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诗阅读理解
初中古诗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学校 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一.古诗文阅读(25分)(一)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僧敲月下门”作者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
说说为什么要改为“敲”字?(2分)2.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2分)诗意翻译:李凝幽居处邻居极少,通向 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
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我(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 敲”月下之门。
进门游园, 荒园”内 一片 野色”,月下 过桥”,将 野色”分”向两边。
漫步园内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
来 访李凝,游览了他的 幽居”,我很喜欢这里;告别时说:暂时离去,以后还要来,绝不负约。
(二)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 天休③。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
成王定鼎于夹E 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 (选自《左传》)【注释】①鼎:即九鼎。
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 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
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
逢,遇。
若,顺,顺从。
③休: 荫庇,保佑。
④休明:美善光明。
⑤止:限度,极限1. 用“/”戈U 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限划两处,2 分)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4.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2分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 __________ ,就以享有天下“ _______ ”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文言文与古诗词《谏逐客书》《史记李斯列传》《读李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京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二月高三阶段检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古诗阅读(本题共7小题,29分)材料一: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
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节选自《通鉴记事本末·秦灭六国·谏逐客书》)材料二:赵高案治李斯。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
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
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
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
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
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②(乙)。
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③自取疏。
【解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聚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分析】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聚,可本身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极。
乙处本身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聚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包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高考语文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题---学生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古代诗词,完成习题。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政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 ①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诗。
诗的前六句是写景,于景中见情;后二句是言志抒情。
B.首联从大处着墨,表现大雪的壮观场面。
“忽”字写出季节更替的猝不及防,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C.颔联对仗工整,八个叠字,极富神韵,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形象地描摹了夜间大雪。
D.“风回共作婆娑舞”,动态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美丽场景。
采用拟人的手法,仿佛让人感觉到雪就是天地精灵。
2.请赏析全诗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习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
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
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
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学校年级姓名一.古诗文阅读(25分)(一)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①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傍晚)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醉”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二)愚公移山(节选)(10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水的南岸(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4.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三)钱镠liú(12分)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这样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山西专用)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班级开展“探寻文人风骨”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蓃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周敦颐喜爱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却并不妖艳,赞扬其高洁的品质;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仁人的情怀,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根据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声声问句觅知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发出“对于莲花的喜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高呼“”,悲凉慷慨,读之令人感喟。
【明其志·汲取精神养分】3.班级制作“诗词中的文人风骨”主题版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适合张贴在版面上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诗句:理由:4.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文人风骨”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②。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③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5.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二)(9分)14.(3分)A15.(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
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
②精于炼字。
“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③在高堂!【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2020全国卷1古诗文阅读详解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四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古诗文阅读理解(精练13篇)
B.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
C.凉州词多写的是边塞军旅生活。
D.这首诗抒发战士们豪迈的感情:战斗来临,投身战场,为国捐躯。
4、 这首诗中,使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句子是“
1
参考答案 一、 1、 (1)看见路边的李树结了很多果子,枝 条都被压弯了。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 果 然是那样。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 遇事要有主见。 二、 1、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2、 唐 王翰 3、 A 4、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 1、 山海经
译:_
(2)取之信然。
译:
2、 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二、阅读古诗 , 完成练习题。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古来征战几人回 ?
1、 补充诗句。
2、 这首诗的作者是
_(填写朝代)诗人_
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以想象画面来朗读快、轻松。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
古诗文阅读理解(精练13 篇)
一、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 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尝: 曾经。 诸 :一 些,这 些。
1、 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0
9
3、 只有站得高, 看得远, 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 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 前、无所畏惧的讲取精神。 八、 1、 A 2、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他吃鸡蛋,用筷子扎, 用脚踩,都没把鸡蛋弄 破。他非常生气, 把鸡蛋从地上捡起来放到嘴里, 咬破了就吐了。 3、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 豆腐”, 你这么着急,能做成什么事呢?还 是要有点儿耐心才行啊! 九、 1、 BCA 千姿百态 观察要从多 角 度; 2、 不 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旁观者清 C。 十、 1、 C 2、 B 3、 A 4、 要懂得节制与取舍,不要太贪心, 有舍才有得。 十一 、 1、 A 2、 D 3、 不 见九州同 无忘告乃翁 4、 父 亲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 对国家统一的无比渴望 十二、 1、 知道 到 休息 感悟 2、 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 引发火花,燃 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 有鸟类鸮(xiāo), 啄树则灿然火出。 4、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 热 量, 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 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受到 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十三、 1、 跑 行 走,走路 我 剩下,余下 2、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3、 余幼时即嗜学。 4、 没钱买书,借 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 天冷时,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 伸直, 也不停止抄书。
初中古文阅读理解(14篇)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黄鹤楼记(节选)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①,上倚河汉②,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③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注】①巃嵸(lóngzōng):高耸的样子。
②河汉:银河。
③闼(tà):门。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遂”作为副词的释义有如下几项。
文中“遂以名楼”中“遂”的意思是A.于是,就B.竟然C.终于,到底D.尽,完全(2)选文采用神话传说,突出了黄鹤楼的不同寻常之处。
在写楼的整体结构时,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黄鹤楼高的句子是“,”。
用“”一句,对黄鹤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均用原文语句作答)二.文言文阅读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侯之。
”母曰:“若然,当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高中课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课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文中“淫雨霏霏”的“淫”是什么意思?(2分)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3.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4. 请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3分)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3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10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7.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8.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是什么意思?(2分)9. “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主题的感慨?(3分)答案:1. 淫:过多,过分。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项突破卷四古诗文阅读专题(90分钟 100分)一、古文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周讠斤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讠斤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
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
”“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
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
”王乃止。
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支期曰:“王勿忧也。
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
”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
”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
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
”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
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摘编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魏王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常以此谦称自己。
古诗文阅读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答案】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解析】此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要选择相近的诗,就必须掌握《从军行》描写的内容,从题目可知,这是写的战争题材,“冻泥裂”说明天气异常寒冷,环境恶劣,红旗直上雪山,一个直字写出豪情壮志。
因此纵观三首诗,前两首山间、家园安静美好的生活。
只有《塞下曲》写的是战争体裁。
解答时要围绕内容、情感这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二.【答案】《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蘼》写诗人在观荼蘼时,花蝶相混,浑然莫辨,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
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
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
三.1.【答案】(1)高兴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喜悦的样子)(2)只是(只、仅)【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理解文言词语,一方面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另一方面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题干中的两个词语都是课内词语,难度不大,只要对文本熟悉,即可回答。
第(1)题,欣然是“高兴的样子”的意思;第(2)题,但是“只”的意思,不要理解成“但是”。
2.【答案】示例:写出了月色空明、澄澈的特点。
或写出了月色清澈透明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先翻译句子,如,本句的意思是:月光下的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水中还有水草交错摆动,其实是竹柏的影子(而已)。
然后,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比喻修辞手法,依据“本体与喻体”具有相似点的特点,找出喻体的相似点,就是本体的相似点。
【新高考-暑假作业2】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暑假作业2】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
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
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顷之,征为尚书仆射。
八年,代杨秉为太尉。
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
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刑徒李膺。
”帝不许。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
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
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言及反复,诚辞恳切。
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
而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
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
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_______________)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诗积累(7分)
(1)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2) ,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明作者心境的句子是:“。
”(4)“校园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环节最为紧张刺激。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的一种游戏。
请你依照下面的活动规则和相关要求完成填空。
(4分)
活动规则:根据出题人设置的关键字,参与者背诵出诗文中的相关句子,并从诗意、画面、情感、道理任一方面加以解说。
大家轮流背诵诗文,不得重复。
关键字是“水”,选择的诗文必须以关键字为描写对象,且不得出现该字。
以下是其他选手已经背诵出的诗文,“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接着说出描写水但不出现“水”字的诗文并进行解说。
你的诗文:,。
你的解说:
一.古诗默写(每题是1分,写错字不得分。
)
(1)博学而笃志(2)正是江南好风景
(3)断肠人在天涯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句描绘了春潮涌涨、波平浪静、顺风行船的画面,把江面开阔、江水浩荡的景致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共4分。
诗句2分,解说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2题。
(10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意.暇甚
(2)将舐.其喉
(3)屠自后断其股.
(4)不使前.也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1.用“/”为下面这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其一犬坐于前
12.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 9.(2分)(1)神态(2)咬(3)大腿(4)上前、向前
10.(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
11.(1分)其一/犬坐/于前
12.(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二.古诗积累(7分)
(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学校要求在每班内开展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中,有一个板块是“走近秋天”。
请你以班级学生的身份,在你所学过以“秋”为内容的诗歌中,任选其中一位诗人,按照题目、作者、诗句(任选其中两句)这一要求进行默写,并说明理由。
(5分)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归雁洛阳边
(3)题目、作者(1分)诗句(2分)这一要求进行默写,并说明理由(2分)。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三、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9~10题。
(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 :
9.B
10.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1.D
12.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