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终结

合集下载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并不只限于传统的形式,如绘画、音乐和舞蹈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互动艺术等新兴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数字艺术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创造出虚拟的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其中探索和互动。

这种新形式的艺术不仅拓宽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还给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的终结并非来自于技术的发展,而是与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艺术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新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艺术家们需要对社会的变化保持敏感,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艺术的归宿并非单一,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定义艺术的归宿。

对于一些人来说,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诗人倾吐内心的泉水,是音乐家用音符构筑的奇妙世界。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艺术是一种思考和探索的方式,是哲学家思辨和思考的工具,是科学家寻找真理的灯塔。

对于还有一些人来说,艺术可能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手段,是观众享受美的享受。

不同人对艺术的需求和理解各有不同,因此每个人对艺术的归宿也会有所不同。

艺术并没有终结,它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给人们带来新的观赏体验。

艺术的归宿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需求。

我们应该保持对艺术的敏感和开放,以便欣赏到更多的美和创造力。

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黑格尔艺术的终结是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
提出的观点。

根据黑格尔的理论,艺术是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
种形式,它通过艺术品的创作和欣赏来实现。

然而,黑格尔认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逐渐失去了其在人类精神发展中的重要性,
并将被其他形式的表达方式所取代。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终结是由于人类精神的进步和发展。

在他
看来,艺术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和传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而这种表
达方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例如,哲学、宗教和科学等
领域提供了更深刻、更准确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取代了艺术在这方
面的角色。

此外,黑格尔还认为,艺术的终结也是由于艺术自身的局限性。

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表达方式,它无法达到理性的高度。

而随着人类
思维的进步,人们对于理性和科学的追求日益增加,艺术在这方面
的表现力逐渐受到限制。

然而,黑格尔并不是认为艺术完全消失了,而是指出艺术在人
类精神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艺术仍然存在,但它已经不再是
人类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

相反,哲学、科学和宗教等更理
性的领域成为了更为重要和深入的表达方式。

总结起来,黑格尔艺术的终结是指随着人类精神的进步和发展,艺术逐渐失去了其在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方面的重要性,被其他更
为深入和准确的表达方式所取代。

然而,艺术仍然存在,只是其地
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艺术作为一门用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示美的活动,自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追求和崇尚。

然而,随着科技和现代化的发展,艺术似乎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普通大众对于艺术也越来越漠视。

有人认为,这标志着艺术的终结。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的终结是否真实存在。

首先,艺术的终结可以从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观念的改变来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艺术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过去,艺术主要表现在绘画、音乐、雕塑等传统媒介上,而现代艺术爆炸的发展让人们对艺术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理解。

当代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等。

这样的多样性让人们对于艺术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也导致了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多样化。

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的形式太过离奇和难以理解,而更倾向于接受传统的艺术形式;而有些人则正好相反,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感到审美疲劳,更喜欢新颖的艺术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认知和审美观念的出现,使得传统艺术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从而引发了对于艺术的终结的思考。

其次,艺术的终结也可以从作品的创新和呈现方式的改变来观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呈现和创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媒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需求,艺术家们开始利用科技手段来创作和呈现他们的作品。

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创作方式的多样化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种创新和呈现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新奇感和体验感,但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艺术作品和媒介逐渐被淹没,使一些人失去了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这也给艺术的存在造成了威胁,从而引发了对于艺术的终结的疑虑。

当然,艺术的终结也可以从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的变化来讨论。

艺术作为反映社会、表达情感、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媒介,其主题和内容多种多样。

艺术的终结名词解释

艺术的终结名词解释

艺术的终结名词解释艺术是一种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的创造性活动,它通过形式表达出情感、思想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然而,近年来,一种观点开始在艺术界流行起来,它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正在走向终结。

本文将对这个观点进行解释和分析。

艺术的终结指的是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影响力和意义。

这一观点源于现代艺术的崛起,现代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追求新颖、新奇和反传统的方式。

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再到抽象表达主义,现代艺术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和认知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似乎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使得艺术的定义变得模糊。

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仍然有存在的价值,然而,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跨越了不同媒介的边界,呈现出更加综合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例如,录像艺术、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主流,它们逐渐取代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地位,使得艺术的终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艺术的终结还可以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来思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艺术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艺术品的价格不断攀升,艺术品成为了一种投资工具。

艺术作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兴趣,这导致艺术创作被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所逼。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往往需要艺术家深思熟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现在的艺术家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商业化效益,他们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独立性和原创性。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是否意味着艺术的终结,可能需要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当然,艺术的终结并不意味着艺术的完全消失或替代。

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即使在当代艺术中,仍然有许多具有独立性和原创性的作品存在,并且引起了许多观众和评论家的关注。

艺术的终结只是意味着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逐渐被新的表现方式所取代,艺术的发展依然在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意味着艺术的发展进程已经达到了顶峰,不再有新的艺术形式或者创新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失落和迷茫,因为艺术曾经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支撑,而艺
术的终结意味着他们精神世界的支撑也随之消失。

这并不是说艺术将完全消失,而是说它
不再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和能量。

艺术的终结也意味着人们已经无法再通过艺术来获得灵感和力量。

艺术曾经是许多人
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们生活的动力。

一旦艺术终结,人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幻灭,因为他
们无法再通过艺术来获得那种灵感和力量。

这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他们
可能会觉得迷失和无助。

艺术的终结也意味着人们需要重新思考艺术的归宿。

艺术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
需要艺术,而是需要重新理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可能会从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向新的
艺术形式,或者从纯粹的审美功能转向更加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情感表达。

这样,虽然艺术
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意义和价值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艺术的终结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它意味着人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艺术,重
新理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虽然艺术的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却将永远
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艺术的终结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它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失,而是意味着
艺术的再生。

艺术的归宿在于人们对艺术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以及对艺术的新探索和发展。

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撑和灵魂。

艺术终结论名词解释

艺术终结论名词解释

艺术终结论名词解释英文:“ The End Of Art”译为“艺术的终结”。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罗伯特·弗莱因伯格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了“艺术终结论”的观点。

所谓“艺术终结论”是指:以往的艺术发展是由人类大脑物质和生理上的机能来决定的;未来社会将发明新的技术手段,将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改变现在人们所认识的这个社会;只有新的艺术才能摆脱现实生活的影响,反映出更深刻、更高尚的内容;艺术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总是与整个人类历史同步,并且最终将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灭亡而永远消失。

1。

不过,尽管我们可以借助科学或者其他手段来研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那些本身是纯粹的艺术,具有某种超越性的东西也同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艺术的形式没有过时。

它在语言、文字、表演等方面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例如,作为叙事艺术基础的古典希腊艺术(包括悲剧和喜剧),即使到今天仍然很重要,它依然处于第一位置。

2。

3。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已经被回答了。

有人说过,正是从有“艺术”这个概念开始,世界才开始变得更美好。

如果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靠着想象和幻觉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那么他们就不再需要艺术来抚慰自己的灵魂。

不过,每一个时代总是不断涌现出新的艺术,给予人类心灵上的鼓舞和力量。

例如,毕加索的绘画、莫迪利阿尼的雕塑,即使过去了两千多年,却仍然可以鼓舞我们的民族。

也许现代人无法欣赏过去伟大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们能够体会到艺术的伟大之处。

当今社会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认识,认为有些现代艺术的价值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很快就会过时,这是十分错误的。

艺术从来不会停止发展,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我们不应该拿“艺术”这个词汇和“艺术终结”这个事实来谈论事情。

4。

艺术家已经用他们的方式作出了回答,但是,对于未来的艺术,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做才算好。

我们必须看到,艺术正在发生改变。

作为一种具有连续性的系统,我们应该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艺术的改变:一种艺术可以是前卫的、现代的,但它应该是艺术的、有效的、适合目前的社会和时代的。

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

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

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摘要】当代艺术哲学领域存在着关于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现代艺术已达极限,预示着艺术终结;但也有人认为艺术会随时代变迁不断更新。

美学的解放则是追求更自由、个性化的美学体验,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向。

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问题,需要深入讨论和思考。

只有通过剖析当代艺术现状和审美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关键词】艺术的终结、美学的解放、当代艺术、审美体验、多样化、多元化、现代艺术形式、复杂、多维度、讨论、思考、审美观念、发展、未来走向。

1. 引言1.1 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是当代艺术哲学领域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是当代艺术哲学领域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当代社会,艺术形式多样,审美观念变化迅速,传统的艺术概念和美学标准也面临挑战与重新思考。

对于艺术的终结和美学的解放,学术界观点不一,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和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现代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艺术创新的空间日渐狭窄,预示着艺术将走向终结。

他们认为,艺术已经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现代艺术很难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创新。

而另一些人则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艺术是源源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的,艺术的终结只是一种偏见,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的表现形式会不断更新,创新会永远存在。

美学的解放是指摒弃传统的美学标准,追求更自由、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随着现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美学的解放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向。

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艺术的终结和美学的解放,是当代艺术领域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话题。

1.2 众说纷纭,学术界对于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有不同的见解在当代艺术哲学领域,关于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的话题备受争议。

众说纷纭,学术界对于艺术的终结与美学的解放有着不同的见解。

一些学者认为艺术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再有新的突破,预示着艺术将走向终结。

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论艺术的终结——以杜尚的作品《泉》为例解读艺术的终结是现当代艺术批评一个很时髦的话题,而且讨论很激烈,当然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显著、很丰富的,但是,从生活的角度解释艺术的终结却是一个新的话题,也显得很有意义,我们愿意对此话题重提,试图打开一个自由发表不同观点的学术氛围,让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更加清晰,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一、艺术的终结自艺术诞生之初,就一直有一个问题魂牵梦绕的纠结着每位艺术理论家:那就是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好像在我们孜孜以求的追问过程中,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艺术不见了,艺术不再是我们所要找的东西,它变得如此陌生,以至于我们从没有这样惊讶过,我们整天在思考艺术,上千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找寻,结果确是艺术在我们眼前消失了,我们不再能认清艺术的真正面目了。

结果不仅仅如此,而且更糟糕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发现越是努力寻找艺术的本质,所谓的本质越是离我们远去,我们越是抓不着,何以是如此情形呢?怎么会是这样的悖论呢?也许是艺术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艺术终结了吗?艺术是被我们终结了吗?艺术的不解之谜如同艺术的本质一样让人费解。

在历史上,提出“艺术终结”的第一人是近代黑格尔。

黑格尔是在《美学讲演录》中提出艺术的终结观点的。

在《美学讲演录》的终结篇里面,黑格尔说道:“美与真这种较高的、不可磨灭的理想的联系”是一座顶峰,“到了这座顶峰,喜剧就马上导致一般艺术的解体”,黑格尔在这里用的是解体,并不是死亡,死亡表达是不再复返,不再是我们以前的东西,而解体与死亡不一样,解体以后艺术还是可以存在,以新的样式存在,只是样式的多样变化,本质内在的精神是不变的,这一点也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基础观点相吻合,成为黑格尔基础观点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实质上,在黑格尔那里,是有两个条件的制约将艺术推向了终结之途:“一个是黑格尔思想体系的‘内在背谬’,这是黑格尔所思的;另一个则是黑格尔身处时代的整个艺术和文化状况,这是黑格尔所感的。

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黑格尔艺术的终结是指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即艺术的作用在历史发展中将会逐渐减弱并最终结束。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艺术是一种表现主体内心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黑格尔认为艺术逐渐失去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而哲学则是一种更为深刻和理性的思考方式。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可以通过推理和逻辑的方式来更全面地理解现实世界,并提供更准确和深入的思考。

相比之下,艺术只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知,无法达到理性和智慧的层次。

此外,黑格尔还认为,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将给艺术带来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

这种科学方法和技术可能会取代艺术的地位,使艺术成为过时的表达方式。

因此,黑格尔认为艺术的终结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失,而是指艺术逐渐失去其在社会和思想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艺术将被哲学和科学所取代,成为历史上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再是社会和思想进步的主要动力。

尽管这一观点被广泛讨论和争议,但黑格尔对艺术的终结的理
解影响了后来的美学理论,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的思考。

读艺术的终结读后感1000字左右

读艺术的终结读后感1000字左右

读艺术的终结读后感1000字左右在阅读了《艺术的终结》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对艺术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艺术将逐渐失去其独立性和创新性,最终走向终结。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艺术、科技和人类社会的诸多思考。

首先,我认为福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已经对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创作出看似精美的作品,这使得艺术市场的泡沫越来越大,艺术作品的质量却越来越低。

此外,全球化的推进也使得各种艺术风格相互融合,导致艺术的多样性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似乎确实在走向终结。

然而,我并不完全认同福山的观点。

在我看来,艺术的终结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亡,而是艺术形态的转变。

事实上,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就认为艺术将会走向终结。

相反,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变化为艺术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为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还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其次,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艺术的交流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在过去,艺术作品的传播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无法被更多的人所欣赏。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作品可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有助于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科技和全球化给艺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亚瑟·丹托艺术终结论面面观

亚瑟·丹托艺术终结论面面观

亚瑟·丹托艺术终结论面面观亚瑟·丹托(Arthur Danto)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他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艺术界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于1924年出生于美国,于2013年去世,一生致力于对艺术和美学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便是《艺术的终结》,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艺术的终结论”,成为了当代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话题。

亚瑟·丹托的“艺术的终结论”认为,自1964年安迪·沃霍尔创作了一幅“布拉索姆(Brillo)盒子”的雕塑作品后,艺术就达到了一个断点,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审美标准的终结,是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彻底融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的任务已经终结,它不再需要通过独特性或者特殊的审美价值来体现自己,而是成为了一种自由的表达形式,包容了一切生活的内容。

在丹托看来,沃霍尔的“布拉索姆盒子”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对艺术的全面颠覆。

它不再需要传统的美学观念来定义,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艺术形式。

这种作品的出现,意味着艺术观念的改变,意味着艺术的终结。

丹托并不是说艺术消失了,相反,他认为艺术的终结是一种新的开端。

他认为,艺术的终结并不是指艺术的死亡,而是指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一个没有严格规定的、自由的领域。

在这个新的维度中,一切都可以是艺术,没有固定的标准或者规定。

这意味着艺术的未来将会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丹托的“艺术的终结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他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他夸大了自身观点的重要性,过分夸大了沃霍尔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解。

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丹托的“艺术的终结论”都给当代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考。

他的观点激发了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重新定义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北大教授彭峰·艺术终结与艺术重生PPT课件

北大教授彭峰·艺术终结与艺术重生PPT课件
• 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是表现在场经验的艺术。
• 在场经验是人生真正的组成部分,在一切都可 以被信息化的今天,能够保持和表现在场经验 的艺术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未 来:人究竟是进化为信息终端,还是继续保持 血肉之躯。
• 以在场经验为中心的艺术实际上就是生活艺术。
-
38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艺术
-
14
以雨声和莫扎特为例
• 滴在空罐头罐上的雨点可以发出与莫扎特的某 段交响乐完全一样的声音,但只有后者才是艺 术作品,因为莫扎特的交响乐具有雨声所不具 备的特性。莫扎特与雨点之间的区别不是声音 本身的不同,而是某种声音之外的东西的不同。 从音乐史上来看,莫扎特的交响乐拓展了奏鸣 曲的范围,形成了一种新的奏鸣曲类型,并引 发了海顿的创作。如此等等的特性,显然不为 雨声所具备。而这些特性不是通过简单的感知 来把握的,而是通过理解,通过深入到艺术史、 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等构成的“理论氛围”中
-
8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
9
艺术最终将被哲学所取代
• 随着精神继续向无限、自由方向发展, 精神最终必然会彻底突破有限的感性形 式的束缚,浪漫艺术也要解体,艺术最 终整个要让位给哲学。艺术的历史也就 终结了。
-
10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 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 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经不复 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 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 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 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
17
Pissarro: montmartre_sunnyafternoon(1897)
-
18
montmartre_rainny-afternoon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艺术终结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问题。

这个术语最早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现代技术正在对人类文化价值观带来深远影响,从而导致艺术的终结。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终结不是指艺术活动的停止,而是指其在士林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的消失。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艺术终结的讨论逐渐升级。

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商业化与消费主义文化,让艺术逐渐失去了它的纯粹性和独立性,成为一种商品,而不是一种内在的表达形式。

然而,我们不应该认为艺术真的已经走向了终结。

艺术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它也在不断进化和重新定义自己。

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已经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创新和表达手段。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影像艺术等等新兴艺术形式已经悄然出现,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这些艺术形式具有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展示出技术和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艺术的存在和价值。

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等经典艺术形式依旧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和传承,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础。

即使在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传统艺术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不会被淡化或消逝,因为它们体现了人类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艺术并非绝对的终结或者完美的归宿。

艺术的存在将继续持续,但它的形式、内涵、价值可能会发生改变。

艺术的未来在于创新和多元,人们需要保持开放心态,才能适应艺术的变革和发展。

总之,艺术终结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探讨和发展的一个课题。

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艺术,已经终结,抑或行将终结,抑或永远也不会终结?这似乎是个历史弥新的问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古典哲学巨擘黑格尔就提出了“艺术终结”的观点,而在当今的欧美艺术界或是美学界,像“艺术死亡了”、“艺术的终结”、“艺术史结束了”、“艺术家之死”、“审美经验的终结”……这样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

那么,艺术真的终结了吗?“艺术的终结”这个观念,最早来自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又译为《美学》,他说“艺术却已实在不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至少是宗教和艺术联系的最紧密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

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及其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起不复返了……因此,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

至于实践的艺术家本身,不仅由于感染了他周围盛行的思考风气,就是爱好艺术进行思考判断的这种普遍的习惯,而被引入歧途,自己也把更多的抽象思考放入作品里,而且当代整个时代精神文化的性质使得他既处在这样偏重理智的世界和生活情境里,就无法通过意志和决心把自己解脱出来,或是借助于特殊的教育,或是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去获得另一种生活情境,一种可以弥补损失的孤独。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质上,在黑格尔美学那里,是两种东西使艺术走上了终结之路:一是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在矛盾”,这是黑格尔所“思”的,另一个则是黑格尔所处的时代的整体艺术和文化状况,正如他所说的“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这是黑格尔所“感”的,应该说是理性与感性,所思与所感促使黑格尔那里的艺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终结之路。

黑格尔认为艺术在现实中的职能是满足所谓的“精神需要”,当这种现实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实现的时代,也就是当“内在理念”超越了“外在形式”、“思考”霸占了“艺术”、“理性”驱逐了“感性”的时候,现实的艺术便走向终结了。

黑格尔也说:“从这一切方面看,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

如何理解艺术的终结

如何理解艺术的终结

如何理解艺术的终结“艺术终结”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至少自黑格尔以来,这个问题就被不断讨论。

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面对20 世纪艺术的新进程,尤其是面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新情况时,这一问题则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瞩目。

“艺术的终结”、“艺术理论的终结”、“艺术世界的终结”,甚至“美学的终结”都得到了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的持续性争论和讨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黑格尔以来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理论阐述,探讨“终结”问题的意义和理论实质。

一、黑格尔与艺术终结问题黑格尔之前就出现过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片言只语。

有研究者观察到,在早期关于艺术的历史描述中,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认为,青铜艺术在第121 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就停止了。

G.瓦萨利1550 年出版的《意大利杰出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的生平》描述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时说,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表现了“艺术的终结和完美”(the endand the perfection of art)。

画家普桑曾经抱怨卡拉瓦乔走到了毁灭绘画的世界;保罗·德拉罗奇在1839 年观看银版照相法(daguerreotype)时说:“自今日起,绘画已经死亡(from today painting isdead)。

”[1]这些言论是就某一具体的艺术而言的,并不具有某种艺术史的基本哲学和美学意识,真正从哲学意识的高度提出艺术终结问题的是黑格尔,他在《艺术哲学讲演录》中谈到浪漫艺术时提出了“艺术终结”这个概念。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既与他对艺术史发展进程的历史意识有关,也与他的理念学说的哲学目的论密切相关,并且哲学目的论支撑着他关于艺术史的历史意识。

黑格尔写道:“每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活动,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的基本内容意义极其必要的形象制造出来,所以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合适的艺术表现。

”[2]既然时代发生了变化,那么表现时代精神的理念的艺术也就必然会发生变化,某个时代及其时代精神的终结似乎必然导致某种艺术形态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与不终结

艺术的终结与不终结

艺术的终结与不终结摘要:艺术的终结,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当前艺术理论与实践的严峻挑战,产生这种观点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艺术现象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存在研究学者认识方法上的偏颇。

关键词:艺术;艺术史;理论;终结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53-01一、艺术的终结关于艺术的终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艺术的终结、艺术史的终结、艺术家的终结、艺术审美的终结和艺术理论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这个词来最早始于黑格尔。

1817年,黑格尔在海德堡开始了后来被誉为“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最全面的沉思”的美学演讲。

在这次演讲中黑格尔提出了一个令西方思想界为之惊叹的观点:艺术已经走向终结。

黑格尔曾就艺术指出:“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了的事。

因此,它也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

他认为艺术应该让位于哲学,由哲学来代替艺术接下来的任务。

他列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在造型艺术作品里,精神和心灵要通过其中每一形象向精神和心灵说话。

因此浪漫型艺术就到了它发展的终点,外在方面和内在方面一般都变成了偶然的,而这两方面也是彼此割裂的。

由于这种情况,艺术就否定了它自己,就显出意识有必要找比艺术更高的形式去掌握真实”。

精神内容超出物质形式,进一步的发展必然造成作为主体的精神的超越和作为客体的物质形式的决裂。

依黑格尔看,这种分裂不但导致浪漫艺术的解体,而且也导致艺术本身的解体。

于是,艺术由此“终结”。

二、艺术史的终结丹托在1984年的《艺术的终结》里,也对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考察。

与黑格尔有所不同的是,丹托不认为哲学会取代艺术,他所指的是艺术史的叙事终结,他通过对黑格尔式的艺术史模式的反思,批判艺术史的叙事结构。

西方艺术史就是哲学剥夺艺术权力的历史,伴随艺术自我意识的到来,那种不断进步的、以叙事结构的艺术史终结了。

艺术的叙事已经终结,但是被叙事的主体也就是说艺术没有终结,终结的是艺术的现代主义叙事。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艺
术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和价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他人则坚信,艺术是人
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地位和价值不容置疑,即使在当代社会,艺术依然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今天,传统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
剧等似乎已经渐渐失去了对现代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的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互动
艺术和虚拟现实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即便如此,传统的艺术形式仍然很难与现代大众
文化的娱乐和消费品竞争。

艺术的终结,应该说是一种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愤怒和失望,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社
会对艺术的真实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艺术仍然需要发挥价值,带给人们
的不仅仅是美感和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索。

因此,艺术的归宿是由社会、文化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

艺术的归宿应当是多元化和开放式的,艺术家应该不断创新和探索,以满足人们对艺
术表达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重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
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艺术应该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发挥更大的作
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艺术虽然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其并未失去其价值和意义,只有融合时
代与传统,重塑创新,才能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和更广泛的影响力。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是
一个历史不断推进的过程,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仅塑造了艺术,也推动了艺术的进一步发
展和壮大。

第七讲 艺术的终结

第七讲  艺术的终结

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因此, 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 和崇高的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对于黑格尔给艺术所下的判词:“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 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7
第七讲 艺术的终结
第七讲
封面 第八讲
封底 第九讲
目录页 第十讲
第十一 过渡页 讲
第十二 标题栏 讲
丹托“艺术的终结”
丹托指出,艺术终结之后,艺术迎来的并非消亡,艺术的终结所带来的是 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 丹托所言的艺术终结并不是黑格尔宏大哲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古 典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型的结果。艺术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哲学取代艺术,而是意 味着颠覆或终结了传统的艺术叙事模式。 丹托所言的“终结”是与丹托对艺术史进程的理解分不开的,他将艺术史 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模式来加以表征。 丹托的目的并不在于只是建构一种新的艺术史叙事模式,而是希望通过对 艺术终结的重新阐释来揭示和批判哲学对艺术的压制和剥夺。
15
第七讲 艺术的终结
第七讲
封面 第八讲
封底 第九讲
目录页 第十讲
第十一 过渡页 讲
第十二 标题栏 讲
此单元结束!
Thanks
艺术的终结
1、艺术的哲学化。 2、艺术的理想时代已经过去了。 3、作为实体的艺术虽然并没有终止或消亡,但艺术作为展开心灵或理念 的方式,已经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近代客观唯 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主要 代表作是《美学》和《精神现象学》。

艺术的终结 名词解释

艺术的终结 名词解释

艺术的终结名词解释艺术的终结:一种观点或论述,主张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失去其独立性和独特性,被大众文化、技术发展以及观众需求的变化所淹没,从而导致艺术的本质和价值逐渐丧失,而艺术本身趋近于消失。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世界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面临着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和大众文化的影响,艺术的边界开始模糊,许多艺术家试图通过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来适应这个时代,然而,也有人坚信这种变革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发展,更可能预示着艺术形式的终结。

首先,艺术的终结可以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解读。

在过去,艺术作品是少数精英群体创作并为社会大众所欣赏的,函数是达到审美享受和文化价值的传递。

然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娱乐产业的繁荣以及网络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舞台、唱片公司或电影制片公司。

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分享平台,个人的创作可以直接传达给全球范围的观众,艺术作品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

然而,伴随着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现象,很难判断哪些作品具有真正的艺术品质,艺术价值也被大众需求和市场推动所左右。

这种大众文化的影响使得传统的艺术的地位开始变得式微,艺术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从而引发了对艺术终结的担忧。

其次,技术的进步也是导致艺术终结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艺术创作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能够创造出更为多样化而前所未有的作品。

然而,科技的介入也使得观众对于艺术品的体验变得更为冷漠和机械化。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观众可以沉浸在一个完全由电脑生成的艺术空间中,与艺术家创作的世界进行交互,它们无需现实中的物质支持,也无需任何对观众的想象力的启发。

传统的艺术形式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体验在这种技术介入下变得越来越弱化。

因此,有人担心,科技对于艺术的渗透和依赖,最终可能会导致艺术的终结。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艺术终结——这个存在的主题自从马克斯•海德格尔于1950年代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它的提出背景在于现代性语境下的艺术已经失去了它的传统价值和平衡,与社会质量逐渐脱离,艺术渐渐成为单纯的商品形式,所以现代性的真正终结也预示着艺术的终结,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艺术的本质属性。

与此同时,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尽管到了它的终结时期,却是具有新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和创新艺术的本质会为人类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

然而,在这段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对于海德格尔的艺术终结的讨论或许更多的是就艺术本身的发展而言,这个提法是合适的。

纵观现代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自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诞生起,艺术逐渐开始了对过去传统的颠覆和重构,不约而同地把艺术这一创造的领域推向了不断的创新和试验路径,伴随着艺术语言的不断扭曲与变形,形式的不断升级和打破已成形的艺术形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艺术在不断地翻译和挑战着它的物质和形式,从而产生出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现象和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艺术形式的共生和竞争,不断的重新定义和延伸,阴影和光芒的交织,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对于艺术的思考和感知的核心。

而在这些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并不传统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崛起,例如装置艺术、数字艺术、媒体艺术、行为艺术等。

这些艺术形式打破了原本传统艺术所限制的物理学的基本属性——艺术必须是有形的和占用时间的。

而这种创新性和革新性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艺术本质的升华和转变。

伴随着艺术不断的酝酿和深化,艺术与自然、科技、时代等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和深刻,人们不再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创作,更关注艺术所能向我们提供的不同意义和语言,在不断地升华与转变中寻找艺术的新的归宿。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期待着艺术的归宿,这种归宿将承载着人们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一种期待与希望,而这种希望和期待也是这个世界和未来的一种奥义所在。

艺术终结存在的背景和发展,以及现代艺术的持续进化和发展,让我们对于艺术的定位和价值的认识也日益清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创造和表现,与自然、科技、时代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不断升华和体验的精神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的终结
艺术,已经终结,抑或行将终结,抑或永远也不会终结?
这似乎是个历史弥新的问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古典哲学巨擘黑格尔就提出了“艺术终结”的观点,而在当今的欧美艺术界或是美学界,像“艺术死亡了”、“艺术的终结”、“艺术史结束了”、“艺术家之死”、“审美经验的终结”……这样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

那么,艺术真的终结了吗?
“艺术的终结”这个观念,最早来自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又译为《美学》,他说“艺术却已实在不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至少是宗教和艺术联系的最紧密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

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及其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起不复返了……因此,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

至于实践的艺术家本身,不仅由于感染了他周围盛行的思考风气,就是爱好艺术进行思考判断的这种普遍的习惯,而被引入歧途,自己也把更多的抽象思考放入作品里,而且当代整个时代精神文化的性质使得他既处在这样偏重理智的世界和生活情境里,就无法通过意志和决心把自己解脱出来,或是借助于特殊的教育,或是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去获得另一种生活情境,一种可以弥补损失的孤独。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质上,在黑格尔美学那里,是两种东西使艺术走上了终结之路:一是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在矛盾”,这是黑格尔所“思”的,另一个则是黑格尔所处的时代的整体艺术和文化状况,正如他所说的“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这是黑格尔所“感”的,应该说是理性与感性,所思与所感促使黑格尔那里的艺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终结之路。

黑格尔认为艺术在现实中的职能是满足所谓的“精神需要”,当这种现实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实现的时代,也就是当“内在理念”超越了“外在形式”、“思考”霸占了“艺术”、“理性”驱逐了“感性”的时候,现实的艺术便走向终结了。

黑格尔也说:“从这一切方面看,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

因此,它也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

现代艺术品在我们心里所激发出来的,除了直接享受以外,还有我们的判断,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以及二者的合适和不合适都加以思考了。

所以艺术的科学在今日比往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完全可以使人满足。

近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目的不在把它表现出来,而是用科学的方式去认识它究竟是什么。

”黑格尔要求艺术要趋近于宗教而给艺术“赋魅化”,要维持它在现实中的崇高地位,而我们这个时代却不是这样,我们要求理智,要求科学,要求“祛魅化”,因而艺术已不能实现现实中的最高职能,而只能向观念转移,
因而艺术的未来只能是“终结”。

继黑格尔之后,美国的分析哲学家阿瑟·丹托又重新提出了“艺术终结”,,并被称为“二次终结论”。

直接启发了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的观念的是杜尚的《喷泉》,他摘掉了戴在传统艺术品头上的光晕,直接将来自现实生活的产品纳入到艺术系统之中,激进地打破了非艺术与艺术的分界。

阿瑟·丹托认为“对艺术品身份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艺术品的历史地位。

也就是说,依历史秩序在其起源之处发挥着部分功能的、最为作品的事物,或者说就是作为艺术品的事物,由于与其他作品比较,才能处在其所属历史的复杂情境中。

可见,历史地位对艺术品身份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历史与艺术坚定地朝不同方向走去,虽然艺术或许会以我称之为后历史的样式继续存在下去,但它的存在已不再具有任何历史意义。

现在,几乎无法在一种哲学史框架外思考这一命题了,如果艺术未来的紧迫性并不以某种方式出自艺术界本身的话,那就很难认真看待它了”,可见,在阿瑟·丹托那里,艺术与历史的发展已不再是同向的了,或者说艺术已经根本失去了历史的方向,历史的维度里已不再有艺术了,所以艺术终结了。

但是丹托所谓的艺术终结并不是艺术终止。

“终止”是一种外在事物的强迫制止,而“终结”则是一种内在事件的自行完满后的结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丹托所谓的艺术终结:“艺术”就好像是一位百米竞赛运动员,他在百米线内的竞赛过程就成为“艺术史”了,“终结之处”就是终点所在。

当运动员冲过终点了,也就是终结了。

但并不是说,穿过了终点之后,运动员就不跑了,他可能还要因为惯性作用继续跑,然而这个跑动对于整个竞赛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人会计较终点线后你的速度。

这个终点之后跑动的状态就是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的状态。

这种观点其实跟黑格尔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

黑格尔当初说的艺术终结用的是德语“der Ausgang”这个词本身还有“入口”、“出口”的意思。

我想,黑格尔也是想说,艺术终结之后还是会存在的,只是会融会到宗教里,并最终归于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