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I型或n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n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n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测井一地震一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研究区测井一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测井资料预处理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分形的概念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分数维的计算4.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一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粒序模型2.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曲线的差异3.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响应特征值2.测井相图的编制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岩心刻度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2.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3.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平卧褶曲5.对称向斜6.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正断层2.逆断层3.逆掩断层4.地层倾角测井应用一-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一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岩心裂缝的描述一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双侧向测井3.补偿密度测井4.长源距声波测井5.岩性密度测井6.自然伽马测井7.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真、假裂缝的识别3.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 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地层的组成2.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密度测井⑷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一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一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一声波时差交会图3.声波-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有效盖层识别2.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沉积微相

沉积微相
文87 文89 文13-87 文200 文9 新文16 濮73 濮65 濮124
新文88
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岩性相变 岩性相变
新文88
岩性相变
文75
预测扇体 面积12km2
预测石油 资源量
605×104t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18 新文16
沙 三2 盐 岩 横 向 分 布 特 征
文105 文218 文32 文9 文200
沉积微相研究
一、研究意义 1、从沉积的角度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控 制着砂体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 2、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砂体具有不同的储集 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开发均有不同的影 响。 二、沉积微相的概念 微相是在沉积亚相带内具有独自的岩性、岩石 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及一定的平面分布规律 的最小沉积组合。
地震信号的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集 中反映到地震道形状的变化
综合来讲:实际是波形在发生变化
振幅A
利用地震道形状即波 形特征对某一层间内的实 际地震道进行逐道对比, 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 变化,从而得到地震异常 平面分布规律即地震相图。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87-濮124井沙三2盐南北向地层对比图
提取可以表征目的层反射波波形主体特征的振幅 值,称为主振幅。由于主振幅具有相互间无制约 性、有效的去噪性、高度的保真性和准确的定量 性等特点,使之对地层岩性有很高的灵敏反映, 凭此可以确保有效地降低地震波场特征的多解性, 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沉积相的划分。经过二维地 震测线进行精细的主振幅处理之后,在工作站上 利用人机交互解释软件进行交互式解释,定量提 取主产层中油组的主振幅值,经网格化后,形成 地震主振幅平面图。 2、地震主振幅与岩性相关分析 为了寻找有利油气聚集的储层分布区,以指 导油气钻探,以往前人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时,

测井曲线沉积相分析

测井曲线沉积相分析

6.1 单井沉积相分析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指一定的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相标志的获取和确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质、地震与钻井。

钻井资料——岩心与测井是地下沉积相确定的最直接、最可靠的相标志,也是进行层序划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合地质与测井特征两方面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资料,研究了单井的沉积相发育特征,总结出其纵向演化和横向相变规律。

6.1.1 测井沉积相研究6.1.1.1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特征,包括幅度大小、形态、接触关系及组合特征,结合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并用岩心资料加以验证,从而建立用测井资料描述地层沉积相的模式。

岩心或岩相分析是测井识别沉积相或微相的地质基础。

由于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因而在相识别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表6-1),如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可以反映沉积物垂向粒序、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地球化学测井、能谱测井可反映岩石组分的成熟度,进而分析母岩性质、古地理背景、源区的远近。

另外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组合规律也是判断沉积微相组合规律的有效方法。

6.1.1.2 表征岩性、层序特征的测井相标志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分析常用的测井曲线是反应岩性变化的自然伽马(GR)和自然电位(SP),有时也配合电阻率,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区别,因地而异。

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SP、GR、电阻率曲线主要反应沉积物在垂向上的粒序变化和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幅度、顶底接触关系、光滑程度等基本要素来确定单井测井相特征,综合分析后确定单井沉积相的类型。

本地区可以识别出来的曲线形态包括以下几种:(1)钟形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其特点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即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反映出正粒序结构,典型的代表为曲流河点坝或河道充填沉积的产物(图6-1a)。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

常用的测井资料:自然电位;电阻率;地层倾角; 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等。
2、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或“电相”于1970年提出,
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 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存在密切关系), 但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3、测井相分析方法
测井相标志:曲线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接触关系等。
测井相分析技术:按照判别方Biblioteka 分 为:(1)人工测井相分析;
(2)自动测井相分析。
人工测井相分析
单层曲线形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反映→
●粒度、分选及其垂向变化;
●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
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
⑴幅度√ ⑵形态√ ⑶顶、底接触关系 ⑷光滑程度 ⑸齿中线 ⑹多层组合形态
(二)测井相分析 受取心数量少等因素限制,人们更 注重测井信息的利用 ●选择测井组合●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方法
1、测井组合
不同测井方法对岩性、物性、流 体性质等反映能力不同
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 特征。 测井相分析之前,应首先选择有效 的测井组合。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 性判断岩性。

010115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010115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岩石中有机质的演化及生烃作用,主要受细菌、()及催化剂等理化条件的影响。

A.温度、时间B.温度、压力C.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D.压力、时间答案:A2.关于油气二次运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含油气盆地具有分割性强、岩性岩相变化大等特点,运移距离最大仅几千米B.二次运移分为两个阶段,即油气到达圈闭之前在运载层中的运移、油气在圈闭范围内的运移C.石油在运移过程中,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D.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取决于运移通道、区域构造条件、岩性岩相变化条件、上覆盖层与断层的发育以及油气二次运移动力条件等。

答案:D3.关于圈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圈闭的有效容积大,则含油面积肯定大B.含油气盆地内所有圈闭中都聚集有油气C.作为圈闭形成要素的遮挡物,可以是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也可以由断层、岩性或物性变化、地层不整合等构成D.同一构造的构造闭合高度与构造起伏幅度必须一致答案:C4.碎屑岩岩心含油级别主要依靠岩石新鲜断面的含油面积、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颜色、油脂感等特征来确定,按含油级别由高到低分为()等6级。

A.饱含油、油浸、富含油、油斑、油迹及荧光B.富含油、饱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C.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D.富含油、饱含油、油斑、油浸、油迹及荧光答案:C5.油层对比工作中,关于典型井的选择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A.选择典型井时,无要考虑地层发育是否齐全B.通常选择非取心井作为典型井C.单井各项资料齐全,测井曲线标志清楚D.无需考虑井位位置答案:C6.关于沉积微相研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沉积微相分析的相标志主要有岩石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等B.无需考虑前期大相划分情况,直接进行微相划分C.以取心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无需进行剖面相分析,可直接开展平面沉积微相研究D.测井相与沉积相始终是一一对应的答案:A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理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理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研究地层温度的主要意义 地壳的地温带划分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
二、地温场研究 地温测量
地温场特征 地温场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油、气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油、气储量 油、气储量计算容积法 油、气储量计算物质平衡法
第二节 油、气储量计算容积法
原理及公式 ——计算石油在地下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
N F he e So o ×100
Boi 参数的确定
——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等
参数的平均方法
含油面积:油水界面、断层边界、岩性尖灭边界等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三、问答题 四、绘图、计算题
H
G
M
M
有一有气顶和边水的背斜的构造油气藏,具供水区而无 泄水区,测压面海拔200m,第一批探井钻在构造的不同 部位钻开油藏的含油、含气和含水部分(如图),试计 算各井的原始地层压力。(油的密度:0.85g/cm3,水的 密度:1g/cm3, 天然气相对于空气密0.8
(二)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
(三)已动用油层内未动用的厚度
(四)水淹层中微观规模的剩余油
第七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第一节 地层压力
一、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二、异常地层压力研究
概念及预测方法 三、油层压力研究
原始油层压力及分布、测定及成果和应用 目前油层压力 折算压力
第二节 地层温度
一、有关地层温度的概念
钻时的影响因素、钻时录井曲线的应用; 岩心描述内容、岩心归位、岩心录井资料的应用;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描述、岩屑录井资料的应用; 钻井液性能、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 气测录井资料的解释 荧光录井资料的应用; 5.了解完井工作内容及其资料整理:

油气藏研究——精选推荐

油气藏研究——精选推荐

油气藏研究近几年的勘探证明准东南部地区处于富烃区带,油气资源丰富,是勘探的现实地区。

三次资源评价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石油总资源量为12.5×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028×108m3。

虽然准东南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是整体探明率低。

层系间发现资源的程度不均衡,各个层系的都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目前阜康凹陷东部共钻探井约400口,在C、P、T、J、K等层系均发现油气,不同层系油气发现程度具有明显不均一性,二叠系梧桐沟组和侏罗系头屯河组油气发现率相对较高。

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梧桐沟组地层北三台凸起处西泉014、西泉021井区、北52、北31井区油气显示良好,沙丘凸起处沙丘3井区也有很好的油气显示,因此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存在问题及研究目的目前,针对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的研究现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尚待解决。

(1)阜东斜坡带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认识不明确前人关于阜东斜坡带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往往是围绕北三台凸起或沙丘凸起区域地层居多,由于凸起区域梧桐沟组探井数量多、密度大,所以相关阜东斜坡带二叠系层序地层相关研究也只是针对北三台凸起上的梧桐沟组地层做出讨论。

尚未总结出全区二叠系地层完整的层序地层格架。

(2)阜东斜坡二叠系古地貌、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物源体系不明确前人也曾做过相关研究区二叠系物源体系的研究工作,但从研究范围及涉及层位上来讲尚未完善。

前人曾针对北三台凸起做物源体系相关研究,认为北三台周边梧桐沟组沉积时期的主要供源区域为北三台凸起及博格达山脉(李培俊、张丽丽)。

从研究区古体貌恢复图以及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研究区冲沟发育,古冲沟的演化规律尚未明确,冲沟及其演化对物源的控制作用尚未明确,在古地貌控制下的不同物源体系特征及其差异性也不明。

(3)砂体展布规律及其充填模式不明相关阜东斜坡带二叠系沉积体系展布规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沙南地区或北三台凸起上覆梧桐沟组地层的,尚未系统化总结全区砂砾岩发育规律。

吴起油田周长油区10-25井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吴起油田周长油区10-25井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167周长油区在伊陕斜坡的中南部位置,沉积环境为晚三叠世,整体来看是延长组沉积坳陷的中心部位,盆地的东北和西南双重控制其物源来向,其中主要是东北物源,西南物源次之。

周长油区经历了湖盆的形成、发展、全盛、稳定、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其中延9、延10油藏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层,处于河流相沉积。

1 储层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延9、延10油藏,主要是岩性-构造油藏,由于沉积相带以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其对油藏的分布上起主导性的控制。

因此,开展储层展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油藏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2 存在问题储层展布研究较为复杂,该区主力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泥岩变化快,延10油层属块状油层,纵向上岩性变化大,再加上层内夹层影响,使得整个储层研究变得较为复杂;3 沉积微相精细研究3.1 沉积相类型及其划分标志3.1.1 沉积岩构造特征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中,其水动力条件的强弱,最主要由沉积构造进行反映,在成岩阶段沉积物一般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成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沉积物。

研究区的主要沉积构造如下:(1)层理构造①块状层理在细砂岩、砂砾岩中大量地发育,形成过程:未经分选的沉积物在其中进行快速的堆积,亦或在安静环境中,单一的沉积物也可以利用快速的堆积作用以形成。

工区内的块状层理,多在砂岩、泥岩中会大量发育。

它的形成机理是由垂向加积作用引起,说明了在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环境中能有相对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同时沉积的速率较快,在分流河道的环境中大量形成。

②水平纹理一般见于粉砂岩和泥岩中,纹理的特点是细薄清晰、彼此平行,表明在低能环境下的低流态中,逐渐地形成悬浮物质的沉积。

水平纹理在湖泊、三角洲的前缘以及水下的分流间湾等,相对低能的沉积环境中会比较容易形成。

③平行层理只有在细砂岩粒级以上的砂岩中才会形成,一般期细层厚度超过1mm,研究区的分流河道砂岩中比较多见。

其形成因素为强水动力条件,组成的层理特点是粗粒层呈现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

单井相_测井相_地震属性点滴

单井相_测井相_地震属性点滴

[转载]体系域的识别标志对于结构比较完整的层序,一般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

体系域是层序内同期沉积体系的组合。

在层序内部,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划分体系域的根据。

一、低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一般沉积范围比水进及高位域分布范围小,多为加积或进积式准层序组,其下边界为层序底界,上边界为初次湖泛面。

二、初次湖泛面初次湖泛面为湖侵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的分界面。

地震剖面上,对应着最低的湖岸上超点。

初次湖泛面之上,地震相为平行、亚平行反射,连续性中等偏好;初次湖泛面之下,地震相多为杂乱或空白反射。

界面上下沉积物类型及沉积环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湖盆边缘地区,界面以下多为河流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局部为洪积扇沉积;界面以上变为滨浅水或较深水的细粒沉积,沉积物的颜色可能由红色变为浅灰色或深灰色。

界面以下多为进积-加积式淮层序组,界面以上变为典型的退积式准层序组。

古生物组合在界面以下为浅水、狭盐性生物化石为特征,甚至局部无生物化石;而界面以上变为较深水-深水、广盐性的生物化石组合。

三、湖侵体系域湖侵体系域位于初次湖泛面之上和最大湖泛面之下,湖盆边缘区上超反射明显,湖盆内部地震相特点为平行、亚平行反射,连续性反射,在垂向上表现为典型的退积式准层序组。

四、最大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将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分开。

在湖相地层中,最大湖泛面附近发育密集段,密集段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高连续反射同相轴,与最远的湖岸上超点对应,密集段在电阻率、感应、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均有十分特征性的反映,地震上的标志为下超现象,这是出于高位期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所导致的沉积物向盆内进积所造成的。

五、高水位体系域上边界为层序顶界高水位体系域一般为加积或进积式准层序组,上边界为层序顶界,下边界为最大湖泛面。

高水位体系域经常因为剥蚀而不存在。

[转载]Petrel建模常用术语Petrel建模常用术语3D Grid –是一个用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网格。

单井相划分

单井相划分

单井相划分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组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相(1)残积相(2)坡积-坠积相(3)山麓-洪积相(4)河流相(5)湖泊相(6)沼泽相(7)沙漠相(8)冰川相(1)滨岸相(2)浅海陆棚相(3)半深海相(4)深海相(1)三角洲相(2)澙湖相(3)障壁岛相(4)潮坪相(5)河口湾相相分析的方法、流程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地球物理测井、生产测井简介

地球物理测井、生产测井简介

密度、声波等等),然后利用这些物理参数和地质信息(泥质
含量、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等)之间应有的关系,采用 特定的方法把测井信息加工转换成地质 信息,从而研究地下 岩石物理性质与渗流特性,寻找和评价油气及其它矿藏资源。
测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测井起源于法国,1927年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发明了电
测井,开始在欧洲用于勘探煤和气。中国使用电测井勘探石
地球物理测井、生产测井简介
前言
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
支,简称测井。它是在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 气、煤、金属矿等地下矿藏过程中,利用各种 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眼的技 术状况,以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
• 测井的基本原理
测井是用多种专门仪器放入钻开的井内,沿着井身测量钻井 地质剖面上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电阻率、自然电位、中子、
测井资料的采集-下井仪器
下井仪器主体是探测器,还有电子线路、机 械部件及钢外壳。探测器将地层的物理性质
转换成电信号。
测井资料的采集-地面记录仪
地面记录仪是在地面给井下仪器供电,对井下
仪器实行测量控制,接受和处理井下仪器传来的测 量信号,并将测量信号转换成测井物理参数加以记 录。 多线记录仪
数字磁带测井仪
油和天然气,始于1939年12月,奠基人是原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教授,测的第一口是四川巴县石油
沟油矿1号井。
60多年来,中国测井仪器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第一 代-半自动测井仪;第二代-全自动测井仪;第三代-
数字测井仪;第四代-数控测井仪。海洋测井一直走在
中国测井的前列,已经完成了第四代测井仪器的转化工 作。目前,中国正在研制或者引进第五代测井仪器-成 像测井仪,将作为21世纪更新换代的新产品!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所谓测井相,就是表示沉积物特征,并可使该沉积物 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种测井响应。测井岩相=f(密度、 声波、中子、伽马、电位第、4页电/共阻142率页 、自然伽马能谱等)。
利用“测井相”研究岩性
1.可建立岩石成份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2.岩石结构和测井响应之间可建立关系
岩石结构包括:粒度、分选、磨圆程序等均可在 测井曲线上可反映出来。 3.岩石构造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4.测井相与地质相对应关系
第15页/共142页
第16页/共142页
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在横向上有 不同的分布范围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砂体的内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 选性,泥质含量。
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1.幅度:分为低幅 、中幅 、高幅三个等级 2.形态
2.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3.确定测井相;
把相应每条曲线平均值算出来, 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存储 空间,即形成一个数组-测井 相。
测井相图形式:
①蜘蛛网图:以每个点为中 心;
②阶梯状图
第12页/共142页
砂岩
石灰岩
第13页/共142页
第14页/共142页
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 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 2.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 3.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4.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 含油气区。 5.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 极为有利。 6.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据曲线形态分为光滑、微齿、齿化三个等级

第三章 第二节(FMS、FMI)资料应用

第三章 第二节(FMS、FMI)资料应用

层界面
压裂缝特征:大致180度对 压裂缝特征:大致180度对 称出现; 称出现;双侧向曲线上特 殊双轨现象;井身垂直时, 殊双轨现象;井身垂直时, 以一条高角度张性裂缝为 主,两侧有两条羽毛状的 微小裂缝;井身倾斜时, 微小裂缝;井身倾斜时, 压裂缝全部变为同一方向, 压裂缝全部变为同一方向, 且彼此平行的倾斜缝。 且彼此平行的倾斜缝。
孔洞
溶洞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塔中44 井4879.02--4888.3)) --4888.3 塔中44 4879.02--4888.3)
4880
溶 洞 图 版
TZ45井 6100-TZ45井(6100--6105m) --6105m)
缝洞型储层测井响应
(TZ45井6067-(TZ45井6067--6100m) --6100m)
钻振缝
钻具振动缝 的特征: 的特征:它 们十分微小 且径向延伸 很浅, 很浅,在 FMI图象上 FMI图象上 有高电导率 异常, 异常,而在 ARI上没有 ARI上没有。 上没有。
应力释放缝缝的特征: 应力释放缝缝的特征:一 组接近平行的高角度裂缝, 组接近平行的高角度裂缝, 裂缝面十分规则; 裂缝面十分规则;无泥浆 侵入的痕迹;只有一组。 侵入的痕迹;只有一组。 (总结)诱导裂缝与天然裂 总结) 缝的区别: 缝的区别:诱导裂缝是就 地应力作用下即时产生的 裂缝,排列整齐, 裂缝,排列整齐,规律性 较强, 较强,天然裂缝的分布则 极不规则; 极不规则;诱导裂缝的缝 面形状较规则且缝宽较小, 面形状较规则且缝宽较小, 天然缝的缝面总不太规则, 天然缝的缝面总不太规则, 且缝宽有较大变化; 且缝宽有较大变化;诱导 缝的径向延伸都不大, 缝的径向延伸都不大,天 然缝则不一定。 然缝则不一定。

岩电关系转换及测井相研究

岩电关系转换及测井相研究

岩电关系转换及测井相研究1 岩-电关系建立及岩-电转换对盆地东北部气井区中生代沉积相的研究,唯一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岩-电关系建立及岩-电转换,从测井信息中反演出中生界地层的岩性特征。

因此,岩-电关系建立及岩-电转换是解释工作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1.1岩-电转换的物理基础地层的岩性、物性、含流体性质等构成一个有机的地质实体,该实体中具有各种物理特性,而对于地质实体构成上的差异,反映在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上均存在差异。

如测井信号中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曲线对于岩性和流体性质、孔隙特性、沉积环境等均有反映;电阻率、声波速度测井曲线等分别是对地下地质体的电学性质、声学性质等的反映,因而包含了地层岩性等信息。

总之,测井信号是地质体各方面物理、化学特征的响应。

那么,根据邻区取心、录井资料的岩性特征与对应测井信号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建立岩性一电性关系,并利用此关系判断地层的岩性特征。

1.2岩-电转换的方法要实现电性向岩性的转换,岩性标定是关键。

即分析岩性特征所对应的测井信号响应特征,是解决电性向岩性转换的关键。

根据研究区井分布的特征,收集了取心资料和实际测井资料,分层系分别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通过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建立起井区各种岩性所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即测井相。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以及中下侏罗系属碎屑岩系地层,根据其岩性特征,大致可分为细砂岩、泥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共7大类。

那么该区的岩性样本空间由这七类岩性构成。

同时,由于该区中生界三叠系属低孔、低渗型储集层,岩性较致密,声波时差曲线起伏不大,对岩性反映不灵敏;电阻率曲线受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岩性分析时易出现多解性。

而泥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主要反映地层中岩石颗粒粗细及其泥质含量,对于岩性反映较灵敏,因此工作中主要应用自然伽玛和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分析岩性,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的综合解释

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的综合解释

通过实验室对岩石样品或薄片的分析、 测试及研究,可得到不同岩性的储 层参数,如孔隙率、含流体性质、 速度、密度等。对研究区内所有井 的岩心、录井资料进行面积和空间 上的分析研究,可得到研究区内第 一手的地质成果,其准确度和可靠 性取决于研究区的资料积累、研究 程度、资料源的丰富程度以及研究 人员的经验与水平等。
• 河道沉积特征
• 沉积物:砾石、粗砂 • 结构:分选、磨圆差 • 构造:块状或具叠瓦状,底冲刷
河道沉积构造
交错层理,倾角10-15°; 冲刷--充填;暴露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泥石 流
泥石流沉积
砾、砂、泥、水高度混合,在自身重力作 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的流体——泥石流
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
凹岸: 侧向侵蚀 凸岸:边滩 侧向加积
天 然 裂 缝
溶 洞
溶 洞
渤古1井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特征
天 然 裂 缝
天 然 裂 缝 溶 洞
渤古1井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特征
断 层
断 层
渤古1井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特征
Nmu
Nmd
Ng
测井资料的作用
①是设计和控制储层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 ②具有良好的垂向分辨率和深度控制; ③各种测井曲线是垂向分层和井间地层岩性对比的 基础; ④提供了储层单元的烃类、水饱和度、孔隙度、渗 透率、砂、泥质含量等储层参数的精确数值; ⑤经分析和处理可作出单井或井间有关构造及地层 等方面的地质上的定量解释; ⑥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虽然真实细致地反映了井柱 的地质特点和地层物性参数,但在整个研究区的 三维空间只是“一孔之见”,缺少剖面、平面、 三维体的信息
油藏描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地质描述旨在建立油藏的总体概念; • 地震描述是要提供油藏构造和储集体 几何形态等方面精细的解释成果; • 测井描述最终提交井位点处精确的各 种储层参数;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⑤剖面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 立各单井的剖面相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 积相在剖面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建立全区 沉积微相的剖面分布,绘制出剖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②在油藏开发中的作用:封闭的断层主要 起遮断油层、截断油层连通性的作用;开 启的断层则大量导致油层之间的窜通、注 水窜进、甚至出现断层活动,油水井大面 积出砂和套管大量损坏的复杂情况。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微构造研究 (1)油层微构造的概念;所谓油层微构造,是指由
于油层顶面的局部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微小构造。 (2)微构造的类型:正向微构造:小高点、小鼻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相标志
A、岩石组分的确定
岩石矿物组分可以由能谱测井、地球化学测井获得,也 可以用孔隙度测井交会图来判断。
根据自然伽马 能谱测井得出K、 Th含量,可鉴别 地层含有粘土矿 物(分区带)。
钾K、钍Th含量鉴别粘土矿物的关系图
y(GR) 120
110
泥岩
100
90
80
砂岩
70
商58-5井 1716.3~1720.3m,生物灰岩 1750.0~1760.0m,凝灰岩 1795.0~1805.0m,砂岩与泥岩
-1850
商74-12井取心段1976~20泥 位0质 于白 远8云 火m岩 山,、 口凝 或砂灰 者岩 火等 山质。 沉该 积白井 亚相云。 岩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z(Depth)
商 74-12井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y(AC)
-1980 -1990 -2000
商 74-6井
x(GR)
GR-AC交会图
不同亚相带测井值范围不同
1702.4~1706.1 灰白色油浸生物灰岩 1706.1~1709.6 灰黑色凝灰岩 1709.6~1714.7 灰白色油浸生物灰岩 1714.7~1717.1 灰黑色凝灰岩 1717.1~1718.5 灰黑色火山角砾岩 1718.5~1722.1 灰黑色凝灰岩 1722.1~1723.6 灰黑色油浸火山角砾岩 1723.6~1723.9 灰黑色凝灰岩 1723.9~1724.5 灰黑色火山角砾岩 1724.5~1726.7 灰黑色凝灰岩 1726.7~1727.3 灰黑色火山角砾岩 1727.3~1732.4 灰黑色凝灰岩 由火山角砾岩到凝灰岩感应曲线值由小到大, 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正旋回。
60
50
生物灰岩
40
30
火山岩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x(R4)
GR与Rt交会图
商74-6井取心段1829~1838m,凝灰岩 商74-6井取芯井段为1829~1838m, 岩性为凝灰岩,该井位于火山口
-1830
附近。商74-12井取芯井段1976~
-1840
2008m,岩性主要为沙质白云岩、
反粒序结构
无粒序结构 互层状砾岩、 粉砂岩/泥岩
① 测井相标志
C、沉积构造的判断
● 地层倾角测井(SHDT)--可了解: 层面连续性、成层性、平整性、 上、下层面的平行性 等。
● 微扫描成像测井(FMS)--可识别: 双向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虫孔、生物扰动构造 等。
水平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冲刷面
D、沉积层序识别
测井资料中以常规组合曲线及处理成果、地层倾角测 井曲线及其处理成果、成像测井图像,可以解释出其中主 要的基本的相标志(4个方面):
● 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 ● 判断沉积结构(垂向序列变化)的测井相标志 ● 判断沉积构造(古水流)的测井相标志 ● 识别沉积层序的测井相标志
而且,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沉积相标志的作用不同。
1、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 2、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⑴ 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B、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
⑵ 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⑶ 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 3、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的测井解释模型
⑴ 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① 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② 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③ 接触关系 ④ 曲线光滑程度
在取心井中,分 析各种岩性与电 性(特征值)的关系
对取心井中进行 沉积相分析
建立测井相模 式→测井相与 沉积相对比→ 并赋予其地质 相意义(解释摸
板)--基础。
应用于未取 心井,分析 研究其测井 相;最后, 转换为沉积 相。
⑷ 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一) 测井沉积学的概念及解释模型
⑶ 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测井相标志 沉积相标志 两者的关系
① 测井相标志 无论是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声波时差、密
度、补偿中子、……构成的一个9维向量; 还是用计算机处理获得的诸如孔隙度、饱和度、渗
透率、骨架参数及泥质含量等定量解释结果; ● 作为数据向量,每一维可称作一个测井相标志。
★ 测井相标志:
可用SP、GR等曲 线的形态、幅度及 其在纵向上的组合 变化等,也可用测 井多变量参数研究 层序变化。
体系域
渤 1 0 7井 层 序 地 层 分 析 图
② 沉积相标志--是确定沉积相中一个观察描述特征标志。
如颜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古生物、地 球化学以及垂向相序列等相标志。
③ 测井相标志与沉积相标志之间的关系
柱形(箱形) 钟形 漏斗形 复合形
粒序特征
▲ GR、SP、R→均可反映粒序变化和韵律特征 ▲ SP及孔隙度测井→可判断颗粒的分选 ▲ 地层倾角测井(方位频率图)→可确定颗粒的定向性 ▲ 微扫描测井图像→可清晰显示砾岩层性质
颗粒支撑砾岩:表现为高阻层,对比不连续; 基质支撑砾岩:表现为泥质部分低阻,
砾石造成孤立高阻,曲线对比性差。
正粒序结构
z(Depth)
-1700 -1702 -1704 -1706 -1708 -1710 -1712 -1714 -1716 -1718 -1720 -1722
火山岩
-1724 -1726
-1728
商58-4井取芯段:
-1730 -1732
y(COND)
-1734
1702.4~1732.4m
主要为: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生物灰岩
测井相标志与沉积相标志存在相关关系--不同的沉积 相因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差异造成测井响应不同。
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特别是类似古生物、 地化指标、岩石颜色等描述在测井资料中不可能确定。
在已知地质背景时,可经过统计、推理出对应关系-即所谓“解释模型”--该模型为逻辑的,而非数量的。
★ 测井相与沉积相关系生物灰岩 Nhomakorabeax(AC)
AC-COND交会图
补偿声波
320
240
声 波 160
生物灰岩
凝灰岩
8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感应
感应
商58-4井1702.4~1706.1m--凝灰岩 1706.1~1709.6m--生物灰岩
B、沉积结构的判断
粒径大小 测井显示的相标志有 分选好坏 →反映沉积环境能量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