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doc

合集下载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重庆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国际贸易理论 __开课学期:_
学院:__ _开课实验室:_ _
学生姓名:__ 专业班级:_
学号:___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比较优势理论资料

比较优势理论资料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目录• 1 理论依据• 2 发展背景• 3 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关系• 4 普遍适用性• 5 不足与缺陷• 6 理论演进•7 内涵与外延•8 主要进展•9 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10 相关词条•11 参考资料•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 - 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1.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 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4.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5.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6.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然而,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

由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生产资料在国内自由流动和在国际间完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资源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的假设都不符合经济现实。

因此在这种严格条件下论证和理论很难作为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这样比较优势说的普遍适用性就值得怀疑。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兼论钻石模型对提升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兼论钻石模型对提升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启示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国家都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在追求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和国家有时会陷入 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本次演示将探讨比较优势陷阱的概念、危害以及如何 通过创新、提高质量、增加综合实力等方式跨越这一陷阱,从而实现从比较优势 到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变。
总之,跨越比较优势陷阱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 创新、提高质量、增加综合实力等方式,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综合竞 争优势的转变,提升自身的竞争地位。同样,国家也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 养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 此,企业和国家都需要不断努力跨越比较优势陷阱,追求综合竞争优势,才能在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Porter提出,它从国家和企业的层面, 探讨了如何通过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来获取经济成功。竞争优势理论强调,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成本,更取决于其产业的结 构、企业战略、政府政策以及当地创新环境等因素。
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竞争优势理论更加国家或地区在产业层面上的创新和 升级能力,以及政府和企业如何通过制定和执行战略来提高这些能力。此外,竞 争优势理论也更加重视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现实情况。因此,竞争 优势理论对于指导国家或地区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具有更强的 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过分依赖比较优势,而忽略了其他潜在的竞争优势,导致 经济困难和落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它们往往为了追 求出口增长和市场份额,过度依赖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或产业,而忽略了技术创 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结果往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 高,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比较优势理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假设的前提不切实际,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被人们所接受。

2、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理论⑴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替代成本)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⑶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①机会成本不变的PPC—-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相同。

②机会成本递增的PPC—-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多。

③机会成本递减的PPC---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 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少。

3、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⑴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如:设小麦的价格为PX,玉米的价格为PY,则小麦相对于玉米的价格为PX /PY,而玉米相对于小麦的价格为PY/PX。

⑵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

因此,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比较优势所在,贸易双方可据此展开互惠贸易。

如:X的机会成本等于X相对于Y的价格,即PX /PY例: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英国小麦 (X) 6 1玉米 (Y) 4 2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美国PX /PY=2/3,英国PX /PY=2/1, 表明美国的PX /PY值低于英国,在小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法国拥有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 件,因此在农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然而,德国在农业科技和机械制造方 面投入较大,生产出高效、环保的农 业机械,使得德国农业在现代化方面 领先。
产业内比较优势案例
要点一
要点二
案例一: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在生产成本和规 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品牌和设 计方面相对较弱。
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比较生产成本,即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成本优 势。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发展历程与背景
起源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 提出了这一理论。
要点三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和完善的生产 设施,在纺织服装生产方面具有较低 的生产成本和较大的规模。然而,与 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品牌和设计方 面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创新和品牌建 设。
产业内比较优势案例
案例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
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 势,但在硬件制造方面相对较弱。
印度拥有庞大的英语人才库和较低的 人力成本,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印度在硬件制造方面相对较弱,需要 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
比较优势理论课件
目录
•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与内容 •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 • 比较优势理论案例分析
0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上的生产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较低,因 此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林君泓 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

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

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 AdamSmith 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

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 1776 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

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

他否定重商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

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

大卫·李嘉图 1816 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

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

国际经济学之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比较优势理论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图2.1) (一)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 的相对价格(符号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同理, 布匹(对小麦) 的相对价格(符号Pc / Pw )=布匹的 机会成本。 美国Pw/Pc =2/3; 英国Pw/Pc= 2 美国Pc / Pw= 3/2; 英国Pc / Pw价格不同,即体 现为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构成互利贸易的基础。
FIGURE 2-2 The Gains from Trade.
四、固定(机会)成本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图2.2) (一)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英国 专门生产布匹。 (二)分工后:整个世界小麦、布匹的总产量均比贸 易前有所增加。美国新生产点(180w,0c),英国新 生产点(0w,120c),世界(130w→180w;100c → 120c) (三)贸易后:假定70w换70c,两国消费量均比分工 贸易前增加。美国(90w,60c) → (110w,70c); 英国(40w,40c) → (70w,50c);
案例研究2.2:重商主义在21世纪仍然活跃
第三节 绝对优势原理 ★ 亚当 斯密 亚当·斯密 斯密(1723-1790),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 质与原因的研究》。 一、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更 高的劳动效率(或称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 产上劳动效率较低(或称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 那么, 那么 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 一部分来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一部分来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 会被更有效地利用,而且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双方都会 受益。
比较优势论的模型分析( x2模型) x2模型 比较优势论的模型分析(2x2模型) 分工后 酒 英国 葡萄牙 0 (80+90) /80=2.125 毛呢 (100+120) /100=2.2 0

比较优势理论范文

比较优势理论范文

比较优势理论范文优势理论是美国学者波特开发的一种分析企业战略的工具,它认为企业应该通过发展自身的优势来赢得竞争优势。

优势理论强调了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来获得市场地位,而不仅仅是通过价格竞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优势理论的几个关键概念和其应用。

优势理论的关键概念:1.商业模式和价值链:优势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来自于其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又由一系列的活动环节组成的价值链构成。

通过深入了解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

2.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优势理论提出了两种基本的战略选择。

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即通过降低成本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另一种是差异化战略,即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顾客的认可和忠诚度。

3.具体的竞争优势: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第一个是规模经济,即通过大规模生产来实现成本优势。

第二个是差异化,即通过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顾客的认可。

第三个是专注于特定领域,即通过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来实现专业化的竞争优势。

优势理论的应用:1.竞争环境分析:优势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竞争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

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的深入了解,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根据这些优势来制定战略。

2.价值链分析:优势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分析自身的价值链,找到价值链中的独特环节和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企业可以优化自身的运作,并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3.差异化战略的制定:优势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差异化战略,即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来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4.专注战略的实施:优势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实施专注战略,即通过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来实现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培养专业团队、建立行业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优势理论的优势:1.综合性:优势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可以帮助企业综合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DOC)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DOC)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

但这种优势不再是数量跟低价的优势,而是建立在与时俱进基础上的新的质量、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科技含量高的比较较优势。

分析我国贸易出口结构、农产品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找到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启示一、比较优势理论概述(一)背景介绍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6--18世纪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统治欧洲长达两个多世纪,其生存背景是以极度垄断和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重商主义已不再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以“经济自由主义”为思想中心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专业生产自身所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交换其他国家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最终达到使所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国家增加物质财富的目的。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理论在18世纪的英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其理论并不能解释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劣势,这两个国家是否仍有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

针对该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图与1817年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两个国家进行分工的依据不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即虽然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优势或劣势程度有所不同,则该国在优势重、另一国劣势较轻的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比较各自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况,寻找各自的优势所在,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展开比较分析,以探讨其中的优势所在和寻找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内需市场也在不断壮大,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着巨大区域差异。

以2019年为例,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中西部地区仅占30%。

从地区经济结构看,东部地区正逐渐向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而中西部地区主要仍处于初级产业阶段。

从贸易绩效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出口贸易额大约是中西部的两倍。

二、比较优势的主要内涵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源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它把市场竞争从价格竞争中解放出来,纵向深化各经济主体的分工和协作,展示了全球化发展的活力和富有生机。

比较优势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优势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不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特别是优势资源的优势,优化资源的配置和组合,以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2.技术优势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产业基础和专业优势也是不同的,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发挥技术优势,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市场优势全球市场经济日益逐渐露出活力,市场优势也随之增强,面对市场竞争,应准确预测市场并坚持经营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供应链条,占领市场优势地位。

三、比较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体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性质和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区域之间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有所不同。

1.资源优势在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狭窄的地理条件,缺乏优势资源,因此,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发达的城市经济和生产力交流的便利性,以及人力资源的集聚。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

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简要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简要分析

( 中共 白城 市委 党校 )
比较 优 势 理 论 内 容 简 要 分 析
关嘉麟
在 自由贸 易与经 济保 护这 对矛 盾体 中 , 竟应 究 该 采取 哪种 方 式才 能更 有 利 于经 济发 展 。当 前 的 经济 危机 更使 我们 有 必 要 深 刻 思考 什 么 样 的贸 易 政 策 更符合 中美 两 国 的长 远 利 益 。一 国对 外 贸 易 政 策 的制定 是受 贸易 理论 指导 的 , 历史 和实践 多次
能实 现 正 的非 零 和 的博 弈 。可 以说 , 密 的绝 对 斯 优势 理论 属于 李嘉 图 比较 优 势理 论 的一 种特 殊 情
况。
关理论都是围绕着 以大卫 ・ 李嘉 图 ( ai Rcr Dv i - d a d ) 比较优 势理论 为 核心展 开论 述 的 。 o的 比较优 势理 论的 基础


亚 当 ・ 密 (76 的 《 民财 富 的性 质 和 原 斯 17 ) 国
因的研究》 简称《 ( 国富论》 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 ) 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 国家 , 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 国制造 比在他 国制造所花
费的成本高 , 就应放弃在本 国制造 , 选择从他 国进
赫 克 歇 尔 ( l H cshr 他 的 学 生 俄 林 Ei ehce)和
四 、 于动 态分析 的 比较 优 势理 论 基
( e l h n 回答了李嘉图回答不 了的问题 , Br Ol ) i i 即若 两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完全一致 的条件下为什么 还会发生贸易。赫克歇尔在 11 9 9年发表 的《 对外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 响》 中提 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ho f at n om n) T e y c r dw et 的核心思想 , roF oE 后被他 的学生俄林在 13 年出版 的《 93 区域贸易和国际贸 易》 一书中进行了完整深人 的阐释, 为 H一 称 0理 论 。H一 0理论 阐释了技术水平相 同的条件下 , 国 家问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产生于其要素禀赋 的差 异 。H 一 0理论 是对 李 嘉 图 比较优 势 理论 的完 善 , 这 种将 国家 间先 天存 在 的 自然条 件 的 差异 作 为 贸 易 的基 础 的 理 论 又 被 称 为 是 外 生 比较 优 势 理 论 。 H一 0理论 所揭示 的问题仅局 限于完全竞争 的商 品和要 素市 场 内 , 离 这个 假 设 , 个 理论 则 不 成 脱 这 立 。Sm esn与 S lc 在 14 a ul o tpr o 9 1年 发 表 的 《 际 实 工资和保护主义》 一文中, 分析 了商品价格的变化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企业可以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采购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服务,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例如,某些跨国公司利用全球采购策略,从发展中国家采购低成本原材 料或零部件,然后在其本国或其他发达国家进行深加工或组装,再销售到全球市场。
个人层面的应用案例
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01
技术进步
02
资源开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在不同产 品上的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技术水 平较低的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和学 习提高自己在某些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各国在不 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 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开发新的资 源提高自己在某些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
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的日益突出, 未来的研究需要将环境因素和资源约 束纳入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以更好地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CHAPTER 05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际案例分析
国家层面的应用案例
农业大国与工业大国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可以专注于发展农业,然后与工业大 国进行贸易,换取工业制成品。这样 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各自 的生产效率和收益。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能够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产品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度量
贸易竞争指数
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计算该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占该类产品出口额与进口额 总和的比重来衡量。
劳动力成本优势
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其低劳动力成本 的优势,集中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如纺织、服装等,然后出口到发达国 家。这样可以获得成本优势,提高国 际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国家需要借助自身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一、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

里卡多认为,就算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其他国家高效率,它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存在差异,某些商品对某个国家而言更具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的产生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差异,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经济制度等方面。

首先,劳动力是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

某些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它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工厂,从而加快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自然资源也是比较优势的重要方面。

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自然资源,使得它们在资源开发和出口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中东地区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使其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角色,并推动了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技术水平也是国家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些国家在某些领域具备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使其在高技术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美国以其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者,推动了国家的经济繁荣。

最后,经济制度对比较优势也起着重要影响。

某些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开放政策使其更具比较优势。

例如,新加坡以其开放的市场经济和投资友好的政策,成为东南亚的商业中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二、实践分析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选择性地进行产业转移和贸易合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制造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林君泓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

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

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 AdamSmith) 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

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 1776) 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

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

他否定重商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

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

大卫·李嘉图( 1816) 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

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

可以说,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属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

李嘉图的理论也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即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

若去掉这个假设,即若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完全一致的话,李嘉图则回答不了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

1.对外投资的产业。

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

2.对外投资的主体。

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那些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正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产业,由于产品创新和直接投资周期仅限于寡占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由垄断性大跨国公司所控制。

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凭借投资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从而造成在道国投资产业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诸如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中,大多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

因此,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因为由中小企业转移到国外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 Eli Hechscher) 和他的学生俄林( Beril Ohlin) 回答了李嘉图回答不了的问题,即若两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完全一致的条件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贸易。

赫克歇尔在1919 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的核心思想,后被他的学生俄林在1933 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进行了完整深入的阐释,称为H -O 理论。

H -O 理论阐释了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国家间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产生于其要素禀赋的差异。

H -O 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这种将国家间先天存在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作为贸易的基础的理论又被称为是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H -O 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仅局限于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内,脱离这个假设,这个理论则不成立。

Samuelson 与Stolper 在1941 年发表的《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中,分析了商品价格的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发现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的分配,即S -S 定理。

在之后几篇论文中,萨缪尔森用数学推到的方法证明了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必然趋势,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H -O -S 定理。

四、基于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Dixit 和Stiglitz( 1977) 以内部规模经济为研究对象共同建立了DS 模型,有效地解释了战后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构成了新贸易理论的基础。

Krugman( 1980) 在DS 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国内市场的规模如何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

Krugman 和Helpman( 1985) 进一步构建了垄断竞争模型,引入规模经济这一概念,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的产生。

Tybout( 1993) 论证了作为比较优势产生原因的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收益递增原理。

但Dollar and Wolff( 1993) 认为,用规模经济来解释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过于片面,仅适用于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

五、基于动态分析的比较优势理论Grossman 和Helpman( 1990) 共同构建了一个产品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多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比较优势的静态分析扩展到动态分析。

详细阐述了分配到研发部门的资源如何通过生产同质产品和差异化产品的路径传递比较优势,肯定了研发的重要性,该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极大完善。

五、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杨小凯( 1991) 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扩展了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认为内生比较优势会随着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他们强调其对比较优势的分析是基于交易成本和专业化分工的框架而不是规模经济的框架,认为经济增长不单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还是经济组织演进的问题。

Sachs,杨小凯和张定胜( 2001) 以DS 模型为基础,引入交易效率和生产函数建立模型,认为只要一国的内生比较优势大于其外生比较劣势,则可能出口具有外生比较劣势的产品。

六、基于人力资本配置的比较优势理论Findlay( 1983) 首先将人力资本优势认定为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并引入2 × 2 国际贸易模型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Grossman 和Maggi( 2000)创建了一个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贸易竞争模型,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国家间的比较优势。

他们指出,人力资本不同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多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替代性; 人力资本相同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多表现为人力资本的互补性。

金融危机下催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使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大大放缓。

事实证明,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了全球贸易和投资总量,加大了多哈回合谈判的难度。

中国是这次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美国亦未从保护主义的措施中得到多少好处。

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回归到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道路上,才能创造共赢的发展局面,实现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