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全解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得重要工作—--—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就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得康复评估就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得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得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得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得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得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得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得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得分型不就是得。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ﻩ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得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临床上以四肢瘫与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并不就是不能动而就是动得不好就是有障碍得“瘫痪”。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得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特殊感觉障碍得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得评定、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得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得评定可以瞧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得程度与发育滞后得时间明确就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 =出生体重+6*0.7+(月龄-6)*0。
52岁以上体重 KG=年龄*2+8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二)运动功能障碍得评定 1 运动发育障碍得评定正常小儿得运动与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与顺序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练范本
03
影像学检查:通 过X光、CT、 MRI等影像学检 查,评估康复训 练对患者脑部病 变的影响
04
康复治疗师评估: 康复治疗师根据 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康复训练效果 进行专业评估
评估结果分析
01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的目的:了解康复训 练对脑瘫患儿的改善程度
02
评估方法: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 GMFM、PEABODY等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 练
演讲人
目录
01. 小儿脑瘫概述 02. 康复评定训练 03. 康复训练方法 04.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1 小儿脑瘫概述
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一种由于 大脑发育异常或 损伤导致的运动
功能障碍
脑瘫主要表现为 运动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等
脑瘫的发病率约 为1%-2%,是儿 童残疾的主要原
康复评定的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儿的 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儿的 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
忆力、语言能力等
感知觉功能评定:评估患儿 的感知觉能力,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等
心理社会功能评定:评估患 儿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包 括情绪、行为、社交能力等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评估患 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
3 康复训练方法
运动疗法
01 运动疗法的定义:通过运动 训练,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 运动功能、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02 运动疗法的目标: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 会负担。
03 运动疗法的方法:包括主动 运动、被动运动、辅助运动 和抗阻运动等。
04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注意运动强 度和频率,避免运动损伤。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行为疗法
采用行为疗法,如奖励制度、模仿 学习等,改善患儿不良行为。
家庭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 训练,提高家庭整体应对能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01
营造温馨氛围
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使患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
02
合理安排生活空间
根据患儿需求,合理规划家庭 空间,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康复
评估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量表评估、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评估目的选择合适 的评估方法。
个体化调整方案制定
调整依据
根据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估的结果,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儿 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效果,为制定个体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
调整内容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调整方案, 包括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频率、方式等,以及调整药物 治疗的方案和剂量等。
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患儿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 、进食、洗漱等。
训练方法和技巧
01
02
03
运动疗法
包括物理疗法、按摩、体 操等,以改善肌肉紧张度 、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提高 运动协调性。
作业疗法
通过设计各种作业活动, 让患儿在参与过程中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 能力和认知能力。
语言疗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儿,进 行语言训练、发音练习和 口语表达训练。
训练注意事项
安全性
在训练过程中要确保患儿的安全,避免 发生意外伤害。
循序渐进
训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 原则,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
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定期评估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ppt课件
物 脑瘫的康复
理 治 疗 师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定是
义指 :小
儿
从
出
生
前
至
出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出病 因生 前
:: 感
染
、
放
射
、
化
学
药
物
的
侵
害
以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期• 一
表般
现指
:
生 后
0
~
6
个
月
或
0
~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a诊 断) 、 母 孕 :期 、
围 生 期 、 新 生 儿 期 有 高 危 因 素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四)上肢及手的精细运动发育
可参照下述规律进行评定。 • 新生儿:抓握反射,无意识展开五指; • 3个月:随意性抓握; • 4个月:能将手放在正中,注视手; • 5个月:能伸展手指和抓握;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 6个月:能将东西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 • 9~10个月:拇指与其他手指对指; • 11个月:用示指触碰东西; • 14个月:用笔潦草地画写; • 15个月:投掷东西; • 18个月:能够叠起2块积木;
• 2笑3转4抬5翻6抓7坐8爬9拉10扶11牵12站
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
年龄
俯卧
坐
1月 四肢屈曲,抬头一会. 拉坐时,头后 坠
2月 头中位线. 抬头.
头开始跟随矫 正
3月 持续抬头. 肘部支撑 膝部屈曲
头向前使劲.
4月 头和胸部持续抬起
拉坐时,很少 头后坠
6月 手臂伸展,从仰卧位 靠坐 翻到俯卧位 头竖直,够取玩具
儿童脑瘫康复
分型诊断
5、共济失调型 以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 球震颤,平衡障碍,醉酒步态为主要表现。 6、混合型 以同一个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多为 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为主要表现。
六、分期诊断
一、分期 根据脑发育阶段性,分为早期、中期和后 期。 1、早期:出生后至3周岁前,脑神经功能 续长期,为治疗期。 2、中期:3周岁后至6周岁前,脑神经功能 完善期,为康复期。 3、后期:6周岁至13周岁,脑神经功能代 偿期,为教育期。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在vojta疗法主要有两种,即反射性腹爬(R —K)和反射性翻身运动(R—U)。 进行训练时先摆一定的体位,以后治疗师 刺激主诱带(如颜面侧、上肢的前臂内侧, 下肢股骨内侧髁等)和辅助诱发带的刺激 点(如肩胛骨内缘,上下腭角等)引起病 儿局部肢体肌肉活动,远隔应答反应在对 侧肢体和躯干,而诱发儿童卧腹爬和翻身 运动。从而使有中枢性协调运动的脑瘫儿 正常化,和防止转向重度。
八、中药方剂
脾肾两亏—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白术、山药、熟地黄、当归、陈皮、生姜、甘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等 肝肾亏虚—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黄柏、龟板、知母、陈皮、白 芍、干姜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肝强脾弱—六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乌首、羌活、当归、炙甘草 中成药:逍遥散 痰瘀阻络—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大枣 心脾两虚—归脾汤 白术、当归、人参、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 甘草
脑瘫康复诊疗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上肢和手部的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1. 抓握练习:通过让孩子抓住不同形状、大小和质地的物品,如球体、立方体、毛绒玩具等,来锻炼手部抓握能力。
2. 伸展练习:帮助孩子伸展上肢和手部的肌肉,例如将手臂伸直、手掌向上伸展等。
3. 精细动作练习:通过让孩子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练习,如使用筷子、系鞋带、剪纸等,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 力量训练:通过让孩子使用一些力量训练器材,如握力器、橡皮筋等,来增强手部和上肢的力量。
5. 感知训练:通过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材质、温度和形状的物品,来提高手部的感知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训练方法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同时,训练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家长和治疗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你对孩子的情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医生。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2、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有机汞、CO。
3、孕母患病及用药:母重度贫血、糖尿病、妊毒症、 服用不适宜的药物(激素等)。
4、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
羊水混浊。
㈡、围产期因素(33%)
1、早产儿:约有20~25%患儿出生体重<2500克,包括 早产、小样儿、多胎、胎龄愈小发病者愈多,出生体重在 1500克以下的极小未成熟儿及胎龄在32周以下者发生CP的 危险性最大。
出生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
龄—6)*0.5 2岁以上 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小儿运动发育
头尾发育规律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 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 由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 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 连续不断地发育规律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 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 可能性。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患儿由于反应过激 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 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 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 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 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 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 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收握拳不会抓握。 6、经常有惊厥发作。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痉挛型: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 最高,占70%。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 动运动时抵抗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 后巴氏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 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 张力↑,大腿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 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 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 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 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 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 向前。
39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 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 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 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40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 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 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 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 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41
(2)翻身的训练 ①反射式的翻身:先将患儿头转向欲翻向的一
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 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 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 式的翻身动作。
42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 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 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 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 控制式翻身。
43
(3)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 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 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 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 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 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儿童
家长或照顾着训练 如:扶抱技巧 喂食技巧 日常生活照料技巧
家长
36
1、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的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小儿脑瘫的康复PPT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六型):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 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舞蹈性手足徐动和肌 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型、混合型
痉挛型偏瘫 痉挛型双瘫 痉挛型四肢瘫
手足徐动
肌张力障碍
共济失调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瘫分级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
康复评定-身体功能与结构评定
1. 精神功能
✓ 智力功能评定: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出生-30月龄)、韦氏智力量 表(3-16岁)、中国比内测试(2-18岁)
✓ 气质与人格功能评定:少儿气质性格量表
2. 感觉功能和疼痛
✓ 视功能评定:儿童神经系统检查方法、视觉诱发电位、眼科检查方法 ✓ 辅助感觉功能评定: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儿童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 痛觉评定:儿童疼痛行为量表、儿童神经系统检查
• 徒手肌力评定或器械肌力评定:被动检查、伸展性检查、 肌肉硬度检查
• 痉挛程度:痉挛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综 合痉挛量表
• 肌耐力:运动性肌肉疲劳度测定、身体疲劳度测定、负 重抗阻强度测定、动作重复次数测定
徒手肌力测试(Manual Muscle Testing,MMT)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临床表现-混合型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直接相关检查
✓ 头颅影像学检查(MRI、CT和B超)
✓ 凝血机制的检查
伴随症状及共患病的相关检查
✓ 脑电图 ✓ 肌电图 ✓ 脑干听、视觉诱发电位 ✓ 智力及语言等相关检查
出生5周的早产儿(孕30周) MRI示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后期发展为痉挛型双瘫 (GMFCS-IV)
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康复与评估_阚秀丽 (1)
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康复与评估阚秀丽,吴建贤(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合肥230601)摘要:脑性瘫痪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行走的姿势异常,膝过伸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影响患儿的行走功能和步态,国内通常有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等方法改善膝过伸状况,恢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严重的患儿需经由手术治疗改善。
关键词:脑瘫;膝过伸;粗大运动功能;步态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No KJ2010A194)作者简介:阚秀丽,女,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吴建贤,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小儿脑瘫康复临床研究,E-mail :ay2fyjianxianwu@126.com 脑性瘫痪是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的一组综合征的总称,其中主要原因是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其中膝过伸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脑瘫患儿的步态和运动功能。
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机构对膝过伸进行研究报道,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一定疗效。
总结起来主要有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Rood 技术、传统疗法和矫形器治疗等,这些疗法是通过调整肌力和肌张力达到改善步态和行走功能的目的,而严重的膝过伸可以经由手术治疗改善。
查阅近几年有关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发病机制、康复评估和主要康复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
1膝关节的解剖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包括内、外侧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
整个关节由骨、关节软骨、交叉韧带、半月板、关节腔内滑液、关节囊并有关节外的韧带加固而形成,是人体最大、结构组成和功能最复杂的滑车关节。
膝关节的主要运动为屈和伸,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内外旋转、内外翻以及前后侧与内外侧的位移。
正常关节活动度为:屈曲130ʎ,伸展0ʎ;股骨与胫骨两长骨间的轴线(矢状面)并非平行,有7ʎ 10ʎ的外翻角度。
髌骨位于关节前方,其上附有股四头肌和髌韧带,在膝关节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增加股四头肌的力臂,帮助关节运动达到有效的力学效应。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前、后的重要工作- 康复评定知识一、为什么要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评定脑性瘫痪因其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表现各异。
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了科学基础。
也为治疗目标的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
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前必须对各项功能进行评估。
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 等危险因素的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二、评定前要了解脑瘫的分型吗是的。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一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二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三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
四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
五混合型以上任何二型或二型以上的症状混合出现。
如果按肢体障碍情况可分为单瘫双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
临床上以四肢瘫和双瘫为多见。
但这种“瘫” 并不是不能动而是动得不好是有障碍的“瘫痪” 。
三、怎样对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共进行六个方面的评定如体格发育障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
一). 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有畸形挛缩等情况。
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 = 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体重KG = 出生体重+6*0.7+(月龄- 6)*0.52 岁以上体重KG = 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 。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瘫分类
按运动障碍性质可分为
• 痉挛型 • 手足徐动型 • 共济失调型 • 弛缓型 • 混合型
痉挛型
• 最常见的类型,占70%—80%。 • 患儿主要表现为: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运动时肌肉僵硬, 主动或被动活动困难,并由此导致身体长期处 于异常姿势,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头颈 控制发育延迟;长坐位时躯干前屈、双下肢屈 曲;常采取“W”样坐姿,并像兔子样跳跃前 移。站立时躯干前屈,双足尖着地。步行时出 现双下肢交叉样剪刀式步态。
音乐的节奏与音调对小儿有特殊的感染力。 可最大限度地诱发小儿的主动活动。
•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专门治疗脑瘫的药物,对痉挛型可用 些抗痉挛的药物,合并癫痫的可给予抗癫痫的药 物,以上药物治疗均应与运动疗法相结合.
• 手术治疗
1、严重的剪刀步、膝关节屈曲挛缩、尖足等畸形及因 严重痉挛不能进行活动及行走,也无法进行训练的患儿
脑瘫的康复
• 全面康复的内容:
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 综合康复的手段: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按摩、针灸、 理疗、特殊教育(包括引导式教育)、音乐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 矫形器等。
康复治疗的目的
• 脑瘫现在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康复治疗的目的 是减轻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尽量提高患儿的 运动、生活自理、言语和认知能力,争取达到生 活自理和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或特殊教育,为将 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
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 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 五大智能领域
小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 语言表达、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康复治疗的方法
• 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
物理疗法(PT)是运动疗法和理疗的统称。 通过一些专业的手法以及仪器,改善患儿的运动 功能,抑制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诱发后天保护 性反应与运动能力。作业疗法(OT)通过一些与 生活自理有关的动作训练如进食、穿衣、辅助器 具的使用等,目的是让患儿达到生活自理。
• 随着年龄增长也会转变成痉挛型或手足 徐动型。
混合型
• 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各类型的特点, 最常见的是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同时存 在。
脑瘫分类
按瘫痪部位
• 四肢瘫:四肢、躯干均受累,上下肢程度相似 • 双重性偏瘫:四肢受累,上肢较重 • 双瘫:四肢受累,下肢较重 • 三肢瘫:三肢受累 • 截瘫:双下肢受累,躯干及上肢正常 • 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 • 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 引导式教育
它是一个全面的体系,既强调从早期诊断到早 期干预和教育的纵向联系性,又强调学习、训练 与全日生活相配合的横向联系性。
其重要特征是: ⒈强调脑瘫儿童的主动活动; 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⒊引导员以节律性、意向性 的方法,诱发 小儿的运 动潜能; ⒋节律性意向性的训练方法; ⒌特殊的训练器械。 引导式教育
1.社会实践活动
2. 参加集体游戏
3.认识环境
4. 接受教育
作为治疗师应思考的问题
收集信息 1.了解患儿的全身的状况:
运动、能力、视·听觉、情绪、认知等 2.了解发育阶段,特别是运动发育:
正常发育的标准,患儿的不同之处
作为治疗师应思考的问题
3.了解患儿的健康状况:
(1) 患儿的睡眠、进食、排泄等生活情况。 (2) 重度障碍儿往往睡眠时间少,易呛咳、便秘等,会影
• 感觉统合训练
脑瘫儿童由于脑损伤造成大 脑对各种传入的感觉进行统合 后再传出的过程出现缺陷,表 现为运动的不协调、不灵活、 失平衡,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 异常。
感觉统合训练指将人体器官个 部分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 大脑的统合作用,产生对身体 内外知觉的反应,使个体与环 境顺利接触。
感觉统合训练
• 音乐治疗
总 原则
• 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争取达到最理想效果。 • 康复治疗要与游戏玩耍相结合、与教育相结合。 • 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 中西医结合,如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等。 • 采用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 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 • 康复训练患儿的同时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 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手足徐动型
• 肌张力呈动摇状,运动为非对称性,难以保 持稳定的姿势,缺乏平衡反应。咀嚼、吞咽 困难,说话费力、语句不连贯,表情异常, 常因情绪变化是症状加重。
• 主要表现为肢体或面部出现难以控制的不自 主运动,紧张或活动时增多,安静时动作减 少,入睡后动作消失。
• 乳儿期多表现为软瘫,竖颈迟,逐渐出现颜 面、手、足等肢体末梢的不自主运动。
具体训练
• 姿势矫正训练 • 肢体和躯干促通训练 • 基本移动动作训练 • 平衡、步行训练 • 上下台阶训练、过障碍训练、跑步训练等 • ADL训练 • 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训练
• 诱导翻身训练 • 重心转移训练 • 单腿负重训练 • 腰腹肌训练 • 抓握
• 言语障碍的治疗(ST) • 心理障碍的治疗 • 矫形器、辅助器具的治疗。
• 三岁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育迅速时期 • 评估量表:Gesell发育量表、Peabody量表等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 常用评估量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 此量表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在全国12个省、市收集约
15000例小儿的资料,经过10年的时间完成研制的。 • 此量表不仅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儿童的智能发育速率,也
病因
1、出生前的原因 染色体异常,母亲患风疹、
病毒感染,一氧化碳中毒,妊娠中毒症及胎盘异常 等。
2、围产期的原因 颅内出血,早产,过期分娩,
新生儿呼吸异常等。
3、出生后的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
伤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窒息,早产,核黄疸
主要临床表现
• 运动发育落后
患儿到一定的年龄, 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 能力,即粗大和精细 运动发育落后
可帮助控制无目的的动作,改善姿势和防止畸 形,增加肢体的实用功能。
• 中医中药治疗
可达到缓解痉挛,疏经通络,活血化淤,益智 醒脑,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激活脑细胞,促进脑 细胞再生等作用。
• 高压氧治疗
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促进细胞生长,疏通和 促进脑微循环改善,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脑 损伤得到恢复。
小基本知识 • 康复评定 • 训练内容和方法
什么是脑瘫
• 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 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 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 食等多种障碍。
• 诊断脑瘫的三要素: 1、发育阶段 脑瘫是在脑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引 起的,成人的脑卒中也可以出现相同的症状,但不 诊断为脑瘫。 2、非进行性 病变是非进行性的,某些脑部疾病是进 行性的。 3、永久性 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经康复治疗可以发 生变化和改善,但各种功能障碍将伴随其一生。
• 姿势异常:
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 身体不对称,有的孩 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 姿势,身体扭曲变形 两手常处于握拳姿势 仰卧时,全身过度升 直,下肢伸直甚至呈 现严重的“剪刀型” 交叉姿势 站立时足后跟不着地
• 反射异常
多种原始反射消失延迟,痉挛型脑瘫患儿腱 反射活跃,可引出踝阵挛和阳性Babinski征。
共济失调型
• 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偏低,上下肢动作 不协调,距离辨别不准确,关节活动度 过大。
• 运动时可见身体有粗大的摇摆。站立、 步行的发育延迟。站立时以双下肢外展、 足间距加宽来保持稳定。行走时身体摇 摆不定,上肢在有意接近物体时可出现 震颤。
弛缓型
• 两岁以下的脑瘫儿童表现出身体与头颈 发软、无力,肌肉张力低下,仰卧时呈 青蛙状,膝腱反射检查时可以引出或亢 进。
2、恢复和改善肌力平衡,恢复下肢正常的负重力线, 给训练创造条件。
3、常用的矫形手术主要有三类:神经切断术、肌肉或 肌腱切断延长术、截骨术和关节融合术。
4、矫形手术的效果以单纯痉挛型为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矫形手术后必须适时密切配合康复训 练以保证手术的效果。
• 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
• 鼓励患儿尽量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参加集 体活动,认识周围环境,使用公共设施和学 习更多的知识,培养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融 人社会生活。
四肢瘫
双瘫
截瘫
偏瘫
双重性偏瘫
三肢瘫
单瘫
脑瘫的诊断
1)早期症状
脑瘫的早期症状一般是指患儿在6个月前或9个月 前表现出来的脑性症状,常有: • 易于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 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不良。 • 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 •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 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 痉挛发作。
康复评定
• 运动发育:粗大运动、精细运动 • 肌张力:反映神经系统成熟和损伤程度 • 关节活动度 • 姿势与平衡能力 • 手-眼协调能力 • 步态和行走能力 • 言语功能:词语理解能力评估、构音能力评估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 •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粗大运动评估
• 抬头、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跑 和跳等运动发育
2)诊断要点
• 引起瘫痪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 • 有导致脑瘫的高危因素存在。 • 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 有运动、姿势及反射的异常。 • 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
他异常等伴随症状。 • 排除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
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落后。
鉴别诊断
• 与正常小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相鉴别 • 与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相鉴别 • 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相鉴别
响到物理治疗的评定与训练的顺利进行。
4.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1)缓解患儿的紧张的情绪。 把幼儿放在膝上或抱着他玩;观察妈妈使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