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记的启示
看完曾国藩临终前的3篇日记,我被深深感动了
看完曾国藩临终前的3篇⽇记,我被深深感动了琢磨君(ID:zhuomojun)——弘扬传统⽂化,传播国学智慧。
每天学习⼀点,每天进步⼀点!点击标题下蓝字“琢磨君”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有价值、正能量的国学⽂章。
《菜根谭》中有句名⾔叫:“奇卓异⾮⾄⼈,⾄⼈只是常”,意思是说:标奇⽴异超凡绝俗,这不是真正的完⼈,真正的完⼈就是常⼈。
很长⼀段时间,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真意,直到我看完《曾国藩⽇记》,看到了曾国藩临终前的3篇⽇记,⾃⼰被深深感动后,我才真真切切地理解了何为“⾄⼈只是常”。
同治⼗⼀年⼆⽉初四⽇(1872年3⽉12⽇),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享年62岁。
同治⼗⼀年⼆⽉初⼀,曾国藩写⽇记中写道:“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了结之件,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全⽆归宿。
通籍三⼗余年,官⾄极品,⽽学业⼀⽆所成,德⾏⼀⽆可许,⽼⼤徒伤,不胜悚惶惭报。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者和统帅,花费⼗⼏年时间成功平定天平运动,建⽴绝世奇功,挽救晚清于狂澜之际,被⼈誉为“晚清中兴第⼀名⾂”;梁启超先⽣甚⾄称其为“⽴功、⽴德、⽴⾔三不朽”的完⼈,⽽他临终前还在愧责⾃⼰,学业⽆成,缺乏德⾏。
这种深刻的反省,着实让⼈敬佩。
同治⼗⼀年⼆⽉初⼆,曾国藩写⽇记中写道:“⼿执笔⽽如颤,⼝欲⾔⽽不能出声”。
此时的曾国藩⽼态龙钟,混上上下都是病,但他依然忍住疼痛,按部就班的⼯作学习、早起晚睡,其勤勉⼀⽣的⾼风亮节真是让⼈肃然起敬!⼆⽉初⼀,他早饭后清理⽂件,然后会客8次,阅读了《⼆程遗书》和办公⽂件,然后核查科房批稿簿,晚上⼜改了20多封信稿,知道⼆更五点(晚上11点)才上床睡觉休息。
⼆⽉初⼆,他早饭后清理⽂件,会客6次,然后阅览本⽇⽂件,核查科房批稿,突然发病,⼿颤抖厉害,⼝说不出话,于是停⽌办公,躺在床上休息。
精⼒稍微得到恢复,曾国藩⼜躺在床上核查完毕今⽇的批稿簿,继续阅读《⼆程遗书》,直到⼆更四点(晚上10点36)才睡觉。
曾国藩日志总结
曾国藩日志总结引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在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日志,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的思考和实践。
这些日志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对曾国藩的日志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贡献。
个人修养与学问曾国藩十分注重个人修养和学问的提升。
在他的日志中,反复强调了要“存谦虚之心,方能广知人物言论”和“知识的广博和深厚是一个人所必需的”。
曾国藩本人在自我修养方面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他不仅广泛涉猎文史哲等学科,还积极参与实践,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此外,他还强调,学习应该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要“明习尚行,遵修新增”。
政治思想与实践曾国藩的日志涉及了各个方面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他提出了一套整体的政治理念,强调要“保全与田畴,修治甲兵,传而不学护农,迎奸而不驱贤,其害也”,即要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军事力量,培养政治人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应对内外威胁。
他还强调要加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相长”可以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军事思想与实践在军事方面,曾国藩的日志记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经验。
他提出了“军事从命名”和“率简兵强”两个重要原则。
军事从命要求将军要服从国家统一指挥,不得擅作主张;率简兵强则强调要提高士兵的整体素质和战备能力。
他还强调了兵员的选拔和训练,认为只有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并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教育思想与实践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他在日志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人之教育直接影响一个家庭之命运,何况全国乎?”他主张通过改革教育制度和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来提高教育质量。
他还提出了“荫子孙,问孩提”和“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认为应该关注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并通过教学相长的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
总结曾国藩的日志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的思考和实践,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个人修养和学问的推崇,以及对于政治、军事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即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
他的手写日记,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珍贵史料。
曾文正公的日记始于道光年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几乎每日一篇,从未间断。
这些日记记录了他的人生感悟、政治理念、军事策略、家庭琐事等,内容丰富多样。
在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挚爱。
曾文正公的日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他不回避自己的过错,勇于自我反省;二是严谨,他的日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三是务实,他的日记内容注重实际,不为空谈。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曾文正公的日记对他的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日记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总结,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他的日记中蕴含的智慧、品德、精神,对当今社会的人们仍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借鉴曾文正公的日记写作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日记写作的坚持精神,养成每日写作的习惯;其次,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日记内容的真实、务实,让自己的日记更具价值;最后,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日记写作的严谨态度,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曾文正公的手写日记是我们学习历史、修养品德、提升自己的宝贵教材。
曾国藩管理日志读后感
曾国藩管理日志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管理日志被誉为管理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曾国藩详细记录了他在湘军时期的管理经验和思考,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经典著作。
读完曾国藩的管理日志,我深受启发,对于管理和领导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他认为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导。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管理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时游刃有余。
其次,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他认为管理者要善于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团队。
最后,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稳中求进”的管理策略。
他认为管理者要善于稳定团队的发展,同时又要不断地寻求进步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时机,稳中求进,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曾国藩的管理日志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于普通员工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管理和领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和稳中求进的管理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曾国藩日记传达了什么?
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亵渎一个用32年[清道光21年(1841)正月初一,迄同治11年(1872)二月初三]时光来解剖自我、审视自我的人书写日记时的动机呢?倘若真是这样,我们也应该庆幸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因为,能用半生精力坚持下来的,本身就是一种信仰。而我们当下缺乏的正是信仰。
手书日记里“塑造”出来的曾国藩恰恰不是一个圣人,而更接近一个普通人,一个成功的、享有事功和道德声誉的普通人而已。
[返回首页]
曾国藩日记传达了什么?-读书频道-中工网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正文曾国藩日记传达了什么?刘绪义2010/5/26
15:12来源: 济南日报
日记,可能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个人化的,也是最具温度的性情表达。对日记的偏爱,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最具私密性的倾吐,也是一群人对这个人最直接最深入的心灵触摸。有一些人的日记是可以当成口述历史(心灵史)来读的。历史上,有不少人的日记都曾引起后人热烈的关注,然而,能有一种日记能持续二百年还可能更久远地引起人们对它的兴起和关注的,我想,恐怕只有晚清巨人曾国藩的日记。这是因为,曾国藩的日记正是一部个向后代后世交接一个民族不断追求道德完善、学问精进、家庭和美境界的精神接力棒。这就是曾国藩手书日记所传达出来的东西。
我无意中还听到有人向别人推荐,说《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是一部书法精品,这部书只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影印出版过,此后一个世纪里在大陆都未曾与世人谋面,因而值得收藏。我听了不禁莞尔。如果仅仅把这部手书日记当作书法来欣赏的话,那未免失却了这部书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曾国藩日记到底传达了什么?他是要用32年的时光不懈地证明自己是完人圣人吗?是想在日记中通过自己对时局的思考、对道德的修炼、对生命的省悟、对生死的纠结疼痛体悟来修饰自己的光荣和伟大吗?我想,一切都可以由读过本书的读者自己作出评判。
曾国藩日记检讨
曾国藩日记检讨篇一哎呀,说起曾国藩日记检讨这事儿,我觉得可有意思啦!曾国藩,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不过,他也得写日记检讨,这让我想到了自己。
我有时候犯了错,被老师或者家长批评了,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可能曾国藩也有这种时候吧?我在想,他写日记检讨的时候,是不是也抓耳挠腮的,想着:“哎呀,我咋就犯了这错呢?”也许他一边写一边后悔得不行,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去改正错误。
话说回来,他为啥要写日记检讨呢?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还是被别人逼着写的?我觉得可能两者都有吧。
人嘛,总是想要进步的,曾国藩那么厉害的人都要反思自己,咱们普通人更得好好检讨自己啦。
就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我也在心里默默检讨,我是不是没好好复习?是不是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了?我觉得这和曾国藩写日记检讨有点像,都是在找自己的毛病。
你说曾国藩写检讨的时候,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写着写着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哎呀,这次是因为环境不好影响我发挥啦”,也许有这种可能哦。
不过,人家到底是曾国藩,可能检讨得比我深刻多了。
我这小打小闹的检讨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说不定他能从一件小事里看出自己大大的问题,然后痛下决心改正。
我就在想,我啥时候也能有他那样的觉悟,认认真真检讨自己,然后变得超级厉害呢?篇二曾国藩日记检讨?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
你说一个那么牛的人物,还得天天写检讨,这得多大的毅力和自我要求啊!我有时候连作业都懒得写,更别说写检讨了。
我猜他写检讨的时候,那心情肯定复杂得很。
也许一边写一边心里骂自己:“我咋这么蠢,这点事儿都办不好!”然后又给自己打气:“下次一定行!”这感觉,就像我减肥的时候,今天吃了一堆零食,然后晚上后悔得要死,发誓明天一定管住嘴。
曾国藩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说不定就是靠这一篇篇的日记检讨。
我就奇怪了,他咋就能坚持下来呢?要是我,写个几天可能就放弃了。
比如说,有次我想每天早起背单词,坚持了两天,第三天闹钟响的时候,我心里那个纠结啊!“再睡会儿吧,就一会儿。
曾国藩成功秘诀:每天记日记,三省吾身
曾国藩成功秘诀:每天记日记,三省吾身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
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有“粉丝”跟帖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自省。
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
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
愿共勉之。
”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
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
”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曾国藩在日记中深刻剖析自己并接受监督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
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读后感】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性格厚重,富于耐性。
按星座学来说,这是“土象星座”比如金牛座的特点: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适合从事需要顽强毅力和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工作。
但是曾国藩的生日显示,他居然是射手座。
射手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据说是“像风一样自由”,性格外向,坐不住。
曾国藩在青年时代恰恰如此,他是一个非常爱交朋友、非常爱串门、非常爱聊天、非常爱开玩笑的人。
那时候的曾国藩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杀人。
曾国藩住在城南菜市口附近,清代的时候那里是刑场。
所以曾国藩隔三差五,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杀人。
其实刚刚到北京的曾国藩不光是见识狭窄、观念鄙俗,性格上还有很多缺点。
曾国藩性格中的第一个毛病,就是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
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
他是同学中唯一的进士,又点了翰林,因此难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到北京的头几年经常跟人发生冲突,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因为某事意见不一致吵起来了,隔着桌子就要动手,大家给拉开后,还彼此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
第三个毛病是“虚伪”。
当然这种“虚伪”不是指他多么大奸大恶,而是指他跟普通人一样,在社交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而且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除了以上三点,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大缺点,必须改过,那就是“好色”,爱看美女。
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
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儿可笑。
血气方刚的他,见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
这不过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在那个年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别是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
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所谓圣人,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
这样,他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就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
而自己立功立德立言,万世不朽。
这是一个何其宏伟的人设!曾国藩在三十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圣人”。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曾国藩读后感范文【一】近日无意中读到一本曾国藩传记,使我颇有收获,也改变了之前对清朝官员皆是腐败无能的印象。
曾国藩在晚清时期虽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讲违背历史发展自然规律,但其在修身、治军、治家等方面的确颇有建树,也为后来许多政治家所推崇。
在此记录下自己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和我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求索的年轻人些许启发。
曾国藩29岁中进士进京为官,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都是以一个愤青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中。
当时的清王朝是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
朝廷内部,腐败已经渗入帝国每一个细胞,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正在酝酿中。
而大清朝的政治家们却安然若泰,敷衍度日,只有曾国藩忧心如焚。
他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挽救危难的清王朝于万一。
但由于行事太过刚直,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在京为官的时候,曾国藩多次上书咸丰皇帝建议改革官员选拔办法,扭转官场的泄沓风气,指出清朝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改革,都不被理睬。
为挽救大清帝国,他干冒生命危险,上书咸丰皇帝直言批评他的三个缺点,想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险些被咸丰治罪。
出国留学网后曾国藩回家乡湖南为母守孝期间受命协助湖南地方政府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起义,保卫乡里。
他马上设立“审案局”,严打动荡社会下滋事做恶的土匪流氓,使社会秩序迅速得以安定。
由于动了地方官员的“权利”这块奶酪,惹得地方官员心生怨恨。
曾国藩认识到清朝军队绿营军的腐败,大胆创建湘军,想练出一支崭新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湖南的绿营军对曾国藩怨恨在心,闯进曾国藩公馆闹事,湖南巡抚就在隔壁却假装不知,曾国藩夺门而逃,险些送命。
湖南官员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当成笑话飞传。
曾国藩打落牙齿和血吞,把湘军带往僻静的衡阳,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湘潭之战中战胜太平军,取得太平军兴起以来清军唯一一次重大胜利。
此时曾国藩没有实权,连军饷都要自筹。
咸丰皇帝又派他去江西镇压太平军,江西巡抚气度狭隘,寸权必争,曾国藩处处受气,左右为难。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1500字《曾国藩日记》是由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所写的日记,记录了他一生中的思考、实践和感悟。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冲击。
首先,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不仅关注政治军事的发展,更注重社会民生的改善。
在他的日记中,他用朴实的文字描述了他对穷人、农民和百姓的关怀之情,以及为了改善社会困境而进行的努力。
曾国藩的日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心系百姓、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人。
其次,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和思考。
在读《曾国藩日记》的过程中,我被他的学习态度和悟性所折服。
曾国藩在日记中反复提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他非常注重对古人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他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见识。
再次,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在面对荣辱、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曾国藩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豁达的心态。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思考,他总能从中吸取教训并保持一颗乐观的态度。
这种从容和坚韧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曾国藩的日记让我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无论在风雨中,还是在荣辱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功名利禄所困。
最后,曾国藩的日记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思考。
曾国藩以他的一生,不仅仅是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和军事遗产,更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的关怀和爱。
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治世之能臣”。
通过阅读《曾国藩日记》,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总之,读《曾国藩日记》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通过曾国藩的日记,我看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有的品质和素养,也看到一个领导者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和课题。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摘要:一、曾文正公简介二、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重要性三、曾文正公日记的内容与特点四、曾文正公日记对后人的启示五、如何学习曾文正公的日记写作技巧正文:曾文正公,即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事迹和思想至今仍备受推崇。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便是他的手写日记。
这些日记不仅记录了他的生活点滴,更体现了他的为政之道、人生哲学。
曾文正公的日记是他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总结。
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每日行事、所思所感,以及对时事、人物、家事、国事的见解。
这些日记体现了他曾文正公严谨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以及对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曾文正公的日记对他的后人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首先,日记成为了他自我反省、修身养性的工具。
他通过日记,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
其次,他的日记传递了他的人生哲学,强调忠诚、敬业、廉洁、仁爱等品质,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后,他的日记写作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感悟等内容组织得有条理、富有思想,使日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学习曾文正公的日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习他的修身之道,以日记为载体,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其次,学习他的日记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记录下人生的点滴感悟。
最后,借鉴他曾文正公的人生哲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总之,曾文正公的手写日记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国藩日记白话文-定义说明解析
曾国藩日记白话文-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曾国藩日记之白话文:见证史上风云变幻导语:曾国藩(1811年-1872年),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日记成为了研究他个人和清代历史的宝贵资源。
本文将通过白话文的方式解读曾国藩的日记,以展示其深刻的思想和见证历史的力量。
一、曾国藩的日记:历史见证者曾国藩的日记是他一生的心血之作,对于研究他个人和清代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通过他的日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心路历程以及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坚强和坚持。
二、白话文解读曾国藩的思想1. 忧国忧民的思想曾国藩的日记中充满着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忧虑。
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主张发展农耕经济。
他也关注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他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与他为政的初衷紧密相连,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思想。
2. 战略布局的智慧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军事思考和战略布局。
他在处理西北边疆问题时,提出了别致的“藩防”策略,以巩固边疆并有效对抗外敌。
他对于军事战略的深入思考和勇敢实践,成为了后来军事家们的借鉴。
3. 面对困境的坚持与努力曾国藩的一生并不平坦,他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境。
然而,他并不屈服于困境,不断努力学习、思考和行动,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对于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功经验的反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机遇与努力的重要性。
三、曾国藩日记的历史意义曾国藩的日记作为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清朝晚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迁。
它不仅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思考和心路历程,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风云人物和大时代的细节。
结语:曾国藩的日记无疑是解读他个人和清代历史的珍贵资源。
通过以白话文方式来解读,我们更能深入理解曾国藩的思想和其对历史的见证力量。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更加了解曾国藩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并对他的日记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示例2: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文袆,号抱厦,江苏常州府溧阳县人,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二篇)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进入读书篇,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古代当官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文章大家,学问大家。
当官的文采很差,也就在本朝建国时期的独一份吧。
现在基本在体制内的官员们,基本文笔还是写字都非常不错。
这和中国自古以来是文章大国还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是个爱读书,肯读书,读恒书的人,又是一个经世致用的人。
一书不通,不翻下书。
翻开曾氏日记,大概有17篇日记涉及到读书。
其实每次要去总结曾氏的日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篇日记主题不同,也是相当考验人的归纳、总结能力。
今天从读书心态、读书方法、文章之美、读书感悟这几部分和大家掰扯一下。
读书心态:在曾氏日记中谈读书心态的有两点,一点是读书为人还是为己,另一点是需要虚己以游世。
最后我再增加一点,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读书为什么会有为人为己之分。
《论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为了装点门面,为了在人前炫耀。
"为己者",主要是自己道德学问的提升,并不求学而外露。
好比有的人跑步锻炼,每天都发朋友圈,希望大家点赞,但是有的人就是默默锻炼,默默坚持。
其实两者的发心是不同的,有些人做事是为了别人的赞美而做,有些人做事只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最后所能达到的深度却截然不同。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这是庄子的思想。
曾氏在日记中提了一个观点就是人不可自高,以自己的空杯心态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游历作者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所感受的,思想作者所思想的,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妄加评判古人。
不过从我看来,人还是需要有一些怀疑精神的,特别在读书这件事上,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真的要有所收获的话,那需要有批评的思维去评价文章,所谓的“与作者聊天”,读书要有批评思维,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批评自己的批评思维,这样对于书的理解才能进一步。
读书方法:曾氏在日记中谈论读书的方法,一是他认为读书应该读大家名著。
选一、二家为好。
曾国藩管理日志读后感
曾国藩管理日志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的管理日志被誉为中国管理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日志中,曾国藩记录了自己在官场和军事上的经验和心得,深刻地反映了他的管理智慧和治国理念。
通过阅读曾国藩的管理日志,我深受启发,对于管理和领导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还要具备过硬的才能和能力。
只有德才兼备的领导者才能赢得人心,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以德服人”的管理理念。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才能得到部下的尊重和信任。
他还强调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要言行一致,言出必果,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领导者要想有效地管理团队,就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还强调了“严明纪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团队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他还提出了“以严治军,以仁待人”的管理理念,认为在对待军事和管理团队时要严明纪律,对待部下要以仁厚待之。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团队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同时在对待员工时也要以仁厚待之,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曾国藩的管理日志,我深受启发,对于管理和领导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曾国藩的管理智慧和治国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和借鉴曾国藩的管理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团队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国藩个人传记读后感
曾国藩个人传记读后感篇一曾国藩个人传记读后感读完曾国藩的个人传记,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曾国藩,这名字一出来,可能有人会说:“哟,不就是个清朝的大官嘛!”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太肤浅啦!我觉得吧,曾国藩这人牛就牛在他的坚持和自律。
你想想,他能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这得有多大的毅力?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我也能!”嘿,你还别嘴硬,真要做起来,能坚持几天?我自己就试过,没两天就放弃了,所以我特佩服他这一点。
他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呀!那也是磕磕绊绊,遇到过好多难题。
可能换做别人,早就打退堂鼓了,可他没有。
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直往前冲。
这让我不禁想问,他到底哪来的这么大的动力?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我觉得曾国藩也不是那种完美无缺的人。
他有时候也会犯错,也会犹豫,也会不知所措。
但这才真实啊,不是吗?哪有什么天生的伟人,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
读他的传记,就好像跟着他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有时候我会为他的成功而高兴,觉得自己也充满了力量;有时候又会为他的挫折而揪心,心想这可咋办呀?这一路读下来,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
总之,读了曾国藩的传记,我真的收获满满。
也许我不能像他那样成就一番大事业,但至少能从他身上学到点坚持和努力的精神,不是吗?篇二曾国藩个人传记读后感哎呀,说起曾国藩的个人传记,我可真是有一肚子话要说!曾国藩,这位清朝的大佬,一开始我对他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不就是个古人嘛,能有多厉害?但是,当我真正深入去了解他的故事,我才发现,我错得离谱!你瞧瞧人家,出身也不算特别显赫,却能一步步爬到那么高的位置,难道靠的只是运气?我觉得肯定不是!也许有人会说:“他肯定是会拍马屁,会讨好上司!”哼,说这种话的人,纯粹是嫉妒!人家那是有真本事,有才华,有谋略!他组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那可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啊!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我处在他那个位置,我能有他那份胆量吗?可能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吧!曾国藩也不是那种一帆风顺的人,他也经历过失败,也被人嘲笑过,被人质疑过。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曾国藩日记》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所撰写的一本日记,记录了他的思想、行动以及治理河南地区的经验和见闻。
通过阅读《曾国藩日记》,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曾国藩日记》展现了曾国藩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的品质。
在日记中,曾国藩一直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书籍,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曾国藩还坚持独立思考,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的军事战略和治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曾国藩的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态度,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借鉴。
其次,《曾国藩日记》展现了曾国藩忠诚国家、时刻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崇高情操。
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深关怀,他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为己任。
曾国藩不仅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和抗击盗匪,还努力推动农业、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为河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的忠诚精神中汲取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曾国藩日记》提供了很多关于军事战略和治理经验的宝贵资料。
曾国藩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对军事战略、军队管理和作战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他总结了自己在与盗匪作战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曾国藩的治理经验也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他通过改善农业生产、加强教育和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治理经验对于我们改善社会管理、提高治理能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曾国藩日记》展现了曾国藩朴实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曾国藩在日记中言行一致,言之有物,没有丝毫虚伪。
他心系百姓,时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解决问题。
曾国藩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也是因为他的谦虚、坚韧和智慧。
曾国藩的朴实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智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深受启发。
总体而言,阅读《曾国藩日记》让我获益良多。
曾国藩的启示(读书笔记经典精彩语录)
《曾国藩的启示》1、人要改变命运,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相由心生“,相一变,命就会变了。
所以最终要改的是什么?是你的心。
心是什么?心就是观念,你只要观念正确,你的命整个就变了。
这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观念要变,只能你自己主动变,别人谁有办法替你改变你的观念呢?相随心转,自改造命。
2、一个人千万记住,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这句话一定要放在脑海里。
所有的事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后果也只能由你自己去承担。
3、我们不要要求别人在背后也不骂我们,这不是一种好心态。
一个人如果让别人羡慕,让别人嫉妒,就要反省自己,因为一定是你有做得不对、做得不好的地方。
但是我们现在往往只怪别人没度量,不懂得赞美人。
可我们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要欣赏别人的长处,我们自己做得到吗?自己做不到,却拼命诅咒别人,做人怎么能这样?4、每个人心中都要衡量一下,自己到底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不要永远不知足。
你可以试试看,但是不要说非要怎么样不可,这要随缘。
所谓“随缘”,是说你先要试试看,不是说你自己连手都不伸出来,那肯定随不了缘,也随不到。
很自然地往上走,这样可以;太勉强、太功利地向上走,就不可以。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自己心里一定要非常平衡。
5、对任何外界的变动,你都要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凡是碰到内外的变动,你都要告诉自己,着是老天对你的考验,你是必须要面对的,你要想“没办法,老天要考验我,我跑也跑不掉,我只好面对它,我想办法来因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加以应对。
6、所以凡是碰到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就要感谢老天,这其实是老天在帮你的忙,你要自己去慢慢领悟、慢慢体会。
你心里如果想着一切都是好事,你就会真的好事连连;反之,如果天天抱怨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你就真的会越来越倒霉。
这就叫心想事成。
7、“自知以修身。
”每个人都要不断深入了解自己,不是了解自己的优点,最要紧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缺失和不足然后好好地去弥补、改正它。
一个人要能勇敢地面对自己,要能找出自己的缺点。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名臣,他在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人生
感悟,这些感悟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他在书信和日记
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悟,这些感悟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
境界,也对后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炼自己
的品德和修养,养性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心灵和情操。
他在日记中写道,“修身者,先去私欲,后去名利;养性者,先去烦恼,后去疾病。
”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养性是人生的根本,只有修身养性,
才能真正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曾国藩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
的是要有知识,但知识如果不能付诸实践,就没有意义。
他在书信
中写道,“知行合一,方为圣人。
知而不行,犹如不知;行而不知,犹如不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
会到知识的力量。
曾国藩还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
的是要知足,知足就是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贪得无厌。
他在日记中写道,“知足者富,不知足者贫。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知足,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快乐。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他的感悟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知行合一,知足常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读后感2013年2月26日到7月13日我完成了对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的阅读和思考。
不仅觉得需要做一个总结,而且觉得是该深刻自省自己的阅读生活的时候了。
我想现在的所见所感和家人朋友给我的建议就如同药石一般,抚平我的伤口,指导我接下来的人生实践。
那么首先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用了138天时间才看完了这么一本并不算很厚的书呢,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自己都觉得很哗然。
我记得在观看凭生看的最厚的一本历史书《全球通史》的时候,1000页左右的书用了整整94天的时间,反过来我们再看这本370页的日记,却用了更加长的时间,那么其中,一定有很严重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深挖并在今后改正。
在深入剖析自我内心生活以后,我觉得这三点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客观因素为2013年上半年我处于大学生活中课程最重的一学期,并且,我还担任学生会主席一职,在完成自己学业上,我至少完全付出了最后两个月的考试时间,而在我想实现我人生的一些抱负上面,我在学生会也忙了接近2个月,所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恰好是,阅读我自己忙碌的生活的过,这也带来了观看此书的最大的好处,曾国藩一生都在修齐治平,一生都在处理问题,世事维艰维难,曾国藩的认真自省的精神和知行合一的实践也更好的鼓励和支持我走完这段极为复杂的处理问题之路,在我看来,能与此客观因素相并列的一个主观因素,那就是我真的读不下去这本书,数次放下,数次捡起来。
在观看这本书的同时,我记得,翻了一半的《沉思录》、重新看了一次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看完了郦波评说《大明名臣,海瑞》,自我观之,《曾国藩日记》相对于《曾国藩家训》更为贴近于生活、贴近于人性,然而就是这种贴近于生活的东西才是最难于坚持读下去的,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总希望快速获得真理,总要踌躇满志,总要改变世界,是的也许《家训》更快速,从学术上更贴近于真理的要求,从内容上更加整合,但这也不妨碍《日记》更贴近于曾国藩的现实生活,更接近于人性的本身,正如歌里唱的,“年轻总喜欢去争论,要别人照我的剧本”,所以,缺少实践的我在观看《日记》的时候就难免难以接受,难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总是将不懂的做成札记记下来,一些思考都是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实践过了,才看出其中的玄妙,加以利用,所以难免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而且,生活能让我想到的就是酸甜苦辣咸的经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腻,每个人的生活是相对不同和本质一致的,即使是圣人的生活我也很难产生好奇,难读下去,可想而知,再次,我的阅读方法想来也走到了瓶颈,往常总认为札记仅仅是记下一些重要的东西以备后用,但现在看来,札记想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含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札记才是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所以,今后看书当从此处改进,我想,仅仅改变这一个方向,那么他为读书方式、读书目标带来的联动效应都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我将坚守这个想法,做出切实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日记的启示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无论道德文章还是为官事功,都堪称典范。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这样评价他:“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梁启超对曾国藩更是赞佩:“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
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对曾国藩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他们对其言行的价值认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圣人”,偶尔也会萌生逐利的欲望。
他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那天的日记中,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记载:“昨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
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
”
“别敬”是旧时贿赂的讳称。
清代京官,职位较地方官为清贵,收入却远逊之。
地方官除了薪俸以及政府发给的养廉银(京官无此收入)以外,各种灰色收入更是大笔进项。
由于京官能影响地方官的铨评升降,其喜怒直接关乎他们的乌纱帽,因此京官与地方官之间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
大小京官,莫不仰给于地方官之“别敬”。
地方官因迁调而进京述职,或京官外放为地方官临走向相关官员告别,都要赠送财礼,这就是“别敬”。
曾国藩这则日记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逐利是人的本性,连竭力追求人格完善的大儒曾国藩也不能例外。
在欲望面前,放纵还是自省,检验着一个人的精神向度和品格高下。
品德高洁的人,当好利之心如火苗蹿起时,应该像曾国藩那样,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剖析众多贪腐案例,自坠深渊者都缺少这三种能力,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终成千古之恨。
张宏杰在《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一书中感叹,曾国藩在京为官13年,收入低,开销大,怎一个穷字了得。
当清官是痛苦的。
在家书中,他也描述过自己这种天天为钱发愁的苦恼:“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
所以不能者,一则京账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当时的曾国藩,已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堂堂的副部级干部,想给他送“别敬”的官员肯定不在少数。
但他对自己约束很严,曾立下“不靠做官发财”的誓言,所以尽管偶尔也心生羡慕,但行动上决不搞这一套。
他还告诫家人,欲望无止境,做人要知足。
《老子》有言:“故知足
之足,常足矣。
”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会导致欲火燎原、不可收拾。
掌握公权的人,一定要谨防贪欲之害,洁身自好,清廉自律,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当官发财,应该两道,自古皆然。
曾国藩日记还启示我们,因为人性中有好利的弱点,所以个体的人都可能靠不住,从历史的教训和经验来看,有效的监管机制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反腐之道,建设清廉社会,一定要靠制度管人、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