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1 、课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的及要求
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 、讲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基本论点和方法,注意反映哲学几大部分之间的有机相关性。

3 、注意反映哲学理论研究中的新问题、新动态,新成果,向学生介绍哲学中相关的前沿性理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哲学概念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

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及其对立。


大基本规律的基本范畴和主要观点。

发展和联系的各基本环节的内在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区别。

实践活动在认识形成、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和辩证过程。

真理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难点:发展和联系的各基本环节的内在辩证关系。

真理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

对需要与利益范畴及其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正确认识与评价。

[讲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认识论

[讲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认识论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之后,还要进一步回答世界可知否,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这就是认识论问题。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坚持了认识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一、能动的反映论(一)唯物的反映论对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反映论。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承认反映论,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离开了客观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认识。

其次,认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映像和模写。

再次,认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实现的,所以总是受到人本身的制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会有一定区别。

总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唯心主义从认识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反映论,把认识看作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论上表现为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心灵的自由创造。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神的启示,或者来自于物质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

人类认识的发展史及其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才能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从而自觉地从事认识活动,达到主管和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3、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基本原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

2、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先天因素与后天实践原理。

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

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2008-12-01 17:30:46)转载▼。

一、基本观点(一)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⑴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⑵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⑴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⑵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研政治知识点每周一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考研政治知识点每周一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真理是人们对于_____及其____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真理也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____,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____。
7.价值的特性有:价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______,更重要的在于______。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2和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材料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分析材料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答案】A
【解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以人类认识运动为对象,研究认识的基础、本质、发生和发展
的过程以及认识中的真理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引入科学的实 践观,唯物辩证地研究认识问题,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和不可知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 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 践的反作用
•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 (1)先进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 • (2)落后错误认识的误导作用。
• 第三天,那个胡商果然带着许多珠宝又来了。农夫抬出石 板想要向他索要更高的价钱,但还没等他开口,胡商便大 叫可惜。原来,这块石板是一个天然日晷,石板上原来排 列着十二个小孔,分别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交一个时辰,小孔里 就会爬出一只红蜘蛛在孔周围布一个六角形的网,到了下 一个时辰,另一个红蜘蛛也会从下一个小孔出来布同样的 网,然后上一个时辰的蛛网就会自动消失。如此交替进行, 人们就会准确无误地判断出现在是几时几刻。普通的日晷 只能以太阳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而这个天然日晷无论天 晴下雨、白天黑夜都能使用,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但现 在石板已经磨损,再也不会有红蜘蛛出来布网了,石板也 就一文不值了。农夫听完胡商的解释,叹息不已,后悔莫 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A.农民播种小麦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法官审理案件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4.“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B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5.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D )A.指出人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6.认识的客体指的是( D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自然界存在的事物C.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事物D.成为主体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事物7.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这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9.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验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1.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

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3、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

2、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先天因素与后天实践原理。

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

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运动史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发展过程关键词:实践认识实践与认识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说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规律及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还深入探究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问题,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原则,创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它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最根本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认识的发生问题,即人的认识能力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问题,既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认识论都要探讨和回答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既是主体和客体的相分化的标志,又是推动主客体不断实现统一的决定因素这一根本思想出发,深入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问题,认为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在人的认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1] 中国每年春运期间客流量非常大,以致中国铁路交通难以承受,这一现象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票难求”,所以火车票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缓解购票压力,2012年元旦开始,全国所所有列车火车票全部实行实名制,缓解“一票难求”的现象,但实际上旅客需求大与客票数量有限的供需矛盾仍存在。

实践是检验知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火车票实名制实施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给票贩子以沉重的打击。

每个身份证只能买一张票,即使他们用自行收集的身份证买到了票,旅客拿着这样的票也过不了检票关。

因而,从理论上来说,火车票实名制将使正常的售票渠道畅通起来。

但它在实施中可能遇到很具体的操作问题,例如:买票效率如何、隐私如何保护、身份证遗失怎么办、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因此铁路部门应根据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使售票更加人性化,增加售票地点和窗口,改进设施增加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防止票贩子与铁路工作人员“内外夹击”。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认识的主体是指()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4.认识的客体是指()A.一切客观实在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一切社会存在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6.反映论是()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形象性B.逻辑性、综合性C.间接性、抽象性D.真理性、主观性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9.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1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1.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2.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B.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16.真理观上绝对主义错误是()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不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1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正确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它首先是可知论。

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

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

它是实践论。

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1]。

马哲章节总结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哲章节总结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1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人)与客体(对象)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工具)发生相互作用。

主体与客体关系:根本上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放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相互作用:1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践主体按照实践方案实际的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表现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

意识依赖于实践,离开时间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肯定实践是认识实践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行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1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其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反应与被反映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特点:1摹写性2创造性。

人不仅能反映现象,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在,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能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三、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从实践到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性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

理性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观是认识智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实践道实践提出了认识生成的需要。

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知识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本文主要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真理与价值”。

它主要解释了人们认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本文主要论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基本要求,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能力、形式、过程和真理的科学认识论。

首先,它是可知性。

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人们不仅可以理解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现象来理解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它坚持反思理论,认为不依赖人类意识的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

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思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和直观的,而是主体在改造对象的实践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再现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从认知主体的角度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总是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从认识对象的角度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揭示和展示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件事
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述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述论
国际交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吸收 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其国际化发展。
培养人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 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指导作用
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把 握时代主题
群众路线要求党密切联系群众,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认识 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具体 体现。
群众路线要求党要倾听群众意见, 接受群众监督,这是认识论中认识 过程与认识结果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认识论与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和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 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
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认识来源于 实践,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
认识论与群众路 线的联系:认识 论是群众路线的 理论基础,群众 路线是认识论在 实际工作中的具 体运用
认识论在群众路 线中的应用:通 过深入群众,了 解群众需求,形 成正确的认识, 指导实际工作
群众路线是认识论的实践应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 性,群众路线正是实践的体现。
群众路线强调党要依靠群众,相信 群众,这是认识论中认识主体与认 识客体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指导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指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在认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提出了产生认知的必要性。

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知识真相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是“认知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践在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真相与价值”。

它主要解释了人们认知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本文主要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基本要求,即坚持从现实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并坚持统一。

了解和改变世界的方式。

扩展数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关于人类认知的来源,能力,形式,过程和真理的科学认识论理论。

首先,它是可知性。

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人们不仅可以理解物质世界的现象,还可以通过现象了解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关于认知的来源,本质和规律。

它坚持反射理论,认为不依赖人类意识的客观物质世界是认知的对象和来源。

认知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以及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

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射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和直觉,而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根据改造对象的实践而主动地并主动地再现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从认知主体的角度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总是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从认知客体的角度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而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示也有一个过程。

这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通常需要从实践到认知,再到从认知到实践,都要经历很多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

实践既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关于真理标准的这场讨论对于解放思想,肃清余毒,进一步拨乱反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即社会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善于区别它的普遍真理和个别结论,区别精神实质和个别字句,
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治病②法官办案③⽂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 C.③④ D.①④3、江苏⼈在改⾰开放的⼤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

如张家港精神、昆⼭精神、华西精神等。

江苏⼈发扬这些精神,有⼒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化影响⼈们的思维⽅式②先进⽂化源于社会实践③意识具有能动作⽤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苟⼦说:“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所有知识都要通过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实践D.只有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5、陆游诗⽈:“古⼈学问⽆遗⼒,少壮功夫⽼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是实践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的和归宿C.实践是取得认识的唯⼀途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6、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萨斜塔的⾃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的说法。

这⼀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7、在今天,“更快、更⾼、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

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类对⾃⾝能⼒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认识具有⾃我超越的内在⼒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境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8、“嫦娥奔⽉”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们千百年的努⼒,在现代⽣产⼒和科学技术⾼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号”探⽉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含义)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也使得客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二是实践按照目的和方案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着一定方向进行。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即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就要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总是为社会实践的需要而服务的。

同时,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当代,科学发展观正是来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第二,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为人的认识提供可能。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正因为实践的工具性,才能使得认识对象的属性、本质得以暴露,使对象成为人的认识可以把握的内容。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实践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将活动内化为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认识图式,形成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使得客体成为可以认识的内容;内化成主体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其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认识对象,才能使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得以暴露;只有通过实践使感觉器官直接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反映到人脑中,从而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四,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使其成为人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马克思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12 (1202-1200021B-012) > 学习指导书>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本章知识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不仅要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确立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观点,懂得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提高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关键词:反映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认识世界造世界(三)主要内容简述:1、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本节的逻辑线索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厘清实践的主体和实践的客体及其关系,进而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正确分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揭示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各种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

实践活动过程是在实践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存在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总结为实践观、真理观和认识观,具体为:
实践观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认识观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