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历史背景:作者背景
□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 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 个人利益看作是经济活动的出发 点和准则。资本家发展生产时追 求的是个人利益,是利润。
第一章 论价值 第二章 论地租 第三章 论矿山地租 第四章 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五章 论工资
复习与提问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是什么? 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教学重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影响 教学难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论证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背景知识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核心知识 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 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 拓展知识 理论应用:实证分析
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1、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 对劳动生产率之比。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具 有比较优势,反之具有比较劣势。 2、相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生 产成本之比。相对生产成本高,具有比较劣 势,反之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3、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一是产出表示法 ,即生产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 二是投入表示法 ,即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机会成本高,具有比较劣势,反之,具 有比较优势。
观点的论证:
数字表格说明 几何曲线证明
假设: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四、观点的论证:假设
分工前
英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法则2.1 引言本章要简要回答的问题是:⑴什么是贸易基础,以及什么是贸易收益?可以推测,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
⑵什么是贸易模式?也就是说,对每个国家而言,哪些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用来交易,各国都出口和进口哪些商品?2.2 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可以说是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
而在一些国家如英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及荷兰,国际贸易方面的著作要早于这个时间。
也就是17-18世纪,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
简而言之,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
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并限制商品的进口。
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一个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是基于其它国家的损失。
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的是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案例2.1)。
值得注意的是,重商主义者用国家所拥有的稀有金属来衡量国家的财富(称为“重金主义(bullionism)”)。
相对而言,如今我们是以可用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本、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的。
这些有用的资源越多,生产和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一国的生活水平也就越高。
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因为他们认为一国只有在它国损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利,即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零和游戏:如玩扑克牌时,一人所赢得的数目恰好等于其他人所输掉的数目。
)重商主义者认为经济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制造业、农业和外国殖民地。
他们把商人看成是对经济体系顺利运行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集团,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方 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9
五、大卫.休谟:价格-货币-流转机制 (the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意大利(顺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入 货币供给增加 价格和工资上涨 进口增加和进口减少 出口=进口 西班牙(逆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出 货币供给减少 价格和工资下跌 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 出口=进口
6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7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1、意义:
•
•
指导欧洲各国制定外贸政策
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8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2、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 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 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25
2.4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6
2.4.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
• 根据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商品的价 值或价格只能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 。
30
小麦
小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棉布 美国 棉布 英国
120 100 80 60 40 20 120 100 80 60 40 20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实用文档
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 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同爱尔维修结识后,斯密又将 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创造了关于人的本 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1740年,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闭门苦读了六 年。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斯密不得不于1746年回 到楷考第。之后,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内容涵盖法 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这时,斯密开始对政治 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
实用文档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 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 十二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即社会科学), 颇受学生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 时期”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 为“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中 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追求 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充分自 由……”
请思考:这个例子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实用文档
• 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论对 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14岁就开始 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后来,因婚姻和宗教问题与 父亲脱离关系,自己经营交易所,干得非常成功,25 岁就拥有了2,000,000英镑的财产。功成名就后,他利 用空闲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而斯密的《国富论》又 引导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最终,他在分析、批判前 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将经济 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2.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8
2.3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
•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 1790)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简称“国富论”
2.3A 绝对优势说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12
2
2.3A 绝对优势说
• 结论:
• 参加贸易的原因:两国同种商品价格之间存在差 别。 • 参加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两国应专业化生产 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 参加贸易的利益: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 加,两国的消费均有增加。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23
比较优势原理
•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劣 势,相互有利的贸易基础仍然存在。 • 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较小的就是 比较优势,两劣取其轻) • 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具有 较大优势的商品。(优势较大的就是 比较优势,两优取其重) • 通过交换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 更多的商品,对外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
Table 2-2 绝对优势(国际贸易后按照1:1比例交 换 6w=6c)
美国 产品 小麦(蒲式耳/劳动 小时) 布(码/劳动小时) 6 6
(相当于1.5小时,获利 0.5小时,或获利2c)
英国 6
(相当于6劳动小时,获 利5小时,或获利24 c)
4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21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评价与比较
比较成本学说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禁止粮食进口; 围绕《谷物法》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 论争; 李嘉图1817年出版《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 劳动价值论” 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比较成本”
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
李嘉图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 面临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 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 还能否发生呢? 如果能,那么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 有利呢? 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 在斯密的理论中,鞋匠有制鞋的绝对优势,裁缝有 做衣服的绝对优势,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但假如 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做衣服,而其中一个在两种职业 上都比另一个人强,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呢?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经济学之父
(1723—1790)
绝对成本的前提条件
采用2× × 模型 即两个国家A和 , 模型, 采用 ×2×1模型,即两个国家 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 产品X和 ,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产品 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 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 (6) 不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 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交易成本 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完全竞争
2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课后练习
P26 第1、4题做在书上 第5题做在练习本上 下节课提问或上交
广西民 经管学院 谢学兴
比较优势论
分 工 前 英国 葡萄牙 毛呢(10尺) 100小时 90小时 20尺 分 工 后 英国 葡萄牙 22尺 毛呢(10尺) 220小时 170小时 2.125桶 葡萄酒(1桶) 120小时 80小时 2桶 葡萄酒(1桶)
2.3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前提 及局限性分析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2.1 比较优势引论—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引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前提 及局限性分析 2.4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拓展
2.1 比较优势引论—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引论—
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1776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首先 对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 展经济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命题。亚当斯密 的基本思想是主张自由放任,自由贸易。
广西民族学院 经管学院 谢学兴
二、比较优势(成本)论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 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 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商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 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广西民族学院 经管学院 谢学兴
2.4 比较优势论的理论拓展
1.穆勒的相互需求规律:即国际间商品交 换比率的理论,以解释两国间利益是如何 分配的。相互需求的强度——国际交换比 率——商品的国际价值。 2.陶西格提出绝对差异、相等差异和比较 差异,并将比较成本从单纯的以劳动价值 论(劳动时间)为基础的劳动成本发展成 为涵盖多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概念——即包 括各种要素的所有生产费用(货币)。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2006年版
CHAPTER 2
Chapter 2
Comparative Advantage Model
2006年版
Chapter 2
Limitation of the Smith’s Model
10*30=300 0*25=0
0*30=0 10*25=250
510 520 500
Chapter 2
Best Cooperation in Family
1. So, the best division of labor in one family is that women doing housework and men going out for work.
2.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局部均衡法
1) PEA means only analyzing single market in one time 2) We usually use the Demand Curve and the Supply Curve
as the basic tools in the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Labor
Goods Cloth
Wheat
Productivity
Cloth Wheat
Home 100 100 50 1 0.5
Foreign 100 18500 100 1.5 1
In this case, Foreign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both goods (it is very common for a developed country to have absolute advantages in most sectors). According to the Smith theory, there will be no trade.(Really?)
【学习课件】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ppt课件
14
贸易差额论的富国两大手段
• 限制输入
1、凡能由本国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无论从什 么国家输入一律加以限制;
2、在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中,如果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 本国,那就几乎是无论何种货物,只要是从那些国家 输入的,都一律加以限制。
• 奖励输出
1、出口退税
2、出口奖励金
3、同主权国家签订有利的通商条约
ppt课件
12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平衡理论
• 贸易差额论:变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为管制货物的 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 金银流入的目的。
• (1)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塞拉的获取贵金属手段说和汇 率说 – 主张贸易平衡论,坚决反对政府限制货币出口政策。
ppt课件
13
托马斯·曼
1664年出版《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观点: 主张贸易顺差; 强调减少国内货币存量,将多余的货币用于国际贸易; 强调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给予商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的地位
What is 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基础)? What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 What is the pattern of trade(贸易模式)?
ppt课件
3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 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 习,你可以了解:
ppt课件
6
2.2.2 the Mercantilists’ Views on Trade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 财富的标准。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如果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X换取多于1.5单位 的Y,A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B国能以少于2单位的Y 来换取1单位X, B国 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两国 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 和贸易的上下限。
如图3所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 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 (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1、表2、表3来解释比较优势理 论。
10
比较优势理论
假定ax>ay,bx<b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
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1所示。贸易前A、 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 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 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 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 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 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 工(比如A国完全专业生产X产品,B国完全专业生产Y产 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 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 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 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件)。
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
第二讲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附录2 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
出生于伦敦,幼年在英受教育,12岁时赴荷兰留学,两年后 返英,即结束学生生活,随父经商。21岁时即任交易经纪人, 27岁时,偶然阅读《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 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问题,师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 主义,他同马尔萨斯多次展开论战,但友谊与日俱增,传为佳 话。1823年突患耳疾去世,年仅51岁。 他于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本书中他阐明 的比较优势理论是至今仍被经济学家们公认为是有关国际贸易 问题的根基性理论,也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李嘉 图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功绩,在于他的劳动价值学说。他坚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 泉。根据他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分析了税收的来源和税收 的原则,并进一步对各种税进行了分析。
15
附录1
亚当·斯密
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他
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 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他于1790年在克科底去逝。斯密 一生未娶,没有子女。在任拉格斯哥大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 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 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 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 《国富论》研究的是由于利己心而产生的经济进程,其目的是阐明 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该书的中心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思 想。斯密认为经济自由主义“自然秩序”的要求,最符合人的利己的本 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 国民财富也就能够无限地增长。斯密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构成了 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商品经济运行的原则。《国富论》的内容极为丰 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 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在该书里,斯密缔造了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概括了古典经济学在它的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最 先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 16 其重要的作用。
2章 比较优势原理2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之间没有互惠贸易 发生。 如果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 比例相对另一国是相同的,则缺乏互惠 贸易的基础。
四、引入货币因素后的比较优 势
外生变量,已给定参数 汇率:1英镑=2美元/=1美元/=3美元 工资率:美国6美元/小时; 英国1英镑/小时; 计算两种商品在两国的美元价格
在 1英镑=2美元时,虽然英国在布的生 产上相对美国是低效率(1/2)的,但工 资率(1/3)相对更低,所以英国布价低 于美国,可以出口;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虽然工资率较高, 但相对英国来说,生产率更高,所以价 格低于英国,可以出口
注意:
斯密和李嘉图使用的成本概念都是劳动 成本,引入货币因素后,可以发现,一 国的商品价格只有绝对地低于另一国同 类商品的价格,才能出口。即,通过货 币的转化,比较优势的差异转化为绝对 价格的差异。
二、理论观点
即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 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有可能进行 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 绝对劣势相对较小(具有比较优势)的 商品,同时进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大(具 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或者表述为:
各国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然后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会使各国得到好处。比较优势是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2。两国贸易比率范围的确定
美国国内:6W可以换到4C,所以在国 贸中6W换回的布匹必须多于4C才愿意 交换; 英国国内:12C可以换到6W,所以在国贸 中必须用少于12C的布匹换回6W才能获 利 因此,贸易比率范围 4C<6W<12C
3.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在两国一小时劳动可以生产小麦和布的 数量如下: 美国 英国 小麦 6 3 布 4 2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新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 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 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优势理论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 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一、理论分析的假定条件 (1 ) 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 (3)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 (4)劳动力在一国范围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时机会成本不变; (6)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7)两国经济资源都充分利用; (8)贸易平衡;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成本。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 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 了绝对优势理论。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1723—1790)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 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 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 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 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 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 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 利益的根本来源。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花费的代价比在家里 生产时花费的小,人们就永远不会在家里生产,这 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 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 衣服,而雇裁缝裁制…….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 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 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 部分购买他们所需的任何其他物品。如果每一个私 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 难是荒唐的。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 的商品供应我们,那么我们最好就用自己有优势的 商品同他们交换。”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的提出背景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且有一些早期的机 器发明。农业和国内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 来,国内外迅速膨胀起来的市场需求要求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为政府采取自由贸 易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时,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 和发展经济就成为有远见的人们想要解决 的首要问题。
2.2.1 理论内容
比 较 优 势 论 (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 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 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 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 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 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
亚当· 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所提出的交换模式 只适用于贸易双方至少各拥有一种居绝对 优势的商品对外国进行销售的情形。 如果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 于另一国的同种商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这时还会不会存在分工和贸易?如果进行 自由贸易,贸易各方还能否获益?各国还 能否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因而,根据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实施完 全自由贸易政策至少需具备以下因素: 1.各国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完全相 同;2.各国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3.各国的贸易政策完全相同,不存在 政策性贸易障碍;4.各国的宏观经济 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完全相同; 5.国际协调机制完全有效。
然而,当今世界并非大同社会,以上前提条 件是不具备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都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要素禀赋、 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容量、经济体制及 国际环境)来选择贸易政策,即使同为发达 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政策取向也不尽 相同。比如,日本战后以“贸易立国”为基 本国策,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关税、外汇管 制等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为提高其国际竞 争力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
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的高潮中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天下,一些国家却一贫如洗?他用强调劳动分工与自由市场的作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国富论》中举了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用18世纪70年代的手工工具,1个工人1天能造20个别针。而如果通过劳动分工,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人专门从事的工序,第一个人负责拉铁丝,第二个人负责弄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削尖,第五个人负责磨光,然后有三个人做针帽,再有一个人负责固定,最后再将别针擦亮并包装。这样,即使同样的手工工具,10个工人一天可以惊人地完成48000个别针!思考:如果没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劳动分工能否得到支撑?
4. 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1) 相对劳动生产率:
(2) 相对成本:
(3)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936哈伯勒):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表2.5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
0.5
观点:金银贵金属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象征;贸易顺差可以带来金银的流入,国家富强的方法是使出口大于进口;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演变: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进 口替代贸易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贸易使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WHY?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阐明了发展程度不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益。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已知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因此,如果能证明
(Pc/ALc)(1/Pw)>1/ALw,即可证明英国分工生产布并 通过贸易换取酒是划算的。
根据已知条件,英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这表明英
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所以,在英国,一单位劳 动如果用于生产布应能够取得更多收入。因此有:
Pc/ALc >Pw/ALw
22
小结:
◆比较优势产品系指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不管优势较 大还是劣势较小,都是一国的比较优势,原因在于优 势较大及劣势较小均对应着较小的机会成本。从这个 意义来讲,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实质是相同 的,绝对优势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例; ◆如果机会成本不变,且贸易收益大于机会成本,则按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是有利的,并且国际分工最终 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若贸易比价对一国极为不利,则该国将退出国际贸易, 所以,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只在互利 贸易区间内有效。
4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分别生产酒和布的情况
表2-1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酒(单位) 1 1 2.375 劳动力 (人/年) 120 80 190 布(单位) 1 1 2.7 劳动力 (人/年) 70 110 190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分工后,全世界酒和布的产量都增加了。
5
分工后,酒与布进行交换的结果(按1:1比例交换)
英国专门生产布,并在国际市场上以布易酒,能够获得额 外的好处,即贸易利得。 贸易利得=贸易收益-机会成本 据上式可以计算英国单位劳动产出用于出口的贸易利得: 1/70-1/120=1/168(单位的酒) 计算表明,英国只要增加出口布,总能得到好处。所以英 国将扩大布的生产,同时减少酒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 劳动不断从酒的生产部门向布的生产部门转移,直到实现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布。 请大家自己计算葡萄牙为什么分工生产酒。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 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 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 品生产中的劳动量。这意味着:劳动是 惟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 产中劳动均占一固定比例;以及劳动是 同质的。这两条假设是不现实的。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伯勒(Haberler) 成功 地应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
按照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的说法,劳动价值论只 能适用于原始的简单物物交换经济,不适用于复杂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
部分交易,例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 家间的贸易,无法用绝对优势解释。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贸易基础 和贸易所得。事实上,绝对优势可以看作是一 般化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 假设条件
•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一国只能消费它可生产的产品,因此一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也是消费可能性曲线。人们的偏好决 定了该国事实上选择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组合。假设在没有贸易 的情况下,美国选择的生产组合为左中的点A(90W和60C); 英国选择的生产组合为右图中的点A1(40W和40C)。 15
5
2.2 Trade Based on Absolute Advantage: 基于绝对优势Ad的am贸S易m(ith亚当.斯密)
关于斯密 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与重商主义的区别 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6
2.3 Trad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David Ricardo
What is 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基础)? What are the 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 What is the pattern of trade(贸易模式)?
3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 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 学习,你可以了解:
利用机会成本解释比较优势理论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根据机会成本理论,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结 论是,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 上就有比较优势。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 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 提高。例如,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3单位的布,在英国,小麦的机 会成本是2单位的布,小麦的机会成本美国低于英国,因此美国在小麦生 产上相对于英国有比较优势。同样,英国在布匹上有比较优势。——这就 是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资源禀赋不同
生产规模不同
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
2
Chapter 2: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原理)
the basic questions that we seek to answer in this chapter are: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4
பைடு நூலகம்
2.1 the Mercantilists’ Views on Trade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P30) 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
关于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分析 贸易所得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7
2.4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8
2.4.1 利用机会成本解释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 俄林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克鲁格曼
雷蒙.弗农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W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13
本章着重介绍固定成本下的贸易行为
2.4.3 固定成本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14
无贸易时美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2.1,P43)
C
C
斜率=2
120
120
斜率=2/3
A
60
A1
40
90
180 W
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40 60
机会成本的三种情形: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
本递增; 机会成本递减。
10
机会成本不变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保持不变,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不变,此时PPF为
一条直线;
W
每增加一单位的C ,所必须放弃的W 不变
C
图 1-2 机会成本不变
11
机会成本递增
Part On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国际贸易理论)
1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古典贸 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H-O模型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产品周期贸 易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 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 量逐渐增加,则这种状 况为机会成本递增,此 时PPF为一条凹向原点 的曲线。
W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 的C,所必须放弃W 的数量逐渐递增。
C
图1-3 机会成本递增
12
机会成本递减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F凸 向原点。
9
2.4.2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明一个国家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能生 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机会成本:则指得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布)而必
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小麦)的数量。
发生贸易前后的生产模式
C
C
120
斜率=2/3
B1
120
斜率=2
A
60
B
40
A1
美国 90
180 W
40 60 英国
W
贸易时,根据机会成本原理,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英国应专门生产布,则 美国生产组合将会从没有贸易情况下的点A(90W,60C)移动到点 B(180W,0C),而英国的生产组合将会从点A1(40W,40C)移动到点 B1(0W,120C)。这种分工,扩大了经济的整体规模。两国小麦的总产量由 贸易前的130单位增加到180单位(全部由美国生产)。两国布的总产量由 贸易前100单位增加到120单位(全部由中国生产)。分工带来产量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