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轼诗词与赏析-精心整理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及鉴赏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dfd5c0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1.png)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及鉴赏
1.《江城子》:描写了南宋临安城下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思念。
2.《赤壁怀古》: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和对历史的追忆。
3.《定风波》:描写了苏轼在岳州被贬期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困境的坦然和对人生的思考。
4.《水调歌头》:以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苏轼与他的妻子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爱和珍视。
5.《草》:以草为主题,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理解。
6.《东篱乐府》:描绘了苏轼与朋友们在东篱小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追求。
7.《临江仙》:以仙境为背景,描绘了苏轼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8.《江雪》:描绘了江南冬日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孤独的思考。
9.《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景仰和怀念。
10.《天净沙·秋思》: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苏轼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 1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e1e4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7.png)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被尊称为“东坡先生”,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的诗作抒发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作,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对面的钱塘江边所写,其中表达了苏轼对历史悠久、壮丽美景的赞美之情。
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长江流域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长城的艰险之感。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做官时写的,他身在异乡,思念家乡和已故亲友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死的思考,苏轼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才子佳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与深沉的感情来描绘了一幅京都清明上河图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和对流年逝去的惋惜之情。
四、《卜算子·咏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是苏轼在刚刚失去母亲时所写,展示了他对母爱的深深怀念之情。
苏轼用淡淡的墨香和朴素的词句,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对亲情的珍视。
五、《东坡七声·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中的悲愤和对帝王和政治腐败的谴责。
苏轼通过描写潼关的自然风景和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明的挚爱和对政治黑暗的不满。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首诗是苏轼在赴任山东密州途中所作,表现了他在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对爱国主义的追求。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b01b8a7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5.png)
惠州一绝宋·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第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第三首】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第五首】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第六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苏轼典型诗词赏析
![苏轼典型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f121f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b.png)
苏轼典型诗词赏析苏轼典型诗词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典型诗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典型诗词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5cceb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4.png)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1e8de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0.png)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行香子》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1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
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
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
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2行香子·述怀宋代: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
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
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
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注释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平韵双调小令。
《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⑵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⑶十分:古代盛酒器。
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
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⑷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⑸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如快马驰过隙缝。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afb6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c.png)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赏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3、《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赏析: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赏析: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精选】苏轼诗词与赏析-精心整理
![【精选】苏轼诗词与赏析-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baf87477232f60ddcca1fc.png)
苏轼诗词与赏析【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赏析: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
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
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追忆,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着泪一滴一滴积攒,和着泪一行一行流淌。
无语相对处,字字沥血,柔肠才寸断。
梦境之中,已是如此;清辉松影之下,一人独对芳魂时,又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写到此处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c311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1.png)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苏轼的古诗加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加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⑴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
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然后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然后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然后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0aba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3.png)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了庐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观看,所呈现的景象各不相同,这既是对庐山景色的真实写照,也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人们之所以无法认清事物的真相,往往是因为自己正处于其中,视野受限,无法从全局和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二、《惠崇春江晚景》诗句(节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诗中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以桃花、翠竹、江水、鸭子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早春画卷。
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尤为传神,既写出了鸭子对水温变化的敏感,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后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则进一步描绘了早春的景象,蒌蒿满地、芦芽初露,预示着河豚即将上市。
整首诗意境清新自然,语言流畅生动,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节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描写了他带领猎队出猎的壮观场景。
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既表现了苏轼的豪放不羁,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豪情壮志。
接着“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句,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猎队的威武雄壮和出猎的壮观场面。
后两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则表达了苏轼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愿望。
苏轼的词精选10首有评语
![苏轼的词精选10首有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66d22b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2.png)
苏轼的词精选10首有评语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苏东坡”,他的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影响力。
以下是苏轼的十首精选词及评语: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评语,这首词以梦境为题材,描绘了苏轼在梦中与家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亲情的思念之情。
2.《水调歌头》。
评语,这首词以“水”为比喻,抒发了苏轼对人生沉浮、命运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悲凉之情,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3.《临江仙·夜归临皋》。
评语,此词描绘了作者夜晚归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的眷恋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展现了苏轼超脱凡尘的境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评语,这首词通过描绘风波中的景象,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5.《念奴娇·赤壁怀古》。
评语,此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敬。
6.《江城子·密州出猎》。
评语,这首词以出猎为题材,通过对狩猎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展现了苏轼豪迈豁达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7.《饮湖上初晴后雨》。
评语,此词描绘了湖上初晴后遭遇雨霁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苏轼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然的敬畏。
8.《临江仙·夜归临皋》。
评语,这首词以夜晚归家为题材,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苏轼超脱凡尘的境界和对家的眷恋。
9.《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
评语,此词描绘了作者夜晚泊船牛渚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0fc6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b.png)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样子长而平。
“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峰”即山顶端,样子尖而高。
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纳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好像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2、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开放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颜色鲜亮,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盼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玩耍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看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季节,引人更宽阔地遐想。
全诗洋溢着一股深厚而清爽的生活气息。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赏析: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详细、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后两句是比方: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4572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e.png)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篇一】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处】宋·诗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赏析】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
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
“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
“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
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诗人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诗人《赠刘景文》【赏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篇二】1、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诗人《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赏析】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
苏轼的经典诗句赏析
![苏轼的经典诗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a1848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b.png)
苏轼的经典诗句赏析苏轼的经典诗句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的经典诗句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的十大经典名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春天来了,桃花知道、鸭子知道。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历史)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我端起酒杯来询问老天爷,明月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2、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多次的品味以后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
1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4、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15、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6、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7、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有名诗句: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经典鉴赏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经典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3af941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1.png)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经典鉴赏1,《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鉴赏: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千古名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千古名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鉴赏: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千古名句: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鉴赏: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鉴赏: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7c18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c.png)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导语: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苏轼的诗词及赏析篇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
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
2、《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谢谢您了!”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
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
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
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全文赏析
![苏轼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e0f30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0.png)
苏轼全文赏析苏轼全文赏析苏轼全文赏析1[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1】江城子:词牌名。
【2】乙卯: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3】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乙卯【4】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5】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6】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7】纵使:即使。
【8】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9】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10】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11】顾:看。
【12】料得:料想,想来。
【13】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14】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赏析:[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3c87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2.png)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苏轼的作品赏析
![苏轼的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a215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2.png)
苏轼的作品赏析一、苏轼诗词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苏轼当时与弟弟苏辙分别已久,词中既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体现出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审视人生的悲欢离合,既有对现实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又有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
- 艺术特色- 从结构上看,词的上阕望月问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从明月起笔,对月的追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想象奇特。
下阕则怀人抒情,由对明月的赞美转到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作结。
在语言上,词的语言优美流畅,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词精准地描绘出月光的流转,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 主题思想-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游览赤壁矶,触景生情,缅怀古代英雄周瑜的同时,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词中通过对赤壁古战场壮丽景色的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力量。
而对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刻画,一方面表达了对周瑜年少有为、建立赫赫战功的钦佩,另一方面与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怅惘。
- 艺术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开头的景物描写气势磅礴,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在人物描写上,抓住周瑜的神态和军事才能进行描写,简洁而生动。
从风格上看,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又有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 主题思想- 此词通过描写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表现出苏轼旷达超脱的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传达出一种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的心境。
词中反映出苏轼对人生风雨的坦然面对,他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他对荣辱得失的淡然。
苏轼古诗大全
![苏轼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8bbb5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d.png)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在首诗,大概是学生时代映像较为深刻的诗,看似在描述庐山美景,又表现出了丰富的哲理蕴含其中,深入浅出,游山玩水是如此,观察世事也当如此——人所处地位不一样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相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难免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必须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管成见。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所写如诗如画,从·多方面表现了江南的美。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词以月兴起,以与其弟的思恋之情为基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追寻,反映了作者复杂的矛盾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诗词,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透漏了一种悲凉,虚实结合,表达了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对自我发出感慨,使人读后不禁动容。
5、《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一场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想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言语间的真诚无不透露出他殷切报国的期盼。
6、《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词与赏析【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赏析: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
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
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追忆,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着泪一滴一滴积攒,和着泪一行一行流淌。
无语相对处,字字沥血,柔肠才寸断。
梦境之中,已是如此;清辉松影之下,一人独对芳魂时,又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写到此处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发前人未发之语,寒风烈酒,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词也须执铁板唱来,方能入耳。
气势如挟风雷,东坡为人豪爽豁达,才能作此等佳篇流传于世。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深红绿暗景,黄童白叟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麋鹿猿猱跑来与人共欢,如见其眼神四转,既怯且喜的样子,机灵可爱之极,人与动物相处,更见得民风淳厚,一派桃源风光。
苏轼——《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烟雨之中,坦坦荡荡一峭劲身影落落而行,何在等旷达洒脱!东坡好竹,字字句句便如峭拨修竹般一片疏影斑驳,不染俗尘,风起风住处,透出逍遥情致。
从眼前小事着笔,抒发人生感慨,平平常常而又意味深长。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如见其痴满纸云烟,水墨迷离,醉后写风雨,便有云动风来,真是酣畅淋漓,泼墨写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春风初起,春意未浓时节,已是生机吐露,一片欣喜。
句句都饱含春意,不是浓墨丹青,却是细笔点染,轻俏间已带出初春神髓尤为空灵可爱。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招我魂:引典,《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
赏析:作者被贬海南遇赦,心情愉快,以此自比。
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蕙风:夏季的东南风。
②玉盆:指荷叶。
赏析: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池荷榴花,琼珠清泉,交织成一幅初夏的美丽图景;抚琴、下棋、昼眠、嬉水,传达出人物风雅优闲的生活情趣。
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
沈雄《古今词话》: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
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
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闺情而不着妍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
苏轼——《哨遍》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赏析: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
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
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钺)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
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
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
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
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苏轼——《永遇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容,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此作。
彭城:今江苏徐州。
燕子楼:在今徐州、为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住所。
相传关嫁给徐州太守张建封,张死后,她独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再婚嫁。
紞如三鼓:响声的三更鼓声。
紞,击鼓声。
铿然一叶:铿然作响的是一片落叶。
梦云:用宋玉《高唐赋》曲故,此指梦见盼盼的梦境。
黄楼:苏轼改建的徐州东门上的楼宇。
【赏析】:此词追怀名妓而不写红粉艳情,格调高旷。
怀古而不胶着于古,借古伤今,探究人生哲理,超尘艳俗,空灵超宕。
苏轼——《洞仙歌》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河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岁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孟昶:五代蜀后主,知音律,善填词。
宋师伐蜀,兵败而降。
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姓徐,别号花蕊夫人。
金波:月光。
玉绳:星名。
不道:不觉。
【赏析】:这首词开头二句相传为蜀主孟昶所作,余皆为苏轼所续,词的上片写美人帘内敧枕,描绘了美人的姿质及情态。
下片写户外携手偕行,写出了清凉的夏夜情景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慨。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
此是形容孤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
词作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
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彭城:今江苏徐州。
燕子楼:在今徐州、为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住所。
相传关嫁给徐州太守张建封,张死后,她独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再婚嫁。
紞如三鼓:响亮的三更鼓声。
紞,击鼓声。
铿然一叶:铿然作响的是一片落叶。
梦云:用宋玉《高唐赋》典故。
此指梦见盼盼的梦境。
黄楼:苏轼改建的徐州东门上的楼宇。
【赏析】:此词追怀名妓而不写红粉艳情,格调高旷。
怀古而不胶着于古,借古伤今,探究人生哲理,超尘绝俗,空灵超宕。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孟昶:五代蜀后主,知音律,善填词。
宋师伐蜀,兵败而降。
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姓徐,别号花蕊夫人。
金波:月光。
玉绳:星名。
【赏析】:这首词开头二句相传为蜀主孟昶所作,余皆为苏轼所续。
词的上片写美人帘内倚枕,描写了美人的姿质及情态。
下片写户外携手偕行,写出了清凉的厦夜情景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慨。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
【注释】:伯固:苏坚,字伯固,作者的友人。
呼小渡:招呼小船摆渡。
四桥:在苏州。
老子:苏轼自称。
辋川图:辋川在陕西兰田,王维曾隐居于此,并曾在寺壁绘辋川图。
右丞: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高人:指伯固。
小蛮:白居易的歌妓。
白居易有歌妓樊素、小蛮。
此借指苏轼爱妾朝云。
【赏析】:这首词写送别挚友伯固吴中,抒发作者自己思乡盼归之情。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临皋:在湖北黄风,苏轼曾寓居此。
东坡:地名,在黄冈,苏轼在此垦种,并筑“雪堂”,作为游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