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执业医师考试笔记-儿科-执业医师考试笔记-儿科-1儿科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

执业医师考试笔记-儿科-执业医师考试笔记-儿科-1儿科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

第一节绪论1.胎儿期:胚胎8W 胎儿;2.围生期:胎龄28W至出生后7足天内;死亡率最高;3.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后至生后28天内;4.婴儿期:出生后至1周岁前;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5.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6.学龄前期:3周岁后6~7周岁入小学前;儿童培养是最佳时期;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8.青春期: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意外事故多见,营养性疾病亦多见的是:幼儿期;意外事故多见,其他疾病减少的年龄段是:学龄前期;孕2胎儿靠母体; 8W后是胎儿;8W前是胚胎;双7围产死亡高;1年婴儿长得快;6,7学前智力形;智力发展的关键期:7岁前;青春发育第2峰;第二节生长发育1.神经系统:最先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 先慢后快;2.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日,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0%;其他状况好;病理性的体重下降:体重下降超过10%,超过10天;出生 3 kg;3个月 6kg;1周岁 10kg;2周岁 12kg;注:儿童1周岁内生长7kg;前3个月生长3.5kg;后9个月生长3.5kg;公式: <6个月:出生时体重 +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2~12岁:体重==年龄*2+8;题眼:7.5kg是一个分界点;7.5kg以下使用<6个月公式计算;7.5kg以上(包括7.5kg)的使用7~12个月的公式计算;3.身高:出生 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1.5cm;3个月 62.5cm;1岁 75cm;2岁 87cm;2~12岁年龄*7+75;4.头围:出生 34cm 3个月 40cm;1岁 46cm;2岁 48cm;5岁 50cm;5.胸围:出生时 32cm;1周岁 ==头围 46cm;2周岁后:头围+年龄-1cm;6.骨骼发育:前囟出生时 1~2cm; 1~1.5岁时闭合;额顶前囟成;1年半载合;2月后囟闭;脊柱: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正常成人四个弯曲: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三个月颈曲;六个月胸曲;周会走腰曲;骨化中心:10岁出齐;共10个;7.牙齿发育:乳牙:4~10月开始出,2.5岁出齐; 20颗;恒牙:6岁开始出; 14岁出齐; 28颗;2岁以内的乳牙:月龄-4~6;8. 5~6个月发音;9~10个月理解;1岁会表达了;2岁能说出2~3个字的短句;3岁能唱歌,背唐诗;第三节儿童保健1.出生乙肝卡介苗;2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百白破;八月麻疹两岁脑;两岁流脑;注:1.乙肝:出生 1月 6月;2.卡介苗 7岁和12岁复种;。

执业医考儿科知识点2

执业医考儿科知识点2

执业医考儿科知识点二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发育速度:淋巴系统的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特点是先慢后快。

一般规律:有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常用指标: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1.体重:映儿童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生理性体重下降:指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范围3%-9% ,至出生后第7-10 天可恢复至出生体重,故无需处理。

2.患儿的体重计算公式:小于6月龄婴儿体重计算公式: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0.251-12岁体重计算公式:年龄*2+8身高:出生时身长50cm(前3个月增长11-13 cm,后9个月同前3个月),1岁时身长75cm,2时身长87cm。

计算公式:2-12岁身高=年龄*7+75颅骨的发育:前囟:呈“菱形”,出生时为1-2cm,1-2岁闭合,最迟2岁闭合,闭合过早见于头小,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前囟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见于脱水。

后囟:呈“三角形”,出生后6-8周闭合。

7.脊柱的发育正常脊柱有颈、胸、腰、慨四个生理弯曲,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颈椎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后出现胸椎生理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生理弯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8.骨化中心:10个,10岁出齐,婴儿早期拍摄膝关节,年长儿拍摄左手及腕部X光片,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年龄+1。

9.牙齿的发育乳牙:共有 20颗,正常乳牙4-10个月开始萌出,3岁出齐,萌出时间>13个月,称为出牙延迟。

恒牙:共有 28 颗(或32,恒牙骨化从新生儿开始,第一恒牙6岁开始萌出,12岁出齐。

10.运动和语言发育小儿的语言发育遵循的规律:小儿语言发育3个阶段的顺序是发音、理解、表达。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生长发育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生长发育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生长发育2 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1、体重增长出生后一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前半年:600~800g/月前3月:700~800 g/月后3月:500~600 g/月后半年:300~400 g/月1~2岁:3kg/年2~青春期:2 kg/年公式计算3~12 月(月龄+9)/2(kg)1~6岁年龄×2+8(kg)7~12岁(年龄×7–5)/2(kg)2、身高(cm):年龄×6+773、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一周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

4、前囟门:12~18月闭合。

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克汀病、脑积水。

前囟饱满:见于脑膜炎、脑积水。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

后囟门:6~8周闭合。

5、腕骨骨化中心:共10个,10岁出齐。

2~9岁的数目为:岁数+1。

6、牙齿:2岁以内乳牙数目=月龄―4~6。

7、克氏征(+)——3~4月以前正常。

巴氏征(+)——2岁以前正常。

小儿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生后2周出现)。

8、2个月——抬头。

6个月——独坐一会。

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喊“爸爸、妈妈”。

9个月——试独站,能听懂“再见”,不能模仿成人的动作,但看到熟人会伸手要人抱。

1~1.5岁——能说出物品和自己的名字,认识身体的部位9、克汀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不成比例,上身大于下身。

10、身长中点2岁——脐下6岁——脐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耻骨联合上缘。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串讲: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串讲: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生理常数一、体重正常值&lt;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 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二、身长正常值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2 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7×年龄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四、乳牙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 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五、呼吸、脉搏、血压呼吸、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运动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

大运动发育:1个月小儿睡醒后常作伸欠动作; 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 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 10个月可扶走; 12个月能独走精细动作:新生儿握拳,3、4月玩手,5个月抓物,9、10 月捏拾东西,12~15月乱涂画语言发育新生儿已会哭叫;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3个月发出咿呀之声;4个月能发出笑声;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如吃、走、拿等;1岁半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
A.风寒感冒 B.风热感冒 C.暑邪感冒 D.感冒挟滞 E.感冒挟痰 答案:A
30
4.患儿,9个月。发热,微汗,鼻塞流涕,咽红,夜 间体温升高,又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舌质红, 苔薄白。指纹浮紫。其诊断是
A.夜啼
B.感冒夹痰 C.感冒夹惊
D.急惊风 E.小儿暑温
答案:C
31
【题干】患儿,7岁。时值夏令,骤起发热,汗出热 不解,头昏,头痛,胸闷,肢体困倦,泛恶,心 烦口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短黄,舌质 红,苔黄腻,脉数。其证候是
【答案】D
D.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E.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题干】患儿,4岁。高热3天,持续不退,咳嗽剧烈,
气急鼻煽,烦躁不安,忽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双目上视,舌红绛,指纹直达命关。其治法是
A.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B.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C.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答案】E
D.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E.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A.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B.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C.辛凉开肺,清热化痰 D.清热活血,泻肺化痰 E.泻肺镇咳,清热化痰 答案:A
48
4.患儿流涕、咳嗽3天后,高热不退咳嗽喘促,鼻 煽。喉中痰声漉漉,口唇紫绀。其证候是
A.风寒闭肺 B.风热闭肺 C.痰热闭肺 D.痰热咳嗽 E.心阳虚衰 答案:C
49
A.华盖散 B.麻杏石甘汤
【答案】C
C.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D.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考点:感冒
1.可治疗风热感冒与时邪感冒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普济消毒饮 E.杏苏散 答案:A
28
2.小儿感冒夹痰的病机是 A.肺脏娇嫩 B.先天不足 C.乳食积滞 D.脾胃湿困 E.肾气不足 答案:A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是量,发育是质,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一方面可用以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有无异常;另一方面可用以指导小儿的保健、护理等工作。

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上,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其发育速度又因年龄而异,如体格方面,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尤其前三月更快),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总体讲,年龄越小,体格增长速度就越快。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规律。

例题1:不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的是A.由上到下B. 由远到近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答案 B例题2:不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的是(2003)【zl】ABCDE答案A(三)各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平衡小儿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

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体格发育是快慢快,淋巴系统发育在儿童期迅速,青春期达高峰(达190%)以后降至成人的水平。

(四)存在个体差异生长发育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因一些因素影响(如:遗传、性别、环境、教养)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青春期差异较大。

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真题库】2005)ABCDE答案:B二、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指标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身高、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

ABCDE答案:E[解析]: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坐高(顶臀长)、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1.体重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儿科学-生长发育

儿科学-生长发育

p50th p75th p97th
53
体格生长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
➢发育水平 将特定时间,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
格生长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相应 参数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价个体的体格生 长状况。
54
➢发育水平
体格生长评价
早产儿体格生长有一允许“落后”
年龄范围,进行生长水平评价时应矫正
胎龄至40周(足月)后再评价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1.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 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 于稳定。
2.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 重增长。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3.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如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 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 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 至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21
体格生长
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体重( Weight,W )
体格生长
• 器官、系统、体液的 综合重量
•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 状况的灵敏指标
体重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体重增加 与出生时
(kg)
(kg) 比较(倍)
出生
3
3月 12月 24月

3/(0~3月)
1

3/(3~12月)
2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8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环境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
营养: 疾病: 其它:

儿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之儿科学生长发育规律

儿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之儿科学生长发育规律

儿科主治医师知识点之儿科学生长发育规律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是医师资格职称考试,通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医院工作,拿到更丰厚的工资,儿科主治医师享有这么优异的待遇,意味着通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是很难的事情,其中考点众多,有很多考生基础差一些,就很难顺利通过考试,为了帮助考生们提高通过率,小编整理了儿科主治医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儿科主治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期的整个过程。

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以用测量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

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上。

(一)儿科主治知识点: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二)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高峰;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二、儿科主治知识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受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及生活环境等诸多单一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儿科主治知识点: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用于临床和研究工作的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下脂肪等。

(二)儿科主治知识点:体格生长的规律1.体重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出生体重约3.2(女婴)~3.3Kg(男婴)。

出生后由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天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生后3个月龄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12个月龄时婴儿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重猛增达4~5kg/年,约持续2~3年,是继婴儿期以后的第二个体重增长高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动作、感觉发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动作、感觉发育)

1. 动作发育 动作的发育直接与肌⾁的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进⾏。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能登梯,跳跃,动作也逐渐有⼒,精细和准确。

⼩⼉精细动作的发育表现在握物的⽅式上。

2. 听觉 由于新⽣⼉⽿窍发育未全,所以听觉很不灵敏,但对强⼤的声⾳有瞬⽬、震颤的反应。

2周的⼩⼉即可集中听⼒,3个⽉时对声⾳有定向反应。

3. 视觉 新⽣⼉的眼睛已有感光反应,当给予强光时,可以引起闭眼。

从第2个⽉开始,有注视物体的能⼒;⾃第3个⽉开始,可追寻活动着的玩具或⼈;⾃5个⽉开始,可以辨认物体的颜⾊和形状,能认识母亲。

4. 味觉与嗅觉 新⽣⼉对甜、酸、苦已有不同反应。

4~5个⽉的婴⼉对⾷物的微⼩改变很敏感,故应适时添加各种辅⾷,使之习惯不同味道。

⼩⼉的嗅觉发育较慢,6个⽉以后才能分辨⾹臭。

5. ⽪肤感觉 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

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已很灵敏。

眼、⼝、⼿掌、⾜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

3个⽉时已能区分31.5℃与33℃的⽔温差别。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

知 的 发
出生数日就能辨别甜与苦,并对 不同味的食物能作出不同的反应。 4~5个月对味道改变很敏感。


(四)皮肤感觉的发育
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






(五)知觉发育
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

3岁能辨上下
4岁辨前后

5岁开始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4~5岁有时间概念,能区别早上、


(三)长骨的发育 评价骨龄最简单的依据是X线

片所显示的骨化中心的数目及 大小。




(三)长骨的发育
腕骨骨化中心出现顺序:

正常小儿1岁时出现钩骨及头状骨 的骨化中心,3岁时3个,6岁时7个,

10岁出齐,共10个。1~9岁腕部骨 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岁数加1。

骨龄延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
时 期 至
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身 长的1/4,成人则占1/8,是因为

长骨增长较快所致,见图。









出 (三)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生 至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7%,以后下

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坐高占身

长的55%。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7%,以后下肢

生长激素缺乏症。

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小儿乳牙一般多于4~10月开始萌出。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部分重点知识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部分重点知识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部分重点知识儿科学是执业医师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考点,所占比分也是很高的,但是基础差的考生是很难掌握这个知识点的,为了帮助考生们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重点知识让大家做一下参考。

一、绪论: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3、身高(长):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

《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二章 生长发育
(3) 行为发育
精细动作的发育 3~4月龄时握持反射消失,手指可以活动 4月龄时用手掌握物 5月龄时大拇指参与握物 6~7月龄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并将物体从一手转移到另一手 9~10月龄开始试用拇、食指指端取物,喜欢撕纸 12~15月龄学会用匙和乱涂画 18月龄能叠起2~3块方积木,会拉脱手套或袜子 2岁能叠起6~7块方积木,一页一页翻书,拿杯子喝水 3岁能叠起9~10块方积木,用筷子进餐,使用“工具性”玩具 4岁基本能自己穿衣服和鞋带 5~6岁能用笔学习写字,用剪刀剪图形
第二章 生长发育
(1)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上臂围: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可反映 儿童的营养状况。
上臂围增长规律 1岁以内上臂围的围度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增长1~2cm。因此,WHO建议在无 条件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的情况下,可以用上臂围来评估1~5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大于13.5cm为营养良好; 12.5~13.5cm为营养中等;低于12.5cm为营养不良。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定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本章考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出生后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 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 高级的规律。
第二章 生长发育
(1)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平伸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骨的生长。 指距与身高(长)的关系 正常人指距一般比身高(长)稍短。如果指距大于身高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 生长有参考价值,如蜘蛛样指或趾。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专注于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医师考试中的儿科知识点涉及到儿童生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

下面就儿科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供医师考试备考之用。

1.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重要的观察指标。

医师需要了解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如自闭症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

医师还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如何分析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皮肤病等。

医师需要对这些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

例如,医师需要了解适时预防接种对呼吸道感染的控制作用,了解腹泻的分类及治疗方法,了解发热疾病的常见原因和体温调节机制。

3. 新生儿保健新生儿保健是儿科的重点内容之一。

医师需要了解新生儿生理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新生儿喂养、睡眠、母乳喂养等方面的知识,指导新生儿的家庭护理。

4. 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在儿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

医师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综合诊疗和妥善处理。

5.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医师需要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及补充方法,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地进行儿童膳食安排,预防各种膳食过敏及缺乏症。

6. 儿科急救知识儿科急救知识是医师的基本功。

包括窒息、溺水、中毒、外伤等急重症处理。

医师需要了解婴幼儿窒息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儿童溺水的紧急救助措施,了解常见的儿童中毒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7. 儿科心理学儿科心理学主要是关于儿童情绪、认知和行为发展的研究。

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相应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

以上就是儿科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总结。

执业医师儿科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儿科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儿科学知识点儿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少见病等。

作为执业医师,了解儿科学中的关键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执业医师应了解的儿科学知识点。

1.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执业医师应了解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各项生长指标的正常范围,并能判断儿童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

此外,还需要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生长的因素以及常见的生长发育障碍。

2. 常见儿科疾病执业医师需熟悉常见的儿科疾病,并能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执业医师应该掌握的常见儿科疾病:- 儿童发热:明确发热的原因、病因分类以及适当的处理方法。

- 儿童呼吸道感染:了解不同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 腹泻:掌握腹泻的病因、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措施。

- 儿童皮肤病:认识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和皮疹,正确判断和处理。

3. 儿童预防保健儿童预防保健是降低儿童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执业医师需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的预防接种计划,并能详细解释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和剂次。

此外,还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生活习惯和意外伤害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4. 常见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执业医师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并能进行相关的遗传咨询和指导。

执业医师还需要能够进行儿童遗传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5. 儿童急救知识执业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儿童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紧急处理儿童发生的意外情况。

这包括儿童窒息、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

了解合适的急救方法和步骤,并及时施救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执业医师应了解儿科学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儿科疾病、儿童预防保健、常见遗传性疾病和儿童急救知识等。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执业医师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课件《儿科》第二章生长发育讲义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课件《儿科》第二章生长发育讲义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课件《儿科》第二章生长发育讲义第二章生长发育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是一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二)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越来越快。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遗传、环境等。

二、体格生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1.体重——反应近期营养的敏感指标;2.身高——反应远期营养…3.头围——反应神经系统、颅骨的发育,及颅内病变;4.胸围——与头围的增长相比较,反应生长发育。

1.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表现:出生后3~4日内,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正常值:不超过出生体重的3%~9%。

原因: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出胎便。

☆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g;7~12个月每月增长300~400g。

☆体重计算公式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体重:2.身高(长)◇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岁到2岁---平均每月增长1cm;2岁后到12岁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

◇上部量与下部量上部量(坐高):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上、下部量相等:12岁3.头围○测量方法: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临床意义:在2岁内测量最有价值。

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小头畸形或脑发育不全。

○正常值:出生——34cm3个月——40cm12个月——46cm2岁——48cm5岁——50cm4.胸围○测量方法: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临床意义:反应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是量,发育是质,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一方面可用以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有无异常;另一方面可用以指导小儿的保健、护理等工作。

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上,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其发育速度又因年龄而异,如体格方面,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尤其前三月更快),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总体讲,年龄越小,体格增长速度就越快。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规律。

例题1:不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的是A.由上到下B. 由远到近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答案 B例题2:不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的是(2003)【zl】A由下到上B由近到远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答案A(三)各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平衡小儿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

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体格发育是快慢快,淋巴系统发育在儿童期迅速,青春期达高峰(达190%)以后降至成人的水平。

(四)存在个体差异生长发育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因一些因素影响(如:遗传、性别、环境、教养)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青春期差异较大。

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真题库】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正确的是(2005)A生长发育没有一定的规律B各系统发育的速度不一致C生长发育是量先增加后有质的变化D小儿体格的发育青春期最快E体格发育有绝对的正常值答案:B二、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指标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身高、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

【真题库】判断小儿体格发育最常用的指标是A动作发育能力B语言发育程度C智能发育水平D神经反射发育E体重、身高、头围答案:E[解析]: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坐高(顶臀长)、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1.体重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例题:最能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是(2003)【zl】A身高B体重C头围D胸围E牙齿答案:B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kg。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除胎便,体重可以暂时下降3%~9%。

随后逐渐恢复和增长,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出生时体重。

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第10天还未恢复出生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寻找病因。

生后前半年体重呈现第一个增长高峰: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6kg),一周岁时约为出生时3倍(9kg),2岁时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

计算公式:6-12个月龄: 6kg+月龄×0.25(kg)2-12岁:年龄×2+8(kg)【真题库】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出生后A第1周B第2周C第3周D第4周E第5周答案:A[解析]:新生儿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下降,约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例题:足月女婴,母乳喂养,吸吮好,哺后安睡,生后4天体重下降7%,查体反应好,面色红润,心肺(-),此婴可能的原因是(2004)【zl】A进乳量多,进水少B进水多,进乳量少C败血症D呆小病E生理性体重下降答案:E例题:新生儿出生后2~4天内生理性体重可下降(2006)【zl】A.2%B.5%C.8%D.11%E.14%答案:C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10%范围左右。

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

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身高身高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也是远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短期疾病与营养状况不易影响身高生长。

身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

l周岁时约为75cm,其中前3月增长值约等于后9月增长值。

2周岁时约为85cm。

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的30%以上,则为异常。

计算公式:2-12岁身高:年龄×7+70(cm)【真题库】1:生后第1年身高增长约(2004,2005)A35 cmB32 cmC30 cmD27 cmE25 cm答案:E(2004,2005)[解析]: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

【真题库】2:1~2岁幼儿1年中身高约增长(2004)A 5 cmB7 cmC10 cmD12 cmE13 cm答案:C(2004)解析:1岁时身长约7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左右。

例题:2~12岁小儿平均身长(cm)推算公式是(2006)【zl】A.年龄×7+70B.年龄×5+70C.年龄×6+77D.年龄×7+80E.年龄×9+80答案:A3.头围头圈指经眉弓的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胎儿期脑发育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

正常新生儿头围约为32-34cm,前3月增长等于后9月的增长值(6cm),因此1岁时头围约46cm,到2岁约为48cm,5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54cm~58cm。

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

【真题库】出生时新生儿的头围约(2004)A35 cmB34 cmC30 cmD25 cmE. 55 cm答案:B(2004)解析:出生时头相对大,新生儿头围平均32~34cm。

例题:(120~121题共用备选答案)A.36cmB.40cmC. 46cmD. 50cmE. 56cm2006-4-120.5岁儿童的头围约是 D2006-4-121.3个月龄婴儿的头围约是 B【真题库】(18~19题共用备选答案)(2004)A 36 cmB40 cmC46 cmD50 cmE56 cm18出生时新生儿身长平均是答案:D19 1岁时小儿的头围约是答案:C例题:3个月小儿按公式计算其身高、头围约是(2003)A55 cm,38 cmB60 cm,40 cmC65 cm,42 cmD. 70 cm,44 cmE75 cm,46 cm答案:B[解析]: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 cm ,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2cm,因此3个月时身长约60cm;出生时头围平均32~34cm,第一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即为40 cm。

【真题库】5岁小儿按公式计算身高、体重及头围约是(2003)A 90 cm、12 kg、44 cmB 95 cm、14 kg、46 cmC100 cm、16 kg、48 cmD105 cm、18 kg、50 cmE110 cm、20 kg、52 cm答案:D(2003)[解析]:2-12岁:体重(kg)=年龄(岁)×2+82-12岁:身长(cm)=年龄(岁)×7+70(cm)【真题库】一小儿体重9 kg,身高75 cm,头围46 cm,此小儿的年龄是(2003)A9个月B1岁C2岁D2岁半E3岁答案:B(2003)[解析]:1岁时身长约75cm;7~12月龄婴儿体重(kg)=6十月龄×O.25kg例题:正确测量头围的方法是(2001)【zl】A将软尺绕头部一周测量最大周长B将软尺紧贴头皮沿枕骨及眉弓绕头一周C将软尺紧贴头皮沿枕骨结节最高点及眉弓一周D将软尺紧贴头皮沿枕骨结节最高点及眉弓上缘一周E以上都不是答案:D4.胸围胸围指沿乳头下缘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胸围初生时比头围小l~2cm,约32cm;l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

【真题库】小儿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是(2002)A6个月B1岁C 1.5岁D2岁E 2.5岁答案:B例题:1周岁小儿的胸围应约为A.34cmB.38cmC.42cmD.46cmE.50cm答案 D(二)骨骼的发育1.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为 1.5cm~2.0cm(两对边中点连线)。

一般在生后2~3个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

【真题库】正常小儿前囟闭合最晚的年龄是A10个月B1岁半C l岁8个月D2岁半E3岁答案:B【真题库】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是(2005)A.4~18月B.9~11月C.12~18月D.19~24月E.25~30月答案:C(2005)[解析]:前囟1~1.5岁闭合。

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

后囟一般于生后6周~8周闭合。

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3个月-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增长比下肢快,以后则落后于下肢。

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3月抬头时形成颈椎前凸,形成脊柱的第一个弯曲;6月会坐形成胸椎后凸,形成脊柱的第二个弯曲;1岁会走,形成腰椎前凸,为脊柱的第三个弯曲;脊柱3个弯曲的形成,有利于身体的平衡。

6—7岁时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

故要注意儿童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保证儿童脊柱正常的形成。

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长骨的生长与成熟与体格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形态变化、数目多少和干骺端融合时间,可判断骨发育情况及骨龄。

一般摄左手X线片,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一lO岁)。

lO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小儿的岁数加l。

【真题库】一男婴,体重7.5 kg,身长66 cm,头围44 cm左腕骨骨化中心2个。

此婴儿可能的月龄是A 4个月B5个月C6个月D8个月E12个月答案:C[解析]:出生体重为3kg,3个月时为6kg,1岁时为9kg。

因此该小儿年龄介于3个月至1岁之间。

选用公式6-12个月龄体重= 6kg+月龄×0.25(kg)。

7.5=6kg+月龄×0.25,月龄=6儿童体重、身高估算公式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总结于下:➢6-12个月龄体重= 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年龄×2+8(kg)➢2-12岁身高=年龄×7+70(cm)(三)牙齿发育牙齿可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