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二、填空题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Woee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c)。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细菌学的奠基人是(b)。

A.LouiPateurB.RobertKochC.vanDyckD.vanLeeuwenhoek3,LouiPa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Koch是由于(a)。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a)。

A.LouiPateurB.RobertKochC.vanDyckD.vanLeeuwenhoek四、简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第三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微生物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1) 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 范围:(1) 细胞的细微结构;(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3. 如何理解e.b.wilson所说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 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2)生物膜与细胞器3)细胞骨架体系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2)基因表达的产物――结构蛋白与核酸、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装配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问题3)基因表达的产物――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问题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转导;细胞内信号传递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6.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胞?1) 荷兰学者a.van leeuwenhoek,而不是r.hooke。

微生物课后答案

微生物课后答案

绪论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将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谈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的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小到大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①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②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③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④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他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素主体内的超微笑微生物。

它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特点:个体小、没有合成蛋白质结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需的酶系统,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和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由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病毒没有细胞机构,确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够成核衣壳。

完整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不具被膜(囊膜)的裸漏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吸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及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物课后习题题⽬及答案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和微⽣物学答:微⽣物是指⾁眼难以看清的微⼩⽣物,包括病毒,亚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

微⽣物学指研究微⽣物在⼀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理⽣化,遗传变异,基因和基因组以及微⽣物的进化,分类,⽣态等⽣命活动规律以及其应⽤的⼀门学科。

2.微⽣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个体⼩,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3.为什么说微⽣物与⼈类的关系⾮常重要并不能被其他⽣物所代替答:微⽣物给⼈类带来了巨⼤的利益,也涉及到⼈类的⽣存。

许多重要产品如⾯包,奶酪,抗⽣素,疫苗,维⽣素和酶的⽣产离不开微⽣物,同时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是⼈类⽣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但它也给⼈类带来许多灾难,许多疾病及⾷品腐败等也是由微⽣物引起的。

4.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物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答:虎克:利⽤⾃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物世界巴斯德:a.彻底否定了“⾃然发⽣”学说b.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次制成狂⽝病疫苗,进⾏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d.创⽴巴斯德消毒法柯赫: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证实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柯赫原则d.创⽴了分离纯化微⽣物的技术等5.简述微⽣物学在⽣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根据你的观点描述发展前景答:a.20世纪40年代,随着⽣物学的发展,许多⽣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是微⽣物这样⼀种简单⽽⼜具有完整⽣命活动的⼩⽣物成了⽣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物学被推到⽣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迅速发展,为声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b.未来微⽣物学更加绚丽多彩,多学科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和扩展将使微⽣物的基础研究及其应⽤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局⾯第⼆章微⽣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为什么要进⾏微⽣物的分离纯化?什么叫⽆菌技术?因为在天然条件下,所采集的⽤于培养的材料中,多种微⽣物呈共⽣关系,⽽⼀般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重复的结果,故需进⾏微⽣物的分离纯化。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沈萍 陈向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沈萍 陈向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微生物和你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1.有利方面(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产品,例如:啤酒、抗生素。

(2)微生物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3)微生物为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害方面微生物引起的瘟疫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分类地位(1)定义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包括的种类①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② 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③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研究内容及分科微生物学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其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且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其主要的分科见图1-1。

(a)基础微生物学(b)应用微生物学图1-1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列文虎克揭示的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吸引着各国学者去研究、探索,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表l—1列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的贡献①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他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④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2)柯赫的贡献①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③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最终完美整理版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答案

最终完美整理版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答案

微生物教程课后答案(周德庆)第五章名词解释:不产氧光合作用:在某些光合细菌(如红螺菌中),由于没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在,不能光解水,因而没有氧气放出,故称为不产氧光合作用:在蓝细菌中,由于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在,能光解水,并有氧气放出,故称产氧光合作用。

发酵:发酵是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化放出的电子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放出能量和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呼吸作用:葡萄糖在好氧和兼性好氧微生物里通过氧化作用放出电子,该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给外源电子受体分子氧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伴随有能量放出的生物学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NO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有氧呼吸:指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生物氧化:生物体中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合成代谢:由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物质并伴随着能量消耗的过程。

分解代谢:营养物质或细胞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并伴随着能量产生的过程。

产能代谢:微生物通过呼吸或发酵作用分解基质产生能量的过程耗能代谢:微生物在合成细胞大分子化合物时消耗能量ATP的过程。

环式光合磷酸化在某些光合细菌里,光反应中心的叶绿素通过吸收光而逐出电子使自己处于氧化状态,逐出的电子通过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泛醌,细胞色素b 和细胞色素c组成的电子传递链的传递,又返回叶绿素,从而使叶绿素分子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电子在传递过程中产生ATP,由于在这种光合磷酸化里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的传递后又回到了叶绿素分子本身,故称环式光合磷酸化。

初级代谢:指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或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代谢以及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一类代谢称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这类产物包括供机体进行生物合成的各种小分子前体物,单体与多聚体物质以及在能量代谢和代谢调节中起作用的各种物质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微生物课后题答案【篇一: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1、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单选题]A.蝙蝠B.蜻蜓C.蝉D.鹅(正确答案)2、36.(2021·娄底)如图为水稻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知识出现错误的是()A.③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胚B.①产生的花粉,落到②的过程为受精(正确答案)C.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③发育为稻谷D.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可以进行自花传粉3、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45.为快速获得一批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的草莓苗以满足果农需求,下列技术中可选用的[单选题] *A.杂交技术B.组织培养技术(正确答案)C.转基因技术D.发酵技术5、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71.(2021·巴东模拟)已知人的有耳垂()对无耳垂(a)为显性,某家系三代6人的耳垂遗传情况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单选题] *A.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都为AAB.祖父和祖父母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正确答案)C.前两代人耳垂的基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7、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正确答案)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43.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8、“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A.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鸟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中进行气体交换(正确答案)C.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呼吸D.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9、农业生产上的松土措施,可以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

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指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地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繁殖: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方法:显微直接计数法:用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

活菌计数法:通过测定样品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数来间接确定其活菌的方法,计数依据是在稀释情况下一个菌落由一个活细胞繁殖形成,又称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1、湿重法将微生物培养液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物,然后称重。

2、干重法将离心得到的细胞沉淀物置于100~105℃的烘箱中干燥过夜至水分去除,然后再称重。

3、比浊法细菌培养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加。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悬液中细胞的数量与透光量成反比,与光吸收值成正比。

因此利用分光光度计在450nm~650mn的某一波长可以测定培养物的光吸收值来确定细胞量。

4、生理指标法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选用。

一般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比较稳定,故可用凯氏定氮法等测定其总氮量,再乘以系数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蛋白质含量越高,说明菌体数和细胞物质量越高。

1、丝状微生物菌丝长度测定法将真菌接种在琼脂平皿的中央,定时测定菌落的直径或面积。

2、培养料中菌体生长速率测定法主要测定一定时间内固体培养料中菌丝体向前延伸的距离。

3、单个菌丝顶端生长速率测定法可利用湿室培养法对丝状微生物进行培养,定时将湿室中的培养有微生物的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借助目镜测微尺测定一定时间内单个菌丝的伸长长度。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与同步培养方法同步培养法: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同步生长:指这种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环境条件诱导法:采用物理或化学因子使微生物细胞生长进行到某个阶段停止下来,使先到该阶段的微生物细胞不能进入下个阶段,待全部群体细胞都到达该生长阶段后,再除去该因子,使全部群体细胞同时进入下个生长阶段,达到诱导微生物细胞同步生长的目的。

微生物课后答案

微生物课后答案

第七章1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试比较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个体生长的异同?微生物细胞的组分和结构有规律,按照比例地增加的过程称为生长。

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经过细胞结构的复制和重建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多的生物学过程称为繁殖。

相同点: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原生质量增加,细胞结构的组建,核和细胞的分裂。

不同点:细菌横隔壁向心生长,最终在中心会合,形成两个子细胞。

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两个不均等的细胞。

丝状真菌的生长方式是顶端生长。

2何为同步生长?用哪些方法可获得同步生长的微生物?培养物中的群体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称为同步生长。

可以用选择法1离心分离法,2过滤分离法,3膜洗脱法。

二,诱导法1控制温度,2控制培养基成分。

3什么是生长曲线?指出细菌生长曲线各时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培养间细菌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1延迟期特点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体积增大,c原生质嗜碱性提高,d诱导酶活性加强,e对不良条件敏感。

2对数期特点a生长速率最大,b细胞平衡增长,各成分均匀,c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噬菌体的最适寄主,发酵生产的种子材料3稳定期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产量最高,c产生有害代谢产物,d物化条件不适合。

应用积累代谢产物。

4衰亡期a生长速率为负值,b衰退型细胞增多,c自溶现象,d产芽孢菌大量形成芽孢此生代谢产物增多。

4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有哪些?是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一,细胞数目的测定方法a直接计数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具有一点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

b平板菌落计数法:优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含菌极少的样品。

缺点:操作复杂。

C薄膜过滤计数法:优点:可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

缺点:测定量大。

D比浊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灵敏度差。

二,细胞物质总量的测定方法A,称重法:优点: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缺点:精确度低。

B,含氮量测定法:优点:精确度高。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 名词解释1.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静息孢子:是一种长期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4.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5.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6.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7.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8.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9.鞭毛:是从细菌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胞具有运动性。

10.菌落:将单个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菌落。

1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12鞭毛 Flagella13 Actinomyces 放线菌14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二. 填空1 芽孢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四部分.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裂殖,少数种类进行芽殖。

3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

4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5 细菌的鞭毛有三个基本部分,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6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有__光复活作用__和__切除修复__.7 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_3__条。

微生物学第二版答案

微生物学第二版答案

微生物学第二版答案【篇一:《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微生物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和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德国的_柯赫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和提出了柯赫法则。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学与数、理_、化、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交*、渗透和融合,至今已分化出一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填空1.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3.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有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螺旋菌又有螺旋体菌、螺旋状和弧状,及其它形态的菌有星形、方形、柄杆状和异常形态。

4.细菌的一般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特殊构造又有鞭毛、菌毛(或性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5.引起细菌形成异常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等。

6.细菌的染色方法有①简单染色法、②鉴别染色法、③负染色法,其中②又可分为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

7.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番红或品红复染,其中关键步骤为酒精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红色、G+为紫色,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_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答案1章1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细胞壁组成与结构异同点:阳:三维立体结构,15-50层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磷壁酸,特殊表面蛋白。

阴,二维平面结构,1-2层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外膜(包括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2革兰染色步骤及意义:①涂片,干燥,固定②初染结晶紫染1min,媒染加碘染色1min,95%酒精脱色,复染,复红染1min。

意义:将细菌分革兰阳性和阴性,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致病性。

2章1细菌代谢产物①热原质,引起发热反应②毒素及侵袭性酶,包括内,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对人体有致热和毒性作用③色素,鉴别细菌④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⑤细菌素,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⑥维生素,大肠埃希菌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被人体吸收利用。

3章1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①湿热中菌体蛋白质易凝固②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强,传导快③湿热蒸汽具潜热可加强灭菌效果。

(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4章1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菌体,使宿主菌体裂解;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将核酸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瑞宿主菌染色体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传代。

2噬菌体应用①细菌鉴定分型②耐药性细菌的感染治疗③作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5章1质粒和转位因子生物学功能:质粒①自主复制②赋予宿主细胞某些特性③转移性④不相容性,相容性。

转位因子:使DNA分子发生插入突变和广泛的基因重排,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2细菌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①有助于正确诊断疾病,制成疫苗预防疾病②检测致癌物质③追踪基因水平转移与播散④大规模生产基因产物如基因工程疫苗。

6章1.细菌致病性因素:致病菌毒力(侵袭力和毒素),侵入数量,侵入途径。

侵袭力物质基础:黏附素(菌毛主要存在革兰阴性菌,非菌毛黏附物质主要存在阳性菌),荚膜和微荚膜)保护细菌,抗吞噬抗杀菌物质),侵袭性物质(协助致病菌定植,繁殖,扩散)2外毒素和内毒素区别:①来源: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阴性菌②存在部位细菌合成并分泌至菌体外少数菌裂解后释放,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③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④稳定性不稳定不耐热,稳定耐热⑤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发发热内毒性休克DIC等⑥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明显中和作用甲醛处理不成类毒素。

3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有:①菌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未在血液繁殖,在适宜部位繁殖引起症状较轻②毒血症:致病菌在局部组织生长产生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③败血症:侵入血液并繁殖产生毒性代谢物④脓毒血症:化脓性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⑤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疾病。

7章,1人工被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区别:①接种物质,前抗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后免疫原,②接种次数1次,1-3次③免疫力出现时间立即,2-4周④免疫力维持时间2-3周,数月至数年⑤主要用途紧急预防或治疗,预防2标本采集,送检注意事项:标本采集需适当部位无菌操作,采取局部标本处不应使用消毒剂,尽快送检或需要时低温送检,,贴好标签。

3灭活疫苗优点:容易制备,安全性高,易于保存。

缺点:接种剂量大且次数多,不良反应在注射部位和全身均较明显,免疫效果不如活疫苗。

活疫苗优点:免疫效果好,使用剂量小,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免疫力持久不良反应小。

缺点:冷藏保存且保存期短,有回复突变的危险,免疫缺陷者,孕妇不宜。

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但扔保留免疫原性。

抗毒素:用细菌或外毒素免疫动物,取动物血清分离纯化,提取免疫球蛋白制成,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8章,1致病性葡萄球菌主要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①凝固酶,形成血栓②葡萄球菌溶素(α为主),败血性休克③杀白细胞素,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死亡,局部感染④肠毒素,通过污染牛奶和肉引起急性肠胃炎⑤表皮剥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症⑥TSST-1(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①侵袭性霉,促进病菌在组织中扩散②M蛋白高度变异,介导细菌黏附,导致超敏反应③黏附素,利于菌体在宿主体内定植,繁殖④荚膜,抗吞噬。

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扁桃体炎等。

9章,肠道杆菌共同特性:①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②营养要求不高,形成湿润光滑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③有丰富酶,能分解糖类,蛋白质(非致病菌一般分解乳糖,致病菌不分解乳糖)④抗原结构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抗原。

(前两者是血清学鉴定依据)⑤易被化学消毒剂杀灭⑥有变异性如S-R变异2引起人类腹泻的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分几类,说其中一个机制:ETEC(产毒),EIEC侵袭,EPEC(致病),EHEC(出血),EAEC(集聚);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形成炎症和溃疡,便血。

3伤寒沙门菌(肠热症)的分离培养,鉴定过程:①采集标本,第一周取静脉血,第二周取粪便和尿液,,第三周取骨髓液,肠炎型取粪便,呕吐物,可疑食物。

②分离培养,鉴定:粪便和经离心尿沉淀物直接接种SS肠道选择培养基③沙门菌多价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鉴定。

4肥达实验原理和结果分析: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血清学试验。

①正常值,预防接种或隐性感染,通常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②动态观察,单次效价不能定论,要在病程中逐周复查③诊断意义,O抗体为IgM类型,H 抗体为IgG类型10章霍乱弧菌主要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菌,菌体呈逗点状或弧状一端有单鞭毛。

兼性厌氧,耐碱耐低温不耐酸对消毒剂敏感,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黄色,有O抗原H抗原外膜蛋白抗原和菌毛抗原。

2霍乱弧菌致病过程: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摄入,到达小肠后黏附于肠粘膜表面并迅速繁殖产生肠毒素致病(cAMP水平升高,排出大量钠钾碳酸离子和水),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甲类传染病)。

3霍乱肠毒素组成及作用:一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构成的多聚体蛋白。

B亚单位是结合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GM1受体结合导致肠毒素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

A亚单位是毒性功能活性区。

4霍乱弧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粪便肛拭细菌培养后直接镜检,悬滴法观察。

协同凝集试验。

11章1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①寄居部位改变,如手术感染②机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等③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如组织坏死④菌群失调,如长期使用抗生素2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特性:多为慢性感染,①发生在口腔,鼻窦等附近的炎症脓肿及其他深部脓肿②分泌物为血性或暗黑色有恶臭③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④用常规细菌培养法,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等⑤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无效。

3破伤风防治原则: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扩创,改变厌氧环境。

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计划免疫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抗感染。

4无芽胞厌氧菌和有芽胞厌氧菌致病性区别:①前者内源性感染,后者外源性感染。

②前需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引起败血症等,后多见外伤,食物中毒③预防选择前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后注射类毒素,抗毒素④前者无芽胞后者有芽胞⑤前者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后者为革兰阳性。

为9naba213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革兰染色阳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高,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形成颗粒状细小菌落,灰白色边缘不整齐,吕氏血清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能吸收亚碲酸盐菌落黑色。

2白喉毒素的致病特点:毒性强,致死量为0.1μg/kg体重。

对细胞产生选择性杀伤作用。

分三个功能区:①催化区②跨膜区③结合区3白喉的特异性防治方法:接种DPT(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或DT。

对白喉患者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

14章,1结核分支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细长略弯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需氧型,最适温度37,低于30度不生长。

最适PH6.4-7。

菌落呈乳白色表面粗糙菜花样。

抗干燥耐酸碱对湿热,紫外线敏感2结核分支杆菌脂质在致病性中的作用:①磷脂促进单核细胞生长,抑制蛋白酶对病灶的溶解,形成干酪样坏死。

②索状因子抑制白细胞游走,与慢性肉芽肿形成有关。

③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细胞吞噬体和溶酶体结合,使结核杆菌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④蜡质D,激发迟发型超敏反应。

3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及应用:原理:属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支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出现阳性反应,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5cm,阴性反应局部红肿结节小于5cm。

应用:1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测定卡介苗接种后免疫效果。

2作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流行病学检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3作婴幼儿结核病辅助诊断4测定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15章1,主要动物源性菌有哪些,各引起哪些人畜共患病:布氏菌,引起波浪热;鼠疫杆菌,鼠疫;碳疽杆菌,碳疽;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小肠结肠炎;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食物中毒。

2.布氏菌对人的致病性:猪牛羊是布氏菌的自然宿主,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胎畜,羊水等分泌物而感染。

细菌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进入宿主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并扩散到局部淋巴结内形成原发感染灶,在淋巴结内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可侵入血流扩散到肝,脾等并繁殖再释放入血。

如此反复可造成间歇性菌血症和多脏器感染。

菌血症由于内毒素作用病人临床表现为波浪热。

该菌由于荚膜抗吞噬和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作用在宿主体内顽强增殖扩散。

3碳疽杆菌的致病因素,途径,引起何种类型:人通过摄食或接触碳疽病的动物及畜产品而感染。

菌体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和碳疽毒素。

可通过以下途径感染:经皮肤小伤口,引起皮肤碳疽;呼吸道吸入碳疽芽胞杆菌的芽胞而感染,引起肺碳疽。

食入未煮透的病畜肉感染,引起肠碳疽。

17章1,支原体与细菌L型主要区别:支原体和细菌L型,前者自然界广泛存在,后者多在诱导因素下形成。

前,生长需胆固醇,后生长不需胆固醇,前,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形成细胞壁,后出去诱因可恢复原来细胞壁。

2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致病性:前者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与呼吸道感染,其致病作用是通过特殊顶端结构吸附宿主细胞表面,有微管插入细胞内,释放核酸酶过氧化氢等物质,导致红细胞溶解上皮细胞肿胀与坏死。

后者寄居在人泌尿生殖道,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或者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出现死胎,早产。

如经产道分娩感染,胎儿可出现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0章勾端螺旋体病传播方式,致病过程: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主要是鼠类和家畜,动物感染后呈隐性或慢性感染,勾端螺旋体在肾脏繁殖并随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