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常见易混词组辨析
(完整版)易混词和词组辨析参考资料
一易混词和词组辨析1.Civil civilian civilized civicCivil是“公民的;平民的;文明的;有礼貌的”;civilian是“未服役的;平民的;平民”;civilized是“使教化,开化;受教育的”;civic 是“市民的;公民的;市政的”。
2.Presume assume resume consumePresume是“以为;认定;推测;假定(为真实)”;assume是“(在未证实之前)假定;以为;假装”;resume是“停顿一段时间后再继续;重新开始;恢复”;consume是“用尽;耗尽;被火或因浪费而毁灭”。
3.Relish abolish cherish finishRelish是“享受;爱好;喜好”;abolish是“废止;废除;革除(战争、旧习俗)”;cherish是“心中怀着;珍爱;抚爱”;finish是“结束,完成”。
4.Multitude altitude latitude attitudeMultitude是“大量”;altitude是“高度”;latitude是“纬度”;attitude 是“态度”。
5.Original initial precedent preliminaryOriginal是“最初的,原先的”,也可用作名词指原物,原作;initial 是“开始的;第一的”;precedent是“先例;惯例”;preliminary是“开端的;预备性的”。
6.Integrated facilitated rectified activatedIntegrated是“使变成一体,使结合在一起”,常和with或into搭配;facilitated是“使变得容易,使便利”;rectified是“纠正;修复”;activated 是“使活动起来;使开始起作用”。
7.Enforce enhance endow entailenforce是“实施,执行”;enhance是“提高(质量、价值、吸引力等);增加,增强,增进”;endow是“给予,赋予;认为......具有某种特征;资助,捐赠”;entail是“使人承担;使成为必要,需要”。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语文讲究的是每一个字词的运用,只有学好最基础的字和词,才能更好地表达。
以下最容易混淆的常用词,搞不清楚用法可能会在考试中吃亏!01必需与必须必需:必不可少的。
例:生活必需。
必须:一定要那样做。
例:必须照办。
02暴发与爆发暴发:①忽然发作。
②突然发财。
例:山洪暴发/暴发户。
爆发:①岩浆迸出。
②突然发生。
例:火山爆发/爆发战争03长年与常年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例:长年在野外工作。
常年:①终年,长期。
②平常的年份。
例:常年产量不超过200斤。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二者在“终年、整年”这一义项上相通,但在“常年累月”这一搭配中,推荐写作“长年累月”。
04成规与陈规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
例:墨守成规。
陈规:不适用的旧规章。
例:陈规陋习。
05篡改与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例: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例:窜改原文。
06遏止与遏制遏止:用力阻止。
例:革命洪流不可遏止。
遏制:控制,制止。
例:遏制激动的感情。
07发愤与发奋发愤:决心努力。
例:发愤用功。
发奋:振作起来。
例:发奋有为。
08妨碍与妨害妨碍:阻碍。
例:妨碍交通。
妨害:有害于...例:妨害健康。
09分辨与分辩分辨:辨别,分析区别。
例:分辨真假。
分辩:辩白,解释争论。
例:当场进行分辩。
10扶养与抚养扶养:扶助,供养。
例:由他扶养长大。
抚养:爱护,教养。
例:抚养子女。
11贯串与贯穿贯串:头尾连接而相通。
例:这一思想贯串全书。
贯穿:穿过,连涌。
例:这条路贯穿了5个省。
12灌注与贯注灌注:浇进,注入。
例:把铁水灌注到模型里。
贯注:①连贯,通连。
②(精神、精力)集中。
例:全神贯注。
13涣然与焕然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全消除。
例:涣然冰释。
焕然:形容有光彩。
例:焕然一新。
14急流与激流急流:湍急的水流。
例:急流险滩。
激流:湍急的水流,受阻而涌起。
例:激流勇进。
15简洁与简捷简洁: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常见易混词组辨析
常见易混词组辨析1.暴发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混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暴发过疾病,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包含饱含包涵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
3.必须必需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4.不和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处境极为艰难。
5.窜改篡改野心勃勃的日本改动历史教科书的真正意图,不是窜改个别不通的词句,而是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
6.度过渡过姐姐渡过了高考难关后,渡过长江,在海南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假期。
7.过渡过度他写作善于揣摩过渡段、过渡句,有时为之劳累过度。
8.灌注贯注老叶把那种革命加拼命的干劲逐渐地灌注进小方的心田,使之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革命事业中。
9.贯穿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队伍里,因此,能够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
10.核算合算钱咪干个体一年,经过年终核算赢利甚少,发觉这样经营很不合算,便和妻子合算明年该怎么办。
11.化妆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演出,演谁像谁,技高一筹。
12.简捷(截) 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13.界限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限(界线),国与国间有国界线,但学止无境,永无界限。
14.棘手辣手今天,法官小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想宽贷罪犯,可这家伙好辣手,反而给了他一枪。
15.考察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6.利害厉害“利害”一词好厉害,它包括“厉害”的所有义项,又有“厉害”所不能表示的“利益和害处”这层意思。
17.历程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了,又踏上了新的里程。
18.另眼相看刮目相看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让人另眼相看的张杨同学,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努力考入北大,让人刮目相看。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B【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
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
【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
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
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
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C【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
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
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
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常见易混成语异同辨析94例--高中语文常见--高考复习资料
常见易混成语异同辨析94例1.【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3.【爱憎分明泾渭分明】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4.【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5.【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6.【暗箭伤人含沙射影】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7.【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8.【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9.【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10.【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11.【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2.【不识好歹不识抬举】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
然而,有些成语由于含义相近、字形相似等原因,常常让我们感到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和举例说明。
“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例句:他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堪称不刊之论。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不易之论,大家都表示赞同。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例句:他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总是对别人的提醒不以为意,结果犯了不少错误。
“目无全牛”和“目无牛”“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目无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容易与“目无全牛”混淆。
例句:这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堪称一绝,早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例句: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读这部作品,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下大致内容。
“爱莫能助”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例句:看到他陷入困境,我很想帮忙但爱莫能助。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感到无能为力。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句:这个市场人员鱼龙混杂,需要加强管理。
这批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老师要因材施教。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内含生僻词,易错成语等汇总)
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内含生僻词,易错成语等汇总)不少同学反馈,逻辑填空看似简单,但失分率非常高,特别是实词,很难辨别区分,做题总是纠结不定!小编送上100组高频易混用词语辨析!请收藏~停止:不再进行:停止演习。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停滞不前。
推脱:推卸: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推托有事。
题材:构成文学或艺术作品的材料:历史题材。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
委曲:弯弯曲曲的;勉强服从:委曲求全。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平白无故受委屈。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反纪律。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等):违犯法规。
侮蔑:轻视;轻蔑:带有侮蔑的口气。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造谣诬蔑。
鲜明:颜色明亮;分明而确定,不含糊:主题鲜明。
显明:清楚明白:显明的对照。
心酸:心里悲痛:心酸落泪。
辛酸:形容痛苦悲伤:辛酸泪。
效力:出力服务;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这药的效力很大。
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效率。
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身影消失。
消逝:消失:岁月消逝。
协调:配合得适当:动作协调。
谐调:和谐、协调:色彩谐调。
连接:(事物)互相衔接:山岭连接。
联结:结合(在一起):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流连:舍不得离去:流连忘返。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留恋故土。
蒙胧: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睡眼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暮色朦胧。
勉力:努力;尽力:勉力为之。
勉励:劝人努力:互相勉励。
牟取:谋取(名利):牟取暴利。
谋取:设法取得:谋取利益。
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年青的一代。
年轻:年纪不大;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年轻力壮。
旁征:广泛收集:旁征博引。
旁证:主要证据以外的证据;间接的证据。
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希望你早日归来。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他得到启示。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于安于本分,规矩老实;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揽,不让与事件相关的人参与其事;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6.【抱残守缺·敝帚自珍】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
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7.【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发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后者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
11.【步履维艰·寸步难行】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指行走十分困难;后者还可比喻陷入困难境地,无法进行活动。
12.【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前者形容不一致,有差别;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13.【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前者形容悲惨到了极点;后者形容极端凶狠残酷。
1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听厌的话。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知识清单(含答案)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知识清单(含答案)知识清单常见易混成语辨析—————A—————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语文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词语辨析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很多同学在辨析常见易混词时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易混词进行辨析和总结。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易混词进行分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用法。
一、形容词辨析1. 温暖与炎热温暖和炎热都有“高温”的含义,但温暖更多指的是宜人的温度,使人感到舒适;而炎热则是指天气异常炎热,给人带来不适。
2. 干燥与湿润干燥和湿润是相对的概念,干燥指的是缺少水分或湿度不足,而湿润则是指空气中湿度较大或有水分。
二、动词辨析1. 教与训教和训都有“教导”的意思,但教更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训则更注重纠正错误和规范行为。
2. 看与望看和望都有“观察”的意思,但看更强调看的对象,较为随意;而望则更强调目标和期望。
三、名词辨析1. 梦与梦想梦和梦想都指的是人们虚幻中的愿望,但梦多形容不切实际的、虚幻的愿望,而梦想则更强调有追求、有实现可能的愿望。
2. 朋友与同伴朋友和同伴都指的是相互之间有交情的人,但朋友更侧重于感情深厚的关系,而同伴则更强调一起做某件事情的伙伴。
四、副词辨析1. 多与多么多和多么都表示程度,但多程度相对较为明确,多么是用来加强程度、加强语气的。
2. 难道与难道不难道和难道不都表示反问的语气,但难道表示正反问的语气,表达惊讶或否定;而难道不则表示反问语气,表达对某事情的期望。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中常见的易混词辨析非常重要,同学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注重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和用法的区分。
只有通过多练习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对易混词的辨析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XXX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夸/自许:“自夸”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陈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常考的辨析词组
常考的辨析词组:1、01、黯然、暗然、岸然:”,指”,也用来指,情绪低落的样子”。
、黑暗。
”。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从容稳重。
,如、祥端、发祥”。
注意、慈祥、祥和。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2、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不须、不必”。
,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
02、表率、表帅:,指”。
其中、模范”,、楷模”。
在古代汉语中,,有。
”,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示”。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率,,故人们常将”。
0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
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0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0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易混词语辨析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100组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100组A[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爱财如命”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上的自私,语义轻一些。
[安分(fèn)守己循(xún)规蹈矩(jǔ)]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安分守己”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程序的意思。
“按部就班”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
就,遵照),多用于工作、计划等方面;“循序渐进”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多用于学习、训练等方面。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使用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B[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面面俱到”是中性词,偏重于做事没有遗漏。
[跋(bá)山涉(shè)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百依百顺”含有由于感情上的喜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含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半途而废浅尝辄(zhé)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zǔ)代庖(páo)]都有包办之意。
“包办代替”重在包办,“越俎代庖”重在超越权限。
高中语文-50组容易混淆的常考词语辨析(一)
高中语文-50组容易混淆的常考词语辨析(一)01保障/保证【例句】①这种制度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
②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辨析】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02包含/饱含/包涵【例句】①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着好几层意思。
②他的胸中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辨析】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包涵是客套话。
03必须/必需【例句】①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②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辨析】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在句子中作状语。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04暴发/爆发【例句】①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②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辨析】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
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05摈弃/抛弃【例句】①摒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②为了金钱,他抛弃了家庭,这种做法为人唾弃。
【辨析】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
抛弃多用于具体。
06波及/涉及【例句】①对伊战争所耗费的大量军费开支必然波及美国经济的发展,继而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
②这起案件涉及好几个人。
【辨析】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07不止/不只【例句】①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
②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08不齿/不耻【例句】①此人坏事做绝,为大家所不齿。
②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
【辨析】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100个易混成语辨析
厦门市新店中学2018届高三复习资料易混成语辨析1.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
//骇人听闻:指事件本身(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 如虎添翼: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
//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 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会做,褒义词。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贬义词。
4. 无微不至: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词。
//无所不至:做事无法无天,贬义词。
5.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迫切。
//刻不容缓: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6. 因势利导: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褒义词。
//顺水推舟:指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中性或贬义词。
7. 滥竽充数: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
//鱼目混珠:一般用于物品的以假乱真,不表自谦。
8. 耳闻目睹: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
//耳濡目染: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9. 信口雌黄: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
//信口开河: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10.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多含褒义。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
积虑,积久考虑。
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
多含贬义。
11.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12. 承前启后: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13. 惨无人道: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14.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15.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
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
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16. 道貌岸然: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1、南辕北辙VS缘木求鱼释义:南辕北辙原意指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区别:南辕北辙侧重强调行动和目的相反,缘木求鱼侧重指方向或方法错误,体现不出“相反”的意思。
2、独树一帜VS别具一格释义:独树一帜指单独竖起一面旗帜,形容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的样子。
区别:独树一帜侧重强调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派别,与其他不同。
别具一格仅指风格特别,体现不出“自成一家”的含义。
3、五花八门VS林林总总释义: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是古代两种明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后来形容事物繁多,变化莫测;林林总总形容纷繁众多。
区别:五花八门除了有“多”的意思,还有“变化”的意思;林林总总仅指“多”,没有“变化”的意思。
4、一蹴而就VS轻而易举释义:一蹴而就指的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容易,一下子就能成功;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区别:一蹴而就侧重强调时间短,多与否定词连用,如“不能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侧重指做事轻松、容易,与时间无关。
5、针锋相对VS格格不入释义:针锋相对原意指针尖对针尖、锋芒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观点以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区别:针锋相对侧重强调彼此对立,双方为对立面;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对立”的含义。
6、顾此失彼VS捉襟见肘释义: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手肘,比喻资金、物质或者能力上的匮乏与欠缺。
区别:顾此失彼强调多个方面无法全部顾及,捉襟见肘侧重指资金、物质条件、能力等不够。
7、嗤之以鼻VS不屑一顾释义:嗤之以鼻原意是用鼻子吭声冷笑,形容对某物或某种现象的轻蔑;不屑一顾指的是认为不值得一看,表示极端轻视、不重视。
区别:嗤之以鼻侧重强调看不上、瞧不起,多形容对事物的鄙视;不屑一顾侧重指不看重、不重视,没有“鄙视”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暴发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混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暴发过疾病,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包含饱含包涵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
3.必须必需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4.不和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处境极为艰难。
5.窜改篡改野心勃勃的日本改动历史教科书的真正意图,不是窜改个别不通的词句,而是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
6.度过渡过姐姐渡过了高考难关后,渡过长江,在海南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假期。
7.过渡过度他写作善于揣摩过渡段、过渡句,有时为之劳累过度。
8.灌注贯注老叶把那种革命加拼命的干劲逐渐地灌注进小方的心田,使之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革命事业中。
9.贯穿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队伍里,因此,能够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
10.核算合算钱咪干个体一年,经过年终核算赢利甚少,发觉这样经营很不合算,便和妻子合算明年该怎么办。
11.化妆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演出,演谁像谁,技高一筹。
12.简捷(截) 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13.界限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限(界线),国与国间有国界线,但学止无境,永无界限。
14.棘手辣手今天,法官小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想宽贷罪犯,可这家伙好辣手,反而给了他一枪。
15.考察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6.利害厉害“利害”一词好厉害,它包括“厉害”的所有义项,又有“厉害”所不能表示的“利益和害处”这层意思。
17.历程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了,又踏上了新的里程。
18.另眼相看刮目相看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让人另眼相看的张杨同学,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努力考入北大,让人刮目相看。
19.牟取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20.曼延蔓延我们沿着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行走,发现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
21.勉励勉力老师经常勉励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勉力求学。
22.墙脚墙角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而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23.误解曲解而且看看对我的批评文字,得了一种经验,好像评论做得太简括,是极容易招得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
24.施行实行新规定将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任何单位都要依照新规定实行改革。
25.实足十足这个阔少,实足年龄不满十六岁,却傲气十足,戴着十足黄金的戒指和耳环。
26.退化蜕化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27.推托推脱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28.违反违犯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不要违犯党纪国法。
29.无可非议无可厚非他这篇习作文质兼美,无可非议;你的习作观点正确,虽内容单薄,也无可厚非。
30.辛酸心酸说到过去被骗子拐卖的辛酸经历,这位姑娘心酸落泪。
31.已经一经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攻打塔利班的准备,具体时间一经决定,我们就行动。
”32.淹埋掩埋湮没无情的泥石流淹埋了前来抗险的战士小颜,战友们忍痛掩埋了他的尸首,但他的英名永不会湮没。
33.原型原形作家高明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他善于揭露贪官,使之原形毕露。
34.沿用延用制药的方法可以沿用,无需改变;但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以免耽误病情。
35.正规正轨这所民办学校初建时并不正规,经过两年的改善,现已步入正轨(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
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
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
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