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2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2

(3) 爱里斑
中央亮斑集中了入射在圆孔上能量的 83.78% ,称之为
爱里斑。其半径 0 由第一光强极小值处的 值决定:
ka 0 10 1.22π f
因此
0 1.22 f

2a
0.61 f

a
或以角半径 0 表示: 0

0
f
0.61

a
爱里斑的面积:
(0.61πf ) S0 S
1. 光强分布公式
b/2 ~ E ( x, y ) C
~ E ( x, y ) C e ik ( xx1 yy1 ) / f dx1dy1

透镜焦平面上 P(x, y)点的光场复振幅:
b / 2 a / 2

a/2
e
ik ( xx1 yy1 ) / f
dx1dy1
(3) 衍射图样
对于方形孔径:a = b,沿 x, y 方向有相同的衍射图样。
对于矩形孔径:a b,衍射图样沿x、y 方向形状相同、线
度不同。
a>b
a<b
2. 夫朗和费圆孔衍射
由于光学仪器的光瞳通常是圆形的,所以讨论
圆孔衍射现象对光学仪器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
意义。 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讨论方法与矩形孔衍射的 讨论方法相同,只是由于圆孔结构的几何对称性, 采用极坐标处理更加方便。
4 e 1.22 3.3 10 rad De
通常实验测得的人眼最小分辨角约为 1 (=2.9×10-4rad),
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2) 望远镜的分辨本领
望远镜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人眼睛的瞳孔。设望远镜物 镜的圆形通光孔直径为 D,若有两个物点恰好能为望远镜所 分辨,则根据瑞利判据,这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的张角 为: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教学大纲.doc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教学大纲.doc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本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光学工程专业等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为主体内容,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等现象,以及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和光在光学仪器中的传播、成像特性。

在内容上,既要保持光学学科的理论完整性,又要突出它在光电子技术中的特色。

考虑到激光技术的发展,光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应加强有关光的相干性的内容,特别注意光学原理在光电技术中的应用,并尽量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2、基本要求(1)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普通物理中的一门课程,应保持普通物理的特点,要重视现象的观察、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对各种光学现象发生的特殊条件、实验定律的分析和归纳,认识到光是电磁波一本质上遵守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2)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基础课,应致力于对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运动的基本现象,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述的正确、严格。

对某些难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要使学生了解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及发现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学时建议本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篇物理光学(48学时)第一章光的本质(8学时)1、波是振动的传播。

2、波函数与波动方程。

3、光是电磁波。

4、光电效应与光量子。

5、热辐射与光束的统计性质。

基本要求:(1)让学生理解波是能量的传递,是振动状态的传递。

(2)重点讨论平面波,球面波和近轴求面波的波动方程及其运动状态与状态参量。

(3)强调相位概念在波动中的重要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光波的干涉(8学时)1、干涉的本质是振动的叠加。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三章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三章
3)奇次 镜面反射像被称为镜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
4)平面镜的转动具有光放大作用。
P
A
P 由 O1O2M外角定理:
三 、
I1
O1

I1


O2
I2

I2


q
M
2(I1 I2 )
由 O1O2N 外角定理:
q (I1 I2 ) q N β =2θ
β≤90

P
1)β角与入射角无关,只取决于两平面镜夹角θ 。 2)当双平面镜绕棱线转动时,只要保持θ角不变,二次 反射像是不动的, 即出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光线位 置要产生平行位移。
例:屋脊半五角棱镜 x
x z
y
Y
X
Z
X
Z
Y
Z'
Y'
X' (a)
Y'
Z'
X' (b)
Y
OZ
X
O'
Y'
Z' X'
(六)棱镜的组合——复合棱镜(倒像作用)
有的光学系统,如望远镜,为了测量,要有中 间实像平面,但得到倒像,要使该倒像再倒过来, 需要棱镜组合系统
F2 F1
2、分光棱镜
3、分色棱镜
(五)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
(z’)光轴方向z’不变 (y’)垂直于主截面的坐标y’ 视屋脊个数而定
没有屋脊面或屋脊面为偶数时,y’ 不改变方向; 屋脊面为奇数时, y’改变方向 (x’)坐标根据总反射次数而定(屋脊面按两个反 射面计算)
若总反射次数为奇数,成镜像; 若总反射次数为偶数,成一致像;
y
斜方棱镜使光轴平移,多用于双目镜仪器 中,调节目距。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5-6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5-6
tl ( x, y)=e
i 2f (
x y)

2
2
2、有限大 引入光瞳函数:对入射波面的大小 范围的限制
1 p ( x, y ) 0


2
3、实际透镜的复振幅透过率函数 k i ( x y ) tl ( x, y )=p( x, y ) e 2 f
2
tl ( x, y) 即可。 因此以后要是遇到透镜就乘以
(1)会聚透镜:将发散球面波变换为一个会聚 球面波
正透镜 f >0 向后方距离 f F 处的焦点 F 会聚的球面波
f
负透镜 f >0 是由透镜前方 f 处的虚焦点F 发出的球面波
F
正负透镜对入射波面的效应
4.2 透镜的付氏变换性质
在Fraunhofer衍射中
U ( x1 , y1 ) Ul ( x, y)
t
d0 ik ik 发散 e d 0 会聚 e d 0 U ( x, y )2 Nhomakorabeaik
d0
i
( x2 y2 )
S
d
S
0
U ( x, y )
i
di
透镜的透过率函数为
2 2 k 1 1 U t ( x, y ) i ( )( x y ) t l ( x, y ) e 2 di d0 U i ( x, y )
0
tl ( x, y) exp[i ( x, y)] exp[ikL( x, y)] L为光线在紧靠透镜之前的平面上入射点Q与 紧靠透镜之后的平面上出射点Q之间光线
L( x, y) n( x, y) [0 ( x, y)] 0 (n 1)( x, y) tl ( x, y) exp[ik 0 ]exp[ik (n 1)( x, y)]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n I I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2arcsinn n C = 全反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

(A ,A’的对称性)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

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

由式(1-12)
2 所以有: ( E ) ) E
由式(1-16)得:
2
即 E 0
E 2 E 2 t
(1-17)
同理对式(1-15)两边 取旋度,得
2 2 D B E H ( D) 2 2 t t t t
即:
E E 2 t
2
(1-16)
利用矢量微分恒等式
2 ( A) ( A) A
有:
2 ( E ) ( E ) E
D 0
可知 E 0
同理,利用矢量微分恒等式,可得:
2 有以上两式得: H H 2 t
2
2 ( H ) H
(1-18)
v 令
1

可将式(1-17)式(1-18)变为:
2 1 2E 2 E 2 2 0 (1-19) 2 H 1 H 0 v t v 2 t 2
4.波动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现象的变化规律, 指出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将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 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将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电 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激发, 并且以一定速度向周围空间传播。因此,时变电磁 场就是在空间以一定速度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波。
一、 电磁场波动方程:
D H j t
符号的意义:
哈密顿算符:
i j k x y z
具有矢量和求导的双重功能 Dx Dy Dz 散度: D D
x y z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光学模型(第4节)的放大率(有程序)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光学模型(第4节)的放大率(有程序)
第五节 理想光学模型的放大率
一、垂轴放大率
上节 已给出与牛顿公式相对应的垂轴放大率公式:
y' x' f (3-2)
y f' x 由 上节 式(3-5)及角放大率公式
u' l 有 fl' nu nl'
u l'
f 'l n'u' n'l
(3-6)
当n=n' 时有 l' u
n
当物像方介质相等时 2
上式表明,若物体在沿轴方向有一定的长度时,例如 一个正方体,则由于垂轴和沿轴方向有不等的放大率, 其像不再是一个正方体。
应指出,上述各式只对沿轴微小线段适用,若沿轴方
向为一有限线段,此时轴向放大率以下式表示:
x' x2 'x1' , l' l2 'l1'
x x2 x1
11
理想光学模型图解求像的要点:要寻求一物点经理
想光学模型所成的像点的位置,只要设法寻找由物 点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经光学以后的出射共轭光线, 这两条共轭光线的交点便是像点。而要寻找物方某 一条光线的像方共轭出射光线,只要找出它在像方 必定要通过的两点或者是它在像方必定要通过的一 点和它的出射方向。
21
• 例3.1. 用作图法求下图中各薄透镜的焦点 F,F'位置。
22
5
• 3.节点处的放大率 根据定义,xF'节点处的角放大
率 J =1,则由垂轴放大率和沿轴放大率公式有:
J
x' f'
f x
f f'
n n'
J
x' x
f f'
n n'

大学_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课后答案下载

大学_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课后答案下载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课后答案下载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课后答案下载《学习指导书》可以作为工科高等院校光电信息类、光学工程类学科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专业的“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学”等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其它专业学习的'参考书,亦可作为相关专业考研的参考书。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著):目录第1章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1.1 基本要求1.2 基本概念和公式1.3 典型例题1.4 习题选解第2章光的干涉2.1 基本要求2.2 基本概念和公式2.3 典型例题2.4 习题全解第3章光的衍射3.1 基本要求3.2 基本概念和公式3.3 典型例题3.4 习题选解第4章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4.1 基本要求4.2 基本概念和公式4.3 典型例题4.4 习题全解第5章晶体的感应双折射5.1 基本要求5.2 基本概念和公式5.3 典型例题5.4 习题全解第6章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6.1 基本要求6.2 基本概念和公式6.3 典型例题6.4 习题全解第7章几何光学基础7.1 基本要求7.2 基本概念和公式7.3 典型例题7.4 习题选解第8章理想光学系统8.1 基本要求8.2 基本概念和公式8.3 典型例题8.4 习题选解第9章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9.1 基本要求9.2 基本概念和公式9.3 典型例题9.4 习题选解第10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10.1 基本要求10.2 基本概念和公式 10.3 典型例题10.4 习题选解。

2023年大学_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课后题答案下载

2023年大学_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课后题答案下载

2023年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课后题答案下载2023年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课后题答案下载本教程以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为主体内容。

第1章到第3章为应用光学部分,介绍了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和光在光学系统中的传播和成像特性,注意介绍了激光系统和红外系统;第4~8章为物理光学部分,讨论了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并结合介绍了DWDM、双光子吸收、Raman放大、光学孤子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和进展。

第9章则专门介绍航天光学遥感、自适应光学、红外与微光成像、瞬态光学、光学信息处理、微光学、单片光电集成等光学新技术。

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内容简介绪论0.1 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0.2 光学发展简史第1章光的干涉1.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1.2 由单色波叠加所形成的干涉图样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1.4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光波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1.5 菲涅耳公式1.6 分振幅薄膜干涉(一)——等倾干涉1.7 分振幅薄膜干涉(二)——等厚干涉视窗与链接昆虫翅膀上的彩色1.8 迈克耳孙干涉仪1.9 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多光束干涉1.10 光的干涉应用举例牛顿环视窗与链接增透膜与高反射膜附录1.1 振动叠加的三种计算方法附录1.2 简谐波的表达式复振幅附录1.3 菲涅耳公式的推导附录1.4 额外光程差附录1.5 有关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的(1-38)式的推导附录1.6 有同一相位差的多光束叠加习题第2章光的衍射2.1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2.2 菲涅耳半波带菲涅耳衍射视窗与链接透镜与波带片的比较2.3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2.4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2.5 平面衍射光栅视窗与链接光碟是一种反射光栅2.6 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视窗与链接与X射线衍射有关的诺贝尔奖附录2.1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公式的推导附录2.2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公式的推导附录2.3 平面光栅衍射公式的推导习题第3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3.1 几个基本概念和定律费马原理3.2 光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光导纤维视窗与链接光导纤维及其应用3.3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3.4 光连续在几个球面界面上的折射虚物的概念 3.5 薄透镜3.6 近轴物近轴光线成像的条件3.7 共轴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视窗与链接集成光学简介附录3.1 图3-6中P1和JP1点坐标的计算附录3.2 棱镜最小偏向角的计算附录3.3 近轴物在球面反射时物像之间光程的计算附录3.4 空气中的厚透镜物像公式的推导习题第4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4.1 人的眼睛4.2 助视仪器的放大本领4.3 目镜4.4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4.5 望远镜的放大本领视窗与链接太空实验室——哈勃太空望远镜4.6 光阑光瞳4.7 光度学概要——光能量的传播视窗与链接三原色原理4.8 物镜的聚光本领视窗与链接数码相机4.9 像差概述视窗与链接现代投影装置4.10 助视仪器的像分辨本领视窗与链接扫描隧显微镜4.11 分光仪器的色分辨本领习题第5章光的偏振5.1 自然光与偏振光5.2 线偏振光与部分偏振光视窗与链接人造偏振片与立体电影 5.3 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 5.4 光在晶体中的波面5.5 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5.6 偏振器件5.7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5.8 偏振态的实验检验5.9 偏振光的干涉5.10 场致双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视窗与链接液晶的电光效应及其应用5.11 旋光效应5.12 偏振态的矩阵表述琼斯矢量和琼斯矩阵附录5.1 从沃拉斯顿棱镜出射的两束线偏振光夹角公式(5-15)的推导习题第6章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6.2 光的吸收6.3 光的散射视窗与链接光的散射与环境污染监测6.4 光的色散6.5 色散的经典理论习题第7章光的量子性7.1 光速“米”的定义视窗与链接光频梳7.2 经典辐射定律7.3 普朗克辐射公式视窗与链接诺贝尔物理学奖7.4 光电效应7.5 爱因斯坦的量子解释视窗与链接双激光束光捕获7.6 康普顿效应7.7 德布罗意波7.8 波粒二象性附录7.1 从普朗克公式推导斯忒藩一玻耳兹曼定律附录7.2 从普朗克公式推导维恩位移定律习题第8章现代光学基础8.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8.2 激光原理8.3 激光的特性8.4 激光器的种类视窗与链接激光产生106T强磁场8.5 非线性光学8.6 信息存储技术8.7 激光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视窗与链接王淦昌与惯性的束核聚变习题主要参考书目基本物理常量表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目录点击此处下载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著)课后题答案。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_第三版章 (1)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_第三版章 (1)
f=Acos(ωt-kz)+B sin(ωt+kz) 若只计沿+z方向传播的平面光波,其电场表示式为
(1.1-30)
31
第 1 章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 单色平面光波的复数表示 为便于运算,经常把平面 简谐光波的波函数写成复数形式。例如,可以将沿z方向传播 的平面光波写成
(1.1-31) 采用这种形式,就可以用简单的指数运算代替比较繁杂的三角 函数运算。例如,在光学应用中,经常因为要确定光强而求振 幅的平方E20,对此,只需将复数形式的场乘以它的共轭复数即 可:
13
第 1 章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对(1.1-13)式两边取旋度, 并将(1.1-14)式代入, 可得
利用矢量微分恒等式 并考虑到(1.1-11)式, 可得
14
(1.1-15(a))
同理可得
第 1 章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若令 可将以上两式变化为
(1.1-15(b)) (1.1-16)
(1.1-23)
19
第 1 章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式中, sz 是能流密度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因为由(1.1-13)
式关系, 平面光波场有
, 所以S可写为
(1.1-24)
该式表明, 这个平面光波的能量沿z方向以波动形式传播。 由于光的频率很高, 例如可见光为1014量级, 因而S的大小 S随时间的变化很快。
29
第 1 章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图 1-2 平面波图示 30
第 1 章 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 (1) 单色平面光波的三角函数表示 (1.1-28)式是波动方程在 平面光波情况下的一般解形式,根据具体条件的不同,可以采 取不同的具体函数表示。 最简单、 最普遍采用的是三角函数 形式,即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盲点实验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讲稿
从光学角度看,人眼主要有三部分: 水晶体----镜头 网膜----底片 瞳孔----光阑
人眼相当于一架照 相机,能够自动调节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讲稿
视觉的产生 外界的光线进入人眼 成像在视网膜上,产生视神经脉冲 通过视神经传向大脑,经过高级的中枢神经
活动,形成视觉
物理过程,生理过程,心理过程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讲稿
人眼的光学特性
视轴:黄斑中心与眼睛光学系统的像方节点连线 人眼视场:观察范围可达150º
头不动,能看清视轴中心6º-8º 要看清旁边物体,眼睛在眼窝内转动,头也动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讲稿
二、人眼的调节:视度调节、瞳孔调节
1、视度调节 定义:随着物体距离改变,人眼自动改变焦距,使像 落在视网膜上的过程。
对二线的分辨率称为对 准精度,右图的对准精 度都是10”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讲稿
看得清楚的条件 必要条件:成像在视网膜上 充分条件:对二点,视角大于或等于60”
对二线,视角大于或等于10”
应用光学课件第三章
应用光学讲稿
§3-2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被观察物体首先要成像在视网膜上,而且对人眼 的张角大于人眼的视角分辨率时,才能被看清。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f
' 物
f目'
要增大视角,要求 1 ,即要求 f物' f目'
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长几倍,仪器就放大几倍
倍率越高,物镜焦距越长,仪器的长度就越长
Γ可正可负:Γ >0,ω和ω’同号,成正立的像 Γ<0,ω和ω’异号,成倒立的像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3章

反之,若将各个谐波线性叠加,则可以精确的综合出原函数f(x)。
2021/6/12
12
2.频谱的概念
一个周期变化的 物理量
在x域(时间域或空间域)内用f(x)来表示:
f(x)nn cnexpi2(Tn 0 x)
(8)
而在fn域(时间频率域或空间频率域)内用cn来表示:
cn21 T 0 T T 00 //2 2f(x)ex p i2T (n 0 )x dx (9)
傅里叶光学与光学理论
傅里叶光学自身理论是完整的 它可以解释几何光学的成像原理 它可以合理完整的解释光的波动学说: 干涉和衍射现象 它可以得到传递函数、相衬理论、全息 光学等新的现象和新的领域
§1.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让我们先看看为什么会有傅立叶变换?
傅立叶是一位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名字,英语原名是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Fourier对热 传递很感兴趣,于1807年在法国科学学会上发表了一篇论 文,论文里描述运用正弦曲线来描述温度分布,论文里有 个在当时具有争议性的决断:任何连续周期信号都可以由 一组适当的正弦曲线组合而成。当时审查这个论文的人, 其中有两位是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 1736-1813)和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 1749-1827),当拉普拉斯和其它审查者投票通过 并要发表这个论文时,拉格朗日坚决反对,在近50年的时 间里,拉格朗日坚持认为傅立叶的方法无法表示带有棱角 的信号,如在方波中出现非连续变化斜率。法国科学学会 屈服于拉格朗日的威望,否定了傅立叶的工作成果。直到 拉格朗日死后15年这个论文才被发表出来。

物理光学教案

物理光学教案

嘉应学院教案
【首页】
注:表中()选项请打“”。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嘉应学院教案
【理、工科】。

应用光学【第三章】习题第四部分答案

应用光学【第三章】习题第四部分答案

33.33 0.26664 150 25
由于 tgw3 最小,所以光阑 3 是视场光阑
2.解:1)由于透镜 1 的前面没有任何光组,所以它本身就是在物空间的像。
2)先求透镜 2 被透镜 1 所成的像。也就是已知像求物 利用高斯公式:
1 1 1 1 1 1 ;可得: l1 ' l1 f1 ' 20 l1 100
15 y ' l1 ' 20 0.8 ; y 18.75mm y l1 25 0.8
应用光学第三章习题第四部分答案应用光学课后习题答案应用光学习题应用光学例题与习题集应用光学第四版答案应用光学李林答案数据库第三章习题答案应用光学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1.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叫空径光阑。把孔径光阑在物空间的共轭 像称为入瞳,空径 光阑在系统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瞳,入瞳和出瞳是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2.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叫视场光阑。视场光阑在物空间的像称为入射窗,在像空间所成 的像称为出射窗。 3.主要有七种:球差、彗差(正弦差)、像散、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4. 光密到光疏。 5.F 数指的是物镜的相对孔径的倒数 五、计算题(共 35 分)
33.33 0.0952 可见 u2 为最小,说明光阑像 D2' 限制了物点的 350
孔径角,故透镜 2 为孔径光阑。 5)像高(D’/2)对入瞳中心的张角最小的为视场光阑 D’1 对入瞳中心的张角: tgw1
20 0.8 D’2 本身是入瞳中心 D’3 对入瞳中心的张角: 25
tgw3
求得: l1 25mm ;
3)求光阑 3 被前面光组所成的像。 a. 先求光阑 3 被透镜 2 所成的像 因为 l 2’ = 30mm,利用高斯公式得:

光学教程第3章_参考答案

光学教程第3章_参考答案

3.1 证明反射定律符合费马原理。

证明:设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是平面,它们的折射率为n 1和n 2。

光线通过第一介质中指定的A 点后到达同一介质中指定的B 点。

为了确定实际光线的路径,通过A,B 两点作平面垂直于界面,'OO 是它们的交线,则实际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点C 就可由费马原理来确定,如下图所示。

(1)反证法:如果有一点'C 位于线外,则对应于'C ,必可在'OO 线上找到它的垂足''C .由于''AC 'AC >,''BC 'BC >,故光线B AC'总是大于光程B ''AC 而非极小值,这就违背了费马原理,故入射面和反射面在同一平面内得证。

(2)在图中建立坐XOY 坐标系,则指定点A,B 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未知点C 的坐标为(x ,0)。

C 点是在'A 、'B 之间的,光程必小于C 点在''B A 以外的相应光程,即21v x x <<,于是光程ACB 为y x x n y x x n CB n AC n ACB n 2211221221111)()(+-++-=+=根据费马原理,它应取极小值,即0)(1=n dxd0)sin (sin )()()()()()(21112222211212111=-='-'=+---+--=i i n B C C A n y x x x x n y x x x x n ACB n dx d 所以当11'i i =,取的是极值,符合费马原理。

3.2 根据费马原理可以导出在近轴条件下,从物点发出并会聚倒像点的所有光线的光程都相等。

由此导出薄透镜的物象公式。

解:略3.3 眼睛E 和物体PQ 之间有一块折射率为1.5的玻璃平板(见题3.3图),平板的厚度d 为30cm 。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
干涉条件
相干光波、有相同的频率、有恒 定的相位差、有相同的振动方向 。
双缝干涉与多缝干涉
双缝干涉
两束相干光波分别通过两个平行狭缝 后,在屏幕上产生的明暗交替的干涉 条纹。
多缝干涉
多个狭缝产生的相干光波在屏幕上产 生的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薄膜干涉与干涉滤光片
薄膜干涉
光波在薄膜表面反射和透射时产生的干涉现象,常用于增反 膜和增透膜的设计。
摄像机的原理
摄像机通过镜头将光线聚焦在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传感器上,记录下动态影像。
照相机与摄像机的比较
照相机和摄像机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用于记录影像的光学仪器。
光学信息处理系统
1 2
光学信息处理系统的原理
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全息等 原理对信息进行处理。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光学仪器及应用
透镜与成像原理
透镜的分类
01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焦距,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凹透镜和凹
凸透镜等。
成像原理
02
透镜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光线会聚或发散,从而形成
实像或虚像。
像距与物距
03
透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遵循“1/f = 1/u + 1/v”
干涉滤光片
利用薄膜干涉原理设计的滤光片,具有特定波长范围的透过 或反射特性。
干涉系统的应用
光学干涉仪
干涉光谱技术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角度、表面 粗糙度等物理量。
通过干涉原理分析物质吸收、发射和散射 光谱,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和光谱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定义 工作面 棱
入射面、出射面、反射面 工作面的交线
垂直于棱的截面 主截面 (光轴截面:主截面与光轴重合) 棱镜光轴:光学系统的光轴在棱镜 中的部分,如ABC
C A B
光轴长度:棱镜光轴的几何长度; 如AB+BC
反射棱镜的构成与作用
折射面1 棱2 棱1 主截面 反射面
棱3
折射面2
与平面镜相比在成像性质上是增加了两次折射。
S
A
A
E
取代厚度为d的平板玻璃,算出等 H G d n 效空气平板出射面的光线投射高度 D h2 B dF d n l •再从G点以后的光路全部加上轴向平 移量 l (1 1 )d ,即可得到实际光路。
n
G
B
d n d
F
第三节 反射棱镜
反射镜可以改变光轴方向,减小长度,转像、倒像等。但 1、镀膜,不耐久 2、光能损失 3、装校不便。
P
y x
O
y' x'
O’
z'
Q
成一 像个 为右 一手 个坐 左标 手系 坐经 标平 系面 镜
奇次反射成镜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
二、平面镜旋转特性
若入射光线不动,平面镜偏转a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a角。
平面镜旋转特性的应用:
光学比较仪中的光学杠杆
M A A' M
MM为分划板
L1
P
H H'
支点
a
测杆
P a)
一、反射棱镜的类型
反射棱镜:把多个反射面做在同一块光学材料(如玻璃) 上的光学零件。
一次反射棱镜 反射棱镜 二次反射棱镜 三次反射棱镜 屋脊反射棱镜
主要利用全反射原理,不满足临界角的要镀反射膜
反射棱镜的分类
反射棱镜分为普通棱镜和复合棱镜两大类
复合棱镜
(a)
(d) (b) (c)
(e)
(d)别汗棱镜,反射五次 (e)阿贝棱镜,反射三次
P
A
P
由 O1O2 M外角定理:
三 、 双 平 面 的 成 像
I1
2( I1 I 2 )
O1
I1
由 O1O2 N 外角定理:
q ( I1 I 2 )
q
N
O2
I2
I2
β =2θ ≤90
q
M

P
1)β角与入射角无关,只取决于两平面镜夹角θ 。 2)当双平面镜绕棱线转动时,只要保持θ角不变,二次 反射像是不动的, 即出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光线位 置要产生平行位移。
屋脊面的成像特性:
位于主截面内的物体,经屋 脊面后,其像与无屋脊面时所成 像一样,垂直于主截面的物体, 其像与无屋脊面时所成像相反。 增加一次反射,使系统总的反射 次数由奇数变成偶数,从而达到 物像相似的要求。
x
y
z
x
z
y
y
x
z
x x x
y y
y
z z
y
x
y
z
z
x
z
两屋脊面间的夹角必须严格等于90°,否则将形成 双像。
A 1'(A2)
双平面镜具有以下成像性质:
1)二次反射像与原物坐标系相同,成一致像。 2)位于主截面(两平面镜的公共垂直面)内的光线,不 论入射光线方向如何,出射光线的转角永远等于两平面 镜夹角的两倍。
第二节 平行平板
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折射平面构成的光学元件称为平行平面 板。 用棱镜来代替平面镜,就相当于在光学系统中多加了一块 平行平面板。 如标尺、刻有标志的分划板、补偿板、滤光镜、保护玻璃 等等
二、平行平板的“等效空气层”
1)近轴光线 1)近轴光线(I较小)
S
A
E
C
s
A P
E
P
G
B
d
d n
H
G
B
l
d n d
F
D
F
A
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1 l' d 1 n
等效空气层 d d n
凡在光路中有平行平板玻璃(如反射棱镜)时
d C E •首先用厚度为 n 的等效空气平板

如果是在近轴区,上式可以写为
T
1 T d i1 i1 ' d 1 i1 n
如果d、n是常数,因此 ΔT 和 i1 成正比
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光轴方向上有一轴向位移ΔL′。 设入射光线为同心光束并会聚于 E点(为虚物点) 光线折射后和光轴交于S′点
L' BF FK d AFctg( I1 )
两个互相垂 直的反射面
直角棱镜
屋脊棱镜
这种两个互相垂直的反射面称为屋脊面, 而带有屋脊面的棱镜称为屋脊棱镜。
屋脊棱镜的平面表示方法
x
z
x z
y
x′ y′ z′
y
x′ z′ 光轴z’方向及主截面 内x’的方向不改变 y′
不改变光轴方向和 主截面内成像方向
作用:与屋脊垂直的坐标单独改变一次方向,相当 于增加一次反射
U1
出射光线平行 于入射光线
2
1 / 1, a 1
平行平板的光焦度为零, 不会使物体放大或缩小
平行平板的出射光线 BS′相对于入射光线SA 产生侧向位移BD = T 平行平面板的厚度为d, 由ΔABD和ΔABC得

T
T AB sin I1 I 1'
n 该板使像位移20mm, l2 70 20 50 mm l2 l2 116 .7mm, 2.33 l2 平行平板位于透镜和像之间时,由于 l1 70mm
l1平板 70 l 90 mm, 镜 平板 1 ( 1 1 ( ) )
1 l' d 1 n
与入射角i 无关。
因此,物点以近轴光经平行平板成像是完善的。
例:一焦距 f 35mm 的透镜,若物体位于 l1 70 mm 处通过 透镜成像,问该像位于何处?放大率?现在物与透镜之间放 一厚度 d 60mm 的平行平板(n=1.5),求此时的像距和放大 率。若将该板放在透镜和像之间,其成像情况如何? l1 1 解: 无平行平板时: l1 70 mm, l1 1 d (1 ) 20mm 平行平板位于物与透镜之间: l
例:屋脊半五角棱镜 x
x
z
y
Y
Z'
X
Z
X'
(a)
Y'
Y'
Z'
X
Z Y
X'
(b)
Y
O
Z
X
O'
Y'
X'
Z'
(六)棱镜的组合——复合棱镜(倒像作用)
有的光学系统,如望远镜,为了测量,要有中 间实像平面,但得到倒像,要使该倒像再倒过来, 需要棱镜组合系统
F2 F1
2、分光棱镜
3、分色棱镜
出射光线 不稳定
3)两面镜广泛应用于折转光路、改变光轴方向。
Θ=0
Θ=900
Θ=450
β =0
β =1800
β =900
A 2'
4)二次反射像的位置 应在物体绕棱线(P点 )转动2θ角处,转动 方向应是反射面按反 射次序,由P1转到P2 的方向。
P A
2q O2
α
q
∠APA2’= 2θ
P
O1
α
P1
光轴转600
光轴转900
光轴转450
光轴平移
二次反射成像的特点:
成一致像; 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 间的夹角取决于两反射面之 间的夹角。
3、三次反射棱镜
x z
y y′
特点是:
z′
成镜像,光轴转 45°,大大缩小 筒长,结构紧凑。
x′
斯密特棱镜
(三)屋脊棱镜
如果在不改变光轴方向和主截面内成像方向的 条件下需要得到物体的一致像而又不想增加反射棱 镜时,怎么办? 可用交线位于光轴截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反射 面来取代其中的一个反射面,使垂直于主截面内的坐 标被这两个相互垂直的反射面依次反射而改变方向, 从而得到物体的一致像。
AF dtg( I1 ' )
tgI 1' L' d 1 tgI 1
ΔL′因I1值不 U 同而不同
1
同心光束经平行平面板后变为 非同心光束,成像是不完善的。 平行平板的厚度d 愈大,成像不 完善程度也愈大。
如果入射光束孔径很小,即为近轴光束成像, 则因I1很小,
(五)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
(z’)光轴方向z’不变 (y’)垂直于主截面的坐标y’ 视屋脊个数而定 没有屋脊面或屋脊面为偶数时,y’ 不改变方向; 屋脊面为奇数时, y’改变方向 (x’)坐标根据总反射次数而定(屋脊面按两个反 射面计算) 若总反射次数为奇数,成镜像; 若总反射次数为偶数,成一致像;
PP为反射镜
M A'
L1
P
a
y
2a
F' H H'
2a
A
a
测杆
M -f ba ) tan P x
x a
y f tan 2a
y (2 f / a) x Kx
2fa
单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1)平面镜能使整个空间任意物点理想成像;物点和像点 对平面镜而言是对称的; 2)实物成虚象,虚物成实像。物和像大小相等,但形状 不同; 3)奇次 镜面反射像被称为镜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 4)平面镜的转动具有光放大作用。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