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今字对比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
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
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
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③ 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 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古今汉字比较(古代汉语)
漢字形音義之關係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虽然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汉字的基本性质没变,现代汉字仍然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义之间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关联。
造字之初,每个字的定型应当是有一定根据的,许慎据小篆之形将汉字分为六种,象形字、指事字以形表义,会意字合形会意,形声字兼表音义。
可是隶变使汉字形体不再象形,简化更是增强了汉字的符号性;语义的演变和渐趋丰富又让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语音系统的演变则使形声字的表音功能降低。
那么,古今汉字在形音义的关系上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呢?一、古今汉字的形义关系由于字形的演变和汉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古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字形与本义(即当时的常用义)的关系上,而现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是字形与现代常用义的关系。
1.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汉字产生之初,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是怎样的,因为没有流传下来的文献可供参考,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汉字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在造字之初,或者说在图画文字阶段,汉字数量尚不多,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应该是很简单的、直观的,这时的字形基本上反映的是字的本义。
可是文字要成功地记录汉语,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上升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象形阶段,而只要离开了图画阶段,字形的表义功能就会受到限制。
到了古文字阶段,部分汉字形体还具有相当直观的表意性。
这种通过自己的形象表意的字符称为形符。
早期汉字象形程度较高,表意字多使用形符。
象形字、指事字如“山、鱼、鸟、木、本、末”等以形表意,会意字如“寇、即、既、北、得、弃”等合形会意。
这种形义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义。
早期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某些形声字的字义与形符的意义基本相同。
如“船、頭、爹、爸”。
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逐渐降低,汉字变得不象形之后,形符的表意作用被破坏了,人们不再依靠字符的形体而是根据它所表示的字义来判断。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古今字
古今字定義:是指在某個意義上先後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字形,先出現的叫做“古字”,後起的叫做“今字”。
比如:莫——暮莫,意为没有,不,不要。
从日,莫声。
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
“暮”为后起字。
本义:日落时,傍晚然——燃。
下形,上声。
四点是火的变形。
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
本义:燃烧。
对于古今字问题,古書注釋的規範是:X,XX,這個意義後來寫作X。
X,X的古字。
X,今字作X。
為什麼會造成古今字: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
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
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
后来,汉字不断增多,以《康熙字典》为例,它收了47035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
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
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
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
在這個漢字不斷增多的過程中,就產生了很多古今字。
主要原因有二:1.假借字久借不歸,只得給原意另造新字。
比如,前文說過的,表示選擇的疑問代詞“孰”沒有本字,一開始就借用本義是“食物加熱到可吃的程度”的“孰”字來表示,後來替“孰”字本義所表示的詞造了“熟”字。
亦——腋。
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
“腋”的本字。
本义:人腋窝亦,人之臂亦也。
——《说文》。
字俗作腋胳谓之腋。
——《广雅》《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收字18150个,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书取名为《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
腋在肘后。
——《埤苍》《隋书·经籍志》载有曹魏初博士张揖(字稚让)《埤苍》三卷,六朝隋唐著作多见徵引,大约佚于宋代。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一、通论:词古今意义变化的应用: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谣言——古:指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
今:指流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且具有贬义。
侵:古義指不宣而戰,無正義非正義之分。
今意指侵略。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今:宾客。
祥:古義指吉凶的征兆、預兆。
今意指吉祥,表褒义。
2、轻重不同●古义轻今义重的:如“恨”。
它在古代的意思是遗憾、不满。
今天“恨”的意思是痛恨、怨恨,词义比古代重多了。
●古义重今义轻。
如“怨” ,它在古代的意思是怨恨、痛恨。
今意指埋怨,词意轻多了。
使动与意动的区别1、举例: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荀子·劝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一》2、总结:⑴相同处: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⑵不同处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
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法。
3、试对比以下例句●“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之”为使动用法,使……变小。
这是客观的结果。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鲁”,是认为鲁国小,“小天下”是认为天下小。
并不是鲁国和天下真的变小了,这只是孔子登上泰山以后居高临下的观感而已。
●所以这是主观的看法。
因此,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辨别是使动还是意动词类活用的条件1、如何发现文言语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通过句意的理解去发现通过一个词所处的语法环境来辨别(“词类活用的条件”):即看一个词在句中处于什么地位。
古今字义的异同
• 完——古代是“完整”、“完好”之义。 《说文》:“完,全也。” 成语“完璧归 赵”,完都表示“全”义。现代汉语中“完” 是“完了”、“终结”之义。
• 交通——古代是“勾结”义,贬义词,如 《汉书· 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 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现代则是各种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史记·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 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 均为“坐寐”义。古之“睡觉”作“寐”作 “寝”。《论语》:“宰予昼寝。” 后来 “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睡”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义素一
义素二
今义 打盹
2、新词产生
词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与 社会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 反映最为敏感,因此词汇的发展变化比起语音、 语法也最快。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 学、习俗等等的不断变化,人类思维的深化, 新思维、新概念也大量地产生出来,这些都要 求语言能够满足新的交际需要,因而也就推动 了新词的大量产生。
【基本理论】 古今字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 古今字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字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 古今字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
一、词义的变化与词汇的变化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在讲古今字义的异同之前,首先应该 明确,词义的变化与词汇的变化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合。词汇是 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是由众多的词构成 的,自古至今,词汇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着的。汉语的字词也一样,这种发展 变化包括三个方面:
• 暂——古今均有“时间短”之义。但古义 还表“突然”、“仓猝”,《史记· 李将军 列传》:“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 腾”是“突然(一下子)腾跃起来”的意义。 此义现代已无。 • 信——古代指“信使”、“使者”,即传 递信息(含书信)的专人。如《世说新语· 雅 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 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句中“信”指 使者,“书”指“信”带来的书信。现代 则指“书信”。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的形体
(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正→征”“队→坠”“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责→债”“益→溢”“景→影”。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
(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
如“辟→避”“厌→餍”“与→欤”。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二者有交叉现象。
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
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
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
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 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 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代汉字是指古代汉语所使用的字形,包括殷商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
古代汉字的字形和现代汉字有很大的不同,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变化和演化。
古代汉字的字形包括字的结构、字的构造、笔画的撇捺顿画等方面,与现代汉字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所使用的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
繁体字保留了古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与古代汉字比较接近,相对来说比较保守。
而简化字则是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方便使用而进行的一种字形改革,相比繁体字来说,字形更加简化了。
现代汉字的字形在结构、构造、笔画等方面与古代汉字有所差异。
古今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字的字形和使用上。
在字形上,古代汉字的字形繁复,多是象形、会意等形式,字的结构较为复杂。
而现代汉字的字形相对来说简化了,字的结构较为简单。
但无论是古代汉字还是现代汉字,都遵循着一些基本的造字原则,如形声相合、意符相应等。
在使用上,古代汉字主要用于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常用于古代文献、碑刻等古代文物的研究。
而现代汉字则是现代汉语的书写系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形,广泛应用于报刊杂志、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领域。
字通是指字的通用形式,是一种字形标准,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统一认识同一字的字形,减少误解和混淆。
字通的形式一般是通过标准字典进行规定和统一的,在字通的基础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一些变形和创造。
假字是指在字通之外、非字通里所出现的字形,它们具有一定的书写规范和使用范围,但不符合字通的统一字形要求。
假字可以通过正字法、方言字等方式进行使用,多出现在地方方言、个人创作等情况下。
假字的形成和使用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造字和变形。
异体字是指同一字在不同地区、不同个人或不同字体中出现的形态上的差异。
异体字是由于书写风格、书写工具、书写习惯等因素导致的,是对字通的一种变异和变形。
异体字的形态与字通的规范字形有所不同,但仍属于同一字的范畴。
古今字名词解释
古今字名词解释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一是字义完全相同,如A/块、灋/法、墅/野、飮/饮等;一是字义部分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第一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
第二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是古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
汉字的孳乳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今字是由古字的本义产生的。
比如,“莫”本义指日落天晚,“莫”假借用作无定代词,而它的本义另造了一个“暮”字。
再比如,止/趾、要/腰、衰/蓑、求/裘、匪/篚、其/箕、匡/筐、然/燃、益/溢、禽/擒等。
2、今字是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
比如,“景”本义指日光,引申指明暗形成的影子,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影”字。
再比如,弟/悌、解/懈、责/债、竟/境、坐/座、中/仲等。
3、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产生的。
比如,“辟”本义指法,假借义用作逃避,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避”字。
再比如,辟/僻、辟/ 、辟/嬖等。
由于今字产生在古字之后,也称作后起字。
古今字是就某一字义用字不同来说的。
例如,“尉”既是“熨”的古字,又是“慰”的古字,前者是就“尉”的本义说的,后者是就引伸义说的。
古今字是相对而言的。
今字如果再产生了后起字,对后起字来说,它又是古字。
例如,表示前进意思的“ ”是古字,“ ”是今字。
“前”的本义指剪断,后来造了一个“剪”字,因此,“前”是“剪”的古字,“剪”又是今字。
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析
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析提要古今字与通假字历来是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重点内容,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而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文章将通过对二者的辨析,来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本义引申假借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定义(1)古今字:上古文字数量很少,一个文字往往除了表本义以外,还表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经常会有一个汉字承载多项记义的功能,为减轻该文字所承载的负担,人们便另造一个或几个新字来分担记录原字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意义,造出来的字与本字就被成为古今字,古今字有先后之分,古今之别。
总的说来,有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而为其本义造今字、古字用于表本义而为其假借义造今字、古字用于表示本义而为其引申义造今字、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而为其本义造今字这几种情况。
例如:“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不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人们便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与“暮”这一对古今字就属于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而为其本义造新字的情况。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习惯于借音表义,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音同本字,于是借用之,而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过:“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先秦两汉山于汉字规范化程度低,人们写字习惯以音同音近(包括双声、叠韵)字代替。
特别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著之竹帛”重新写出来。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郭锡良《古代汉语》
楷书楷书又叫真书,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书没有大的区 别。在用笔方面,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的平直方整,进一步固定下来并 略有改进。楷书的笔画不象隶书那么柔绵,而显得坚挺硬朗。楷书又叫今文字, 或现代汉字。汉字自从魏晋时期形成楷体以后,迄今近2000年,再也没有发生根
本的变化。 2.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许慎定义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故迄今对转注尚无 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 第一、有同一的部首。 第二、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后人认为,许慎关于假借的定义已经表述清楚了,但“令”、 “长”两个字例却不切合。
2.“六书”例析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 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 分类 第一、独体象形。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表示该事物,如甲骨 文日 、月 、鸟 、鱼 、鹿 、羊 等字。 第二、合体象形。即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不知道 所象何物。如眉 、果 、牟 、瓜 等字,用 在目上, 表示是眉;用 在木上,表示是果,用 在牛头上,表示牛角;用 吊在藤蔓上,表示是瓜。
简帛文字:简,指竹简;帛,指布帛,都是古代重要的书写材料。简帛文字, 就是指书写在竹简和布帛上的文字。从春秋战国直至秦,普遍使用,也叫六国 古文。简帛文字一般认为 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 的文字。经过整理,已发 掘的简帛文字大约有一千 九百多个。简帛文字的书 体很是不一,有些近似小 篆,有些篆法近于奇古 。
古今字的意义关系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队本义为从高处坠落后来借用表示队列义于是用今字坠来表示本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解本义是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后来就造懈来承担松懈这个引申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辟本指法制假借来记录躲避的避这个词
古代汉语
6.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
古字和今字合称“古今字”。
如“说”和“悦”,在表示“喜悦”的意义方面,“说”字先出现,是古字;“悦”字后出现,是今字。
“说”和“悦”就是一对古今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
如“岳”和“岳”、“蹚”和“趟”,就是两组异体字。
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而不用,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
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
如《左传·季梁谏追楚师》:“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
”把“修饰”的“修”写成了表示干肉意义的“修”,“修”字就是“修”字的通假字。
某个汉字简化后,未简化的字叫做繁体字,简化的字叫做简体字。
繁体字和其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如“体”字简化后写作“体”,“体”是繁体字,“体”是简体字。
“体”和“体”就是一组繁简字。
2.举例说明通假字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简述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1)通假字是共时的用字异化现象;古今字是历时的用字异化现象。
(2)通假字和本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在形体上也绝少相似之处;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不仅意义上有渊源关系,而且形体上今字多数由古字孳乳分化而来。
(1)通假是本有其字的借音表意现象;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音表意现象。
(2)通假产生在用字过程中,是一种不必要的文字异化现象;而假借产生在造字过程中,是一种必要的文字记词手段。
(3)通假要有严格的语境制约,一旦脱离具体语境,便失去了借用的条件;而假借字不存在语境制约条件。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中的古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先秦对汉代来说是古代,汉代可以称今;先秦、汉代对唐代说来是古,唐代又可以称今;汉唐对清说来是古,清代相对说来是今;清代对现代说来也是古,现代自然是今。
词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因而也都需要辨异。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异。
高中语文教材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解释古代作品用字时,注意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区别。
但在注释中也有失当之处:古今字和异体字混注;通假字和古今字混注;异体字和通假字混注;误释;前后注释矛盾。
标签: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异,学习古代作品应当对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汉字异形有所认识。
记录同一个词的汉字本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写法,但由于汉字的流传历史长,使用的地域广阔等原因,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记录同一个词的字有多种写法的复杂现象,这种现象在古代典籍里大量存在。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情况虽然比较复杂,在学界还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在意义相关性上存在不同特点。
古今字的今字的意义范围比古字小,只是分离了古字当中的一部分意义,或本义,或引申义,或假借义,意义只是部分相同;异体字两个字的意义重合,意义完全相同;通假字的两个字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因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而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包括读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古文注释上用术语“同”和“通”来区别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如:(1)佗邑唯命。
[佗,同“他”](《郑伯克段于鄢》)①(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鸿门宴》)(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祭十二郎》)(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 (《廉颇蔺相如列传》)(5)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促织》)(6)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通“已”](《报任安书》)(7)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谏太宗十思疏》)语文教材这样注释,对古汉语教学和学生了解汉字的历时和共时的复杂现象以及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但我们也注意到教材用“同”和“通”这两个术语交叉注释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样就出现了注释上的混乱。
古代汉语古今字对比 精品
初焉及国愛都辟斃鄙完襲(袭)患對介病殿戎集以败侵伐处虞涉夾履附敝寡綏臺台婦則莫伏斷比保鬼光堯(尧)女母求裘臘(腊)屬具比復表齊債(债)習負羞畢(毕)之而牛隹阜页尸大左右手寸刃多系林從竝棘磊森茻炎眾(众)羴劦惢(suo)孨(zhuan)寇步冠即既印逐表得戎折暴寒走興監(监)朝陟降反州我的大学爱情观目录:一、大学概念二、分析爱情健康观三、爱情观要三思四、大学需要对爱情要认识和理解五、总结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
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
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
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
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3)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衰→蓑
《说文· 衣部》:“草雨衣。”
《诗· 小雅· 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糇,hóu,干粮
臭→嗅 《荀子》:“彼臭之而无嗛xiá n于鼻。”
然→燃 《三国志· 刘馥传》:“夜然脂照城外。”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2、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 用了个同音字代替。 3、秦朝焚书坑儒。 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假借字的产生,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 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 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第二册547页)
二、假借字的两类情形
1、本无其字的假借: 莫、然、其、乎、午 代词: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孟子》 莫 昏暮( → 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 先进》
燃烧 然 指示代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畚箕
其
代词、语气词
呼吸 乎 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五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字反返辟避竟境责债弟悌孰熟队坠贾價縣懸知智田畋戚慼畕畺壃疆尸屍说悦第三节第三节异体字异体字一定义及原因二异体字的形体类别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泪涙嵩崧野埜凭慿2构字部件不同变换形符睹覩猪豬歌謌裸躶暖煖变换声符綫線猿猨杯桮怜憐变换形符声符迹蹟村邨裤绔碗盌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左右与上下鞍鞌胸胷棋棊裡裏炎炏峰峯羣群稿槀左偏旁与右偏旁互换甜甛够夠朗朖秋秌翅翄和咊4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年秊前歬並并春萅5笔画差异冰氷吊弔船舩咒呪珎珍凡凢氷凍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6繁简字的差异禮礼曐星雧集7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罪辠照曌三非异体字1意义部分同读音今同古异置寘寔實仇雠2意义广狭不同或通或不通自古同音沽酤修脩雕彫凋3偶尔通用剥扑蚤早第四节第四节区分通假字古今区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途径字异体字的途径一直接读古书可明显发现有些字古代的确还没出现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概说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古今汉语词汇的差异,从中可见古今汉语的词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那么,古今汉语的词义呢?是否也有这种变化呢?我们先从几个大家熟知的成语入手,来进行一番考察:痛哭流涕不速之客求全责备上述这些成语中加“—”的词,如按照现代常用义理解均会误解。
它们不是“鼻涕,”“快”,“责备”。
在古文中是常用词。
如:(1)《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闻一多云:为,成也。
寤寐无为,言不能成寐也。
】,涕泗滂沱。
【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2)《周易·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又:《荀子·乐论》:“主人来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
”(3)《孟子·梁惠王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
”又:《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左传·桓13》:“宋多责赂于郑。
”(5)《诗·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尔雅:明察貌】(6)《左·成公二年》:“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戳,君之惠也。
”又:“摆甲执兵,固即死也。
以上说明,古代习以为常的词的用法,如今却只保存在成语中了,甚至连成语也不能理解,于是想办法加以改造:如:斤斤计较——两两计较。
走马观花——跑马观花。
何以要改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词的古义鲜为人知,不改就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也是词义变化的反映。
如果单纯是改而从今,还无可厚非,怕的是不知为非。
如:(1)《吕氏春秋·先识览·去宥》:“(齐人)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有人理解为“粥”。
(2)《左传》:“虽及胡耈,荻则取之。
”有人译为“俘获了就捉住他。
(3)罄竹难书——80届高考生释为“竹山难读书”。
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