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经验与问题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实现全面脱贫的之道与建议。
1、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致富产业,全方位推进扶贫,提高扶贫效果。
2、打造产业支撑脱贫的本质在于经济增长,贫困与就业、收入直接相关。
因此,加强扶贫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将农民从传统的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增加收入来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
3、加大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不足问题是制约我国脱贫进程的瓶颈之一。
加大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加便捷、快速、优质的服务,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是必须实现整体扶贫,当前在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中,一些山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还存在着发展落后的问题,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2、贫困与人才流失问题在贫困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吸引人才对扶贫工作尤其重要,但是,很多贫困地区缺乏吸引人才的因素,致使贫困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3、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应当被细化,为各级政府加强扶贫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然而,在扶贫工作当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市场因素的配合作用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三、脱贫攻坚建议1、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增强创新,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必要手段。
在加强用人机制、完善社保机制、加快工业改革等方面着手实施,以扫清脱贫攻坚的阻碍。
2、强化制度形成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制度建设。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资源分配,加强贫困地区城市建设和扶贫工作。
在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幼儿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加大投入。
政府之于市场,至关重要。
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工作措施
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工作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介途径,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2. 改善服务质量: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和贴心。
3. 做好突发事件处置:派遣及时、有效的专业力量响应突发事件,积极组织协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 推进廉洁治理:搭建廉政宣传平台,加强廉政教育,落实各项规定和制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5. 加强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严打赌博、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6. 引导舆论: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在中国的脱贫攻坚行动中,政府和社会各界付出了许多努力,来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们摆脱贫困。
到目前为止,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为了使这些成果能够更加长期和持续,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扶贫项目的跟踪评估必须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跟踪评估,确保这些项目实际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包括对扶贫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的结果和影响等各方面进行监管。
如果有需要,应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以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就业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为失业和贫困者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贫困。
此外,应鼓励企业在贫困地区招聘当地居民,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技能培养。
三、优化贫困地区的资源配置贫困地区的资源配置十分重要。
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的项目和政策,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实施。
此外,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推进文化教育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样对脱贫攻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还应在特定地区建立优秀的文化中心,通过文化交流来促进贫困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五、加强资金和风险管理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资金和风险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应采取严谨的金融管理措施,加强对财政预算和国家资金使用的监控。
对于存在重大金融风险的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六、维护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确保脱贫攻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将社会各界的力量动员起来,共同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
提升村民满意度措施
提升村民满意度措施
提升村民满意度是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提升村民满意度的措施: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水电供应、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2.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3. 发展农村经济: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5.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7. 加强民主管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知情权,促进村民自治。
8. 加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提升村民满意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切实解决村民关心的实际问题,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精准脱贫路上须走好群众路线
精准脱贫路上须走好群众路线中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走好群众路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脱贫措施,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走好群众路线。
一、了解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了解群众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各地区的贫困原因和群众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也应该因地制宜。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深入贫困地区,与当地的群众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扶贫政策和措施,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二、创新务实,精准施策在脱贫攻坚中,创新务实的精准施策是关键所在。
有些地方因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需要政府在扶贫政策上进行创新,通过推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帮助当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保障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居民脱贫致富。
在扶贫工作中,务实创新、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强化基层组织,引领群众脱贫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引领群众脱贫,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必由之路。
基层组织是联系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强化基层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将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干部的扶贫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要充分发挥农民、贫困群众自身的主体作用,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的步伐中来。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信心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向贫困地区的群众传播脱贫政策和措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扶贫政策,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欢迎大家阅读!【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自始至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由于过去是“粗放式扶贫”,对于“谁贫困”、“为何贫困”、“如何脱贫”等难题欠缺理性思考,仍旧存在相当一部分贫困人群亟待扶持。
当下特别需要转变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机制,适应新常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精准扶贫的困境(一)识别模糊,广而不精。
过去的扶贫方式可以用“粗放”两个字来形容,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在搞扶贫,投入的资源多,花费的精力多,但是仔细来看,似乎没有真正落实到底谁贫困、贫困的原因何在、什么解决措施最合适。
在扶贫对象和原因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平铺式地给予帮扶,这可以说是“广而不精”,不能做到“扶真贫”。
“识别模糊”引起了对象不明、原因不确定、底数不清、缺乏针对性等一系列问题;“广而不精”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弄虚造假、官员寻租、低质低效等缺陷。
粗放式扶贫越来越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经济新常态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政治新常态要求简政放权,反腐倡廉;社会新常态要求推进法制社会建设,等等。
在扶贫实践中我们发现,粗放式扶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大块难以搬走的绊脚石,精准识别提上日程迫在眉睫。
(二)帮扶微弱,杯水车薪。
我国贫困人口的布局呈现出大而分散的特点,那么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之上,精准帮扶也就成为了扶贫的关键点,当摸清楚了谁是贫困户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速放缓必将引发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调整和变化,尤其是财政增收速度的减缓,必将影响扶贫开发政策支持的力度,这给精准帮扶带来更大的压力。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一、背景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行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返贫现象、贫困人口素质提升问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问题等。
因此,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建议1. 加强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可能返贫的农户进行预警和帮扶。
同时,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2. 提升贫困人口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3. 优化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发挥最大效益。
同时,优化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4. 推进产业扶贫。
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社会救助保障。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脱贫人口进行及时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6. 推进生态扶贫。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增加生态扶贫力度。
同时,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7.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2.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宣传教育。
“后脱贫攻坚时代”脱贫户收入稳定增长的几点建议
N o n g y e j i n g j i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下面结合本人在乡镇具体从事脱贫攻坚工作,浅俗地谈一谈在贫困户脱贫后,“后脱贫攻坚时代”如何建立脱贫户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新生活,奋起新征程。
一、基本情况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地处芜湖市与铜陵市及池州市三市交界处,属典型丘陵山区,境内有烟草、中药材(凤丹)、大王冲佛香、丫山藕糖等特色产业。
镇域面积217.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万人,住户为1.47万户,下辖18个村委会。
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8户,1681人,其中劳动力1107人(含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2016年贫困村出列,2019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人均纯收入均超过1万元。
境内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系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农特产品品牌优势明显,中药材(凤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有“凤丹之乡”美称,大王冲佛香、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丫山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龙山村被评为“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二、脱贫户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短板及对策1、现有脱贫户收入现状通过镇村干部共同努力,精准实施产业、金融、就业等帮扶措施,何湾镇658户脱贫户由初期建档立卡时人均纯收入不足2千元,到202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收入来源主要有农业生产等经营性收入占比25%,外出就业务工收入占比40%,土地发包等财产性收入占比10%,上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15%,其它收入占比10%。
2、存在问题短板及对策①产业发展带来经营收入比重不高,产业结构没有因地制宜,实现优化,还需加强政策性扶持,把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增收主力军作用,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为脱贫户稳定持续增收提供保障。
2023年群众满意度提升整改方案
2023年群众满意度提升整改方案一、前言群众满意度是衡量政府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3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年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胜之年。
面对党中央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们必须持续改进政府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本整改方案针对2023年群众满意度提升的需求,制定了以下方案。
二、整改目标2023年,全市群众满意度提升到80%以上。
三、整改措施1. 深化政府公开透明化改革政府公开透明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
我们将全面深化政府公开透明化改革,包括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工作信息的公开率和透明度。
另外,还将加大公众参与力度,通过听取民意、征求意见等方式,让群众更加主动参与决策过程,增强满意度。
2. 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基层是群众联系政府的第一线,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是增加群众满意度的关键。
我们将通过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协调机制,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基层服务的综合效能;加强对基层群众需要的了解,提前预判和解决问题,确保基层服务不脱离群众需求。
3.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群众的满意度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保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4. 提升行政效能提升行政效能是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加强政府内部管理能力,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高效务实的行政管理体制。
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行政审批、办事公正化、便捷化,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
5. 建设廉洁政府廉洁政府是增加群众满意度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决惩治腐败行为,提高政府机关的廉洁自律意识。
同时,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和公正。
提升群众认可度 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提升群众认可度强力助推脱贫攻坚【摘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升群众认可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帮扶措施、培养脱贫示范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建立互助合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提升群众认可度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群众认可度的提升对脱贫攻坚的关键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持续努力,可以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脱贫攻坚事业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提升群众认可度,助推脱贫攻坚事业的取得更加显著成效。
【关键词】关键词: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提升、宣传教育、帮扶措施、示范户、基层组织、互助合作、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深度贫困和广泛贫困并存的严峻形势。
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帮助,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不高,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和抵触情绪。
提升群众认可度,强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成为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帮扶措施,培养脱贫示范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互助合作机制等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让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脱贫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2 问题提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群众认可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问题在于,由于一些地方存在宣传不及时、信息不透明、帮扶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疑虑和不信任。
如何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成为当前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群众对脱贫工作充分认可和支持,才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3 重要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升群众认可度是至关重要的。
群众的认可度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成效。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取得胜利更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取得更好成效。
一、反思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扶贫措施不够精准,存在“一刀切”现象。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些扶贫政策实施不够精准,对于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需求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果不明显。
2.政策推进不力,导致扶贫项目落实难度大。
有些贫困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艰苦,政府在扶贫项目的推进上不够积极,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
3.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足,带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的能力不足。
部分贫困山区的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对扶贫项目的理解和把握,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4.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些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过于注重眼前临时效果,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脱贫结果不够持久,一旦扶贫政策结束,贫困现象重新出现。
1.深入调研、精准施策。
在制定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计划时,需要充分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采取精准的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脱贫攻坚计划。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贫困山区的群众充分了解扶贫政策和措施,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和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3.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脱贫攻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带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的能力。
4.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持久性。
做好满意度提升工作汇报(多篇)
做好满意度提升工作汇报(多篇)第1篇:认真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帮扶满意度提升工作认真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帮扶满意度提升工作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开展帮扶大走访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
帮扶责任人要加大走访频次。
坚持每两周至少走访1次,认真做好帮扶责任人“入户六件事”,落实好“六必”工作要求,即:1.贫困户家庭情况必知;2.贫困户有难必解决;3.平时对贫困户必访;4.重大节日必去;5.扶贫政策必讲;6.“微心愿”必满足。
实现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双向了解。
同时,国检、省检期间,帮扶责任人要全天候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确保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工作的满意。
第2篇:充分运用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进一步做好满意度提升工作的通知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高选人用人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确保“三创一办”工作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
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全面推进贵阳市经济社会新的跨越发展中,深入扎实推进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局机关党委,市老龄办、局属各单位党支部要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力度,结合“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对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工作的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严肃换届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把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与推进民政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民政工作的实际成效,提升组织工作的满意度,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要按照省委、市委明确提出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要求,将进一步做好满意度提升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委组织部门的通知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领导,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广泛开展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会、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充分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要突出重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决不允许走形式、走过场,要切实深入扎实推进工作的开展;要在总结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大调研力度,如实全面了解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要认真收集干部群众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用扶贫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用扶贫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扶贫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重大政策和民生工程,旨在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以下是
一些可以考虑的措施。
精确确定扶贫对象。
要加强扶贫对象的识别和评估工作,通过全面调查和分析,深入
了解家庭的贫困原因、家庭成员的就业情况、教育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确保扶
贫对象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扶贫措施。
加强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
要通过细化扶贫目标、明确扶贫措施、落实扶贫责任等方式,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要注重与扶贫对象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
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加强扶贫干部的培训和教育。
要提高扶贫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他们对扶贫政策
的理解和掌握,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履行扶贫工作的职责。
要注重培养扶贫干部的社会工
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扶贫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和监督。
要通过宣传报道等方式,向社会各界介绍扶贫工作
的进展和成果,增强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要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措施的监督,确保扶贫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落实上述措施,不断提升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帮助,
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2023年最新的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2023年最新的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一是想方设法激发贫困群众内在动力。
注重从思想上激发主动意识,配合制定奖惩机制,明确不养懒汉的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意识。
不搞大而统的规划、大而全的培训,应针对实际采取小班作业,让贫困群众思想上有感恩的心,生存本领上有一技之长。
二是注重边缘贫困户的协同发展。
在防止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边缘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情况,详实掌握他们的家庭生产生活现状、分析致贫原因,引导有劳动力能力的边缘贫困户发展种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或者吸收到扶贫产业项目中工作,同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使其有更坚实的增收渠道,避免返贫。
三是大力发展产业持续增收。
充分发挥社会经营主体的作用,通过政府搭台,积极引导企业与村对接,参与扶贫项目,发展租金经济物业服务经济,引导村集体与有关企业达成合作,实现稳定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形成产业到产品再到市场的有机衔接和企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此外,要巩固扶贫成果,还须着力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既帮助困难群众提升生活品质,也要防范因病返贫或因为贫困失学等问题。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一)梳理情况,分清类别以村为单位,召开两委会议,逐户逐人梳理,综合分析研判。
对已脱贫户按政策落实情况,分为享受政策和不享受政策;按贫困户思想状况,分为配合的和不配合的,由此来确定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重点,主攻难点。
根据统计,全镇14-15年度已脱贫户375户中45户配合度不高,有一定抵触情绪。
(二)讲究方式,找准切口一是坚持村为主工作机制。
明确两委包片、包户责任,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二是寻找合适契机。
走访时以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为切入口,详细了解14-15年已脱贫户的基本信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况,同时填写表格,签字确认,固定材料;三是获取外围信息。
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群众认可的几点建议
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群众认可的几点建议群众满意度是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唯一标准”。
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又繁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影响着脱贫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据调查,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总体向好,贫困户满意度较高,脱贫户较贫困户满意度略有下降,非贫困户满意度相对不高,贫困程度越深的村群众整体满意度低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村。
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部分扶贫政策连续性不够。
新旧政策差距过大,发展资源过于集中,不能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镇村缺乏工作主动权。
二是一些脱贫举措落实不到位。
对“边缘”贫困群众的识别不够精准,部分政策限制较大,落实不彻底,贫困户参与率不高,帮扶干部缺少自主权,帮扶工作成效低。
三是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知晓度低。
一、在促增收上下功夫,强化产业支撑。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调动基层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的治本之策。
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在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中,总结推广“嵌入式”“搭载式”“菜单式”等产业脱贫新模式,依托产业项目,将贫困户置身于产业链中,实现利益捆绑,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扶贫带动能力,形成一批规模大、体系完整、辐射带动力强的县域主导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双赢效果。
二是探索建立产业扶贫资金到户奖补制度。
每年量化一定额度的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对积极发展产业的群众进行奖补,鼓励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树立起“干了才给、不干不给、干好多给”的观念,调动发展积极性。
同时,要重视全产业链发展,重点解决好农产品销路等问题,确保增产又增收。
三是给予镇一级更多的政策落实自主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镇村灵活掌握,确定具体产业的发展计划和项目,实行县级备案监督、镇级立项报账、村级组织实施的办法,保障产业扶贫更加精准,落实更加彻底。
脱贫攻坚建议
脱贫攻坚建议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依然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下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脱贫攻坚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财政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建议增加专项扶贫资金的拨款额度,并确保拨款及时到位。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项目资金跟踪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其次,加强教育扶贫。
教育是扶贫工作的根本,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贫困地区的居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扶贫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确保贫困地区的居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要推动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协作交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再次,加强产业扶贫。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居民增收致富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畜牧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技术指导和市场拓展的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壮大产业。
同时,要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在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另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贫困地区的居民普遍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一旦遇到意外或生病就可能陷入更深的贫困。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贫困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此外,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条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政策宣传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居民了解扶贫政策,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贫困地区的居民了解并享受到实质性的扶贫政策。
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整改方案
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整改方案提升群众满意度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政府服务的核心目标。
通过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并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
下面是一个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整改方案。
一、优化政府服务体系1.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府服务资源,搭建方便、快捷、信息共享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在线申请、查询和办理等功能,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事务。
2.推进政务大数据应用:强化数据采集、整合和分析能力,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群众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3.优化办事流程:对常见事项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简化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提高效率。
二、强化服务能力建设1.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人员调整,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服务队伍。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制度,明确权责和服务标准,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政府服务由过程管理向结果导向转变。
三、增强群众参与和沟通2.加强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服务,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和协商会议制度,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3.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建立快速、便捷的投诉和反馈渠道,及时处理投诉和问题,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四、加强治理能力建设1.推动政务公开: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让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和进展,增强群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2.加强廉洁建设:建立健全反腐败制度和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和监督,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府机关,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引入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和保障。
综上所述,提升群众满意度需要政府部门在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参与沟通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整改和优化。
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办事流程,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和质量,进一步满足群众的需求,增强群众的满意度,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近期,笔者到一些贫困山村和脱贫户就脱贫攻坚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的感到各级都能按照中央和省、市等各级的指示要求认真组织,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形势很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还有些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脱贫意识不够。
目前脱贫还处在省市县安排,乡村按任务执行。
比如2016年确定为脱贫对象后,县乡以集中攻坚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未启动乡村在无资金安排情况下,依然只能以数字脱贫,自主发展意识弱,存在观望等待情况,无实质性的推进工作。
上级部门文件下发几十个,执行落实难。
贫困村民实际收入按脱贫标准以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脱贫还在纸上。
(二)第一书记长效指导不够。
第一书记是帮扶单位派驻村的领头雁,要想让村得到有效发展,要推动项目、人才的发展,需要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然而,乡镇的主体地位不明确,还处在有项目推动项目阶段,不能创新开展工作。
一些村目前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起了产业,能够带动部分群众发展,但第一书记有时间限定,到期后,第一书记回到原单位,创办的产业如何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收入采取短平快,还是在沿袭多年前的送鸡送鸭,养殖模式依然单一,能够解决部分贫困人员的短期效益,贫困户会将恢复到等靠要的老路上来,最终成为穿新鞋走老路。
(三)脱贫指标不明确。
为了达到国家脱贫要求目标,省市县采取分指标方式进行脱贫。
这也可能是县一级对政策的理解有偏差。
如果没有被定为脱贫启动村,一切都根据帮扶单位的力量、社会力量,推进脱贫工作。
有些单位和部门由于没有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只能盲目等待脱贫项目资金入村,开展脱贫攻工作。
按照省委要求的“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一些村不得不以讨好群众方式,让其认可脱贫收入。
比如单一送点鸡、鸭、猪等小家禽,如何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
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市级部门能够有更多机会争取项目资金,而县级部门争取项目的机会少之又少。
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
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近年来,全国深化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巨大成就,中央和地方层面所瞄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一步步达成。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我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一、强化领导。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在全国深化脱贫攻坚时,充分考虑有关群众的需求,把脱贫攻坚的工作纳入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议程,不断推进脱贫攻坚。
二、加强公共服务供给。
积极完善和建设公共产品和服务体系,着力扩大教育、卫生、能源、公路、水利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范围。
三、按照精准扶贫要求。
建立专门的贫困户管理体系,围绕贫困户行动起来,精准扶贫,把每个贫困户排查出来,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四、整合扶持政策。
把扶持政策放宽到更广的范围,整合沿街服务机构和居民之间的业务关系,进一步拓宽便民政策,提高贫困户的获取和发展机会。
五、开展大排查工作。
定期开展大排查把贫困户的基础条件识别出来,把有脱贫潜力的贫困户进行收拢和有效帮扶,把无脱贫潜力的贫困户把他们提前发现,把问题提前拆破。
六、注重“三农”。
加强“三农”工作,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培育和发展“三农”新业态,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更加充满希望的“三农”绿色发展。
七、建设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好社会组织、居民组织等作用,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积极性,打造团结凝聚力强、情感共融融洽的和谐社会环境。
以上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期望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快推进中国的脱贫攻坚,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提升到新的高度!。
脱贫攻坚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建议
DOI:10.16675/14-1065/f.2019.02.009脱贫攻坚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建议□孙京菊摘要:习近平扶贫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度为关键。
群众满意度是脱贫攻坚“国考”的标志性指标,也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唯一标准”。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决消除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相关问题,全面攻克“满意关”。
关键词:脱贫攻坚;思想问题;扶贫;群众满意度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2-002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137000)脱贫攻坚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事关国人梦想、事关国家小康、事关新时代新目标,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
脱贫攻坚成效不仅取决于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更取决于群众满意度。
因此,脱贫攻坚满意度、扶贫认可度、政策知晓率等,成为脱贫攻坚的方向性指标。
1调查方式和结果成立三下乡实践团队,利用假期时间对家乡贫困户进行帮扶调查。
在调查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寻贫困真因,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实践团队事前召开工作推进会,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方案。
深入各贫困村对贫困家庭进行了入户走访,努力做到调查详细、记录准确和反映真实情况。
调查采取面对面交流和问卷形式,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准确记录贫困户要求,协助贫困户填写精准扶贫调查问卷。
调查发现,群众对脱贫攻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好。
其中,未脱贫贫困户满意度较高,已脱贫户满意度稍有下降,非贫困户满意度比较低。
分析相关数据,总结出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2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相关问题2.1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不平衡导致攀比在扶贫工作中,贫困户得到政策和经济实惠,使非贫困户产生巨大的落差感。
尤其是在贫困标准线上下浮动、差距不大的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扶贫使两者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在老百姓看来,扶贫前,两者收入只差几百元,生活条件相差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群众满意度是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唯一标准”。
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又繁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影响着脱贫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据调查,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总体向好,贫困户满意度较高,脱贫户较贫困户满意度略有下降,非贫困户满意度相对不高,贫困程度越深的村群众整体满意度低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村。
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部分扶贫政策连续性不够。
新旧政策差距过大,发展资源过于集中,不能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镇村缺乏工作主动权。
二是一些脱贫举措落实不到位。
对“边缘”贫困群众的识别不够精准,部分政策限制较大,落实不彻底,贫困户参与率不高,帮扶干部缺少自主权,帮扶工作成效低。
三是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知晓度低。
一、在促增收上下功夫,强化产业支撑。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调动基层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的治本
之策。
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在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中,总结推广“嵌入式”“搭载式”“菜单式”等产业脱贫新模式,依托产业项目,将贫困户置身于产业链中,实现利益捆绑,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扶贫带动能力,形成一批规模大、体系完整、辐射带动力强的县域主导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双赢效果。
二是探索建立产业扶贫资金到户奖补制度。
每年量化一定额度的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对积极发展产业的群众进行奖补,鼓励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树立起“干了才给、不干不给、干好多给”的观念,调动发展积极性。
同时,要重视全产业链发展,重点解决好农产品销路等问题,确保增产又增收。
三是给予镇一级更多的政策落实自主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镇村灵活掌握,确定具体产业的发展计划和项目,实行县级备案监督、镇级立项报账、村级组织实施的办法,保障产业扶贫更加精准,落实更加彻底。
二、在优环境上下功夫,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普惠性政策落实力度和覆盖面,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是提高非贫困户满意度最直接的有效手段。
一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全面提高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比例,加大贫困村特别是当年预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水、电、路、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政策落实能惠及全
体村民。
二是筹集资金保障非贫困村发展需要。
灵活运用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兼顾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共同发展,在养老保险、新农合、教育资助等具有普惠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中做到同步实施、同向发力。
三是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
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五美”乡村建设工程,完善文化、互联网、电商金融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贫困地区覆盖、向贫困群众倾斜,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在扶精神上下功夫,做好宣传引导。
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劳动技能培训,是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
利用春节、夏收等人员集中的特殊时段,采取组装宣传车、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惠民政策和实用生产技术宣传,加强外出务工人员联络教育,吸收非贫困户参与重大脱贫活动监督工作,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度和覆盖面。
二是强化扶志扶智力度。
依托扶志扶智学校、道德讲堂等平台,教育引导贫困户树立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观念,做到既扶智又扶志。
加强对贫困群众的产业技能培训,把科技人员请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注重实操性教学,减少教科书式培训,提高贫困人口产业技能培训针对性。
三是宣传自强致富典型。
大力发掘宣传贫困户中积极发展产业、勤劳致
富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断强化社会公众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以及创业致富、幸福快乐的氛围和理念,从精神脱贫方面引导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在聚合力上下功夫,协调各方资源。
统揽工作大局,汇聚各方力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是夯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明确夯实县区负总责、部门协同、镇村主抓的工作机制,划清包村单位、帮扶干部与镇村的责任界限,让真正的主力发挥作用,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责任清、落实快、效果好。
二是支持帮扶活动。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要切实保障干部帮扶工作需要,在方法和措施上要加强指导,强化帮扶干部的政策理解能力、群众沟通能力和矛盾调处能力,夯实帮扶工作基础;在资源和自主性上要给予支撑,既保证政策的精准落实,又解决干部无力帮扶问题。
三是衔接政策措施。
加大对基层脱贫攻坚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争取更多的政策资源解决基层落实中的困惑,纠正执行方面的偏差和不足。
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的政策和办法以及基层反映集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多方听取意见,综合制定标准,书面下达要求,减少政策反复,提高政策的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