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总论(一)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第九版 第一章 总论

《传染病学》第九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prion)、病毒(virus)、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支原体(mycoplasma)、细菌(bacteria)、真菌(fungus)、螺旋体(spiro-chete)和寄生虫(parasite),如原虫(protozoa)、蠕虫(helminth)、医学昆虫(medical insect)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重点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做到防治结合。

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包括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

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甚至改写过人类历史。

人类在与传染病较量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战果,19世纪以来,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推动了生命科学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疫苗的研究诞生了感染免疫学,奠定了免疫学的理论基础,已用来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Koch法则”明确了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病原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其他许多疾病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

正是由于上述辉煌战果,加上社会文明的推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逐渐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占了上风。

20世纪70年代西方医学界一度认为,传染病正在消亡。

传染病学总论新 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新 ppt课件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吞噬作用:吞噬细胞 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
TNF、IL等
17
㈡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属于获得性免疫,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 的免疫;
• 免疫作用有针对性,通常指针对一种传染病; • 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且属于主动免疫。 • 包括:细胞免疫
传染病学总论新 ppt课件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 三:传染病的特征 四:传染病的诊断 五.传染病的治疗 六、预防 七、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介绍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 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 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一 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人体和病
原体处于相持状态时,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这 个相持阶段可称为潜在性感染。当抵抗力降低时, 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如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等
• (特点:潜伏期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 外)
(3)传染过程病原体的作用
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 侵袭力(invasiveness)
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
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即患传染病。
• 4.病原体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侵入人体之后,
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 现任何疾病表现称之为病原体携带状态。
• (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又能排出病原体而具 有传染性)

传染病学第九版第一章总论(一)

传染病学第九版第一章总论(一)

传染病学(第9版)
二、临床特点
3. 症状明显期 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充分表现特有症状和体征 为许多急性传染病所共有 某些传染病可缺如,即顿挫型
4. 恢复期 convalescent period
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
传染病学(第9版)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natural factors

— 地理, 气象, 生态
— 疫源地
— 自然疫源型传染病/人兽共患病 zoonosis (鼠疫, 螺旋体病, 人禽流感)
社会因素 social factors

—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生活条件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
1. 微生物的发现
2. 免疫学的兴起
3. 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应用 4. 感染病学理论的形成
消灭或基本控制 —— 天花,脊髓灰质炎
传染病学(第9版)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一)新发感染病
新发现的感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 外毒素
— 内毒素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 根据病情分类:轻型、中型、重型、极重 型资料 • 临床资料 • 实验室资料和其他资料
传染病的治疗
• 一般性治疗:隔离、休息、饮食、护理、 对症和支持治疗;
• 病原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血清疗法、 菌苗疗法;
• 免疫调节治疗 • 中医治疗 • 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治疗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病原体的入侵(血液、淋巴、胎盘;皮肤、 粘膜等)
• 病原体在体内蔓延繁殖(直接蔓延、血液 或淋巴扩散;特异性定位)
• 组织损伤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反应、变态反应的作用)
传染病三要素
• 传染源(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病原体 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 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其他)
•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 病程经过: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 临床表现: 1、发热 2、发疹(皮疹的种类和鉴别) 3、中毒症状(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
以上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临床类型
• 根据发病性质和病程经过分类:急性、亚 急性、慢性;
•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典型、不典型(非典 型);
总论
• 什么是传染 •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传染病的特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传染
• 定义: 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袭
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 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简称传; • 传染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传染过程中的五种情况
• 病原体被人体消灭或被排除体外 • 隐形感染 • 潜在性或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携带状态 • 显性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力,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4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原则及实施方法
制定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
实施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选择依据及效果评价
选择依据
疫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性、人群免疫状况、社会经济条件
效果评价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病原体消除或控制、社会经济负担减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案例分析:成功控制某次重大疫情
案例介绍
某次重大疫情爆发,经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控制措施
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病例救治和流 行病学调查;社区和单位加强人员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个人注意个人卫生和 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技术观 察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优点是 无创、可视化,缺点是对设备 要求高,费用较贵。
治疗原则制定依据及实施过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等。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过程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发疹
➢皮疹的分布亦不尽相同:水痘主要分布于躯
干,天花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
➢出疹也有一定顺序:麻疹——耳后、面部、
躯干、四肢;幼儿急疹——初起于躯干,很快 波及全身;水痘——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步 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
至数周
➢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
正常;亦可在一天之内降至正常,多伴大汗
四、传染病的特征
4.2.2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发热(fever)
➢常见热型有如下几种: ➢稽留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伤寒 ➢驰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
未达正常;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 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
❖潜伏性感染 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
❖病原携带状态 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

多可痊愈、并获得保护性的免疫力
部分成为病原携带者
部分可成为慢性患者
一、感染与免疫
1.2 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过性感染 某些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
地理、气象、生态等条件
三、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3.2 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文化 水平等
四、传染病的特征
4.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
是用作确定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四、传染病的特征
4.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一、感染与免疫
1.3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二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寄生虫病 和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地理 气象 生态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
ppt课件
29
一 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季节分布 地区分布 不同人群

外来性
地方性

ppt课件
散发 暴发 流行 大流行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传播途径
病原体的致病力
机体的免疫功能
外界因素
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屏障 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被动免疫 无或轻微组织损伤 特异性主动免疫 无临床表现
仅有免疫学改变 大多数获得特异性 主动免疫 少数转变为病原携 带状态
带病毒者 带菌者 带虫者 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 急性与慢性携带者 不显临床症状 排出病原体 重要p传pt课染件 源
终生免疫 暂时免疫 无保护性免疫
30
再感染:同一种传染病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间隙 再度感染,如菌痢、感冒。
重复感染:疾病尚在进行过程中,同一种病原体再 度侵袭而又感染,在血吸虫病、丝虫病中较为常见, 是发展为重症的主要原因,因其感染后通常不产生 保护性免疫。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03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血 液传播等。
传染病的分类
01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等。
02 根据病原体分类
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03 根据传染性强弱分类
分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症状
发热
大多数传染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不同疾 病发热特点不同。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01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展。
02
新型疫苗技术不断涌现,如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为
快速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疫苗的研发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等阶段
03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传染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传染病病原体不断变异和耐药性的出现,治 01 疗药物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病毒在密闭环境中传 播。
04
传染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通过 抑制或杀灭细菌来减轻感 染症状。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感染,通过阻止
病毒复制来减轻病情。
02 抗寄生虫药物
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通 过杀死或驱除寄生虫来达 到治疗目的。
04 免疫调节剂
类。
接种程序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地区流行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程序,确保 疫苗接种效果。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症、接 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避免接触眼、鼻和嘴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直接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溶解,鼠疫—炎 症致组织坏死。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17
ppt课件.
携带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ppt课件.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ppt课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ppt课件.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2024年度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2024年度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2024/2/2
免疫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如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凝集试验 等。
一般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 查等,可反映机体的感染 状况和器官功能。
15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X线检查
对肺部传染病如肺结核、 肺炎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2024/2/2
CT和MRI
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 围,如脑炎、肝炎等。
2024/2/2
传染病防控策略的持续优化
根据传染病防控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进展,持续优化传染病防控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31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01
深入学习和掌握专 业知识
不断学习和掌握传染病学领域的 最新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专业 素养。
02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和培训活动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 与同行专家深入交流,拓宽视野 。
和给药途径等。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降 低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
的风险。
2024/2/2
19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退热治疗
对发热患者,可选用适 当的退热药物,同时注 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脱水。
2024/2/2
呼吸支持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患者,及时给予氧疗、 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
超声检查
对肝脓肿、腹膜炎等腹部 传染病有辅助诊断作用。
16
鉴别诊断思路与技巧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和疫 苗接种史等。
仔细体格检查
注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体征,以及 肝脾肿大等腹部体征。
2024/2/2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 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灭或基本控制 —— 天花,脊髓灰质炎
传染病学(第9版)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一)新发感染病
新发现的感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
再发的老感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近年来导致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3. 显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 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 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4. 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 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 环境 、药物 、遗传
变异类型
— 致病力变异 — 抗原性变异 — 耐药性变异
传染病学(第9版)
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保护性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
➢ 非特异性免疫 — 天然屏障 natural barrier —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 体液因子 humoral factors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cell-mediated immunity — 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
➢ 公元前1200年,古埃及木乃伊脸面上长 有脓疱性病灶,与天花相关
➢ 公元前13世纪,我国甲骨文中已记载 “虫、蛊、疟疾”等疾病
传染病反复暴发流行
➢ 鼠疫——称霸中世纪的死神 ➢ 天花——与鼠疫比肩 ➢ 流感——魔鬼的大规模侵入 ➢ 霍乱——对全球的永久性威胁 ➢ 艾滋病——“超级癌症” ➢ 埃博拉病——最凶悍的病毒病
环境
影响生存能力 适应
病原体
构成传染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 elimination of pathogen 非特异性防御能力 特异性免疫功能
— 主动免疫 — 被动免疫
2. 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 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 检查才能发现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5. 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 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
传染病学(第9版)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可以转变
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能表达受体(定植因子)和小肠细胞结合
通过细菌表面成分(如伤寒沙门菌Vi抗原)抑制吞噬而促进病原体扩散
2. 毒力
毒素 toxins
— 外毒素
— 内毒素
其他毒力因子
— 穿透能力
— 侵袭能力
— 溶组织能力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3. 数量
同一种传染病,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不同的传染病,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4. 变异性 变异因素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1. 侵袭力 invasiveness 2. 毒力 virulence 3. 数量 quantity 4. 变异性 variability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 侵袭力
直接侵入人体
先黏附于肠或支气管黏膜表面,再侵入组织细胞,如志贺菌、结核分枝杆
变态反应:促进病理改变
— 特异性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传染病学(第9版)
城市化进程 气候及生态环境的改变 自然灾害 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国际旅行与贸易全球化 老龄化及免疫虚损人群的增多 烈性微生物的散布 医源性感染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感染病有可能随之“周游列国”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感染的概念
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与联系
感染(infection)和传染(communication)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传染病学(第9版)
对新发/特发感染病形成原因的思考
1. 微生物进化和变异
逃逸机体免疫 增加致病性
艾滋病毒
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疱疹病毒
O139霍乱弧菌
O157︰H7大肠 埃希菌
柯萨奇病毒-B3
产生抗药性 结核杆菌 肠杆菌科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疟原虫
现有抗菌药物越来越“力不从心”
2. 社会、环境、行为因素
传染病学(第9版)
历回顾
传染病暴发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
➢ 传染病只能控制,不可能彻底消灭 ➢ 传染病的暴发与人类侵犯自然相关 ➢ 忽略对传染病的防控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反复流行,但每次格局在变 ➢ 正确的策略应当是预防为主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
1. 微生物的发现 2. 免疫学的兴起 3. 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应用 4. 感染病学理论的形成
传染病学(第9版)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二)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符合再发的老感染病病原体的特点
➢ 但近年来已导致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
符合新发现的感染病病原体的特点
➢ 基因已经发生突变
传染病学(第9版)
当代社会面临的传染病压力
(三)生物恐怖 bioterrorism
— 病原体可被用作生物武器 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学(第9版)
历史回顾
传染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
➢ 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雕像上的下肢萎 缩和畸形,与脊髓灰质炎相关
人体 ➢ 感染是指病原体导致人体发病的过程 ➢ 传染是指病原体在不同个体间转移的过程
感染病和传染病
➢ 各种病原生物所导致的疾病都属于感染病,其包含了传染病 ➢ 具有传染性,容易在人群间传播的疾病属于传染病
国内学科领域的误解
➢ “感染又叫传染”在部分医学书籍中出现 ➢ “infectious diseases”被翻译成“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