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图表解读:教材 P100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图 该图是本节的重要图示,阅读该图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箭头的指向。箭头表示地球表面各因素或各系统 影响的关系,有些是单向影响,有些是双向彼此影响。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2)注意纵向上的层次关系。人类处在地球诸系统的最高 端,而生存的基础条件“自然环境”则位于最底部,形成了 逐渐影响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生产生活 变化→社会经济变化→人类。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典型例题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之中, 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只是全球均温 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知识点 2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知识点 4
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1)时间界线:指近一两百年来,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 气候。 (2)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点,具体列表如下: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醒:近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的影响,也有人为 原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第四章 ·第二节
成才之路 ·地理 ·湘教版 · 必修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部说课稿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5)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8)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一) (10)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二) (1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16)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二) (18)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一) (2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二) (25)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7)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 (31)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二) (3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一) (36)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二) (39)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一) (41)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二) (44)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一) (46)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二) (49)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5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一) (54)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二) (57)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一) (6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二) (64)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一) (67)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二) (7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4)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一) (76)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二) (78)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一) (81)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二) (85)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二) (91)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稿(一) (96)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湘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湘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2014·西安质检)下图为我国1961年~2011年高温天气日数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61年~2011年我国高温天气日数变化状况是()A.1981年后逐年上升B.相对于平均值降幅小于升幅C.1993年后波动上升D.2001年以前均低于平均值2.该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生物多样性增加B.极端天气事件减少C.低温冻害损失减少D.热带气旋出现的频率增加解析:据图可知,1961年~1993年高温天气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93年~2010年高温天气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

答案: 1.C 2.D(2014·杭州高三二模)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4.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3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

第4题,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收、发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3.D 4.B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5~6题。

5.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6.乞力马扎罗山()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水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解析:山顶“雪冠”缩小,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愈来愈明显,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四周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逝(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明,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现象消灭的主要缘由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缘由,我们人类应实行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②把握酸性气体排放③进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削减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把握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1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

第2题,针对全球变暖应实行的措施可从把握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取,进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D 2.B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状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读图并结合相关学问回答3~5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上升,海平面也上升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4.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危害D.冰川运动5.关于上题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削减;海平面上升B.灾难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转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解析第3题,由a图可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由b图和c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上升,海平面也上升。

第4题,由图可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带来全球变暖问题。

第5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难性天气频繁,温度上升,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

湘教版必修1地理课堂笔记

湘教版必修1地理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2、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态。

天体系统:天体在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下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

1)银河系主要由恒星和星云构成。

2)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3)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构成。

其中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致。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外观、物理性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普通。

2)特殊性——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分布。

适合的温度 自身条件: 适度厚度的大气3)生命存在的原因: 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气候(天气状况)地形( 地势)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光影响光合作用,温度影响呼吸作用弱。

不利:温度影响作物生长期。

太 阳 系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天体系统的级别低地球 月球其他恒星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2)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通讯 3)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5)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6)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如地震)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昼夜更替 1、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限。

侧视图中过地心。

晨昏线的判定: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白天的为晨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黑夜的为昏线。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掌握应对措施。

知识导引一、全球气候变化1.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的。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气候: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大间冰期。

(2)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5000年来,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北半球中高纬和热带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亚热带地区则减少了。

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

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二氧化碳等)浓度;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在许多地区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变化[核心归纳]1.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列表比较三个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时期含义气候(气温)变化特点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时期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的时期气温波动变化(温暖期和寒冷期)近现代最近一两百年的时期气温波动上升特别提醒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人教版和湘教版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其实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是顺序有些不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2011·唐山高一期末)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1951~2002年各地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各地的增温速率、幅度基本相同B.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可达0.8℃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解析】我国增温速率最大值为每10年升高0.8℃,1951~2002年大约50年期间,约升高4℃。

【答案】 D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解析】全国各地的增温幅度不均匀,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

增温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温提高的速度,而增温幅度是指规定时间内气温升高数值。

【答案】 A(2011·石家庄一中高一12月)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的是()A.南极地区冰川储量减少B.低纬地区部分国家粮食减产C.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D.地震灾害频繁【解析】地震是地壳运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

【答案】 D4.有关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不可行的是()A.缩减经济规模,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B.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C.提高能源的利用率D.加大植被的覆盖率【解析】减轻气候变暖不能以缩减经济规模为代价,而应该通过提高技术少排放、尽量应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来解决。

【答案】 A(2011·长沙高一期末)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5~6题。

5.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6.由①→②时()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在上升【解析】由图可知全球气温呈冷暖交替变化、全球降水呈干湿交替变化,且气温、降水的变化周期都长短不一。

2020版地理高考(湘教版)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17讲

2020版地理高考(湘教版)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17讲

第(2)题,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应提倡消费简包装食品,因为过度
包装会造成浪费。
素养一 综合思维: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018·天津文综,5~6)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 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 生的影响。
考点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例】 (2016·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 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 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 云和杉距主今要5百分年布(图区丙北)界北的美移洲动云,杉反主映要了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①波__动_____变化 ② 冷_暖__干__湿______ 相 互交替 长短不一 ③变化周期
____________
温暖期
两 次 较 大 寒波冷动期: 公 元 前 5000 年 到 公 元
时期
近现代(近 一两百年 来)
图示
变化特点
① 气 温 呈上升波 动
降水量
______趋势
热带
亚热带
② _________ 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生态系统
农业 某些疫病流行
特别提示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有人认为冰川融化会导致淡水资源更加 充沛,而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 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 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高中地理 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⑯_地__形___、气候、⑰水__文____等; 社会经济因素:⑱_人__口___、资源、⑲_城__镇__分__布__、 工农业生产水平、⑳_科__学__技__术____等。
探究
3.山区公路的修建必须沿等高线修建吗?
答案: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山区地形 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多数情况下,为减少难 度,降低成本,公路都是沿等高线修建
探究
1.为何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 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 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 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
探究
2.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云贵高原地区 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
答案: 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 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也比较多,而山区的 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 也比较多。
教材图4-1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教材图4-2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据 图分析:
为什么半坡原始村落的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 上?
答案: 村落遗址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里 既接近水源又可避免洪水的侵袭,充分说明 了地形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教材图4-15 成昆铁路盘山路段
教材图4-16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据图 分析:
的。但公路的修建要受多种因素如长度、地质 状况等制约,不一定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而 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 取最优方案。
探究
4.地形是决定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吗?
答案: 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走向、施工难度、 投资等方面影响很大,但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 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 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 术。

湘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14034567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河外银其他太其他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91日珥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太阳大气的分层结构由于光球层的亮度最大,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呈玫瑰色。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41234: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赤移动。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地方时、区时与时区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要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引起的时间不同称为地方时。

(1)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0范序号×15°已知某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区时=已知区时±相隔的时区数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3、日界线日期界线包括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⑴自然界线:即零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⑵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的、大体上沿180°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24时。

(三)地转偏向力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34、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件: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件: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B.南北皆旱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
的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4~5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 7~8月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因此,雨带移至上海的时间 大致是6~7月。第(2)题,7月以后,由于夏季风异常,锋面雨带 仍滞留于Ⅱ区、Ⅲ区,在该区域内控制的时间长,从而出现南方 的涝灾,而北方的 I 区,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长时间持续高温, 造成北方的旱灾。第(3)题,我国水旱灾害多发是由夏季风的强弱
8、9月份
东南沿海
(2)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易形
成涝灾,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易形成 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南涝北旱。 (3)从总体上看,南方地区雨带来得早,走得晚,雨季长,降雨量
大,洪涝灾害多于北方。北方地区雨带来得晚,走得早,雨季短,
降水量偏少,旱灾多于南方。
[学以致用]
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1)~(3)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 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 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A.南旱北涝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高强度 极端 地貌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危害(必考a、b)

4.2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4.2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课内容的设计特色是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本中的相关资料及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学生就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要求:基本要求:①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③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统计图表的应用,掌握统计资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的技能;④能以科学态度、辨证的观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组成成分: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主要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人类在依赖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又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课为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比较熟悉,对整个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听说过或从书本上看过,关于冰期的一些内容学生可能在电影中见到过,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年代不是很熟悉,对课本中的坐标图不会阅读,还有关于雪线等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学生会通过相互之间交流或者预习时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 循环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三节 大气气候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与差异性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附录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2页 0105页 0205页 0257页 0328页 0400页 0480页 0531页 0628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三节 大气气候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认识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气候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的概念,区分气候与天气。

3. 课堂讲解:a.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能量越弱,气候越寒冷。

b. 讲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温和;内陆地区距海远,气候干燥。

c.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海拔高,气候寒冷;平原地势低,气候温暖。

d. 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使沿岸地区气候温暖,冷流使沿岸地区气候寒冷。

e. 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工业、农业、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因素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2. 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碳汇建设等。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珥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

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有液态的水地球内能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侵袭”前后的图瓦卢居民住宅
图瓦卢一位当地居民正在一被 海水淹没的小岛上悠闲“冲凉”
后院能摸鱼
图瓦卢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岛国。在那里,随处可见穿 着蓝色衬衫和短裤的警察光脚走在大街上,渔夫们用 网捞上新鲜金枪鱼,下午时光在吸烟和品尝酸椰汁中 悠闲度过。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幅美好景象 很快要消失了。图瓦卢副总理萨乌法图· 索波安加有着 切身体会:“我曾把一大堆椰子放在我家后院,海水 冲走了其中的一半。” 每逢2、3月大潮期间,图瓦卢都有30%的国土被海水 淹没。“一些人问我们留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图 瓦卢环境部长埃纳特· 埃维说。本月,前所未有的大浪 席卷图瓦卢海滩,咸水从地下汩汩涌出,大片农田被 淹没,农田盐化致使农作物大片死亡。“我不得疏散 我家的猪,水淹到了它们的脖子。”一名居民说。海 水还没过许多人家的后院,他们还“苦中作乐”地在 水中摸鱼。
读右图,完成: 1. 在图中标出几次大 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时 间。 2. 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 哪个年代的哪个纪?当 时的气候有何特点?
气候温暖干燥
3. 归纳地质时期气候的 特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一次大冰期 距今6亿年前 元古代震旦纪 大冰期 间 冰 期 第二次大冰期 距今2.3亿年前 古生代石炭—二 叠纪大冰期 间 冰 期 第三次大冰期 距今二、三百 万年前 新生代第四纪 大冰期
读P100材料,完成: 1. 当海平面上升0.3米或1米时,天津市分别 有哪些城镇会被淹没? 2. 倘若海平面持续上升,会对天津市造成哪 些影响?
海平 海平面状态 面上 淹没范围 现今 上升后 升方 潮位 潮位 高程 案 大港区、溏沽区及汉沽 上升 特大高 2.2 2.5米 区的一部分会被淹没。 潮位 米 0.3 米时 一般风 2.9 大港区、溏沽区、汉沽区 暴潮位 米 3.2米 以及天津市区、宁河县、 特大高 2.9 津南区、静海县的一部分 潮位 米 上升 地区会被淹没 1米 时 一般风 2.9 天津市区及其辖区 暴潮位 3.9米 米 的大部分
想 象 中 的 楼 兰
现实中的楼兰: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个争 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
楼兰消失的传说
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比较 著名的论述有: 战争论,认为楼兰是为仃零所灭,或者是被北方的匈 奴游牧民族所灭。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 可能灭亡整个国家。 瘟疫论,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 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 层叠叠。 政治军事,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 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 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 气候恶化论,这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因为 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 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 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题:梦回楼兰
思路:印象中的楼兰:你知道楼兰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昨夜梦里,曾到过楼兰。 攀过支离着的断壁残垣,挥挥衣袖,满目沧
凉 …… 呵!楼兰,我梦中的楼兰! 风起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你离开的千年 里,你会再次归来,让我来不及提防,来不及收 拾起伪装! 寂寥的夜里,低低的哭泣声隐隐漫开,我四 处找寻,四处呐喊,却只有回音!呵…… 尘埃散去!
影响:
温暖期:冰盖缩小,海平面上升,热带亚热带范围扩大 寒冷期:农作物歉收或绝收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波动上升 1. 1861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 原因是什么? 1910年~1945年 1976年~2000年 2. 找出20世纪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 冰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3. 上述气温变化造成了哪些影响? 海平面上升
2.若海平面持续上升,天津沿海低地将会被淹没, 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下降,土壤盐渍 化加剧,港口和其他设施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 受到影响。
1. 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和实 际观测得到的结果在什么时候有较大的差别? 2. 上述结果反映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起主导作用 的因素是什么?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冰川 融化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候 变 暖
海水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淹 没 沿 海 低 地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 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 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 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 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 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 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 岛群组成,南北两端相距560公里,由 西北向东南绵延散布在约130万平方公 里的海域里,而陆地面积仅 26平方公 里。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图 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
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 力已告失败,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 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若海平面持续升高, 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 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
读P97课文,完成: 1. 什么是雪线?其分布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珠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天山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冰盖是指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由多年冰雪堆积 挤压而成。目前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
2. 什么是冰盖?目前主要分布在哪里?
温暖期 寒冷期
气温上升的原因:
人为原因:
为什么?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毁林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自然原因:
乞力马扎罗的积雪
这座“赤道上的雪
峰”海拔5895米,永 久 性积雪的融化减少, 反映了气候的变暖趋 势,有人断言:不久 的将来,赤道上将见 不到雪峰景象了!
特点: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但中生代以干旱为主,新生代以湿润为主。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
雪线是长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的平衡线, 是一种气候的标志线。 因素 影响 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气温 雪线越高,反之越低 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反 降水 之越高 地形 举例 低纬度高山上的雪线高 于高纬度 同纬度地区沿海山峰的 雪线高于内陆的山峰
阅读上图,回答: 1. 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这 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吗? 基本一致 2.请指出近5000年来两次较大的波动的大致时间段。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特点:两次较大的波动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 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楼兰消失的三大传说,你赞同哪一种呢?
一、全球气候变化
读P95课文,完成: 1. 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全球 气候是怎么变化的呢?
•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 •常用某些与平均天气有关的特征要素的变化来度量,如温度、 降水量、风等要素。
2.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主要研究方式是什么?
分析20世纪全球降水量变化状况
中高纬度和副热带降水量增加了,赤道附近降水量减少了。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陆地降水量显著变化 冰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读P99课文,完成:
1. 为什么说全球气候的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 用资源的难度? 2. 气候变化会增加哪些自然灾害?请举例说明。 气候变化又是通过哪些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影 响人类的? 3.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 4. 试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的 影响。
划分阶段
地质时期 历史时期 近现代
时 间 距今1万年前
近1万年以来
主要研究方式 地质考古
历史记载
近一两百年
观测记录
一、全球气候变化
读P95课文,完成: 3. 什么冰期与间冰期?
•冰期: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
•间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楼兰在哪里?自然条件如何?
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塔里木盆地,罗布泊以西,孔 雀河南岸,沙漠之中的楼兰: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消失?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 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 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 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 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 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 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3、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4、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 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 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