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三章课件

合集下载

电工学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电工学课件--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U • o I= U =U 0 ∠ R
• •
u =Um sinω t u Um i = = sinω = Im sinω t t R R
U =I R
U =I R


可见: 可见: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ui
i
u

IU

I

U
+−
2.功率关系
ui
i
⑴ 瞬时功率

u
IU
p=ui=UmImsin2ωt =UI(1-cos2ωt)
角频率ω: 单位时间里正弦量变化的角度 称为角频率。单位是弧度/秒 (rad/s). ω=2π/T=2πf 周期,频率,角频率从不同角度描 述了正弦量变化的快慢。三者只要知 道其中之一便可以求出另外两时值, 瞬时值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值。Im、 U m 、E m 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和电动 势的最大值. 表示交流电的大小常用有效值的概 念。
单位是乏尔(Var) 单位是乏尔(Var)
第四节 RLC串联交流电路 串联交流电路 一.电压与电流关系
i R u L C
uR uL
u =uR +uL +uC
U =UR+UL+UC
• • • •
uC
以电流为参考相量, 以电流为参考相量, 相量图为: 相量图为:

UL UL+UC
φ
• • • •

U I

U
φ UR
UL-UC
UR
UC
2 可见: 可见: U = UR +(UL −UC)2
U L −UC X L − XC = arctg = arctg UR R

电工学 第三章 电路的瞬态分析

电工学 第三章 电路的瞬态分析
R R t =0 R1
+
_
2 U 8V
iC
R2 4
iL + uL _
R3 4
2
+
_
U 8V
i1
R1
iC
u+ C 4 _
R2 4 C
iL + uL _
R3 4 L
i1
4
+ uC _
t = 0 -等效电路
化简得到t = 0-等效电路,可得:
R1 U 4 U i L (0 ) 1A R1 R3 R R1 R3 4 4 2 4 4 44 R1 R3
A U0 U
微分方程的解: uC (U 0
t U ) e RC U
27
3.3.1 RC电路的响应
(3) 电容电压 uC 的变化规律
0 t 0
R +
+
uC U (U 0
t U ) e RC
t
U0
1 + U -
uR–
-
U (U 0 U ) e
求解
稳态值 (三要素)
时间常数
25
3.3.1 RC电路的响应
换路前电路已处稳态,电 容处于开路已储能状态。
0 t 0
R +
+
U0 -
1 + U -
uR–
t =0时开关 S: 0 1
1. 电容电压 uC 的变化规律(t 0) (1) 列 KVL方程
duC C C uR R dt duC 代入上式得 RC uC U dt
学习要求
第三章

电路的瞬态分析

《电工学上册课件》艾永乐第三章

《电工学上册课件》艾永乐第三章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思想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KCL和KVL方程求解电路的方法。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选定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列写KCL和KVL方程;求解方程得到 支路电流;根据支路电流求解其他电路参数。
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的基本思想
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列写KCL方程求解电路的方法。
节点电压法的解题步骤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三相电路的功率
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
功率因数的意义
反映电路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是评价电 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功率因数的定义
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用cosφ表 示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采用同步电动机、电容器等设备进行无功补 偿,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
THANKS
是任意的,选定后可作为计算中的依据,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再确
定电量的实际方向。
电功率与电能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 功率,表示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的 速度。
电能
电场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称为电能, 它是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转换 的量度。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是体现电路中将电能转换为 其他形式能量的二端元件。
《电工学上册课件》 艾永乐第三章
REPORTING
•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 电路的暂态分析 • 正弦交流电路 • 三相交流电路
目录
PART 0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 律
REPORTING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为电能 的装置,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中间环节起传输、控制、分配与保护作用。

电工学课件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电工学课件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udt L
udt
L
udt
0
i0
L
udt
0
式中 i为0 t=0时电流的初始值。如果 =i0 0则:
1t
i udt L0
电感元件的磁场能量
把式
u
eL
L
di dt
两边乘以 i并积分得:
t uidt
0
t 0
Lidi
1 2
Li2
因此电感元件中存储的磁场能量为:
1 2
Li2
3.3.3 电容元件
70.7 I2m
52
122.7
Im
+1
30
3.3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电阻元件:消耗电能,转换为热能(电阻性) 电感元件:产生磁场,存储磁场能(电感性) 电容元件:产生电场,存储电场能(电容性)
在直流电路中(稳态),电感元件可视为短路, 电容元件(稳态)可视为开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中的电流均不 为零。
i
i Im sin t 2 O
ωt
则 u和 的i 相位差为:
t 1 t 2 1 2
当 1 时,2 比 u超前i 角,比 滞u后 角i。
同相反相的概念
同相:相位相同,相位差为零。
反相:相位相反,相位差为180°。
下面图中是三个正弦电流波形。 与i1 同i2 相, 与i1 反相i3 。
p
ui
U
m
Im
sin 2
t
U
mIm 2
1
cost
UI
1 cost
p≥0,总为正值,所以电阻元件消耗电能,转换为热能。
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是一个周期内瞬时功率的平均值:

电工学第三章三相交流电ppt课件

电工学第三章三相交流电ppt课件
结论:电源 Y形联结时, 线电压Ul 3UP, 且超 前相应的相电压 30 , 三相线电压也是对称的 。
6
3.1.2 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
1. 三相负载
分类
三相负载:需三相电源同时供电
负载
三相电动机等
单相负载:只需一相电源供电
照明负载、家用电器
对称三相负载:ZA=ZB= ZC
三相负载
如三相电动机
此时负载中性点N´即为 A, 因此负载各相电压为 N
UA 0 , UA 0
B
UB UB A, UB 380 V UC UC A , UC 380 V C
+
U A
iA
iC
– –


iB
+ U C U B +
此情况下,B相和C相的电灯组由于承受电压上所加 的电压都超过额定电压(220V) ,这是不允许的。
(2) 相UA电B=流UBC=UIIICABCABCA=UUUUZZZClCAABB=AABBCCUP
A
+–
U AB
– U CA
B U+ BC C–
+
IB IC
ICA
ZCA
IAB
ZBC ZAB
IBC
相电流: 线电流:
IIAA、B、IIB、BC、IC ICA
线电流不等于相电流
20
(3) 线电流
IA IAB ICA
16
(2) A相断路
A
1) 中性线未断
B、C相灯仍承受220V N
电压, 正常工作。
2) 中性线断开
B
变为单相电路,如图(b) C 所示, 由图可求得
I UBC 380 12 .7 A RB RC 10 20

电工学第三章

电工学第三章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正弦交流电: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 的电量(电压、电流、电动势)。
i
设正弦交流电流:
Im
O
t
T
i I m sin t


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 角频率:决定正弦量变化快慢 in( t 2 )



I I1 I 2
i i1 i 2
上节复习:
1、写出下列正弦量对应的相量,并作出相量图
i1 4 2 s in ( t 3 0 )

i2 1 0 2 c o s ( t 1 2 0 )

i3 1 4 .1 4 s in ( t 1 5 0 )
相量的模=正弦量的最大值
相量辐角=正弦量的初相角
U
U
u U m sin ( t )
电压的有效值相量

U
U
相量的模=正弦量的最大值
相量辐角=正弦量的初相角
例1:
u 10 sin( 314 t 60 )



写出其相量形式

U 5 2 60
U m 10 60
3-1-3 正弦交流电的参考方向
i
O
i I m sin t

ωt
i 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 同
i 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相反
3-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1.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波形图
O
u/i
ωt
瞬时值表达式
u U m sin ( t )
i I m s in

电工学课件: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电工学课件: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1) i1 5sin(314t 600 )
(2) i2 5sin(314t 600 )
I1 5 600 2.5 2600 2
I 2 5 600 2.5 2 600 2
(3) i3 5sin(314t 600 )
i3 5sin(314t 600 1800 ) = 5sin(314t 1200 )
振幅相量的关系:
Im
2 I
U m 2U
例:1、写出下列正弦电压的相量(用直角坐标式表示):
(1) u 10 2 sint V
2
解:(1)
U
j
10e 2V
10
V
2
(2) u 10 2 sint 3 V
4
(2)
U
j 3
10e 4 V
10
3
V
4
2.将下述正弦量用相量表示:
相量图: 相量也可以在复平面上用矢量表示。
图中相量Ė 的长度为E代表正弦量的有效值,与实
轴夹角 0 等于正弦量的初相位。
五、用相量法求同频率正弦量的代数和..
例3-1 已知 u1 (t) 20 2 sin( 100t 1200 ) V
u2 (t) 15 2 cos(100t 600 ) V
式中 U m U me ju U mu
称为u(t)的相量
同理,设i(t) Im sin( t i )
则 Im I me ji I m i 称为i(t)的相量
从式子: Um sin(t ) Im[U me j t ]
说明一个三角函数等于一个旋转向量在虚轴上的投 影。考虑正弦交流线性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频率 是不会改变的,为化简计算,将旋转向量的投影中 的旋转因子去掉,剩下相量部分代表一个三角函数 。且为了与数学上的复数区别开来,将相量符号上 方加˙标号。即:

电工学3

电工学3

最大值
U m 2 fNΦ m
有效值
Um U 4.44 fNΦ m 2
U 4.44 f Nm
i
Φ
ΦS
交流磁路的特点:
当外加电压U、频率 f 与
线圈匝数N一定时, Φm 便 确定下来。根据磁路欧姆 定律 IN
u
eS
e
Φ Rm ,当Φ m
一定时磁动势IN随磁阻 Rm 的变化而变化。
UI1 cos1 132W
UI2 cos2 44W P2 44 R 2 2 2.75 线圈电阻: I2 4 2 2 有铁心时的铜损:P W Cu I1 R 2 2.75 11
有铁心时的铁损:P Fe
P W 1P Cu 121
磁路小结
直流磁路
铁心
(导磁性能好 的磁性材料)
磁路:主磁通所经过的闭合路径。
二、 磁路计算中的基本物理量
(磁通密度) (一)磁感应强度
与磁场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磁通(磁 力线),代表磁场中某点的强度和方向。
B S
B 的单位:特斯拉(Tesla)
1 T = 1Wb/m2
的单位:韦伯(Wb)
(二)磁导率
H
单位:
B

B :特斯拉

H
:亨/米 :安/米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B ( )
大 小
H (I)
B
B
H
H
1. 非线性
2. 磁饱和性
3. 磁滞性
根据磁性能,磁性材料又可分为三种:软磁材料 (磁滞回线窄长。常用做磁头、磁心等)、永磁材料 (磁滞回线宽。常用做永久磁铁)、矩磁材料(磁滞 回线接近矩形。可用做记忆元件)。

电工学第三章

电工学第三章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本章内容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串联交流电路
●并联交流电路 ●交流电路的功率 ●电路的功率因数
●电路中的谐振
第3章 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弦交流电—其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化的电
动势、电压和电流总称为正弦交流电。其函数表达式(又 为瞬时表达式)和波形图如下所示
阻抗串联电路及其等效电路
= Ri + X i
(2)分压原理
U1 = U
Z1 Z1 + Z 2
U1 = U
Z1 Z1 + Z 2
第3章 交流电路
3.5 并联交流电路
3.5 并联交流电路
(1)等效阻抗的计算 U U I = I1 + I 2 = + Z1 Z 2 ( 1 + 1 ) = U =U Z1 Z 2 Z
第3章 交流电路
3.4 UL
串联交流电路
① u与i的大小关系
2 U = U R + (U L U C ) 2 = ( IR) 2 + ( IX L IXC ) 2
U
UL+ UC UR I
= I R + (X L XC )
2
2
U = R 2 + ( X L X C )2 = R 2 + X 2 = Z I
.
I L
.
u i
i u ωt 2π
U = jIX L d ( I m sin wt ) di u=L =L dt dt U = wLI m coswt

电工学第三章

电工学第三章

一、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转子是电磁铁,其 磁极表面的磁场按
正弦规律分布
三相交流发电机示意图
电枢绕组
三相绕组 及其电动势
eU = Emsin(ωt+0°)V eV = Emsin(ωt-120°)V
ew = Emsin(ωt+120°)V
三个交流电动势到达最大值(或零)的先后次序称为相序。
正序: U
配电(分配电能)。
变电所的任务是受电、变压和配电;如果只受电和配电, 而不进行变压的则称为配电所。
2)厂区内配电方式 工厂配电系统承担着厂区内高压(大多为6-10kV)和低 压(220/380V)电能传输和分配的任务。配电方式主要有放
射式、树干式两种类型。
放射式
树干式
3)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用于受电和配电的电气设备,它包括断路器、隔 离开关等控制电器、熔断器、继电器等保护电器及母线和各种载流
导体,用于功率补偿的电力电容器等。
低压配电室
低压配电柜的内部构造
断路器
热继电器 交流接触器
电流互感器
熔断器
时间继电器
二、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1. 保护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三相供电系统的接地保护
2. 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
采用保护接零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接零只能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2)接零导线必须牢固可靠,防止断线、脱线。 (3)零线上禁止安装熔断器和单独的断流开关。
R=11Ω,试求: (1)在380V线电压下,分别采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时所
消耗的功率。
(2)在220V线电压下,采用三角形连接时所消耗的功率。
解: (1)星形连接时I= 线的Y 线I电= 相Y流为33:8×011 ≈ 20A

电工学第三PPT课件

电工学第三PPT课件
态工作点;②电压放大倍数 Au 。
+VCC
20kΩ
Rb1
Rc 2kΩ
③ 计算输出电阻Ro
Ro Rc 3(k)
Io
+
RL Uo
-
第37页/共93页
已知:在工作点处的 40
例2
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
RB
300k
C1
RC
4k
+UCC
12V
C2
解:(1)确定静态工作点
IB
UCC RB
12 300 103
40A
IC IB 40 40 1.6mA
RC T
C2 +
+ UCC u-o RL -
+ UCC
RB RC IC
IB UBE
UCE
固定偏置电路
IB
UCC U BE RB
UCC RB
第40页/共93页
未加分压式偏置电路时
I1
RB1 C1+
RC
IB
IC C2
+
+ UCC
I C 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加入分压式偏置电路后
B
E
RB2 UBE
I I 2
(2) 交流通路中,电容短路,
VCC 0 。电路如图(c)所示。
将晶体管用微变等效电 路代替,得到图(d)。
+
RS
Rb rbe
+ Ui
Us
--
+
Rc RL Uo
βIb
-
(d) 微变等效电路
第36页/共93页
①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u
U i Ib rbe

电工学第三章

电工学第三章
3. ψ >0 矢量从正实轴逆时针转ψ角; ψ <0 矢量从正实轴顺时针转ψ角; 4.计算时换成合适的表示形式:加减运算——复数式 乘除运算——极坐标式。
5.参考相量辐角为 0 度;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例】电路如图所示,设u1=100√2sin(ωt+30o)V, u2=60√2sin(ωt+120o)V,求两电压之和。
返回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j
ψ
O
+1 O
ωt
ψ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Im
ψ O
ωt
ψ
★ 相量法既可表示最大值 Im ,又可表示有效值 I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 复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1. 复数的表示方法
代数式 三角式 极坐标式 指数式 b A= a +j b
100sin314311sin314t60三交流电的相位初相位相位差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下一页3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上一页下一页下一节上一节上一页下一页下一节上一节相量法既可表示最大值又可表示有效值代数式三角式极坐标式指数式上一页下一页下一节上一节cosjsin复数的运算方法加减乘除加减
+j
A
= c (cosψ+ jsinψ ) = c∠ψ = c e jψ
ψ
O a
+1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2. 复数的运算方法(加、减、乘、除)
设: A1= a1+j b1 = c1∠ψ1 A2= a2+j b2 = c2∠ψ2 ; j (b1〒 b2)

电工学 第3章 课后习题答案 课件

电工学 第3章 课后习题答案  课件

2. 复数的运算方法
复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法。 设: A1= a1+j b1 = c1∠ψ1 A2= a2+j b2 = c2∠ψ2 ≠0 加、减法:A1〒A2 = (a1〒 a2) + j (b1〒 b2) 乘法: A1A2 = c1 c2∠ψ1 + ψ2 A1 c1 = c ∠ ψ1 - ψ 2 A2 2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正弦交流电中频率、角频率与周期之间,瞬时 值、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相位、初相位与相位差之间的关 系; 2.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及其运算; 3. 理解 R、L、C 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4. 掌握串联交流电路中的阻抗、阻抗模和阻抗角的计算; 理解串联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有效关系和相 位关系; 5. 掌握串联、并联时等效阻抗的计算; 6. 掌握串联、并联和简单混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7. 理解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定义并掌握其 计算方法;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3.3.(2) 试将三种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的主要结论列 于表中,以供学习参考。
【答】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3 章
交 流 电 路
3.4 串联交流电路
(一)R、L、C 串联电路
KVL
U = UR + UL + UC = RI + j XLI- j XC I u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u -
i
R
图 3.3.1 纯电阻电路
i
u
ωt
U
I
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 10 iL (0 ) i1 (0 ) i2 (0 ) 1A R1 R2 6 4 i3 (0 ) 0
(2) 求t=0+时iL(0+)。 由换路定律知
iL (0 ) iL (0 ) 1A
(3) 求其它各电压、电流的初始值。画出 t=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由于S闭合, R2被短路, 则R2两端电压为零, 故i2(0+)=0。 由KCL有
3.1.2 电感元件
当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会产生磁通φL, 与线圈匝数N交链是磁通链ψL=NφL 由于磁通和磁通链都是内线圈本身的电流i 产生的,所以称为自感磁通和自感磁通链:
d L u dt
线性电感元件的自感磁通链ψL与元件中的 电流存在以下关系:
L Li
当电流为直流 时,电感两端电压 为零,所以在直流 电路中,电感元件 相当于短路。 电感元件的韦安特性,L是一个正实常数。
iL (0 ) iL (0 )
二、具有电容的电路
R、C 与电源Vs接通前, c 0 ;对于一 U 个原来未充电的电容,在换路的瞬间, U c ( 0 ) U c (0 ) 电容相当于短路。 随着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电容两端 的电压逐渐升高,当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电 流为零。
i (t ) di 1 2 1 L (t ) pd Li d d 0 Lidi 2 Li (t ) 2 L t t 2
这是线性电感元件在任何时刻的磁场能量 表达式。 在时间t1到t2内,线性电感元件吸收的磁 场能量:
WL (t ) L
i (t2 ) i ( t1 )
一、具有电感的电路
开关接通前 i 0 闭合后,i从零逐渐增至 U s R 。约定换路时刻为计时起点,即 t 0 ;换 路前最后时刻记为t 0 ;换路后初始时刻记为 t 0 ;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中的电流应保持 换路前的原有值而不能跃变。 结论: RL串联电路接通电源瞬间,电流不能跃变。
i3 (0 ) i1 (0 ) i2 (0 ) i1 (0 ) 1A
U s i1 (0 ) R1 uL (0 )
由KVL有
U L (0 ) U s i1 (0 ) R1 10 1 6 4V
例 5 : 如 图 ( a ) 所 示 电 路 , 已 知 Us=12V, R1=4Ω,R2=8Ω, R3=4Ω,uC (0- )=0,iL (0- )=0, 当t=0时开关S闭合。 求当开关S闭合后, 各支路 电流的初始值和电感上电压的初始值。
● 非线性电感元件的韦安特性不是一条过 L i 平面上零点的直线,韦安特性可以用下列公式表 示: L f (i) 或 i h() 线圈在铁磁材料的非饱和状态下工作,铁 心线圈仍可以当作线性电感元件处理。 为了叙述方便,把线性电感元件简称为电感, 所以本书中“电感“这个术语以及与它相 应的符号L,一方面表示一个电感元件,另一 方面也表示这个元件的参数。
u R 2 (0 ) 12 iC (0 ) A 2 mA 3 R2 6 10

i(0 ) iC (0 ) i1 (0 ) 6 mA
例3: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 = 100 V,R1 = 10 ,R2 = 15 ,开关S闭合前 电路处于稳态,求开关闭合后各电流及电感上 电压的初始值。
解:选定有关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电感相当于短路,则
E 100 i1 (0 ) 4A R1 R2 10 15
S闭合后,R2被短接,根据换路定律,有
i2(0+) = 0 ,iL(0+) = iL(0–) = 4A
在0+ 时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有
i1 + Us - R1 L uL i2 R2 S i3 + Us - i1 (0+) R1 iL (0+) = 1 A i2 (0+) R2 i3 (0+)
uL (0+)
(a)
(b)
(a) 电路原理图;
(b) t=0+时的等效电路
解:选定有关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1) 求t=0-时电感电流iL(0-)。 由原电路已知条件得
S + Us - R1 i1 R2 i2 iC C uC + - R1 i1 (0+) i2 (0+) R2 iC (0+) C uC (0+)
Us
(a)
(b)
(a) 电原理图;
(b) t=0+时的等效电路
解:选定有关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1) 由已知条件可知: uC(0-)=0。 (2) 由换路定律可知: uC(0+)=uC(0-)=0。 (3) 求其它各电流、电压的初始值。画出t=0+ 时刻的等效电路, 如图(b)所示。由于 uC(0+)=0, 所以在等效电路中电容相当于短路。 故有
uR iR R
纯电阻电路
电阻元件是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的耗能元 件,例如灯泡、电热炉等电器。
l 电阻定律: R S
—电阻材料的电阻率,国际单位制为欧姆· 米(· m) l—绕制电阻的导线长度,国际单位制为米(m); S—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国际单位制为 平方米(m2) ; R—电阻值,国际单位制为欧姆()。
换路后的最初一瞬间(即 t 0 时刻)的
电流、电压值, 统称为初始值。在求得U c (0 )
和 iL (0) 后,将电容元件代之以电压为 U c (0 )
的电压源,将电感元件代之以电流为iL (0) 的 电流源。
例 1 : 图 ( a )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Us=12V, R1=4kΩ, R2=8kΩ, C=1μF, 开关S原来处于断 开状态, 电容上电压 uC(0-)=0。求开关S闭合后 , t=0+时, 各电流及电容电压的数值。
iL(0+) = i2(0+) + i3(0+) R1iL(0+) + uL(0+) = E
所以:i3(0+) = iL(0+) = 4A
uL(0+)=E – R1iL(0+)=(100–104)V = 60 V
例4:如图(a)所示电路, 已知Us=10V, R1=6Ω, R2=4Ω, L=2mH, 开关S原处于断开状态。求开关 S闭合后t=0+时, 各电流及电感电压uL的数值。
3.1.3 电容元件
电容器是一种能储存电荷或者说储存电场能 量的部件,电容元件就是反映这种物理现象的 电路模型。
q Cu
C是电容元件的参数,称为电容。C是—个正实常数。
如果电容元件的电流i和电压u取关联参考方向
dq d (Cu) du i C dt dt dt
表明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电容上电压发 生剧变时,电流很大。当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流 为零。故电容在直流情况下其两端电压恒定,相当于 开路,或者说电容有隔断直流(简称隔直)的作用。
解:选定有关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
所示,S闭合前:uC(0–) = 0 开关闭合后根据换路定律
uC(0+) = uC(0) = 0
在t = 0+ 时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有
uR1(0+) = E = 12V uR2(0+) + uC(0+) = E uR2(0+) = 12V
所以
u R1 (0 ) 12 i1 (0 ) A 4 mA 3 R1 3 10
q
t
idt
t0 t 0
q

id id id q(t
t0
) id
t0
t
q (t ) q (0)
id
0
t
1 u (t ) u (t 0 ) C
id
t0
t

1 u (t ) u (0) C
id
0
t
电容元件的电压u与电流i具有动态关系, 因此,电容元件是一个动态元件。电容电压除 与0到t的电流值有关外,还与u(0)值有关,因 此,电容元件是一种有“记忆”的元件。与之 相比,电阻元件的电压仅与该瞬间的电流值有 关,是无记忆的元件。
换路:电路状态的改变。[通电、断电、短 路、电信号突变、电路参数的变化] 换路解题原则:
iL (0 ) iL (0 )
uC (0 ) uC (0 )
换路使电路的能量发生变化,但不跳变。电 2 容所储存的电场能量为 1 Cu C ,电场能量不能跳 2 变反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uC不能跳变。电感元件 1 2 所储存的磁场能量为 Li L ,磁场能量不能跳变 2 反映在通过电感线圈中的电流iL不能跳变。 设 t 0 为换路瞬间,则以 t 0 表示换路 前一瞬间,t 0 表示换路后一瞬间,换路的 时间间隔为零。从 t 0 到 t 0 瞬间,电容 元件上的电压和电感元件中的电流不能跃变, 这称为换路定律。
di uL dt
1 i udt L
1 t 1 t0 1 t 1 t i ud ud ud i(t0 ) ud L L L t0 L t0
L L (t0 ) ud
t0
t
电感电流不仅取决于0到t这个有限时间内 的电感电压有关,而且还与整个过去的历史有 关,电感元件是动态元件,也是记亿元件。 在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 感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di p ui Li dt
在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
容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du p ui Cu dt
从 t 到t时刻,电容元件吸收的电场能
量为:
WC
u (t )
u ( )i( )d
t

Cu( ) du ( ) 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