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

合集下载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通过蚜虫、田间操作接触传病,并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和其他宿根植物上越冬的病毒。

概述番茄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和其他宿根植物上越冬,并通过蚜虫、田间操作接触传病。

夏季病害重。

苗期易感病。

管理粗放,果实膨大期缺水,土壤中缺少钙、钾等元素发病重。

番茄病毒病症状有三种:(1)花叶型:叶片上有黄绿相间或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或有明显花叶,疱斑,新叶变小,扭曲畸形,植株矮小,结果少而小,果面呈花脸状。

(2)条斑型:主要表现在茎、果上,往往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特别是有混合病毒侵染时,更易出现。

茎秆上形成暗绿色至黑褐色条纹,表面下陷并坏死,褐色一般不深入到髓部。

叶片有时呈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状,叶脉、叶柄上也有黑褐色坏死条纹斑,并顺叶柄蔓延到茎部。

病果畸形,果面有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或果实呈淡褐色水烫坏死。

条斑型危害最重。

(3)蕨叶型:全株黄绿色。

叶片背面脉变紫,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重的卷成管状,新叶变窄或近线状,植株矮化,侧枝都生蕨叶状小叶,复叶节间缩短,呈丛枝状。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用10%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将充分干燥的种子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

(3)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4)田间作业前用肥皂洗手,减少人为传播。

(5)及时避蚜、防蚜,田间可挂、铺银灰膜,或喷药剂防治。

(6)采取人工免疫。

具体方案如下:预防方案方案一:TY病毒Ⅱ号30-50ml兑水15公斤,每7天用药1次。

方案二:氨基寡糖素30ML 兑水15公斤,每7天用药1次。

治疗方案:方案一:氨基寡糖素50ML兑水15公斤,连用2天,7天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方案二:32%核苷溴吗啉胍30ML兑水15公斤,连用2天,7天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备注:为增强其渗透能力,可添加适量有机硅或纯牛奶等。

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

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

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
(一)选栽抗病杂交品种。

(二)留种与种子处理。

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

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30分钟,再用清永冲洗尽药液后晾干催芽播种。

(三)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不移栽病苗、弱苗,合理密植。

适时调控水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整枝打杈在植株成龄抗病阶段进行,可减轻病毒危害。

(四)注意防止农事操作人为传病。

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农具,应用肥皂水冲洗,吸烟的菜农用肥皂水洗手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

(五)避蚜、治蚜。

推广应用银灰膜避蚜防病,效果明显。

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害。

(六)化学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开始用20%病毒A可湿性药剂7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150克)喷药预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

1。

番茄病毒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发病严重,特别是温室、大棚和老菜区发病更重。

其症状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

花叶型:多发生在中上部叶片,呈黄绿或浓绿色,叶片凹凸不平,有深浅不同的花纹状斑;蕨叶型:多集中心叶或生长的叶片上,叶变的细小、线状或狭条状,有时扭曲;条斑型:多发生在顶端叶片,逐渐向下部叶片扩散,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斑点或斑块,叶缘多向下方卷曲。

叶枯萎,严重时全株死亡。

病毒病主要由蚜虫或汁液通过接触传播。

在此,就给大家讲一讲番茄病毒病防治方法。

一、选用杂种一代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利用激光处理种子,不但能防治毒病,还能促进早熟。

二、尽量不种在烟草、十字花科、瓜类为前茬的地上。

三、增加水肥促进植株生长会减轻受害。

四、及早消灭蚜虫,可以减轻或减少传毒媒介。

五、打尖整枝绑蔓时不要吸烟,要用肥皂水洗手,避免接触传毒。

六、发现病毒株立即拔掉、烧毁或深埋。

七、发病初期,喷洒10倍鲜牛奶也有一定效果。

八、在育苗床里喷65%代森锌、或50%福美锌等含锌药剂的500-600倍液,可以减轻病害。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番茄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
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病毒病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病毒病害,通常由蚜虫传播。

该病害主要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变小,果实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清除病叶和使用药剂
控制蚜虫。

二、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幼嫩的枝条和叶片快速变黄、软化和死亡。

它还会导致果实上出现污点和软腐。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无菌的种子和工具、保持植株干燥、加强通风、及时清理落叶和使用抗生素药剂进行喷洒。

1. 疫霉病
2.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果实上出现大量的白菌丝和伴随着溃烂。

此外,叶片和枝条也会变褐色且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控制田间湿度、立即
移除受影响的植株和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四、其他病害
1. 褐飞虱
褐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和卷曲。

防治措施包括手动
挑选成虫和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各种番茄病害。

种植者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
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番茄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番茄病毒病详解【优质参考】

番茄病毒病详解【优质参考】

严选内容
40
番茄蕨叶病田间症状
严选内容
41
番茄蕨叶病顶尖症状
严选内容
42
番茄蕨叶病田间病株
严选内容
43
番茄蕨叶病田间病株
严选内容
44
番茄蕨叶病后期症状
严选内容
叶肉退化, 仅存中脉。 45
番茄病毒病蕨叶型和条纹型混合症状
严选内容
46
樱桃番茄蕨叶病病株
严选内容
47
樱桃番茄蕨叶病病梢
严选内容
*叶部症状: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 弯卷,小叶呈球形,扭曲成螺旋状畸形。
*植株症状:整个植株萎缩,有时丛生,多 不能开花结果。
严选内容
54
番茄卷叶病病叶上卷变硬
严选内容
55
番茄卷叶病病叶放大
严选内容
56
番茄病毒病-黄顶型症状
病株顶叶叶色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 叶面皱缩,中部稍突起,边缘多向下或向上 卷起,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严选内容
11
番茄条斑病叶片呈现茶褐色斑点
严选内容
12
番茄条斑病病叶叶脉及茎杆褐变
严选内容
13
番茄条斑病茎部条纹上下延伸
严选内容
14
番茄条斑病茎叶凋萎变黄
严选内容
15
番茄条斑病病果轻微症状
严选内容
16
番茄条斑病重病果症状
严选内容
17
番茄条斑病病果典型症状
严选内容
18
番茄条斑病田间病果
严选内容
48
樱桃番茄蕨叶病病花
严选内容
49
樱桃番茄蕨叶病重病株
严选内容
50
樱桃番茄蕨叶病后期重病株
严选内容

1分钟让你全面了解番茄病毒病

1分钟让你全面了解番茄病毒病

1分钟让你全面了解番茄病毒病关于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高温干旱天气时病害发生最为严重,症状多而复杂多变,不易辨别。

染病番茄植株不同程度矮化,新叶变小、叶片褶皱簇状、稍发黄、卷叶。

幼苗严重萎缩,开花结果异常。

一般可致减产30%以上,严重的可致绝收。

发病病原番茄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卷叶病毒(TLCV)、苜蓿花叶病毒(AMV)等。

烟草花叶病毒存活时间长,主要引起番茄花叶症状,和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时,可使症状的多样化。

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引起番茄蔗叶症状。

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也会出现条斑或花叶的症状。

烟草卷叶病毒:侵染引起卷叶型病株,其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茄科、菊科。

靠粉虱传毒,汁液接触不传播,主要发生在气温高的南方或北方的高温季节。

苜蓿花叶病毒:寄主范围广,除侵染豆科外,还侵染茄科、葫芦科、黎科等47科植物。

危害症状花叶型:叶片稍有皱缩,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如图1、2所示。

图1图2蕨叶型:整株叶片从上到下各不相同,上部成线状,中下部微卷,花冠膨大。

略显矮化。

如图3、4所示。

图3图4条斑型:叶片和茎蔓均有斑块呈褐色,病毒并没有深入内部仅处在表皮组织,如图5、6所示。

图5图6卷叶型:整植株有丛生和萎缩现象,叶片弯卷,个别叶片扭曲、畸形,叶脉间黄化,如图7、8所示。

图7图8发生规律烟草花叶病毒可通过茎叶伤口侵入进行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此外用汁液摩擦接种也可传染,在土壤中未发现传播。

番茄病毒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土壤中缺钙、钾,能肋长花叶病的发生。

施用过量的氮肥,植株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可致发病严重。

发病因素1、播种季节不对,晚秋,暖冬、春天这些时候的气温回升较早,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繁殖。

2、施氮肥过多,播种过密。

3、播种田块不对,多次重茬、肥力不足、杂草丛生的田块,这种田块病毒多、土壤瘠薄、排水不良。

番茄(西红柿)病毒病用什么药好

番茄(西红柿)病毒病用什么药好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番茄(西红柿)病毒病用什么药好 1.症状 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 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

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

花瓣增大,形成“巨花”。

植株不同程度矮化。

条斑型。

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 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

棚室昼夜温差小,播期早,定植苗龄大,均可加重病毒病的为害。

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生长势弱,重茬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等,均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传播途径是通过摩擦、打杈、绑架等作业时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

冬春茬可行选用佳粉1号、苏抗5、8、9号、西粉3号、早丰等。

秋延后栽培可选用强丰、中蔬4、5号、毛粉802、佳粉10、15号等。

②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

种子应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处理可在播前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后放入10%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再捞出用清水冲冼干净后催芽播种。

③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培育无病壮苗、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

及时防治蚜虫。

可用品萃治虫疫苗稀释12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2500倍液、0.4%杀蚜素水剂200~400倍液。

番茄病害

番茄病害

番茄病害总结番茄病毒病:发病症状:(1)花叶型:一种是叶片上有轻微花叶和斑驳,但植株不变形、不矮化;另一种是有明显的花叶、叶片细长、扭曲畸形,植株矮小,大量落花落蕾、果小质劣,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2)蕨叶型:叶黄绿色、直立上卷、叶背叶脉淡紫色,植株丛生、矮化;(3)条斑型:叶片黄化、叶脉坏死,叶片至茎杆上形成暗绿色凹陷的坏死条斑。

果实上出现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

防治方法:(1)在苗期喷1-2次“阡毒令+海生素+芸苔素+杀虫素”,清除病残株,及时防治蚜虫;(2)药物防治:最好在发病初期喷“康润2号1500倍液+万帅1号600倍液+健植宝500倍液”,隔4-5天1次,连用2-3次。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症状:叶片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具黄色晕圈。

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水渍状圆形斑点,扩大后呈边缘不明显的大病斑,上有白色菌脓。

幼果染病有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疮痂病:发病症状:叶片染病为水浸状暗绿色斑点,扩大为边缘明显的褐色病斑,具黄色晕环;茎部染病为水浸状暗绿色至黄褐色病斑,病部稍隆起,裂开后呈疮痂状。

幼果染病为中间凹陷呈暗褐色或黑褐色圆形隆起的环斑,呈疮痂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疮痂病防治方法:用33.5%净果精600倍液、20%溴硝醇1000倍液、47%春雷王铜600倍液、72%华北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喷雾,隔7天次,连用2-3次。

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根部,在侧根或须根上生浅黄色串球状根结,有时产生瘤状肥肿畸形根结,根结上部产生新根,再侵染后形成根结状肿瘤。

发病重的植株表现矮小畸形、结果少或不结果,干旱时叶片萎蔫,后枯死。

随着蔬菜连作的发展,该病越发严重且难以根除,甚至成为保护地番茄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1.番茄拉秧前浇水湿润土壤,挖出病根带出棚室集中烧毁;2.高温闷棚:番茄拉秧后深翻做畦,灌水10厘米深,扣严大棚升温至50℃以上,保持15-20天,也可在深翻土壤后,用溴甲烷、石灰氮熏棚。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txt 病原引致番茄病毒病的毒源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查(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卷叶病毒(TLCV)、苜蓿花叶病毒(AMV) 等。

发病原因可在多种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种子能带毒,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附着在番茄种子上的果屑也能带毒。

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汁液也可传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发病重。

番茄病毒的毒源种类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变化,春夏两季烟草花叶病毒比例较大,而秋季黄瓜花叶病毒为主,因此防治时应针对毒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防措施。

(1)针对当地主要毒源,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无病毒种子生产。

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人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定植用地要进行两年以上轮作,结合深翻,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有条件的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

(3)实行2年以上轮作,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500倍液,增强寄主抗病力。

(4)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②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晚打杈,早采收,定植喷洒万分之一增产灵可提高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

第一穗座果期应及时浇水,座果后浇水要注意加粪稀和化肥,促果壮秧,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

(5)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此外喷施а-奈乙酸20ppm、增产灵50-100ppm及1%过磷酸钙、1%硝酸钾做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6)早期防蚜,尤其是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治蚜,预防TMV侵染,可选用20%菊·马乳油2000倍、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3500倍液。

番茄病毒病用什么药好

番茄病毒病用什么药好

番茄病毒病又叫花叶病,能侵染番茄、马铃薯、黄瓜等蔬菜作物。

这种疾病初期难以发现,但是发展迅速,对番茄的产量有恶劣影响,是造成菜农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害之一。

并且这种病害发生,难以彻底治好,不连续用药非常容易反弹。

病毒病发病条件一般是有传播媒介即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蚜虫,灰飞虱,白粉虱,烟粉虱等,也可农事操作传播。

空气相对干燥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药物防治:预防方案:苗床喷雾:(ty病毒2号)每100ml兑水90斤进行喷雾1-2次。

易感病毒品种灌根:(ty病毒2号)50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缓苗水时灌根;缓苗期、花期喷雾:(ty病毒2号)50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喷雾。

缓苗后喷施2次,2次间隔3天,花前、后各喷1次。

控制方案:发现病毒病,使用(ty病毒1号)40g兑水30斤进行喷雾,第1天,第2天,第5天进行喷雾3次,病情得到控制后,转为预防。

防治要点:1. 消灭刺吸式口器害虫,切断传播源。

2. 抓好关键时期:苗床、缓苗期、花期、盛果期。

3. 复壮株体,钝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复制。

4. 不抗病毒的品种:应全程预防。

5. 加强栽培管理,如适时浇水,补充锌元素等。

农业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嫁接苗。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番茄品种多数为感病品种,因此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尤为重要,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后再催芽播种。

2、实行轮作换茬。

避免多年连作,减少西红柿病毒病土壤和残留物的传毒,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Tomato Virus Diseases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有番茄产区。

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30%左右,夏、秋番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

症状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多种多样。

在同一植株上有时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症状类型;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病毒的复合侵染也相当普遍。

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3种,其中以条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蕨叶病。

花叶型:是最常见的症状类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现。

田间常见的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轻型花叶,叶片平展、大小正常,植株不矮化,只是在较嫩的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使叶片呈花叶状,对产量影响不大;另一种是重花叶,叶片不平展,凹凸不平,扭曲畸形,叶片变小,嫩叶上花叶症状明显,植株矮化,座果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条斑型:可侵染茎、叶和果实。

叶片发病,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或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茎部发病,茎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逐渐蔓延扩大;果实发病,果面散布不规则形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斑,病果畸形。

有时先从叶片开始发病,叶脉坏死或散布黑褐色油浸状坏死斑,后顺叶柄蔓延至茎杆,在茎杆上形成条状病斑。

植株主茎上的黑色枯斑由上向下蔓延至20~30cm时,病株即可整株枯萎死亡。

蕨叶型:症状多发生在植株上部,上部新叶细长呈线状,生长缓慢,叶肉组织严重退化,甚至完全退化,仅剩下主脉;病株一般明显矮化,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

发病早时,植株不能正常结果。

病原此病由多种病毒引起,我国报道的主要有6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也可能是多种病毒引起复合侵染。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番茄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1 流行原因1.1 气温高温干旱是病毒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传毒媒介昆虫的发生,而且明显地降低了植株的抗病能力。

1.2 药剂防治效果差表现在用药时间不当,不是在发病初期预防而是在严重发生时施用,且用药次数少,一般应连续用药4次以上,而实际生产中仅使用1~2次;某些药剂效果不理想,目前还缺乏有效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1.3 连茬种植与施肥单一多年连茬种植,施肥结构单一,农事操作不当为传播病毒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症状2.1 花叶型轻微者叶片上略显失绿斑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

严重者叶片明显出现失绿斑驳,叶片变小,叶变得细长,植株矮小,不能正常开花。

2.2 条斑型植株一侧或心叶呈半边黄花,然后茎、叶柄、果炳出现黑色长形坏死斑,叶片、花萼上出现黑色斑点,果表面凹凸不平,呈现失绿僵硬的斑块,最后黑色坏死,刨开果实表皮以下变黑,不能正常转红,有时小果也变褐坏死。

2.3 蕨叶型叶肉组织退化,使叶片扭曲成线状,同时植株丛生矮化。

以上3种症状也可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发生。

3 病原及发病条件3.1 花叶型由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3.2 蕨叶型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3.3 条斑型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所致。

烟草花叶病毒能在多种越冬植物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也会带毒。

黄瓜花叶病毒在许多多年生宿根植物或杂草上越冬。

烟草花叶病毒由汁液接触传染,从寄主伤口侵入,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极易通过人手和工具传播。

种子带毒可使幼苗感病。

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迁飞和汁液接触传播。

高温干旱、缺肥、蹲苗过度、蚜虫迁飞早、定植时伤根严重、苗期控水过度都易导致病毒病发生。

大棚秋延后栽培,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苗期发病重,春茬和越冬茬栽培在后期发病,对产量影响不大。

4 综合防治4.1 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良抗病虫新品种。

番茄病毒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症状及防治方法1.症状:病毒病又名花叶病、麻风病。

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症状有花叶型、蕨叶型和条斑型3种类型。

花叶型。

叶片上出现轻微斑驳或明显花叶,新叶小,叶脉紫色,植株矮小,果实表面呈麻花状。

蕨叶型。

新叶线状,病株矮小黄绿色,中下部叶片上卷,侧枝呈蕨叶状小叶,细枝丛生,病果畸形。

条斑型。

茎、叶、果实上均形成茶褐色至黑色条纹,随病情加重,叶脉产生黑褐色油渍状坏死斑,蔓延至叶柄及茎部,果实病斑逐渐凹陷,果实畸形。

2.发病条件:病毒在田间的传播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接触传播,TMV通过发病叶片和健康叶片的自然磨擦及种植者的农事操作而传播,带毒种子及病残体是发病初侵染源;另一种是蚜虫传播。

CMV通过带毒蚜虫,将病毒广泛传播到番茄植株上。

华南地区秋冬季温度较高,干旱少雨时,病情重。

因较高的温度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毒蚜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却加速了有翅蚜的迁飞和病毒的传播蔓延,因此,华南地区秋冬季易造成蕨叶型病毒病流行。

一般蔬菜老区,作物种类多,毒源丰富,蚜虫量大,病害发生早而重。

植株生长不良,追肥不及时,土壤缺钙、缺钾,未抓好防治病虫害的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选用耐病品种。

穗丰抗TMV、耐CMV,金丰1号耐CHV,益丰抗TMV。

另外,年丰、夏红1号、新星101、大丰顺等新品种对病毒病都有较好的耐病性。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用10%的磷酸钠溶液浸泡2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进行催芽播种。

也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来消毒。

避蚜与防蚜。

银灰色反光膜有很好的驱蚜效果,可减少蚜虫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蚜虫量可降低40%以上。

其方法是将4~5厘米宽的膜带横挂于架杆上部(高出植株顶部20厘米以上),使蚜虫接触反射光后迅速离开而不降落到植株上。

秋冬育苗床用白纱网罩住或及时用药剂防治苗床、定植田以及周围田块的蚜虫,防止蚜虫传毒。

秋番茄用遮阳网栽培可降温防病。

番茄病害

番茄病害

果实受害症状
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 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叶柄染病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 包住。
果实受害症状
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凹陷,后期果实开裂, 密生黑色霉层,早红。
四、番茄早疫病
2.病原 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五、番茄叶霉病
2.病原
该病由黄枝孢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侵染所致。此菌属半知菌亚门枝孢属 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有分 枝,初无色,后呈褐色,有1~10个隔膜, 节部稍膨大。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初无色, 单胞,后变褐色,中间长出1个隔膜,成为2 个细胞。分生孢子大小为14~38×5~9um。
一、番茄病毒病
4.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 (3)栽培防治 (4)种子处理 种子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放在10%
磷酸三钠(Na3PO4)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催芽播种。这样,可以去除附在种子表面的烟草花叶病毒。
(5)早期防蚜
二、番茄灰霉病(tomato grey mould)
灰霉病在我国北方菜区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 塑料大棚、温室、小拱棚等保护设施栽培的番茄、 辣椒、黄瓜、菜豆等蔬菜常发生灰霉病的流行,严 重时减产达20~30%以上。我国南方菜区,过去较少 发生此病,但近年来由于保护设施栽培的发展,灰 霉病也开始发生逐年 加重。
一、番茄病毒病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 ),这种病毒的寄主范 围很广,有36科200多种植物都能被侵染,并且是一种抗性最强的植 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的失毒温度为92-96℃10分钟,稀释终点1: 1,000,000倍,体外保毒期60天左右,在无菌挤出液内可维持致 病力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力达30年以上。在指示植物上的反应: 普通烟表现系统花叶,心叶烟、曼陀罗为局部枯斑,不为害黄瓜。传播方 式为汁液传播,蚜虫不传播。花叶病是由此病毒引起。 条斑病是由TMV的另一株系引起。 蕨叶病史由CMV引起。

番茄病毒病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防治方法
主要症状番茄病毒病为害叶片、茎和果实。

分多种类型,花叶型的病叶呈黄绿相间;蕨叶形的病叶呈线状,中下部叶片上卷。

病茎有黑褐色斑块。

病果有云纹斑或褐色斑块,果实小而硬,有畸形花,结果少或不结果。

发病原因病毒可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田间操作,病毒在沾染的手上或工具上传播,或借助蚜虫吸取汁液传播。

在高温干旱及有蚜虫危害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抗蚜品种,例如选用毛粉802进行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种40分钟)。

(2)加强管理,预防高温干旱。

例如,用遮阳网防高温和强光。

另外,在定植时不要伤根,在管理时不要损伤植株。

(3)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病毒传播。

(4)预防病毒病可喷20%病毒A500倍液;也可喷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7.5克药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糊状,加入100毫升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加1.5升水,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喷施一次;或用高脂膜(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制成功的一种无公害保护类药剂),它能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侵入,发病前叶面喷施200―3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或83增抗剂(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分别在幼苗2―3叶期、定植前7天、定植缓苗后7天各喷一次;此外,还可使用抗毒剂1号300―400倍液、抗病毒可
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病毒净400―500倍液喷雾。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症状及特效防治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症状及特效防治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症状及特效防治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症状及特效防治282番茄病毒病是目前对种植户危害最大的病害,很可能会造成绝收,让农民损失惨重。

对于番茄病毒病,我们要已预防为主,一旦发病,治疗起来很麻烦。

1、什么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该病在2009年山东寿光以及多个主要番茄种植区发作,以越夏茬和秋延迟茬口受害严重,植株主要表现生长点左近叶片黄化、扭曲生长,叶片变平、硬化和黄化病症,呈现菜农常说的“平顶生长”状态,所以又称为“黄化曲叶病毒病”。

植株受害后,生长速度减缓以至生长停滞,植株在田间表现严重矮化,植株开花结果异常,或坐果结果实生长速度慢,发病速度相对较快,幼苗定植后至开花前和开花后至三穗果后是其主要发病时期。

烟粉虱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虫体获毒后可终身带毒,成虫普通附着在叶背取食和传播病害。

2、什么是番茄褪绿病毒病番茄褪绿病毒,多在番茄开花后开端显症,主要表现病症为上部3、4片叶呈现黄化,其中顶叶呈鲜黄色,从第2片叶开端呈斑驳黄化,越往下斑驳病症越明显,同时叶片变厚,但小叶病症不明显,植株长势受影响但并不是中止生长。

番茄褪绿病毒最大的益处是,减产但不绝产,普通只是影响2-3穗果实的生长,随着气温降低以及对植株长势的调控,还有恢复正常的可能性。

烟粉虱是褪绿病毒病传播的独一媒介,而高温、干旱有利于烟粉虱的迁飞和传播,同时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和病症表现,因而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病毒病容易发作。

除此之外,条斑病毒病、斑萎病毒病等也常在番茄上呈现,要留意区别防治。

番茄病毒病高发的缘由,除了与种类抗性有关外,与高温干旱的环境、棚内传毒害虫猖獗及植株抗逆性差也有关系。

病毒病是蔬菜上的“癌症”,能防不能治,必需做好预防。

‘3、合理选择抗病毒番茄品种种类抗性与病毒病的发作存在着十分亲密的关系,但是并不是说种植了抗病毒种类就不会上病毒病,如植株长势弱、遇到高温干旱的环境等,抗病毒种类也可能呈现病毒病病症。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Is选用抗病品种根据种植地条件和病毒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显著降低发病几率。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分钟,搓洗后捞出用清水洗干净催芽播种,可以降低番茄病毒病发病率。

3、育苗与定植番茄苗期定期喷施杀虫剂消灭传毒害虫。

定植时优先选用生长健壮的适龄壮苗,适时蹲苗5~6天,促使番茄根系发育旺盛,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

4、植株调整整枝、打杈、蔬果等操作都要先处理健壮株,后处理病株、弱株。

手和劳动工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5、防治蜘虫和烟粉虱做好传毒昆虫好虫和烟粉虱的防治工作是控制病毒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选用60目以上的防虫网覆盖通风口,定期用漠富菊酯烟剂熏蒸,采用黄板诱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金病毒
番茄病毒病基础类型
花叶型:叶片显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或略有皱缩现象;
蕨叶型:植株矮化、上部叶片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微卷,花冠增大成巨花;
条斑型:叶片发生褐色斑或云斑、或茎蔓上发生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皮组织,不深入内部;
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弯卷,小叶扭曲、畸形,植株萎缩或丛生;
黄顶型: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边缘卷起,植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坏死型:部分叶片或整株叶片黄化,发生黄褐色坏死斑,病斑呈不规则状,多从边缘坏死、干枯,病株果实呈淡灰绿色,有半透明状浅白色斑点透出。

超级金病毒+毒抗3号=超级金病毒套装
超级金病毒
增效成分:5%水杨酸+3%利巴韦林+2%盐酸金刚烷胺+30%盐酸吗啉呱
本品是江苏保护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它针对病毒病的病原特点研制而成,结合了多种抗病毒成分,同时对常见的各种病毒病都具有很好预防治疗效果。

施用本品后药物能很快的穿过叶片表皮渗透到细胞间及细胞内部,有效地钝化、杀灭细胞内部的病毒,防治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传染。

同时本品还加入了植物抗病毒诱导素,能促使植物自身产生抗体,有效对抗病毒的入侵。

是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等难以治愈的病毒病的理想选择。

毒抗3号
增效成分:生物碱5%+碱板蓝根提取物20%+抗坏血酸1.5%+三十烷醇0.1%+渗透剂
本发产品有营养、调理、抗菌三重功效,能快速穿透细胞,直达细胞内部,活性高,是常规产品活性的10倍以上,加入毒抗3号诱导剂,克促使植物分泌产生多种蛋白质及酶,从而抵御病害的侵入及扩散。

对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西瓜病毒病、豆角病毒病、玉米粗缩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条纹矮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斑点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植物病毒病有较强的抑制、钝化、治疗作用,治愈率高,并且绿色、无毒、无残留、增产,是绿色农业生产的理想选择。

产品特点:
1.杀灭病毒
本套装内含多种医药级、高纯度杀病毒成分,可有效杀灭多种病毒病,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特别对抗性病毒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阻断传播
本套装所含有效成分可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在细胞间建立防御体系,从而有效防治病毒在细胞间的传播,控制病毒的进一步发展。

3.提高抗性
受到病毒的侵染后,可以诱导植物产生超敏反应,并产生一种信号分子,传递到全株印发植物的抗性反应。

同事还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

抗病害能力。

4.促进生长
本套装具有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生长,促进叶面积的扩大等多种生理机能,从而加快植物生长。

5.增加产量
本套装可提高植物光合强度、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经多次实验表明,对比照增产在30%以上。

使用方法: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本产品稀释600-800倍进行叶面喷雾。

病情严重时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病情严重时可以适当加大用量。

注意事项:
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2、喷药后2小时遇雨需要重新喷雾。

3、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4、本产品低毒,如果误服请立即就医。

5、如有少量沉淀,是由于温度影响,原药暂时析出,摇匀即可,不影响药效。

江苏保护伞生物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