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合集下载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学习内容
一、海洋资源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一、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应用
1.海洋矿产资源
海砂
2.海洋生物资源
3.海水化学资源
4.海洋能资源
潮汐能发电
海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Fra bibliotek温差能发电
盐差能发电
4.海洋空间资源
交通空间资源
海洋生产空间资源 海上电站
围海造陆
海上人工岛 海洋牧场
海洋通信空间资源
海底光缆
海洋储藏空间资源
海底数据仓
海洋倾废厂
海洋娱乐空间资源
海洋公园
海上运动区
海洋浴场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海洋污染
2.海洋生态破坏
总结:破坏海洋生态体系统,污染海洋环 境,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
3.海洋环境破坏的解决措施
感谢聆听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4.3 海洋与人类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4.3 海洋与人类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 动物 和 植物 群体,是有生命、 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对人类的意义 (1)海洋生物中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食品 、生活 用品和 工业 原料。 (2)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_基__因__工__程__药___ 物 等。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海洋为人类提供各种海洋资源。 2.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探究点二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探究导引
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7年5月可燃冰连续稳定试采成功,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能实现商业化开采,中国 在新能源探寻、对传统能源的升级方面已经遥遥领先。 可燃冰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产生的 能量比传统化石能源要多出10倍。中国 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是 整个波斯湾探明的油气储量的1.5倍多), 目前,已经布局了十多个成矿区带,且 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分布图”(甲图)和“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世界上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_温__带___(温度带)的_大__陆__架___(海底地形)海域。我国东 海有著名的__舟__山__渔场。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件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件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B.温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经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
D.地处大陆架
(3)拟绘制太平洋东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赤道海区
1.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比较
资源类型 海水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特点 量大,淡化成本高
量大,密度低
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现状 直接利用;海水淡化 海盐;我国的盐场主要有:长芦 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 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油气资源的开发;滨海砂矿
造陆
海造陆
浅海
人工岛、海上人 工码头、海上工 厂和海上作业平 台
扩大了居住和 生产空间
海底储藏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空间广阔、温 度低且变化平 稳、远离居民 区、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储 藏空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盐 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 材料二 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层(0~100米)生物生产率的 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沿海 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第(2)题,石油 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 化,但不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 (1)A (2)B

《第四章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海洋与人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海洋与人类”,主要围绕海洋的基本概念、地理分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海洋的广阔与重要性,以及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目标1. 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世界各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2. 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洋气候等方面。

3. 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4.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期末综合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美景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世界各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海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海洋现象、记录海洋天气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小组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倡议书或海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

《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080031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英文名称:Ocean and Human Beings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重点关注海洋基础知识、海洋与人类的渊源、相关国际热点问题,以及海洋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海洋科学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例如海陆分布、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气相互作用、海水物质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等;(2)阐述海洋与人类社会形成演化的关系,以及海洋科学在国际政治、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如环球航行与地理大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海军与海权争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和能源开发等;(3)展望未来,讲述人类认识海洋和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性;(4)未来海洋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Introduction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ocean and humans and will be constituted of the following sections. (1)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ocean sciences will be first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ocean topography, interaction between ocean and atmosphere, the constitution of sea water, and ocean biology system, etc. (2) The influence of ocean o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and human society will be take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the relations of ocean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lobal warming, resource exploitation, coastal zo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 (3) The future prospect of ocean and human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end of the course.1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新湘教版必修一4.3《海洋与人类》教案设计

新湘教版必修一4.3《海洋与人类》教案设计
二:海洋矿产资源
1、石油天然气
据估计,世界石油极限储量1万亿吨,可采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上世纪末,海洋石油年产量达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中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三:海洋空间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陆地空间日益拥挤,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海洋建筑工程水平不断提升,许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海底隧道充分扩展了海洋运输空间。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
15分钟
承转过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于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前景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设计海洋宣传海报,号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人类共同的家Hale Waihona Puke 。设计海报绘制板报
8分钟
拓展提高
总结本课内容,形成板书
回顾思考
巩固知识
板书
2分钟
板书设计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资源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与人类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开发与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
6、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其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资源丰富。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发现了可燃冰。据测算,仅中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中国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1/2。

第4章 第3节 海洋与人类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第4章 第3节 海洋与人类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考向2:海洋盐业资源利用】 4.读“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盐场的分布特点。
【答案】北方盐场多,南方盐场 少。
(2)简述长芦盐场和布袋盐场的分布在区位上的差异。
【答案】长芦盐场纬度高,处于多风区;布袋盐场纬度低,位 于背风坡。
(3)据图分析我国北方盐场优于南方盐场的条件并说明南方盐场 集中分布地点。
分布 近岸带 大陆架浅海海底
大洋海盆
开发利用意义
①形成近海石油工 业部门 ②多金属结核是未 来可以利用的最大 资源
海洋 生物 资源
海水 化学 资源
类型 鱼类 藻类 虾类 贝类 其他 食盐
其他
分布
开发利用意义
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 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
①食用、药用等 ②通过养殖、增殖, 实现可持续利用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洁净的能源 【答案】C
【解析】“可燃冰”燃烧要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且不能取代水电 站,但可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大气污染。
5.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 要原因是( )
的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
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学 以 致 用】
【考向1:海洋环境破坏的原因】 1.随着影片《美人鱼》的热播,围海造陆工程也引起了人们
(2)适宜游泳的海水表层温度为20℃以上。根据图中曲线判断, 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段分别是葫芦岛____________;厦门 ____________;西沙____________。

海洋与人类文明

海洋与人类文明

• 相比之下,就海洋文化的哲学与审美蕴涵 而言,海洋文化更具有生命的本然性和壮 美性。更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多元性、 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 性和进取精神。
•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海洋文 化的生成空间为海洋,它不仅具有地域性 与民族性,更具有时代性与世界性。
• 我们中国的海洋文化特点 一是形成的早 二是很长时间处于比较先进地位 三是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我们周边邻国文化、习俗、礼仪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中国海 洋文化传播的影响。
海洋与人类文明
第一节 海洋与人类文明的起源
1.人类的起源 一切生命都起源于海洋!
2.人类的发展、人类 的生活离不开海洋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 几乎都是发达国家,一国 之内的发达地区也几乎都 是沿海地区”

•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 洋而生成的文化,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 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也 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 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 生活的认知与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 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 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 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 .
海洋文化特征
海洋的自然天性的壮观、变幻、能量、傲放、奥妙,都 使得人类视海洋这一生命的舞台为生命本能的对象物, 为力量的、智慧的象征与载体,
海洋文化中的硬朗,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 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 意识,其悲剧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等,都 与内陆文化有所不同。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
重返海洋 海洋提供了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余地; 海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切关注 21世纪看作是海洋世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解析】1选A,2选D。第1题,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我国南方 近岸海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 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我国北方近岸海域及乡 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物质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第2题,夏季海水温 度高,我国大部分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 的繁殖。
【提醒】滨海砂矿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不是分布在深海。
【知识拓展】海底地貌及特点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 底部
洋盆 海岭 海沟
特点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典题例析】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的, 盐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如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 层(0~100米)生物含量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 生物含量。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 B.寒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D.副热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空间 资源
类型 运输空间 生产生活空 间 通信空间 储藏空间
娱乐空间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的意义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等 海上、
海上电站、人工岛,海洋牧场等
海中、 海底环
海底光缆
境中可
利用的 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倾废场
空间部
海洋公园、滨海浴场、海上运动区 分
海洋空间资源利 用形式多样,拓 宽了人类生存空 间;随着人类向 海洋挺进,利用 空间更为广阔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湘教版江苏专版)第四章05-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湘教版江苏专版)第四章05-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 川融化,上层海水热 膨胀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
环境问题 海洋环境污染
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及 人体健康
分布
大型港口、沿海 工业城市及河口 附近
续表
海洋生态破坏
海平面上升
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 低地,渔业资源受损, 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 破坏湿地环境,沿海地
B.高压、低温、缺氧
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D.隐蔽性差
[解析] 第1题,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等优点。
2. 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D )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解析] 第2题,海底空间具有储藏的功能。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2024版高中同步学案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 料,说明海水 性质和运动对 人类活动的影 响。
1.结合图文资料,认识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地理实践 力) 2.结合图文资料,说出现阶段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地理实践力) 3.结合图文资料,认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树立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类型
鱼类
海洋生
藻类
物资源
其他
海水化 学资源
食盐 其他
分布
内涵
温带海区、大陆 海洋中的动物、
架海区、寒暖流 植物和微生物,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浪1.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类型(1)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海浪,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举例或说明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①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②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对船只航行、海上勘探等活动不利,毁坏沿海建筑等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①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②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波浪是重要的海洋能源波浪能具有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二、潮汐1.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海洋与人类-PPT课件

海洋与人类-PPT课件

4.关于海底适合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远离居民区 B.水温较低,且温度变化平缓 C.空间广阔 D.水多
()
解析:由于海底空间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且
远离居民区,特别适于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
易爆危险品。
答案:D
问题探究三 人类怎样保护海洋环境重难考点 [思考探究]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 动物 和 植物的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类型:约有 20 万种,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 食品、生活用品 3.用途提和 取生工产业化原学料 药品 、保健品和基因工程
的生存和发展将日益重要。据此完成 2~3 题。
2.下列空间利用方式属于海洋交通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船舶、海底管道 B.海洋公园、海底电缆
C.海水养殖、海滨浴场 D.海上油库、海底隧道
3.围海造陆主要是为了
()
A.开发海上石油资源
B.进行海洋捕捞
C.防治海洋污染
D.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解析:第 2 题,海洋交通运输主要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 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第 3 题,荷兰、日本等国家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利用 沿海多浅滩的特点围海造陆是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 有效途径。 答案:2.A 3.D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提示:保护渔业资源,保证鱼类繁殖生长。
2.我国的舟山渔场在纬度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位于温带地区。

海洋与人类PPT-湘教版必修一地理PPT-公开课

海洋与人类PPT-湘教版必修一地理PPT-公开课

讨论:目前海洋环境正遭到哪些人为破坏,会产生什么后果?
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环境保护: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 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 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 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 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 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 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赤潮
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
海洋与人类
第四章第三节
CONTENTS
ONE海洋为人类 提供丰富的资源
TWO人类活动 对海洋的影响
01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为什么性质黄色陆地文明会发育成蓝色海洋文明?
LOGO MORE THAN TEMPLATE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又称海洋水产资源, 是指海洋中蕴藏的 经济动物和植物群 体,使有生命、能 自行增值和不断再
FOR WATCHING 缺点是基础投资较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MORE THAN TEMPLATE
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1、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储藏空间: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具有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优点。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人类与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3.了解保护海洋的举措,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海洋提供的资源。

2.海洋污染及防治。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美丽的海底世界可以看出海洋的资源丰富,从而引出人类与海洋的内容。

讲授新课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很早以前,人类便使用十分简陋的工具开始了对海洋的探测。

随着包括造船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进步,海洋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里程。

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海洋考察,开启了近代海洋科学的序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深海采矿等多个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

如,据现有的探测显示,有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海区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千米。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公认的21世纪可替代能源之一。

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3)丰富的海洋资源除了石油外,海中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海洋还蕴藏有陆地上蕴藏量小,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2、海洋污染及防治(1)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2)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

新教材地理《海水的性质》和《海洋与人类》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地理《海水的性质》和《海洋与人类》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单选题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海水比热容C. 大气环流D. 太阳辐射2.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地区处于高纬度海区B. 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上升C. 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 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3.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A. 太阳辐射B. 海水蒸发C. 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D. 海水的理化性质4.下列有关大洋海水密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B.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C. 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D. 海水密度对潜艇深度有一定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 暖流C. 寒流D. 径流6.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 5月C. 7月D. 10月读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7.影响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 海陆分布C. 大气运动D. 海水运动8.60°N大洋表层温度比60°S大洋表层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B. 海陆分布C. 大气运动D. 海水运动9.关于海水温度与海洋生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洋生物主要分布在海洋表层B. 海洋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越多C. 海水温度越高海洋生物越丰富D. 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与水温无关读亚洲南部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10.图中海拔最高点可能为A.1999 mB. 1588 mC. 1477mD. 1366m11.图中北部海域该季节海域水位高于平均海平面,影响因素有①季风方向②洋流流向③上升冷洋流④该季节径流量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读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