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一)简要复述简要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
简要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课文线索。
不少课文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课文的线索进行复述是简要复述最主要的方法。
如《最后的玉米》以玉米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描写的。
复述时,要指导学生抓住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连连叹气、抱怨、感激”进行复述。
2、短文填空。
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只说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省略不说。
如《粽子》一课,可以给学生一道填空题:粽子的形状( ),它是用( )做成的,它的味道( )。
听大人说,吃粽子是为了( )。
学生能将空白处用自己的话填完整,也就是对课文进行了复述。
(二)详细复述详细复述要尽量忠实于材料,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
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画图复述。
就是将课文主要内容用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
如《跳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走到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拿帽子,在船长用枪瞄准他的情况下跳入大海而得救的故事。
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
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
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讲了三个小故事,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三个小故事概括成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再让学生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进行复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就更容易复述了。
3、抓关键词复述。
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
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复述方法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复述方法复述课文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训练让学生逐步做到自信地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复述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复述方法一、详细复述详细复述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还原原文的复述。
这样复述就是要求根据文章的顺序做出最清楚、明白、连贯的表述。
教师一般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1)看图复述。
低年级本文中的插图比较多,基本上是一幅图就是课文一个自然段,依据图就可以较为详细地复述课文内容了。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2)列提纲复述。
这种复述方法较多用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
在进行这类课文的复述时,我总是指导学生把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写成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
因为提纲可以揭示文章的标题,也就是段意。
例如:《陶校长的演讲》列出提纲:第一问:身体有没有进步?为什么这么问?怎样让身体有进步? 第二问:学问有没有进步?为什么这么问?怎样让学问有进步?第三问:工作…… 第四问:道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清层次,列出提纲,让学生结合课文便能很快将这篇演讲稿复述出来。
(3)对照重要词语复述。
这是指抓住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反映课文内容的重要词语,抄记在本子上,并将其有顺序地排列出来,作为复述的支持点和连接点。
然后根据这些词语记忆扩充,把要复述的课文或片断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详细复述。
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复述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
学完《哪吒闹海》,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并理清顺序,弄清各段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复述,同时出示关键词语,要求学生注意用上这些词语,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带上……法宝”、“跳进大海”、“取下”、“摆”、“掀起”、“摇晃”等,第三、四自然段中的“举起……便砍”、“机灵”、“一闪”、“一下”、“气冲冲”、“举枪便刺”等;最后指名在班中练习复述,要求学生复述得有条理,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之复述策略例谈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之复述策略例谈发布时间:2023-05-09T06:44:38.0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2期作者:周舟[导读] 目前我市五年级和六年级是学习人教版教科书的,2019年秋季开始衔接使用统编教科书时,部分复述要求会因此而缺学。
缺失的复述要求该如何补教?两个年级补学的内容和时间又该如何安排呢?无疑要立足学生基础,关注语文要素,借助其他课型和课外阅读,循序渐进地,提前补学。
(乐清市翁垟第五小学 325600)【摘要】目前我市五年级和六年级是学习人教版教科书的,2019年秋季开始衔接使用统编教科书时,部分复述要求会因此而缺学。
缺失的复述要求该如何补教?两个年级补学的内容和时间又该如何安排呢?无疑要立足学生基础,关注语文要素,借助其他课型和课外阅读,循序渐进地,提前补学。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复述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4-168-02自2016年秋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一年级新生中投入使用开始,已经过去了3年半,四年级及以下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这套教材。
但是,在2019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教科书,原先使用人教版语文课本的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要中断原先使用的教材,第一次接触这套在量级和序级上与人教版教科书专题内容有差异的教科书。
从教科书衔接使用的实践层面来看,很有必要对衔接年级的师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帮助师生补教、补学,解决实际问题。
鉴于笔者能力和时间的考量,本文只针对两套教学书对“复述”内容的差异作补教策略叙述。
一、存在问题复述,是基于文本的个性表达,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第二学段(3—4年级)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及教学策略作者:李宇星来源:《牡丹》2017年第27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年版)中要求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依据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和基础写作学等基本理论,探讨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感知文章的大意、感悟和领会文章的关键性内容或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关注学段差异、突出文体特点和摒弃平均用力,力求教学的横向联系等教学实施策略。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教师生搬硬套《新课标》,只关注到局部,不能关注到整体。
有的教师认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仅停留在第二学段,忽视了其他学段,尤其是第一学段,甚至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忽视这一环节,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有的教师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过渡环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教师则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因而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进而不能收到长远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现象,都是阅读教学不到位的表现。
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标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把握”一词的理解是:掌握、抓住(抽象的东西)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解释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阅读文章,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
作为教师,要特别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形式的概括(一)叙事类文章,不拘一格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是小学最常见的一种文体。
抓好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差不多是抓好了整个小学阶段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理清思路,提取要素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显然,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
而叙述性文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四个要素。
其中事情又由起因、经过、结果组成。
在概括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这样的句式,通过提取主要信息来概括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春秋末期,地点是楚国,人物是齐国大夫晏子、楚王,事件是在晏子出使楚国期间,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聪明回击。
把这四要素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尊严。
2.串联情节,标题概括情节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情节便不能称为记叙文。
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然要有“波澜”,也就是起伏的情节。
因此,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概括,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小标题概括法。
巧用标题概括,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概括。
3.巧用词语,辐射感知文章由句子组成,句子则由一个个词语所组成。
词语的出示既可以作为初读环节中字音、字形、字义的检查,也可以作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一个媒介。
①以一个词语辐射温州市小语教研员曹鸿飞老师在执教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时,通过“按图索骥”这个词语的理解,用一句话“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引申出课文内容,以一点辐射到全文,真可谓是妙举。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复述训练策略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复述训练策略作者:李玉仪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0期【摘要】复述作为中小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使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从一至六年级统编版教材的安排发现,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复述教学有迹可循,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梳理文脉、借助支架、提取关键三个方面探讨育人价值视野下复述训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育人价值;复述训练;教学策略复述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课本要求下,学生借助言语材料和表达能力,将文本教材内容中原有的逻辑结构打破,按照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的说与写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材编排特点思考纵观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复述分为三种类型:详细复述、简要复述以及创造性复述。
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复述的训练主要集中在四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
下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的编排:第四单元的课后练习则从不同角度对复述训练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则对简要复述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复习巩固。
此单元着重训练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对课文进行简要的复述。
从以上对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复述训练培养的分析,不难发现本册教材的复述目标从详细复述逐步转向简要复述、按顺序进行复述,符合中年级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
由于跨度大且复述的故事篇幅长、情节复杂,教师应遵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多角度反复练习。
二、复述训练中的育人价值内涵育人价值是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
《“新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提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于借助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其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三个角度挖掘。
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阅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21—0074—0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就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的能力,作为学生在三、四年级需要掌握的一项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前提。
本文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就学生在掌握这一能力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即第一步提炼文本信息,第二步按照顺序串联,并就如何提炼信息,如何按顺序串联,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指导,从而为学生概括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了抓手。
一、教材中关于叙事类文章编排意图的研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统编教材在三年级就提出“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接下来更是在不同年级的相关单元内于不同板块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安排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这一能力。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读中就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七单元中又提出“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同样是“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就一件事而言,第七单元则是就几件事而言,难度在不断增加。
对于掌握这些短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教材还在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做了这样的总结:1.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总结了三条,可是具体的方法只有一个,即“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而另外两条只是起辅助作用,不是具体的方法。
到了四年级下册,在第六单元的导读中又进一步提出“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更在本单元《小英雄雨来》的课后设置了这样的思考练习题:“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主要内容”进行练习,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提出:“只要把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全局式架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度解读策略——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
文苑·教2021.032019年教育部发布通知将自秋季开学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语文教材为部编版教材,改变了一纲多本的现状,实现一纲一本。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凸显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并对学生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需要一种整体意识,进行全局架构的解读和教学。
一、建立框架:精准解读课标精准理解课程标准,是科学解读教材的前提。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
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既要关注工具性,又要着眼于人文性。
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教师既要从生字词的掌握、阅读速度和概括主要内容等工具性的角度解读教材;又要从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英雄人物的形象、弘扬爱国精神等人文性的角度解读教材。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需要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能顾此失彼。
其次,《标准》列出三至四年级学生的学段阅读目标:提出阅读时不懂之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掌握关键句的表达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
教师在解读《小英雄雨来》时,可以清晰知晓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三年级、四年级上册时,学生已经在理解不懂的词句、体会关键句的作用、把握文章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
而《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革命题材的长课文,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长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并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对本学段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目标水平的熟稔,能助益教材解读时策略性思维的形成。
二、捕获核心:解读语文要素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设置单元要素时非常关注学段之间的递进和衔接,让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循序渐进的感知与学习,使其语文核心能力得到梯度生长。
[1]《小英雄雨来》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包括《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这三篇课文。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去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如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展示有趣的图片或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神话故事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对神话世界充满向往,从而更愿意去探究课文中盘古开天地的神奇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加强字词基础,提升理解能力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字词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要注重对四年级学生字词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字词的含义、用法。
比如,可以运用字形分析、组词造句、近义词反义词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崛起”这个词就是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崛起”的含义,以及周恩来为何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三、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包括读音准确、语调恰当、语速适中、停顿合理等。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四年级语文教案《抓住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并能够正确理解和搭配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主旨。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正确理解并抓住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进行正确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5分钟)1.教师可以先用一些有趣的事例或引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他们的意义。
二、导入主题(5分钟)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主题,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抓住主要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主要内容吗?它在我们的阅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2.引导学生讨论,确保学生对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三、正式学习(30分钟)1.教师将课文在课件上呈现出来,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标题和段落的标题,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带领学生用停顿、提问、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解释每个段落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有关的词语,帮助学生找到主题句。
5.教师提醒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主旨的句子。
6.教师运用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课文中提取出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
四、操练与巩固(30分钟)1.教师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尝试抓住主要内容,并从中找出主题句和能够表达主旨的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给出肯定和建议。
4.教师出示多篇课文,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并抓住主要内容,总结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5.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和意见。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抓住主要内容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几点策略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点策略摘要: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概括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谈了几点策略,主要有抓构架、抓场景、抓人物、抓词语等四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概括能力阅读理解策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读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讲讲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往往不知从何谈起,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分不清主次,不能完整表达。
我们平时总是高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概括能力就是阅读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二学段对阅读能力做了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
在第三学段中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做了相应要求: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出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对诗歌要能大体把握诗意;对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
由此可见,对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包含在阅读能力之中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主要以叙事性文章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谈几点策略。
一、抓事件构架对于叙事性文章来说,肯定会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让学生先分别找出这几部分,在逐部分地去概括。
这就是化难为易,再各个击破的方法,最后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实录《童年的发现》举例:师:这个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生:起因是我发现自己在梦中飞行。
师:用四个字总结。
生:梦中飞行。
生:结果是我在生物课上证实了猜测,笑出声来,被轰出教室师:用四个字总结。
生:轰出教室师:那谁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中间部分,既经过是什么?(因为这个故事的经过有些曲折,因此我让学生最后说,重点概括经过)学生沉默。
师:当我发现自己能梦中飞行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生:去问老师师:老师给出满意的答案吗?生:没有师:他又怎样做?找到答案了吗?生:自己想,想出来了。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简要复述探析——以《西门豹治邺》教学策略为例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简要复述探析——以《西门豹治邺》教学策略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3T03:57:53.748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1月作者:王欣悦[导读] 复述是学生厘清课文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发展逻辑性思维、提升表达品质的有效举措,也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语文能力。
纵观教材阶段内容的编排,统编语文教材在要求复述的前提下进行了分层策略指导,形成了一条学之有序的复述长线:三年级借助表格、图文信息等复述故事。
四年级建构情节梯,简要复述故事;五年级借助思维导图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样的编排既延续了原有的复述能力,又对复述能力的延续提出了要求,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进行了综合性的指导。
本文重点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进行了探析,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
王欣悦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摘要】复述是学生厘清课文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发展逻辑性思维、提升表达品质的有效举措,也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语文能力。
纵观教材阶段内容的编排,统编语文教材在要求复述的前提下进行了分层策略指导,形成了一条学之有序的复述长线:三年级借助表格、图文信息等复述故事。
四年级建构情节梯,简要复述故事;五年级借助思维导图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样的编排既延续了原有的复述能力,又对复述能力的延续提出了要求,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进行了综合性的指导。
本文重点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进行了探析,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要素;简要复述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23)1-171-02复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复述法是借助对既定文字的“半创造性”的表达类练习,介于照本宣科的朗读和凭空创作的“口头作文”二者之间,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自主、创新的文字表述提供桥梁。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一)简要复述简要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
简要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课文线索。
不少课文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课文的线索进行复述是简要复述最主要的方法。
如《最后的玉米》以玉米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描写的。
复述时,要指导学生抓住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连连叹气、抱怨、感激”进行复述。
2、短文填空。
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只说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省略不说。
如《粽子》一课,可以给学生一道填空题:粽子的形状(),它是用( )做成的,它的味道( )。
听大人说,吃粽子是为了( )。
学生能将空白处用自己的话填完整,也就是对课文进行了复述。
(二)详细复述详细复述要尽量忠实于材料,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
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画图复述。
就是将课文主要内容用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
如《跳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走到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拿帽子,在船长用枪瞄准他的情况下跳入大海而得救的故事。
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
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
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讲了三个小故事,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三个小故事概括成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再让学生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进行复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就更容易复述了。
3、抓关键词复述。
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
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
六年级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 段意合并法:首先对文章进行分段,然后总结出每段的段意,最后将段意合并起来,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串联法:这个方法适用于记叙文,尤其是写人或叙事类文章。
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要素,然后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 问题概括法:在阅读文章时,不断提问,然后从答案中找出文章的重点内容。
例如,文章讲了谁?他做了什么?结果如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标题扩充法:如果文章有标题,可以先对标题进行扩充,然后根据扩充的内容去阅读文章,这样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 取主去次法: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忽略次要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快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6. 提纲挈领法:如果文章较长,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每个部分的关键句或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句或关键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确保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复杂或冗长。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遗漏重要的信息,确保概括的内容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旨。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进入中段以后,我们就发现学生的弱项为阅读理解,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有三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关。
因此本学期我们的研讨主题是围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展开的,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次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分享:一、项目框架和研究人员二、理性分析(xxx xxx)(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全面实行的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要求小学语文要重视阅读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得到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
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迁移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手段的影响,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均衡发展形成制约,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创新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在它的训练形成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做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形成。
2011版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
(二)阅读教学的需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小学中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
策略与要素结合,让复述能力步步主长——以《猎人海力布》为例
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脉络,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 阅读时批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理解、 体会。
能,是一场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旅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课外阅 读带来的精彩吧!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隐性的技策略与要素结合,让复述能力步步主长—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徐新昱新版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 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本文以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浅谈如何在课堂中逐步提高学 生的复述能力。
一、 借助人物关系图,构建复述的框架了解课文,是进行复述的前提。
为了帮助学 生提炼课文主要内容,我在课堂中采用了梳理人 物关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回忆文中出现的人物,将故事的主要人物放在画面中心,次要人物 按照他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环绕在四周,将他们之间的关系简要地标识出来,这张图就成 为学生概述文章的支架。
这也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让同学们的复述更加高效简洁。
二、 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情,找准复 述的生长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语言 描写和人物的心情变化,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的积累,同时加 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1.聆听语言本课中人物的语言对推动故事情节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弓【导学生去品读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挖掘课 文描写之外的重要信息。
第一个问题是:这是一块怎样的宝石?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聚焦小白蛇的语言 描写。
第一处小白蛇的语言,我扣住“酬谢”,引 导学生读出感激之情,并概括出宝石的神力一一能让人听懂动物语言。
第二处小白蛇的语言则交待出宝石的禁忌一不能说出通过宝石所听到的动物的话。
我追问学生:这样的嘱咐在文中仅出现了一次吗?帮助学生理解“再三叮嘱”这一词语,并 从“马上”“永远不能复活”这些关键词中体会这一禁忌的重要性。
浅议记事类课文概括的策略
浅议记事类课文概括的策略作者:王云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6年第7期江苏兴化市实验小学(225700)王云[摘要]小学阅读教学中,记事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教师可运用课题扩展法、段意汇总法、信息重组法、要素提炼法、人物对比法、问题概括法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记事类课文概括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9-039记事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讲述一件事情。
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故事大意,掌握故事要素,顺利复述课文。
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整个故事肢解得七零八落,导致学生复述时,叙述过程不够清楚,或者说得不完整。
当然,这也与少数教师缺少教学方法有关。
笔者结合实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重点谈谈记事类课文教学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课题扩展法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文章的题目往往就决定了课文的内容,有的还直接表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
针对记事类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研读题目,挖掘题目中概括课文的要素,通过提问方式或者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课文题目进行适度拓展,从而完整地概括出整个故事内容。
比如《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题目就非常简洁,点出了人物——徐悲鸿,主要事件——励志学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题目中主要突出哪个词?研读课文,说说围绕“励志”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情?这样围绕题目步步展开,学生就能完整地概括出整篇课文。
策略二:段意汇总法课文是由段落小节组成的,每个段落都有一定的意思。
因而教师要重视段落关系,甚至可以通过概括段落大意来提炼课文主要内容。
比如一些记事类课文,从题目上看,不好直接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每个段落大意进行提炼,然后加以汇总,最后提炼出整篇课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
能力。
作为教师,要特别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形式的概括
叙事类文章,不拘一格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
种文体。
它是小学最常见的一种文体。
抓好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差不多是抓好了
整个小学阶段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理清思路,提取要素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显然,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
而叙述性文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四个要素。
其中事情又由起因、经过、结果组成。
在概括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什
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这样的句式,通过提取主要信息来概括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五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春秋末期,地点是楚国,人物是齐国大夫晏子、楚王,事件是在晏子出使楚国期间,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聪明回击。
把这四要素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尊严。
2.串联情节,标题概括
情节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情节
便不能称为记叙文。
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然要有“波澜”,也就是起伏的情节。
因此,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概括,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小标题概括法。
让我们来看人教版四一篇课文的小标题。
巧用标题概括,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概括。
3.巧用词语,辐射感知
文章由句子组成,句子则由一个个词语所组成。
词语的出示既可以作为初读环节中字音、字形、字义的检查,也可以作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一个媒介。
①以一个词语辐射
温州市小语教研员曹鸿飞老师在执教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时,通过“按图索骥”这个词语的理解,用一句话“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引申出课文内容,以一点辐射到全文,真可谓是妙举。
②以一串词语辐射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上过四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老师在字词检查关的第二次出示了这样一组词:
在纠正学生字音后,徐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这四个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通过人物关系的箭头标示,再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降低了概括的难度,也实现了词语的活用。
说明性文章,善用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