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d1b47696ad02de80d5d840c0.png)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dūnyí • 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人,字茂叔,著 名的哲学家。他一生为人 清廉正直,任职南康太守 时,在官衙旁挖池种莲, 每当茶余饭后,或独身一 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 赏花品茗,并写下了千古 美文——《爱莲说》。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 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小组合作交流)
1、生长环境:“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
品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蕃 fán 多
淤 yū淤泥
濯 zhuó 洗涤
亵 xiè 亲近
而不庄重
鲜 xiǎn 少
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dūnyí • 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人,字茂叔,著 名的哲学家。他一生为人 清廉正直,任职南康太守 时,在官衙旁挖池种莲, 每当茶余饭后,或独身一 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 赏花品茗,并写下了千古 美文——《爱莲说》。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 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小组合作交流)
1、生长环境:“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
品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蕃 fán 多
淤 yū淤泥
濯 zhuó 洗涤
亵 xiè 亲近
而不庄重
鲜 xiǎn 少
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公开课示范课课件获奖PPT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公开课示范课课件获奖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67f05927284b73f2425077.png)
君子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攀附权贵 独立高洁 美名远扬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君子的品德
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生态环境
君子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生活态度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
5、借赞美莲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种写法叫什么?
写法
托 物
言志
君子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写菊为了正衬莲的脱俗。
本文主要写爱连,为什么要谈到牡丹?
牡丹,富贵的象征 。暗含世人对富贵 的追逐,对名利的追逐。
写牡丹为了反衬莲脱俗。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菊
正 衬
隐逸
惜
生态环境
莲
托 物 言 志
3、亭亭净植( B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 A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A ) A、品德高尚、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 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莲的美好形象
不 蔓 不 枝
莲
描写角度
生长环境
枝
体态香气
不 蔓 不
风度气质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精品课件--爱莲说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精品课件--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b9e51ec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0.png)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地,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fán多
唐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沾染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随机检测:
很
多
我
洗涤
更,越发
少
当
清水
树立
(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自学提纲二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温馨提示:结合莲的品质或特点思考)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目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周敦颐独爱莲花,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社会风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采用了衬托、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亲近而不庄重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地,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fán多
唐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沾染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随机检测:
很
多
我
洗涤
更,越发
少
当
清水
树立
(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自学提纲二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温馨提示:结合莲的品质或特点思考)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目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周敦颐独爱莲花,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社会风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采用了衬托、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爱莲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ppt课件
![爱莲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1039b983d049649b66583b.png)
【温馨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堂课,都 是一个挑战的舞台。每一次积极的思考和展示,都 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锻造,都能为你的成长积攒 一缕光芒!今天的课堂就是每一位同学梦想的舞台。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阔,让我们的心灵在课堂 上自由飞翔,勇敢挑战自我!
1
赏 莲
2
爱莲说
周敦颐
3
【目标引领】
12
第三步:品读
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君子
A
自尊自爱
H
不同流合污
B
仪态庄重
E
美名远扬
F
独立高洁
G
不攀附权贵
D
内心通达行为
正直
C
A、莲 B、出淤泥而不染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E、濯清莲而不妖 F、香远益清 G、亭亭净植 H、可远观而不可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焉
13
1.第一段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文章却又写了 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用?
8
第二步:译读
晓畅字句——边默读 课文,边借助文中注释或 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把有 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9
【自学成果展示】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蕃( 多 )淤泥( 污泥)濯( 洗涤) 妖(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植(立 )亵玩( 玩弄 )隐逸( 隐居的人)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鲜( 少 ) 宜( 应当)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
独立自学
第一步:认读
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 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 声音饱满响亮。
5
说
“说”:一种议论性 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 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感想。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堂课,都 是一个挑战的舞台。每一次积极的思考和展示,都 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锻造,都能为你的成长积攒 一缕光芒!今天的课堂就是每一位同学梦想的舞台。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阔,让我们的心灵在课堂 上自由飞翔,勇敢挑战自我!
1
赏 莲
2
爱莲说
周敦颐
3
【目标引领】
12
第三步:品读
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君子
A
自尊自爱
H
不同流合污
B
仪态庄重
E
美名远扬
F
独立高洁
G
不攀附权贵
D
内心通达行为
正直
C
A、莲 B、出淤泥而不染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E、濯清莲而不妖 F、香远益清 G、亭亭净植 H、可远观而不可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焉
13
1.第一段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文章却又写了 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用?
8
第二步:译读
晓畅字句——边默读 课文,边借助文中注释或 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把有 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9
【自学成果展示】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蕃( 多 )淤泥( 污泥)濯( 洗涤) 妖(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植(立 )亵玩( 玩弄 )隐逸( 隐居的人)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鲜( 少 ) 宜( 应当)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
独立自学
第一步:认读
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 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 声音饱满响亮。
5
说
“说”:一种议论性 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 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感想。
七年级下《爱莲说 》课件 (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语文PPT
![七年级下《爱莲说 》课件 (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语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0b8e3558f5f61fb63666d6.png)
课文赏析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独,唯独;爱,喜爱,喜欢;自,自从; 甚,很。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 牡丹。
课文赏析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予,我;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但是;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 (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 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2 贰
字词积累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字
字词积累
•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鎏(liú)金 •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玉玺(xǐ) •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诏(zhào)书 • 肃穆(mù) 上谕(yù) 额枋(fāng) 藻井(zǎo) 垂脊(jǐ) •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修缮(shàn) 迥然不同(jiǒng)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 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 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 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 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 “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 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 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 穷,发人深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2566bbf5335a8102d220e2.png)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品悟中心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 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 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 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 恶浊世风的鄙弃。
壹 悉爱莲之人
周敦颐博学多识,胸 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 心。《爱莲说》是他担任南 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 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 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 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 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 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 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
写下了著名“的爱《莲爱说莲说”》:。论说一下喜爱莲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慨叹当时 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 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陆 悟爱莲之情
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想表达什么?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 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 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柒 做如莲之人
《爱莲说》中“莲出淤泥而不染”, 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不起决定作用,《陋 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 强调交友的重要性,请你也谈谈环境和人 的关系。
壹 悉爱莲之人
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 处,他曾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 有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黄庭坚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
周敦颐(宋) “濂溪先生”
壹 悉爱莲之人
周敦颐:北宋著 名哲学家。字茂 叔,道州营道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 峰下建濂溪书堂 讲学,世称“濂 溪先生”。他是 宋代理学的创始 人,著有《周元 公集》。
品悟中心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 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 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 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 恶浊世风的鄙弃。
壹 悉爱莲之人
周敦颐博学多识,胸 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 心。《爱莲说》是他担任南 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 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 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 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 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 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 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
写下了著名“的爱《莲爱说莲说”》:。论说一下喜爱莲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慨叹当时 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 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陆 悟爱莲之情
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想表达什么?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 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 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柒 做如莲之人
《爱莲说》中“莲出淤泥而不染”, 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不起决定作用,《陋 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 强调交友的重要性,请你也谈谈环境和人 的关系。
壹 悉爱莲之人
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 处,他曾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 有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黄庭坚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
周敦颐(宋) “濂溪先生”
壹 悉爱莲之人
周敦颐:北宋著 名哲学家。字茂 叔,道州营道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 峰下建濂溪书堂 讲学,世称“濂 溪先生”。他是 宋代理学的创始 人,著有《周元 公集》。
人教初中语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初中语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a2c4f0d5bbfd0a79567392.png)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 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莲花——君子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菊花——隐逸者 志向高洁 隐居避世
牡丹——富贵者 贪慕荣华 追名逐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风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不妖媚,不炫耀,朴实。
高洁、质朴
正直豁达;不趋炎附势。 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 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 花的喜爱,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 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菊
陶渊明独爱
牡丹
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 么先写它们?
菊
牡丹
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 高避世
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说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读 文言文朗读要求
01
读准字音
02
语调舒缓
03
注意抑扬顿挫, 要有高低起伏
04
读出感情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逸yì 噫yī 鲜xiǎn
《爱莲说》课件比赛一等奖
![《爱莲说》课件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ac25c43be23482fb4da4c36.png)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 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返回主页
初 读 闻 莲 香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齐读课文。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要求读正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堂”,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周元
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
书》。
返回主页
检查预习
读一读 颐(
yí ) yū ) yì )
甚蕃( fán )
淤泥(
蔓( màn)
濯清涟(zhuó ) 噫(
亵玩( xiâ) 隐逸(
yī )
返回主页
鲜有闻( xiǎn)
检查预习
的
词语释 义很 多
唯独,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我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沾染(污秽) 洗涤 美丽而不端 生蔓 长枝 庄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远播 更 却 亲近而不庄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认为 少,很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唉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应当、应该 多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返回主页
检查预习
句翻译
重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池塘的) 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返回主页
初 读 闻 莲 香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齐读课文。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要求读正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堂”,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周元
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
书》。
返回主页
检查预习
读一读 颐(
yí ) yū ) yì )
甚蕃( fán )
淤泥(
蔓( màn)
濯清涟(zhuó ) 噫(
亵玩( xiâ) 隐逸(
yī )
返回主页
鲜有闻( xiǎn)
检查预习
的
词语释 义很 多
唯独,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我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沾染(污秽) 洗涤 美丽而不端 生蔓 长枝 庄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远播 更 却 亲近而不庄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认为 少,很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唉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应当、应该 多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返回主页
检查预习
句翻译
重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池塘的) 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9f45eba6d5bbfd0a795673ed.png)
爱 莲 说
• 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和人生 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生长环境)
洁身自好/不阿谀奉承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外部形状)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 纯正无邪 、不拉拢勾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荷花的清香、姿态)
品格高尚 、卓然挺立、 坚守节操、声名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端庄的风度)
有庄重的仪态, 令人敬重
为什么写菊? 写牡丹?
托物
言志 无意
为伍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以
)
富贵者 轻蔑
人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赞美 追求
(突出)
小结: 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
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 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 ,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 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和人生 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生长环境)
洁身自好/不阿谀奉承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外部形状)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 纯正无邪 、不拉拢勾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荷花的清香、姿态)
品格高尚 、卓然挺立、 坚守节操、声名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端庄的风度)
有庄重的仪态, 令人敬重
为什么写菊? 写牡丹?
托物
言志 无意
为伍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以
)
富贵者 轻蔑
人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赞美 追求
(突出)
小结: 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
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 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 ,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f755b11eb91a37f0115c97.png)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练笔: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 物言志,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 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 的一种花,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作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300 字的短文。 要求:通过对某物的外形或品质的描述,表达 你对某物的赞扬或厌恶之情。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鄙视。
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
相 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同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点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不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 同 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点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
《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 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 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 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 直,没有(缠绕的)蔓,(也) 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 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 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 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 或《爱菊说》。
积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课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C
写法
生态环境
君子 体态香气
4、练笔: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 物言志,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 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 的一种花,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作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300 字的短文。 要求:通过对某物的外形或品质的描述,表达 你对某物的赞扬或厌恶之情。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鄙视。
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
相 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同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点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不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 同 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点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
《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 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 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 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 直,没有(缠绕的)蔓,(也) 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 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 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 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 或《爱菊说》。
积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
课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C
写法
生态环境
君子 体态香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án 多 yū 淤泥 zhuó 洗涤 xiè 亲近而不庄重 xiǎn 少
“之”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助词 )( 的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助词) (的)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助词) (的)
第
三 研读赏析
爱
莲周 敦 说颐 宋
·
壹 走近作者
目
贰 分析解题
叁 研读赏析
录
第
一 走近作者
章
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 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 《太极图说》《通书》等 。字茂叔,原 名敦实,亦称敦颐。谥号元公,著名的 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 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朗读课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蕃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淤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濯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亵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鲜题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联想 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莲的形象”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的品德
第
二 分析解题
章
分析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 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 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学习生字
蕃( fán ) 颐( yí ) 濯( zhuó ) 淤( yū ) 涟( lián ) 蔓( màn ) 亵( xiè ) 噫( yī ) 鲜( xiǎn )有闻
Thank you
谢
谢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联想
君子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攀附权贵 独立高洁 美名远扬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分析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