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探讨、沟通(1)指名沟通(2)评议,补充完善(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4)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自读(2)指名读(3)学生评议(4)练读(5)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探讨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探讨,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探讨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敬重学生、懂得教化方法的大教化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一、课前嬉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情愿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情愿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欢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详细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体会。
同桌相互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快乐。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出示:田埂苍蝇蚊子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2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
2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感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査词语(出示词语)。
2、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谁愿说一说?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过渡: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陶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吧!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2-10自然段),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
用“——” 画出他问的话。
2、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2、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读好第二自然段。
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3、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
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陶先生热爱孩子。
5、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生评议。
(三)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 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 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
21、放飞蜻蜓一、知识与技能⑴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拼读、练习、书空、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词语。
⑵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⑶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⑷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作业:1、圈生字,读准字音,查资料组词。
2、读熟课文,达到通顺,流利,划分自然段,思考全文的内容。
3、课外收集有关陶行知先生和蜻蜓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池塘、慈爱、调整、七嘴八舌”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蜻蜓的图片,生字卡片,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他们的原因。
2、那么,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3、教师出示蜻蜓课件,学生观察蜻蜓。
板书课题:21、放飞蜻蜓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横线标出。
(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整商后鼻音:蜻蜓塘衡整商前鼻音:蚊其他字:陶构4、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放飞蜻蜓》教案
06
详细描述
蜻蜓的生物特征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从 热带雨林到干旱沙漠,几乎无处不在。
蜻蜓的生活习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捕以其卓越的捕食技巧而闻名,它们能够快 速捕捉并吞食猎物,是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繁殖方式
收集蜻蜓的相关资料
总结词
拓展知识面
详细描述
学生通过收集蜻蜓的相关资料,了解 更多关于蜻蜓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和 视野,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06
CHAPTER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
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营造轻松 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应用
情境模拟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 生的情感体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蜻蜓通常在水域附近繁殖,雌性蜻蜓会将卵产 在水中,孵化后成为幼虫,最终成长为成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迁徙行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部分蜻蜓种类会进行长距离迁徙,寻找更适宜 的栖息地或繁殖地,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
蜻蜓的飞行原理
总结词
独特的翅膀结构
互动讨论法在《放飞蜻蜓》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关于蜻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蜻蜓为什么是益虫?”、“蜻蜓的飞行有 什么特点?”等。通过互动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04
CHAPTER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蜻蜓的小故事,引 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
《放飞蜻蜓》教案1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训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索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育。
教学打算: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板书:蜻蜓〕2、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是谁放飞了蜻蜓呢?3、好不简单捉到一只这么漂亮的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
1、放飞蜻蜓源于文中的一个人陶行知先生,是他的一番问话让孩子们产生了放飞蜻蜓的想法,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学生默读后沟通。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2、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吗〔1〕文中孩子们是怎么答复的呢?〔2〕那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吗?学生答复后课件出示:详细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挚友,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板书:我们的好挚友〕〔3〕能把这局部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呢?文中有一句话特地描写了蜻蜓,你找到了吗?真是一只漂亮又得意的蜻蜓啊。
可是蜻蜓不仅外表漂亮,她身上还有许多隐私呢。
所以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孩子们有的认为有的认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课文的哪一段?〔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第十自然段,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尾巴的特点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呢?第十段还介绍了什么的特点和作用?除了尾巴和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那些部位的特点和作用?但是我们的课文没有一一介绍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来代替。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伙伴,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同学自学:在陶行知和小伙伴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争论、沟通(1) 指名沟通(2) 评议,补充完善(3) 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蜻蜓的相关知识(4) 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 自读(2) 指名读(3) 同学评议(4) 练读(5) 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争论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争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争论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尊敬同学、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2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伙伴,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伙伴,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导入课文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老师介绍陶行知〔1〕、同学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
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与应用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欣赏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资料。
一、复习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
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过渡: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
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了。
学习课文8—10自然段。
1.读读课文,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
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第一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第三段: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第二—十段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1、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误解,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2、了解陶行知教育孩子的过程(抓重点句)。
3、有朗读过程中体会孩子们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重点: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有关蜻蜓的多媒体课件,蜻蜓模型,重点句投影。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邹老师非常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起)。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1:谁放飞蜻蜓?生2: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播放配乐朗读磁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学生跟着范读默读。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不明白。
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生1: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生2: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的?生3:陶行知为什么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提问时解决)(这些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弄清了这三个问题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要是学生不能提出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就算学生提出来了,怎么处理,是放在一边还是立即解决,如果当时就抽学生回答而且答对了,三个问题解决了,后面还怎么上?此处设计请考虑。
)(过渡:同学真认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们思考问题如此积极,下面老师请同学欣赏一幕现场表演的情境剧:一个小男孩捉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装在瓶中玩耍,一个小女孩上前劝说小男孩把蝴蝶放了。
女孩说:“请你把蝴蝶放了吧,你把它装在瓶子里多可怜呀!”)表现得真好,掌声鼓励。
剧中小女孩直接请求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小男孩听了小女孩的话,他会怎么做呢?可能会放飞蝴蝶,也可能不会放掉。
21放飞蜻蜓的教案
21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行知教育孩子的过程。
2.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孩子们情感的变化。
3.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1、抓重点句子的教学。
2、从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陶行知的品质。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
1、齐读生词。
(小黑板出示)慈爱抚摸结构田埂孑孓翠贞口吻平衡成千上万七嘴八舌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上先、然后、最后这一组关联词来说。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二、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请学生们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一边读一边拿出笔做记号。
指明回答。
板书:吃食尾巴眼睛过渡语:首先我们就来学习陶行知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陶行知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小黑板出示句子)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1)齐读(2)你知道“慈爱’是什么意思吗?你会做”抚摸”这个动作吗?(3)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4)指名二、三位同学加上动作读。
(5)作比较后全班齐读。
2、师问:蜻蜓吃什么?3、那其他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回答的,请你看着书读一读?自己读。
4谁来读给老师听听?老师引读:“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引导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多而杂乱的声音。
他们说的答案不一样。
第一大组读吃草,第二大组读吃树叶,第三大组读吃泥土。
这三个大组一起读,老师引读一次。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全班来)一生读旁白的语言,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第一大组同学读吃草,第二大组同学读吃树叶,第三大组读吃泥土。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放飞蜻蜓篇1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出示:田埂苍蝇蚊子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
21 放飞蜻蜓走进课文一、预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陶、吻”等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蜻、蜓”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陶行知如何引导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预习提示1、课文中有许多难读好的长句子,要仔细把字看清楚,注意适当停顿。
2、认真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你会了解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人。
三、轻松准备1、我把课文读了()遍,读正确了。
2、这课的生字中需要注意字音的生字有,容易写错的生字有。
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陶行知要孩子放飞蜻蜓的原因是,我的疑问是:。
导学导练一、读拼音,写词语。
(一笔一划写工整哦)qīnɡ tínɡài fǔ hǎnɡ wò chí tánɡ wén()子ínɡ hénɡ iéɡòu hānɡ iɑnɡ iān hēn hěnɡ()()()()完()二、比一比,再组词。
(要仔细辨别哦)陶()情()挺()唐()淘()蜻()蜓()塘()纹()掌()购()埂()蚊()常()构()便()三、照样子组词。
例:如----(如果)(果树)(树林)(林子)整----()掌---- ()()商---- ()()()()构-----()()()()四、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的反义词。
1、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2、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
3、他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
()4、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5、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五、词语积累库。
1、积累表示数字的成语。
例:七嘴八舌2、词语模仿秀。
例:一闪一闪例:又细又长六、修改病句。
1、我一跨进校门,开始嘲笑我。
2、我看到了优美的舞蹈和音乐。
3、在同学们的关怀下,我改正了缺点。
4、这本书大约一定是小华的。
七、读下面的段落,完成后面的练习。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的, 。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把握9个词语。
2、明白得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摸索的阅读适应。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小孩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明白得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气可亲和对小孩的谆谆教诲。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预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预备:1、说说你最喜爱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什么缘故放飞?) 板书:捉? 放?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学会文中的生字。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判,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能够个人自己读,能够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摸索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能够提出来。
(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赶忙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要紧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要紧内容,第一得弄清情况的起因、通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紧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
是什么?板书:捉(起因)(2)故事的结果如何样?抽生回答。
板书:放(结果)(3)情况的通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
板书:讲或劝(通过)(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要紧内容,确实是把情况的起因、通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一群小朋友带上捕捞工具去捕捉昆虫,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可是追了半天一点收获也没有,还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
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突然看到一只蜻蜓立在树枝上,或许是累了,当小伙伴们靠近它时,它一点也没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网兜套下去,蜻蜓被困住了,此刻大家正在为这个战利品而欣喜若狂呢。
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你觉得这群小朋友会轻易把它放了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放飞蜻蜓》,关注事件的发展。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抓“放”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师:通过大家第一次试读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小朋友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最后大家为什么又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板书:捉蜻蜓→?→放蜻蜓)3、指名解决问题。
(板书:我们的好朋友)4、再现课文中热烈讨论的场景,指导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5、出示课文的文字片段,分小组练读。
6、检查各小组读书的情况。
7、师:通过这一场对话,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
三、感悟课文,再抓“放”字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再次感悟课文。
2、各小组依次读课文第二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导语: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
下面是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注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⑷眼睛(学生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
(板书:眼睛)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我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
(齐读)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
(展示课本吃食部分)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我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⑵合作批注。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共同商讨你划出的材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材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确定发言人。
) 学生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成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学生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我们这一小组——”介绍;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
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齐读。
学生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
——(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
——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
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
——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
(出示捕捉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⑵交际训练。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
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我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
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我吗?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
)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
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
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
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
(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别人是这样赞扬他的,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
(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
(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劝这群孩子放飞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你能找到描写蜻蜓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吗?(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学了这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