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及疫苗应用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猪瘟简要疫苗介绍

猪瘟简要疫苗介绍

猪瘟合成肽苗
• 原理: • 利用重组DNA技术根据病毒基因组的核苷 酸序列,可推导出病毒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从而可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备病毒主要抗原 相应的寡肽,制备合成肽苗。
• •

腺病毒是另一个用得较多活病毒载体。Hammond等 2000 年构建了CSFV W eyb r idge 株 gp 55 (E2)基因重组腺病毒( rPAV ) , 免疫猪能抵抗 强毒攻击, 且攻毒后无任何临床症状, 剖检无任何病理变化[18 ]。
亚单位疫苗
• 原理: • 将编码某种特定蛋白质的基因组与适当质粒或病毒载 体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菌、酵母或动物细胞) , 使其在受体 中高效表达, 提取所表达的特定多肽, 加佐剂即制成亚单位 苗。 • E2 蛋白是猪瘟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中 和抗体, 保护机体免受强毒攻击。 • 特点: • E2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用E2,E0亚单位 疫苗免疫猪,可区别疫苗接种猪与强毒感染猪所诱导的抗 体,这对于检测免疫猪群中是否有感染CSFV强毒,以及早期 诊断CSFV野毒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
• 1、传染源 • 病猪和带毒猪。 • 2、传播途径 • 常随病猪粪尿和口、鼻、眼分泌物将病毒排出体外, 污染 栏圈、饲料、饮水和用具。主要经消化道, 其次是呼吸道, 也可以经眼结膜和受伤皮肤而感染。 • 3、易感动物 • 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和野猪 均可发病。 • 4、流行特点 • 本病初次感染易感猪群时, 往往成急性爆发。以后逐渐出 现亚急性及少数慢性病例, 病的后期常继发感染猪霍乱沙门 氏杆菌和猪巴氏杆菌而并发副伤寒和猪肺疫。
是对猪瘟兔化弱毒进行改造,使其缺失或替换某一段基因,而其免疫 原性不改变,缺失或替换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则可作为诊断抗原,从而 达到疫苗接种猪和自然感染猪相区别目前所研究的猪瘟C 株突变株标 记疫苗多是对猪瘟兔化弱毒进行E2 或E0 基因的部分缺失、全缺失或 替换。

猪瘟常用疫苗应用情况及效果综述

猪瘟常用疫苗应用情况及效果综述
缺点作 以介 绍 :
细 胞 苗 降解 速 度 较 快 ,如 经 稀 释 后 在 1 5 ℃ 时6 h 失 效 ,在 2 0 ℃~ 2 7 ℃时约3 h 失效 。猪 瘟组 织苗毒 价高 ,而且 含有 非特 异性 组 织 ,可 帮助 免疫 力 的加强 。同时 降解 速 度较 慢 ,如 组织 苗 经稀
1 . 1 猪 瘟 犊 牛 睾 丸 细 胞疫 苗

般 采用犊 牛睾丸 细胞 ,属于基 因工程苗 ,可 以大批量生 释 后在 8 ℃ 一1 4 ℃时 7 2 h 、2 6 ℃ ~3 2 ℃时4 8 h 仍然 有 良好 的免 疫效 产 。优点 是生 产 成本 低 ,适 合工 厂 化生产 ,安 全性好 ,不 易发 生 果 ,所 以在 猪 瘟发 生较 严重 的地 区或猪 群 ,可 考虑 使 用组 织 苗 , 过敏反应等。缺点是疫苗稳定性差 ,毒效价低 ,易感染牛腹泻病 但 是有 时某 些 或某 个批 次 的组 织苗 引起 发 生过 敏 反应 的几 率 较细 毒。一般用于仔猪超前免疫与首次免疫。4 d 产生免力 ,保护期为 胞 苗高得 多 。
1 年 。效果 具有 争议 性 ,有 些专 家认 为细胞 苗 的效果 不错 ,有些 专 家认 为细胞 苗 的效果 没有脾 淋苗 好 ,尤其是 高热 病发 生 以后 。 1 . 2 猪 瘟 脾 淋 疫 苗 总 之 ,对 于选 用何 种猪 瘟 疫苗 合适 ,取决 于猪 场 追求 什 么 。 如 果需 要一 份 相对 漂亮 的抗 体 检测 报告 ,猪瘟 活疫 苗 ( 细胞 源 ) 可 能会 收 到立 竿见 影 的效果 。但是 ,漂亮 的抗 体 检测 报告 ,并不
脾淋 苗 ,也 属 于组 织苗 ,指 用 接种 猪瘟 兔 化弱 毒 的家 兔 的脾 意 味着 不 发 生 猪 瘟 ,生产 中 ,就 有 很 多 猪 场 的 猪 群猪 瘟 抗 体 不 和淋 巴结 生 产 的疫 苗 。优点 是 免疫 效果 好 ,质 量易 控 制 ,免疫 保 错 ,但 猪 瘟 却 得 不 到有 效 控 制 的 。如 果 猪 场 追求 稳 定 的生 产 成 护期 较长 。缺点 是 生产 成本 高 ,产 量较 低 ,生 产用 家兔 供 应较 困 绩 ,猪 瘟脾淋 苗是 最合适 的疫 苗 。 难 ,个别 的注射 后 发生 过 敏反 应 ,应激 反 应 比较大 等 。一 般用 于 参 考 文 献 猪瘟 的加 强免 疫 ( 2 免 )和 紧急 预 防接 种 。4 d 产生 免疫 力 ,保 护 期为1 8 个 月 。一 般 不用 于超 前 免疫 ,现在 很多 专家 建 议这 个疫 苗

非洲猪瘟调研报告范文

非洲猪瘟调研报告范文

非洲猪瘟调研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具有传染性和致死率的猪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

该病毒可感染猪科动物,并导致发烧、皮肤发炎、呕吐、腹泻以及高度致死率等症状。

非洲猪瘟对于猪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许多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情况,并提出相关防控措施,特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非洲猪瘟在本地区的流行状况;2. 分析非洲猪瘟发生的主要原因;3. 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阅读相关学术资料和研究报告,了解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病例分布及疫苗情况;2. 实地调研:参观当地养殖场、屠宰场,了解猪瘟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3. 专家访谈:与猪业专家面对面交流,获取专业建议。

四、调研结果1. 非洲猪瘟在本地区的流行状况:- 本地区非洲猪瘟的发生率较高,已造成许多养殖场关闭;- 非洲猪瘟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病例较少。

2. 非洲猪瘟发生的主要原因:-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毒携带者,如飞虱、蚊子等昆虫的叮咬以及与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 饲养管理不规范,养殖场卫生条件欠佳,病毒易在这种环境中传播。

3. 防控措施:- 定期消毒饲养环境,减少昆虫数量;- 强化养殖场卫生管理,加强猪只隔离,确保病毒无法传播;- 提高猪业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探索疫苗研发,加快疫苗的推广和使用。

五、调研结论根据对非洲猪瘟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非洲猪瘟在本地区的流行状况严重,对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疫情的暴发与饲养管理不规范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很大关系;3. 强化养殖场卫生管理和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是控制疫情的关键;4. 研发和推广疫苗对于预防非洲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应加强与国内外猪业专家的合作,加速疫苗研发和推广,同时重视养殖场卫生管理提升工作,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防控意识的宣传和培训,使得我们能够全面打赢这场与非洲猪瘟的战斗,保障猪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概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最早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或者食用感染病猪的肉或血液而传播。

在野生猪和疾病携带者的情况下,还会通过空气、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

一旦发生疫情,病猪往往会表现出发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猪皮出现皮肤出血点等症状。

目前,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病猪、消毒场地、严格管控疾病传播途径等。

尽管疫苗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可以完全预防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使得养猪户面临生产困难,还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

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在疫情爆发前及时采取措施,是预防非洲猪瘟扩散的关键。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以及食品传播等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只与健康猪只相互接触时,病毒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这种接触方式往往发生于猪圈、转运车辆、人为传输等场合。

间接接触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物体(如粪便、衣物、器具等)传播给健康猪只,使其感染疾病。

在猪场、养殖场等密集饲养的环境中,这种传播方式尤为容易发生。

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

在病毒高度扩散的场所,如猪场内猪只密集饲养、病毒浓度较高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其他猪只。

食品传播也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病毒污染了猪肉、猪产品或者饲料等食品,食用这些被病毒污染的食品会导致健康猪只感染疾病。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样,养猪户和养殖场需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健康猪只,从而减少疫情的蔓延。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2022年第12期非洲猪瘟(A 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 SFV ),该病是严重影响家猪与野猪的出血、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A SF 的流行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市场贸易与流动性,导致A SFV 很容易在家猪之间传播。

A SF 严重威胁猪的健康、食品安全、国民经济和生产环境。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疫苗,A SF 控制主要基于严格的卫生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接触感染动物的数量和限制出口,但这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A SF 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1非洲猪瘟病毒与疫苗研究背景A SFV 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双链线性D N A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约为170~190kb 。

A SFV 可编码约200种蛋白质,其中近1/3为结构蛋白,重要的结构蛋白p30、p54、p72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A SFV 主要对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形成威胁,其中病毒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对致病与免疫逃避机制方面尤为重要。

A SFV 根据毒力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感染毒株。

临床上遇到的A SF 病例大多数来自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是其典型的特点。

A SFV 是一种重要的跨界病原体,从东欧传播到亚洲,进而增加了对其他养猪生产中心的风险。

特别是从2018年8月从辽宁省沈阳市传入后,A SF 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份流行,为了防控该病,截至目前已经屠宰超过百万头猪。

虽然非洲猪瘟病毒早在上世纪初就被发现,但是对于非洲猪瘟的疫苗研究却落后了近半个世纪,这可能与A SFV 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所带来的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有关联。

到目前为止,宿主保护性反应的机制还未完全确定,保护性抗原也有待确定,这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深入研究形成阻力。

缺乏针对A SF 的有效治疗或疫苗使得国内国际A SF 的防控变得复杂。

而一直以来关于A SF 疫苗研究从未间断,研制出适合猪免疫的疫苗是疫苗研发的重点,目前在科研人员不间断的努力下,一些试验性的疫苗开始表现出效果。

畜牧兽医学术报告范文

畜牧兽医学术报告范文

畜牧兽医学术报告范文以下是畜牧兽医学术报告范文:题目:猪瘟病毒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及防控摘要:引言:猪瘟病毒(Porcine circ化膜炎 Virus,Poc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是引起猪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Pocv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及防控,分析Pocv的影响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正文:一、Pocv的来源及传播途径Poc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与细小病毒科的冠状病毒相类似。

Pocv主要通过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在猪与猪之间传播,猪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多种途径感染动物。

二、Pocv的症状及感染方式Pocv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腹泻、肌肉疼痛等。

猪感染后的病情较为复杂,可分为温和型、严重型、暴发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猪瘟病毒感染后,其传播方式和症状也有所不同。

三、Pocv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Pocv在畜牧兽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仅对猪的生产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在猪的生产中,Pocv 引起的猪瘟是毁灭性的打击,导致猪的生产力大降,生产成本增加。

同时,Pocv也会导致人类感染流感等疾病。

因此,Pocv的防控是畜牧兽医的重要任务。

四、Pocv的防控措施针对Pocv的防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兽医人员的病毒检测能力,降低误诊率;2. 采取免疫接种措施,提高猪的免疫力;3.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猪与猪之间的接触;4. 采取物理防控措施,如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通风等。

总结:Pocv是畜牧兽医中的重要问题,其防控对猪的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Pocv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症状及感染方式、应用及防控措施。

希望本文能对畜牧兽医行业的防控工作有所帮助。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应用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应用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应用猪瘟疫苗是用于预防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种疫苗。

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猪只后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高烧、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等,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为了控制和预防猪瘟的爆发,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类型的猪瘟疫苗。

一、活疫苗活疫苗是指将活性病毒制备成疫苗形式后,接种到猪只体内,通过活疫苗的复制和感染来激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活疫苗主要有萨蒙瑞猪瘟活疫苗、童泽生猪瘟活疫苗、免疫S75和GPE-LV等。

这些活疫苗在接种后能够引起轻微的感染,但病毒被修饰过,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活疫苗具有使用方便、接种后迅速产生免疫效果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会因感染剂量过高而引起疾病,或者在繁殖母猪身上产生异常繁殖问题。

因此,使用活疫苗需要谨慎,并严格按照厂家说明和兽医指导进行使用。

二、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灭活制备成疫苗,接种到猪只体内来引起免疫反应,进而产生保护性免疫。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灭活疫苗主要有我国独特猪瘟灭活疫苗CV777株、高森猪瘟灭活疫苗等。

灭活疫苗相对于活疫苗而言,没有感染性,不会引起疾病,安全性较高。

但因为是通过杀灭病原体的方式制造的疫苗,所以在激发免疫反应上相对较弱,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达到预防效果。

此外,灭活疫苗在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因为杀灭病原体会破坏部分免疫原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免疫效果。

三、病毒载体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是指利用某种具有较强抗原性的病毒将猪瘟病毒抗原基因片段植入到病毒基因组中,通过病毒载体在猪只体内感染并表达猪瘟病毒抗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猪瘟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病毒载体疫苗有重组禽瘟病毒猪瘟抗体体强化型,以及重组禽痘病毒猪瘟抗原弱毒株等。

病毒载体疫苗具有免疫效果持久、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制备过程繁琐,并需要合适的载体病毒和病原体抗原基因片段的选择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猪瘟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1. . 1猪瘟 病毒基 因缺 失型 弱毒疫 苗 2 基 因缺 失疫 苗是 用 基 因工 程技 术 将强 毒 株毒 力 相关 基 因切 除构 建 的活疫 苗 。病 毒 编码 的基 因可 以
15 96年 全 国推 广兔 化 弱 毒 疫 苗 制成 湿 苗 ,9 8 15
年研制成功冻干疫苗 ,95 , 16 年 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接种牛 , 并感染牛的脾脏和淋巴结 , 可用来制造牛体 反应苗。17 年用乳猪肾细胞培养猪瘟兔化弱毒获 94 得成功 , 因而可利用大瓶旋转培养猪瘟兔化弱毒 , 制
关 键词 : 瘟 疫苗 ; 猪 进展 ; 类 种
猪瘟 ( o h lr V cie , C 是 一种 急 性 、 H g o a acns H V) C e
苗 ,9 2年和 18 18 9 5年又 分别研 制 成功 了奶 山羊 肾细
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 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发病特征 为发病急 , 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 , 引起全身泛 发 陛小点 出血 , 梗死 。是 一种 对猪危 害性极 大 的传 脾 染病 , 国际兽 疫 局列 为 A类 动物传 染 病【 被 ” 。在 许 多
国外广泛 应用 【 2 】 。
猪瘟 脾 淋组织 苗 系 用猪 瘟兔 化 弱毒 株 接 种健 康
成年家兔 , 收获感染定型热的家兔的脾脏及淋 巴结 ,
加适 宜稳定 剂 , 冷冻 真空 干燥制 成 。该疫 苗免疫 原 经 性好 , 注入 猪体后 可 产生坚 强而持 久 的免 疫力 。
12 新 型 的猪 瘟 疫 苗 .
1 猪瘟 疫 苗 的发 展 状 况
自 10 9 3年 D e w ii eS h e t n z和 D r t 次 证 明 os 首 e
兔 脾 淋组 织苗 , 瘟成 兔 脾淋 组织 苗等 , 中免疫 效 猪 其 果 较好 的有 2种 , 即猪 瘟活疫 苗 (I —— 细 胞苗 、 I) 猪

猪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效果分析

猪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效果分析

猪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效果分析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经济影响巨大。

为了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猪瘟疫苗的接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猪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接种后的效果。

1. 猪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猪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能够迅速在猪群中传播,造成严重的群体感染。

猪瘟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减少疫情的蔓延,降低猪的死亡率,保护猪的健康。

其次,猪瘟疫苗接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

猪群中的瘟疫不仅会导致大量猪只的死亡,还会引发猪肉价格的大幅下降。

而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爆发,保证猪群的健康,稳定市场供应,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猪瘟疫苗接种也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

猪瘟病毒不仅对猪具有致命威胁,还可能通过人与猪的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

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猪瘟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2. 猪瘟疫苗接种后的效果猪瘟疫苗接种对猪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得猪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一定的抗体水平。

猪瘟疫苗接种后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猪瘟疫苗接种能够显著减少猪的感染风险。

猪接种疫苗后,病毒侵入体内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产生抗体,提前消灭入侵病原体,从而降低感染发病的概率。

其次,猪瘟疫苗接种能够减轻病症的严重程度。

尽管猪瘟疫苗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侵袭,但接种后能够使猪的免疫系统做好准备,迅速应对感染。

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病毒,疾病的发展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减轻病症的严重性。

除此之外,猪瘟疫苗接种也能够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

猪瘟疫苗能够减少猪病毒带毒数量,从而降低病毒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

接种疫苗后,即使有病毒侵入猪体,因为猪的免疫系统已经对病毒做出了应答,故猪瘟的传播范围和速度都会得到有效控制。

3. 猪瘟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疫苗。

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同类型的猪瘟疫苗,应根据病毒的毒株、免疫时间和免疫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疫苗。

猪瘟标记疫苗研究现状

猪瘟标记疫苗研究现状
蛋 白 ( 、 7 NS 、 3 NS A、 4 NS A 和 N 。 p 、 2 NS 、 4 NS B、 5
出血和发 热 为主要 特 征 的烈性 传染 病 , 死率 很 高 , 病
对 养猪业 危 害 极 大 , 世 界 动 物 卫 生 组 织 ( E 列 被 OI )
为 必须报 告 的动 物传 染病 。近 年来 , 病 在美 洲 、 该 亚
摘 要 : 瘟是 一 种严 重危 害养猪 业 的烈 性 传 染 病 , 死率 很 高, 猪 病 被世 界 动 物 卫 生组 织 ( E) 为必 须 OI 列
报 告 的动 物传 染病 。在 我 国 , 瘟弱毒 疫 苗的应 用 一定 程度 上控 制 了该病 的暴发 和 流行 , 是 目前 尚没有 方 猪 但 法可 以 区别猪 瘟疫 苗免 疫抗 体和 野毒 感染抗 体 , 瘟病 毒 的 隐性 感 染和散 发 仍 然影 响我 国生猪 产 品质 量及 猪 出口。 因此 , 型猪 瘟标 记 疫苗 的研制 成 为 目前 猪 瘟 防控 工作 的迫切 需求 。论 文在 介 绍猪 瘟 病毒 分 子特 征 新
NS B 。其 中 E 蛋 白是 最 主要 的保 护性 抗原 , 不 5) 2 它 仅是 主要 的 B细胞抗 原 , 同时 也 是重 要 的 T 细胞 抗 原[ 。它 也 是 C F 毒 力 的 决 定 因 子 之 一 , 将 SV 若
C F 强毒 株 的 E SV 2基 因进行 替换 , 株 的毒力 将 明 毒
洲、 欧洲 等 国家和 地 区呈 现复发 的趋势 , 些 宣布 已 一
消 灭猪瘟 的国家 ( 德 国、 如 比利 时 等 ) 见 猪 瘟 复 发 又 的报道 。在 我 国 , 毒 疫 苗 的广 泛 使 和 病 死 率 均 明显 降低 。但 是 发

东北非洲猪瘟调研报告

东北非洲猪瘟调研报告

东北非洲猪瘟调研报告东北非洲猪瘟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东北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猪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猪、病畜体液和组织,以及间接传播方式传播。

目前,ASF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猪病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东北地区ASF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问卷内容包括疫情防控措施、猪病防治经验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疫情防控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已采取了一定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隔离病猪、加强饲养环境卫生、门限消毒等。

然而,仍有部分农户对病猪的防控措施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2. 猪病防治经验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户在猪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例如,定期进行猪病检测、妥善处理病猪等。

然而,由于ASF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猪病,调查发现许多农户对于ASF的防治方式还不够了解,需要加强宣传普及工作。

3. 受损程度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的农户中,约有15%的农户遭受了ASF的疫情影响,其中部分农户的损失相对较大。

这一结果表明,ASF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尚不容忽视。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 宣传教育针对农户对病猪的防控措施不足的情况,建议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宣传口号等方式,帮助农户提高ASF的防治意识。

2. 积极防控考虑到ASF的高传染性和致死率,建议农户在防控措施上加大力度,例如隔离病猪、提高饲养环境卫生、以及定期进行猪病检测等。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3. 合理政策支持针对受损程度较大的农户,建议相关政府加大对其的帮扶力度。

可以通过补贴、贷款、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户度过难关。

五、结论东北地区ASF的防控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防止ASF的传播和扩散,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以及提供合理的政策支持。

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及正确使用方法

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及正确使用方法

猪瘟疫苗的研究现状及正确使用方法摘要:猪瘟(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古老传染病之一,其流行范围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国际上称c株)对猪瘟预防有着显著地作用,有些国家已经利用此疫苗消灭了猪瘟,因此本文通过对猪瘟新型疫苗、免疫注射方法以及使用误区上进行综述,目的是为生产实践上猪瘟免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瘟;新型疫苗;免疫方法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03-2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

目前关于猪瘟的起源问题,国际上尚无确切的定论,kernkamp对猪瘟被发现的历史作了综述(kernkamp,1966)。

salmon和smith于1885年第一次诊断猪瘟为一种独立的病,但却误认为是猪霍乱杆菌所引起(salmon&smith,1885)。

deshweinitz和derset于1903年纠正了这个错误,证明此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霍乱杆菌只在此病中起次要作用(deshweinitz&derset,1903)。

世界粮农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密切关注该病,oie把猪瘟被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

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

该病在美洲、亚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呈散发趋势,一些宣布已消灭猪瘟的国家如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等又见猪瘟复发的报道(moser、jon& martin,1998)。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中,造成猪只死亡仍然以猪瘟为头号疾病,每年的经济损失近10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吕宗吉等,2001;王美君等,2011)。

针对我国目前养猪业现状,接种猪瘟疫苗是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猪只进行疫苗的接种,使其身体内产生抗体,减少猪瘟的发生。

因此,笔者对猪瘟新型疫苗、免疫注射方法以及使用误区上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预防控制猪瘟提供参考资料。

猪瘟研究报告

猪瘟研究报告

猪瘟研究报告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

该病毒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并导致高死亡率,对猪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报告旨在总结猪瘟的研究进展和控制措施。

自猪瘟首次发现以来,许多研究已经在病毒本身、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展开。

研究者们通过分离、鉴定和测序病毒株,揭示了ASFV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该病毒在猪体内的复制过程,以及对宿主免疫系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在猪瘟的传播途径研究中,研究者们分析了病毒通过直接接触、跳蚤、螨虫、污染的食物和水以及人为传播等途径传播的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为疫情监测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此外,研究者们还开展了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和传播动力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

猪瘟的致病机制研究发现,ASFV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诱导细胞凋亡和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方式来感染宿主细胞并造成疾病。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潜在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和疫苗开发。

在疫苗研发方面,研究者们努力寻找替代方法来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

一些疫苗候选物已经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研究,并显示出潜在的预防效果。

然而,目前还没有可行的疫苗用于实际应用,疫苗研发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针对猪瘟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严格的动物准入和交通管制、高效的病例报告和监测体系、安全的动物运输和贸易措施、生物安全措施和灭活及消毒等方法。

这些措施的执行对于疫情的控制和防止疫情扩散非常关键。

虽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猪瘟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合作来应对。

对病毒的进一步了解、疫苗的开发和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减少猪瘟的传播和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 现状与展望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 现状与展望

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现状与展望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现状与展望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全球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该病毒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控制和治疗非洲猪瘟一直是兽医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主要挑战非洲猪瘟的病因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

与其他病毒不同,ASFV的基因组非常庞大,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使得疫苗研发面临许多挑战。

以下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主要挑战:1. 高度变异的病毒:ASFV存在多个亚型,且亚型之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亚型的多价疫苗是一个难题。

2. 宿主特异性:非洲猪瘟只在猪群中传播,没有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报道。

这意味着疫苗需要针对猪的免疫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3. 安全性问题:由于ASFV对猪的危害严重,任何潜在的疫苗应该确保其安全性,避免引起不良反应或疫苗回归的风险。

二、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现状尽管面临多个挑战,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

以下是一些当前正在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进展:1. 基于基因工程的疫苗:许多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候选疫苗。

例如,利用重组病毒载体携带ASFV的抗原基因,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产生免疫反应。

2. 活病毒疫苗:尽管存在安全性风险,一些研究团队仍在研究活病毒疫苗。

他们试图通过削弱病毒毒力或单克隆化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3. DNA疫苗:DNA疫苗是一种不含活病毒成分的疫苗,其优势在于容易合成和保存,并且可以激活长期免疫记忆。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DNA疫苗的一些进展。

4. 病毒载体疫苗:许多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利用其他已有病毒(如猪病毒或人类病毒)作为载体,携带ASFV的抗原基因,并诱导猪免疫系统产生对非洲猪瘟的抗体。

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发

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发

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发近年来,非洲猪瘟成为了全球养猪业者的热点话题。

这一病毒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让人们无不胆战心惊。

因为非洲猪瘟高传染性、且至今并未找到治愈法,猪养殖业不仅直接遭受了巨大损失,还影响着人们对猪肉品质、价格等方面的干系。

既然毒病如此严重,不妨深入了解一下它的致病原理及未来可能推出的疫苗?在介绍病毒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猪的免疫系统。

猪的免疫细胞会识别外来入侵的那些病毒和细菌,然后通过释放抗体、产生细胞免疫等方式去抵抗病毒抵病原菌。

然而,病毒进入猪体后会留下印记,即能使猪免疫细胞(以及其他生物体守卫者)不断制造新抗体和细胞措施的全新基因,这就能形成“记忆”,对应付下一次同样的病毒更具决心,也就是说,猪能克服非洲猪瘟。

现在,话题回到非洲猪瘟本身上来。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它是一种复制能力强、传染性极强、致死率高的病毒,可以影响猪(除舍猪和野猪以外,没有其他哺乳动物受害)。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和间接接触,其它病毒没有如此高的传播速度。

通过空气、水、饲料、饮水、运输工具、行李、工具、衣服、饲养员等等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介质。

如果一头猪感染了非洲猪瘟,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也就是“隐形储存期”。

当一只猪感染了非洲猪瘟,它的身体就会开始制造大量病毒,首先受到攻击者是猪的脾脏,而且是破坏性完整地破坏,细胞免疫、天然杀伤剂等免疫系统组成的防线都会崩溃。

接下来,病毒会到达肝脏、肺、淋巴、胸腺、胆管、肠子、胰腺、脾脏中,摧毁各部位,同时感染到一定数量的白细胞,使得全身免疫力降低,病毒复制得更快。

相对来说,非洲猪瘟的症状变化比较显著。

起始症状是病毒导致的微血管扩张,从而导致出现不明显的出血现象。

此后,由于病毒继续攻击其他器官,例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大脑,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的猪就要面临厌食、发烧、呕吐、哀吼、流口水、手脚抽搐、倒地抽搐等等,这些痉挛终究会导致瞪眼、口吐白沫,昏迷和死亡。

非洲猪瘟的诊治研究综述

非洲猪瘟的诊治研究综述

非洲猪瘟的诊治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其病原体对猪只有高度的传染性,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加快,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给各国畜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近年来,随着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间经济交流的增加,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治和控制显得尤为迫切。

开展对非洲猪瘟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势在必行。

只有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发病机制和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保障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非洲猪瘟的诊治方法,包括疾病的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非洲猪瘟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减少猪只的感染率,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当前研究进展的总结和未来研究展望的分析,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好的防控措施的制定。

非洲猪瘟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目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本文对非洲猪瘟诊治研究的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为疾病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病原学特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

该病毒是一种复杂的双链DNA病毒,属于Asfarviridae科。

其病原体ASFV可以通过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对家猪、野猪等猪类动物造成严重威胁。

ASFV具有高度变异性,目前已知存在多种不同的亚型,这也增加了疫苗研发和控制的难度。

ASF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方式传播,包括病猪和健康猪之间的直接接触、饮食受污染的食物、水源和器具等。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猪产业的重要威胁。

非洲猪瘟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非洲猪瘟的现状目前,非洲猪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数据,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区广泛传播,对当地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特别是在亚洲地区,非洲猪瘟的爆发造成了数百万头猪的死亡,给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非洲猪瘟的高度传染性,还对野生猪群和其他动物构成了威胁,加剧了疾病的传播速度。

目前,非洲猪瘟的控制和防治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传播速度快,防治工作变得异常复杂。

由于非洲猪瘟对猪的免疫力低、致病力强,一旦爆发就很难得到控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猪产业的重要威胁,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

二、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针对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们正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治疗手段。

近年来,关于非洲猪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研发: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高度变异性,科研人员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疫苗的研发工作。

目前已经有一些备受关注的疫苗候选者,如灭活疫苗、次单位疫苗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有望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2. 病毒特性研究:科研人员们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蛋白质结构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对非洲猪瘟病毒特性的认识,为疫苗研发、病毒防治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 传染病动态监测:针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规律和传染机制,一些研究人员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不断监测和分析非洲猪瘟的传播动态,为疫情监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非洲猪瘟研究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研究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猪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广,致死率高[1]。

非洲猪瘟病毒对养猪业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可在猪群中快速传播,猪群一旦感染,致死率达100%,可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2]。

目前,全球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非洲猪瘟。

本文从非洲猪瘟起源、病毒特征、检测方法、国内外疫苗研究现状及疫病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我国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1 非洲猪瘟起源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软蜱等虫媒、带毒野猪及家猪高度接触易感猪后引起的一种烈性、尚未能防治的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备动物疫病,我国在2012-2020年的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将非洲猪瘟列为具有重大危害的一类动物疫病[3]。

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发现于东非国家肯尼亚,1957年以前,一直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传播,之后传入欧洲西班牙(1957年)、南美洲巴西(1978年)等国家。

2007年,非洲猪瘟在格鲁吉亚暴发,随后传播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4)02-0048-06摘 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猪传染性疾病,传播快且范围广,致死率高,预防难。

猪感染ASFV 后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强大,变异性强,持续传播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养猪业,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从非洲猪瘟起源、病毒特征、检测方法、国内外疫苗研究现状及疫病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究现状;防控措施作者简介:张芳(1976- ),男,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E-mail:137*****************通信作者:唐明艳(1976- ),女,本科,副高级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疾病防控工作;E-mail:*****************[10] 孙嘉栋,孙晓凤,李兰,等.干细胞技术在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前景[J].生物技术通报,2020,36(8):228-234.[11] SECHER J O,LIU Y,PETKOV S,et al .Evaluation of porcine stem cell competence for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and production of cloned animals[J].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2017,178:40-49.[12] 张建明.甘南州高原蕨麻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37(4):92-94.俄罗斯,开始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

我国猪瘟流行新特点与疫苗研究

我国猪瘟流行新特点与疫苗研究

目前我 国猪瘟流行 的新特点
为 了排 除 其他 病原 影 响 猪瘟 免疫 试验 结 果 的准 确性 ,
近年来 ,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在 我们 在 实验 室用 无猪瘟 、 猪繁 殖与 呼吸 综合 征 、 伪狂 犬病 、

苗 免疫 失败 的 问题 应 该 引起 我们 高度 关注 。
二,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 )种猪猪瘟野毒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一
持续 感染 猪 瘟 病 毒 的母 猪 将 病 毒 经胎 盘 垂 直 感 染 胚
来猪瘟在我国出现 了一些新的流行 动向值得我们特别关 注 。疫苗免疫一直是控制猪瘟最为有效的方法。尽管我
存在的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疫 苗质量 ,为在我国完全控 到 5% ~ 10 0 0 %,多 为死胎 ,存活 的仔 猪出生 后 多在 1 周
制以 致消 灭猪 瘟提 供 了可靠 的技 术保 障 。

至1 0周 内死亡 ,也 有 部分 仔 猪可 以存 活下 来 ,成 为 隐性 带毒 猪 。

持 续 带 毒 感染 是 目前 最 为头 疼 的 问题 ,带 毒母 猪 将 猪 瘟 病 毒 经 胎盘 垂 直 传 播 给胚 胎 ,即可 引起 严 重 的流 产 和 弱 死 胎 ,又使带 毒母 猪 的 卵巢 等生 殖 器官 产生 器 质性 病变 , 导 致 繁 殖 障碍 ; 新生 仔 猪 ,经带 毒 母 猪 先 天感 染 导 致 在 的死 亡 和 免 疫耐 受 是 目前仔 猪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分 为 了研 究 病毒 持续 感 染母 猪 经胎盘 垂直 传 播对 仔 猪影 响 ,
问题 ,经过几年的潜心攻 关,我国成功的研究出了猪瘟 胎 ,从 死 亡仔 猪体 内 可分 离到 猪 瘟 病毒 。 宁宦 宝等 研 究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

该病毒主要感染猪类,尤其是猪的巨噬细胞。

非洲猪瘟病毒对猪的伤害非常大,导致高死亡率,并可能对猪肉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非洲猪瘟的研究十分重要。

目前,非洲猪瘟在非洲、欧亚大陆和美洲等地区广泛传播。

在非洲地区,非洲猪瘟已经存在多年,并且没有根除的迹象。

在欧亚大陆,非洲猪瘟病毒在近几年迅速传播,导致了大量猪类的死亡和屠宰,造成了猪肉市场上的短缺和价格上涨。

在美洲地区,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非洲猪瘟的病例,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避免该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和病理学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方法,许多研究正在进行中。

研究人员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复制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高效的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

如今,虽然有一些非洲猪瘟病毒疫苗已经在某些国家得到应用,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提供长期保护的疫苗。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和免疫机制,试图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疫苗。

也有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

这些疫苗有望提供更为长久和广泛的保护。

研究人员还在积极寻找能够控制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方法。

一方面,他们研究了该病毒在饲料、水源和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以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也有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影响非洲猪瘟病毒宿主的相关基因,为研发耐病种猪提供理论基础。

一些国家还在积极实施非洲猪瘟的智能防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手段,提前预警和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

非洲猪瘟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深入和积极探索的阶段。

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础研究、疫苗研发和传播防控的研究,相信将来能够找到更加有效地防治非洲猪瘟的方法,并保证猪肉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40卷第4期(总第208期)猪瘟病毒及疫苗应用研究概况衣翠玲(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中图分类号:S85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50(2010)0420050202 猪瘟(classical s wine fever,CSF)最早发生于1833年美国的俄亥俄州,初称猪霍乱,1903年被证明病原体是一种病毒,欧洲则称之为古典猪瘟。

我国最早1925年在东南大学农科有免疫血清方面的研究报告。

猪瘟是世界范围内猪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被O I E(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

其病原为猪瘟病毒(CSF V)。

以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是一种对猪危害极大的传染病〔1~4〕。

1 猪瘟流行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各养猪国家猪瘟流行的特点以温和型猪瘟为主,为周期性,波浪型的地区散发流行〔3〕。

其特点是无名高热,症状不典型,持续性感染。

在我国猪瘟流行呈典型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

本病呈世界性流行,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程喜莱报道〔5〕,2001年1~3月湖北某种猪场免疫猪群暴发了一种以高热,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检查确诊为猪瘟。

郭麦芳报道〔6〕,2008年初陕西某区养猪场免疫注射过的200余头后备猪发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瘟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严格卫生防疫措施和净化猪群来控制和消灭了猪瘟。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巴西等〔7〕造成猪瘟流行原因还有①疫苗的质量存在问题,免疫后,抗体水平不能防止亚临床感染水平,可使强毒在猪体内复制和散毒;②联苗效果不确实,据有关资料报道应用三联苗免疫的猪群不断出现免疫失败的病例,使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2 病原CSF 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clac)瘟病毒属(pcstivirus)中的一个成员,属于有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300,含有一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openreading fra me,ORF),其两侧分别为5’-非翻译区(5’-UTR)和3’-非翻译区(3’-URT)CSF V的所有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均由ORF所编码,翻译成1~3898个氨基酸的多聚前体蛋白,其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在病毒RNA上的编码顺序为5’-N p r o、C、E0、E1、E2、P7、N s2、N s3、N s4A、N s4B、N s5—3’。

其中C为核衣壳蛋白,E0、E1、E2为结构糖蛋白,其余均为非结构蛋白。

在结构蛋白中最具有免疫防制研究价值的是E0和E2〔2,4〕。

E0由22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4000~48000,可诱导产生中和谱很窄的中和抗体。

E0不仅是一种结构蛋白,而且也是一种功能蛋白,它与CSF V对宿主细胞的嗜性以及致病力有密切关系,可降解病毒和细胞的RNA,可导致免疫抑制,引起动物和淋巴细胞凋亡〔4〕。

E2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了53000~55000,E2参与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携带有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决定簇,其编码的gp55蛋白是猪瘟的主要保护性抗原。

E2囊膜蛋白共包含371个氨基酸残基,是主要的抗原表位集中区。

A/D区中69011~766aa区域是一段高抗原性的表位集中区〔8〕。

刘珂等以E2基因阳性质粒为模板。

PCR 扩增出E2囊膜糖蛋白上A/D抗原区B细胞表位8788aa~938aa,构建出表达质粒PEF AD,转化到BL21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诱导表达。

猪瘟病毒的分离一般采取病死猪的脾或淋巴结等含毒量高的组织,研磨过滤,将滤液接种于原代细胞或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

CSF V能在猪肾细胞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

〔9〕3 猪瘟诊断方法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3.1 病毒分离 猪瘟病毒的分离一般采取病死猪的脾或淋巴结等含毒量高的组织,研磨过滤,将滤液接种于原代细胞或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

CSF V能在猪肾细胞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

〔9〕此法具有准确诊断的优点,但不利于对病毒核酸序列的分析。

3.2 荧光抗体试验 Roberts on等〔10〕首次将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F A)运用于猪瘟病料和组织培养物的检测,利用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血清,提取1gG,进行荧光标记。

F A法简单、快捷、可靠。

许多国家将它作为猪瘟消灭计划的法定诊断试验〔11〕。

3.3 血清中和试验 该实验可检出动物体内的抗体。

按不同稀释度血清抑制病毒产生细胞病变的瓶数,计算被检血清的中和效价。

3.4 间接血凝实验 用该方法检测猪瘟抗体消长动态。

此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特异性强而不与其他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聚,快速(2h内可判定结果)和重复性好等特点。

3.5 免疫酶测定技术 saunder等〔12〕报道应用快速酶标记抗体微量技术检测猪瘟抗体的方法。

通过对640份血清进行检测表明,酶标记抗体法和血清中和试验的符合率在99%以上,而且仅需2h就可获得试验结果。

3.6 斑点E L I S A 此方法简便、快捷。

谷均相等,利用次法对丹东种猪场2718头猪进行了检测,并根据抗体效价情况对其猪进行了免疫接种。

3.7 RT-PCR 是以病毒RNA为模版进行反转录后,再以PCR进行核酸扩增来检测CSF V的方法。

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时间短等特点,适合临床应用。

3.8 鉴别PCR 此方法简化了检测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病毒的检出率,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 猪瘟疫苗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了对猪瘟病毒进行兔体适应的试验研究。

1903年〔7〕DeSch weinitz和Dorset首次证明CSF V是一种滤过性病毒。

人们采用各种免疫方法预防和控制猪瘟。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国的兔化弱毒疫苗株,又称中国株或C 株。

日本的细胞弱毒疫苗株GPE及法国的Thivervat株。

它们在猪瘟的控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3〕。

大多数弱毒活疫苗是在C株的基础上开发形成的。

孙伟等〔14〕对不同日龄的猪用不同剂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抗体监测。

结果表明:仔猪在吃乳前和60日龄进行免疫效果较好,其抗体使仔猪在整个饲养期内可以得到保护。

所以猪瘟疫苗的三大品系疫苗(中国的C株,日本的CPE株和法国①收稿日期:201020322051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40卷4期4/2010Chinese Q inghai Journal of Ani m 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Vol.40,No.4的Thiverval株)的广泛应用,对于控制猪瘟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3〕。

随着分子病毒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猪瘟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如对猪瘟病毒基因组织结构和功能,尤其是主要抗原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为猪瘟疫苗,尤其是各种标记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各种CSF V基因高效表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标记疫苗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4.1 猪瘟亚单位标记疫苗的研究应用 所谓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是指它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它遗传信息。

亚单位疫苗是不含有感染性组分的,因而无需灭活,而且也无致病性。

猪瘟亚单位疫苗主要是E2囊膜糖蛋白的单位标记疫苗,但这种疫苗免疫原性差。

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紧急接种。

Dwulf等〔15〕研究了E2亚单位标记疫苗。

在对试验条件下,疫苗对猪群进行了2次免疫能提供临床保护,但不能阻止CSF V间接触感染,而且免疫以后需2周才能达到完全保护,证明不适用于紧急接种。

一种成功的疫苗必须对受体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首先要明确编码具有免疫活性的特定抗原的基因。

4.1.1 表达系统 应用重组DNA技术研制亚单位疫苗。

表达系统主要有原核生物,酵母细胞和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等。

4.1.2 猪瘟E2亚单位疫苗CSF V分子抗原性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确定了E O,E2在诱导抗猪瘟保护性免疫中的重要地位。

W ensvoort等〔16〕用13株CSF V单抗系统研究了CSF VB rescin株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提出了CSF V表面抗原结构域空间分布和功能关系的一个抽象模型,其研究表明,CSF V表面的单抗决定簇主要分布在四个抗原结构域即ABCD内。

13株单抗检测93株CSF V的结果表明,不同的CSF V分离株分型的结果不能预测分离毒株的毒力,他认为CSF V的这四个抗原域位于CSF V的同一结构蛋白上。

W elland等〔2〕用体外试验结果说明这个结构蛋白就是CSF V的E2糖蛋白。

Ha mmond等〔2〕还报道了有关CSF VE2重组猪腺病毒(r pAVgP55)活载体疫苗的DNA质粒(核酸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可100%保护断奶仔猪,75%保护断奶前仔猪。

Yu等,Hu mmand等和Andre w等分别构建了CSF VE2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且证明它对猪有较好保护作用〔4〕。

2000年des m it等〔17〕利用中国C-株的基因组DNA拷贝构建了2个重组CSF V(F1C2、T1C3),试验表明,重组病毒在兔和猪中保留了父代C-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

C株全长CDNA可作为基质以开发活的重组CSF V株标记疫苗。

它是建立快速,准确的CSF V诊断试剂盒的基础。

4.1.3 猪瘟核酸疫苗 用猪瘟病毒E2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直接作为免疫动物的DNA疫苗是近年来猪瘟病毒免疫研究的热点领域,DNA疫苗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又可诱导细胞免疫。

4.2 免疫预防 在免疫监测的基础上,确定免疫时间,免疫次数,剂量,制定出一个既能抵抗猪瘟临床感染又能防止亚临床感染和阻止强毒在体内复制和散毒的一种有效措施,是控制本病传染的关键。

总之,随着兽医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猪瘟的防制措施和诊断方法更精确,为猪瘟最终控制和消灭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1〕季明方.猪瘟疫苗免疫失败原因的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03,(5)∶58.〔2〕张森涛,刘湘涛,张彦明,等.猪瘟标记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8)∶26—29.〔3〕蒋晓颖,俞秋兰,钱丽英.当前猪瘟流行病因学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2)∶29—31.〔4〕胡建和,陈永耀,王自良,等.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3)∶36—39.〔5〕程喜莱.免疫猪群暴发猪瘟的诊断与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3,(5)∶82—83.〔6〕郭麦芳.猪瘟病毒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9)∶114—115.〔8〕刘珂,周斌,黄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