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防治技巧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6
目录
•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 温室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 温室白粉虱的监测与诊断 •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对作物生长的危害
01
02
03
叶片退绿
白粉虱大量繁殖,吸取植 物汁液,叶片退绿,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施农业中的白粉虱问题较为常见,由 于设施内部环境较为封闭,容易造成白 粉虱的大量繁殖和传播。
3. 化学防治:使用针对白粉虱的专用杀 虫剂,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产品以 避免产生抗药性。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等,以 减少白粉虱的数量。
防治技巧
1. 定期检查:对设施内部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白粉虱及时采取措施。
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04
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
避免与白粉虱发生严重的作物轮作,如番茄、辣 椒等。
清除残株
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杂草,减 少虫源。
培育无虫苗
在育苗时,采取网室隔离或用无虫苗进行移栽, 防止白粉虱侵入。
物理防治
1 2
黄板诱杀
在温室设置黄板,吸引白粉虱成虫并粘住,减少 虫口密度。
案例三:南方温室水果的白粉虱防治技巧
在南方,温室水果种 植是当地农民的重要 产业,白粉虱对温室 水果的生长和品质造 成很大影响。
防治技巧
1. 物理防治:使用黄 色板诱杀白粉虱成虫 ,减少其繁殖和传播 。
2. 生物防治:引入天 敌如寄生蜂等,以减 少白粉虱的数量。
描述白粉虱的识别特征。
描述白粉虱的识别特征。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识别特征如下:
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毫米,身体呈扁平状,前后翅膀透明,前翅膀两侧有一条黑色纹路,后翅膀无色。
幼虫呈半透明状,身体呈椭圆形,背部有一排白色的粉状物质。
2. 生活习性:白粉虱常见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在叶片的背面或枝干上群集,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卷曲、脱落等现象,严重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3. 繁殖特征:白粉虱的繁殖速度较快,一般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更易繁殖。
雌虫一般在叶片的背面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吸食汁液生长发育,经过几次蜕皮后变成成虫。
综上所述,白粉虱的识别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特征等方面,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防治白粉虱的危害。
在实际防治中,应采取综合措施,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以控制白粉虱的繁殖和危害。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温室白粉虱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①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
②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
③引发霉菌,其分泌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污染叶片与果实。
④影响产品质量,真菌导致一般果实变黑。
⑤传播病毒病,白粉虱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介体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也能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
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
二、白粉虱的防治措施1、轮作倒茬: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
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育苗或定植时,清除基地内的残株杂草,熏杀或喷杀残余成虫。
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30~40厘米的方板,其上涂抹10号机油插于行间高于菜株,诱杀成虫,当机油不具钻性时及时擦拭更换。
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镀铝反光幕,可驱避白粉虱,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生物防治: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一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一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
也可人工释放草岭,一头草岭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多头。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粉虱壳抱粉防治。
5、药荆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每株有成虫2一3头时进行,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①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一6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
能杀死卵、若虫、成虫,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
一般5一7天1次,连喷2一3次。
②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每隔5一7天1次,连喷3一4次。
消灭白粉虱的物理方法
消灭白粉虱的物理方法
消灭白粉虱的物理方法包括:
1. 使用水冲洗:将植物叶面用水冲洗,可以将白粉虱冲走。
2. 手工捕捉:用手指将白粉虱捏死。
对于严重的白粉虱感染,可能需要每天进行捕捉。
3. 使用喷水器:使用高压喷水器将白粉虱冲洗掉。
这可以将虫卵和成虫冲走,但对于虫卵可能不太有效。
4. 使用剪刀修剪感染部分:对于有严重感染的植物部分,可以使用剪刀将其修剪掉。
这样可以减少白粉虱的数量。
5. 使用刷子擦拭:用柔软的刷子或棉签轻轻擦拭叶面的白粉虱。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个植株或小面积感染。
6. 使用湿布擦拭:用湿布轻轻擦拭叶面,可将白粉虱擦掉。
这个方法适用于小面积感染和易受损植物。
这些物理方法可以用于小面积感染的植物,但对于大面积和严重感染的植物可能不太有效。
在实施物理方法之前,最好先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评估,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和时机。
白粉虱
白粉虱英文名称:中文别名:拉丁学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分布区域:形态特征:为害作物: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
分类属性:发病特点:白粉虱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相聚为害。
不仅在苗期为害,而且随秧苗(苗木)的定植在露地继续为害。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在华中地区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每个产卵142-344粒。
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绝大多数为雄性。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面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
繁殖适温18~21℃。
流行动态:防治方法:白粉虱不能在北方露地越冬,因此,在北方冬季消灭温室白粉虱是防治关键。
在温室温度最低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在温室温度低时增加打药次数,交替用药,可控制其危害。
1、农业措施: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除杂草和残株。
在花卉保护地附近不种一串红等容易受白粉虱为害的花卉,也不种番茄、黄瓜、菜豆等,以减少虫源。
如果附近其他单位有白粉虱,应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治。
按丽蚜小蜂与白粉虱成虫大约2:1的比例,每2周释放十次丽蚜小蜂寄生的黑蛹,隔行均匀地施放在株间。
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控制白粉虱为害。
3、诱杀防治: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因地制宜地选用各种板材,用油漆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黏油。
板材规格l米长,20厘米宽。
每20米'苗床放1块,平置于行间,与秧苗(苗木)高度相同,振动秧苗(苗木),使成虫飞舞,趋向和粘到黄色板上,粘满后重新涂上黏油。
4、药剂防治。
常用农药: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白粉虱
白粉虱防治技术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菜地、田地、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可以存活。
成虫寿命较长,每雌可产卵300余粒,成虫有趋嫩性,在嫩叶上产卵。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在叶背面为害,3天内可以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为害。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
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一、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1.繁殖场所多,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2.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面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
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寄主植物有200余种。
蔬菜作物中主要为害瓜类作物;茄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以及莴苣、菊芋、马铃薯、苋菜等多种作物。
4.具有较特殊的生活习性。
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
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
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情分布,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白粉虱的防治对策1.轮作例茬在白粉虱发生猖獗的地区,应选择芹菜、茼蒿、芜姜、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莱,既免受此虫为害,又可有效地防止向棚室蔓延。
2.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3.播种蔬菜前使用烟熏剂闭棚熏杀害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加硫黄粉和木屑点燃熏蒸。
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白粉虱防治知识
白粉虱相关知识针对前期很多农民反映芥菜出现白粉虱的情况,现简单介绍一下白粉虱的一些知识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
简称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形态:成虫:体长0.90~1.50毫米,翅展2.4毫米,体小,体浅黄色,翅白色披有白色蜡质粉,喙发达,触角短丝状,雌雄均有翅。
卵:长椭圆形,长0.20~0.2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褐色,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长椭圆形,扁平,淡绿色,体周围有白色放射状蜡丝。
1龄0.29毫米,2龄0.37~0.39毫米,3龄0.51~0.52毫米,4龄(为蛹)0.70~0.80毫米。
蛹:椭圆形、稍隆起,淡黄色,或淡褐色,蛹壳背面覆盖有白色蜡丝,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习性:室内:北方温室内常年为害。
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内各种虫志都有。
成虫一般不大活动。
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可在植株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对黄、白色有趋向性。
白粉虱一般都在上部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
室外:1 白粉虱在室外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
在保护地各种虫态均能安全越冬并继续危害。
2 翌春和初夏随着蔬菜的移苗,白粉虱传到室外荫棚或露地蔬菜上。
春末夏初是露地白粉虱种群数量上升时期,夏季有所下降,秋季又迅速上升。
10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而减少,并飞往温室。
成虫适宜活动温度为25~30℃。
3 白粉虱喜欢群集于叶背面危害,在同一植株上,上部叶片有新产卵,下1层为近孵化的卵,再下1层为初孵若虫,最下层多为伪蛹和刚羽化的成虫。
4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防止方法:1. 25%扑虱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因为药是使昆虫蜕皮致死的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所以施药后3—4天才能见效,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天敌昆虫及益虫无明显影响,药残效期可维持20—30天。
2 25%灭蝇猛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若虫效果好,还可杀卵,同时又不杀伤天敌丽蚜小蜂,每7天一次。
白粉虱为害状况及防治技术
白粉虱为害状况及防治技术1 为害状况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番茄、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豌豆及野生蔬菜如蒲公英等。
1.1温室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爱群聚于寄主植物幼嫩反面,随着植株的生长而不断追食顶部嫩叶并在上面产卵。
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导致温室蔬菜减产或绝产。
1.3传播病毒病。
由于白粉虱活动的密集性,还会引发病毒病的传播。
该虫发生程度与种植的作物有关,在黄瓜、菜豆上种群密度极大,而在油菜、菠菜、韭菜上种群数量难以进展。
由于该虫生殖力强,生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形体小易于隐蔽,给防治造成很大难度。
2 发生规律2.2 卵。
长0.22 -0.26 mm,最宽处0.06-0.09 mm,卵有柄,柄长0.03 mm。
初产时淡黄色,后渐变紫黑色,产下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2.3 若虫。
椭圆形,扁平,长0.52 mm,体缘及体背有数十根长短不一的蜡刺,两根尾须长。
其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片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头固定在叶片反面为害作物。
2.4 蛹。
椭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不透亮,体长0.7-0.8 mm,体厚0.18 mm,体背有蜡丝5对-8对,体背有10对蜡翅。
3 防治方法白粉虱在春季和初夏由温室传播集中至露地蔬菜,秋季和初冬则返回温室越冬。
针对其迁入和迁出虫源地的两个重要环节,采纳以农业防治为根底,合理使用农药,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削减农药用量,增加防治效果。
3.1 农业措施防治。
3.1.1 重发生区提倡温室冬春茬栽培芹菜、韭菜、韭黄、油菜等耐低温而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适当削减黄瓜、番茄种植。
3.1.3 温室、大棚四周避开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白粉虱发生严峻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削减虫源。
3.1.4 避开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以免为白粉虱的大发生供应环境条件。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消灭方法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消灭方法白粉虱也叫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现在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随着夏季的来临,高温天气越来越多,白粉虱也开始活跃起来,成为许多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由于白粉虱具有迁飞的特性,很难彻底防治。
那么白粉虱都有哪些为害特点?该如何消灭?一、白粉虱的为害特点白粉虱以成虫和幼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吸取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
此外它还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作物叶片和果实,从而导致霉菌寄生,既影响蔬菜的产量又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二、白粉虱的消灭方法1、药剂拌种:播种前,可用70%噻虫嗪种衣剂拌种,或用20%呋虫胺悬浮剂拌种,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均可有效防治苗期白粉虱的为害,一般有效期可达80天以上。
2、根源处隔离:植物栽种的时候,可以把幼苗用杀菌灵先进行喷洒,然后再进行栽种。
3、药液浇灌:如果没有拌种,当幼苗长至2叶一心时,可结合苗床灌水,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0倍液浇灌苗床,也可以防治白粉虱,有效期可达60天以上。
4、*壤处理:播种前,可用5%吡虫啉颗粒剂或2%噻虫嗪颗粒剂穴施或条施,进行*壤处理,直播的作物也可以药种同播,也有防治白粉虱的作用,有效期可达90天左右。
5、坐水移栽:移栽时,可用20%呋虫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0倍液,或70%噻虫嗪种衣剂3000倍液等药剂浇灌,做药水定植,既可以补充定植水,又可以有效防治白粉虱的为害,有效期也可达90天以上。
6、片剂穴施:定植时,可以用5%吡虫啉片剂进行穴施,每株1-2片左右,然后封*,可有效防治白粉虱的为害,有效期也可达80-90天。
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及消灭方法,7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白粉虱的高发期,除了以上的消灭方法外,很多农户也会使用噻虫嗪、啶虫脒、螺虫乙酯、呋虫胺等杀虫药剂,希望以上方法对农户们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温室蔬菜白粉虱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白粉虱 为害方式
白粉虱为害方式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植物的嫩叶背面,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从而对植物造成伤害。
白粉虱的为害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吸食植物汁液:白粉虱通过刺吸式口器直接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营养流失,生长受阻。
特别是在嫩叶上,由于嫩叶的汁液较为丰富,更容易成为白粉虱的取食目标。
2. 分泌蜜露引发病害:白粉虱在取食的同时会分泌大量蜜露,这些蜜露覆盖在植物表面,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煤污病等病害,进一步加重对植物的损害。
3.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白粉虱的成虫和若虫会大量聚集在植物叶片背面,阻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传播病毒:白粉虱在取食过程中可能会传播一些植物病毒,如黄化曲叶病毒等,从而对植物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虱,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加强农业管理,注意合理施肥、浇水和修剪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也有助于减轻白粉虱的为害。
花卉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阻隔法
在花卉植株上覆盖细网, 防止成虫飞散,同时定期 清除网上的成虫。
04
化学药剂防治策略及注意事项
常用化学药剂及其作用机理
杀虫剂
常用杀虫剂包括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这些药剂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传导,导致昆虫死亡 。
杀菌剂
常用的杀菌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这些药剂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 治病害的目的。
推广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结合农业、生物、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 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 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 性的花卉害虫问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在花卉的叶片、嫩 枝和果实上刺吸汁液,导致叶片 褪绿、黄化、枯萎,甚至全株枯 死。
分布与危害
分布
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区。
危害
对多种花卉造成危害,如月季、玫瑰 、菊花、茉莉等,严重影响花卉的观 赏价值和产量。
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卵在寄主植物上越冬。成虫具有趋 光性,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活动。
花卉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花卉白粉虱概述 • 花卉白粉虱的识别与诊断 • 花卉白粉虱的防治策略 • 化学药剂防治策略及注意事项 • 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与实施效果
评估 • 总结与展望:未来花卉白粉虱
防治工作重点和方向
01
花卉白粉虱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花卉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害 虫,属于同翅目粉虱科。
诊断技巧
症状诊断
白粉虱危害后,花卉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状物,这是白粉虱的分泌物,严重时会 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不用农药杀白粉虱的方法
不用农药杀白粉虱的方法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植物害虫,它会给叶片带来明显的伤害,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不使用农药的方法来控制和杀死白粉虱。
1. 手动清除:使用棉签或细长的画笔蘸取酒精,然后轻轻拭去叶片上的白粉虱。
重点清理叶背面和叶脉附近,因为白粉虱喜欢躲藏在这些区域。
2. 高压水枪: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叶片,将白粉虱冲落。
这种方法对于白粉虱较为有效,但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操作。
3. 自制洗涤剂溶液:混合一些温水和少量洗洁精或香皂,并将其喷洒在受到白粉虱侵害的植物上。
洗洁精或香皂中的物质可以破坏白粉虱的外壳,导致其窒息死亡。
4. 生物控制:引入一些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帮助控制白粉虱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吃掉白粉虱,从而减少它们的繁殖。
5. 环境调节:白粉虱偏爱干燥和炎热的环境,利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植物区域的湿度,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白粉虱的滋生和生存。
这些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并结合多种手段才能达到控制白粉虱的效果。
使用这些无农药的方法,能够更加环保和安全地保护植物,同时避免对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白粉虱监测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和挖掘,预测白粉虱的种群变 化趋势和扩散动态。
预警效果评估
对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 估,不断完善和优化预警系统,提高 预警效果。
05
白粉虱抗药性研究 与应对策略
白粉虱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
白粉虱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包括代谢和靶标抗性两种。代谢抗性是指白粉虱体内 能够分解农药的酶活性增强,使农药失去活性;靶标抗性是指白粉虱体内农药作用靶标位 点的基因突变,使农药无法发挥作用。
微生物防治
利用一些对白粉虱具有寄生或致死作用的微生物 ,如细菌、真菌等,进行防治。
植物源农药
利用一些植物的提取物对白粉虱进行防治,如苦 参碱、印楝素等。
化学防治
掌握防治适期
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 避免虫口密度过大。
选择适宜的农药
根据白粉虱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 适宜的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等。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植物抗虫性,使植物具备更强的抗虫能力。
新型农药研发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替代传统农药,降低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白粉虱 的分布和扩散情况。
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药使用和管理,加强 市场监管。
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3毫米,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
寄主植物
蔬菜、花卉、果树等。
南美白粉虱
分布范围
南美洲、美国南部和非洲部分地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3毫米,淡黄色,被有白 色蜡粉。
白粉虱的种类与防治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白粉虱进行基因改造,降低其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控 制其种群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
研发和应用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 制白粉虱的数量。
综合防治策略的优化
农业防治
推广种植抗虫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合 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白粉虱 的寄主植物。
传播疾病
白粉虱可以携带多种病菌,传播 给其他植物和动物,引发各种疾 病。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引发过敏反应
白粉虱的分泌物和尸体碎片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如哮喘、 鼻炎等。
传播疾病
白粉虱可以携带病毒和细菌,传播给人类,引发各种疾病。
03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降低白粉虱种群 数量的方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6-3.2毫米,淡黄色, 覆有白色蜡粉。
危害特点
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蔬菜、花卉和水果等。
欧洲白粉虱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欧洲地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展2.6-3.2毫米,淡黄色,覆有白色蜡粉。
危害特点
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蔬菜、花卉和水果等。
02
危害特点
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温室内的各 种植物,包括蔬菜、花卉和水果等 。
南美白粉虱
01
02
03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 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9-1.4毫米,翅 展2.5-3.6毫米,淡黄色, 覆有白色蜡粉。
危害特点
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农 作物和蔬菜等。
最简单消灭白粉虱方法
最简单消灭白粉虱方法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它们会给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地消灭白粉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简单方法:1. 机械控制:首先,使用剪刀或手套将受害叶片上的白粉虱剪掉,然后将其放入容器中淹死。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农作物,但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劳动力。
2. 高压水枪:将高压水枪对准受害植物的叶片,用高压水流冲击白粉虱。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驱赶害虫,但需要注意水流的力道,以免对植物造成损伤。
3.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天敌生物来控制白粉虱的繁殖,例如瓢虫和寄生蜂。
瓢虫被认为是天然的天敌,它们以白粉虱为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寄生蜂则会寄生在白粉虱体内,破坏其生长和繁殖能力。
4. 物理防治:使用遮阳网或农用无纺布等物理隔离材料,将植物覆盖起来,防止白粉虱的进入和传播。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通风和排水问题。
5. 化学防治:当上述方法无法控制白粉虱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专门针对白粉虱的农药,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防止对作物和环境造成过度污染。
6. 轮作: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白粉虱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使用不同的作物轮流种植,可以打破白粉虱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的积蓄和传播,从而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7. 营养管理:加强作物的营养管理,使作物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
适当施肥、调整土壤pH值和优化灌溉水质,都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方法并非单一适用于所有情况,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综合使用。
消灭白粉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农民和专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白粉虱
白粉虱白粉虱是粉虱科昆虫类,是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白粉虱的出现。
白粉虱蛹壳卵形或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有时蛹壳大小变化很大。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白粉虱中文别名:小白蛾子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有颚亚门Mandibulata纲:昆虫纲Isecta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目:同翅目Homoptera科:粉虱科种:白粉虱形态特征白粉虱蛹壳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1.64毫米,宽约0.74毫米。
淡黄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有时蛹壳大小变化很大;背盘区中央稍向上隆起,整个蛹壳面覆盖白色棉状蜡丝。
亚体缘周边单列分布小乳头状突。
在背盘区对称分布有5对较大的短圆锥形乳头状突。
在腹部中段的2对较大的乳头状突之外侧还分布有1个小的乳头状突。
管状孔略呈三角形,盖瓣片仅盖住孔口上方,舌状器明显伸出盖瓣片以外。
在管状孔上方两侧分布1对鬃状短毛,在亚体缘尾端分布有2根鬃状长毛。
分布地区粉虱科昆虫的1种。
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中国北起大庆,南到石家庄,西起兰州、西宁,东到济南均不断猖獗发生。
日本、荷兰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
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
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环境适合时,约1个月完成1代,1年可发生10代以上。
1雌可产40~50粒卵。
雌成虫有选择嫩叶集居和产卵的习性,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虫逐渐向上部叶片移动,造成各虫态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常表现明显的规律。
新产的卵绿色,多集中在上部叶片,老熟的卵则位于稍下的一些叶上,再往下则分别是初龄幼虫、老龄幼虫,最下层叶片则主要是伪蛹和新羽化的成虫。
种植技术-白粉虱防治方法有哪些?
种植技术-白粉虱防治方法有哪些?白粉虱又叫小白蛾子,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会发生,白粉虱对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都有危害。
因此种地网整理了白粉虱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白粉虱的危害:白粉虱成虫大小在0.9-1.4毫米左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白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害作物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而且白粉虱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白粉虱的防治方法:方法一、采用粘虫板诱杀:采用大小为1*0.2米的黄板,上面涂上10号机油,挂于有白粉虱的棚内、地头或作物行间;当粘虫板上诱满白粉虱后,用刷子将其刷掉,重新涂油,再行诱杀。
方法二、采用丽蚜小蜂:人工释放丽蚜小蜂,每5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每株3头,共释放3次,丽蚜小蜂可在棚室内建立种群,有效控制白粉虱危害。
丽蚜小蜂主要产卵在白粉虱的幼虫和蛹体内,使白粉虱幼虫和蛹8~9天就变黑死亡。
方法三、大棚烟熏法:用锯末或苇秆、稻草等洒上敌敌畏,再加一块烧红的煤球熏烟,每亩温室约需80%敌敌畏乳油O.4一O.5公斤;也可每亩温室用80%敌敌畏乳油150毫升,水14公斤,锯末40公斤,拌匀撒入行间,关闭门窗,熏1—1.5小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防效很好。
方法四、药剂防治:采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可控制卵、若虫和成虫。
在低龄若虫发生盛期喷洒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8%杀虫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1000倍液、44%速凯乳油15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4000倍液。
白粉虱的发病规律、危害及防治方法
白粉虱的发病规律、危害及防治方法要想彻底解决白粉虱危害,一方面需要坚持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防治,千万不可等到虫害发生后再临时抱佛脚,另一方面通过物理、生物、药物等多方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效果才更加理想,再一方面广大农民朋友不论在防治任何病虫害工作上,一定要了解透它发病危害的特性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目的。
一、白粉虱的发病规律1、白粉虱对绝大部分作物都有危害(能够寄生300多种植物存活),尤其对各类蔬菜危害最大,不论是保护地、温室大棚,还是露地种植地,它都容易发病危害,发病适宜温度一般在28-30度,由于温室大棚的温度一般都保持在20度左右,所以温室大棚受虫害最为严重。
2、白粉虱能够世代重叠危害,在棚室内一年发生10多代,其繁殖代数根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生育繁殖速度越快:18-20左右的环境下一代需要30天左右,24-25度的环境下一代需要25天左右,而在27度的环境下一代仅需22天左右。
3、白粉虱种群基数十分庞大,而且雌虫产量数目比较惊人,一只雌虫一次产卵100粒左右,一生总共产卵数高达3500多粒,1代后的种群数量就可增长100多倍,十代繁殖下来,其白粉虱数目直接成几何指数翻倍增长,数量高的十分可怕!别看白粉虱个头小,但任何作物都禁不住它超高数量的危害。
4、白粉虱具有很强的趋嫩性,它在作物植株体上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成虫和若虫一般喜欢群居寄生在作物叶片的背面,从植株顶部嫩叶到最下部,分层依次为淡黄色虫卵、黑色虫卵、初龄若虫、中老龄若虫、虫蛹。
了解这一点,大家在用不同药物防治不同时期的白粉虱时,就能有更好的针对性防治。
5、白粉虱虽然常年繁殖生长(特别是温室大棚),但它有两个明显的繁殖高峰期。
一个在春季温室内4月中旬到5月下旬间,另一个是秋季棚室、露地的7月下旬到9月下旬间,其中保温棚室能够延续到11月底。
这一点对找准白粉虱防治关键期十分重要。
二、白粉虱的危害性白粉虱的危害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吸食汁液危害——叶面背部的若虫和成虫,通过自身生长的刺吸式口器刺入作物植株组织内,通过连续吸取叶片汁液、植株内的碳水化物、向作物注射毒素等发生危害(若虫三天内就可以活动危害),使植株吸收和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发生退绿变淡、果实变黑、黄花焉萎,受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作物整株死亡。
一串红白粉虱防治
汇报人:2023-12-07•引言•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白粉虱的防治方法目•防治实践与效果•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作物与白粉虱的危害品质受损有效防治白粉虱可保障一串红等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防治白粉虱的必要性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控制害虫繁殖02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01020304成虫卵若虫蛹食物繁殖移动030201生活习性繁殖传播繁殖与传播03白粉虱的防治方法合理安排作物布局01培育“无虫苗”02增加通风透光03黄板诱杀利用白粉虱的趋黄性,悬挂黄板诱杀成虫。
灯光诱杀利用白粉虱的趋光性,在灯光下放置捕虫网,诱杀成虫。
天敌控制生物农药在封闭的温室或大棚中使用烟雾剂熏蒸,可有效防治白粉虱。
喷雾防治使用吡蚜酮、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白粉虱。
烟雾剂防治化学防治VS04防治实践与效果使用黄色粘虫板释放寄生蜂药剂防治实际防治情况在蔬菜和花卉上使用黄色粘虫板,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可达60%-70%。
黄色粘虫板释放寄生蜂药剂防治通过连续释放丽蚜小蜂,可将白粉虱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喷洒杀虫剂后,白粉虱的数量可明显减少,但需要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和轮换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防治效果评估问题白粉虱的卵和幼虫常常隐藏在叶片背面,不易被发现,增加了防治难度。
要点一要点二对策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白粉虱卵和幼虫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使用药剂进行喷雾或使用黄色粘虫板等。
防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05结论与展望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防治成果总结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不足与展望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一串红白粉虱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一串红白粉虱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推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综合防治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未来农业生产的建议WATCH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区别
1.成虫:(1)烟粉虱体长较温室白粉虱小,前者体长0. 85 至0. 91 毫米,后者体长0. 99 至1. 06 毫米; (2)烟粉虱前翅脉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 状,温室白粉虱前翅脉有分叉,左右翅合拢较平坦。 2.蛹壳:(1)烟粉虱蛹淡绿色或黄色,蛹壳边缘扁薄, 无周缘蜡丝;温室白粉虱蛹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蛹 壳边缘厚,周缘排列分布均匀、有光泽的细小蜡丝; (2)烟粉虱蛹背蜡丝有无常随寄主而异,而温室白粉 虱大多蛹背具直立蜡丝。 3.盛发期:烟粉虱发生盛期约在8至9月,9月底开始 陆续迁入温室为害;温室白粉虱盛发期较早,为7至8月 份。 4. 烟粉虱比白粉虱寄主范围更广,尤其嗜食白粉虱不喜 取食的十字花科与棉花,白粉虱主要以蔬菜为寄主。 5. 烟粉虱虫体主要为浅黄色,白粉虱为白色。
产品分析
1.所有温室内蔬菜白粉虱 2,露天蔬菜及其他作物白粉虱 3.花卉白粉虱的应用
金睛成分分解
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完美组合 速效+持效
金睛产品卖点
1,包装精美,高端大气上档次 2.速效+长效,防效率95% 3.对小苗安全 4.兼职红蜘蛛对青虫有一定的预防
业务员的意义
产品容易上量,对开发客户首选产品,出 效果时间周期短,能够尽快完成成交,完 成当年新客户的开发和产品布局,拓宽自 己的网络,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白粉虱防止技术
吴凯
白粉虱成长规律
白粉虱
中文学名:白粉虱中文别名:小白蛾子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同翅目 科:粉虱科 种:白粉虱
什么是粉虱
粉虱,昆虫纲,同翅目,粉虱亚目,科名出自希腊文,意思为 面粉状的。粉虱的一龄若虫足发达,可动。触角4节。第二龄 起,足及触角退化,营固定生活,体变硬,分类上叫"蛹壳", 是一个重要的分类阶段。但具有其他成虫特征。如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vaporariorum。
白粉虱分类
1.温室白粉虱 2.烟粉虱 3.茶树黑刺粉虱 4.银叶粉虱
温室白粉虱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 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 均每个产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成虫有 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 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 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 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适温为 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环境适合时,约1个月完成1代,1年可发生10代以上。 1雌可产 40~50粒卵。雌成虫有选择嫩叶集居和产卵的习 性,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逐渐向上部叶片移动,造成 各虫态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常表现明显的规律。新产的 卵绿色,多集中在上部叶片,老熟的卵则位于稍下的一些 叶上,再往下则分别是初龄幼虫、老龄幼虫,最下层叶片 则主要是伪蛹和新羽化的成虫
寄主
温室白粉虱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包 括121科898种植物,其中主要蔬菜有黄瓜、 南瓜冬瓜、西葫芦、芸豆、架豆、番茄、 茄子、莴苣、辣椒;观赏植物有倒挂金钟、 夜来香、洋金枣、杜鹃、牡丹、天竺葵、 绣球、月季、菊花、向日葵等
白粉虱பைடு நூலகம்治
1.天敌防止(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恩蚜小蜂) 2.物理防止(粘虫板) 3.生物防止(1.烟剂,2.化学农药防治)
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的通称。全世界有1156种。小型,体 长约1~3毫米。翅展约3毫米,雌、雄成虫皆有翅。渐变态。卵 具柄,柄插在植物的组织里,使卵附着在植物上,并能给卵输 送水分。若虫期4龄。蛹在其4龄脱皮壳内发育,体型扁平且逐 渐加厚,体表构造清晰,外翅芽出现。羽化时,成虫从蛹壳背 部裂开处直立钻出,这时翅尚未完全发育,不能飞翔,只能敏 捷地爬行取食。需经一定时间后,方得正常飞行。但也有某些 种类只经3龄就完成发育。中国记载有樟粉虱,主要为害樟科 林木和黑剌粉虱、柑桔粉虱、烟粉虱等
烟粉虱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一年发 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发生 11~15代,在温带地区露地每年可发生4~6代。田间发 生世代重叠极为严重。在25ºC下,从卵发育到成 虫需要18~30 d不等,其历期取决于取食的植物种类。 椐棉花上饲养,在平均温度为21ºC时,卵期6~7 d,1龄若虫3~4 d,2龄若虫2~3 d,3龄若虫2~5 d,平 均3.3 d,4龄若虫7~8 d,平均8.5 d。这一阶段有效积 温为300日度。成虫寿命18~30 d。 烟粉虱的最佳发育温度为26~28ºC。烟粉虱成虫 羽化后嗜好在中上部成熟叶片上产卵,而在原为害叶上 产卵很少。卵不规则散产,多产在背面。每头雌虫可产 卵30~300粒,在适合的植物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 产卵能力与温度、寄主植物、地理种群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