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新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新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新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新苏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二、初读课文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1、分自然段读课文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二、精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填空练习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2018年秋学期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7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

2018年秋学期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7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

7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具 教学课件◎跟我学课文1 学会查“无字词典”2 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

3[②聪聪跟随爸爸外出旅行,他是怎样的装束?心情怎样?]段导读:聪聪在旅途中很高兴。

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4[③爸爸为什么问聪聪“骄阳似火”的意思?]段导读:在旅途中爸爸突然向聪聪提问。

“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④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聪聪像背书似的说。

段导读:聪聪像背书一样对答如流。

爸笑了笑说:“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

5[句导读:爸爸没有板起脸来教育聪聪,一个“笑”字,体现了爸爸对聪聪的宽容,也包含了他对聪聪的爱。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1 ☜2①这句话交代了人物——聪聪和爸爸,旅游的时间——暑假,旅游的地点——青岛。

3 ②聪聪背着旅行包,戴着太阳帽。

他是兴奋和快乐的。

这里的“背”“戴”“蹦”“跳”等动作,都表现出了聪聪的愉悦心情。

4③因为他们旅游的时间是夏天,爸爸想结合身边的事物来引导聪聪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④比喻。

把“太阳光”比作“火”,以此来突出天气的热。

5 ⑤重点句解析:反问句。

爸爸巧妙地抓住了当时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树叶的“蔫”形象地说明了阳光之强烈。

利用大自然这个“无字词典”理解词语是多么轻松啊!叶子都晒蔫(niān)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⑤这是什么句式?爸爸是怎样把“骄阳似火”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段导读:爸爸用举例子的方法耐心讲解“骄阳似火”的意思。

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❶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bēnɡ)地裂的声音。

[⑥这句话从哪两个方面描绘眼前的景象?]段导读: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看到了海面上汹涌的波涛,听到了海水撞击岩石的声音。

6 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⑦眼前的“无字词典”能否解释“惊涛拍岸”?]段导读:爸爸对聪聪进行了第二次提问,引发聪聪的想象。

2018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二首》教案

2018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二首》教案

21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 1.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情景。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培养想象能力。

4.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观画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

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梅》。

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学习生字墨mò)3.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学习生字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3.认读生字。

yàn tai kuā jiǎng砚台夸奖]4.分清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 夸独体字:砚5.齐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成语故事教案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成语故事教案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成语故事教案10 成语故事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楚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盾”等8个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

2.分析重点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①又卖盾②。

[①开头交代了什么?]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盾。

][②从这个楚国人的话中,你觉得他的盾怎么样?]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③穿。

”[句导读:这个楚国人在夸自己的矛。

][③你觉得楚国人卖的矛怎么样?]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句导读:围观的人给楚国人出了个难题。

][④如果真的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你觉得怎么样?]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④,回答不出来了。

[⑤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段导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夸矛又夸盾,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

知识讲解:①矛:长柄尖刀。

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②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

①开头交代了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②从楚国人的话中,我们感到他的盾是全天下最坚固的。

③戳:用硬物尖端触击,刺。

③从他对矛的夸口中,又感到他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矛。

④如果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按说矛什么盾都能戳穿,该是能戳穿盾;但是他的盾又是“什么矛都戳不穿的”,结果就好办了。

④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出话来。

⑤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滥①竽②充数③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句导读:写齐宣王喜欢排场,叫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①开头交代了什么?]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情简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本单元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要求会背诵。
2.会认、读本单元5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其中37个生字及新词要求会写。
第一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纵观这单元的内容,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赞美,《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而习作也是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产生的想法。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媒体:
教师准备:课件钢笔墨水文房四宝
学生准备:文房四宝
课时安排:2课时
3.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如:连词成句、结合插图理解、查阅资料等,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学会七个字,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的事。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你一定有许多朋友,在你和好朋友的交往中发生过争吵的事吗?发生过相互误解的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2、指名讲述,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正如大家所说,朋友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如果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这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也是课文中的我和高朋友林童遇到的难题。

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件事对他们有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5、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字音。

6、出示以下词语检查读:欲言又止骄傲自不量力简直证明7、指名轮流读课文,读通顺,随机纠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问问别人。

2、全班交流。

3、提出不懂的语句进行交流,相互解疑。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词,回顾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1、出示“欲言又止”认读,联系一二自然段解释该词。

同时体会林童此时的心理。

2、指导读第五自然段,联系上文以及“欲言又止”体会此时我的心理。

3、同桌分角色读12—15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师生合作读16—28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成语故事教案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成语故事教案

2018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成语故事教案10瑕佹眰1.?2.鍥衡€濈瓑10鐩锯€濈瓑8?3.缁撳悎鐢熸椿瀹為檯棰嗘偀鍏朵腑閬撶悊锛?閲嶇偣闅剧偣1.浜嗚В,?2.鍒嗘瀽閲嶇偣鍙ャ€?璇炬椂?鑷?鐩?鐭?鐩?銆€銆€鍙ゆ椂鍊欙紝鏈変釜妤氬浗浜哄崠鐭涒憼鍙堝崠鐩锯憽銆俒鈶犲紑澶翠氦浠d簡浠€涔?]欎釜妤氬浗浜哄湪澶歌嚜宸辩殑鐩俱€俔[鈶′粠杩欎釜妤氬浗浜虹殑璇濅腑锛屼綘瑙夊緱浠栫殑鐩炬€庝箞鏍凤紵]滄垜鐨勭煕閿愬埄寰楀緢锛岄殢浣犱粈涔堢浘瀹冮兘鑳芥埑鈶㈢┛銆傗€漑鍙歌嚜宸辩殑鐭涖€俔[哄崠鐨勭煕鎬庝箞鏍凤紵][瑙夊緱鎬庝箞鏍凤紵]閭d釜妤氬浗浜哄紶鍙g粨鑸屸懀锛屽洖绛斾笉鍑烘潵浜嗐€俒鈶や粬涓轰粈涔堝紶鍙g粨鑸岋紝鍥炵瓟涓嶅嚭鏉ヤ簡锛焆細妤氬浗浜哄崠鐭涘張鍗栫浘锛屽じ鐭涘張澶哥浘锛岃嚜鐩哥煕鐩撅紝鍓嶅悗涓嶄竴鑷淬€?鐭ヨ瘑璁茶В锛?鈶犵煕锛氶暱鏌勫皷鍒€銆傚彜浠d竴绉嶇敤?鈶$浘锛氱浘鐗岋紝鍙や唬鍏靛櫒锛屾槸涓€绉嶉槻鎶よ韩浣擄紝鎸′綇鏁屼汉鍒€鍓戠殑鐗屻€?鈶犲紑澶翠氦浠d簡妤氬浗浜哄崠鐭涘張鍗栫浘銆??鈶?Е鍑伙紝鍒恒€?鐨勭煕銆?埑涓嶇┛鐨勨€濓紝缁撴灉灏卞ソ鍔炰簡銆?鈶?寮犲彛缁撹垖锛氬紶鐫€鍢磋?鈶ゅ洜涓轰粬璇寸殑璇濈浉浜掓姷瑙︼紝鍓嶅悗涓嶄竴鑷淬€?婊?鈶″厖鏁扳憿[鈶犲紑澶翠氦浠d簡浠€涔?]鏈変釜鍗楅儹鍏堢敓锛屼粠鏉ヤ笉浼氬惞绔斤紝涔熸贩浜嗚繘鏉ャ€俒鍙[曠嫭鍗楅儹鍏堢敓瀹虫€曢湶棣咃紝閫冭窇浜嗐€俔[?] 鐭ヨ瘑璁茶В锛?n鈥濓紝鎰忔€濇槸鈥滃亣鐨勶紝澶卞疄鐨勨€濄€??娆¤揣鍐掑厖濂借揣銆?鈶犲紑澶翠氦浠d簡鏃堕棿锛氭垬鍥芥椂鏈燂紝浜虹墿锛氶綈瀹g帇?у畼鍚忕殑鎶ラ叕銆?уㄤ竴璧峰惞鐨勫師鍥犮€?浠ラ€冭窇浜嗐€?1锛庤兘姝g‘銆佹祦鍒┿€佹?2剧敓瀛楋紝鐞嗚В?3锛庤兘鐞嗚В?鎻掑浘,骞荤伅鐗囥€?1.10?2.寮曞叆銆婅嚜鐩哥煕鐩俱€嬨€?浜ゆ祦棰勪範鎯呭喌銆?1.鐫€?锛???锛?锛夎瘑璁扮敓瀛?褰㈣繎瀛楁瘮杈冿細鍊间竴鐩?涔颁竴鍗?浜忎竴澶?锛?锛夋敞鎰忓瓧褰?鐭?鐨勭偣銆??2.鏌ヨ瘝鍏?瑙?:涓嶄竴鑷淬€?閿愬埄:澶氱敤鏉ュ舰瀹瑰櫒鐗╁皷鍒┿€佹湁閿嬭姃銆傘€€鍧氬浐:缁撳悎绱у瘑锛屼笉瀹规槗鐮村潖锛岀墷鍥猴紝缁撳疄銆?:湅銆傘€€銆€涓夈€佺簿璇汇€婅嚜鐩哥煕鐩俱€?1.璇句欢鍑虹ず銆婅嚜?殑锛燂紙鏉夸功锛氱煕鐩撅級璋佹潵浠嬬粛涓嬶紵鐩撅細鐩剧墝锛屽彜浠e叺?鏄傦紙鏉夸功锛?2.浣犳兂鐭ラ亾杩欎釜鏁呬簨璁蹭簡浜涗粈涔堝悧?閭h皝鎰挎у€涔? 3.鍗栫煕涓庣浘鐨勪汉浜嬫€庢牱璇寸殑锛燂紙璇句欢鍑虹ず锛氣€滄垜鐨勭浘鍧氬浐鐨勫緢锛岄殢浣犱粈涔堢煕閮借兘鎴充笉绌垮畠銆傗€濃€滄垜鐨勭煕閿愬埄鐨勫緢锛岄殢浣犱粈涔堢浘瀹冮兘鑳芥埑绌裤€傗€濓級浠栨槸4.鐨勪汉锛屼綘浼氭€庢牱鎯筹紵鎬庢牱璇达紵 5.鏂殑鐭涙潵鎴充綘鐨勭浘锛屼細鎬庝箞鏍峰憿锛熲€濓級 6.鎷撳睍锛氬悓瀛︿滑鎯充竴鎯筹細濡傛灉鐪熺敤妤氬浗浜虹殑鐭涘幓鎴充粬鐨勭浘浼氬彂鐢熶粈涔堬紵7.锛堝洜涓轰粬璇寸殑璇濈浉浜掓姷瑙︼紝鍓嶅悗涓嶄竴鑷淬€傦級8.鑹叉妸璇炬枃璇讳竴璇伙紝鍦9.閫氳繃瀛︿範璇炬枃锛岀湅浜嗗悓瀛︿滑鐨勮〃婕旓紝浣犳槑鐧戒簡浠€涔堥亾鐞嗭紵鑷达紝鍓嶅悗涓€鑷达級鍥涖€佸垵璇嗗彜鏂囷紝婵€鍙戝叴瓒?1.鎴戜滑鐭?2.紙璇句欢鍑虹ず锛?鈥滃惥鐩句箣鍧氾紝鐗╄帿鑳介櫡涔熴€傗€濆張瑾夊叾鐭涙洶锛氣€滃惥鐭涗箣鍒╋紝浜庣墿鏃犱笉闄蜂篃銆傗€濇垨鏇帮細鈥滀互瀛愪箣鐭涳紝闄峰瓙涔嬬浘锛屼綍濡傦紵鈥濆叾浜哄紬鑳藉簲涔熴€?1.甯堣寖璇汇€?2.?鎴充笉绌库€曗€曗€曗€曠浘鍧氬浐鐭涗笉閿嬪埄鐩镐簰鎶佃Е鍓嶅悗涓嶄竴鑷?鎴冲緱绌库€曗€曗€曗€曠煕閿嬪埄鐩句笉鍧氬浐銆€銆€1.嗗厖鍒嗗皧閲嶅?€?2.,??娉ㄦ剰鍦堢敾鍑??1.鐪嬫嫾闊筹紝鍐欒?z矛xi膩n锟斤拷m谩o d霉n ku膩k菕u z臎n me m菐i m锟斤拷i 锛堣嚜鐩?鐭?鐩?锛?锛堝じ鍙o級锛?鎬?涔堬級锛堜拱鍗栵級 2.鎶勫?澶稿彛寮犲彛缁撹垖 3.褰㈣繎瀛楃粍璇嶃€?鍊硷紙鍊兼棩锛?鍗栵紙涔板崠锛?澶?锛堝じ鍙?锛?鐩撅紙鐭涚浘锛?涔锛?浜忥紙鍚冧簭锛?1.浜嗚В?2.??1.э紝璇磋 2.浠?鏉夸功锛氭互绔藉厖鏁般€?3.瀛楀吀鐞嗚В?浜浜ゆ祦棰勪範鎯呭喌銆?1.鐫€閲嶆彁绀哄瓧闊炽€佸瓧?锛??娉ㄦ剰璇诲噯骞宠垖闊斥€滆叜鈥濓紝缈樿垖闊斥?锛?锛夎瘑璁扮敓瀛?褰㈣繎瀛楋細澶镐竴浜?妗冧竴閫?缁?婕斿嚭鈥?锛?锛夋敞鎰忓瓧褰?鐭?涓庘€滀簣鈥濆尯?鍗栵細娉ㄦ剰涓嬮?閫?娉ㄦ剰涔﹀啓绗旈『锛屽厛鍐欌€滃厗鈥濓紝鏈€鍚庡啓鈥滆径鈥濄€?2.?颁笉閿欏瓧銆佷笉涓㈠瓧銆佷笉娣诲瓧銆佷笉.?3.?瑕?4.?鎬濊柟鍚楋紵5.(1)?(2)鍚庢潵浠栦负浠€涔堝伔鍋峰湴閫冭蛋浜嗭紵 1.瀛︿範1鈥曗€?鍙?(1) ?(2)勪扛绂勩€?a 鎸囧悕璇诲彞瀛?b 浣犳€庝箞鐞嗚В佲€滄寜鐫€绔界溂鍎库€濓紵(3)鎬庝箞鈥滄贩鈥濈殑銆?(4)缁撳悎涓婃枃鐞嗚В?(5)2.瀛︿範4鈥曗€?鍙?(1)杞诲0璇?鈥曗€??(2)鎸囧悕璇?鈥曗€?鍙ャ€?a 鍗楅儹鍏堢敓涓轰粈涔堝伔鍋峰湴閫冭蛋浜嗭紵 b?3.?4.?鍥涖€佹嫇灞曞欢浼革紝鎬荤粨鍏ㄦ枃銆?1.浜嬫垨浜猴紵璇翠竴璇淬€?2.鎬荤粨鍏ㄦ枃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銆€缂楃帇銆€銆€鍗曠嫭鍚广€€銆€閫?1.嗏€滈€氳繃瀛︿範瀵ф?2.娉ㄩ噸浜嗕功鍐??銆€銆€婊ワ紙l脿n n脿n锛?绔斤紙y菢y煤锛夊厖鏁?榻愶拷銆傦拷m菒n m菒ng锛夌帇銆€銆€: 娣?h煤n锛堟贩铔嬶級鏁?sh霉锛堝厖鏁帮級h霉n锛堟贩涔憋級sh菙锛堟暟涓€鏁帮級銆€銆€涓夈€佸舰杩戝瓧缁勮瘝: 銆€銆€婊ワ紙娉涙互?锛夎叜锛堣叜甯?锛夎厰锛堝彛鑵?锛?銆€銆?锛夋€濓紙鎬濊€?锛夋帶锛堟帶鍒?锛?1.銆婅嚜鐩哥煕鐩俱€嬪彜鏂?鐩句箣鍧氾紝鐗╄帿鑳介櫡涔熴€傗€濆張瑾夊叾鐭涙洶锛氣€滃惥鐭涗箣鍒╋紝浜庣墿鏃犱笉闄蜂篃銆傗€濇垨鏇帮細"浠ュ瓙涔嬬煕锛岄櫡瀛愪箣鐩撅紝鐭涳紝涓嶅彲鍚屼笘鑰岀珛銆?2.銆€銆€min锛夌帇绔嬶紝濂戒竴涓€鍚?璇戞枃锛?搴滅粰浠栫殑寰呴亣鍜岄偅鍑犵櫨寮э忥紝鍗楅儹澶勫+灏卞彧濂界伆婧滄簻鍦伴€冭蛋浜嗐€?3.鎴Н娣€锛ВН?。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哪吒闹海》教学设计及板书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哪吒闹海》教学设计及板书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哪吒闹海》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准备:1、设计生动的动画形象,特别是哪吒的动画形象,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为更好地学习本课作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本课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最喜欢哪个人物呢?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用动画片的片头。

)二、初读课文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叉、嗷嗷直叫、扔。

)3、学生交流。

4、小朋友,你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你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吗?5、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出示句型:因为--所以--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出示动画片片断,东海龙王父子作了哪些坏事?(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不仅这样,他们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一边说一边出示动画片)4、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5、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6、齐读课文第一节。

四、总结课文1、哪吒是怎样制伏东海龙王父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四周…………”“我们…………”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小船、白塔、绿树、红墙)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苏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引导同学通过批注式阅读品尝本文美丽的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漂亮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忱好客和淳朴可爱,激发同学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观赏、品读本文美丽词句,感受槐乡五月的漂亮景色。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感受槐乡“花美、人更美”,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日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槐乡。

2、指名读。

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

“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

板书:槐(左边木,右边鬼)。

描红“槐”。

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见过槐树吗?(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4、今日,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熟悉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二、初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都读好了?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

(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索,也是学问)1、第一块:指名读第一块。

(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示他的吗?)正音:披散多音字小辫儿儿化音(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生说)预设:(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指名说。

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

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吗?出示“玉雕”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齐读词语)指导书写“肩”这部分告知我们什么?(2)、不管是山头还是凹地,山坡还是山岗,处处都盛开着洁白的槐花,想看吗?2、其次块: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懂吗?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咱们手挎手,好伴侣一起走。

“挎“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课文、习作5、练习5)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

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课文、习作5、练习5)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

习作5 下水文动物名片
孔雀
大家好!我叫孔雀,你们也许在动物园里见过我,我属于鸟类。

我的名字是鸡形目锥科的几种鸟类的统称。

我的伙伴们分别分布在泰国、越南及缅甸、印度。

我的别称还有很多呢!例如:凤凰、越鸟、南客等……我因为能开屏而举世闻名。

我还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呢!我羽毛翠绿,下背闪耀着紫铜色的光泽。

我尾上的羽毛十分发达,平时收拢在身后,伸展开来约1米左右,这就是“孔雀开屏”。

我的这些羽毛绚丽多彩,羽支细长,犹如金绿色丝绒。

我的身体粗壮有力,双翼不太发达,飞行速度慢而显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飞时才稍快一些。

我的腿却强健有力,十分善于疾走,逃窜是多是大步飞奔,生怕敌人追上我似的。

我是觅食活动的,行走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即可爱又搞笑。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

6、西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

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选择词义)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出示文字)5、齐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

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课文、习作、练习4)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

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课文、习作、练习4)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

习作4 下水文
秋天的校园
秋天的景色很美丽,我的校园在秋天里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一走进校园,就会看见一个小花坛,花坛里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紫的似葡萄。

花朵们你挤我碰,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走进一闻,一种淡淡的清香迎面而来,让人觉得特别清新。

花坛中央就是我们的校标,一朵朵花像一位位士兵在守护着我们。

沿着小花坛向左边走,就会来到食堂的小路上。

小路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就是桂花树发出的香味。

校园的围墙上开着几朵喇叭花,白的似雪,红的似火。

这时,吹来一阵微风,一朵朵喇叭花像一位位少女在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真美啊!
这就是我们学校秋天的景色。

2018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美版(带反思)

2018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美版(带反思)

2018 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1 大青树下的小学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 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放飞蜻蜓一课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一起看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保护蜻蜓。

学习重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课前准备:课前组内帮对检查学案5、6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课内检查预习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都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帮对互相检查,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

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2、同学们把生词都会读了,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检查读。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一会儿检查。

3、质疑解疑:(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

(抄到黑板上)(4)、小组间解疑。

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在精读时解决。

4、精读感悟,感情朗读: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读6、7、8、9、10自然段,思考蜻蜓是怎样的蜻蜓读后谈一谈,随即指导朗读,对蜻蜓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课后第四题。

(1)、分自然段读课文。

(找5个同学读)师在读中随机指导,读到位。

(2)、全体练习读。

每个同学都像刚刚老师指导那些同学一样练习读一读。

看哪组读得最认真5、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3遍6、指导朗读分角色,自己练习7、指导课后第四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三、分配下节课展示任务。

1、组搜集有关蜻蜓的资料。

2、组搜集有关动物与人之间感人的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__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__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1)、生读句子,谈感受。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__》配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语文教案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阅读能力为教学基点,让学生在对边疆小学有了整体感知后,以“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为导读话题,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体会小学的“美丽”“团结”“欢乐”“祥和”,并以此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在情感的层层深入中揭示主题,实现作者情、教师情和学生情融为一体的三情共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生字、课文重点语句、相关图片”等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分享资料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MV。

2.从刚才的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

你知道哪些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介绍。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民族?(学生交流,教师出示民族名称。

)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1)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这几个民族的图片,简要介绍这几个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4.过渡: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

在我国边疆地区,有不同的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

那里的孩子们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边疆小学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设计意图:运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对民族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介绍了解的民族,并相机认读词语,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标出自然段。

(2)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

(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出示词语: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凤尾竹洁白①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②说说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记住这些词语。

(2)出示“坪”“坝”“摔”“跤”“洁”,引导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

(学习形声字)(3)借助图片,了解“坪坝”“绒球花”;用拆拼法理解“鲜艳”。

(4)再次整体朗读词语。

(5)出示田字格内的生字。

①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②说说书写的注意点,并练习书写。

(6)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出示“自学提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发现识记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设计意图: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教学中以“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作为线索,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思考,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铺垫下文这节课,同学们和边疆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

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在这所边疆小学中有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指名读、齐读)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凤尾竹洁白早晨服装安静招引粗壮停在影子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去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独特的魅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完成学生活动卡。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两点:一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读书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让教学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真实认知起点之上,因为学生进入课堂绝对不是“零起点”,教师必须找准这个“点”,构建起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二、汇报交流,深入探究过渡:“我们可爱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交流吧!(“美丽、团结、祥和、欢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阅读引导。

)(一)品悟边疆小学的美丽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我们可爱的小学”十分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边疆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意思。

(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3)“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丽。

4.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引读: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你能读出边疆小学的美吗?(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边疆小学的团结1.“我们可爱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教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这两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边疆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

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边疆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

(生齐读)(三)品悟边疆小学的祥和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周围环境十分安静,课堂非常精彩,同学们学习很认真。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堂课是非常精彩的?(通过写“鸟儿、蝴蝶、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都被吸引过来,认真地听着课来表现课堂的精彩。

)2.是啊,边疆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读书声悦耳,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边疆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

(对于“祥和”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品悟边疆小学的欢乐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

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边疆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吧!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感受场面的热闹、欢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有( ),还有( )。

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了。

(出示课件)3.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

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小动物的出现更突出了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这一核心问题,走进课文,品词析句,体会边疆小学的特点,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中,注重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形象之美。

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在大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通过一定的句式训练,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1.过渡:这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多少自豪和赞美的情感啊!结合我们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填上最能体现你感受的词语再读一读。

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__________的边疆小学。

(美丽、团结、祥和、欢乐)(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入合适的词语。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3.指生带着自豪、骄傲的情感读这句话。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手拉手的图片)“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我们的边疆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让我们一起唱响《爱我中华》这首歌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民族团结”这一思想情感的一次升华,学生在教师智慧的点拨下反复地读,这种读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平淡中体味出蕴含在文字中浓浓的情感。

四、课外延伸,鼓励实践1.语言实践:边疆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也很想了解你们的学习生活,那么,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上课的时候……放学了……2.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各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