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率

合集下载

工序平衡率计算公式

工序平衡率计算公式

工序平衡率计算公式
工序平衡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能够相对平衡地分配的程度。

它是评价生产线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各个工序的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工序平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序平衡率= (生产线上各工序的标准时间之和) / (生产线上工序数量 × 最长工序的标准时间)
其中,各工序的标准时间是指完成某个工序所需的时间,通常以秒或分钟为单位。

最长工序的标准时间是指生产线上所需时间最长的工序。

工序平衡率的值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接近1,表示生产线的工序时间分配越平衡,生产效率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工序平衡率的计算可以帮助生产线的管理者判断工序时间是否合理分配,进而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如果工序平衡率较低,说明生产线上存在工序时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可以考虑调整工序时间,或者增加工人数量,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工序平衡率的计算,可以进一步分析生产线上的瓶颈工序。

瓶颈工序是指生产线中所需时间最长的工序,它直接影响整条生产线
的效率。

通过优化瓶颈工序,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除了工序平衡率,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生产线的效率,例如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评估生产线的运作情况。

工序平衡率是评价生产线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各个工序的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生产线管理中,我们应该重视工序平衡率的计算和优化,以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标准

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标准

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标准如下:
生产线平衡率= 完成生产线所有作业时间÷ (瓶颈作业时间x 生产人数)
瓶颈作业时间= 生产线所有作业时间-浪费时间
浪费时间= 等待时间+ 搬运时间+ 动作浪费时间+ 加工浪费时间
等待时间= 生产周期时间-加工时间-运输时间-检验时间
生产周期时间= 加工时间+ 运输时间+ 检验时间+ 准备时间
准备时间= 调整准备时间+ 首件检验时间+ 末件检验时间
瓶颈工段(设备)的利用率= (瓶颈作业时间/ (瓶颈作业时间+ 浪费时间)) x 100%
非瓶颈工段(设备)的利用率= (非瓶颈作业时间/ (瓶颈作业时间+ 浪费时间)) x 100%
设备利用率= (总工作时间/ (总工作时间+ 故障时间)) x 100%
在制品周转率= 在制品数量x 生产周期/ (在制品数量x 生产周期+ 积压在制品数量x (生产周期-单件生产周期))
在制品周转率= (节拍/ 在制品数量) x 100%
标准作业时间= (作业顺序x 带班人数) / (作业次数x 单次作业时间)
单件生产周期= (标准作业时间-非生产工作时间) / 一次批量。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是指在给定时间段内,生产线上不同工位之间工作的负载平衡程度。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需要以下步骤:
1. 计算每个工位的生产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一个工位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包括准备时间、生产时间和清理时间。

生产时间可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实际测量情况计算得到。

2. 计算整个生产线的总生产时间:总生产时间等于所有工位的生产时间之和。

3. 计算生产线所需的均衡时间:均衡时间是指整个生产线在理想情况下,各个工位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

生产线所需的均衡时间等于总生产时间除以工位数。

4. 计算每个工位的闲置时间:闲置时间是指一个工位在完成任务后,等待下一步操作的时间。

每个工位的闲置时间可以根据实际观察得到。

5. 计算生产线的平衡率:生产线的平衡率等于均衡时间减去闲置时间之和,除以均衡时间,即
平衡率 = (均衡时间 - 闲置时间之和) / 均衡时间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结果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用于衡量不同工位之间工作负载的平衡情况。

生产线平衡分析

生产线平衡分析

生产线平衡分析一、生产线平衡的定义流动的作业中上下工序之间,存在供应关系,一旦工序作业时间相差太大,就会造成某些用时短的工序,出现等待的现象,其中工时损失相当客观,当工序之间的作业时间差距很少,生产中等待的时间很少,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时,我们称为生产线平衡率。

二、生产线平衡分析的目的1.短短生产一个产品的组装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生产量>2.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包括作业人员,设备>3.减少工作间的准备工作4.提高生产线的平衡5.对新的流程作业方式改善制造方法三、生产线平衡分析方法生产线平衡分析是对改善流程作业的最适用的方法,在改善之前必须对工序进行分析。

1.先确认分析对象,生产线和对象工程的范围。

2.实施对象生产线的工程分析把握现状。

3.实施各工程的时间分析<如设定标准时间就灵活运用>4.制作速度图表5.计算生产线平衡率。

四.改善生产线平衡的方法1.对作业长的工序进行改善,其改善方法有:#分割作业,把一部分作业分配到作业短的工序中去。

#进行作业改善,缩短作业时间#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的能力#增加作业员或替换技能水平更高的作业员2.对作业时间短的工序进行改善@分割那部份的作业,将其分配到其他时间短的工序中去,省略那一工序。

@可从作业长时间的工序中抽一部分工作过来。

@可以与其他作业时间之工序相结合。

@分配至两个以上的工序,尽量让一个人去作。

五.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1.平衡率的计算方法:生產平衡率=各工程淨時間的總和∕時間最長的工程作業時間×100%2.不平衡的计算方法不平衡率=100%﹣平衡率(%)如:生产一个产品的总时间为136秒,人力为19人,时间最长的工序为10秒,那他的生产平衡率为:生产平衡率=136S/(10S×19人)×100%=71.6%不平衡率=100%-71.6%=28.4%。

精益生产系列培训--线平衡

精益生产系列培训--线平衡
精益生产系列培训
线平衡
目录
线平衡的概念 线平衡的目的及相关
生产线平衡率 平衡率改善 改善四原则 线平衡的意义 总结
线平衡的概念
生产线平衡 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作业时间的平均化, 调整作业的负荷度,以便各作业时间可以最大化的接近, 最终消除各种等待浪费现象,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线平衡的目的
瓶颈工 序
ECRS四大原则
取消 作业动作是否有存在必要,(工序) 合并 作业动作或作业工序的再次组合 重排 作业动作的先后,多工序,多动作的重新分布 简化 简化人降低,提升成本优势 单件流,减少在制 以线平衡为基础,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IE分析改善的基础
生产线中作业时间最长的工站的工时,称之为瓶颈时间 生产线的产出取决于瓶颈工序的产出 线平衡的目的...消除工序间的在制品,实现产品的一件一件的流动
生产线平衡率
LBR(线平衡率)是衡量生产线中,各工站节拍符合度的一个综合比值
平衡率=
单件标准时间总和 瓶颈工序×工站数
×100%
生产线平衡率改善
线平衡的改善,在于不断缩短瓶颈时间,提高节拍产出 瓶颈的时间会不断的降低,瓶颈工序也会转移,但瓶颈永远存在 线平衡的改善四原则ECRS

IE-生产线平衡

IE-生产线平衡

二、生产线平衡的计算
1.生产线平衡率与平衡损失率
衡量生产线平衡状态的好坏。
生产线平衡率= 各工序(工位)时间总和 作业周期×作业资源数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作业周期(CT—Cycle Time):生产线工序(工位)时间 最长的工序(工位)时间(瓶颈工序时间)。
CT=瓶颈工序单位产品产出时间
10 8 6 4 2 2 0 S1 S2 S3 0 1.5 1.5 0.5 4 6 3.5 0 1.5 0 1 2 1 3 1 0.5 S4 1.5 2 0 1 3 2 S5 0.5 1.3 2 1.5 2 3.5 1.8 S6 S7 0 1 3 0 1 2 4 3 2 1 S8 5 2 0.5 1 0.5 1.5 1 4 1 1.5 2.5 5 0 1 2 0.5 1 2 1.5 6.5 2.5 4 1 工站 0 2 0 1 2
四、生产线布局
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保证物料顺畅流动,减少无价
值的搬运动作,提高现场的管理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1.无价值的搬运动作 搬运 倒退让路 排除路障 堆码、清点、整理、寻找 停顿与返回
考虑弹性生产线布置时追求的目标: (1)及时发现浪费 (2)灵活调整生产量 品质方面 优先使用不会产生次品, (3)考虑相关部门的浪费

產品xxx工時山積表 M5 M4 M3 M2 M1
0
0 2 1 2 2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三、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法
1.生产线平衡改善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
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如:良率、效率、设备开动率;
增加瓶颈工序的作业资源数; 分解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
生产线上产品分布不均的原因:

工序平衡率计算公式

工序平衡率计算公式

工序平衡率计算公式
工序平衡率是指在生产线上各工序之间的负荷分配是否平衡。

它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公式如下:
工序平衡率 = 总工序时间 / 生产周期
其中,总工序时间是指在生产线上所有工序所需的时间总和,生产周期则是指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时间。

如果某个生产线的工序平衡率接近于1,就说明该生产线的负荷分配相对平衡,各工序之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瓶颈。

那么,如何计算总工序时间和生产周期呢?具体方法如下:
1. 计算总工序时间
将生产线上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加起来即可得到总工序时间。

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生产线上有3个工序,它们的加工时间分别为5分钟、3分钟和4分钟,则总工序时间为5+3+4=12分钟。

2. 计算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除了考虑加工时间,还需要考虑准备时间、清洗时间、维护时间等。

所以,生产周期的计算比总工序时间要复杂一些。

举个例子:
假设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是书签,它需要经过以下3个工序:
(1) 喷涂底漆和调整大小——用时2分钟
(2) 上面漆——用时3分钟
(3) 设置齿轮和包装——用时1分钟
此外,还需要考虑每个工序的准备时间、清洗时间和维护时间。

假设准备时间为1分钟,清洗时间为0.5分钟,维护时间为0.5分钟,则生产周期为:
生产周期 = 2 + (2 + 0.5 + 0.5) + 3 + (1 + 0.5 + 0.5) + 1 + (0.5 + 0.5) = 12分钟
计算结果显示,这个生产线的工序平衡率为1,也就是说,该生产线非常平衡。

所以,通过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生产线的工序平衡率,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线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生产线平衡率

生产线平衡率

生产线平衡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

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

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线平衡生产效率的关系

线平衡生产效率的关系

平衡率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一.引言大家都知道---生产线平衡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人员的合理利用、生产效率的提升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生产线平衡率和生产效率到底有何关系?平衡率提升的比率是不是就等于生产效率提升的比率呢?二. 生产效率计算公式演化2.1.首先我们来看下单工序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生产效率=产出/投入=当日产出量*标准工时/投入总工时=实际产出/目标产出举个例子(例1):假设某工序标准工时为8秒/个,一名员工张三一天工作10小时,他的生产量为4,000个,则他的生产效率是多少?答:根据公式计算如下:生产效率=实际产出/目标产出=4,000/(10*3,600/8)=89%生产效率=当日产出量*标准工时/投入工时=4,000*8/(10*3,600)=89%2.2. 接着我们来看下多任务序生产线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生产效率=产出/投入=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投入工时=实际产出/目标产出举个例子(例2):假设有一条三个工序的生产线,A工序标准工时为8秒/个,B工序标准工时为6秒/个,C工序标准工时为4秒/个,每个工序均安排1名员工。

一天工作10小时,整条线的产量为4,500个,则这条线的生产效率是多少?答:生产效率=实际产出/目标产出=4,500/(3*10*3,600/18)=75%(单件标准工时为18秒/个,一天投入3个人的目标产出为3*10*3,600/18,这里容易误以为其目标产量按瓶颈工时来算,是10*3600/8,而算出100%的效率)生产效率=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投入工时=4,500*18/(3*10*3,600)=75%(生产4,500个的标准总工时为4,500*18)2.3.最后,我们来看下生产线生产效率计算公式演化,过程如下:生产效率=产出/投入=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投入总工时=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投入人数*投入时间)=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瓶颈工时/(投入人数*投入时间*瓶颈工时)=当日产出量*瓶颈工时*平衡率/投入时间(备注:一般情况下的的生产效率与平衡率的关系式1)=((投入时间/瓶颈工时)*瓶颈工时*平衡率)/投入时间=平衡率(备注:理想状态下关系式2,实际产出由瓶颈工时决定,此时生产效率就等于平衡率)以例2为例验证下演化是否正确:其平衡率=单件标准工时/(瓶颈工时*人数)=28/(8*3)=75% 生产效率=当日产出量*瓶颈工时*平衡率/投入工时=4,500*8*75%/(10*3,600)=75% =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投入总工时=4,500*18/(3*10*3,600)=75% 当上例中产量不足4,500时,假设产量为4,000,则其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当日产出量*单件标准工时/投入总工时=4,000*18/(3*10*3,600)=67% =当日产出量*瓶颈工时*平衡率/投入工时=4,000*8*75%/(10*3,600)=67% 以上验证得出,一般情况下和理想状态下平衡率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式1与关系式2是正确的。

线体平衡率

线体平衡率

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一样,便称之为生产线平衡。

Line Balancing (LB), is the problem of assigning operations to workstations along an assembly lin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assignment be optimal in some sense.[1]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

生产线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产线平衡的相关定义、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和方法。

(1)“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生产线平衡率

生产线平衡率

生产线平衡率比较单一,而如果是产品工序或制造工序平衡率就比较复杂。

生产线平衡定义:就是对这条线的全部工序(工位)进行平均化,调整各工序(工位)作业负荷,以使各工序(工位)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如果计算生产线平衡率或者是损失率的话,首先要理解两个概念:节拍与瓶颈节拍:就是我们平时“散装”英语所说Cycle time,也就是完成一个工序(工位)的生产周期时间﹔瓶颈:就是我们平时“散装”英语所说Bottleneck,也就是整个工序(工位)里面最慢的那个工序(工位)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工位)时间总和/bottleneck Cycle time*工序(工位)数*100%例如A生产线生产A机种有5个工位,每个工位Cycle time分别是10秒.8秒.9秒.10秒.11秒,那么Bottleneck Cycle time就是11秒。

计算公式:A生产线生产A机种平衡率=(10+8+9+10+11)/(11*5)*100%=48/55*100%=87.27%生产线损失率=1-平衡率﹔A生产线生产A机种损失率=1-87.27%=12.73%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工序(工位)作业时间平衡有多重要了...产品工序或制造工序平衡率也是这个思路,慢慢想想也就通了... 生产线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

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

生产线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产线平衡的相关定义、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和方法。

(Line 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一样,便称之为生产线平衡。

Line Balancing (LB), is the problem of assigning operations to workstations along an assembly lin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assignment be optimal in some sense.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产线平衡率标准

产线平衡率标准

产线平衡率标准
产线平衡率是衡量生产线效率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生产线上不同工作站之间工作负载的均衡程度。

产线平衡率的计算通常涉及到各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分配。

标准的产线平衡率通常指的是在生产线上各工作站之间负载均衡的理想状态。

具体的标准可能因产业、企业和生产流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然而,一般而言,产线平衡率应该趋近于100%,表示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基本均衡。

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产线平衡率=(最长工作时间总工作时间)×100产线平衡率=(总工作时间最长工作时间)×100
其中:
•最长工作时间是指所有工作站中工作时间最长的那个工作站的工作时间。

•总工作时间是所有工作站的工作时间总和。

高产线平衡率表明生产线上的工作负载分配得比较均匀,生产效率更高。

而低产线平衡率则可能表明某些工作站的工作负载过重,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生产线不够灵活或产生瓶颈。

产线平衡率的实际目标可能受到生产需求、工序复杂性、工作站设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管理人员通常会使用工业工程方法来优化生产线平衡,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
生产线平衡率是衡量生产线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调度、改善生产线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公式是:生产线平衡率=实际工作时间/理论工作时间×100%。

理论工作时间是指完成生产任务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实际完成生产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线平衡率越高,说明生产线工作效率越高,生产周期越短,生产能力越大。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公式是实用的,可以用来评估生产线的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线平衡率的变化,对生产线进行调整,使其有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制定有效的生产计划,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实际效益。

生产线平衡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它来发掘生产线的潜在效率,改善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公式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它来发掘生产线的潜在效率,改善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生产线平衡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工作负荷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它反映了生产线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均衡时间法”和“均衡产能法”两种方式。

均衡时间法是指将生产线上各工序的工作时间按比例分配,使得各工序的工作时间相同。

例如,如果生产线上有三个工序,分别需要20分钟、30分钟和40分钟的工作时间,那么可以将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都分配为(20+30+40)/3=30分钟,这样就能够达到生产线平衡率的最优化。

均衡产能法是指根据生产线上各工序的产能来分配工作负荷,使得各工序的产量相等。

例如,如果生产线上有三个工序,分别能够生产100个、150个和200个产品,那么可以将每个工序的产能都分配为(100+150+200)/3=150个产品,这样就能够达到生产线平衡率的最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需要结合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优化的生产效益。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例子:
工位标准时间人数
1. 1
2. 1
3. 2
4. 1
5. 1
C/T:Cycle Time 一个作业中开始动作至下一个开始动作实施的总时间
Neck Time: 瓶颈工位时间,即最长的 CT
平衡率(LOB:Line Of Balance)=整个工程所需时间/ ( Neck Time*总人数)
一、若第 3 个工位是由两个人联合操作完成的,那是
二、平衡率 =++++/(6*=66%
三、CT(tact time or cycle time) 即节拍时间 =
四、标准产量 =3600/=215(PCS/H/LINE)
五、人均产量 =215/6=H
六、若第 3 个工位是由两个人并行操作完成的,那是
七、平衡率 =++++/(6*=81%
八、CT(tact time or cycle time) 即节拍时间 =
九、标准产量 =3600/=265(PCS/H/LINE)
十、人均产量 =265/6=44PCS/H
线平衡分析,这一基本技能与工作,工作与学习过的IE 朋友来讲都不会陌生,线平衡分析能做,但是大家又是如何利用线平衡分析来做改善的呢
线平衡分析是 IE 基础中的一项技能与工作,但这项工作只能反映现场一个状况而已,并不能在现场得到一个改善结果。

线平衡分析,是效率提升改善的一个环节,那么也只能是改善环节中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线平衡改善也就是效率提升工作,按照如下步骤制定工作进程表进行(一定要做好工作进程表) :
一、选择改善对象
效率提升改善选择对象要有两个:
1、首先是要选择做效率提升改善产品型号,先利用P-Q图进行分析,用 ABC法进行选择几
个所要改善的产品型号备用。

另外还要看看过去该产品的生产效率记录,初步估计其改善的效果有多大,然后再确定该产品。

2、选择所要改善的线体,线体的选择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线体的人员必须要安定;二是要线体的组
长要有积极主动改善的思想,而且执行力要强,选择这一条是相当重要的,这必须要在平常工作中,长期观察,以及与产线组长沟通方可得到的,这也是改善中很关键的一个选择。

二、线平衡分析——统计分析阶段
线平衡分析也分为三个步骤:
1、线平衡统计:统计过程无非就是进行现场工时测量,没个工位时间测量至少10 组数据。

如果多数是设备作业,这个时候就要对设备进行时间测量。

并记录下实际的产量。

2、线平衡分析:按照线平衡分析的方法进行。

注意寻找瓶颈工位及时间,得到线平衡率是多少,这个
将作为改善的原始基础数据,以做改善过程中的对比用。

3、改善目标评估与确认:根据线平衡分析的数据,以及对各工位时间的掌握程度,初步估计需要提升
的目标。

根据目标与实际的差距进行再次分析各个工位时间,寻找正瓶颈与负瓶颈的现况(正瓶颈是超过平均时间最高的工位,负瓶颈是低于平均时间最多的工位,负瓶颈主要是浪费过多),同时还要兼顾二次瓶颈与多次瓶颈。

分析时找出各个解决的办法,比如,那些工位可以运用工装,那些工位需要引入自动化,那些工位的部件可以线外完成,并确定这些改善办法是否可以实现,如此以后再用ECRS进行工位调整或线体调整。

三、改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以上分析出的改善方法制定改善方案,主要是分配一些任务,比如:工装、自动化设备、场地调整、人员安排的工作任务由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如何完成等等内容,以此督促其他部门人员完成配合工作。

并完成新的SOP。

当所有的制定的任务都完成的时候,就在产线
上进行新的实施过程。

四、效果跟踪
效果跟踪需要生产保证实施线体的产品型号与人员不可随意变动。

持续时间 20天到 1个月,每天进行线平衡统计。

前一两天每工位测量时间可在5-8组数据,后面的可每天测量 3 组数据即可,同时记录下每次测量时候的实际产能。

计算出每天测量的线平衡率,将这些数据与基础数据画出趋势图出来,以确定改善进展情况。

五、改善总结总结就不多说了,注意一个关键点是,尽量用图表进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