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尿激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可反复发作,24 h完全恢复。
TIA患者中10%~35%发生脑梗死。
故TIA应及早治疗,阻止脑梗死形成。
我科2004年至2007年收治了50例TIA病人,现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TIA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80岁,平均63.5岁。
既往有高血压33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高脂血症13例,眼底动脉硬化7例;脑血管病家族史3例,有风湿性心脏病1例,吸烟8例,酗酒6例。
1.2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共37例,主要表现为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也可单瘫、失语、偏盲、失读、失写、一过性黑矇、失语等;椎基动脉系统13例,表现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
临床发作时间:23例小于1 min,14例10~20 min;7例20~30 min;5例30~40 min;1例发作20 h。
1.3辅助检查37例颈动脉、椎动脉彩超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3例提示颈动脉或椎基动脉狭窄。
50例均行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24 h后复查无新鲜脑梗死灶,陈旧性脑梗死11例。
ECG检查:房颤1例,25例示心肌供血不足,12例血脂检查增高;凝血指标检查:5例纤维蛋白原增高,其余各项均正常;血常规检查:1例红细胞大于5.5×1012/L。
1.4治疗方法立即给予小剂量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100 mL,连续静脉点滴5 h,之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另外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戒烟、戒酒等。
2结果47例TIA症状完全控制,3例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需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短期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
本文通过对156例TIA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其病例特点、临床表现、病因与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对象为2010年至2015年就诊于某医院的156例TIA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68例,年龄范围为40岁至80岁。
根据医院记录,这些患者均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为短暂性偏瘫、失语、视物模糊等。
随访显示,多数患者的症状在24小时内自行消失,仅有少数患者持续数天。
分析结果显示,这些TIA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以颈动脉狭窄最为常见。
TIA患者中约有30%合并存在心脏病,如房颤、瓣膜病等,这些病变可导致血液凝聚及栓塞形成,从而引发TIA发作。
针对这些TIA患者的诊断,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TIA发作结束后三天内就诊,进行了头部CT、MRI等相关检查。
其中约有70%的患者在脑部影像学检查中没有明显异常。
血管造影显示颈、脑动脉有30%以上狭窄的患者为主,这些患者特别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以预防未来的卒中发作。
最终,研究总结了这些TIA患者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变及其他罕见原因(如血液病等)。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控制血脂等)是必不可少的。
心源性栓塞需要针对心脏病进行治疗,以防止今后更严重的卒中发作。
这项临床研究对于为TIA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这些TIA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与诊断,可以更好地预防TIA发作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永久性脑缺血性病变。
这项研究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评估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 检查和病史来评估患者的预后
。
影像学评估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 察脑部缺血的程度和范围,有助 于更准确地评估预后。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凝血 功能,从而评估预后。
预后影响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 因素,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临床表现
TIA通常突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无力,面部肌肉瘫 痪,语言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通常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自行缓解。
发病原因和机制
发病原因
TIA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塞等原因导致局部脑缺血致局部脑血流减少; 微栓塞主要是由于心脏附壁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小血管堵塞。
VS
患者男性,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来出 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 医生建议患者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采取 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病例三
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 要进行血管检查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患者男性,48岁,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医生通过血管检查发现患者颈动脉狭窄 。经过评估后,患者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 除术或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措施,以改善血 管狭窄问题。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03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都可能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
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和控制这 些疾病。
对于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人群,应尽量戒烟、戒酒,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
对于有家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预防,及早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短时间内出现短暂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在1小时内自行消失,但可以是几分钟。
TIA是脑中枢动脉疾病重要的危险信号,预示着脑卒中的高风险,应及时诊治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本文报告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病例。
病例报告:一名59岁女性,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史。
数月前开始出现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易冲动,且反复出现头昏、失眠、头痛等症状。
当天早晨突然出现口齿不清、言语混乱,伴有情绪激动、幻觉,其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到急诊室。
患者自述有种“把我的脑子炸了”的感觉。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言语不清、情绪激动、幻觉等表现,但反复检查出现时间短暂,不超过10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
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颈动脉中段有斑块形成,血流速度降低。
患者被确诊为TIA。
该患者的症状以精神症状为首发,如言语不清、情绪激动、幻觉等,持续时间较短,是TIA的典型症状之一。
临床上,此类精神症状往往被忽视,而延误了TIA的诊治,这是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的一个问题。
该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可以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引发神经系统症状。
及早发现斑块形成,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预防TIA的再次发生及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神经系统病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分析】患者男性,68岁,主诉反复右上肢无力伴右侧面部麻木4天入院。
2009年3月10日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拿物不稳,活动不灵,同时伴有右侧面部麻木。
左侧肢体及右下肢正常,症状持续约15分钟后完全缓解,3月17日及18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均于半小时内恢复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降压药物。
查体:血压16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坐室高电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
实验室检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8,mmol/L,空腹血糖9.8mmol/L。
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高血压,糖尿病2型。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突发起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肢无力及右侧面部麻木反复发作,症状30分钟之内自行缓解。
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诊断2型糖尿病。
辅助检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成立,定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治疗:1.病因治疗:降低血压、血脂,控制血糖。
2,抗血小板聚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可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中药制剂,如川芎、丹参、红花等。
4.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女,64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4小时现病史:入院前14小时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手持物失落,左下肢行走拖曳,自行休息后无缓解,并在入院前1小时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
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头晕,头痛,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言语障碍,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l80/lOOmmHg,间断断服用“珍菊降压片”。
有糖尿病病史3年,近期服用“瑞易宁”,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既往1年前有过1次短暂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病史(当时外院考虑为颈内动脉系统TIA)。
否认吸烟,饮酒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个案分析
病人资料
社会心理发展情况 根据爱瑞克森心理社会发 展理论,66岁处于第八期 —老年期,完善对失望, 主要为获得完善和避免失 望和厌倦感,这是人生的 最后阶段。患者家庭圆满 ,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希 望在医院内得到更好的治 疗与护理,以便使疾病更 快康复。
病人资料
过去史 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否认有高血 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否认结核 、肝炎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无 手术外伤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Gordon’s 11种功能性健康型态护理评估
认知-感知型态 患者的听力,视力都正常,色觉正常,记忆力良 好,无感知异常。由于患者不识字,所以学习最有 效的方法是别人反复地向她强调,对自己目前的健 康状态表示了解,但并不十分懂得疾病本身的病理 ,还想了解疾病的进展、预后、诊疗方案等信息。
● 自我感知-自我概念 目前对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现在很好,医院的 医生护士对她很好,对治疗效果很满意。目前对自 己最关心的是“希望早日痊愈出院”。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微循环、稳定血压、控制血 糖、降低体重,有利于TIA的预防控制,有利于 TIA病人康复,但要指导病人劳逸结合,避免重体 力劳动,避免过度兴奋。),头晕发作时卧床休息 ,枕头不宜太高(以15°-20°为宜),以免影响 头部的血液供应;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 轻柔,入厕、外出活动时应有家人陪伴。 评价:病人入院后未再出现头晕。
Gordon’s 11种功能性健康型态护理评估
角色-关系型态 患者性格温和,话语较少。家庭主要成员的 健康状况都挺好的,家庭关系和睦。邻里关 系都很好,在病房内与病友相处愉快,能正 确接受从普通人到病人这一角色转换。
● 性-生殖型态 患者21岁结婚,婚后夫妻关系融洽,育有3 个女儿,均已成家立业。
个案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性、可逆性的脑部缺血病变。
本文旨在分析156例TI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
研究对象:156例TIA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59例,年龄范围为35岁-85岁。
临床表现:该组患者均有发作时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花、耳鸣等缺血性症状,
发作时间从数秒钟到数小时不等。
局部缺血表现:短暂的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绝大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20例患者多次发作后出现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头颅MRI、颈部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
特殊意义。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0例反复发作患者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华法林剂量。
所有患者均需规范控制
血压、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另外,对存在严重颈
动脉狭窄及高度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随访治疗:所有患者均需密切随访,并定期检查颈动脉、脑血流情况,如有必要可行
再次MRI检查。
随访3个月及1年的结果表明,96.8%的患者未再次发作,仅2例患者反
复发作。
结论:TIA的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表现复杂,需综合考虑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防治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随访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密切随访可更好地发现及时处理潜在风险。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一种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组合,通常持续时间少于24小时,不留有神经系统失功能的后遗症。
TIA可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脑卒中(stroke),因此,对于出现TIA症状的患者,应予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报告了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病例,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该病情。
病例报道:患者性别女,年龄68岁,住院原因,反复突发恶心、呕吐和精神症状4小时。
患者起初表现为不稳定的情绪和反应迟钝,随后发生突发性头晕、失去意识或记忆。
患者经历过很多年的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病史,她从10天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此外还伴有咳嗽和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清醒,语言、感知及认知功能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眼动示踪欠佳,双下肢肌力正常。
然而,患者表现出情感不稳定、高度焦虑和躁动不安,以及精神错乱和幻觉症状。
她也表现出轻度的眼睑松弛、手部震颤和右上肢的轻微无力。
影像学检查中,颅脑CT和MRI均显示双侧枕叶基底节区(bilateral temporal basal ganglia)灰白质混杂密度和信号改变,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积极治疗,包括对高血压和忧郁症的治疗,以及血容量扩张剂和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并得到了稳定的控制和管理。
讨论:该病例表明,精神症状可能是TIA的首发症状之一,这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识别和管理至关重要。
精神症状的出现是由于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神经调节紊乱。
在该病例中,病人出现了情感不稳定、精神错乱和幻觉等症状,这表明受累区域可能是前额和顶枕叶等控制情感、行为和记忆的大脑区域。
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造成的神经障碍通常是可逆的,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后遗症。
结论:本文报道了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病例,强调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分析
\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 ➢ 消除微栓子来源&血液动力学障碍
精选2021版课件
10
2.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减少微栓子&TIA复发)
阿司匹林
75~150mg/d, 餐后服
精选2021版课件
6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对侧肢体或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2)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
精选2021版课件
7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 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率高, 较少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
汇报人:宋琪 带教药师:侯冠昕
精选2021版课件
1
目录
1
基础知识
2
治疗原则
3
小结
精选2021版课件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念
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 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min内完全恢复 ❖超过2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7~10d
(➢ 3华)法降林纤:药6~物12mg, 每晚1次; 3~5d改为2~6mg
• 药物: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蕲蛇酶 • 时间窗:脑梗死早期(特别是12h以内) • 高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多者
精选2021版课件
13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历
姓名×××籍贯福建省福州县(市)性别男性住址福建协和医院宿舍年龄50岁工作单位医院婚姻已婚入院日期2011 年11月21日09:00 时民族汉族病史采集日期2011 年11 月21 日09:35 时职业工人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过敏史未发现记录日期2011 年21 月00 日09:30 时主诉:反复发作性头晕10年再发半年今晨加重现病史: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晕,清晨时明显,有晕沉感,四肢乏力,意识清楚,无视力模糊。
2至3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0至20分钟,后逐渐好转或缓解,呈间歇性发作。
今晨,头晕加剧,晕沉感加重,眼前发黑,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视物旋转,无抽搐。
2年前在省立医院进行治疗,每天按时吃“敏使朗”后相对缓解头晕现象。
自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良好,睡眠情况正常,食欲正常,排便排尿正常。
体重没有明显增加,无体温升高,无盗汗,无贫血,无听力障碍。
门诊拟“短暂性脑缺血”入院。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用“开博通”治疗缓解使之收缩压维持在138 mmHg。
于第五第六颈椎处有轻度颈椎骨质增生5年。
10年前检查脑部CT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无治疗。
外院诊断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平日常咳嗽及咳痰持续10余年。
痰粘稠,呈白色。
多发于春秋季。
平均一年2至3次。
发作时采取“青霉素”点滴治疗。
无呼吸困难,无咳血,感冒时加重。
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无“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呼吸系统:有慢性咳嗽,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不振、发冷、发热、盗汗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咯血,无水肿、腹水、肝区疼痛、头痛、头晕、晕厥,无风湿热、心脏疾病、动脉硬化等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消化系统:无食欲改变、反酸、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呕血及黑便、血便史,无发热与皮肤巩膜黄染,体力、体重的改变,无口腔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脑部供血暂时中断导致的神经功能短暂性障碍,通常症状会在24小时内自行消失。
尽管TIA的症状一般都会迅速缓解,但它却是中风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因为约1/3的TIA患者会在未来数年内出现中风。
对TIA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156例TIA患者的临床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患者基本情况研究对象为156名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TIA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69例,男女比例约为1.3:1。
年龄范围从40岁到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岁。
所有患者均有突发性短暂性脑部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
二、临床表现1. 主要症状:根据就诊时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我们总结出TIA的主要症状为突发性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物模糊等。
2. 伴随症状: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部分患者还伴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 症状持续时间: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在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多数患者在数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
三、影像学检查1. 脑CT:所有患者均行脑CT检查,结果显示约5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供血不足表现,如脑梗死灶、脑出血等。
2. 脑血管CTA:70%的患者行脑血管CTA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现象。
四、危险因素分析1. 高血压:研究中发现有60%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3. 糖尿病:30%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
4. 吸烟和酗酒:近80%的患者有吸烟和(或)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
五、治疗方案1. 一般治疗:对所有就诊的TIA患者都采取了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监测生命体征、纠正血液粘稠度、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酌情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 血管扩张药物:对有明显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考虑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尼可地尔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小中风”。
TIA是由于脑部血管暂时性缺血导致脑部功能出现短时间障碍的疾病。
尽管症状通常会在24小时内消失,但TIA的发作表明患者存在中风风险。
对TI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TIA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我们进行了一项156例TIA患者的临床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诊断和治疗。
样本来源及临床特征我们收集了156例首次发作TIA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9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8岁。
临床特征表明,TIA患者主要以突然出现短暂性的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模糊等症状为主,症状持续时间一般在10分钟到1小时之间。
TIA患者的既往病史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较为突出。
影像学检查显示,大部分患者颅脑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但少数患者出现了局部脑梗死灶。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TIA患者的血液指标主要体现为血小板增高,凝血功能略有异常。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TIA患者在颈动脉和椎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斑块形成的情况。
治疗及预后分析在治疗方面,我们采取了抗血小板药物和胆固醇调节药物的联合治疗。
在所有患者中,我们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TIA及中风的再发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对于有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斑块的患者,我们采取了血管内治疗,如支架置入术或血管内球囊扩张术等,以减少动脉狭窄程度。
随访结果显示,在12个月的治疗随访期内,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再发性TIA或中风事件。
进一步分析表明,再发性TIA或中风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年龄较大、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未坚持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药物治疗监测和生活方式改善指导,可以减少再发性TIA或中风的风险。
结论通过我们对156例TIA患者的临床分析,我们发现TIA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短暂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通常在1小时内自行消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门诊病历范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门诊病历范文英文回答:Patient Name: [Name]Age: [Age]Gender: [Gender]Date of Visit: [Date]Chief Complaint:The patient presented to the clinic with a sudden onset of dizziness and weaknes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dy.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The patient reported that the symptoms started approximately 30 minutes prior to arrival at the clinic.There was no loss of consciousness, but the dizziness and weakness persisted. The patient denied any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s such as headache, visual disturbances, or speech difficulties.Past Medical History: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hich are well-controlled with medications. There is no history of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s) or strokes.Medications:The patient is currently taking [list of medications] for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Family History:There is a family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luding stroke, in the patient's immediate family.Physical Examination:On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was alert and oriented. There were no signs of acute distress. Vital signs were stable.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right-sided weakness with a power of 4/5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The rest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unremarkable.Diagnostic Tests:The patient underwent a series of diagnostic tests, including a CT scan of the head, which showed no acute intracranial abnormalities. Laboratory tests, including a complete blood count,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panel, and lipid profile,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An electrocardiogram (ECG) was performed and showed normal sinus rhythm.Diagnosis: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diagnosticworkup,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Treatment and Follow-Up:The patient was started on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advised on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future TIAs or strokes. The patient was scheduled for a follow-up visit in one week to monitor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to adjust the management plan as needed.Patient Education:The patient and their family were educated about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TIA and the importance of adhering to the prescribed medications and lifestyle changes.中文回答:患者姓名,[姓名]年龄,[年龄]性别,[性别]就诊日期,[日期]主要症状:患者出现突发头晕和右侧身体无力的症状。
中医医案——短暂性脑缺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案:王某,男,74岁,2014年4月7日。
主诉:晨四点眩晕,头痛,旋转不定,忽然扑倒。
病史:得病前几天有一二秒钟突然黑矇、头昏,时时头顶痛,有六天因腰痛卧床,饮水也少,又因工作生活压力大而神疲。
一夜醒来晨起四点犯病,起床则扑倒(西医叫猝倒)时旋转不定。
初诊:头痛,旋转不定,眼球浮动,血压90/60mmHg。
舌体瘦,舌苔紫暗,脉沉细。
急查脑CT,无出血,急饮淡盐水二次,共700毫升。
西医诊断:TIA(短暂性脑缺血)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审机:瘀血阻窍脑络不通,脑窍不通,神明失主,脑失所养。
治法: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赤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老葱2根黄芪30克苏木12克葛根20克丹参15克白芷15克菖蒲15克地龙10克土虫3克。
水煎服,日二次服。
每次送服水蛭粉2克。
服药后两小时好转,眩晕停止。
血压130/82mmHg,查颈动脉多普勒与脑核磁。
前者诊断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并斑块形成。
核磁检查为脑室、脑池、脑沟系统普遍略增宽,脑实质无明显改变,属老年性脑改变。
其后仍不放心,于2014年12月24日又三甲医院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频谱尚可。
此后连续服用此药,未再犯病。
无脑梗死。
按语该患属急症,中医能治“急症”,关键是辨证同时做到准确“辨病”。
时间就是生命,于黄金时间,要抓住。
急速处理,这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30,王殿祥医案。
王殿祥,1939年生,历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温病、急症教研室及附属第一医院急症病科主任。
曾为黑龙江省中医急症学科带头人。
参编《中医内科学》,主审《现代中医内科急症学》。
擅治肺、心、脑急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一种短暂性的脑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是症状短暂,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
TIA的发作是由于脑血管暂时性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但在症状缓解后脑组织并未持续性受损,因此TIA并不会导致脑功能的持久性损害。
TIA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因为TIA发作后,约有30%的患者会在未来的几天或几周内发生脑卒中。
及时识别和治疗TIA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TIA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短暂性头晕、视觉障碍、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
对于TIA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症状。
TIA是一种短暂性脑血管事件,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及时诊断TIA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颈动脉狭窄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主要表现为颈部和大脑供血动脉内膜下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心源性栓子是指心脏血栓脱落并流入脑血管造成脑血管阻塞,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狭窄则是因为颈动脉内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降低了脑部供血,从而引发脑缺血发作。
除了上述病因外,其他因素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可能成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诱因。
对这些病因的认识和了解对于预防和及时处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至关重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1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资料、病例特点、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方法,从而全面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和规律。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疗思路,同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短时间内脑部血流暂时不足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通常持续时间在几分钟内,但不超过24小时,多在1小时内消失。
研究表明,精神症状作为TIA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临床分析至关重要。
一、病例描述李先生,60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忽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被家人送至急诊科就诊。
患者自述症状始于当天早晨,之前未有类似症状,但数天来感到头晕、头痛,食欲下降。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左侧咀嚼肌无力。
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专科检查1. 神经系统检查:TIA患者早期可出现言语障碍、面瘫及肢体无力等症状,需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脑神经和脑膜刺激征等。
2. 血管超声检查:TIA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血管狭窄,可选择进行颈部、颅内和颞下动脉超声检查,以了解狭窄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3.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可选用脑CT、MRI或CTA等检查手段,以了解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或脑梗死灶。
三、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小板水平,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2. 凝血功能:排除凝血系统异常;3. 血脂及糖代谢指标:TIA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血糖,需检查相关指标,如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四、诊断李先生的主要症状为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左侧咀嚼肌无力,伴有数天的头晕、头痛及食欲下降。
以上临床表现与TIA的特征症状相符,结合实验室检查发现高血脂及高血糖,最终确诊为TIA。
五、治疗1. 立即住院治疗,争取24小时内完成全面相关检查;2.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降脂、降糖治疗;3. 进行相关康复训练。
六、预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可判断其预后。
经过规范治疗,80%的TIA患者症状可完全缓解,10%左右的病人出现轻微残疾,而约5%的病人继续出现脑卒中。
病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冠心病
3、心动过缓
4、坐骨神经痛
5、骨质疏松症
诊断依据:
1.患者老年男性。
2.主因“持续性头晕伴行走不稳1小时”,既往无特殊。
3.查体: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1、高血压危象:由于某种诱因过度刺激,血压在短期内明显上升,可达260/120mmHg。引起烦躁,头痛,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心悸,多汗,恶心,呕吐等症。
入院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冠心病3、心动过缓4、坐骨神经痛5、骨质疏松症。
出院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冠心病3、心动过缓4、坐骨神经痛5、骨质疏松症。
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2、继续口服药治疗。
3、不适随诊。
医师:XXX
今日查房,患者精神较前好转,神志清,自述头晕较前好转,饮食可,夜眠可,二便无异常。查体:T36.4℃P58次/分R17次/分Bp125/78mmHg。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嘱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继续给予原治疗,观察病情。
医师:XXX
2019.08.0710:00查房记录
今日查房,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生命征平稳。自诉头晕,乏力、气短明显好转,无发热、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病情已明显好转。要求出院,于明日给予办理出院,嘱执行。
既往史:既往无特殊;否认脑卒中病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否认糖尿病;否认慢性肾炎、甲亢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急慢性痢疾等传染性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长于本地;无疫区、牧区、放射区及化学污染区久居史,生活起居规律,无其他不良嗜好。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其症状短暂,通常在几分钟内消失。
它是由于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阻塞造成的大脑缺血所引起的,可引起局部神经系统短暂性功能障碍。
本文报告了一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TIA患者,并就其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病例报告:该患者男性,75岁,农民。
因精神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右肢无力、失语及眩晕症状。
患者无明显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但长期暴露在雾霾天气中。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右肢肌力明显减退,语言障碍和眩晕症状。
CT和MRI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可疑的梗死灶,病灶周围存在散在的小梗死灶。
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正常。
血流图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可疑狭窄,全身血管CT检查显示存在左侧舌下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小范围阻塞。
该患者诊断为右侧TIA,并进行相关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口服,针对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管理。
三周后复查颅部CT及血流图,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大小及数量均未发生变化。
讨论:TIA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神经系统短暂性功能障碍,通常在几分钟内消失,但是这些症状也可能与一些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本病例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包括失语和眩晕,这些症状可能与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有关。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是TIA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血栓形成或栓子残留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上,可能导致血流的削减或停止,这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导致脑部局部缺血。
因此,对于TIA患者,对其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动脉狭窄或阻塞至关重要。
同时,全身血管CT检查也有助于确定动脉阻塞情况。
本例中,患者有雾霾暴露史,这可能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加重,促进了TIA的发生。
TIA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种首选的药物,可以适当减少血小板的聚集,进一步防止脑部微循环的损伤。
同时,对于伴有栓塞的TIA患者,抗凝治疗是必要的,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6例临床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脑血管病变,其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会留下明显的神经功能缺陷。
虽然TIA症状短暂,但它预示着可能会出现脑卒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大约有150万人经历TIA,其中一部分人会在未来几天内出现脑卒中。
对TIA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TI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本研究收集了15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总如下。
1. 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占58%,女性患者占42%,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年龄方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78岁。
研究还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在TIA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
2. 临床表现TIA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性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是面部、手臂或腿部的一侧麻木、无力或言语障碍。
少数患者还可能伴有暂时性视力障碍、眩晕或平衡障碍等症状。
一些患者在TIA发作后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3. 影像学检查在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时,研究发现TIA患者中约有40%的患者出现了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特别是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有部分患者出现了非特异性白质改变或微小梗塞的表现。
4. 预后随访发现,研究对象中有10%的患者在TIA发作后的3个月内出现了脑卒中,其中大多数患者的卒中发作发生在TIA发作后的48小时内。
10%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
本研究对15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TIA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预后均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对TIA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临床医生在TIA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病例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病例分析【一般资料】男性,68岁,农民【主诉】阵发性意识不清2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天,夜间小便时出现意识不清,呈阵发性,发作时持续时间约为数秒钟,其后无发作;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无流涎,饮食无呛咳;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
为求诊治,来我院就诊,查头颅CT: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遂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入院。
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如常,食欲可,睡眠及二便如常【既往史】既往高脂血症5年,口服“立普妥治疗;否认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P:67次/分,R:18次/分,BP:145/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浊音界不大,心律67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如常。
双肾区无叩击痛。
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查体合作。
五官端正,双侧眼裂等大,无眼球震颤,眼底未查。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下颌不偏,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无声嘶,无饮水呛咳,吞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
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正常。
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
脑膜**征:颈无抵抗,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辅助检查】头颅CT: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高脂血症。
【鉴别诊断】脑出血;患者平时有高血压病史,多发生在情绪激动或者休息不好时候,突然发病,发病时突然出现昏迷恶心伴呕吐,头ct可发现出血灶高密度影,可鉴别。
【诊治经过】送检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电解质,待结果回报以指导进步临床用药【临床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高脂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药物: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蕲蛇酶 • 时间窗:脑梗死早期(特别是12h以内) • 高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多者
3. 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颅外血管病变 DSA证实中重度(50%~99%)狭窄病变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减少颈内动脉TIA &发生卒中风险
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对颈动脉狭窄有效
发病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
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吸烟、酗酒 血脂异常 颈动脉狭窄 其他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微血栓栓塞
2、脑血管痉挛
3、血流动力学改变
4、其他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 白血病\高凝状态
脑外盗血综合征、动脉炎、颈椎病→椎动脉受压
是否激活
否
否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结合率低
水杨酸盐65~90%
99%
半衰期
15-20分钟
注射剂2~3小时 缓释胶囊约为12小时
代谢
肝代谢,与葡萄 糖醛酸结合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前体药物 90% 8小时
CYP2B6\3A4
2.药物治疗
(2) 抗凝药物
➢ 肝素:100mg+1000ml 0.9%生理盐水 1次/d 3~4小时滴完 ➢ 低分子肝素:4 000~5 000IU, 2次/d 腹壁皮下注射, 7~10d ➢ 华法林:6~12mg, 每晚1次; 3~5d改为2~6mg
小结
掌握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 TIA的治疗策略 几种抗凝药的选择
谢谢!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制?
⑴微血栓栓塞;⑵脑血管痉挛;⑶血流动力学改变;⑷其他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白血 病\高凝状态,脑外盗血综合征,动脉炎,颈椎病)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原则?
4、TIA患者存在血液成分异常时,如何处置?
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首剂量10U,以后隔 日应用5U,共3~4次。
保护脑功能 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防止脑梗死发生。
1. 病因治疗
➢ 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 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 ➢ 消除微栓子来源&血液动力学障碍
2.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减少微栓子&TIA复发)
临床表现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 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率高, 较少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眩晕\复视\异常的眼球运动\偏盲\双侧视力丧失\平衡障碍, 大多不伴耳鸣, 少数伴耳鸣
(2) 特征性症状
① 跌倒发作 ②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 共济失调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 控制危险因素 减少&预防复发
副作用:腹泻\皮疹等较阿司匹林常见
临床研究证实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预防TIA及缺血性脑卒 中作用强于阿司匹林
几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比较
种类 类别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氯吡格雷
作用机制
作用于COX-1抑制 TXA2合成
抑制血小板摄取腺苷 抑制磷酸二酯酶,
抑制TAX2合成 增强内源性PGI2
不可逆的ADP P2Y12结合,干 扰血小板活化
消除病因,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或预防复发,尤其是短期内 反复发作的患者采用有效治疗措施,避免脑梗死发生。
3、双嘧达莫的抗血小板聚集机制?
⑴抑制血小板摄取腺苷,而腺苷是一种血小板反应抑制剂; ⑵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 ⑶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TXA2血小板活性的强力激 动剂;⑷增强内源性PGI2。
用药提示
TIA是临床急症 (1)非心源性TIA患者明确诊断后首选阿司匹林;不
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 集治疗。 (2)房颤等心源性TIA患者,如不存在抗凝禁忌时, 首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应用5~7天后改用华 法林长期抗凝治疗。 短期内TIA频繁发作者,可选用抗凝药或降纤药治疗, 终止TIA的发作。
阿司匹林
75~150mg/d, 餐后服
副作用: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皮疹\消化性溃疡\胃 炎\胃肠道出血等
双嘧达莫(缓释剂) 200mg + 阿司匹林 25mg 2次/d
盐酸噻氯匹定 125~250mg, 1~2次/d
副作用:皮疹\腹泻,偶发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用少)
氯吡格雷 75mg/d 1次/d
临床表现(共同点)
➢ 50~70岁多发, 男性较多 ➢ 发病突然, 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 征 ➢ 数分钟达高峰, 数十分钟症状缓解,通常不遗留 后遗症 ➢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对侧肢体或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2)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
汇报人:宋琪 带教药师:侯冠昕
目录
1 2 3
基础知识 治疗原则 小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念
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 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min内完全恢复 ❖超过2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