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模型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B.符号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等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7图示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A.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1)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B.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夸克1)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2)夸克还可以再分C.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氧元素一般在右边, 氢元素一般在左边,金属一般在左边。 读法:一般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有数字将数 字也带入。 如CuO MgO 3、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及组成分 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 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表示几个分子。 2CO2
4、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 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5、化合价 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如:
甲烷
乙醇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可以是 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铁铝钴铅笔芯 等。 4、分子和原子都有质量和大小, 如:1个氢原子质量为 1.674*10-27千克。一 亿个氢原子排成一条直线为1cm 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千克.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4、元素: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 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比如氧原子中子有8个、 9个、10个的中子。质子只有8个。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不同的 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等于核 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 1
H
2 1
H
3 1
H
第四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的种类----元素周期表 单质: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 物。 金属元素 2、 元素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模型
1、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 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 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集 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 电,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 荷数。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硬无无
钻探机钻头、刻刀、 装饰品(钻石)

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 较
泽细鳞片状晶体 软
良 好
良 好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等
有关系: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质不同。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_种__类___或__数__目_不同
A原子 B原子
A
B
原子的种类决定分子种类
原子的数目决 定分子种类
C
D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本质差 异在于它们的_分__子_结__构_不同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原子
1
1
0
1
氦原子
2
2
2
2
碳原子
6
6
8
6
氮原子
7
7
7
7
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
13
13
14
13
硫原子
16
16
17
16
氯原子
17
17 除上面20这个结论1外7 ,
铁原子
26
物质
密度/Kg.m-3
铅 铜 纯铁
一幅图
U
一段 动画
I R
一个公式
11.3×103 8.9×103 7.9×103
一张表格
一条曲线
等等.....都是一个模型
都可以将一些难以认识、观察、 描述的事物变得直观易明白。

直观模型:只供展览的实物模型及玩

具、照片等。放大或缩小
模模
型 的

物理模型:直观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显示原形的外形和特征、 进行模拟实验
1.674 ×10-27kg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1. 原子模型: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模型通常包括一个带有放射性核和电子的球体。

原子的符号通常表示为 ans(希腊字母安斯),其中 a 表示原子核,n 表示电子层数,s 表示外层电子,p 表示内层电子。

2. 分子模型:分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元,其模型通常包括两个带有不同原子的球体。

分子的符号通常表示为 fa(希腊字母费),其中 f 表示分子中的原子,a 表示原子核,c 表示碳原子,h 表示氢原子。

3. 颗粒模型:颗粒是流体或固体物质在空间中的离散点,其模型通常包括一个带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的圆形或椭圆形。

颗粒的符号通常表示为 p(希腊字母普),其中 x 和 y 表示颗粒的坐标,r 表示颗粒的大小。

4. 细胞模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元,其模型通常包括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包含不同数量的细胞器和分子。

细胞器的符号通常表示为 fa(希腊字母费),其中 f 表示细胞器,a 表示细胞膜,c 表示细胞质,h 表示细胞核。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资料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4、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造成的。

6、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7、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也不同。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8、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汤姆生(发现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提出一个原子模型)——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改进原子核式模型,认为电子有稳定轨道)——现代电子云模型9、注:(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等于质子数。

(2)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4)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不是每个原子核中都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相近但不一定相等。

(7)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1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11、钠在氯气中燃烧(1)现象:剧烈燃烧呈明亮的黄色火焰,并产生白烟,冷却后得到白色固体。

(2)微观: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氯化钠。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概述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概述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概述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4)模型的类型【说明】由于模型具有简单化、理想化的特点,为研究提供了方便,但应用模型方法时也要注意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模型毕竟不是原型,它与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因此将由模型得来的信息处理后所得结果外推到原型时,要注意原型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例如,s(路程)、t(时间)、g(克)等。

2.符号的作用(1)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符号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图形等。

某些公共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等也可以认为是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

3.几种常见符号简介符号能简明地表示事物,在生产、生活、各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

(1)常见数学符号。

加、减、乘、除(+、-、×、÷)、三角形(△)、平行(//)、数的平方(n2)、数的开平方(√n)等。

(2)常见天气符号(如图所示)(3)常见物理符号。

力(F)、电流(I)、电压(U)、电阻(R)、速率(v)等。

(4)常见的通用符号(如图所示)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1)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年级下册第⼆章知识点第⼆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符号的建⽴与作⽤1、模型(1)定义:通过⼀定的科学⽅法,建⽴⼀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法。

(2)作⽤:可以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幅图、⼀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1)简单明了地表⽰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模型1、分⼦与原⼦的区别和联系1、卢瑟福的α粒⼦轰击⾦箔实验:1、⼤多数α粒⼦穿透⾦箔,且不改变前进⽅向,说明原⼦核很⼩,原⼦中有很⼤的空间2、有⼀⼩部分α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核带正电3、有极少数的α粒⼦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被弹了回来,说明原⼦的质量集中在原⼦核上2、第⼀个提出原⼦概念的⼈是道尔顿;第⼀个发现电⼦的⼈是汤姆⽣。

3、原⼦的结构核外电⼦:带负电荷原⼦质⼦:带正电荷原⼦核质⼦数+中⼦数=相对原⼦质量中⼦:不带电荷注:(1)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数)区分原⼦和元素;(3)在⼀个原⼦核中⼀定含有质⼦不⼀定含有中⼦(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中核内质⼦数相同,中⼦数不相等的同类原⼦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的区别2、元素的分类1、⾦属元素2、⾮⾦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注:稀有元素:性质⾮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化学反应,在⾃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海⽔、盐酸)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复习课)(27张PPT)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复习课)(27张PPT)

知识点3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了解构成物质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2、理解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分子 许多物质有分子是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共同决定。
①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②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数目不相同,分子种类就不同。 ③构成的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若原子数目不同,构成的分子 种类不同
Na、Cl Na+ Cl-
失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念 不同点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反应后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似点
质甚微,体甚小,之间有间隙,永恒运动, 同种性相同,异种性各异。
2.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 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 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 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 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 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会_____变蓝色(“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 碘酒,馒头 ____会_____(“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碘__分__子__保__持_碘__的__化__学__性_质_。,碘分子没有变。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 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__不__存_在__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归纳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归纳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归纳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原子核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考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考点归纳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C.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D.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 【原子结构】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粒子,它由三个氕原子核和两个电 子构成。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它一定含有 3 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 C.它的组成可以用 H3 表示 D.它的化学性质与 H2 不同 【原子结构】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属于等电子体的 是( )2·1·c·n·j·y + A.NO 和 O2 B.CO 和 N2 C.NO2 和 CO2 D.SO2 和 ClO2 【原子结构】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 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3+ 2【原子结构】某元素原子 A 的质子数为 a,已知 B 和 A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 B 元素的质子数 为( )21·世纪*教育网 A.A-2+3 B.A-2-3 C.a+2+3 D.a+2-3www-2-1-cnjy-com n【原子结构】在离子 RO3 中,共有 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 A,则 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 数目是( )【21cnj*y.co*m】 A.A-x+n+48 B.A-x+n+24 C.A-x-n-24 D.A+x-n-24 【构成物质的微粒】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 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 ).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由 22 个原子构成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D.属于化合物 【构成物质的微粒】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人一旦吸毒就很难戒除.有一种被称为“摇头丸”的毒 品已从外国流入我国某些省市,已知它的化学式为 C9H13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9H13N 是由 23 个原子构成的物质 B.C9H13N 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3:1 C.C9H13N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35g D.C9H13N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 【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A、地球仪;B、 t;C、ρ;D、细胞模式图;E、地图;F、S=vt;G、W.C;H、 O2★读图:书本P37图2-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得:(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利用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电解水最终变成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这是个变化。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3、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等,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

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1)常见的模型:实物模型(地球仪)图像模型(细胞结构图)数学模型(公式)黑箱模型(地球的结构)理想化模型(磁感线)(2)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符号(1)常见的符号:科学量及单位符号(电流I,电流单位安培A)交通标志符号公共标志符号符号的作用: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3、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铜、汞等)和固体非金属(碳、硅、磷、硫)及稀有气体(氦、氖、氩)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同素异形体)。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核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重点)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原子核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讲义(化学)2023.4.14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讲义(化学)2023.4.14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讲义(化学部分2023年4月)本章要点:1.构成物质的微粒2.组成物质的元素3.物质的分类4.表示物质的符号(化学式)5.有关化学式的计算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模型一、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主要有三种方法:逻辑推理法、实验法、模型法。

二、为什么要建立模型?模型法是我们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最有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三、模型方法的定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四、模型的五种表现形式:1、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地球仪);2、一幅画(地球上水的分布图);3、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密度表);4、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示意(细胞分裂过程);5、一个复杂的对象的示意(人耳结构示意图)。

五、模型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二)符号一、符号的举例:二、符号有什么作用?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3、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一、原子怎样构成物质?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3、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一种原子能构成多种物质;5、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一、分子非常小,原子也非常小。

二、部分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及其得出的结论: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2、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3、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4、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相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A、地球仪;B、 t;C、ρ;D、细胞模式图;E、地图;F、S=vt;G、W.C;H、 O2★读图:书本P37图2-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得:(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利用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电解水最终变成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这是个变化。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3、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等,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主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 教案 教学内容
巩固复习“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的知识内容
1、阶段性检测试卷讲评。 2、概述“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的主要知识内容
【知识点梳理】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 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
2/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3/3
和氩气等稀有气体。
(3)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烧碱(氢氧化钠)等。
则:
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
四、不同的分子 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1.图 2.表 3.计算机图像 4.公式 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
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间隔变大。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教师资料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4、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造成的。

6、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7、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也不同。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8、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汤姆生(发现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提出一个原子模型)——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改进原子核式模型,认为电子有稳定轨道)——现代电子云模型9、注:(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等于质子数。

(2)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4)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不是每个原子核中都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相近但不一定相等。

(7)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1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11、钠在氯气中燃烧(1)现象:剧烈燃烧呈明亮的黄色火焰,并产生白烟,冷却后得到白色固体。

(2)微观: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氯化钠。

12、构成物质有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1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化合物,盐类,酸和碱类。

如:氯化钠,氧化钾,硫酸铜,硫酸,氢氧化钙等。

14、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l2C、碘I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OP52、一氧化碳CO、甲烷CH4、蔗糖、酒精等。

1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固态非金属单质(碳C,硅Si,硫S,磷P等)。

16、元素:科学上把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7、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如:氢的同位素原子有:氕11H、氘21H、氚31H。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

注: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7、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8、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一些为人造元素)19、物质的分类20、注:(1)稀有气体:由稀有元素组成,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也很少。

(2)元素名分辨:带“气”的常温下为气态单质的元素,带“氵”“水”的常温下为液态的元素,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石”的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

(3)汞: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

2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氧气2O ;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水2H O ; 同种原子(或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22、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2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24、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大到小):氧(O )、硅(Si )、铝(Al )、铁(Fe )、钙(Ca )、钠(Na )。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海水中的元素:氧、氢、氯、钠、镁等。

(3)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氧、碳、氢、氮。

五、表示元素的符号25、元素符号的书写: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两种元素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附上一个小写字母作为符号。

26、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一般的元素符号,如O、H、N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该原子的原子质量(2)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的元素符号,如c、Fe、S、P、Cu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该原子的原子质量;④表示一种物质。

注:①④为宏观含义,②③为微观含义。

27、元素符号前带数字的,只有微观含义,如:5N表示5个氮原子,2O表示两个氧原子。

28、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为7个周期(周期的数字必须用中文,比如第一周期),18个纵列,为16个族。

注:(1)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2)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29、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包含的信息30、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3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写元素符号,不用标数字,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①氧元素写后面,金属元素和氢元素写在前面;②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32、化学式的读法:从右到左(注意,读法和写法正好相反)如:CuO :氧化铜,2P 5O :五氧化二磷。

33、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某种物质;(2)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3)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4)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5)表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CO 2表示的意义:(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5)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周期 族 第Ⅰ族 第0族1 1 H 第Ⅱ族 第Ⅲ族 第Ⅳ族 第Ⅴ族 第Ⅵ族 第Ⅶ族2 He 23 Li4 Be5 B6 C7 N8 O9 F 10 Ne 3 11 Na 12 Mg 13 Al 14 Si15 P16 S17 Cl18 Ar 419 K20 Ca34、离子的符号35、带电的原子团36、常见化合价37、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常见化合价中,氢总是+1价,氧总是-2价;(2)金属元素常显正价;(3)非金属元素和氧化合时常显正价,跟氢化合时常显负价;(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5)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6)有些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常显不同的化合价,有些则相同。

注:(1)化合价是用来描述元素的;(2)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与相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如:Ca 2+,+2价,SO -24,-2价(3)注意元素的化合价书写格式:该元素正上方,“+,-”写前面,如:2Na +;离子符号的书写格式: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后面,如:g 2M +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38、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1.661×1027-Kg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

原子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质量÷1.661×1027-Kg 或 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质量÷(1.993×1026-Kg/12)39、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如O H 2相对分子质量 = 1×2+16=1840、元素质量比=一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另一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如O H 2中各元素质量比:H : O = 1×2 :16 = 1 :8 注:元素质量比书写时,必须在等号前写出各元素的符号,如 H : O =,注意比值要对应次序4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对原子质量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相⨯如O H 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821⨯ = 11.1%4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物质的质量三者关系M物质= M元素÷元素质量分数如:M水= M氢元素÷11.1%M元素= M物质×元素质量分数如:M氢元素= M水×11.1%43、从水电解变化模型中可得出的规律和结论:(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4)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4、化学符号及含义小结(1)单独一个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有3-4种(如:Fe、O、H、C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该原子的质量;④表示一种物质(注④只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才有,①④为宏观含义,②③为微观含义)。

例:Fe: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④铁这种物质。

H: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③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2)一个化学式符号,表示的含义有5种①代表什么物质;②由什么元素组成;③代表什么分子;④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的(注意前提必须有“一个什么分子”);⑤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①②为宏观含义,③④⑤为微观含义)。

例:CO2:①二氧化碳这种气体;②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代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⑤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3)一个离子符号,表示一个什么离子 例:g 2M +:一个(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SO -24:一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该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表示什么价的什么元素 例:a 2C +:+2价的钙元素;1-l C :-1价的氯元素 (5)符号前面带数字的,只有微观含义,表示几个什么粒子例:2H :两个氢原子;3CO 2:三个二氧化碳分子;4g 2M +:四个镁离子;(6)数字代表的含义:下列符号中“2代表的含义” 例:2H :两个氢原子;O 2: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杨原子构成的;SO -24: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2SO 3:两个三氧化硫分子;a 2C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CO 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2Ca 2+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H 2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