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知识重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绪论§1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2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3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4 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的定义•Experimental Psych --→Psych through experi or Psych in experi•现代含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即如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如何安排实验来检验假设以及如何收集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整合得出心理学规律。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学科界定⏹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实验心理学学科内容⏹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1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三大相关领域:天文学、物理学、生理学▪三个重要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1.重要人物之费希纳研究贡献⏹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心理测量学”——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科学量化。

⏹“信号检测论”——针对其阈限思想的缺陷与不足发展出来。

2.重要人物之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人;⏹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冯特则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3.重要人物之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贡献⏹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实验室心理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科学性;⏹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量化的问题——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建立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1.速度-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

2。

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3.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4。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5. 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6.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7。

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 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8. 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第二章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

2、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实验方法,只有准确而巧妙的实验设计才能保证推测到的内部心理过程——信息加工过程的可靠性。

3、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4、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进行实证研究,也是第一个将记忆做数量化处理的人。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无意义音节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排除了被试个体经验的干扰。

第二: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第一次学习材料用了30次,一周以后,第二次学习则用了15 次,节省了50%,所以50%就是记忆的保持量。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十分灵敏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快,随后逐渐减慢。

5、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6、观察与实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观察法:等待现象出现,或观察已有的事物。

实验方法: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创造”要观察的现象,可作因果关系的推理。

实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7、自变量至少要有2个水平。

双盲实验控制法,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反应倾向”8、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一)消除法(二)恒定法(三)随机取样法(四)等组匹配法(五)抵消平衡法(六)统计控制法9、被试反应倾向:由于被试对实验目地、对实验者有猜测,而导致结果不准确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无意的实验影响对被试所造成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双盲设计)10、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是对实验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控制变量则是需要保持恒定的因素,以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例如,在研究光照强度对阅读速度的影响时,光照强度就是自变量,阅读速度是因变量,而阅读材料的难度、被试的视力水平等就是控制变量。

(二)实验类型1、被试内设计同一组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优点是可以减少被试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存在顺序效应。

2、被试间设计不同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

可以避免顺序效应,但可能受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

3、混合设计结合了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特点。

(三)实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效度指实验能够准确测量到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程度。

二、心理物理学方法心理物理学主要研究刺激的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一)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则是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二)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觉察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的增量和原来刺激值的比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则表明,感觉的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三、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是对多个刺激中的某个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的时间。

(二)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包括刺激的强度、复杂程度、被试的准备状态、练习效应等。

四、感觉与知觉(一)感觉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刺激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例如,我们能从一堆杂乱的线条中看出一个完整的图形,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学包括实施实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结论推断等步骤,以期揭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计1. 两组设计: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使用两组设计,即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或条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例如,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可以将实验组给予药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通过比较两组的效果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对象应该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

随机分配可以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干扰,增加实验的内部有效性。

3.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既实验者也实验对象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以减少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之间的偏见,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变量控制1. 自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是实验者有意改变的变量。

通过改变自变量的取值,实验者能够推测出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记忆力的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学习时间的长短。

2. 因变量:因变量是实验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它受到自变量的影响。

在记忆实验中,因变量可以是记忆的准确性或记忆的持续时间。

3. 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需要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变量,实验者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信度和效度。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1. 数据收集: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通常通过实验记录、观察、问卷调查或脑电图等方式进行。

数据收集的目的是收集实验对象的行为和反应数据,以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在实验心理学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如平均值、标准差)和推断统计(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验证实验假设并推断总体的特征。

五、实验心理学的应用1. 认知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实验主要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注意等认知过程,以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测量这些行为和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变量: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1.2 随机分组: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歪曲,实验设计中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1.3 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为了对比和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常设立对照组,用于比较实验组的结果。

1.4 伪装和双盲: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实验设计中常使用伪装和双盲的方法,让参与者和实验人员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条件。

2. 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尊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合法性。

实验伦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参与者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征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告知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利益。

2.2 保密和隐私:实验中涉及到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必须严格保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3 实验后处理: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包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科学而可靠的结论。

3.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和总结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3.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通过推论统计,可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1.啥是实验心理学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怎么举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要紧目的用以讲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怎么举行的(即经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操纵”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办法的区不)(容易出多选)1、能够制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能够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举行验证。

3、能够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能够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操纵4.实验法的局限性1、有点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2、有点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别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有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发觉咨询题、查阅文献、理论考虑、提出假设、实验设计、举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依照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举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发觉新咨询题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能够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办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妨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进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具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证明实验法能够用来研究高级心理(经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能够用实验法来研究。

2、从全然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选择实验主题、确定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等步骤。

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前后测试设计、随机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等。

2.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对被试进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为了保证研究误差的可控性,实验心理学要求在实验设计中控制除了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保持实验条件一致性。

4.随机化:随机化是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到不同实验组中来避免实验结果被个体差异所干扰的方法。

随机化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上的相似性。

5.遗传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双胞胎和家族研究来探索心理特征和遗传的关系。

通过比较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的心理表现,可以评估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6.样本与总体:样本是研究者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被试,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实验心理学中,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7.伦理原则: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权利、保障个体隐私、确保研究过程不会对受试者造成伤害等。

研究者必须获得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8.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才能得出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9.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等领域。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记忆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10.实验心理学的限制: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够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可能受到实验者的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含了实验设计、控制变量、随机化、样本与总体、伦理原则等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实验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并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和操作变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的随机性和对照组的设置,以控制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受试者选择:受试者选择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合适的受试者选择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一般性和推广性。

在受试者选择时,需要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以及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和条件。

此外,还需要通过随机选择或配对设计等方法来保证受试者组间的均衡性。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反应时间测量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环节,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实验结果的规律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如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等可视化手段来展示实验结果,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五、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考量,合乎伦理原则的实验设计和进行可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福利。

在实验伦理方面,需要遵循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保密性和尊重个体等原则,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此外,还需要进行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六、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效度方面,需要考虑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通过对被试者进行控制和观察,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实验心理学的方法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被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

独立变量用于探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 随机分组设计:实验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指既对实验者又对被试者进行保密,旨在消除因实验者或被试者的预期效应而引入的偏差。

4.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心理学往往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结果的显著性。

三、实验心理学的经典实验1. 杨氏假面具实验:杨氏假面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实验,通过展示表情假面具并观察被试者对其的反应,研究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的认知过程。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皮亚杰的实验主要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如儿童的物体永久性和空间认知等。

3. 梅尔茨的洗衣房实验:梅尔茨的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者在洗衣房等待期间的行为,研究人们对时间感知和时间利用的态度和行为。

4.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权力关系,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1.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使个体能够通过某种行为来获得某种结果。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件、知识和技能等的保持和再现能力,实验心理学研究了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过程。

3.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关注学习的条件和方式,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实验心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本质。

正文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如随机控制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因变量、自变量、干扰变量以及实验材料和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中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评估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状态等,自变量包括操作性变量和组别变量。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

•统计分析帮助研究者识别实验结果中的模式和关联性,并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推断。

常见实验技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脑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等。

•问卷调查常用于收集受试者主观反应和意见。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脑电图和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技术则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生理数据。

结尾•实验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前言•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着重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实验设计1.被试选择:在实验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代表性样本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和推广性。

2.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学的理论。

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设计与控制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因此实验设计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准确地测试假设,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控制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通过固定或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二、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验过程中被操作或测量的因素。

根据变量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变量是实验中被测量的变量,用于观察自变量对其产生的影响。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两个组别。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实验处理或条件,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用于对比和比较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四、随机分组与配对设计在实验研究中,为了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随机分组和配对设计。

随机分组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均衡;配对设计是在实验前,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参与者配对,然后将每对个体分别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匹配。

五、双盲实验与单盲实验为了消除实验者和被试者的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被试者均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单盲实验是指实验者或被试者中的一方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主观偏见,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

六、实验伦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保护参与者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伦理包括知情同意、保密性、隐私保护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向参与者详细说明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护参与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探究各种心理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关注个体如何通过感官对刺激作出反应并获得对外界的认知。

其中知觉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下面几点:1. 门槛:门槛是指一个刺激必须达到的强度,才能被个体察觉到。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门槛来探索人类感知的极限。

2. 视觉暗适应:视觉暗适应是指在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人眼逐渐适应于这种暗的环境,并提高对暗光的敏感度。

实验心理学家可通过暗室实验来研究视觉暗适应过程。

3. 感知偏差:感知偏差是指个体在感知刺激时所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例如,大小错觉是指当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放在不同背景中时,人们可能会错误地感知其中一个物体更大。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而导致行为、认知和技能的变化;而记忆则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1.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联系,使无条件刺激能触发有条件刺激所导致的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并且在实验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间内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在学习和思维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失忆症患者和脑损伤患者来深入了解工作记忆的运作机制。

3. 串联效应:串联效应是指记忆中的一种现象,即在一系列项目中,先前或后续项目的表现会影响到当前项目的学习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串联实验来研究并解释这一效应。

三、注意与注意力注意与注意力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个体如何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关注。

1. 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时,如何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这些任务或刺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实验科学。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

实验设计包括研究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参与者:实验参与者是指被试或受试者。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认知或行为任务,以评估他们在实验中的反应。

被试可以是学生、员工或社区居民,而受试者可以是临床患者或社会工作者。

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指用于收集和解释实验结果的方法。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和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差异和交互作用。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特征和模式。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5.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这些研究领域包括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决策、学习、创造力、社交行为、人格和心理健康等。

6.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教育、临床心理学、工业组织、医疗保健和社会政策等。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从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拓展:除了以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还涉及到实验伦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实验伦理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也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技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最后,实验心理学也需要关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以促进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一、操作特征曲线(P292—294):1、定义:随着判断标准的不同,击中率和虚报率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我们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而击中率作为纵坐标,那么绘制出来的曲线称为操作者特征曲线。

因为这条曲线中,判断标准是变化的,但辨别力保持不变,因此又叫等感受性曲线。

2、ROC曲线的特性:1)β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当β接近于0时,标准很松,击中概率接近于100%,噪音也当成信号;当β接近于无穷大时,标准很严很严,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都接近于0,把信号也当成噪音。

2)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曲率越大,d”越大,辨别力越强二、混合实验设计1、定义: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对实验中的被试内变量,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对实验中被试间变量,每个被试仅接受一个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结合的处理。

三、操作定义及意义(P60):1、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是根据它怎样被测量的来定义。

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根据特定的研究问题来选择和发展操作性定义。

2、意义: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具有操作性.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也利于重复验证。

没有操作定义就含糊不清,有争议。

3、操作定义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四、小样本实验设计(p83)1、定义: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特点是选取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其模式包括:AB设计、ABA 设计、ABA设计变式、AB多基线设计。

2、模式:——AB设计:单被试设计的最简单模式。

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建立基线(A):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不受到自变量和其它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

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或对比。

—施加自变量(B):对被试呈现或施加自变量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实验的设计、工具和技术等。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它决定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1. 双盲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参与者都不知道他们处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2. 随机分组设计: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因素设计: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 自陈式问卷: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回答问题,适用于调查研究和个体差异研究。

2. 实验测量:通过测量行为和生理指标,获取客观的数据,如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心率等。

3.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实验工具和技术实验心理学借助于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工具和技术:1. EEG(脑电图):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记录脑电活动,以研究认知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测量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不同区域在不同任务下的功能活动。

3. 视觉刺激材料:如图片、视频和文字等,用于实验参与者的视觉刺激和任务。

4. 实验软件:如E-Prime和PsychoPy等,用于设计和实施实验,并收集和分析数据。

四、实验伦理在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遵守伦理原则,保护实验参与者的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伦理原则:1. 许可和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向实验参与者解释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他们的同意。

2. 保密性:研究人员需要保护实验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并确保实验数据的匿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1、实验法与自然观察法的区别:研究者在使用自然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只能使用观察仪器被动地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变化,而不能有任何人为的干扰;而在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研究可以根据需要创设实验情景引发所需的事件,对被观察者进行更加精细地观察,同时,为了验证,还可以创设相同的实验情景进行重复观察。

2、实验法的优点:①在实验法中,实验者可以根据其意愿创设实验情景,引发所需的事件进行精细地观察;②在实验法中,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对其进行验证;③在实验法中,可以系统地改变实验条件,追究与之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3、几位实验心理学先驱的贡献:Hermann vonHelmholtz赫尔姆霍兹1821 – 1894 Measured speed of neural impulsesErnst Weber韦伯1795 – 1878 Discovered Weber’s law, which relates the size of an increase in physical stimulation to the 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Gustav Fechner费希纳1801 – 1887 Extended Weber’s law (Fechner’s law) and founded psychophysicsWilhelm Wundt冯特1832 – 1920 Established first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n 1879HermannEbbinghaus 艾宾浩斯1850 - 1909Wrote On Memory in 1885, showingcomplex 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studied4、自变量:又称为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5、因变量:又称为依从变量,是自变量的结果,是被试的反应变量,是主试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6、自变量的种类:①刺激特点的自变量;②被试特点的自变量;③环境特点的自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间差别。

7、额外变量:是指在有关变量中,被试不拟研究的变量称之为额外变量。

8、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①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形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期望。

②要求特征:指在实验中,被试的反应过分敏感的特征,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9、实验报告的内容:①题目;②摘要;③引言;④方法;⑤结果;⑥分析与讨论;⑦结论;⑧参考文献;⑨附录。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1、实验效度:是指实验设计所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即实验设计能够验证假设、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使实验结果的推论能够解释和预测其他同类现象的程度,即实验效度。

2、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①内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②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推论能够推广到其他同类现象上去的程度。

3、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①被试的生长、成熟;②被试的亡失;③前测的影响;④被试的选择偏性;⑤历史因素;⑥实验程序的不一致;⑦统计回归。

4、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①测量工具的局限性;②实验情境的人为性;③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5、实验设计:(详见课件第二章P91练习)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心理物理学所处理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感觉阈限的测量;②阈上感觉的测量。

2、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①最小变化法:a.测量绝对阈限:刺激系列要按照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交替呈现。

一般选择10-20个强度水平。

b.测量差别阈限:每次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其强度按递增和递减两个序列排列。

②恒定刺激法:a.测量绝对阈限:选定5-7个刺激随机呈现给被试。

b.测量差别阈限:选定5-7个刺激随机呈现给被试。

③平均差误法。

3、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的计算方法:①测量绝对阈限的计算:算出在每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最后一次报告“有”和第一次报告“无”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即该系列的阈限,之后将每一个系列的阈限相加取平均数。

②测量差别阈限的计算:a.差别阈限=(上限-下限)/2;b.上限: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值;c.下限: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值;d.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e.不肯定间距=上限-下限;f.常误=主观相等点-标准刺激。

3、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感觉阈限的计算方法:①测量绝对阈限的计算:直线内插法。

②测量差别阈限的计算:a.若是三类反应(+、=、-):上限:50%的次数报告出“重于”的结果的刺激强度;下限:50%的次数报告出“轻于”的结果的刺激强度。

b.若是二类反应(+、-):上限:75%的次数报告出“重于”的结果的刺激强度;下限:25%的次数报告出“重于”的结果的刺激强度。

4、最小变化法中的误差的判断:①判断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计算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所测得的阈限值,若递增序列所测得的阈限值显著的低于递减序列所测得的阈限值,则证明期望误差的倾向更大;若增序列所测得的阈限值显著的高于递减序列所测得的阈限值,则证明习惯误差的倾向更大。

②判断练习误差与疲劳误差:计算前一半实验和和后一半所测得的阈限值,若前一半所测得的阈限值显著的低于递减序列所测得的阈限值,则证明疲劳误差的倾向更大;若前一半实验测得的阈限值显著的高于后一半实验所测得的阈限值,则证明练习误差的倾向更大。

5、信号检测论的名称及其计算:①击中率:P(y/SN);②虚报率:P(y/N);③漏报率:P(n/SN);④正确否定率:P(n/N);⑤判断标准:β=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⑥感受性:¢d=ZN-ZSN.6、影响判断标准β的因素:①信号概率;②奖惩办法。

7、操作者特征曲线:是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以及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8、对偶比较法的程序: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对,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针对刺激的某一特征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

依据各刺激被选择的次数便可制作顺序量表。

9、数量估计法的定义:随机呈现一系列刺激给被试,被试要用数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

主试先给第一个刺激赋予一个数字,然后让被试将其他刺激与第一个刺激进行比较并分别赋值。

然后计算所有被试对每个刺激所赋的数值的几何平均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便可制作成感觉比例量表。

第四章反应时间1、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距离。

2、唐德斯(Donders)的abc反应:a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是时间(看到绿圆按绿键,空白画面不按键);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的时间(看到绿圆按绿键,看到红圆按红键);c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看到绿圆按绿键,看到红圆不按键)。

3、什么是反应时的相减法?并引用一个实验加以说明:减法反应式法是测量反应时的一种经典方法,它是指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反应作业包含有另一种反应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加工(处理)阶段,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两个反应作业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以唐德斯(Donders)的abc 反应为例,(详见“2”)。

4、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阶段:斯腾伯格(Sternberg)运用加因素法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阶段:识记项目的编码探针刺激的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反应时间探针刺激的性质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5、字母转换作业的三个阶段:注:只有开窗实验才能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6、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SAT):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

7、速度-准确率权衡实验范式:①定义:在SAT实验中,通过控制被试作出反应的时间长短来作为实验自变量,测定其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反应准确率。

②SAD技术:由两部分组成:a.滴定的反应时程序(TRT程序):普通实验,信号实验。

b.平行精细的猜测模型(PSG模型):正常加工过程,猜测加工过程。

8、影响反应时的因素:①反应时受刺激变量的影响:a.因刺激的类型不同而异;b.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c.因刺激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异。

②反应时受机体变量的影响:a.机体适应水平;b.准备状态;c.练习次数;d.动机;e.年龄因素和个别差异;f.酒精和药物的影响。

9、测量反应时的注意事项:①避免过早的反应以及其他错误的反应(防止假反应的方法是插入侦察实验);②反应数目要和刺激数目相等第五章视觉与听觉1、明适应:指由低光环境到光亮环境中时,人眼的感受性快速下降的过程。

2、暗适应:指由光亮环境到低光环境中时,人眼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3、测量视敏度的方法:①觉察;②识别;③解像;④定位。

4、颜色的基本特征及其物理意义:明度色调饱和度光波强度光波波长光波纯度5、等响曲线: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等响曲线具体表明了响度级的特征。

6、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7、掩蔽阈限与掩蔽量:假定对声音A的阈值为10dB,由于声音B的影响使A的阈值提高到25dB.即阈值提高15dB。

—个声音的阈值因另一声音的出现而提高,这种现象就是听觉掩蔽。

这里B称为掩蔽声,A称为被掩蔽声,25dB称为掩蔽阈限,15dB称为掩蔽量。

8、Purkinje效应:在日光下看起来明度相等的红花和蓝花,到了黄昏时,即光度变弱时,两种花的色调都变淡了,但蓝花看起来却比红花显得亮些。

这种现象,即当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转换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叫做Purkinje效应。

第六章知觉1、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①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②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2、运动知觉的类型与辨析:①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我们所见到的物体确实在移动,而且其速度达到知觉阈限。

②诱导运动: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个以上的彼此空间关系的改变而引起的诱导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