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实验方案
活动周方案——思维导图比赛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让思维看得见——数学思维导图比赛一、活动目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制作数学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查漏补缺,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本单元知识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活动简介1.活动名称:让思维看得见——数学思维导图比赛2.活动时间:2018年11月3.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4.形式:作品评比、展出5.奖项:本次比赛将评出学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
三、活动流程1. 宣传(1)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活动宣传,明确活动目的、作用和指导老师的职责。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3)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宣传,并用一节课进行数学思维导图的培训。
2.学生准备作品(1)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制作一幅作品。
(2)学生根据本册数学学科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范围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章节、模块,可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或手绘制作,统一以纸质文档形式上交。
(3)月日前收集齐本班作品,交年级组内进行初选。
3. 评奖(1)每班选出5张左右推荐作品参加决赛,注明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2)由评委按照评分标准为每幅作品打分,并最终评出获奖作品。
4.作品展出在学校展板展出优秀参赛作品,供全校师生观赏学习。
四、评分标准五年级数学组2018年10月。
初中化学《水和常见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级
水和常见溶液
所需时
课内共用 4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的核心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 主题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 的内容,同时整合了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二级主题“化学 物质的多样性”中的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的 物质——水,以及水溶液,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 的巨大贡献。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本主题 单元由三个专题组成,专题一:自然界中的水;专题二溶液的形成; 专题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个专题涵盖了日常生活以及 科学研究中水以及水溶液的应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体现了物质 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水的组成和构成,能解释物质的三态 变化。 2、认识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的特征;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液。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解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体会物 质分类研究的思想。 4、认识溶解度,并能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 1、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水的天然循环,形成“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 不断循环”的认识。 2、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体会物质分类研究的思想。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 本主题的核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学生以小组合 作的形式进行课前信息的采集、课堂实验探究、对实验探究中获取的 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整合梳理辅以教师的关键点拨是本单元的主要学 习方式。 预期成果: 个人完成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完成节约用水的宣传材料(可以是幻灯 片、手抄报、宣传影片等);小组合作完成净化黄泥水、配制一定溶 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分离食盐与硝酸钾的混合物等实验探究;集体完 成专题作业测评和主题单元测评。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活动方案
XX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
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活动安排:
1、活动名称:“绘思维导图,展数学之美”
2、参赛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每班选取5幅作品,注明班级、姓名)
3、活动时间:2023年4月19日
4、活动形式:作品评比、展出
5、奖项: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设立一个优胜班级。
同时将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三、评分标准:
xx小学数学教研组2023年4月18日。
幼儿园思维导图教学实验 幼儿园教学实验
幼儿园思维导图教学实验一、实验背景1.1 幼儿园教学现状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学方式对幼儿认知能力与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为主,缺乏互动,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不高,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1.2 思维导图教学理念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与思考工具,它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知识与思维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验目的2.1 探究思维导图教学对幼儿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影响2.2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2.3 丰富幼儿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实验设计3.1 实验对象选择某幼儿园3-6岁的幼儿为实验对象,包括不同性莂、不同芳龄段的幼儿,共计100名。
3.2 实验周期实验周期为半年,每周进行2次思维导图教学。
3.3 实验内容每次课程包括一个主题,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通过引导幼儿绘制思维导图,图形化展示知识之间的关联,激发幼儿的联想与创新能力。
四、实验过程4.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故事书籍、视瓶资料等,以便引导幼儿绘制思维导图。
4.2 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播放视瓶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主题知识,并帮助他们绘制思维导图。
4.3 课后总结教师对幼儿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共享感想,促进他们在表达和思考上的进步。
五、实验结果分析5.1 认知能力提升实验后对幼儿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发现思维导图教学组的幼儿在认知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
5.2 思维发展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思维导图教学组的幼儿在联想、创新能力上有明显的发展,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5.3 学习兴趣实验后对幼儿学习兴趣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思维导图教学组的幼儿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比对照组的幼儿更加积极主动。
六、实验结论6.1 思维导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6.2 思维导图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6.3 思维导图教学能够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七、实验启示7.1 幼儿园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复习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以电力学实验为例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复习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以电力学实验为例摘要:高中物理教学是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初等力学习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部分。
如何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物理复习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本文以电力实验为例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研究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反思以及总结归纳;利用思维方法建立相应概念模型并结合相关案例教学验证策略设计出一套基于高中生实际认知情况下的化学演示移步节法、习题板答模式并通过演示、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简单的解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实验;引言:高中阶段的复习实验是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一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内容。
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实践当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以电力演示实验为例,从概念设计思路出发结合实际课堂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分析研究传统高一物理重难点分解方法及探究过程发现高中生在学习电迁移时习惯用常规的一维认知方式:假设、验证以及绘制图表来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高中生习惯用传统的一维认知方式进行思维导图教学。
并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状态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高中生的思维导图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学习方式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中学生思维导图知识技能进行培养。
然而传统中学复习课堂往往忽略了物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规律性特点以及抽象、晦涩难懂等问题而呈现给同学们带来很多疑问和困扰;同时由于高中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对知识理解不够,在做习题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帮助。
基于这种情况下本文将以高中物理教学为背景设计思维导图用于高中生复习实验中。
通过运用思维方法构建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特点以及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及应用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价值意义:(1)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2)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思维导图备课实施方案
思维导图备课实施方案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信息以图形方式展示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清晰地展现知识结构和关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
在备课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介绍思维导图备课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实施步骤。
1. 确定备课内容,在备课之前,首先要明确备课的内容和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2. 收集资料,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材、参考书、教学视频等。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为后续的思维导图制作提供充分的素材。
3. 制作思维导图,在收集了足够的资料之后,可以开始制作思维导图。
首先,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相关的分支,将知识点、概念、关系等内容以图形方式展现出来。
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采用手绘或者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制作,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4. 完善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确保思维导图的内容准确、全面。
5. 教学实施,在备课完成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反思,备课完成后,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三、注意事项。
1. 确保思维导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2. 注意思维导图的布局和结构,使之清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不拘泥于其形式,注重内容的传达和引导。
4.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图形、颜色等元素,使之更具吸引力和辨识度。
四、结语。
思维导图备课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备课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4.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 些重要的化学反应。 5. 懂得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学会利用化学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 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 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从化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 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分析,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处理相关物质之间量的 问题,培养学科间交融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学习的成功 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2.通过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学习,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3. 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他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变化的关系,这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讨论交流“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 哪些结论?” 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 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活 动 活动二: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 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 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 锥形瓶、250mL 烧杯、镊子、气球、石 灰石、稀盐酸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
英文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英文思维导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英文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技巧。
3.熟悉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4.能够独立完成英文思维导图的绘制。
5.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思考和表达。
6.能够评价和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
2.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思维导图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关键技巧和相关工具。
3.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介绍思维导图在词汇、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思维导图案例,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思维导图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思维导图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足够的思维导图绘制工具,如白板、彩色笔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思维导图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高段数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一)、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过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另一位诺贝尔奖莸得者李政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他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请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著名画家“画科学”。
李政道的画题都是近代物理最前沿的课题,涉及量子理论、宇宙起源、低温超导等领域。
艺术家们用他们擅长的右脑形象思维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形象化的表现了这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
从两位大家的言行中我们看到形象思维的在思维中的地位。
而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让我们想到此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机。
(二)、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我们对数学的一般理解。
但在《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上的阐述,让我们对小学数学有了另一番理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定义了以下几个方面并给定了其达成目标。
在数与代数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
”;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思想”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经验形象;“空间观念”、“数据观念”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直观形象;“综合实践”方面的培养的正是形象思维中的创新形象。
基于思维导图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种类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 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
2、讲授新课: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示范实验操作过程; 3、巩固练习: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过程
4、归纳小结: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
四、教学应用
四、教学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使用思维导图的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理解实验结果方 面都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质量。他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实验的流程和要点,更准确 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更有效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结论
五、结论
总的来说,基于思维导图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 教学设计有助于提的步骤和要点,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未来,我们 计划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更多的实验教学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 力。基于思维导图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2、实验进行阶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操作记录在思维导图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 骤进行实验,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
三、教学设计
3、实验总结阶段: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维导图进 行总结,分析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同时也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一、引言
一、引言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环。其中,“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组织的组成,而且对于学习 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该实验涉及到多种检测 方法和步骤,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为此,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实验教学 中,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实验思路,提高实验技能。
幼儿园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教案实操经验
幼儿园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教案实操经验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思维导图教学活动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导幼儿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在幼儿园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教案实操中的经验,希望可以给您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理论基础1.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原理在幼儿园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用来组织和表示知识的图形工具,它以中心词为核心,通过分支词来展开和扩展相关的概念和信息。
原理上,思维导图强调了概念的层次性和联系性,有利于幼儿的整体性思维发展。
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设计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实操经验共享1.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内容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贴近幼儿生活、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主题。
可以选择“四季”、“动物”等主题,这些主题既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又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学习资源。
2.制定详细的教学活动教案针对选定的主题,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活动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教案中应包括活动的具体流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内容。
要注意活动的时长和教学环境的营造,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在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实物、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种形式的输出展示在思维导图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所学到的知识和思维导图。
可以让幼儿进行口头表达、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的输出展示,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实操经验共享,我深切体会到幼儿园思维导图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自由落体运动
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抽象想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 合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 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种科学方法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近代科学研究的大门从 此打开,并且对我们科学素质的培养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速 度变化快慢不同,加速度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 空气阻力作用的缘故。
首页
导入
运动特点
重力加速度
运动规律
探究与迁移 思维导图
一、自由落体运动特点
定义: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注:如果物体本身的重力远远大于空气的阻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忽略空气阻力, 而将物体的运动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的物体模型。 (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是我们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现象: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说明重的物体下落快的观点是错误的。
那么,究竟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首页
导入
运动特点
重力加速度
运动规律
探究与迁移 思维导图
导 入
伽利略的“归缪法”
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把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拴在一起 的下落快慢进行推理,显然结果是矛盾的。
(2)下落一千尺和三千尺的速度之比为:
A、1: 3 B、1:3 C、1:7 D、1:9
答案:(1)B (2)A
首页
导入
运动特点
重力加速度
运动规律
探究与迁移 思维导图
五、知识思维导图
学到了什么?
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设计
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信息整理、知识管理和创意思考。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起源、核心要素等;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包括中心主题确定、分支拓展、关键词选择等;了解思维导图在各领域的应用,如学习、工作、生活等。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分析、决策制定、创意思考等;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认识到思维导图在提高个人素质、促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介绍思维导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详细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包括中心主题确定、分支拓展、关键词选择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
3.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分析思维导图在各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使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4.思维导图的实践训练:安排一系列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通过讲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思维导图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实用性。
3.实验法:安排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思维导图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应用思维导图的“物质鉴别”复习课教学实录
应用思维导图的“物质鉴别”复习课教学实录【关键词】思维导图物质鉴别复习教学一、教学设计思想物质的鉴别题在中考中通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实验题中,题型难度系数较高。
学生往往对物质鉴别的思路、原则、常用的方法理解不到位,导致失分,继而产生畏惧心理。
复习课上,通过适当的试题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已有知识,总结常用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常用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以导图的形式呈现,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想,也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归纳物质鉴别的解题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及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的题目练习,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的过程,将物质鉴别的思路、原则及常用方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体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鉴别相关知识的讨论,引发学生关注实际鉴别过程中的成本、可行性、环保性等。
三、教案设计专题:物质的鉴别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鉴别的解题思路、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2.画出相关的思维导图。
[活动一]感受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现有以下药品:氨水和BaCO3、NH4NO3、KCl、NaOH、K2CO3、无水CuSO4、NH4HCO3、磷矿粉等固体药品需鉴别。
某同学的鉴别方案如下:1.通过观察,鉴别出氨水和磷矿粉。
2.嗅闻其余样品气味,可鉴别出NH4HCO3。
思考:该同学依据什么性质辨别?3.取其余样品加水溶解:可鉴别出无水CuSO4、BaCO3、NaOH、NH4NO3思考:该同学依据什么性质辨别?4.对KCl、K2CO3两种药品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鉴别:分别取两种药品的溶液,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即可区别。
思考:该同学依据什么现象及性质加以辨别?若滴加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或无色酚酞试液能否辨别?请说明理由。
组内交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物质进行区分。
[活动二]感悟鉴别物质时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1.下列对物质进行鉴别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请评价。
方案:点燃,观察火焰颜色,鉴别出H2和CO两种气体。
幼儿园思维导图实践案例 幼儿园教学实践
幼儿园思维导图实践案例1. 前言幼儿园教学是培养孩子综合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幼儿在认知、语言、记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以及实际效果。
2.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幼儿园三年级的班级,该班级学生芳龄为3-4岁,目标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孩子们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水平。
3.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老师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题材,如家庭、水果、动物等,以便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 第二步,制定教学计划。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孩子的芳龄特点,设计了相关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案,包括主题、图示、关键词等。
- 第三步,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思维导图,并通过简单、直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引导孩子们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联想和记忆。
- 第四步,巩固学习成果。
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安排了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巩固,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了学习效果的评估。
发现孩子们在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学内容,并且在游戏活动中也展现出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结果分析思维导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和简单性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孩子们更容易进行联想和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在巩固学习方面,游戏活动的设计更好地巩固了所学内容,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6. 总结通过以上实践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思维导图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芳龄和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思维导图教学方案,引导幼儿们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DOE-思维导图-pdf档
做 “ a”
实验模型
因子更多的水平将提供对因子更精确的估
计。
也提高了对曲线关系的探测能力。
实验模型
a=立方点个数的0.25次方
优点旋转性:将来在某点处预报值的方差仅与该点到试验点中心的距离有关,而与其所在方位无关,也即响应变量的预测精度在以设计中心为球心的球面上是相同的。
序贯性:可以沿用之前立方点的实验组合的结果
实验模型
a=1
优点因子只有三个水平(因子只有三个水平(具有序贯性
缺点没有旋转性
实验模型
a=1 立方点水平 = 1 / K 0.5
优点因子立方点水平内缩,具有旋转性缺点没有序贯性
三种设计类型对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质量守恒定律》思维导图课件
典例精析
【例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 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典例精析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有机物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氧气只能提供氧元素,故生成物中的碳、氢元素一定来 自于该有机物,由于无法确定生成物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来自于氧气,故该有 机物中可能还含有氧元素。
为:R+2N2O4
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典精析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个数守恒。化学 方程式右边有6N、8H、8O、2C,左边有4N、8O,则R中必有2N、8H、2C,因此R为 C2H8N2。
③“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 量,也不包括杂质。
④有气体和沉淀生成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的质量。
典例精析
【例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 正确的是 ( A )
思维导图解读——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2)推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5)推算某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6)推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7)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中学课题项目申报书: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英语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1.1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作为一种思维策略,辅助教学时,能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它是组织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它不仅可以增强大脑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增强记忆力,还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1.1.2现行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文化知识材料不错,但中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大量依靠死记硬背,一直是为考试而学习,兴趣减退,纯粹是为了成绩而学习,非常被动,效率不高,慢慢地变成了英语学困生。
1.1.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降低课程重难点,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而且,思维导图能方便学生直观形象把握课本的主体知识结构,从更高的层次理解所学英语知识,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指导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加强记忆,化翻为简,由难到易,提高学习效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有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
1.2课题界定思维导图Mind map实际上是一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有效,能够将纷繁复杂的体系变得简单明了。
思维导图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把各项的主次关系表现出来,把主题词与符号、线条、色彩与记忆表现链接,它能够使思维形象化。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使得记忆的内容快速有效,并且有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高级学习能力养成中的应用》实验方案建三江管局第一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思维导图引入教学领域以来,已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中发展迅速。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已经把普及应用思维导图作为他们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英国和新加坡已经将思维导图作为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要求学校老师都能自如地运用思维导图;在美国,思维导图成为必备的教学工具,中小学教师要求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学校使用的教案,也大部分应用了思维导图;韩国、日本、德国、墨西哥、南非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在我国目前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蔚然成风。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已经有教师和研究生在研究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的中小学教师都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而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校也在推广和研究思维导图。
所以,认识它,研究它,探索它的应用,尤其探索其在高中生高级学习能力养成中的应用,对我校的“超越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依据1、视觉教育理论1946年,美国专家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研究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如何运用于教学,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总结了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视听教学理论,也就是说实物与模型等视觉符号更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
思维导图就通过把教育内容通过图形的视觉形式来表现,可以促进对事物的形象认知和加深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2、思维可视化与认知工具观首先,可视化是指一种通过可以觉察的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呈现的过程。
事实上,可视化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者思维认知的表现绩效,使他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从而解决各种更加复杂的问题。
思维导图就通过将思维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从而通过智力相关的图形化符号来连接创建一种对概念的信息和知识的认知模式。
通过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将能提高成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增加学习者的满意度。
认知工具由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提出,指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认知任务,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习认知能力的工具。
在《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中,列举了包括概念图在内的八种常见认知工具,把思维导图看做是一种属于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的认知工具。
3、学习支架/支架图式论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支架教学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临近发展区中发展而来,是指教师等人在支持学习者发展中,提供支持结构以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或水平的角色。
主要是通过一个更有知识的人提供支架或支持来促进学习者发展,让学习者能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由此通过临近发展区。
当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增加,越来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和自治时,教学者便渐渐减少了所提供的支架支持。
如果用教学支架的观点来分析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意味着它应该体现为一种支持结构,而这种支持结构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支撑和能力自治。
图形组织器是一种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支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图形组织器能够通过特定的图示来隐含特定的组织类型和结构关系,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使用信息和认知加工的思维支持框架。
(二)实践依据1、现代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在继承人类社会文化财富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又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教育要从全体出发,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依据社会和人的需求,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现代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很多教师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却并不知道什么是益于学生学习的因素,什么是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只是教材、教案、教参的传达者,教学以教内容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知识,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转变学生和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得个性化,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成自主式、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活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遵循一套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呈现知识信息,有利于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思维导图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应用新工具、新方法,把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课题的界定(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创立的,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
它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它一般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地放射和互相关联地展现,充分展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运作,最终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种联想、系统、发散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
它依据全脑学习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首先,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工作模式的模拟,是人脑放射性思维模式的直观表达;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有利于把握重点,减轻大脑负担,提升大脑工作效率;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有利于长期记忆和系统性思考;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
(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
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
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
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
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
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注意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人的智力活动、学习活动的总调度师,注意力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
一般来说,有意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有意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成绩都不好。
所以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学习能力。
注意力包括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和综合注意力。
记忆力是智力的核心内涵,因为一切知识都需要记忆,所以记忆力就是核心学习能力。
包括听觉记忆力、视觉记忆力、机械记忆力、意义记忆力、瞬间记忆力、短时记忆力、长时记忆力。
读书学习是高级脑力劳动与活动,需要理解、需要思考、需要分析,所以思维能力是高级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反应能力,一个是思维方法。
反应能力是指思维反应的速度,反应快不快。
思维方法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又包括对比分析能力、概括归纳总结能力、类比分析能力、逻辑推力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一个孩子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就看思维能力强不强。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高级学习能力养成中的应用思维导图为学科教学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更被广泛在世界和中国应用在学习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对于每个学生学习的大幅提升,必然产生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功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有利于教师切实掌握将思维导图工具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应用的能力,通过在学校开展思维导图各学科各类教学应用实践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使之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特色之一。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能有效地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贯穿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可以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应用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整理(如笔记)、记忆、复习、交流、写作等过程中。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研究现状(一)国际方面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脑图等。
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的。
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使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它使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得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托尼〃巴赞发明思维导图后,由于它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很快就在世界各国就在企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得到推广和运用。
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还被应用于创意的发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它能大幅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大幅度的提高绩效水平。
如IBM 培训部门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与英国政府合作的帮助人们学习和活动,波音公司将波音飞行手册压缩成25英尺场的思维导图……国外教育界与思维导图相似的研究还包括“概念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