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学第2版 第9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9.3.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 保障对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 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 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2. 保障标准
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 ,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 育费用来确定。
基本生活时,可申请一定数额的一次性救济金。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 待遇申请
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 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5. 待遇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 专项救助政策
1) 失业救济制度 2) 医疗救助制度 3) 教育救助 4) 住房救助 5) 灾害救助 6) 司法援助
3. 临时救助 4. 社会互助和社会服务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9.3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3.1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9.4 我国灾害救助 9.4.1 自然灾害与灾害救助
1. 灾害救助的含义 灾害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灾后生活无着落的灾民给予生活
上的救济和帮助的社会救助项目,灾害救助在整个社会救 助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灾害救助的特征 一是必须在公民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生活无着落时进行救 助; 二是救灾所提供的资金和物资必须是急需和能维持灾民最 低生活水平的。
初级社工实务: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本章要义:1、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解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把握思路:在知道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按照社会救助的特征和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主要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工作。
•S9、1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概述•S9、1、1社会救助•①社会救助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救助的特征•A、权利义务的非对称性社会成员在陷入贫困时,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求获得救助者履行某种业务—宪法赋予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B、救助对象的限制性真正陷入困境—必须进行家计调查。
•C、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考试资料网保障获救成员的最低生活需求•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物质-现金;应急临时-固定长期;政府-民间…•E、救助的时限性救助者脱离困境,救助终止•S9、1、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一种旨帮助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困境,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这种专业服务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
•S9、1、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①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生活发生严重困难•A、引发问题的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的原因多样性和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迸发;•B、问题发生后对救助对象的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质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
2014年成都市社工员评定综合能力学习资料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谭祖雪西南石油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那接下来的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讲在社会救助这个特殊的实务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这一章同样是有三节。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述仍然是从总体上对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进行一个总体的概略的介绍。
在这一节里边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社会救助的概念,包括它的体系、基本程序和基本特征。
第二个问题,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这里边讲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其主要作用及理论基础。
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地看一下这一节的内容。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针对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这一章里边的概念比较多,涉及的政策也比较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我们前后内容融会贯通。
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个问题,社会救助。
什么叫做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也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如果我从内容上看,它应该是包括了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以及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等项目。
什么叫做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因为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而致使他们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时候就由政府和社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关于社会救助的观念,它里边有两个基本的表述。
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致使他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是他维持生命最低需求的吃喝等生活条件难以保障的时候,就由政府和社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所以这两个基本很重要,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每个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的公民权利。
在社会成员因为各种原因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的时候,那政府和社会为这个公民要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的救助,或公民有这个权利要求政府或社会为他提供基本物质保障,提供救助。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具体的哪些是基本的物质保障?社会救助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完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掌握重点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救助的体系2.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救助对象的有限性●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掌握重点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1.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2.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服务对象及其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模式的融合性;●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掌握重点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1.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3.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参与救助政策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
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
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4)流浪儿童救助A.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B.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9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服务对象及其家庭 拥有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能力和资源
相关的法律法规是 什么
问题对服务对象的 影响及服务对象的 反应
服务对象的健康或 者安全问题的迫切 性如何
服务对象发生问题 的原因、时间、地 点、过程
二、危机干预
(一)危机的定义和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在一至二个月内主动开展密集 的支持工作
【参考答案】A 【考点解析】儿童辅导有许多方法或模式,如行为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 疗法、社会技巧训练等。但是,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 害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和表达清楚,所以,过于理性或复杂的治疗模式有 时候并不能获得理想的辅导效果。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可以 运用游戏治疗模式进行儿童辅导。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 (四)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参考答案】C 【考点解析】考查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 恢复灾区居民的生活、经济秩序。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评估 二、危机干预 三、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
一、评估
(一)评估的主要特点 (二)如何获得评估信息 (三)评估的程序 (四)评估的重点
一、评估 (一)评估的主要特点
保持连续性:持续到整个救助过程 救助对象的参与
(三)可持续(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地支持 和帮助)
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2014年真题)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人员、精神 病人和危险传染病人进行救助时,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的原 则是( ) A、先救治,后救助 B、先救助,后救治 C、只救治,不救助 D、只救助,不救治
第九章__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掌握重点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救助的体系2.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救助对象的有限性●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掌握重点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1.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2.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服务对象及其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模式的融合性;●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掌握重点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1.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3.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参与救助政策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
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
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4)流浪儿童救助A.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B.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社会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救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助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社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会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工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作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社会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危机干预评估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知识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重点)①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城市(1993年、上海)、农村(2007年、全国)②特困人员供养: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疾病治疗、办理丧葬)③受灾人员救助:一个月;一个月到半年;半年到三年④医疗救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乡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补助⑤教育救助: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的教育救助。
⑥住房救助:配组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⑦就业救助: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处于失业状态⑧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救助金、发放实物或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知识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救急难、托底线、可持续知识点三、社会救助的主要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知识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主要特点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知识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第二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识别、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知识点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知识点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知识点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知识点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知识点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知识点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知识点八、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重点)灾害发生1个月72小时内的抢救生命;3---10天危机处理;2星期---1个月是临时生活庇护1个月---6个月:建设临时住所、了解救助内容、过度生活。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九章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第八条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第九条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第十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的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第十一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第十二条对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第十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定期核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决定增发、减发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决定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三章特困人员供养第十四条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第十五条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三提供疾病治疗;四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特困人员供养应当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第十六条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特困人员供养的审批程序适用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第十八条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供养并予以公示;第十九条特困供养人员可以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特困供养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第四章受灾人员救助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对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提供生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保障自然灾害发生后救助物资的紧急供应;第二十二条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第二十三条灾情稳定后,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评估、核定并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第二十四条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住房损毁严重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第二十五条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及时核实本行政区域内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第二十六条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第五章医疗救助第二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二十八条下列人员可以申请相关医疗救助: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二特困供养人员;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第二十九条医疗救助采取下列方式:一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二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第三十条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直接办理;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便捷服务;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符合规定的急救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应当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第六章教育救助第三十三条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第三十四条教育救助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实施,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第三十五条教育救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定、公布;第三十六条申请教育救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就读学校提出,按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第七章住房救助第三十七条国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给予住房救助;第三十八条住房救助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第三十九条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公布;第四十条城镇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应当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家庭住房状况并公示后,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保障; 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通过财政投入、用地供应等措施为实施住房救助提供保障;第八章就业救助第四十二条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第四十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第四十四条申请就业救助的,应当向住所地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实后予以登记,并免费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第四十五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应当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决定减发或者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第四十六条吸纳就业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第九章临时救助第四十七条国家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第四十八条申请临时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情况紧急的,可以按照规定简化审批手续;第四十九条临时救助的具体事项、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第五十条国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对突发急病人员,应当立即通知急救机构进行救治;第十章社会力量参与第五十二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第五十三条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将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第五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第五十六条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和渠道,提供社会救助项目、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第十一章监督管理第五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第五十八条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依据;第五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可以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资料,询问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单位、个人,要求其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第六十条申请社会救助,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提出;申请人难以确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可以先向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求助;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求助后,应当及时办理或者转交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及时受理、转办申请事项;第六十一条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除按照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知晓的途径,及时公开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六十三条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对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受理举报、投诉的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第六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依法对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实施监督;第六十五条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或者人员,对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六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受理的;二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不予批准的;三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予以批准的;四泄露在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造成后果的;五丢失、篡改接受社会救助款物、服务记录等数据的;六不按照规定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七在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第六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由有关部门责令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六十八条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门决定停止社会救助,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可以处非法获取的救助款额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六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七十条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00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9分)本章考点1.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2.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和需求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4.最低生活保障5.医疗救助6.教育救助7.就业救助8.临时救助9.受灾人员救助10.社会救助的评估11.危机干预12.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1.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1)最低生活保障: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3个基本条件;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申请低保。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原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统一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包括基本生活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疾病治疗、办理丧葬(3)受灾人员救助:一个月(救命);一个月到半年(恢复);半年到三年(重建)(4)医疗救助:一是资助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是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
(5)教育救助:国家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职、大专)阶段就学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家庭学生以及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送教上门等方式,给予相应的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
(7)就业救助: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家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人。
(8)临时救助:国家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生活陷入困境,靠自身和家庭无力解决,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
救助金、发放实物或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2.社会救助的原则和需求(1)工作原则兜底线、保基本、救急难、促发展(2)基本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社交需求(爱与归属感)、尊重需求(自尊和他尊)、自我实现需求(潜能挖掘、贡献社会)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第九章_社会救助
存生活,却因带有“惩戒性”和损害受惠者的人 格与尊严为代价而引起贫民的极大不满。
英国新济贫法
建立贫民教养院等,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 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由贫 民救济院收养他们,或施以院外救济。
一是丧失个人声誉,接受救济被社会看作是一 个污点;
低教育水平、较弱的竞争力,自然导致他们 只能进入低收入职业,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层次, 低收入的职业和低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更为贫困。
(三)反贫困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 1.反贫困的重要意义 首先,消除贫困会使原来处于闲置状态的劳
动力变成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 其次,消除贫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再次,各类反贫困举措均强调提高贫困人口
其次,社会救助强调建立被救助者的个案资料, 社会救助不但重视应急补救措施,强调积极主动 的援助扶持,如开发性扶贫等。
四、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最低保障性 (2)按需分配 (3)权利义务单向性 (4)全民性
二、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
2004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 将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 题。
贫困家庭通常既无资产又无收入,缺乏土地、 资源及得到转移收入(如食品券和补贴)的途径。
贫困家庭往往还贷能力低,所以不可能利用 正规的保险和生产性信贷来改变境况,在收入低 谷期,民间借贷,乃至高利贷往往是维持其最低 限度消费的惟一手段。
(2)就业机会少。
就业机会是由经济运行的组织方式(如劳动 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和经济增长率决定的。
二、概念解析 1、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难的社 会脆弱群体。 3、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 活需要。
社会工作者实务第九章初级社会救助(冲刺)
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一)协助申请救助 (二)改善救治环境 (三)协调医疗资源 (四)强化社会支持
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一)协助申请住房救助 (二)宣传讲解政策
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案例9-1 大学生中的贫困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调查发现,家庭贫困给这些学生
的精神、心理、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都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对个人 成长及社会发展都很不利。针对这个群体,某高校开展了以“助力青春” 为主题的综合救助活动,侧重绿色救助、心理健康、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这些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勤工俭学办公室、学校心理咨询室、社会 工作系联合开展。通过实施教育救助的具体措施,达到教育救助的目的。 系列活动由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同学直接介入,运用专业知识,并结合 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灵活运用心理咨询、个案辅导、 小组工作等方法,使得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帮助申请救助
首先要帮助申请人判断是否具备申请的条件;其次 要以家庭为单位,帮助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 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交所需 的材料;再次可以协助申请人接受乡镇人民政府(街 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村)委会开展的入户调查、社 区评议等活动。
(三)提供心理支持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或者收入微薄,或者家庭 成员身患重病、身体残疾等,或者没有劳动能力、不 具备劳动条件,自身无法获取足够的收入,生存和生 活压力巨大,精神或者心理易于焦虑。社会工作者需 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舒缓压力, 宣求考生重点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主要内 容、主要方法、针对不同救助类型应用社会工作方 法救助。
出题频率4 -5个。
目录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27讲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主要内容第九章 社会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分值较高)救助社会工作(分值较高) 本章要求考生重点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主要内容、主要方法、针对不同救助类型应用社会工作方法救助。
单选5道,多选2道。
共计9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依据社会救助法规和政策,面向生活困难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展开以济贫、解困、扶危、增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专业活动。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之一。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方法第九章知识框架第一节 社会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知识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社会救助的内容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内容。
知识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一)兜底线(二)保基本(三)救急难(四)促发展知识点三、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考点)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面。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这5个层面上均有体现。
知识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知识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了解特点(了解)) 定义定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特点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知识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理解)1.协助工作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2.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3.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4.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第一节总结社会救助对象的需求)内容(考点)第二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考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知识点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一)服务对象识别(二)协助申请低保(三)提供心理支持(四)调节家庭关系(五)开展能力建设(六)促进社会融入习题演练某街道社会工作站抢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息核查等方式,对辖区内困境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照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配合街道更精准地将需要救助的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重点考点训练(第九章)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整体结构1.概述概念与内容、工作原则、主要需求、定义与特点、主要功能2.主要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8大方面3.主要方法评估、危机干预、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知识点一、社会救助的内容1.最低生活保障: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使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认定的基本条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
2.特困人员供养: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是没有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城市“三无”、农村五保户。
内容:基本生活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疾病治疗、丧葬事宜。
3.受灾人员救助:遇到自然灾害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
内容: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住房恢复重建并给予资金、物质救助。
4.医疗救助: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教育救助: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6.住房救助: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给予住房帮助。
城市:配租公租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开展危房改造等。
7.就业救助: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岗位安置等办法,帮助实现就业。
8.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实物、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真题训练赵大爷年近七旬,生活在农村。
几年前赵大爷的独子因交通意外身亡,老伴受不了打击也去世了。
目前赵大爷无亲无故,以拾荒为生。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2010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难点归纳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二)社会救助的体系1.基本生活救助(1)城乡低保(2)农村五保供养2.专项社会救助(1)教育救助①现金救助:减免学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助学金②实物救助:发给学生学习用品、校服、提供免费午餐等(2)医疗救助①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②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或减免(3)住房救助①租金减免②租金补贴③廉租住房实物配租④危旧房改造补助等3.灾害救助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1)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2)不愿入站的,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饮食、衣被等服务;坚持“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配合医疗机构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危险传染病病人的救治工作。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1.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消费者物价指数(CPI)5.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等6.考虑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的衔接等(二)救助申请的受理:向所在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三)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四)救助审批: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五)救助款物发放:当地社会救助部门(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七)申诉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五)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一)定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教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社工实务讲义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的特征:1、权利义务的⾮直接对应性;2、救助对象的限制性;3、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4、救助⼿段的多样性;5、救助的时限性; ⼆、社会救助社会⼯作的特点: 1、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性: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表现为叠加式和嵌⼊式; 3、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第⼆节社会救助社会⼯作的主要内容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结构层⾯上的社会⼯作: (1)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使救助对象通过这⼀政策受惠; (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①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困难:⼀是呼吁政府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提供就业机会;三是⿎励救助对象⾃办企业和经济实体。
②倡导劳动⼒市场的规范:⼀是提⾼最低⼯资标准;⼆是消除劳动⼒市场的就业歧视。
2、个⼈改善层⾯上的社会⼯作: (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确定其申请者条件和资格; (2)帮助符合资格的困难家庭申请低保,同时,对申请未批的居民进⾏辅导; (3)推动服务对象的就业和经济⾃主,能过就业辅导、训练,提升救助对象的⼈⼒资本; (4)有组织、制度化地推进扶贫计划的实施; (5)⿎励与激发他们⾃信⼼,提⾼救助对象的参与意识和能⼒; (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的困难。
⼆、⾃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应急救助:包括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排灾民基本⽣活、社会秩序维护、⼼理疏导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1)环境的恢复重建;(2)恢复社会正常的社会⽣活秩序;(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包括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及教育。
三、流浪乞讨⼈员救助领域社会⼯作的主要内容 1、进⼊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服务机构内的救助:保障基本⽣活需要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1)类家庭服务;(2)家庭寄养;(3)教育培训 4、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是当前我国处理、安置流浪⼉童的最主要⽅式。
2013年初级社会工作工作实务第九章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9.1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9.1.1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体系一般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指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
(1)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
目前基本生活救助主要有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两个救助项目。
城乡低保是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主要针对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
(2)专项社会救助①教育救助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
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如给学生减免学杂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助学金等)和实物救助(如发给学生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两类。
②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
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分两种形式:a.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b.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或减免。
③住房救助指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的方式为城市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通过现金补助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造危旧住房。
住房救助目前采用的形式主要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等。
(3)灾害救助指国家和社会对遇到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
9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知识点4 :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对符合条 件的贫困生进行救助 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4 :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真题直击——2012年,单选 在专项救助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能够介入的工作是() A.制定教育救助的政策 B.为贫困患者报销医疗费用 C.帮助贫困家庭了解住房救助 D.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了解即可 :主要方法 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知识点1 :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知识点2 :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个别化、接纳、鼓励合作、参与解决问题、适时 评估 2.小组工作的过程:小组初期、小组聚集期、小组形成期、小组冲突 期、小组维持期、小组结束期。 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2 :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3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4 :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其服务目 标是使流浪乞讨人员在获得物质方面救助的同时,恢复社会功能,改 善精神面貌,摆脱生活困境,过正常的社会生活。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单项选择题1.()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A.灾害救助B.住房救助C.教育救助D.专项社会救助1.[答案]D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
2.社会工作者小何所负责的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此时小何若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则应该最先为这个家庭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这个家庭制订反贫困策略B.为这对夫妻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C.协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D.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做心理辅导2.[答案]C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
3.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汶川灾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援助。
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征。
A.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3.[答案]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
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中,()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A.机构服务B.社区服务C.外展服务D.家庭服务4.[答案]C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5.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是()。
A.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B.救助对象的有限性C.救助手段的多样性D.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5.[答案]A 当社会成员因为个人、社会或者自然原因陷入贫困,且仅仅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风险和摆脱贫困时,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手段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这种救助是无条件的,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和家庭无须先尽义务,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就可以获得救助。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是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
6.下列各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是()。
A.福利院B.救助站C.救助巡逻车D.救助亭6.[答案]B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别化服务包括主动救助和机构救助。
其中,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
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流浪人员实施救助。
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7.14岁的肖禾在一次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时,由于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受到了父亲的责备。
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到某省会城市。
由于身上没有钱,他在地铁站、火车站露宿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
后来社会工作者金迪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回了家。
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肖禾属于()类型的服务对象。
A.问题儿童B.受虐儿童C.流浪儿童D.心理失常儿童7.[答案]C流浪儿童是流浪乞讨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是特殊的救助对象。
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是救助工作的重点。
8.()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A.街道办事处B.基层人民政府C.社区居委会D.县级以上民政局8.[答案]B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9.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
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B.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C.寻找其他组员感兴趣的主题,延长结束时间D.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9.[答案]D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往、不断加深彼此了解的过程。
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
10.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要注重人的发展,包括居民公民意识的提升、参与意识的培养、解决贫困问题能力的提高等。
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采用社区工作方法时要遵循()原则。
A.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B.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C.注重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D.注重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10.[答案]A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开展社会救助,要注重居民个人发展与社区发展相结合,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倡导居民互助,制订符合社区情况的目标,提升社区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①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②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③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11.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这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救助类型的多样性B.工作模式的融合性C.工作过程的持续性D.工作方法的政策性11.[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
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这一服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而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较长时问过程。
12.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A.安置服务B.跟踪服务C.救助服务D.外展服务12.[答案]B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跟踪服务,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13.依据救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面对一位因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针对一个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
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工作过程的持续性B.服务对象的复杂性C.工作方法的政策性D.工作模式的融合性13.[答案]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①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②工作过程的持续性;③工作模式的融合性;④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本题所述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融合性的特点。
14.某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社会工作者首先应()。
A.安抚灾民的情绪B.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C.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D.紧急救援,帮助转移群群众14.[答案]D灾害应急救助包括:①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②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③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1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
A.教育救助B.医疗救助C.贫困救助D.灾害救助15.[答案]C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贫困理论成为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的起源从“济贫”开始,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16.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作用的是()。
A.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B.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C.为遇到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当地较高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D.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16.[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其主要作用有: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17.一个月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朱大爷被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救助站,最近朱大爷准备返乡,那么他的返乡车票一般由()提供。
A.当地派出所B.救助站C.朱大爷本人D.当地民政部门17.[答案]B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年民政部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18.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基本生活救助内容的是()。
A.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B.协助救助对象加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C.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D.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18.[答案]B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19.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原则。
A.接纳B.鼓励合作C.参与解决问题D.适时评估19.[答案]B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
其中,鼓励合作原则是指在小组工作中,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20.社会工作者针对救助对象无力、无助、无望的心情给予辅导和增能,使他们能够有信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属于()。
A.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心里疏导策略B.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宣传策略C.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长期策略D.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之前的增能策略20.[答案]D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
增能理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
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
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21.王某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近期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被迫下岗,家庭收入急剧减少,王某情绪很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