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郝大鹏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王秀芹;王鹤翔;聂佩;郝大鹏;崔久法;展金锋【摘要】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6例普通髓腔型表现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CT均见到环形或絮状钙化影;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明显混杂信号影,内见长T1短T2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呈"花瓣状"强化.3例黏液型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CT见局限、轻微钙化;MRI表现为明显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轻度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呈"蜂窝状"强化.结论:根据颅底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推测其病理学类型,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12【总页数】3页(P897-899)【关键词】软骨肉瘤;颅底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王秀芹;王鹤翔;聂佩;郝大鹏;崔久法;展金锋【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黄骅061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738.3;R814.42;R445.21.1 病例资料收集2003年5月—2015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2~57岁,中位年龄35岁。
病程2月~3年,主要症状为恶心、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Ⅱ、Ⅴ、Ⅶ、Ⅷ组颅神经麻痹。
1.2 影像学检查9例病例中2例直接行MRI增强扫描,余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CT平扫。
CT检查采用GE Highspeed双层、Lightspeed 16层CT扫描仪。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 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 高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经 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
• 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敏感,〉1.0cm病 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诊断率达70%—80%,根据肿瘤位 置、密度、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脑水 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 4、头颅平片:脑膜瘤常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和松果体钙斑移位, 对定位诊断有一定帮助。有定位乃至定性诊断价值的表现为骨 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的增粗。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 坏或同时存在。
顶叶脑膜瘤
• [临床与病理]
•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部分的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为良 性脑外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成包膜。血远丰富; 可发生囊变或出血;骨性内耳道扩大;压迫脑干和四脑室引起 脑积水。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1.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
• (1)垂体高度异常:垂体腺瘤40.0%~81.5%有垂体高度增加, 但是垂体正常高度(男<7mm,女<9mm)这一标准难以被普遍接受。因 为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也并不少见。
•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 迟扫描为
诊断更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 肿瘤常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率较 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 瘤和脑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临床表 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相同。
• 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 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 慢。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低密度肿瘤多 见于PRL腺瘤,而HGH腺瘤和ACTH腺瘤多为等密度。鞍内垂体腺瘤 的强化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主要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一、颅骨原发性肿瘤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的肿瘤,包括骨样瘤、纤维样骨瘤、软骨瘤、骨肉瘤等。
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 骨质破坏:颅骨原发性肿瘤可引起颅骨局部骨质破坏,表现为颅骨骨质变薄或缺损。
破坏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边缘为清晰或模糊。
有时可见到骨质增生,形成肿块或角质化改变。
2. 钙化灶:颅骨原发性肿瘤可伴有钙化,表现为局部颅骨密度增高而呈现出钙化的阴影。
这种钙化灶一般呈粗大的斑点状或块状分布,呈强致密性、高于骨密度的密度值。
3. 平扫及增强CT:平扫CT呈现低密度区,多数伴有骨质破坏。
增强CT可显示肿瘤的强化程度和范围。
4. MRI: 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T1WI呈不均质强化。
MRI 对于颅骨肿瘤的确诊率高,一些MRI对各种类型的颅骨原发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颅骨肿瘤样病变1. 平扫及增强CT:颅骨转移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可伴有局部颅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钙化现象。
骨髓瘤呈骨质破坏性病变,局部骨质疏松、增生和骨质破坏。
淋巴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与颅骨骨质界限清晰、不伴有颅骨骨质破坏。
2. MRI:固有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T1WI呈环状强化,可见到肿瘤周围的水肿等现象。
综合来看,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的特点。
尤其是MRI对于各种类型颅骨原发性肿瘤和部分颅骨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头颅CT确定学脑肿瘤时,也需要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的认识。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头颅内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主要针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而异。
病变的性质可以是良性或恶性,位置可以是骨内或是骨外。
骨内病变骨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病变的性质。
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没有明显水肿或炎症。
此外,良性骨瘤如骨核增生和骨小梁状骨瘤在X线上呈现出骨性表现,而骨母细胞瘤和纤维母细胞瘤在CT和MRI上呈现出软组织密度。
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区域。
一些肿瘤还伴有溶骨性的破坏,可见到骨吸收表现并且周围伴有软组织密度的水肿或炎症。
恶性肿瘤还可能表现为骨髓间隙扩张以及局部骨质疏松。
此外,在MRI上可以看到肿瘤组织的高信号强度表现,这与良性肿瘤在MRI上呈现的低信号强度有所区别。
颅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也可以出现在颅外软组织中,并向颅内延伸。
CT和MRI是评估这些颅外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手段。
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并具有明显的强化。
此外,颅外肿瘤通常会在邻近骨骼上产生相应的改变,如颅骨骨质破坏等。
肿瘤样病变颅骨中的一些肿瘤样病变也可以对其影像学表现产生影响。
骨囊肿、佩吉特氏综合症和I型纤维骨发育不良症等表现为不规则的半透明区域,并常常表现为囊状和多房的影像学表现。
转移性颅内肿瘤可以表现为多个小的囊状区域或单个肿块,通常会伴随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总结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病变性质和位置来进行分析。
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没有明显水肿或炎症。
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区域,并可能伴有溶骨性的破坏。
颅外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并具有明显的强化。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在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一类比较罕见的病变,通常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部分病变还可能累及周围组织。
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摄影、CT、MRI等。
本文将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的肿瘤,常见的类型包括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等。
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颅骨的局部骨质增生或破坏,病变范围一般较小。
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被用于颅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颅骨原发性肿瘤在X线上表现为颅骨局部骨质的增生或破坏,其形态多种多样,常见表现包括骨刺、斑点状破坏、囊肿等。
2. CTCT是一种常用的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
在CT上,颅骨原发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以及颅骨内部的骨密度异常。
例如,骨巨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颅骨局部巨大的低密度区,其周围多伴有骨质增生;而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则表现为颅骨局部骨质增生,同时伴随骨密度异常。
3. MRIMRI是一种常用于颅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图像。
颅骨原发性肿瘤在MRI上同样表现为颅骨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并可进一步显示病变的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
例如,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中,MRI能够显示肿瘤在颅骨内部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神经组织的关系。
颅骨肿瘤样病变是指具有颅骨肿瘤特点的非肿瘤性病变,常见病变类型包括骨囊肿、骨样骨炎等。
这些病变同样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但相比于颅骨原发性肿瘤,其发病原因更为多样化,常常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
在X线摄影上,颅骨肿瘤样病变同样表现为颅骨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其形态与颅骨原发性肿瘤相似。
然而,X线摄影无法提供更加准确的骨组织信息,因此在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局限性较大。
CT在对颅骨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润慢,肿瘤、肿瘤血管及邻近血管钙化、囊肿
影像学 CT:皮质、皮质下肿块;钙化(40%),出血、囊
变各20%,17%颅骨侵蚀,不均一强化
MRI:T1低,T2高信号,不均一强化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25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是颅 内最常见的钙化肿瘤
脑干少突胶质瘤(II级)
左额叶混合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右额叶混合性少 突-星形-室管膜
病理 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影像学 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18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星形 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 形细胞瘤
成人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男,70岁 [鉴别诊断] •淋巴瘤 •转移瘤 [误诊原因] •年龄 •部位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4
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Ⅳ级
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
胼胝体胶质 母细胞瘤
胼胝体压部胶质 母细胞瘤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男,14岁 为胶母特殊亚型,以儿童、 青少年多见,好发于脑表浅 [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 •淋巴瘤 •PNET •星形细胞瘤
多中心性胶质瘤
a~c 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II级 d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II级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
74
右侧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瘤出血
三叉神经鞘瘤
左侧神经鞘瘤(舌咽神经)
右中颅凹 神经鞘瘤
后床突实性神经鞘瘤
男,25岁,左侧三叉神经II、III支分布区浅痛觉减退 [鉴别诊断] 鞍旁脑膜瘤,鞍旁神经鞘瘤,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 左滑车神经破坏,三叉神经胞瘤完好,动眼神经被包绕
54
医学影像-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郝大鹏
n 增强扫描
T1WI、脂肪抑制T1WI
嗅沟 鸡冠
嗅球
/diagradiology/anatomy_modules/axialpages/Overview.html
病变的来源、位置
CT
颅底骨质改变 孔道改变 病变内部改变 病变周围骨质改变 病变周围软组织改变
骨化性纤维瘤
骨 化 性 纤 维 瘤
影像诊断要点
l 边界清楚 l 膨胀性肿块 l 中央软组织密度 l 周围磨玻璃样包壳
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
影像诊断要点
l 骨质破坏 l 软组织肿块 l 特征性放射状骨针
边昕,王振常,鲜军舫,等.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影像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3), 258-261
鼻骨、下鼻甲 、泪骨(2)
面颅骨 上颌骨、腭骨 、颧骨(2)
犁骨、下颌骨、舌骨(1)
颅底结构特点
n 孔、管、裂众多 n 位置深在 n 与颅内外结构关系密切 n 神经、血管进出颅的通道
筛孔 视神经管 三叉神经穿通孔
n 横轴位薄层扫描 n 冠状位重组 n 骨窗和软组织窗
n 横轴位、冠状位为主 n 平扫
维
血
管
瘤
影像诊断要点
l 起自蝶腭孔
l 软组织肿块
l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l 延伸至鼻腔、鼻咽、翼腭窝
l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颅内
动脉瘤 脑膜瘤 神经鞘瘤 副神经节瘤 内淋巴囊肿瘤 表皮样囊肿
颅底骨
脊索瘤 软骨肉瘤
颅外
鼻咽癌
动脉瘤
椎动脉动脉瘤并血栓形成
影像诊断要点
l 边界清楚 l CT发现边缘钙化 l 伴内部血栓-不均匀强化
图文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图⽂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称为⾻纤维结构不良,纤维软⾻结构不良或⾻泛化性纤维囊性病,青少年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颅底以筛⾻发病率最⾼,次为蝶⾻、额⾻、颞⾻及枕⾻。
多同时累及颌⾯⾻,50%为多⾻发病。
早期以⾻破坏为主,正常⾻结构被异常增殖的纤维组织取代,表现为条⽚状、圆形⾻密度减低,周围环绕硬化边。
随病变发展,⾻破坏区逐渐扩⼤融合,颅板变薄,板障增厚膨胀。
当病变趋于成熟,编织⾻数量增多,即出现修复性⾻硬化,⾻破坏区密度增⾼,颅⾻增厚,最终板障与内外板融合,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硬化边缘消失。
⼆、畸形性⾻炎(osteitis deformans)⼜称为Padget⽒病,少见的慢性进⾏性⾻组织结构紊乱性⾻病。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半数以上⽆症状,如有症状则以腰背痛和肢体畸形最为常见,头围逐年增⼤。
⾎钙、⾎磷通常正常,碱性磷酸酶显著升⾼。
颅底好发于额⾻及枕⾻,多⾻发病,范围⼴泛。
早期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始于颅⾻外板,病变区⾻破坏与增⽣并存。
晚期板障消失,内外板融合为⼀体,头围增⼤,颅⾻增厚可达正常的2~5倍。
颅底因⾻质软化⽽变平,有的向内凹陷,颈椎突⼊,形成颅底凹陷。
展开剩余73%三、⾻软⾻瘤(osteochondroma)也称为外⽣⾻疣。
单发多见,病因尚不明确,多发者约占25%,系常染⾊体显性遗传疾病。
主要发⽣于颅底软⾻化⾻,如筛⾻、蝶⾻和枕⾻。
⽣长缓慢,可⽆任何症状。
肿瘤压迫颅底神经⾎管可导致视⼒减退、眼球运动障碍、头痛、头晕或听⼒下降等症状。
约1%的病例可恶变为软⾻⾁瘤或⾻⾁瘤。
影像学表现为起⾃颅⾻的菜花状或蘑菇状⾻性肿物,瘤体密度不均匀,表⾯凹凸不平,可见蜂窝状低密度区,软⾻帽钙化呈不规则点⽚状致密影。
四、神经鞘瘤(schwannoma)起源于雪旺⽒细胞构成的神经鞘膜,发⽣于不同的颅神经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颅骨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常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针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一、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骨质中的肿瘤,常见的有骨肉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巨细胞瘤等。
这些肿瘤在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
1. X线平片在X线平片上,颅骨原发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骨质增生、破坏和密度改变。
骨肉瘤常常表现为骨质溶骨吸收及破坏,而骨巨细胞瘤则表现为骨质破坏和局部软组织肿块。
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则表现为局部骨质增生和可见斑疹状破坏。
2. CT检查CT检查是诊断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常规影像学手段之一,其对骨质的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和骨质破坏程度。
对于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CT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而对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能显示出骨质的扭曲和分叶状改变。
3. MRI检查MRI检查能够更好地显示颅骨原发性肿瘤的软组织部分,对于肿瘤的边界、肿瘤周围软组织和颅内的侵犯情况有更好的显示。
这对于诊断颅骨原发性肿瘤的性质及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有着重要价值。
1. 骨囊肿颅骨骨囊肿是颅骨上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多为囊腔性病变,常见的有动脉瘤、骨囊肿等。
在影像学上,骨囊肿表现为局部骨质膨胀、疏松、囊壁薄而均匀。
CT检查对于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壁厚和密度有很好的分辨率,MRI检查对显示囊肿的囊内容物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更好的价值。
2. 骨骼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骼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良性病变,多发于颅骨,其影像学特征为局部骨密度增高、增生异常或扭曲、斑疹状破坏等。
CT检查能显示出骨骼的扭曲和分叶状改变,MRI检查则能更好地显示颅骨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3. 骨髓炎颅骨髓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其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疏松、炎性渗液及软组织肿胀等。
脑部肿瘤的影像学
脑部肿瘤的影像学脑部肿瘤的影像学一、引言脑部肿瘤是指在脑组织中生长的异常细胞集合体。
影像学在脑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脑部肿瘤的影像学相关知识,以便医务人员对脑部肿瘤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定位。
二、脑部肿瘤的分类1.原发性脑肿瘤神经上皮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胶质肿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脑干和小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颅神经肿瘤2.转移性脑肿瘤来源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三、影像学检查方法1.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增强扫描2.计算机断层扫描(CT)非增强扫描增强扫描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代谢扫描四、影像学表现1.肿瘤边界清晰边界模糊边界2.信号强度低信号高信号3.增强方式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4.周围结构受压脑室变形颅骨改变5.浸润性生长表现周围脑组织受侵脊髓受侵血管受侵五、鉴别诊断1.良性肿瘤脑膜瘤胆脂瘤血管瘤2.恶性肿瘤胶质瘤转移性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六、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像学指导1.手术治疗切除范围的确定周围结构安全距离的判断2.放疗和化疗放疗计划的确定放射剂量控制七、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列表。
八、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肿瘤:指组织中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
2.原发性肿瘤:在特定组织或器官内起源的肿瘤。
3.转移性肿瘤:来自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脑部的肿瘤。
4.MRI:磁共振成像,一种用于非侵入性图像采集的医学技术。
5.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透视和计算机处理数据来体内断面图像的无创诊断技术。
6.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通过测量被加入到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的分布,以获得关于生物体功能和代谢的信息。
九、全文结束。
小脑幕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小脑幕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张洪业; 郝大鹏【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小脑幕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作者】张洪业; 郝大鹏【作者单位】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 26604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39.41脑膜瘤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而起源于小脑幕的脑膜瘤,由于其特殊解剖部位,术前就需要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便于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肿瘤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切除肿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由于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特点,在小脑幕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为此,对我们收集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幕脑膜瘤,分析其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正确定位及诊断。
1.1 一般资料我们收集到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共8例。
男3例,女5例,女性略多于男性。
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年龄58.2岁。
病程2周至2年,临床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晕、步态不稳、视物模糊、单侧视力下降等。
1.2 检查技术 MRI扫描机为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型磁共振。
常规MRI扫描包括平扫(轴位T1WI、T2WI,T2WI矢状位,FLAIR T2WI冠状位)、增强(T1WI 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成像序例及参数SE-T1WI(TR 500ms,TE9ms),FSE-T2WI(TR 5000ms,TE90ms)及FLAIRT2WI(TR 2000ms,TE 80ms,TI700ms)。
层厚5mm,层间距1.5mm,视野24cm×24cm,矩阵320×256。
MR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2mL/kg静脉注射后扫描。
6例行MRA检查,增强MRA扫描序列,参数:TR 25ms,TE 1.9ms,翻转角20°,FOV250mm,层厚0.5mm,层间距0 mm,矩阵496×512,NSA 1次。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指的是起源于颅骨骨组织的肿瘤,包括骨肉瘤、骨纤维肉瘤、骨源性肉瘤、骨巨细胞瘤等。
肿瘤样病变指的是结构上类似于肿瘤的病变,但其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比肿瘤要低,如骨巧克力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骨垂性增生等。
本文将对这些疾病进行影像学分析。
影像学在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影像学技术有X线、CT、MRI等。
X线检查可以显示骨质的破坏及新生骨形成的情况。
在原发性骨肿瘤中,骨肉瘤和骨纤维肉瘤常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呈现不规则的溃烂面,周围伴有新生骨质形成。
而骨巨细胞瘤则表现为骨内囊状破坏,边界清楚,局部骨质增生。
在肿瘤样病变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巧克力囊肿等可表现为局部骨质增生和破坏,骨肉瘤样变则呈现骨皮质下散在的斑点状骨质破坏。
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质信息。
在骨肉瘤和骨纤维肉瘤中,CT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骨质破坏的程度,有助于分期和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肿瘤样病变中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表现为斑点状或片状的不规则骨质增生和吸收,有时可伴骨膨胀和囊肿形成。
骨巧克力囊肿则呈现为低密度区域,骨表面可见斑点状病灶。
MRI检查对于评估颅骨原发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软组织情况非常有价值。
MRI可以显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侵犯范围以及有无邻近结构的受压情况。
在骨肉瘤和骨纤维肉瘤中,MRI可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局部侵犯范围,明确肿瘤的分期。
肿瘤样病变中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表现为信号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和骨质增生。
骨巧克力囊肿呈现为高信号囊液和低信号血样囊壁。
影像学在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骨质破坏程度及侵犯范围,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影像学仅能提供影像信息,最终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段峰;郝大鹏;徐文坚;孙磊;张惠君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7(014)005
【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区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100例CPA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51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年龄2岁~89岁,平均年龄48.8岁.各种桥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4页(P535-538)
【作者】段峰;郝大鹏;徐文坚;孙磊;张惠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徐焱;陈波;常惠贤;金艳;刘金来
2.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蒋玮丽;彭红芬;董进;张东友
3.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徐焱;陈波;常惠贤;金艳
4.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未星
5.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徐焱;陈波;常惠贤;金艳;刘金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 原发性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的影像学表现 课件
浆细胞瘤
鉴别诊断
脑膜瘤:放射状,针样新生骨形成 转移瘤:原发病史
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小,肿块体积较小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第一部分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内容
第二部分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第二部分
原发性颅骨肿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概述
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中的肿瘤样病变,是一种以组织细胞突发性非肿瘤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颅骨内异位脑膜瘤
鉴别诊断
颅骨血管瘤:膨胀性骨质破坏,高密度的骨针排列,明显强化 转移性颅骨肿瘤:以溶骨表现居多,常呈多发穿凿样、鼠咬状骨质破坏,或 呈片状局限性骨质破坏。单纯成骨性转移灶较少见,有时可见混合性转移灶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于20岁以下,偏心、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病变区,
围骨质无硬化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T1WI信号改变明显
骨质破坏区及软组织肿块的边界均较清楚,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常受侵,
影像学表现
浆细胞瘤
颅骨破坏后在肿瘤内部其原始骨板的轮廓仍然可以分辨 其信号与脑实质相比, 这可能与肿瘤内出血和坏死的程度有关 MR增强明显强化,常均匀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液-液平面
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小,单发或多发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可见残留骨 块,伴或不伴骨质硬化
第一部分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内容
第二部分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第二部分
原发性颅骨肿瘤样病变
浆细胞瘤
概述
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的和全身性的恶性肿瘤,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 向浆细胞分化的性质 单发者少见,约占浆细胞瘤的3 % ~5%,发病率较骨肉瘤高
CT与MRI对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应用分析
CT与MRI对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应用分析朱宏【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对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价值。
方法选取已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19例,均进行CT平扫及MRI平扫检查,其中13例进行MRI增强扫描,观察诊断价值,并进行分析。
结果在CT检查结果可见1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钙化表现在T1WI、T2WI上,均显示低信号,而其中2例患者的CT表现是囊性低密度,同时周边出现点状的高密度出血灶,而MRI、T 1WI则呈低信号及周边点状呈高信号,T 2WI则呈高信号,且边界非常清晰,无需进行增强扫描。
经过MRI增强扫描的患者表现不均匀强化,低信号的钙化区域及出血灶均与病理组织结果符合。
结论 MRI以及CT诊断颅底软骨肉瘤各有优势,两者联合使用,相得益彰,互相补足,可以大大的提升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1【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CT;MRI;诊断;颅底软骨肉瘤;应用分析【作者】朱宏【作者单位】江西 337100 萍乡市莲花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颅底肿瘤部位较深,结构十分复杂,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但该病的大多数病变不具有影像学方面的特异性,因此误诊率较高,因此成为了临床难题之一[1]。
影像学在不断发展,并且结合手术探查,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而CT以及MRI为该病影像学诊断主要采用的手段[2]。
两种诊断方式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优劣需要详细的对照观察,以在诊断中选用最优手段,以获得早期的准确诊断,方便患者的治疗。
本文对CT与MR对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萍乡市莲花县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已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2.9±8.4)岁,病程4周~2年,平均病程(0.9±0.2)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头晕、头痛、面部麻木及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
颅底脊索瘤的MRI诊断
颅底脊索瘤的MRI诊断徐锐;贺能树;徐志宣;郝大鹏;徐爱德【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3(22)11【摘要】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 ,探讨其MRI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 ,13例行CT检查。
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 11例 (6 4 .7% ) ,鞍区 6例(35 .3% ) ;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 (88% ) ;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 信号 ,病灶内可见囊变、出血、钙化灶 ;病变侵犯邻近结构器官如 :斜坡、垂体、海绵窦等 ;MRI增强扫描示病变呈持续性“蜂房样”不均匀强化 10例 ,均匀强化2例。
结论MRI可清晰显示颅底部脊索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特征性。
【总页数】3页(P913-915)【关键词】颅底脊索瘤;磁共振成像;诊断;MRI表现;预后【作者】徐锐;贺能树;徐志宣;郝大鹏;徐爱德【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影像科数字减影室;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CT室;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730.4【相关文献】1.探究颅底脊索瘤的CT、MRI影像诊断方法 [J], 付姣慧2.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J], 丁洪彬;张波;王秀平;田为中;姚振威3.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J], 许华宇;穆红;荣阳;荣根满4.CT及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黄国民; 曾炳才; 李献辉5.CT和MRI在颅底脊索瘤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J], 田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影像诊断要点
起自蝶腭孔
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延伸至鼻腔、鼻咽、翼腭窝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后颅底
颅内 颅底骨 颅外
动脉瘤
脊索瘤 软骨肉瘤
鼻咽癌
脑膜瘤
神经鞘瘤 副神经节瘤 内淋巴囊肿瘤 表皮样囊肿
动脉瘤
椎动脉动脉瘤并血栓形成
影像诊断要点
软骨肉瘤
影像诊断要点
斑点状钙化 特征性T2WI高信号 分隔状强化
蝶窦粘液囊肿
蝶 窦 粘 液 囊 肿
影像诊断要点
膨胀性改变
压迫性骨质吸收 增强扫描不强化
蝶窦癌
影像诊断要点
软组织肿块
边缘不规则 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中度强化
鼻咽癌
鼻 咽 癌
影像诊断要点
发生于鼻咽侧隐窝 向周围蔓延 伴淋巴结转移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影像诊断要点
上下走行 哑铃状肿块
上部—颅内
下部—鼻腔上部 腰—筛板 肿瘤/脑交界处囊肿
鼻窦癌
鼻 窦 癌 影像诊断要点
前后走行 不规则肿块 侵袭性骨质破坏
中颅底
颅内 颅底骨 颅外
垂体瘤 颅咽管瘤
Langerhans细胞组 织细胞增生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良性病变 恶性或急性炎症
膨胀性骨质破坏 骨变形
浸润性骨质破坏 脑膜瘤或慢性炎症
软骨类肿瘤或脊索瘤
钙化
颅底
颅外蔓延
脊索瘤 软骨肉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转移瘤 Langerhans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鼻窦恶性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癌
依据颅底骨质改变
判断病变起源
骨质压迫、吸收
骨质本身改变
病变良、恶性
膨胀性 浸润性
病变鉴别诊断
针状骨膜反应 钙化 死骨
依据颅底孔道骨质改变
六、颅底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
骨 化 性 纤 维 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膨胀性肿块 中央软组织密度 周围磨玻璃样包壳
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
影像诊断要点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 特征性放射状骨针
边昕,王振常,鲜军舫,等.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影像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3), 258-261
前颅底
颅内 颅底骨 颅外
脑膜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化性纤维瘤 转移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鼻窦癌
嗅沟脑膜瘤
嗅 沟 脑 膜 瘤
影像诊断要点
起源于嗅沟
边界清楚
密度/信号均匀 均匀增强 脑膜尾征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影像诊断要点
膨胀性骨质改变 “磨玻璃样”基质 边界不清
弥漫性、进行性生长
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的影像学诊断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郝大鹏
1. 颅底的解剖
2. 颅底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 颅底的影像解剖 4. 颅底的影像学观察要点 5. 颅底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6. 颅底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一、颅底的解剖
颅底骨的组成
额骨上部(1)
颅盖骨 脑颅骨 颅底骨
顶骨(2) 小部分枕骨(1)
高爱英,王振常,杨本涛,等. 眼眶扁平肥厚型脑膜瘤CT及MRI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2), 186-188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长T2信号 Flair高信号 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参差 弥漫性 溶骨性骨质破坏 不均匀强化
边界清楚 CT发现边缘钙化 伴内部血栓-不均匀强化
颈静脉孔脑膜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密度/信号均匀 均匀增强 邻近骨质增生
颈静脉-鼓室球瘤
影像诊断要点
椒盐征
明显强化 虫噬状骨质破坏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斑片状长T2信号 压迫性骨质吸收
额骨下部、筛骨(1)
蝶骨 、大部分枕骨(1) 颞骨(2)
鼻骨、下鼻甲 、泪骨(2)
面颅骨
上颌骨、腭骨 、颧骨(2) 犁骨、下颌骨、舌骨(1)
颅底结构特点
孔、管、裂众多 位置深在 与颅内外结构关系密切 神经、血管进出颅的通道
颅底骨的解剖
前颅底的解剖
中颅底的解剖
后颅底的解剖
颅底孔、管、裂的解剖
脑膜瘤 神经鞘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肉瘤
脑膜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鼻窦癌
垂体瘤 蝶窦癌
后颅底病变
桥小脑角 脑膜瘤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表皮样囊肿
斜坡 脑膜瘤 鼻咽癌 脊索瘤 软骨肉瘤
颈静脉孔 脑膜瘤 神经鞘瘤 副神经节瘤 转移瘤
枕大孔 脑膜瘤 神经鞘瘤 颈髓肿瘤 动脉瘤
按起源分类
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颅内及神经血管结构 脑膜瘤 神经鞘瘤 垂体瘤 颅咽管瘤 副神经节瘤 动脉瘤
面神经鞘瘤
前庭神经鞘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冰激凌”样 MR信号不均匀 明显强化
压迫性骨质吸收
舌下神经鞘瘤
内淋巴囊肿瘤
内 淋 巴 囊 肿 瘤
影像诊断要点
位于内听道后方岩骨的内侧面
“地图样”和“虫噬样”骨质破坏 形态不规则 MR信号混杂—出血、血管流空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表皮样囊肿
影像诊断要点
匐行性生长 长T1长T2信号 DWI高信号
脊索瘤
影像诊断要点
好发于斜坡 软组织肿块 不定形钙化
软骨肉瘤
影像诊断要点
好发于岩枕裂 斑点状钙化
小结
发病部位 外源性 颅底骨
累及孔道
不累及孔道
神经源性肿瘤 副神经节瘤 脑膜瘤
压迫性骨吸收 浸润性骨破坏 骨质增生
蝶窦粘液囊肿
蝶窦癌 鼻咽癌 鼻咽纤维血管瘤
动脉瘤
神经鞘瘤 脑膜瘤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软骨肉瘤
垂体瘤
影像诊断要点
鞍区肿块 与垂体分不清
“雪人”征
与脑实质等信号 明显强化
累及海绵窦
颅咽管瘤
颅 咽 管 瘤
影像诊断要点
分叶状
多>5cm
囊/实性 不均匀强化 囊壁明显强化 “蛋壳样”钙化
四、颅底的影像学观察要点
病变的来源、位置
CT
MRI
颅底骨质改变
孔道改变 病变内部改变 病变周围骨质改变 病变周围软组织改变
颅底骨髓信号改变 孔道改变 病变内部成分分析
病变周围软组织改变
五、颅底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按发病部位分类
前颅底病变
中央 脑膜瘤 颅咽管瘤
中颅底病变
旁中央
两侧
脑膜瘤 神经鞘瘤 鼻咽癌 腺样囊性癌
影像解剖—翼腭窝
影像解剖—圆孔
影像解剖—卵圆孔
影像解剖—棘孔
影像解剖—颈静脉孔
影像解剖—舌下神经管
影像解剖—颈动脉管
影像解剖—面神经管
/diagradiology/anatomy_modules/axialpages/Overview.html
动脉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CT发现边缘钙化 流空信号
三叉神经鞘瘤
影像诊断要点
边界清楚 邻近骨质压迫吸收 跨中后颅窝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扁平肥厚脑膜瘤
扁 平 肥 厚 脑 膜 瘤
影像诊断要点
骨质增生肥厚 边缘呈毛刷状 围绕蝶骨大翼生长 扁平状 明显强化
筛孔
视神经管
三叉神经穿通孔道
二、颅底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
横轴位薄层扫描 冠状位重组 骨窗和软组织窗
MRI
横轴位、冠状位为主 平扫
T1WI、T2WI、脂肪抑制T2WI
增强扫描
T1WI、脂肪抑制T1WI
三、颅底的影像解剖
影像解剖—前颅底
嗅沟 鸡冠 嗅球
影像解剖—眶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