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南水北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1章第3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后达标检测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1章第3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后达标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ef29702f111f18583d05a85.png)
第3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项目,管道干线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2016年6月,黑河段穿江工程动工。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2.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解析:第1题,俄罗斯境内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段,途经恰扬金气田,利于补充气源。
第2题,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
答案:1.C 2.D读我国各省(区、市)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3~4题。
3.甲、乙、丙依次是( )A.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B.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C.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D.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4.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我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能源地区分布不均C.人均能源不足D.西部能源总量大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甲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应为水电丰富区;乙位于内蒙古、山西和陕西,应为火电丰富区;丙主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应为电力短缺区。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548326f46527d3250ce009.png)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答案】1.C 2.C 3.A【解析】1.图中①是水汽输送,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
解题必备水循环的类型及意义学霸推荐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2.若该区域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则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加大D.地下水位上升3.为城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2答案【答案】1.A 2.C 3.C3.增大城市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故C项正确。
3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2a2bc30ddccda38376bafd7.png)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2月,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参考答案】1.B 2.A2.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运营成本较低。
选A。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图表特征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性,跨区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信息获取]观察上图,可以获取如下信息:1.西气东输一线的气源地为塔里木盆地,终点为上海。
2.西气东输二线的气源地为中亚,终点为广州。
3.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重合的地段为河西走廊。
4.能源的分布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
判读方法1.结合位置判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路线及调配资源的类型根据区域图提供的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确定位置,由此分析区域内的资源种类资源消费状况,以此确定所调配资源的类型及线路。
2.对比输入地和输出地,探究资源调配的原因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
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
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新疆和上海、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和华北。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61d1d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1.png)
每周一测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①→②B.④→①C.③→④D.②→③下图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自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据此完成3—4题。
3.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4.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A.把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C.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沟通D.降低珠三角地区对煤炭、石油的依靠,减轻酸雨危害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项目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主动的意义。
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5—6题。
5.关于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两个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袤B.带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明显改善西部大气环境质量D.自然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6.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在江苏、上海,其主要缘由是A.自然气具有高效、平安、清洁的特点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C.江苏、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D.江苏、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输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7—8题。
7.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输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惊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变更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将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等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地区的工程,被称为“疆电外送”工程。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2)练习 新人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2)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6db5b02f60ddccda38a0d5.png)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抓好调出地与沿线以及调入地的两项工作分别是A.保护水—节约水 B、修输水渠--修水库C.制定合理水价—依法制水 D、水田改旱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4.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优势是A.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 B.有京杭运河及一些湖泊可利用C.东线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 D.东线工程水质较好6.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②东少西多,南多北少③夏秋多,冬春少④春夏多,秋冬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已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工程线路的总方向是从长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岗,穿越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入淮河。
输水干线全长330千米,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10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的综合性工程。
(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
(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
(3)简述该工程对途经区域交通、煤炭、冶金工业发展的作用。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2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f104092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f.png)
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
读表,回答1~2题.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80%14。
7%人口53.5%44。
4%耕地35.2%59.2%1。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1.B2。
C[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则是南少北多。
第2题,水土资源明显不匹配,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C 4.D[第3题,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对提高水运能力和开发水电影响不大;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为了确保调水的水质不被沿线的工业企业污水污染,必须加强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第4题,南水北调是有计划地人工调水的工程,可以控制调水量,不会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①错误;京津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可以缓解京津地区水资源的不足,减少地下水的抽取,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②正确;南水北调的水并不汇入黄河,所以不会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③错误;大量抽水北调,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增多,可能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④正确。
高中地理 南水北调怎么调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高中地理 南水北调怎么调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e91db2bed5b9f3f80f1ca0.png)
北方地 多 水 少 ,南方地 少 水 多 。
问题探究1: 我国华北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 ②河流径流量少
人为原因:①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 密集,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案例——南水北调工程
1.目的: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2.水源地: 长江流域 。 3.原因: ①流域内人均及单位耕地占水量 高于 全国
平均水平,属于 丰水区 ;有水可调 ②年径流量 稳定 ,季节分配相对 均衡 。流量稳定
③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 近 华北平原 ,地理位置利于调水。距离近
4.南水北调的方案及其优缺点
扬州江都抽水站
东线路线
京杭大运河
天津
华北平原
地势低 地势高
东线方案
地势低
东线 起讫点 下游 扬州 ——天津 经过地区 第三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梯东部,沿 京杭大运河 北上
项目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生态用水 可供水量
缺水量 经过节水、 治污等措施 后的缺水量
2005年 61.51 108.99 18.8 104.35 111
66.8
2010年 81.32 128.6 31.33 98.36 169
112.12
2030年 130.94 204.42 39.96 94.99
(3)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时,国家提出“先节约后调水, 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为什么?
水污染不仅危害生态系统,威胁生物多样性, 损害人民身体健康,还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的短 缺。强化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将有利于缓 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质量。
1.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 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c58424fad6195f312ba669.png)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① 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② 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③ 华北降水变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④ 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2. 南水北调东线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A .长江—淮河段B .淮河—黄河段C .淮河—海河段D .黄河—海河段3. 2013年12月8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淄博市率先用上了长江水。
淄博市()A .应大幅度降低水价B .应减少抽取地下水C .可大力发展制革业D .可减少喷滴灌设施2.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
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A .调整产业结构B .加剧环境污染C .缓解能源紧张D .促进资源开发2. 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B .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C .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D .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3.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
读河南省地形图(图a )及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图(图b ) ,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京津冀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 .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C .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D .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2. 关于该工程对于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 .彻底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4.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14 3.5.3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么调 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14 3.5.3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么调 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dbd50833687e21af45a9e6.png)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5.3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目标导学】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背景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每年有富余的水流入大海,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华北平原,缺水已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依然较差,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也很严重。
从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后,中国大陆水利部门就对此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并组织专家进行全方面的论证。
经过几十年研究,目前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课堂探究探究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说明中国水资源在数量、空间分布、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2.华北地区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试分析华北缺水的原因。
探究二南水北调三线方案1.结合资料1从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比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完成下表。
2.结合资料2分析(1)北方缺水季节、长江适宜调水季节,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2)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探究三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表。
巩固训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局部地区图材料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剖面示意图(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是哪里?其产生原因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化是否相同?试分析原因。
(2)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的构想。
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二南水北调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二南水北调](https://img.taocdn.com/s3/m/3d79fcb9680203d8ce2f24cb.png)
出区
径流量
减少
枯水期,长江径流量减少后,引起海水上溯,致使河口区盐度上升,使下游水质下降
使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水量减少后,会影响长江下游的灌溉及航运
输水通
过区
调水后,黄河以南淡水湖泊高水位的时间增长,湖泊环境发生变化,对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湖区周围水位上升,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引起土壤盐渍化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D)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水供给范围小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2.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
地区
不利影响
或缺点: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
(4)增加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水量,缓解丹江口调水后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储蓄盈余电量,有效调节电能的供需不协调矛盾。
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和抽水蓄能电站景观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高二地理南水北调作业和答案
![高二地理南水北调作业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1b499abb68a98270fefa7d.png)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点缺水的分布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地农业用水量大B.②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C.③地属资源型缺水D.④地工业用水量大2.解决①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人工降雨B.跨流域调水C.大力开采地下水D.修建水库读下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可以利用地势自流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③水质没有任何污染④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①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④华北地区夏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D.引黄调水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6.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杭州市地处河流下游,是以开放性江河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
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证水质,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D.受地势影响,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8.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B.极大改善沿线河湖水质,使水价降低C.将千岛湖作为第二水源,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新人教版11月2日资源跨区域调配(二)试题之每日一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11月2日资源跨区域调配(二)试题之每日一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cd31cf4afe04a1b071dea0.png)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的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参考答案】1.D 2.A2.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调水使长江的入海径流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甲地咸水入侵,同时可能减少入海的泥沙,调水对海洋的潮汐规律不会产生影响。
故选A。
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南水北调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2.西电东送(2018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上游金沙江右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
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千米,占干渠总长的92%。
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不包括A.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B.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C.线路短,工程量小D.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镇供水2.引水工程建成运行后,为滇中地区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为①改善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②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③有效保障工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①减少水量蒸发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④充分保障供水水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
中考地理热点之五:南水北调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地理热点之五:南水北调专题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b55770b4e767f5bcfce5d.png)
2020 年中考地理热点之五:南水北调专题训练(附答案)1. 在“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将要重点进行开发建设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它们被称为“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 。
其中除南水北调工程外,其他三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 1)①工程是 ________ ,一线工程“东输”的终点是 ______________ (简称)。
该工程三次穿越_______ 河,一次穿越长江,工程量十分艰巨,穿过我国大地区;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 28 米宽的施工区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
( 2)②工程是 ________ ,主要把______ 水系的水调往我国缺水的________ 、_____ 地区.( 3)③工程分为南、北、中三条输送线路.南线的终点是 ______________ 工业基地.4)④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通车运行时车厢采取全封闭方式,主要运行在我国________ 地区。
2. 读“长江流域略图”和“南水北调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你从雪山走来,春溯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材料二: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 2002 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余线路,分别从长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千早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________ 山脉,自西向东注入 ________ 海,是我国第 ________ 大河。
( 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主要集中在 ________________ 游河段,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______ ,图中①是 ________ 水利枢纽。
( 3)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 地区。
【人教版】新素养下高二地理检测题:(12)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新素养下高二地理检测题:(12)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851b64866fb84ae55c8d61.png)
(12)问题研究南水北调1、如图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
读图,完成下列1-3题。
1.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河网密度B.距海远近C.雨季长短D.太阳辐射2.据图可知,我国()A.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B.北方地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C.南方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D.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3.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原因是()A.水资源的时空差异B.南方洪涝灾害严重C.科技水平的提高D.水资源与经济水平不匹配2、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3、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4、西北的生态问题,是我国最大的生态问题。
为彻底解决西北国土的水资源问题,保障我国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70b5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0.png)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提高南水北调沿线城市的环境质量B、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C、促进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D、促进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2、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A、跨越多个省份B、涉及多种调水方式C、工程规模巨大D、工程成本较低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经过的主要省份有()。
A.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B. 湖北、湖南、陕西、山西C. 河南、浙江、安徽、天津D. 河北、陕西、江苏、浙江4、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关于其调水方向及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水方向从南到北,有利于减轻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洪涝风险B. 调水方向从北到南,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短缺状况C. 调水方向从南到北,旨在缓解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同时加大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D. 调水方向从南到北,能够有效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对生态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5、在我国,跨区域调配资源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南水北调工程。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工程主要目的是为北方地区增加农业生产用水B. 该工程主要目的是为北方地区提供生活饮用水C. 该工程主要是将南方地区的洪水资源调往北方D. 该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调配到黄河流域6、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补水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补水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B. 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C. 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抽水,输送到天津D.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抽水,输送到新疆7、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改善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B、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C、提高长江流域的水能利用率D、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耕地面积8、南水北调工程分为哪几个阶段?A、一、二、三阶段B、一、二、三、四阶段C、一、二阶段D、一、二、三、四、五阶段9、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南丰北缺问题,该调水工程主要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1.B 2.D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于大量调水,会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A错;可能加剧北方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盐碱化问题,B错;与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无关,C错;调水到北方,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故选D。
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
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线路
南水北调三线比较
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③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消极意义(以东线为例)
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③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④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
③华北降水变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④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南水北调东线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A.长江—淮河段B.淮河—黄河段C.淮河—海河段D.黄河—海河段
3.2013年12月8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淄博市率先用上了长江水。
淄博市A.应大幅度降低水价B.应减少抽取地下水
C.可大力发展制革业D.可减少喷滴灌设施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
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
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C 2.D 3.B
【解析】1.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实施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其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但南方降水多,水资源充足;华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径流量分布不均;南方降水多,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故选C。
4.【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解析】(1)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
(2)技术难度大需要从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角度(穿越河流、山脉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回答。
(3)缓解水资源短缺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