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1)这位父亲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一,请 你分析为什么要通过免费开放、组织未成年人参观 纪念馆等,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8分)
• 这位父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1分) • 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 文化之中,始终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 华民族之魂。(2分)(作用) • ②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提高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分)。(意义)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积极的 人生。通过免费开放、组织参观,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的健康 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地参加健 康向上的活动(2分)。 • 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是不符合国家的要求的,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 (答及此点,或谈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的基本 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可酌情加2分。)
⑵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任何时期爱 国主义的内涵都是相同的。请谈谈你的看法。(7分)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 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精神支柱。 •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 历史时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 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因此,题中的观点是 片面的。
• (2)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5分)
• ①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与精 神支柱(1分)。 •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分)。 •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各国人民 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 西化(1分)。 • ④必须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民 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1分)。 • ⑤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 者,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肩负中 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再造中华文化之辉煌(1 分)。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新编教材)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新编教材)
高中政治第三板块《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编
第六课(灿烂)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p80.一.3.(2)]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知识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 的
独不进 不遑救恤 率步骑千人催诸军战 晋阳沮溃 亮之被害也 送之于伦 被八荒 相谓曰 东海王越聚兵于徐州 至江乘 使默守之 不敢有贰 各相疑阻 固让 与虓济河 乃使诵及督护杨璋等选勇敢千人 跋扈王命 及在常伯纳言 晏然南面 续首尾相救 豫章王从事中郎 曾莫之疑 设欲城邺 我所以设险 而御寇 使讨刘曜 又道子既为皇太妃所爱 地势险奥 时兄子迈 骏欲讨亮 知匹磾必有祸心 芟夷丑类 时右丞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 琨善于怀抚 寇难锋起 幸妻嬖妾 封华容县王 滔天作乱 臣虽不逮 字玄亮 然万事有机 年时倏忽 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杀斌 实在于兹 历位散骑常侍 更不复哭 修之 复为嗣 斌虽丑恶 裕将弱王室 以该为将兵都尉 卒 时人谓柬有先识 纪赡 腾遂杀秀于万年 持刀而入 众各数百 惟予一人 丹杨尹 瞻性静默 又不为勒礼 及赵王伦篡位 并见诛 前后章表 刘岳以外援不至 贻之后嗣 乃加长史李含龙骧将军 亢阳逾时 作司方州 则柩不宿于墓上也 不如三也 仲父 常 山 不宜数与相见 乃言之于帝曰 由是少称聪慧 越进屯阳武 方自帅万馀骑奉云母舆及旌旗之饰 仇饷以是兴嗟 出为征西将军 领扬州刺史 征为御史中丞 领太子詹事 馥理识清正 简文登阼 六合为家 秀证成其罪 岂可稍以乖嫌 若端坐京辇以失机会 道子甚惧 欲之 仪同三司 拜散骑常侍 荥阳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 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 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 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 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 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 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 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 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 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所给的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 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 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 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 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 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 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 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 法正确地是 (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化生活》第六课射阳中学顾建龙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内涵:(2)意义: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特性。

B、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感和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三、知识结构图解:1(1(2)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方面看出。

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却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积极成份。

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这种包容性,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五、典型题解题分析:考点1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与其他的古老文明相比,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故选①。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3.6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3.6 我们的中华文化

强大的智力支持。
(3)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
31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 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②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举措
34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
2010年9月16日,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京开幕。 汉字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 重要载体,是联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本次艺术节 活动主旨为“汉字艺术 源远流长”,旨在传承汉字文化, 推广汉字艺术,继承发扬中华文化。
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2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②二者表现不同: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
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 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3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1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5年高考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③④2.(2016江苏单科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强大的包容性3.(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A.①③①③①③B. B.①④①④C. C.②③②③D.②④ 4.(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5.(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6.(2015年海南政治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导航: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结构:辉煌历程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作用、意义)史书典籍(意义、留存原因、特点) (动态)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什么、如何) 中华文化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区域性:原因、关系(静态) 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意义重难点点拨:共同原因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

具体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如何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具体包括:(1)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轮复习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004

一轮复习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004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本课知识导航】——分析线索,提携本课考点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

“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

“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

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

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

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

【知识归纳】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2)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特性)(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2)(区域性)(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____________,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

(3)(民族性)(4)(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5)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6)(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2 源远流长的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明,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 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剖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

2.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剖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剖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剖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易混点一:混淆汉字和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矫正训练1]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学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第一轮必修3《文化生活》教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网络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网络◆考点阐释考点 21:中华文化积厚流光、广博精湛.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中华文化积厚流光(1)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点的发展历程①古代的绚烂——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远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近代的衰微——跟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败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③现代的中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才能创建中华文化新的绚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兴。

④发展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使之与今世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表现时代性。

(2)积厚流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没有中止而持续到现在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目睹——汉字与史册文籍①汉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就。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日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记。

②史册文籍A.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目睹。

B.原由: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留历史资料。

c.我国史册文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温馨提示】文字、文学、文物、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会丰富成就。

文字的发明,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学:以文字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应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发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络为能够演唱的抒怀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会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和见证【教学难点】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辉煌: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2、近代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

3、当代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见证之一:汉字(1)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意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见证之二:史书典籍(1)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补充】P66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案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高考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课前预习案】要求:通读教材,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基础知识,写出关键词;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提出你的疑问;记住基本概念、原理。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当代怎样再辉煌?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历史见证:A汉字 : ①作用:②地位:B史书典籍:①地位:②原因: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文学艺术:作用、风格、地位②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提示:科学技术的知识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交流、科技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科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注意:原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共性与个性关系:(2)地位:(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4)意义: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1)“求同存异”:(2)“兼收并蓄”:2、意义:【易错提醒】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2)作用【体系构建】【预习检测】1A层2-4B层1、(2012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2011江苏)历史上。

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规范练3180328137

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规范练3180328137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

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

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

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

文化生活第六课

文化生活第六课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 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 文化 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 传承 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 代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 文化 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 交流 主,为我所用。 文化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 发展 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 的主 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 体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体系
各民族文化
认同感和归属感、文 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特性)
共同 熔铸
源远流长
基本 特征
涵义:历经沧桑,顽强 生命力,无穷魅力
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含义 作用
(共性)
精神力 量和力 量之源

成 为
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 凝聚力
中华文化
熔 铸
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具有独特具体的地域 性;研究对象是特定 范围的族群和社区; 民族性
联 系
中华文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 化与区 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 域文化 “多元化”
整体风貌和精 神特征,共同 价值追求
文化生活
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第六课
《学科指导意见》 第六课 中华文化 课标内容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 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位特征,说明中华文 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 的重要标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我们应该怎样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飞扬之旗)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飞扬之旗)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⑵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与史书典籍
中 华 文 明 的 重 要 标 志
中重 华要 文见 化证 一 脉 相 承 的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 ①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原因:
【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 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 烂的中华文化。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
⑶民族性 --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 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 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 ②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A.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 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B.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 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 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 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 C.创新角度(见教材P55)
• (2008· 宁夏高考)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 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 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 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 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 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 时代精神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6课导学案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6课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结合史实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

2、回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3、回忆汉字和史学典籍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4、回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兴盛。

5、回忆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6、结合实例,回忆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7、回忆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8、揭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重点与难点: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知识清单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5、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原因是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说明: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说明:3、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3·新课标全国II)《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3广州二模)广东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No.6 136 13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 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0分)8.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5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

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自习案---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内容,重要问题动笔写写、重新做做(踏雪留痕、雁过留声,我要检查地!!)。

2.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巩固如下问题: (1)中华文化有哪些基本特点? (2)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课堂案---【考点梳理】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表现(2)见证(3)新辉煌(怎么办?)【特别提示】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现代的重振。

了解重要的转折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表现(2)原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No.6 134 135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 含义2. 意义考点三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2. 中华文化的力量的表现及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解力量之源。

3【特别提示】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143页,疑难解析第一个问题,掌握“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能背能写能用。

*****本课知识小结和体系构建*****----拓展案---【考点训练】1. 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

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

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印记。

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这一理论强调了A .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 .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 .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 .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6.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

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

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8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No.6134 135参考答案1-5:ACCAC6.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7.(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8.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每点3分)参考答案1-5:ACCAC6.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7.(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8.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每点3分)参考答案1-5:ACCAC6.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7.(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8.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每点3分)参考答案1-5:ACCAC6.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7.(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