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战略选择_姜春华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给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II.生态文明建设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中国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导致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水污染也普遍存在,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土壤污染问题同样严重,重金属和化学物质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2.资源消耗剧增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尤其是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巨大,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对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供水危机。
3.生态破坏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建设,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湿地消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生态系统的崩溃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
III.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方案1.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监管和治理,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2.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发展理念。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推动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3.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生态修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提出了强化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一系列举措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以及实践导向的结论。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面对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提倡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肥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挑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追究。
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生态系统破坏的挑战。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然而,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倡导绿色农业,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政策和管理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政策不配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新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新挑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三个方面分析这些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资源利用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许多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此外,传统的资源开发方式往往采取了过度开采的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资源利用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友好型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这些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而且利用过程中没有或者较少产生污染物。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资源的科学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新的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索,如深海资源开发、太空资源开发等。
其次,生态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
这些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如何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了应对生态保护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的打击。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工作,如森林的人工种植、湿地的恢复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
最后,环境治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这些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因此,如何治理环境污染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和挑战。
首先,观念转变的困难是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地区和企业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
这种观念的滞后导致在决策和规划时,生态保护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
其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为了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大规模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
虽然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在试图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时,又面临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短缺,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
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此外,政策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也有待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可能存在冲突,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创新的不足同样是一个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环保技术来解决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等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环保技术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同时,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使得许多先进的环保技术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但在一些地方,由于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生态保护的需求。
同时,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的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公众参与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形势与政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班级*********组员名单管理工程系2014年05月17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们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利益;道德教育;消费主义;目录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 (1)1.1.1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冲突 (1)1.1.2经济利益至上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1)1.2建设生态文明与社会不公正的矛盾 (2)1.2.1社会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2)1.2.2社会不公正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 (2)1.3建设生态文明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矛盾 (2)1.3.1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3)2 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3)2.1加强生态伦理学研究 (3)2.2广泛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3)2.3抵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4)3 结语 (5)4 参考文献 (6)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为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十分艰巨和紧迫。
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价值观等众多领域,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
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大至国家,小至社会、集体、个人,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话题,然而,经济利益的获得本身往往以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资源容量已达到支撑的极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与挑战
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与挑战在全球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生态文明的路径1. 转变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变。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在制定发展政策时应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同时,还需要完善环保相关的行政机构,提高环境保护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保证环境保护的长期稳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培养环保习惯和意识,推动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也十分重要,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公众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4. 加强国际合作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共享环境保护的成果。
可以通过召开环境保护会议、签署环保合作协议等方式,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挑战1. 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导致资源日益短缺。
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也严重影响环境。
解决这一挑战需要加强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建设,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往往被忽视。
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对环境保护抱有消极态度。
解决这一挑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对开展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批,避免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3. 生态保护与社会利益的权衡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常常存在着权衡关系。
有些生态保护措施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挑战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挑战与建议当前,全球各地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针对当前的状况和挑战,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此外,为了加强环境监管,政府还组建了专门的执法机构。
这些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湿地保护的进展。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由于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问题上往往采取了短视的做法,忽视了长期的生态需求。
其次,资源利用不合理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很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工业活动、交通排放和农业生产等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退化。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保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以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教育宣传,提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应该主动承担环境责任,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经营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应该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国应该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例如,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加快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中国可以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环境治理。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方案,以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的严重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2.自然资源消耗过快。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资源利用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
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
3.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许多生态系统已经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湿地退化、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4.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监管和执法不力,环保部门的能力和资源也存在严重不足。
5.人们环保意识普及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整体上来看,环保意识仍需进一步普及和深化。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1.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立法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力度。
2.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友好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向高效、节约、清洁的方向转变。
3.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在产业布局和建设规划中,应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加大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力度。
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工作,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一些传统产业,如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在短期内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资源,并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例如,某些化工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不达标,导致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而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有所增加,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比如,乱扔垃圾、随意浪费资源等现象依然常见。
部分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环保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人不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环保行动,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再者,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漏洞和不足。
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敢于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
另外,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技术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大挑战。
比如,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修复,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生态修复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且效果不一定理想。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虽然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在能源结构调整、碳捕获与封存等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努力克服。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忽视了环境保护。
例如,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如钢铁、化工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这些产业的整治力度,但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其次,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城市的交通拥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此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生态退化等问题。
再者,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对环境污染问题置若罔闻。
这种淡薄的生态保护意识不仅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也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科技支撑不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虽然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在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创新。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现阶段,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急需改善大气污染等现象,在设置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及时改进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核查力度,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加速生态环境的改善进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借助优质的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通过找出生态文明建设阶段的问题与不足,在有效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时,以最严格的法制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积极应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问题;应对策略引言: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面向人、自然、社会等主体,遵循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注重对物质、精神等发展成果的融合。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的提出,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应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设置清晰、明确的建设目标,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目标和任务(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应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当下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促进资源利用率随之提升。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持续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的首要战略任务,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使该类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
自2015年起,国务院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并且能够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性问题,提出了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目标[1]。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自2015年起,国务院所出具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社会建设,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布局,经济的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姓名:高旭阳学号: 1601637工商管理学院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生态文明的建设显得越发刻不容缓。
我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策性的报告,是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
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在许多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但是,想要迅速发展本国的经济,必须要以破坏本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
英国、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也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威胁人们的生活,还需要后期的治理,后期投入治理的费用也是相当巨大。
我国也正是吸取了这种教训,在环境破坏还没有相当严重的时候,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让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困境:1.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口号很早就提出,但是公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刻。
政府、企业,决策的理论依据是GDP,是经济效益,忽略的环境效益。
家庭、个人由于受到生态文明的教育不足,不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
在不断积累中,导致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2.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
虽然,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对空气、水、土地等都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是,许多企业打法律的“擦边球”,抓住法律的空隙,依然破坏生态环境。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近期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多是事后进行处罚,而且处罚的力度不大。
而且,监管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度不够,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公民检举制度的不健全,都导致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放缓。
针对以上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困境,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困难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困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脱贫致富,往往会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一些地方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山体崩塌、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重视环保设施的投入,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
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但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巨大的投入。
其次,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这包括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等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不得不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开采水资源、增加能源消耗,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此外,人口增长还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这可能引发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生态问题。
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再者,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虽然现代科技在某些方面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持,如新能源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但在许多关键领域,我们仍面临技术不足的困境。
例如,对于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目前还缺乏高效、经济的技术手段;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虽然有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技术,但要实现大规模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还不够成熟。
此外,生态监测和评估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准确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环境质量的状况。
公众环保意识的淡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困难。
中特
解析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挑战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挑战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开始在全国蓬勃开展。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污染减排压力的逐渐增大、生态环境生产力低下、制度不够完善、工程科技支撑不足以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等多方面的挑战。
未来我国还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工程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现状;挑战;压力1研究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
随着我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战略思想,做出了一系列相关部署。
生态文明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和再升华。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2.1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发展阶段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它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基础上,为实现永续发展而主动选择的新道路、新模式。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文明,成为共同支撑和谐人类社会的“四大文明”体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2.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例如,一些地方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经济繁荣,但却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使得生态修复的成本极高。
而且,当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更倾向于优先考虑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其次,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生态空间受到挤压。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导致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也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挑战。
再者,技术水平的限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瓶颈。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不够成熟。
例如,对于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虽然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但在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方面仍有待突破。
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如太阳能、风能等,虽然发展迅速,但在能源存储和传输等环节还存在技术难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而且,生态监测和评估技术的不足,使得我们难以准确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影响了生态保护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然后,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环保宣传不断加强,但仍有部分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乱扔垃圾、过度消费等现象依然较为常见。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对环保法规的遵守也不够严格。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和挑战。
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瓶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往往被置于首要位置,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地区和人群仍然存在着“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认为环境保护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种短视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违规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同时,一些公众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也较为肤浅,缺乏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例如,传统的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此外,新兴的绿色产业和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和竞争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替代传统的高污染产业。
再者,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款不够具体和明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争议和模糊地带。
同时,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对于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缺乏足够的奖励和支持;而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处罚力度还不够严厉,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另外,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瓶颈。
准确、及时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还存在着覆盖范围不全、监测指标不够完善、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
这使得我们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和效果评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推进方案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生态危机也逐步浮出水面。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社会。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1.生态环境污染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大气污染等问题也成为全球大众关注的焦点。
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和饮用水质量都已经达到危险级别,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了人口健康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2.生态资源破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区域的生态资源受到了破坏和损失,一些地方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这也使得生态环境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
3.生态保护意识欠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忽视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当前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是关键所在。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方案1.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国需要制定更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规范企业行为。
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机制,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加大环保工程投入力度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建设环保项目,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如水源保护、湿地保护和森林保护等。
采取科技手段,推动环保重点技术研发和应用。
3.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全面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强调人们的环保责任,让每个人成为环保的主力军。
同时在教育中加入环保知识体系,传递绿色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
4.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建立体系,追踪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同时,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环保技术的应用水平。
5.建立绿色发展机制政府应该出台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绿色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挑战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挑战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课题。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
首先,资源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资源的需求持续攀升。
例如,水资源的短缺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而在能源方面,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面临着储量有限的困境,其开采和使用过程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时,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也在日益减少,这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
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大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环境问题体系。
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呼吸健康,还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水污染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威胁着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污染则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粮食安全。
而且,环境污染往往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治理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技术。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严峻挑战之一。
森林的滥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湿地的不合理开发等,导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
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被打破。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削弱了其抵御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是一大难题。
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
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仍然存在,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环境评估不够严格,导致新的污染源进入。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需要在政策制定、产业规划、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尽管近年来环保宣传不断加强,但仍有部分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环保行动。
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谢园园;傅泽强;邬娜;徐建伟;吴佳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
【年(卷),期】2015(017)008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开始在全国蓬勃开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污染减排压力的逐渐增大、生态环境生产力低下、制度不够完善、工程科技支撑不足以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我国还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工程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总页数】5页(P132-136)
【作者】谢园园;傅泽强;邬娜;徐建伟;吴佳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
【相关文献】
1.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J], 吴明红;陈天楠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战略选择 [J], 姜春华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J], 王爱琦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J], 田海军
5.植物线虫病害: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 [J], 彭德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6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un.,2009第27卷第3期JOURNA L OF S OCIA L SCIE NCE OF J IAM USI UNIVERSITYV ol.27 N o.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战略选择①姜春华(中共佳木斯市委党校,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 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生态意识淡漠,资源瓶颈突出,环境污染加剧,法规监管缺位。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建立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治理机制,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生态文明;挑战;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9)03-0032-02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文明转型的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提升。
当前,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由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生态意识淡漠。
所谓“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在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持有的一种健康、合理的态度,具有的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所以,人类要顺应自然运行规律,保证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但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习惯以及错误的认识致使人们环保意识淡漠,无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人类发生了很多人的灾难。
2.资源瓶颈突出。
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Π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Π6、1Π6和1Π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稀缺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
3.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二氧化硫排放量、日均污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费量和C O 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有机污水排放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总和,单位G DP 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
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物种正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4.法规监管缺位。
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高达1500—2200起,每年发生的环境违法案件多达2万件左右。
面对这样的数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违法案件层出不穷?究其根源,环保政策不配套,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没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环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
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缺乏对有关官员的管理问责及事后的执法处置,使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总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建设和破坏并存的复杂状况,挑战严峻。
这既有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发生的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又有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和破坏。
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23—①[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姜春华(1969-),女,黑龙江讷河人,硕士,中共佳木斯市委党校教授,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程。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要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从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1.转变传统观念,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说是我国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宣扬生态文明理念,让人们普遍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真正的基础工程,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
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屏弃那种自然从来都是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人类不能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要把自然看作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人与自然平等观念需要通过生态教育、树立生态意识来实现。
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使建设生态家园成为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
以生态文明涵养我们的发展,涵养我们的社会,涵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2.加强生态法制建设。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
实践也已证明,没有制度的保障,越是先进的理念越无立锥之地。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了这么多年,之所以没能遏制住整体环境恶化的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体制化的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付诸实践,就是要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制度支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体系和制度,让保护者得到补偿,让破坏者得到惩罚,让占有者付出代价,让受益者分担成本,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从我国的情况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并实施二十多年,已有一定的立法、执法实践。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的执行力,逐步完善环境法制,建立环保责任问责制度,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对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官员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在实施禁止开发、保护性开发的区域,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同时,要尽快补充修订《环境保护法》,明确界定环境产权,并建立独立的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专门环境资源管理机构,克服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文明的生产方式就要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能够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生产方式。
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坚持走生态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在企业层面,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尽量采用清洁技术,形成清洁、节约、环保的新型企业形象。
在产业层面,要进行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
在区域层面,要构建循环经济网络,实现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全面回收、分类循环利用和环境无害化处理。
在国家社会层面,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建立一种环境道德和文化体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要搞好规划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项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立法、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
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消费方式。
所谓生态消费,又称生态文明消费或绿色文明消费,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的适度的、绿色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消费。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人与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活方式,为此要转变消费观念,强调每个人对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4.完善生态治理方式,实现生态治理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人类的发展和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单独解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没有国界,生态治理不分区域。
如果其他国家不同时采取相应行动,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的环保努力都将劳而无功。
因此,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生态治理的共识。
一方面,发达国家应率先垂范,勇于承担责任,国家之间要不断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积极建立能够真正有效监督和约束各国处理生态问题的国际机构或组织。
另一方面,生态治理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治理,是一种多元参与的治理,它要求人们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求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民主协商,才能实现生态与社会的治理目标———社会公正。
只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形式才能使公民能够争取到一个矢志于公众福祉与环境福祉的社会。
这也是党实现执政兴国使命的一大责任。
[参 考 文 献][1]赵建军.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J].理论动态, 2008,(12).[2]缪昌武.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5).[3]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9).[责任编辑:陈如松]—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