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社会学
马克思社会学1. 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学说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其中包含了马克思社会学的重要理论。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以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
2.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基于社会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结构的演变。
马克思主张人类历史可以被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
3.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将社会划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驱使其过着贫困困苦的生活。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 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阶级斗争则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变革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而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了马克思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阶级斗争则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原则。
5. 阶级意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要通过对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的认识,培养阶级意识。
只有当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是被剥削的阶级,才能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要求人们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土地革命运动,就是典型的将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的实践。
6.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在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社会学家们开始关注阶级、阶级斗争、生产方式、社会变革等重要概念。
7. 马克思社会学的争议马克思社会学虽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实践的研究方法,对于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包括在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要义,进一步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深入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即要深入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利益关系,理解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阶级分析方法: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基本范畴。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从阶级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理解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地位,揭示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认为社会是人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社会变迁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分析进行探讨。
一、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 经济基础:马克思社会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观点中,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是引起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2.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组织形式。
它包括国家、法律、道德、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和维护者,它既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
二、社会变迁的分析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结构、制度、意识等多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变迁的分析主要从经济观点和阶级斗争角度来进行。
1. 经济观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将社会变迁看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和发展。
它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将无法适应生产力的需要,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社会的变迁。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
它认为,社会变迁是阶级之间的斗争与矛盾的结果,是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和革命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将社会变迁看作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进程。
三、结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相互关系,把握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通过对社会变迁的分析,我们能够洞察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与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学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旨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以及社会变革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作用,把社会变迁放在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
二、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核心。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和斗争构成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了社会矛盾的存在,认为只有消除阶级差异,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各种问题。
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是实现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的关键。
这个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也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社会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会变革包括经济制度、政治权力和文化观念的变革,通过不断的革命历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和社会变革的关注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变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只有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作为对社会现象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本文将从哲学基础、社会实践和时代背景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是由对立面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社会现象中的矛盾冲突,并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有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变革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探讨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会演进的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和发展动力。
这种实证研究的过程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现象,从而揭示社会的内在运行规律。
例如,在研究社会阶级结构时,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了解到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和发展,使得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社会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揭示社会的规律和动力。
马克思对社会学的看法
马克思对社会学的看法马克思,这位思想巨匠,他对社会学的看法那可真是有着石破天惊的力量!你想想,社会学研究的是啥?不就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关系和运行规律嘛。
而马克思就像是一位拿着神奇放大镜的洞察者,把社会的里里外外看得透透的。
他说,社会的发展可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动力。
这就好比一辆汽车,不是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得靠发动机的驱动,还得有路的指引。
社会也是这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背后推动着它前进。
马克思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什么意思呢?咱打个比方,经济基础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上层建筑就是房子的上层部分。
地基要是不牢固,这房子能稳当吗?同理,经济不行,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能发展好吗?他还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难道不是吗?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像暴风雨中的海浪,不断冲击着社会的大船。
工人阶级受压迫,难道就该默默忍受?当然不!他们要起来反抗,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马克思眼中的社会可不是静态的一幅画,而是动态的一部大片。
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想想看,我们现在的社会,各种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
这不正是马克思所预见的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吗?他的理论让我们明白,社会的进步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必然的规律。
马克思对社会学的看法,可不是空谈,那是实实在在能指导我们理解社会、改变社会的利器。
我们不能只把它当成书本上的文字,而要真正去领悟其中的深意。
难道我们能忽视马克思的这些深刻见解,还对社会的运行稀里糊涂吗?绝对不能!我们要用他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社会的真相,为创造一个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总之,马克思对社会学的看法,就像一座灯塔,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在社会的海洋中不再迷茫!。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现实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产生、发展和变革规律的学科。
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理论框架和现实应用两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进程的方向性,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基本视角。
2.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研究阶级与阶级关系的演变,揭示了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的本质。
这个理论框架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还为社会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
3.生产方式论:生产方式论认为社会的基本属性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研究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和矛盾,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规律。
这个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理清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本质,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现实应用1.社会政策制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贫富差距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阶级分化和剥削是造成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2.社会改革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导。
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主要矛盾和动力,提出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改革方案。
例如,在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工具,解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学科。
它主张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分析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核心观点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冲突和矛盾的结果。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辩证运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须抓住矛盾、矛盾运动和矛盾解决的规律,从而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3.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通过深入研究阶级斗争的内容、形式和方式,可以分析社会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揭示社会变革的路径和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核心观点1.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式。
而生产关系则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规范,理解生产关系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研究,可以认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表现形式,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是受社会存在决定的,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通过对社会意识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思想观念的生成和传播规律,揭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包含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谙形式。
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的时代以来,便在这个领域中进行着开拓与研究。
人们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近代以来,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也更为重要。
因此,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且,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就研究社会现象而言,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以理解的方法或方法论个人主义开展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则是一种主张以实证的方法或方法论整体主义开张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他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知识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具体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由各种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所组成的一个方法论整体, 其中各种方法既互相联系, 具有整体性, 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表现出可分性。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包括人们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工作中, 所形成的以获得正确认识为主的认识方法和以改造世界为主的实践方法。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方法论中最高层次的方法, 它们各自又包括较低层次的许多方法。
认识方法即思想方法, 总的说就是实事求是的矛盾分析方法。
它包括观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收集材料的经验方法和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整理材料得出科学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亦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去粗取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方法。
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总的就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仑包括抓典型、点面结合、抓中心环节带动其它等具体工作方法。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紧密联系的。
第一, 从最高层次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来讲, 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人们只能根据改造世界的一定阶段的不同任务和目的来区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认识方法依赖于实践方法, 在于“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只有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多次实践, 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联系, 建立起逻辑思维的规则。
正如列宁所说“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各种不同的逻辑的格, 以便使这些格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成为正确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
同样, 实践方法也必须依赖于认识方法。
第二, 构成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低一层次的各种方法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展望【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社会学学说,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学说,以及当代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所阐述的社会学理论和学说。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从创立伊始就表明自己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向压迫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挑战,本文梳理了马克思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在中国和世界社会实践转型过程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早在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向西方寻求真理,并译介西方社会学著作的同时,有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与救国救民思想的介绍和讨论也开始出现于中国思想界。
1899年,《万国公报》4月号发表了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 1845—1919)节译的蔡尔康的《大同学》一文,提到近世学派中“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派,如德国之马客思”。
这里的“马客思”即是Marx在我国的最早译名。
[1]随后,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社会学说的介绍陆续出现在报章杂志和各类书刊。
但这段时期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讨论还是零碎的。
在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李大钊、瞿秋白、李达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对以孔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理论缺陷进行批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的历程。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旧中国社会结构的准确分析,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造性运用的重大成果。
毛泽东在1957年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系统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性质、特点、矛盾转化的可能性,以及处理这些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建设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对社会学领域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学理论中的理论贡献。
1.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核心理论之一。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对社会学的影响在于,强调经济结构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指导研究者从经济角度解读和分析社会现象。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强调了对于社会不公正的批判。
社会学借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探讨社会结构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关系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
这一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帮助社会学者研究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社会学者可以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公正现象,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结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是深远而重要的。
社会学者可以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入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规律,揭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将继续影响和指导社会学研究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都是两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们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基础思想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阶级斗争。
2.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交互主义等基本理论上。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社会结构的功能,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权力的冲突,交互主义则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角色扮演。
二、研究方法1.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秉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实证研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社会现象作全面的、历史的、系统的分析,通过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观察和研究,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和详细记录,通过大样本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索社会的变化和规律。
三、实践应用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变革的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理论指导着党和国家的决策和政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2. 社会学的实践应用社会学的实践应用广泛涉及社会政策、社会调查和社会工作等领域。
社会学为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工作。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社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研究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的学科。
它不仅具有理论深度和革命性,而且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演变而来的,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社会矛盾的激化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1. 阶级分析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它指出,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原因。
因此,要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阶级关系,减少阶级矛盾,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而社会关系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践基础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实践基础原理,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作用1. 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它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剖析社会问题,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和推动。
2.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与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其思想对于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出发,对其在社会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具有阶级对立的特点,这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不断加剧。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人的历史观和社会变迁规律。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各种社会形态的兴起和消亡都有其固有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和内在动力,为人们认识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在社会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剖析,强调从社会的总体结构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现象,这有助于破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深入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生产关系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最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学家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深入分析社会问题,为社会变革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指导。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为社会变革和进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的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都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旨在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学则更加注重研究社会动态与社会变化的规律,探查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是两个交叉的学科领域,其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和互补性,两个学科的相互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的共性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都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它们的研究范围涵盖面广、包容性强,两个学科的理论核心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旨在揭示社会存在的先后顺序、内部关系和演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和手段也较为相似,同样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系统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对社会现象的各种认识方法进行辩证统一,要求研究者具有科学和批判的态度。
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的互补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总是重复着”,强调历史的前进方向是由“复杂性-矛盾-革命-飞跃”的规律所决定的,社会学侧重于深入了解社会的实践运动和社会变迁的规律,对本质和变无限的社会提出了新的观点。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材料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现象的蕴含深度和厚度,有助于发现社会科学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次规律和内在关联性。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之间除了以上的共性和互补性之外,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分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理论和社会政治理论,其核心概念和主要原则与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和经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冲突,双方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有所失真和解释有所差异。
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理论对社会学研究也有很大影响,例如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非马克思主义学科”之分,这也导致了社会学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见和局限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的学科关系在不断地发展中。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与社会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与社会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与社会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以其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最终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着眼于社会制度的发展和改变,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又反作用于社会结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意识形态的操控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无产阶级则通过阶级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探讨社会变革的路径和方式。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关注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社会现实,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与社会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以其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为我们理解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为我们认识社会现实、探索社会变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推动社会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摘要] 马克思主义究其本质就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无不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息息相关。
哲学探索人的本质,为人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界提供方法论依据。
而政治经济学则是更一门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社会阶级分层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更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共产主义社会。
本文由5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背景,方便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肩负的使命,然后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希望对新时期研究马克思的学者们可以借鉴,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简要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学重要的观点与思想,第四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阐述了一代代革命家们如何让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体现价值。
文章的最后,阐述了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读者们的广泛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基本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思格斯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且是伟大的社会学家。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包含了无产阶级社会学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一定社会群体组织的性质、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研究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集团、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开始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1842年马克思写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184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3年底到1844年初恩格斯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石,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继而影响到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的发展过程,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通过对矛盾的斗争和解决,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它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认识和分析,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现象表面,还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三、社会历史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认为社会的演进是有规律可循的。
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包括生产力理论和阶级理论两个方面。
生产力理论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阶级理论强调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社会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社会阶级存在,并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变革。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进行深入剖析的结果。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据了生产资料,而工人只能出卖劳动力。
剩余价值的存在导致了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的发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矛盾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规律,以及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价值,并着重介绍其在现实社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分析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中通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而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分析则关注社会中由于阶级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应用价值1. 深刻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贫富分化问题源于资本所有制和私人占有制的存在。
这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到根除社会问题的关键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
2. 提供改革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仅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还提供了相应的改革理论指导和方法论。
例如,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和组织方式,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 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凭借其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变革的进行,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应用实例1.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2. 社会问题解决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摘要] 马克思主义究其本质就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无不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息息相关。
哲学探索人的本质,为人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界提供方法论依据。
而政治经济学则是更一门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社会阶级分层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更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共产主义社会。
本文由5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背景,方便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肩负的使命,然后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希望对新时期研究马克思的学者们可以借鉴,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简要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学重要的观点与思想,第四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阐述了一代代革命家们如何让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体现价值。
文章的最后,阐述了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读者们的广泛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基本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思格斯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且是伟大的社会学家。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包含了无产阶级社会学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一定社会群体组织的性质、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研究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集团、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开始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1842年马克思写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184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3年底到1844年初恩格斯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原理。
他们在以后年代的许多著作中,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了科学社会学理论。
他们在这些著作中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社会学的概念、范畴和方法,而且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完整的科学社会学理论体系。
列宁说:“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一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成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并且“社会学中这种唯物主义思想本身巳经是天才的思想。
”[2]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众所周知研究方法对于一个理论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是否拥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一个理论的成熟与完善尤为重要。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依然对我们当今做研究做学问有着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关于社会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和理论。
而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代表性的思想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顾名思义,就是确定,有用的,准确无误的。
孔德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最科学的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方法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看待整个人类历史,而不是把眼光局限在某个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认识一定社会现象时候,不能孤立的看,要把它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要用运动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社会是人们活动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并且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发展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除此之外,逻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中的重要思维形式,如抽象与具体,正如列宁所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应着自然。
”[3]其他的一些常用的重要的思维方式,如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数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有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本部分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三大基本理论,社会交换,社会冲突,社会发展理论,以利于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
学术界一般认为,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和人类学的某些工作对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形成影响很大,而对社会学自身的交换论传统认识不足。
学术界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认为社会学自身的交换论传统来自马克思和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
马克思主义社会交换理论的任务是努力探寻可以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运转的机制。
为此,他先把社会交换现象概念化,确定该理论正式结构的基础—社会交换范式,用以解释社会交换的有关内容。
并用一系列概念,如劳动、交换、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需要、阶级等等,作为其理论的建筑材料。
然后,马克思以一条逻辑思路极清晰的脉络,把他的社会交换思想的假设、概念、命题联系起来,形成其社会交换理论。
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换过程的结果导致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形态的产生的和变更的情况,把传统的生产关系中的产品的分配要素和生产力中的社会分工要素进行重构,奠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述要定其劳动交换论的基础,指出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及其资源不平等的分配的行为后果,打破了其他社会交换论者停留在交换关系的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的非此即彼的简单模式。
马克思社会交换理论阐发的过程同时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活动、社会需要、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结构等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演绎过程。
(二)社会冲突理论人们一般都将现代社会冲突理论的直接来源追溯到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N·Machia-velli, 1469-1527)和英国的霍布斯。
而社会学意义上的冲突理论一般都认为是从马克思开始的。
从马克思的结构分析看,首先,指出了财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人们的社会活动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其次,认为社会的政治组织、文化价值观、道德、宗教以及意识形态中的不平等和冲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政治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主要方面,也是社会冲突的集中表现,国家这种虚幻现象掩盖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它实际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三)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是从孔德的社会动态学而发展的。
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个世纪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进人了第二阶段,其特点是用不同的理论解释现实社会的发达与不发达、先发展与后发展的现象以及落后地区如何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第二,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第三,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社会革命,第四,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社会,亦称人类社会的五大基本形态,它们各自都有其特征,它们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其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依次更替的。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知道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把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我们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效用。
下面分时期介绍一代代仁人志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苦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早在19世纪末期在清政府的推动下,大量西方的著作被翻译引进到我国。
其中就有零散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介绍。
陈独秀等人发起的的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系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先进青年所接受。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1.对旧中国社会结构的准确分析,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造性运用的重大成果毛泽东在1925年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有益尝试和重要成果。
文章通过分析,指出了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诚的同盟军是农民,而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则是一个动摇的阶级[4]。
此文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同盟军以及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这篇文章既是重要的政治文献,也是一篇明显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社会学著作。
毛泽东用阶级、阶层分析的方法,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实际,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充分展示我国在1956年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布,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但在同时,受国内外错误思想影响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当时也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957年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
文章系统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性质、特点、矛盾转化的可能性,以及处理这些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建设奠定基础。
3.毛泽东所做的社会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在调查研究中坚持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一贯强调的思想。
他认为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活动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参加者,对客观事物和实践效果的了解及认识也最丰富、全面和真实。
领导者的思想、意见只有来自群众的实践,才能真正转过来为群众服务。
4.邓小平对社会学中国化的贡献邓小平社会学思想的理论核心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他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维护建设形态方面,从宏观社会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学进行研究和论述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