进行实验。
- 老师巡视指导:老师在课堂上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4. 结果分享:-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分享观察和结论。
-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的差异和原因。
5. 实验总结:- 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实验的目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 总结讲解: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观察结果和结论。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和提问。
五、课后拓展1. 实验延伸: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深入探究科学现象。
2. 科学游戏:推荐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游戏或科学玩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阅读科普:推荐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儿童科普读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世界。
产生气体的变化说课稿
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实验总结
前测调查
前概念
实验操作
初步感知
记录现象
产生气体
分享现象
概念形成
建立知识模型
有理有据
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实验反思
教学方式:教得
习得 允许学生试错
实验材料:固定
灵活 调整用量 可替代物
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科学 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 收集产生的气体, 并精准描述现象。
尊重实验事实, 分享观点,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
认识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收集 产生的气体。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
“产生气体的变化” 实验说课
教学 理念
“产生气体的变化” 实验说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说研究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说实验
教法与学法
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实验评价
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
产生气体的变化
物质 变化
奠定基础 铺垫作用
气体
常把重点放认识产生气体的变化而 忽视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构建, 导致学生后期学习,容易把两种变化的 概念混淆。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1.抛出问题:两种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设计意图】:
属于哪种变化?
引导孩子思考,再进行操作。
2.演示操作
3.小组记录
科学实验说课稿(汇编10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汇编10篇)科学实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
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
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认识到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彰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
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五、说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个计时器、一个单摆装置(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重量相同螺帽三个、研究摆锤重量和研究摆绳长短的记录表各一份。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一、引言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教学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允许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你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个条件。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我要为大家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介绍,二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1.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平衡条件的含义。
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平、钳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在实验验证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平衡条件的真实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还会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和布置作业。
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扳手、钳子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问学生它们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2017年亳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说课稿学科:高中化学课题:《基于手持技术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研究》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姓名:方涛学校:亳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基于手持技术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研究方涛亳州市第一中学一、实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在现行版本的教材中均有介绍,山东科技出版社新编教材必修一《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的方法和程序”课后“练习与活动”第三题(第18页)有涉及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研究,其内容是:“取一小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做演示实验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该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滴加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十分有限的,一般教师会由此现象直接告诉学生:“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将酚酞漂白,使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并没有相关的实验事实说明,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
2、学生学情分析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反应,反应原理较为复杂,然而学生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分步的问题上没有经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直接告诉学生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现有潜在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在处理该知识点时只能通过机械记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手持技术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过程的跟踪,展示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反应过程。
同时和书本实验完美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实验部分1、实验原理过氧化钠与水或稀酸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不稳定,立即分解放出氧气○1。
反应方程式:第一步: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Na2O2+2H2O = 2NaOH + H2O2(快)第二步: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2H2O2= 2H2O+ O2↑ (慢)总反应:2Na2O2+2H2O = 4NaOH+ O2↑查阅相关数据H2O2(l) → H2O(l)+12O2(g)的△rHθ= -98.2 kJ·mol-1,△rGθ= -119.2 kJ·mol-1,所以过氧化氢水溶液能够自发的发生歧化反应。
而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酸碱○1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第四版》 655页性、催化剂种类有密切关系,在催化剂不存在时,过氧化氢水溶液分解较慢,当接触金属表面(Pt、Ag)、MnO2等,都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过氧化氢在碱性介质中的分解远比酸性介质中快○2。
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生成大量的过氧化氢未发生分解,可以通过加入催化剂的方法,使过氧化氢分解彻底。
通过监测整个反应过程中的氧气变化可以得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的实验结论。
2、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仪器:电脑、Vernier LabQuest2 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配套反应装置)、药匙实验药品:过氧化钠、蒸馏水、二氧化锰、酚酞溶液3、实验步骤将氧气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相连,打开Logger Pro 3实验数据处理软件,设置坐标为纵坐标为氧气百分含量,横坐标为时间。
在氧气传感器配套反应容器内加入50ml水,用氧气传感器开始监测反应容器内的氧气百分含量,向反应容器内加入一药匙过氧化钠(约3g),安装氧气传感器监测,当氧气百分含量不再变化时,打开反应装置,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约1g),安装氧气传感器检测反应容器内的氧气百分含量变化。
4、实验结果与讨论氧气的百分含量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分析数据得出,反应容器内的氧气含量为18.92%,加入过氧化钠后,从35s到73s,用时38s,氧气含量从18.92%上升到27.08%,上升8.16%,图像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取出氧气传感器,氧气含量降低并向其中加入酚酞溶液,现象为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加入二氧化锰之后数据显示,从127s到170s,用时43s,氧气含量从19.77%迅速增加到33.07%,上升13.3%,最后保持不变,取出氧气传感器,向其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红色不褪去。
图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反应装置内的氧气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第四版》 494页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碱性物质生成,该物质为氢氧化钠;(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分步反应,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3)、第一步产生的氧气的量较第二段产生的氧气量少,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且有大部分过氧化氢在碱性环境下未分解生成氧气。
5、实验改进要点利用氧气传感器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氧气的百分含量进行跟踪检测,绘制氧气含量与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实现实验过程的可视化、动态化。
三、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分步进行的实验研究的学习,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对分步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初步认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氧气含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学会分析数据、读图、数据分析能力,初步认识应用手持技术的实验的实验装置组成;(3)、通过对比书本实验和教学实验,提高的设计、评价、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且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教学难点: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释放氧气的量的变化,形成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的结论3、实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思维[课堂引入] 过氧化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中杀菌消毒剂和漂白剂,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过氧化氢使如何制备的呢?工业中可以用过氧化钠制备过氧化氢,过程如下。
①用磷酸或磷酸二氢钠将过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PH :9.0~9.7,使生成磷酸氢钠和过氧化氢的水溶液。
②使所说的磷酸氢钠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冷却到+5~-5℃,从而使绝大部分磷酸氢钠以十水磷酸氢钠水合物形式析出。
③在离心分离器中对含有磷酸氢钠水合物和过氧化氢水溶液混合物进行分离,从而使磷酸氢钠水合物结晶从含少量磷酸氢钠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④将所说的含少量磷酸氢钠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在蒸发器中蒸发,得到含过氧化氢和水的蒸汽,而含过氧化氢的磷酸氢钠浓盐溶液从底部流出并返回中和槽。
⑤将所说的含过氧化氢和水的蒸汽在分馏塔中进行减压分馏,得到约30%过氧化氢。
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2)以书为本 发现问题[小组试验] 学习讨论书本中的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研究。
并进行书本实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现象汇报]实验过程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迅速,过氧化钠迅速消失,产生大量气体,放热,向反应后溶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学习新知拓展思路[获取新知]过氧化钠与水或稀酸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不稳定,立即分解放出氧气。
氧气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氧气含量的装置,搭配Vernier LabQuest2 数据采集器可以获取实时的氧气百分含量。
(4)观察实验思考论证[演示实验]将氧气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相连,打开Logger Pro 3实验数据处理软件,设置坐标为纵坐标为氧气百分含量,横坐标为时间。
在氧气传感器配套反应容器内加入50ml水,用氧气传感器开始监测反应容器内的氧气百分含量,向反应容器内加入一药匙过氧化钠(约3g),安装氧气传感器监测,当氧气百分含量不再变化时,打开反应装置,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约1g),安装氧气传感器检测反应容器内的氧气百分含量变化。
[形成结论] 分析反应过程中的氧气含量的变化,分析得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生成。
所以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
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反应过程。
(5)学以致用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所以工业中可以用过氧化钠制备过氧化氢。
因为过氧化氢在碱性环境下的分解速率较快,所以在工业中常用酸与过氧化钠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这一分步进行过程,所以在生活中过氧化钠还可用于漂白剂,杀菌消毒剂,实际起到漂白、杀菌消毒的成分是中间产物过氧化氢。
四、实验效果反思与评价学生学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在理解反应分步进行,并且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这个抽象问题是十分困难,传统实验只能观察静态的实验现象,依靠教师的强调和学生的强记完成知识的学习。
实验过程不生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手持技术,对反应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实现化学的多重表征中的微观表征和曲线表征,给学生呈现一个动态曲线,更加的生动、形象,也更加符合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
该实验操作简单,对实验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所以本实验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过氧化钠与水等复杂反应过程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