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分类

合集下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7-2含油气盆地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7-2含油气盆地
分类
根据含油气性质,含油气盆地可分为 油盆、气盆和油气盆;根据成因,含 油气盆地可分为构造成因盆地、沉降 成因盆地和火山成因盆地。
形成机制
构造运动
01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地壳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如板块构造运
动、断裂活动等。
沉积作用
02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还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如沉积物的堆积、
沉积相的演变等。
地层厚度与埋深
地层的厚度和埋深是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油气的生成和 储集条件。一般来说,地层厚度越大,埋深越深,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条 件越好。
构造特征
盆地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史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包括坳陷盆地、 坳陷-断陷盆地、断陷盆地等,不同类 型的盆地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不 同的影响。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是漫长的, 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这 些活动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重要 影响。
构造单元划分
含油气盆地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构造 单元,如隆起、凹陷、断裂等,这些 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对于油气的生 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岩性特征
1 2 3
岩石类型
含油气盆地的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 质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 有不同的影响。
岩石组合特征
含油气盆地的岩石组合特征包括岩石的层序、旋 回、韵律等,这些特征对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 有重要影响。
储层动态监测
利用地震、测井和试井等技术,监测油气田 的储层动态变化。
井筒状况监测
定期对油气田的井筒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 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
油气田开发调整与优化
采收率评估
对油气田的采收率进行评估,分析提高采收率的潜 力。
开发调整措施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盆地分析的基本思路
赵重远(1993)强调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研究中的3项原则: 整体原则,视盆地为一整体; 动态原则,不仅研究现状,还要历史地分析盆地和油气的形 成和演化; 综合原则,研究各种地质作用从而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并将含油气盆地研究分为五个子系统: 成盆作用与过程; 成烃作用与过程; 成藏作用与过程; 成藏组合与分析; 后期改造与油气再分布。
第一讲
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一、盆地
不同的学者曾对盆地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 朱夏(1965):“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 一种洼陷构造”。或“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 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M.W.Bally(1975):指出盆地的定义包含有超过1km厚沉积物 的沉降体制,它现今仍或多或少保存有原来的形状。 这个定义不包括有厚的和常有复杂变形的沉积物的褶皱带,虽 然它们有时也会产出一定数量的油气。
含 油 气 盆 地 分 析 的 方 法
第二讲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分类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板块构造环境
一、地壳与岩石圈
目前对地球内部 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 地震波研究的成果。 地震波主要包括造研究有意 义的是纵波和横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递增 变化的。但其中出现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 续界面、1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 速不连续面。
五、含油气盆地分析的方法 含油气盆地分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开 展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其骨架和主线是地球动力学和构造 -沉积-油气演化。 含油气盆地分析要求有一套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将定性与 定量研究结合;要引入各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充分利用计算 机技术、模拟技术来提高研究水平。 充分利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是高水平研究的保证, 应吸收包括地面地质、钻井、测井、地震、非地震地球物理测量 、大地电磁测深、遥感技术、古地磁测量、同位素地质、地球化 学等方面的新进展,也包括实验室取得的数据和资料。 对于盆地地质条件和石油地质条件的类比是一种常用的有效 方法。油气保存、聚集要求的条件很严格,各种成藏要素缺一不 可,这就要求进行具体的、逐项的精细对比。

7.4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7.4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7.4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含油气盆地的分类方案较多,代表性分类包括:1.以活动论(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分类2.以固定论(槽台学说)为基础的分类3.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分类4.含油气盆地的历史地质学分类一、以活动论(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分类按板块构造观点,盆地分为裂谷环境盆地和造山环境盆地两大类,共16种盆地(Dickinson,1976)。

裂谷型盆地:以离散板块运动和地壳张裂作用为主,地壳变薄引起了下沉作用。

造山带型盆地:以挤压板块运动和造山形变作用为主。

盆地大类盆地类型细分盆地基本特征Ⅰ.裂谷环境盆地I1.内克拉通盆地大陆内部的裂谷盆地,盆地基底变薄I2.边缘坳拉谷大陆边缘凹入部分向大陆内部延伸的夭折裂谷,基底为洋壳或过渡壳I3.原始大洋裂谷两大陆块之间开始形成的狭长洋壳,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I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沿大陆与海洋过渡带的陆阶、陆坡及陆隆上发育的沉积复合体I5.陆堤张裂大陆边缘外沿形成的逐渐向海洋推进的沉积物I6.新生大洋盆地洋中脊与陆块之间,大洋岩石圈增长和下沉形成的新生盆地I7.扭张性盆地沿复杂转换断层系,在地壳局部变薄部位发育的拉张或楔形断陷盆地I8.弧间盆地因岩浆弧裂开,不活动残留弧与活动性前弧间洋壳下降形成的小洋盆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盆地分类(据Dickinson,1976)盆地大类盆地类型细分盆地基本特征Ⅱ.造山环境盆地II1.海沟板块俯冲的消减带形成的深海槽II 2.斜坡盆地海沟轴与海沟斜坡折点之间的断陷盆地II 3.弧前盆地海沟斜坡折点与岩浆岛弧之间间隙中的盆地II4.周缘前陆盆地大陆陆块周缘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处形成的盆地II5.弧后前陆盆地大陆陆块边缘岩浆弧后面,与岛弧造山带相邻的前陆盆地II6.破裂前陆盆地造山带前陆盆地,周缘或弧后因基底变形和块断所形成的构造凹地II7.扭压性盆地沿复杂转换断层系形成的扭动褶皱和断坳盆地II8.残余海洋盆地沿岛弧-海沟系一侧,由于老岩石圈的消减而产生的收缩海洋盆地以活动论(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盆地分类(据Dickinson,1976)盆地大类盆地类型典型盆地地台平原盆地具前寒武纪基底的盆地密歇根盆地、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具古生代和不同时代基底的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山前盆地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阿帕拉契亚盆地与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咯尔巴阡山前盆地、波斯湾盆地山间盆地前寒武纪地台活化的山间盆地红海盆地、华北盆地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后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台湾西部盆地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布罗德,1965)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分类(槽台学说)布罗德(1965)以槽台学说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含油气盆地的地貌形态,将含油气盆地分为地台平原盆地、山前盆地、山间盆地等三大类和七小类。

1含油气盆地

1含油气盆地
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面积仅3900平方公里。
(6)含油气盆地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 大地构造单位,各单元的沉积过程和油气生成、聚
集条件在具全盆地共性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差
异性。 如渤海湾盆地是新生界盆地,这是统一的,但 其南部以古近系(下第三系)含油为主,北部以新 近系(上第三系)含油为主;油气丰富程度也有差 异。 (7)盆地内存在油气田
裂作用为主,地壳变薄引起了下沉作用。 I1内克拉通盆地
I2边缘坳拉槽
I3原始大洋裂谷
I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
I5陆堤 I6新生大洋盆地 I7扭张性盆地 I8弧间盆地
Ⅰ裂谷环境盆地:以离散板块运动和地壳张裂作用为主, 地壳变薄引起了下沉作用。 I1内克拉通盆地(Infracratonic Basin):大陆内部的裂谷 盆地,盆地基底变薄; I2边缘坳拉谷(Marginal Aulacogen):大陆边缘凹入部分 向大陆内部延伸的夭折裂谷,基底为洋壳或过渡壳; I3原始大洋裂谷(Protoceanic Rift):在两个大陆陆块之 间开始形成的狭长洋壳,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 I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Miogeoclinal Prism):沿大陆与海 洋过渡带的陆阶、陆坡及陆隆上发育的沉积复合体,覆盖了张 裂的大陆边缘;
Ⅱ2斜坡盆地(Slope Basin):在海沟轴与海沟斜坡折点 之间的断陷盆地,其沉积物与上述海沟沉积物一起合并到消减 杂岩体中; Ⅱ3弧前盆地(Forearc 岛弧之间间隙中的盆地; Basin):在海沟斜坡折点与岩浆
Ⅱ4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在大 陆陆块周缘,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处形成的盆地,造山带 倒向盆地,蛇绿岩缝合线带比岩基岩浆带、火山岩带更靠近盆 地;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2.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地的沉积 特点,有时下沉速率很大而沉积速率很小,这时就形成“饥饿盆地 (或非补偿盆地)”。有时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相等,这时由于沉 积物大量堆积可以促使盆地进一步下沉。
3.圈闭样式的变化同样受构造环境所控制,在张性环境中盆地内主 要出现掀斜断块和铲形正断层,形成滚动背斜及挤入构造等。而在 压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褶皱和冲断层等复杂构造等(图7-6)
还有以加里东褶皱、海西褶皱以及中生代褶皱为基底 的盆地。这种不同时期的褶皱即是该时期地槽褶皱带的一 部分。所以这类盆地多是在地槽褶皱带之上,位于褶皱带 前缘或褶皱带内部,又称山前或山间盆地。地槽褶皱带上 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受地槽褶皱线状延展的限制,盆地形态 多为长条形。由于褶皱基底的刚性系数较小,地槽的活动 性又较大,所以盆地一般下降较深,沉积盖层的厚度较大 (一般5000—6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褶皱和断裂也 比较剧烈。这类盆地一般面积不大,但沉积层系厚度大及 圈闭条件好,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以加里东 褶皱带为基底的有百色、三水、北部湾等盆地;基底以海 西褶皱带为主的有吐鲁番盆地;基底以燕山褶皱带为主的 有伦坡拉盆地等。
在某些大型盆地中,一级隆起和坳陷内又可分化出次一 级的凸起和凹陷。由于我国己习惯于如上所述的二、三级 构造的级别划分,故将一级构造分化出来的凸起和凹陷称 为亚一级构造。
以上是我国较为通用的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的三级四分 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也不完全统一。
图7--4为我国华北盆地一级构造的分区略图。该盆地是 一个东西受断层所限的地堑式断陷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地 层,沉积盖层以第三系为主,部分地区已发现有很厚的中 生代地层。图中共分出了5个隆起和8个坳陷。总计13个一 级构造单元。图7--5为该盆地小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的构 造分区略图。图中可以看出由一级构造埕宁隆起分化出的 车镇凹陷和无棣--义和庄凸起等亚一级构造及某些二级构 造带。

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1前陆盆地一、概念1.前陆盆地是指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盆地。

这种盆地也有人称为前渊。

但一般将前陆盆地系统中的深坳陷部分称作前渊。

前渊盆地、山前坳陷均属于这一类。

它包括褶皱——冲断带、前渊、前缘隆起和后缘隆起(图9-1)。

其中第一部分又称为变形带或造山楔。

正是由于造山带的褶皱——冲断作用,导致岩层的构造重叠,产生构造负载,造成岩石圈的挠曲下沉,是一种重要的、典型的挤压挠曲盆地。

2.造山带系指造山作用中经受强裂变形的地壳的狭长形山带。

板块观点,造山作用发生于板块聚敛边界,是板块府冲、碰撞作用造成的。

(二)基本类型1.周缘前陆盆形成于大陆壳表面向下拖曳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之处,与陆——陆(A 型府冲)有关。

相邻造山带倒向盆地,蛇缘岩缝合线(带)比岩基岩浆和火山带更靠近盆地。

2.弧后前陆盆地形成于大陆壳表面向岛弧造山带的后侧方向向下拖曳,与大洋岩石圈的府冲(B 型府冲)有关,蛇缘岩消减杂岩体比岩基岩浆带和火山岩带更远离这类盆地。

3.破裂前陆盆地盆地的形成是因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块状隆起和基底——核部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这种变形样式可以发生在周缘或弧后环境中。

根据基底隆起方向与造山带走向正交或平行可分为两类。

与造山带近正交分割的前陆盆地,是由于造山带在碰撞后缩短常常引起在其正交方向上的伸延。

特别是坳拉槽地区老断层的复活和新的伸展断层发育使前陆裂解形成分割性盆地,构成盆地和隆起相间的格局,与造山带近平行分割的前陆盆地,则为基底核杂岩隆起所分割。

4.再生前陆盆地中国有些地区的造山作用与同时代的俯冲作用或碰撞作用无关,也缺乏同时代的岩浆弧或蛇绿混杂岩带为佐证。

与这些造山带相邻的盆地常与古特提斯构造阶段,造山带在新特提斯构造阶段的活动有关。

其构造样式、沉积样式、沉降特征和油气系统特征与前陆盆地类似,称为再生前陆盆地。

其形成机制主要与再旋回造山作用所产生地壳缩短和构造负荷有关。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共80页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共80页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
沉积岩系(我国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 结晶岩系和沉积岩系(华北盆地-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底盘 是华北地台前震旦亚界结晶岩系和中生代至震旦亚代的沉积 岩系)。 底盘的形状和组成的岩石不同,对盆地的形态、规模、盖层 发育、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四.含油气盆地的结。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含油气盆地:具有工业性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的沉
积盆地。
三.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丰富有机物质的巨厚沉积物。 生油岩
2.有稳定持续下沉、间有周期性上升的大地构造环境。 温度 生储盖组合
3.含油气盆地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构造运动。 产生油气运移的运动力 圈闭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盆 地
级别
油气关系 华北盆地
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隆起
凸起 凹陷
斜坡
坳陷
凸起 凹陷
I级
亚I 级
生成运移 (含油气区)(含油气亚区)
济阳坳陷
东营凹陷
向斜带 背斜带 潜山带 断裂带 长垣

II 级
聚集 (油气聚集带)
胜、坨、永断裂带
背斜 断层 鼻状构造
: :
III 级
油气田 油气藏 胜坨油田
由盆地内的沉积盖层褶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属于盆 地的最低一级构造单元,也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五.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
在盆地单元的划分上,I级构造单元着重于底盘和岩浆活动 特征的差异;划分II、III级构造单元时,着重于表层构造特 征和分布规律的不同。在盆地调查勘探的不同阶段,研究的重 点不尽完全相同,一般普查阶段,以研究I级构造单元为重点; 祥查阶段,以III级构造单元为重点,主要是完成对局部构造 特征的认识。

含油气盆地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

第二节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

有很多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者所持的大地构造观点不同。

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

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

即槽台学说。

膨胀论:认为地球一直处于膨胀之中,大洋的形成不是海洋化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洋中脊的增生作用和扩展作用。

即海底扩张原理: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软流层的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分异、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一股岩浆“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后浪推前浪式地每年由海岭向两旁扩张,不断为海洋地壳增添新的条带。

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即板块构造学说(拉张、俯冲、碰撞、转换断层)。

固定论的盆地分类以苏联的布罗德(1965)和张厚福为代表。

分为 1.地台平原型盆地,包括地台内部坳陷盆地和地台内部断陷盆地—单断、双断;2. 山前坳陷盆地;3. 山间坳陷盆地;4. 复合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美国Dickinson W. R.(1976) 为代表,分为裂谷型和聚敛型(共分16种)。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刘和甫(1983)为代表,分为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

综合地球动力学背景,再考虑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盆地分类为现在采用的分类。

板块边界的类型1. 背离型板块边界(拉张力)称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不显著,构造作用不明显。

2. 聚合型板块边界(挤压力)称主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强烈,构造变动强烈。

(1) 洋壳俯冲到陆壳下面,并被吸收进地幔(B型俯冲)(2) 陆壳与陆壳碰撞(A型俯冲)3. 平行的板块边界(剪切力)一、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含油气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

含油气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

含油气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由于沉积盆地基底发育的不均一性,基底往往会有高低起伏,起伏的基底将盆地分隔为彼此不大连通的次一级坳陷,盆地的盖层也因为基底的活动或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各种构造带,使沉积盆地内部形成不同的构造特征。

按沉积盆地内地质构造的发育的规模,一般把盆地内的构造单元划分为三个或四个级别(表1)。

1.一级构造——隆起和坳陷隆起是盆地内部基底相对隆起的地区,其上的沉积盖层往往发育不全甚至完全缺失。

而坳陷是盆地内基底下陷最深的地区,具有沉积盖层发育全、连续性好、厚度大的特点。

在沉积盆地中隆起和坳陷往往相间分布,盆地中的地层从坳陷区向隆起区厚度逐渐减小。

渤海湾盆地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隆起:埕宁隆起、沧县隆起和内黄隆起;七个坳陷:辽河坳陷、渤中坳陷、黄骅坳陷、济阳坳陷、冀中坳陷、临清坳陷和东濮开封坳陷(图1)。

除隆起和坳陷外,有人也将位于隆起和坳陷之间斜坡作为一级构造。

图1 渤海湾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在沉积盆地的一些大型坳陷内部,其基底仍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起伏,形成一些范围更小的凸起和凹陷。

凸起和凹陷也称为盆地内的亚一级构造单元。

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凹陷可以划分为四个凸起和四个凹陷:车镇凹陷、无棣凸起、义和庄凸起、沾化凹陷、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图2)。

图2 济阳坳陷构造单元的划分2.二级构造——二级构造带二级构造带是盆地中的一系列局部构造成排、成带或成群出现组成的正向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带对盆地中油气的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常常形成油气聚集带。

沉积盆地中重要的二级构造带长垣、背斜带、断裂带、挠曲带等。

3.三级构造——背斜和向斜等背斜和向斜是沉积盆地中最普遍、最发育的构造行迹。

它们是地层的弯曲变形形成的构造。

地质学基础 18含油气盆地

地质学基础 18含油气盆地
第四节 含油气盆地
一、盆地的概念
1、地貌盆地(地形盆地)——四周被天然高地Fra bibliotek绕的盆形洼地。
被水体占据——湖泊、海盆、洋盆; 暴露在大气中——陆地无水洼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2、沉积盆地
——在某一地质时期,以下降为主,持续接受沉积的地区。
沉积盆地现在的地貌可以仍然是盆地,也可以是其它的地貌单元。
3、三级构造单元
——组成二级构造单元的局部构造。 背斜:油气聚集最基本、最重要的构造圈闭形式。 向斜: 鼻状构造:
4、各级构造单元与油气的关系 一级构造单元——含油气区 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聚集带 三级构造单元——油气田
三、中国盆地的分布
中国大大小小的盆地有一百多个,盆地类型多种多样。西 部的盆地以冷盆为主,东部的盆地以热盆为主。 面积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有:
(2)长垣:多由若干穹窿及短轴背斜构造组成,具有同沉积构造的特点,
其形成与基底隆起有关。
(3)断裂带:由带状的断层或被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所组成。
分:褶皱断裂带、断裂褶皱带
(4)挠曲带:分布在区域性单斜上的挠曲——基底断裂的反映
(5)潜山带:古地貌中具正向丘状隆起地带,且被后期沉积的新地层
所覆盖者。
可成为“新生古储”式油气藏。
3、含油气盆地
——已经发现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
松辽盆地:
——大庆油田所在 的盆地,是中生代 的裂谷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1、一级构造单元
(1)隆起:盆地内相对上升的地区。特点:
基底埋藏浅,沉积盖层薄,岩性粗,有时缺失某些地层。
与凹陷邻接的翼部常有地层超覆或尖灭——可形成地层圈闭类型的油气藏
如华北盆地中的济阳坳陷内存在着车镇凹陷、无棣凸起、惠民凹陷、沾化凹陷、滨 县凸起等亚一级构造。

含油气盆地总结

含油气盆地总结

原始(古)盆地——指盆地发育沉积时期盆地的古面貌;或盆地后期未遭受明显改造,基本保持发育沉积时期盆地的古面貌。

地史上某—时期保留有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沉积建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方面的原始状况(面貌)的盆地。

原型盆地——指盆地发育沉积时期的原始类型。

基底(Basement):a.结晶基底(Crystalline basement):强变质-AnЄb.褶皱基底(Fold basement):轻微变质-Pz与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相同;c.未变质的沉积岩(盆地研究专用),也可称盆底( Basin floor )。

基底—是盆地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盆地形成之前的地层,沉积岩、变质岩均可作为盆地的基底。

盖层—:在盆地地质研究中,指盆地发育期沉积的地层。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中泛指未褶皱变质的沉积岩层。

与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中所称的盖层有区别,相对于生油层--储层而言。

沉积中心—最细、中心相带沉降中心—最深-沉降幅度最大堆积中心—沉积最厚1饱和盆地:指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的盆地,盆地逐渐被沉积物充填,水体逐渐减少,直至填满盆地。

2补偿盆地:指沉积速度与沉降速度相等或相近的盆地,盆地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3欠补偿盆地:指沉积速度小于沉降速度的盆地,盆地沉积物补给较少,水体逐渐加深。

复合盆地——同一时期、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盆地在空间上所组合而形成的盆地。

叠合(加)盆地——不同时期发育的盆地,在空间上大部分地区呈上下叠置关系。

“盆地原型”(原始盆地):指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建造特征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方面的原始状况(面貌),故又称作原始盆地。

残留盆地或残余盆地——二者是同义异名,指原盆地在后期遭改造后,沉积实体被遗留保存的部分。

改造型盆地——盆地的原型在盆地演化末期或之后遭到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

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1.盆地发生的背景与区域环境发生前、演化中2.盆地成因与深部作用3.构造性质与变形4.热动力学及其演化5.流体动力学与流岩作用6.沉积充填与成岩动力学7.盆地演化与后期改造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 1.赋存条件—生,储,盖,圈,运,保2.组合模式—生储盖组合,运移组合3.成藏机理—成藏系统4.分布规律——分布的主控因素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1.盆地模拟—区域评价 2.区带评价—新目标选择 3.圈闭描述 4.单井评价与油藏描述 5.勘探数据库研究总则整体——前提动态——核心综合——基础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当今地球科学讨论热烈、但尚未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含油气盆地复习

含油气盆地复习

一、名词解释1.地貌盆地:指被天然高地围绕的一块低地。

2.构造盆地:又称沉积后盆地。

在这种盆地中形成盆地的沉积运动发生在变形岩层沉积之后。

3.沉积盆地:基地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凹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冲填的地区。

4.含油气盆地:指具备成烃要素,有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5.伸展构造:是指裂陷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

6.主动列陷:是指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主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形成列陷。

7.被动列陷: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壳或岩石圈的裂陷伸展,也可能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

8.原始盆地:指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改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的原始状况,盆地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盆地的原始面貌不尽相同。

9.改造型盆地:在形成演化末期之后,盆地的原始面貌遭受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或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的剥蚀、变形并且叠加、深埋等改造作用的沉积盆地。

10.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

11.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已凹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12.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其层间为地垒断片。

13.负花状构造:是在张压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正断距,个别具逆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堑断片。

14.衰退裂谷:从大洋以高角度深入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是大洋形成初期的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这种裂谷也成为夭折裂谷。

15.陆间裂谷:裂陷作用使岩石圈已经完全裂解成为两部分或三部分,裂谷底部是新生洋壳并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成为岩石圈板块离散运动的边界。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属于此种类型.
一般地,大陆内部裂谷可依据其演化进一步划分为大陆内部简 单裂谷和大陆内部断陷(裂谷)--拗陷盆地,前者是指盆地只发育 地壳伸展阶段,后者指盆地由地壳伸展和热冷却沉降阶段构成,二 者有一定的差别。
(二)盆地类型
A.大陆内部简单裂谷
1.伸展盆地
大陆内部裂谷是大陆
岩石围内的有限伸展带,
3.走滑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条件
(二)盆地类型
3.走滑盆地
从动力学性质和盆地动力学上考虑,走滑盆地可以分为张扭走滑盆地和压扭走 滑盆地两大类.
1、张扭走滑盆地,也称为走滑拉张盆地,其形成条件包括: a、在弯曲断层条件下, 释压或松开弯曲处形 成,这类盆地也称作 断弯盆地fault-bend basin)。沿着断弯处 形成扁长形或透镜状 的张性下沉带。 b、分支断层间的 伸长楔形块体,在 走滑作用下,被拖 拉下沉。 c、弯曲和分支 断层汇合,所 夹的菱形块体, 在走滑作用下 被拉分。
(前二者属于简单型前陆盆地,后者属于复杂型前陆盆地。)
(二)盆地类型
(1)海沟盆地
海沟:指两个板块发
2.挤压盆地
生B型俯冲作用的地带,
堆积物包括来自岩浆 弧上的碎屑和B型俯冲
过程中刮落下来的大
洋地壳及其表层的深 海沉积物等。
(二)盆地类型
(2)残留洋盆地
残留洋盆。指碰 撞造山带内部或 边缘以尚未俯冲 消失的洋壳为底 的盆地。碰撞作
二、盆地类型
(一)盆地分类
盆地是油气资源的有效聚集场所,所谓“没有盆地就没 有石油”。地球的表层发育着许多盆地,其性质和油气赋 存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以盆地为类比单元研究控油气 构造时首先要对盆地进行分类。 盆地分类的原则各种各样,根据盆地规模、平面形态、

石油地质学盆地

石油地质学盆地
、小型盆地( <1万平方千米)。 (2)基于平面形态:圆形盆地、椭圆形盆地、长条形盆地、三角形盆地和多
边形盆地,等。
(3)基于剖面形态:对称性盆地和非对称性盆地。
2.基于盆地形成地质时间
太古代盆地、元古代盆地、古生代盆地、中 生代盆地、新生代盆地等等。
3.基于沉积作用和盆地形成时间 关系分类
(1)先成盆地(地貌盆地):盆地基底在沉积 物充填前就是地貌上的相对负向单元。
• 3、盆地的盖层 • 含油气盆地的盖层(又称表层)就是含油气 盆地内,覆于基底之上的沉积岩层。
• 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基底、盖层和周边,三 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沉积盆地,缺一不 可。含油气盆地与一般沉积盆地的差异是,含 油气盆地具有油气生成、运移并聚集成工业油 气藏的特征,而最本质的特征是生油。任何一 个含油气盆地都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生油凹陷 (或中心)。同盆地的基底、周边和盖层一样, 生油凹陷是构成含油气盆地必不可少的部分。 缺少生油凹陷的盆地,不能称为含油气盆地。
而连续,沉积物细,与隆起常以大断裂为界,是盆地内
有利生油区。隆起与拗陷常相伴而生,对应而存在,两
者紧相毗邻,隆起起着分隔坳陷的作用。
斜坡:是坳陷向盆地周边抬升的部份。斜坡与隆
起的翼部相似,常存在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等圈闭,是
油气运移聚集的良好场所。

二级构造:二级构造在盆地的展布并不
是孤立的和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的规律成
• 盆地的三重概念,即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含油气盆地。 • 地貌盆地:四周被高山或高原围绕的低洼地貌区域,主
要是指地形而言。 • 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地壳长期不断下
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所形成的地质单元。
• 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 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 气 聚集的沉积盆地。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
东风2 营2 华8 东风1


盐2
丰1

郑4


起 青 坨 子 凸 起
东风6 莱1 东科1 王1 通61
沙5 沙3
阳1
沙4
钟参1
郑2
滨 县 凸 起
利2 单2 利1 南2 利101
3500
坨3
林樊家凸起
滨5 林气1 惠深1 滨229
东风8
辛2 王65
蕾11
史115 郝5 史4 史2 郝科1
滨3 滨4
河2
陆堤:在张裂大陆边缘外沿,形成逐渐向海 洋推进的沉积物; 新生大洋盆地:在大洋中脊与大陆陆块之 间,大洋岩石圈增长和下沉形成的新生盆 地,浊积岩组成的深海平原发育在洋壳之 上; 扭张性盆地:沿着复杂的转换断层系,在 地壳局部变薄的部位,发育的拉张盆地或 楔形断陷盆地; 弧间盆地:由于岩浆弧裂开,在不活动的 残留弧与继续活动的前弧之间洋壳下降形 成的小洋盆
三、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
1.一级构造 一级构造是根据盆地基底的起伏情况划分的 隆起坳陷和边缘斜坡等。 (1)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时期的沉降中心或 沉积中心。 (2)隆起:盆地中相对坳陷而言隆起较高的 地方,地层一般不全,不利于油气的生成。 (3)边缘斜坡:盆地中坳陷与边界的过度地 区。
2.二级构造
2、油气地质特点
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 。 两类烃源岩层系,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 前陆坳陷型烃源岩层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 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储集岩体总体上也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下部 以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 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 油气田分布主要是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 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 层圈闭油气藏。斜坡带以地层油气藏为主。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一.名词解释1.盲冲断裂:逆冲断层在逆冲过程中其位移逐渐减小以致在地层中尖灭,则称为盲冲断裂。

2.断展褶皱:伴随着盲冲断层的位移减小,断层上盘及上覆地层会发生褶皱变形,这种褶皱即断展褶皱。

3.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的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4.伸展构造:是指在裂陷作用(或区域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

5.被动大陆边缘:也称稳定边缘、不活动边缘、大西洋型或离散型边缘。

这种边缘位于板内,其两侧大陆与大洋属于一个同一板块。

主动大陆边缘:也称活动边缘太平洋型边缘或聚敛型大陆边缘,是由板块俯冲作用所致,通常是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之下。

6.花状构造:横切走滑构造带的剖面上,常可以见到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成下窄上宽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称为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断片。

7地台:具双层结造,下部为褶皱变质基底上部为沉积盖层,地台以升降运动为主,升降幅度,速率及差异性都小,岩相和厚度稳定,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都比较弱。

地盾:克拉通内部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它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缺少盖层或仅在局部有沉积。

8凝缩层:是指沉积速率很慢(1-10mm/103a)、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9拗陷盆地:大陆裂谷或裂陷盆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不再进一步裂陷扩张了,早先因裂陷作用减薄的岩石圈在热衰减过程中还会引起地表拗陷而形成碟状的沉积盆地。

裂陷盆地:(动力学成因方面定义)指那些由于岩石圈或地壳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沉积盆地,所有的裂陷盆地都意味着它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地壳或岩石圈的伸展变形,因而都属于伸展型盆地。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简介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简介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 构造单元名称的演变
许多单位根据具体地质条件,或以构造形态命 名,或以构造成因命名,都有一些创新和发展, 例如: 大庆油田的大庆长垣、深圳分公司的“构造 脊”、东北分公司的“枢纽带”等等。 但现在许多单位不重视构造单元的研究和划分。 他们不知道正向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聚集, 三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富集。
一、大地构造学说是划分构造单元的理论基础
●裂谷:是地壳上的大型构造体系。是在区域隆起
背景上发展起来的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 堑系。大陆、海洋、陆间皆有裂谷。j.t.威尔逊从 板块构造观点出发,把裂谷和全球构造联系起来, 提出了大洋发展的6个阶段: 胚胎期:大陆裂谷发育阶段,东非裂谷 幼年期: 陆间裂谷发育阶段,如红海 成年期:以大西洋为代表 衰退期:以太平洋为代表 终了期:以地中海为代表 遗迹:以喜马拉雅为代表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构造 单元名称的演变
中国及毗邻海域沉积盆地,面积大于200km2 的有417 个, 沉积面积约574.8 *104km2。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名 称的演变 名称,既有科学含义又有时代印痕 1,以地台命名 地台是大地构造名词 20世纪50年代流行 鄂尔多斯地台(伊陕台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块等 2,以盆地命名 盆地是地理名词 20世纪50年代晚期~60年代初——现今流行 3,盆地类型的认识变化 地台——地台有活化——断陷、坳陷、山前凹 陷——断陷、克拉通、前陆 4,断陷型盆地中的构造单元划分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 构造单元名称的演变
5,坳陷型盆地中的构造单元划分 以松辽盆地为例: 隆起带、坳陷带、斜坡带 特殊点在于次一级单元的划分:长垣构造
缺点是:中央坳陷区划分了隆起带(扶新隆起 带),东北隆起区等划分了凹陷(绥化凹陷)、 隆起带(海伦隆起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 12 类盆地是按地球动力学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型,但由于有些含油气盆 地在长期地质历史中遭受复杂的变动和大地构造位置的变化,许多盆地是经常迭 加变形,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因的盆地叠加在一起,这就形成复合盆地。根 据盆地的叠加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横向复合盆地和垂向复合盆地。
• 横向复合盆地:盆地的横向上可以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盆地。 如波斯湾盆地,实际上就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盆地,波斯湾东侧为扎格罗 斯山前盆地,属于挤压环境下产生的山前盆地,而波斯湾西侧则为克拉通 边缘盆地,两者在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及产油层位上都有很大区别,但目 前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含油气盆地。
从早期过渡型地壳快速下沉时底部为碎屑岩相(A),进一步发展到以挠曲下沉为主的三角洲 碎屑沉积及藻滩碳酸盐沉积(B)
图 3-4、海沟、斜坡盆地和弧前盆地发育示意图(据 W.R.Dickinson,1976) 自上而下表示时间从早到晚
图 ckinson,1976)
8. 残余大洋盆地(remnant ocean basin):沿着岛弧-海沟系的边界,由于老岩石 圈的消减而产生的收缩盆地。
图 3-1 盆地的简单分类(据 Chapman,1976)
图 3-2 原始大洋裂谷示意图解(据 W.R.Dickinson,1976)
图 3-3、冒地斜棱柱体演化图解 (据 W.R.Dickinson,1976)
为了对各种地质条件进行概括和比较,以便对各种盆地进行评价和勘探,许 多学者提出了盆地分类。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所以含油气盆地的分类 也都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
近三十年来地质科学的进展,在理论上发展了板块构造学说,在应用上发展 了反射地震勘探,二者对石油工业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更多的学者采用板 块构造理论作为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工作假说:采用反射地震勘探作为研究盆地深 部地质的工具。下面将各种含油气盆地分类作一简述,以供参考。
26 种盆地类型的沉陷机制(据 Ingersoll and Busby,1995)
二、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来进行盆地分类,是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新的分类 方法(Bally,1975;朱夏,1983;刘和甫,1982,1983)。盆地作为岩石圈上 巨大的沉陷区域,以岩石圈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为前提,将对盆地形成的认识得到 进一步的提高。
一、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
Ingersoll 和 Busby(1995)据五种板块边界类型和盆地的以下七种沉陷机制 确定出 26 个盆地类型(图) 。
由于拉伸、侵蚀、或岩浆抽出而致使地壳变薄
• 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冷却 • 地壳和岩石圈的沉积负荷和火山负荷 • 地壳和岩石圈的构造负荷 • 岩石圈俯冲造成壳下负载 • 被下降岩石圈穿透的软流圈之动力流动 • 由于高压变形而引起的地壳致密化
总之,在盆地内沉积及构造样式的演化是受地球动力学环境所控制,由于地 球旋转速度的变化以及重力与热流的相互作用,使含油气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 期遭受各种应力作用,但主要是两种力起着主导作用,即地球旋转惯性力和重力。 因此,从地球旋转惯性力所产生的水平应力场(图)和重力场来考虑,首先将含 油气盆地划分为四大类,即: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然后 再根据盆地所在的地壳结构和大地构造位置作进一步划分。最后讨论由于含油气 盆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所产生的横向复合盆地和垂向复合盆地。
• 造山型盆地 1. 海沟(oceanic trench):由于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深海槽(图 3-4); 2. 斜坡盆地(slope basin):发育在海沟与斜坡转折点之间的构造(图 3-4); 3. 弧前盆地(forearc basin):形成在岛弧与海沟间隙内; 4. 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与碰撞造山带相邻,发生在克拉通 周缘的盆地(图 3-5) ;
现将含油气盆地的分类列表于后(见表) 。
• 张裂环境盆地 随着超级大陆的解体,中、新生代油气盆地的形成往往与大陆岩石圈破
裂有关,也就是地壳破裂化作用所产生,这种碎裂往往与岩石圈的张应力有 关,根据其地壳性质和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1. 大陆裂谷盆地:形成于大陆扩张初期,盆地位于大陆型地壳之上,开始为
图 2-1 断层动力学模式和盆地形成(据刘和甫,1983)
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所谓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现在流行的板块 构造理论认为一些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与板块边界的活动有关(图 3-1) 。
迪肯森(Dickinson,1976)以板块构造观点对盆地演化和分类进行论述,首先将盆地 分为两大类:裂谷环境,是以离散板块运动和张性构造为主,由于地壳变薄发生了下沉作 用;造山环境,是以聚敛板块运动和压性构造为主,由于板块俯冲而引起地壳下沉,也可 能由于沉积负荷加大而促进下沉。然后,又将每一大类作进一步划分如下:
4.边缘海盆地
5.山前盆地 6.山间盆地 7.弧前盆地 8.弧后盆地
9.张扭性盆地 10.压扭性盆地
11.克拉通内部盆地 12.克拉通边缘盆地
如北海盆地 如细海盆地 如尼日尔盆地 如日本海盆地
如酒泉盆地 如准噶尔盆地 如库克湾盆地 如台湾西部盆地
如死海盆地 如圣华金盆地
如密歇根盆地 如北里海盆地
表 2-1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含油气盆地分类
裂陷作用,然后为区域性坳陷,如北海盆地和渤海湾盆地; 2. 陆间裂谷盆地:产生于海底扩张早期,出现有狭长的过渡型地壳,如红海
盆地; 3. 大陆边缘盆地:产生于海底扩张后期,在被动大陆边缘上沉积向海方向推
进的进积型沉积,包括一些大型三角洲盆地,如大西洋沿岸的一些盆地; 4. 边缘海盆地:主要是由于弧后扩张或弧间扩张所产生的一些小洋盆,如日
• 山间盆地 1. 前寒武纪地台活化的山间盆地:如红海盆地、华北盆地。 2. 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如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 3. 后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如特兰西瓦尼亚盆地、台湾西部盆地。
在这一分类中对盆地基底构造与盆地沉积盖层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而主要强调了地貌 特征。
五、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
• 裂谷型盆地: 这组盆地的构造演化以拉伸板块运动和地壳张裂作用为主,包括八类: 1. 底克拉通盆地(infracratonic basin):位于大陆内部的裂谷盆地,盆地基底已 变薄; 2. 边缘坳拉谷(marginal aulacogen):位于大陆边缘凹入部分,向大陆内部延伸 的夭折裂谷; 3. 原始大洋裂谷(protoceanic rift):在两个大陆地块之间,开始出现狭长的洋壳, 但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图 3.2); 4. 冒地斜沉积棱柱体(miogeoclinal prism):位于大陆和大洋过渡带的陆阶、陆 坡和陆隆上的沉积复合体,并将张裂的大陆边缘埋盖起来(图 3-3) ; 5. 陆堤(continental embankment):位于张裂大陆边缘的外沿,形成逐渐向海洋 方向推进的沉积物; 6. 新生大洋盆地(nascent ocean basin):在大洋中脊与大陆地块之间,由于新岩 石圈增长和下沉而形成的盆地; 7. 扭张性盆地(transtensional basin):沿着转换断层系,发生的拉开盆地或楔状 断陷盆地; 8. 弧间盆地(interarc basin):由于岩浆弧裂开,弧后扩张所形成的小洋盆。
• 地台平原盆地 1. 具前寒武纪基底的盆地:如密歇根盆地、伏尔加-乌拉尔盆地; 2. 具古生代和不同时代基底的盆地:如西西伯利亚盆地、墨西哥湾盆地。
• 山前盆地 1. 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如阿帕拉契亚盆地、提曼-伯绍位盆地。 2. 与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如喀尔巴阡山前盆地、波斯湾盆地。
5. 弧后前陆盆地(retroarc foreland basin):与岛弧造山带相邻,发育在大陆边缘 岩浆弧的后面(图 3-6) ;
6. 破裂前陆盆地(broken foreland basin):位于造山带的前陆盆地,由于基底变 形和块断所引起的构造凹地;
7. 扭压性盆地(transpressional basin):沿着转换断层系,可以出现扭动褶皱; (wrench fold)和向下坳曲的盆地;
本海盆地及南海盆地。 5. 另外当裂谷扩展作用遭到中断,没有形成新的海洋,这类盆地可以称为坳
拉谷(aulacogen),把这类盆地暂归于大陆裂谷盆地之中。
• 挤压环境盆地 与造山带有关的盆地常常是油气富集地带,因为褶皱-冲断层带中圈
闭明显,油苗丰富,常常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摇篮,按其所处大地构造位 置进一步划分于下: 1. 山前盆地:位于碰撞造山带的前缘,其下伏为大陆地壳,盆地结构为不对 称,由褶皱-冲断层带向克拉通方向变为平缓,如酒泉盆地; 2. 山间盆地:位于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造山带之间,如准噶尔盆地; 3. 弧前盆地:位于岛弧与海沟之间,如库克湾盆地; 4. 弧后前陆盆地:位于岛弧后面靠大陆一侧,如台湾西部盆地。 • 剪切环境盆地
图 5-6 弧后前陆盆地横剖面简图(据 W.R.Dickinson,1976)
四、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所谓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大洋的形 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前苏联学者布罗德以固定论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盆地的地貌形态,将 含油气盆地分成三大类,即:地台平原盆地、山前盆地和山间盆地,然后再根据盆地的基底 时代进一步划分,其分类如下:
沿着直立的平移断层作剪切运动时,主要表现为水平分量而不具垂直 分量,但当断层弯曲或断面偏离直立时,可以有张性或压性应力参与,这 时可以产生隆起或凹陷。实际上大多数含油气盆地形成时既有水平运动分 量,又有垂直运动分量。水平运动有利于构造圈闭的形成,垂直运动有利 于沉积物聚集,因此剪切环境,常形成一些小而肥的盆地,如加利福尼亚 州南部的洛杉矶盆地和文图拉盆地等。按盆地形成的力学性质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两类: 1. 张扭性盆地:这类盆地的边界断层主要为张性平移断层,或平移断层与正 断层同时出现,在两条平移断层之间形成拉开盆地或楔状断陷,死海盆地 是一个典型例子; 2. 压扭性盆地:沿着平移断裂可以出现雁列褶皱,或由于岩块相对扭动而形 成大的向斜盆地,如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盆地。 • 重力环境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