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农村薄弱地区学校的法制教育实践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摘要: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地发展,首先就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
在我国,城镇小学生的教育比较全面系统,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能接触到丰富的法律知识,因此他们在法律意识方面比较良好。
由于当地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和其他因素,农村小学的学生对法治的了解相对较少。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农村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体系加强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互联网对法制教育进行创新,以提高农村小学生对法治的认识。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分类号:G633.2在当今社会,法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意识强的人素质较高,了解依法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并了解其权利和义务;而法律意识不强的人通常不知道该做什么和做什么,从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社会,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促进农村地区的法治教育,并向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1]。
1.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新希望,他们处在美好的年纪。
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整体三观,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现在是教育的好时机。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相对落后,他们的教育也受到限制,对法治知之甚少,也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他们做某事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考虑是否会给社会或其他人造成问题,这使得更容易触犯法律[2]。
此外,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众多,他们可以成为国家的支柱,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生活价值,可以离开山区和乡村寻找更好的生活,可以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尤为重要。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在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必须对互联网有很好的掌握。
由于互联网上的法律教育资料比较广泛和全面,因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他们想知道的信息,这既方便又省力,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借助互联网,可以积极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学法治教育,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法治观念和素养,已经成为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学法治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互联网给中学法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中学法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挑战。
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泛滥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诱惑和干扰,有些不良信息甚至会对学生的法治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违法信息,或者进行违法活动,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法治观念产生误导。
互联网的便捷性也使得一些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软件等,忽视了对法治观念的培养和学习。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中学法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使得中学法治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
2.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在法治教育的开展上存在片面追求知识面,忽视了法治观念和素养的培养。
一些学校的法治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校的法治课程设计不够科学,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法治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中学法治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互联网法治的教育。
应该在中学法治教育中增加互联网法治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法治知识竞赛、举办互联网法治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互联网法治的认识和兴趣。
2.拓宽法治教育渠道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也应该拓宽中学法治教育的渠道,不断提高中学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中学生的法治教育。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中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不确定、网络安全深度困扰等问题。
中学生的法治观念相对薄弱,对网络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容易受到网络谣言、非法信息等的影响。
互联网也给中学生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如侵犯他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这些问题给中学法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 强化法治教育的网络化思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法治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对网络化思维的研究和应用。
将法治教育与网络化技术相结合,通过线上课程、微课堂、在线教育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法治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2. 增强法治教育的实践性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更多地注重实践性的教学。
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的魅力,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3. 建立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体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法治教育还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的教育体系。
可以积极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途径,扩大法治教育的影响力。
也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各种资源,打造全方位的法治教育平台。
4. 增加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仍然相对薄弱,因此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
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律法规课程等方式,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法治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法治教育还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
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和信息变革,为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对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学习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手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背景十分明显,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新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农村高中生的需求。
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改进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研究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促进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立体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增强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研究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受限于地域和人力资源,存在资源不均衡和浪费的问题。
而利用互联网+手段,可以让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的共享和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研究互联网+时代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推动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观点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安全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中学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互联网为中学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法治知识和案例,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设在线法治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律讲座和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互联网也给中学法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虚拟匿名的特点,给网络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认识到这一现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治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和法治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网络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避免因网络而犯法,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宣传教育,警示学生远离网络违法犯罪。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的对策,学校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素养。
要注重课程建设,加强法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评价。
在法治教育课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和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明白法律的价值和意义。
要注重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倡公平正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中学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可以建立法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建立学生法治素养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农村中学生对互联网+法治教育的认知度与接受研究
的教育也很少。教师少 ,上的课程也相对单 一 ,很少有老师会教给 力学 习、努力 记忆 ,这样会事半功倍。在运用互联 网进行法治教育
他们关 于法律 的知识 ,因此他 们对法 治教 育认识 不足 ,对 “互联 时要注意文字与视频图画等的结合 ,只有 文字 会 比较枯燥 。对农 网+”也 了解很少 。大多农村 中学生并不明 白“互联 网+法治教育 ”
■ 臻| * 零蛭秘 《 《l I’ #精?辑j 辫甍t搿 辨 一≮n #t ●锄■r_ |
农村 中学生对互联网4-
周 宏 娟
(甘 肃省会 宁县 郭城农 业中学(甘肃省会 宁职业 中等专业学校 >)
摘 要 :法治社会 的形成 ,需要每个人都懂得法律,遵 守法律 ,并且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城 市人们 由于受教 育程度普遍较高 ,因此 对法律知识懂 的也较 多。而农村 由于各方面相对落后 ,因此受到的法治教育也较少 ,法制观念 薄弱,农村 中学生也是如此。如今 网络发 达 ,可 以运 用互联 网对 中学生进 行法治教育 ,通过调查研 究农村 中学生对“互联 网 +法治教育”的认知度 与接受度 ,并对此提 出建议 , 提高农村 中学生 的法律意识。
网+”应运而生 。将互联 网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 ,是 我国法治教育
中学 生是祖 国发展的希望 ,他们背负 着国家的期待 ,因此对
的一个重大突破 。由于农村 地区尤其是偏远 山区,师资力 量不足 , 他们进行正确 的教育至关重要。法治教育尤其重要 ,因为无论一
所以互联 网+法治教育 十分有利于对农 村 中学生进行 法治教育 。 个人 的能力 如何 ,智 商如何 ,要在社会 上立 足 ,首先 他要坦 坦荡
[1]苏超 .“文化 共享 工程”可持 续 发展研 究[D].南 开大 学 ,
互联网时代的法制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互联网时代的法制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逐渐数字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然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制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法制教育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对于网络的使用频率和时间也不断增加。
然而,他们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法制教育的参与度却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受到侵害,如网络欺凌、色情信息暴露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加强法制教育,让未成年人了解网络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并设立专门的儿童网络法制教育机构,开展网上课程和讲座,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并提供案例解析和有效技巧。
其次,互联网时代,虚假信息和网络诈骗现象广泛存在。
大量的虚假信息对于公众和特别是青少年构成了威胁。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背景下,人们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准确的信息,并且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此外,互联网企业也应加强自律,建立更为有效的审核机制,严肃处理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第三,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也迅速。
然而,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公众的了解滞后,导致互联网传播的法制教育知识更新不及时。
对此,政府应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设置,教授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
此外,由于互联网内容繁多丰富,用户往往难以分辨正当和非法内容。
成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自觉抵制非法和有害信息,培养网络素养。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的行为,并向公众公开处理结果,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强烈警示和威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法制教育不能依赖于单一的教育力量,而应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合力。
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都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合作与配合。
乡村法制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对策研究
乡村法制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乡村法制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乡村地区的法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使得乡村学生在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方面得到的教育较少。
为了解决乡村法制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解决乡村法制教育资源不足的关键。
当前,乡村地区的法制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低,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也相对较弱。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同时,还需要吸引更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到乡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法律专业的力量。
其次,积极推行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模式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传授,而无法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如讲座、座谈会、辩论赛等形式。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法制教育APP或网站,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再次,重视乡村法制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散、碎片化,互相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乡村法制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各种法制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便于教师和学生获取,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城市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法制教育资源,丰富乡村地区的法制教育内容。
此外,加强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
家庭和社区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法治教育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乡村法制教育,组织法制教育活动,增进家长和社区居民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家长和社区居民的法制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得法制教育能够渗透到家庭和社区的方方面面。
最后,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乡村法制教育资源的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有效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有效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实现基本普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农村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会。
中学生的法治教育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但在农村这项工作的开展往往面临许多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互联网也为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许多有效途径。
标签:互联网;农村;法治教育当前,农村大部分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在旧有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及学校更加注重考试类科目的学习,因而大大忽略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没有任何教学计划。
即便是设置了法治教育的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也往往“一笔带过”。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开始对父母与权威人物提供的道德标准表示出一种真正的关注,对确保人类关系与和谐、公平的法律作出了认真的思考,同时也成为法律的维持者。
一些青少年也开始把道德看作他们身份特征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希望成为一个诚实、公正以及关心他人的人,故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关键期。
在教学内容中,法治教学内容单一,设置的教学结构也不尽合理,也很少有学校设计专业的法治任课教师。
从法治教育的教材来看,农村法治教材使用的一般为国家统一的教材,偏重对学生法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并没有向学生普及更加全面的生活化的法治教育,更缺乏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二、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由于青少年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他们逐渐形成对家庭、同伴和更广泛的社会(如学校系统等)中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考虑到他们所面对的不同对象和所处的多重环境的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模式会呈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思想意识并不稳定,这时是培养他们道德法律观念的关键时期。
通过一定的互联网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观念,帮助其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格品质。
“互联网 ”背景下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探究-精选文档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探究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交流更加便捷方便,相对应各种不稳定因素也相继出现,特别对于各种信息资源不方便的农村,对互联网更是毫无抵抗能力,容易失去自我。
因此,法治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法治在我心中,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进行到底,让每个农村孩子心中树立起法律的旗帜,合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互联网下的法治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法治教育具有两面性,教师在法治教育时必须充分注意其两面性,以免出现相反的效果。
新形势下互联网+为农村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优势、更快捷的学习方式,让法治宣传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
法治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变。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种教育形式相继出现,取代以往的老式教育。
互联网+下,信息资源传播更为快捷迅速,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也相继涌现,例如网络公开课、远程教育、视频公开课、学习资料共享、慕课、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解题题库等等,它们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它们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懒于学习,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原本便捷的学习工具却被不合理利用,让教师更为难。
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互联网一类新生事物对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利用网络传播法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也是一种较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
单纯地像学生灌输法治观念、法律理念,死记硬背式学习法律,更大程度上让他们对法律产生厌烦、抵触法律,更有甚者会形成逆反心理,明知违反法律的严重性,由于对法律心生厌恶却走上了不归路,在法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抓住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吸引学生兴趣,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避免学生沉浸于网络无法自拔,耽误学业。
通过各种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理解法律,更好利用互联网,利用多媒体,利用现在便捷的信息技术,高效学习,树立较强的法治观念,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不是盲目从众,在网络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们的接触面也随之扩大,互联网成了他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渠道,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毫无防范意识,轻易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等等。
这些不良网站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给中学法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中学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知识普及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针对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中学法治教育应通过各种形式将法律知识普及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
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条款,了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定。
同时,对于网络上的不法行为,要告诉学生他们可能会面临的法律后果。
针对少年学生群体,法律知识普及要以寓教于乐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理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强化课程设置,推广法制教育中学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重视,加强法制教育普及。
应当加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为压力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法治知识,可以增加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将相关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如语文、历史、政治、宪法等。
同时,在宣传法制理念上,采用较为生动的形式,通过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方式,让法制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建立良好网络监管体系,规范网络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和学生的网络使用越来越频繁。
对于学生的网络行为,学校应该在对学生惩罚处罚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家长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家长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另外,学校也应当建立良好网络监管体系,加强对校内网络的监管,规范校内网络使用行为。
网络监管的重点是对不良网站和违法信息的禁止,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禁止学生在教室中上网。
四、建立健全的课外活动体系,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最后,中学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课外活动体系,引导学生自我约束,防止学生脱离法制约束。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势在必行。
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互联网对中学法治教育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互联网对中学法治教育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和信息,也更容易了解社会上的法治精神和国家法律法规。
互联网的便利性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法治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治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互联网也为中学法治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违法信息,不少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容易接触到这些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行为模式。
互联网上的沉迷游戏、网络暴力等问题也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互联网对中学法治教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利也有弊,如何善用互联网资源,促进中学法治教育的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法治教育资源质量不高。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法治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筛选机制,导致其中夹杂大量的低质量甚至是错误信息,学生在获取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误导。
2. 学生缺乏自律意识。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学生们更加依赖网络获取信息,缺乏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法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3. 家长、老师缺乏引导和监督。
对于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和信息获取,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中不少家长和老师对互联网的影响和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引导和监督。
三、对策为解决以上问题,促进中学法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1. 完善法治教育资源加强对法治教育资源的筛选和审核工作,建立专门的法治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法治教育资源,确保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准确、可靠。
借助“互联网+城乡结对” 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互联网+城乡结对” 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教研的实践与思考王贤平( 温州市洞头区霓屿义务教育学校,浙江,温州 325700)摘要:“未来教育”是超越当前教育的教育变革,也就是对学校物理空间、传统班级授课、学科边界、教材资源等的一种超越。
“互联网+”是新时代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模式,或许也属于未来教育。
通过城乡结对帮扶,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红利,“互联网+城乡结对”一定能够逐步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文从“匠心汇聚——确保‘城乡结对’顺利开展”、“网络研修——实现‘城乡教研’共同发展”、“同步课堂——促进‘农村师生’快速成长”、“拓展宽度——发挥‘互联网+’更多优势”四个方面来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城乡结对”,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教研的创新与实践,能给更多农村学校以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城乡结对”;网络研修;同步课堂;农村学校一、匠心汇聚——确保“城乡结对”顺利开展做好“互联网+城乡结对”工作单靠一所学校单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各部门的协调作用,匠心汇聚,将其拧成一股绳才是“互联网+城乡结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
那如何发挥教育各部门的协调作用呢?首先,我们可以与区教育局教育装备中心协调好工作。
如,2018年9月印发《洞头区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4月印发《洞头区“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由教育科牵头,教育装备中心指导和协调两校完成了同步课堂的应用环境建设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并针对同步课堂实施过程中音频质量不高、杂音较大的问题、逐步进行了专项调试和优化,确保了同步课堂活动的开展。
其次,我们还可以和区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协调工作。
如,我校在“互联网+城乡结对帮扶”工作中联系了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研员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指导我校“互联网+城乡结对”同步课堂研讨活动,研究总结“互联网+城乡结对帮扶”的教研机制和教学模式,积累教学案例,开展技术环境下的同步课堂教学培训,并指导开展远程专递课堂和教师网络研修活动。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锦畅马克娜王香勤贾廷序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7期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本文认为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完善法治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和互联网运用能力是完善基层中学法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 法治教育教育模式法律素养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寒假返乡调研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中学法治教育的现状和未来(项目编号:2017FX0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锦畅,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马克娜,北京市通州区陆辛庄学校教师,中国海洋大学翻译硕士;王香勤,河南省太康县城郊乡初级中学教师;贾廷序,河南省扶沟县大新镇许楼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9.329一、调研背景“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与教育深入融合,借助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坐在下边听”的单一教学方式,通过远程课堂、网络音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
对于基层中学而言,“互联网+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革命,更是一场及时雨,一方面使基层地区通过网络远程学习优质课程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帮助基层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学习先进教学方法,了解素质教育最新进展,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基层更好施行。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法治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七五”普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普法规划,法治宣传教育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互联网+”形势下农村薄弱地区学校的法制教育实践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农村薄弱地区学校的法制教育实践研究因商书云摘要:薄弱地区无论是社会人员,还是学校教师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导致青少年儿童法制观念同样淡薄。
如今,移动设备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并且不断地涌现出新工具和新方式。
互联网在我地区迅速发展,把互联网运用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进行了尝试。
经实践产生了一些想法:在“互联网+”形势下,互联网可以作为立体教育的一个形式,作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利工具。
另外分析互联网在法制教育中的弊端,并针对互联网形势下在法制教育中的应用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薄弱地区;法制教育;可行性一、研究背景(一)社会背景。
互联网络越来越普及,未成年人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各类娱乐场所、各种网络游戏引诱未成年人沉迷其中———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的渗透在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因此,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渗透,必将提高师生法律、道德、责任方面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校园和谐程度,减少校园冲突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安全。
(二)学校背景。
我校近年来,家长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单亲家庭也较以前大幅增加,这些学生占学生总数近60%,有的班级比例甚至更高。
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学校,为此学校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更要抓好对这些孩子的普法养成教育。
加强和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条件内部条件:近几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学校投入越来越大,我校先后通过了“双高普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
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有明显提高,互联网也已覆盖全校。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学生来说,互联网的影响更是难以忽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包括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网站。
这就给中学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应对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的问题。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互联网的引导和监管。
互联网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信息,比如色情、暴力、赌博等。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而对于不良信息和不良网站,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监管,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来净化网络环境,保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网络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在互联网上,中学生可能会遭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网络欺凌、隐私泄露、侵害知识产权等。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教育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联网上的权益,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维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和隐私。
也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权益,不进行网络欺凌和侵犯他人的隐私,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比如网络言论的合法性、网络交易的合法性、网络著作权的保护等。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教育学生了解这些法律法规,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
也要教育学生学会举报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法治秩序,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网络伦理道德的培养和强化。
在互联网上,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道德选择,比如转发不实信息、盗版他人作品、参与网络暴力等。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不参与不道德的行为,维护网络文明和和谐。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应对新的挑战。
这包括加强对互联网的引导和监管,保护和维护网络权益,学习和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培养和强化网络伦理道德。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因此,中学法治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意识、网络安全、网络言论等角度探讨中学法治教育的对策。
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中学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适用都需要更加精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讲解知识点、组织模拟法庭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实现知行合一。
其次,网络安全教育是中学法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少年上网时可能会受到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
学校应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教育,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计算机课、班会课、家长会等渠道都可以用来向学生传递网络安全知识。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第三,加强网络言论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文明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言论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然而,一些人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或者恶意攻击别人,会直接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尊严。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要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如不发布违法信息、不散布不实信息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发起一些网络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发表正能量言论,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文明观念。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应该紧紧抓住网络时代的特点和青少年的特点,从法律意识、网络安全、网络言论等方面努力加强教育和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的各种法律问题和安全风险。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法治教育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出现的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和网络犯罪等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中学法治教育需要制定针对性对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一、加强对互联网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教育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如涉黄、抄袭、传销等,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危害。
因此,中学法治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识别和辨别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不受其影响。
教育方案如下:1、开设专门的法制课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和影响。
2、在班级和学校网站上定期发布教育宣传文稿,宣传正确网上行为和安全使用互联网的知识。
3、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安全知识竞赛,考核他们对互联网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防范能力。
4、鼓励学生提交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举报信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打击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重要性。
同时,建立学生举报奖励制度,增强学生举报犯罪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教育网络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而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使用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中学法治教育需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具体方案如下:1、加强对网络犯罪案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犯罪的实质和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犯罪防范措施,提高他们的防范能力。
2、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网络安全专家和警察到学校开展交流。
同时,增加对网络犯罪的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在学校上线网络犯罪案例库,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过程。
让学生深入认识到网络犯罪防范的重要性。
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教育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财富,也是开展创新活动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因此,中学法治教育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形势下农村薄弱地区学校的法制教育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一)社会背景互联网络越来越普及,未成年人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各类娱乐场所、各种网络游戏引诱未成年人沉迷其中------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的渗透在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因此,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渗透,必将提高师生法律、道德、责任方面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校园和谐程度,减少校园冲突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安全。
(二)学校背景我校近年来,家长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单亲家庭也较以前大幅增加,这些学生占学生总数近 60%,有的班级比例甚至更高。
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学校,为此学校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更要抓好对这些孩子的普法养成教育。
加强和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条件1.内部条件:近几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学校投入越来越大,我校先后通过了“双高普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
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有明显提高,互联网也已覆盖全校。
普法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大起来。
2.外部条件:随着国家法制力度的加大,以及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提出更多要求,学校通过法制进校、警力进校、防范进校,拓展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渠道,增强了法制教育的力度,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涵,创新了法制教育的机制。
也有力地带动校园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一)研究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与传统法制教育相比,互联网的运用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交互式与个别化特点。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海量的资源。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内化法律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但是,如何收集有效资源?如何处理网络资源?学生应该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资源?这是每一位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
网络资源纷至沓来,在海量的资源中搜寻相应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慧眼识真金”。
最终找出互联网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不足。
(二)研究内容一是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主要是通过网络知识的内容的查找与培训,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同时,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二是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学生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
学校重点从社会活动、法制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法制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教师或是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互联网资源的积累在学生法制教育的作用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学生问题,利用网络找出解决问题的案例等相关内容,包括班级中违纪违法行为的个案研究,这些资料的积累研究会对今后法制教育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是“互联网+”形势下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网络在法制教育中的应用,很容易达到数量上的指标,有时质量上很难保证。
在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如何监管学生的浏览内容,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何发挥互联网在法制教育的力量,更好地辅助和延伸学校教育等。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一)研究方法1.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研究发现传统法制教育中的不足,以便更好的融合互联网与法制教育关系。
2.个案分析法。
针对班级中学生的典型案例,除通过家访、心理辅导、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外,充分利用网络,查找相似案例,并论证可行性,设计一定的教育对策和手段,并对教育结果,做出分析、总结,发现互联网的优势和局限性。
3.讨论法。
关于互联网应用在各学科之间渗透关系定期组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扬合作精神,适时调整法制教育方法,找出互联网在法制教育中应用的切合点。
4.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将搜集和查阅有关法律知识的文献资料,选取合适的内容、积累有关案例,形成共享资源,在全校范围内或更大范围内应用,以便为下一步实践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有价值的素材。
(二)研究过程首先,营造优良的法制宣传环境和法制教育氛围通过对学生及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法制知识掌握、兴趣等情况。
学生法制知识比较欠缺,对很常见的法律知识都不清楚,法制观念淡薄,但学生对网络宣传教育的方式有较大的兴趣。
但事实上学生在利用网络主要还是停留在生活娱乐方面,并不是利用网络学习知识,60%的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兴趣不是很高。
教师对法制校园的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法制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生对传统的说教更是抵触,如何让法制教育更好地融合到学科中,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法制教育,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课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是这样做的:与本班学生和学生家长建立了班级的微信群。
利用微信可以在课后进行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在探索和体验过程中反思总结,形成了一些经验或理论,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学习方式,还有交流方式、思维方式……1.用微信实现师生间互动式学习学生在法律方面、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很难快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课后应用微信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可以实现师与生的交流沟通。
老师根据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询求解决方案,实现了师生间一对一互相交流,达到有针对性的互动。
2.用微信促进家校互动沟通很多家长参与微信群的交流,随时发表意见,介绍自己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成功经验或提出疑惑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相互成为朋友,班集体更像一个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大家庭。
3.用微信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生的学习心得可以直接在微信中分享,对分享内容,大家可发表意见与看法,教师对有些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的认可与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标杆。
同学之间对好的内容相互用“鲜花、笑脸、赞美”等表情符号进行交流学习,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共同进步。
4.用微信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利用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
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比如搜索引擎中的一些法制教育内容,网络视频都可以通过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是利用链接等功能,将各种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分享给别人。
这种微信分享学习的模式拓宽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提高传播效率,学生、教师、家长各方都能够从中受益。
微信中还有一个收藏功能,便于以后反复阅读与思考。
5.使用微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公共免费 WiFi 的覆盖率低,农村学校和家庭还不能实现全面普遍的无线上网。
如果通过流量上网使用微信,使用者要向运营商缴纳一定的流量费,长期下来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
部分老教师由于缺少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知识及操作经验,对微信的使用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另外,在没有家长监控和老师引导下,有的学生可能会借使用微信之名,玩网络游戏。
总之,网络时代的今天,大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下,会慢慢解决的。
其次,挖掘学生兴趣,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环境方面较城市落后,利用“互联网+”形势下法制教育的优越性突显,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双向学习,激发教育的活力。
建立校园法制网页,给学生创造和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布各类法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体会、典型个案等;利用平台展示学法、守法先进个人,带动整个学校创设校园法制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法制管理中,通过其它形式,如校园广播、宣传板报等传播法制教育方面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法制建设中来。
在我校发展比较成型的模式,是利用校园网络直播平台,搞一些网络直播活动。
包括法制方面的演讲、知识竞赛、表演剧、主题班会、法制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活动,这样使法制教育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学生置身于法制校园氛围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XXX功能是极具有价值的,同时也认识到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互联网应用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关注程度,学生积极性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一部分学生教育效果不大,或是学生的参与度不足,主要是此原因。
最后,对实践研究内容要定期分析总结,积累资源,共享资源定期召开研究课题讨论会、交流会,并做好记录工作,使研究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实效。
对利用互联网在法制教育中的经验、方法,及积累的一些有助于法制教育的相关资源,整理并保存,实现资源共享。
五、结束语通过对“互联网+”形势下农村薄弱地区学校法制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提出这种模式下可行性建议,并总结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如在学校创建学校、家长、学生微信群、网络直播平台、校园法制网页建立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环境等。
互联网的应用,在农村学生的法制教育中起到积极、有效的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中,逐步成长,教师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这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成良性发展,学生法制观念渐渐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校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模式推进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